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苯尼考/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评价
1
作者 程晓敬 陈怡健 +2 位作者 李智斌 梁劲康 胡巧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543,共9页
目的 以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为包合材料制备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包合物FF/DM-β-CD,以改善FF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 在应用分子对接结合相溶解度法筛选合适的环糊精(CD)后,采用加热搅拌法制备FF/DM... 目的 以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为包合材料制备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包合物FF/DM-β-CD,以改善FF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 在应用分子对接结合相溶解度法筛选合适的环糊精(CD)后,采用加热搅拌法制备FF/DM-β-CD,并使用DSC、PXRD、FT-IR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对其溶解性、溶液稳定性和体外溶出进行考察,同时进行了FF/DM-β-CD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结果 FF与HP-β-CD、DM-β-CD和SBE-β-CD对接后的模型较稳定,DM-β-CD改善FF溶解度的效果最好。选择DM-β-CD作为包合材料,加热搅拌法制备了FF/DM-β-CD,DSC、PXRD和FT-IR结果证实FF/DM-β-CD的形成。FF/DM-β-CD可显著增加FF的溶解度,在标准硬水、自来水、去离子水和纯化水中的溶解度均大于FF的55.0倍。FF/DM-β-CD溶液在25℃放置1 d后,自来水中无析出,标准硬水、纯化水和去离子水中有微量析出;随着时间增加,析出逐渐增多,7 d后,以自来水中析出最少;FF含量无明显变化。FF/DM-β-CD在不同水质水中的溶出无明显差异,25℃、5 min时均已完全溶出,为FF原料药的17.09倍。与FF相比,FF/DM-β-CD能明显提高FF在鸡体内的生物利用度(Fr=165.24%)。结论 以DM-β-CD为包合材料制备FF/DM-β-CD,可显著提高FF的溶解度、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DM-β-CD 包合物 溶解度 体外溶出 体内药动学
下载PDF
健脾化瘀方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8种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小凯 李勇 +5 位作者 谭为 余榕键 黄建江 刘芷欣 林举择 王昌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874-2879,共6页
目的建立健脾化瘀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方中8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苦参碱的检测波长为211... 目的建立健脾化瘀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方中8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苦参碱的检测波长为211 nm,其他成分的检测波长为283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获得的10批健脾化瘀方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橙皮苷、槲皮素、佛手柑内酯、苦参碱8种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健脾化瘀方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出27个共有峰,指认了8个化学成分。10批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42~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n=6)。绿原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橙皮苷、槲皮素、佛手柑内酯、苦参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8%、101.32%、101.18%、100.79%、101.12%、99.19%、99.81%、102.46%,RSD分别为1.34%、0.93%、1.90%、1.84%、0.54%、1.53%、1.33%、1.01%(n=6);含量分别为0.021~0.061、0.025~0.034、0.116~0.295、0.006~0.062、0.014~0.053、0.017~0.026、0.014~0.027、14.05~24.11 mg/g。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可为健脾化瘀方的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制剂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化瘀方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新型共价有机骨架基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3
作者 万雅婷 刘勇 +1 位作者 杨海彬 刘意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2-1118,1025,共8页
本研究采用原位还原法将金纳米粒子(AuNPs)负载到共价有机骨架(COF_(BDP/CD-S-3))上,形成载金纳米复合材料(COF_(BDP/CD-S-3)-Au),利用SEM、TEM、XRD和TGA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OF_(BDP/CD-S-3)-Au为具有介孔结构的粒径700... 本研究采用原位还原法将金纳米粒子(AuNPs)负载到共价有机骨架(COF_(BDP/CD-S-3))上,形成载金纳米复合材料(COF_(BDP/CD-S-3)-Au),利用SEM、TEM、XRD和TGA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OF_(BDP/CD-S-3)-Au为具有介孔结构的粒径700~800 nm的球形结构,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FRAP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当808nm激光照射0.25mg/mL COF_(BDP/CD-S-3)-Au样品时,其光热效应(PTT)明显,光热转化率为12.57%,对四种常见菌呈现优异的光热协同抗菌作用。因此,COF_(BDP/CD-S-3)-Au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在化妆品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金纳米复合材料 抗氧化 光热效应 抗菌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模拟的黄芩苷/多糖复合物载体筛选及其制备和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怡健 程晓敬 +1 位作者 邓琬亭 胡巧红 《中草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529-6545,共17页
目的 结合分子模拟和增溶实验筛选黄芩苷/多糖复合物的最适载体,制备黄芩苷/透明质酸复合物(baicalin/hyaluronic acid complex,Bai/HA Co),以提高黄芩苷的水溶性、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并探讨其增溶机制。方法 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模拟... 目的 结合分子模拟和增溶实验筛选黄芩苷/多糖复合物的最适载体,制备黄芩苷/透明质酸复合物(baicalin/hyaluronic acid complex,Bai/HA Co),以提高黄芩苷的水溶性、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并探讨其增溶机制。方法 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模拟计算黄芩苷与不同多糖(葡聚糖、菊糖、普鲁兰多糖、黄原胶、透明质酸)的结合自由能,并考察不同多糖对黄芩苷的增溶作用,筛选出增溶效果最好的多糖。采用加热搅拌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Bai/HA Co,以黄芩苷增溶倍数和载药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复合物的处方及工艺,对其体外溶出和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粉末X射线衍射法(powder X-ray diffraction,PXRD)、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研究复合物中黄芩苷的存在状态及与透明质酸的相互作用,探讨Bai/HA Co的增溶机制。结果 分子模拟和增溶实验结果表明,透明质酸能更好地改善黄芩苷的水溶性,增溶效果较好。透明质酸质量浓度和加热温度对Bai/HA Co的增溶倍数和载药量影响较大,优化得到的处方工艺为透明质酸质量浓度2 mg/mL、水浴加热温度65℃、搅拌速度900 r/min、搅拌时间1 h。制得的Bai/HA Co使增溶倍数达到23.37倍,载药量为17.09%。Bai/HA Co能明显增加黄芩苷在pH 1.2盐酸溶液、pH 4.5醋酸盐缓冲液和去离子水中的溶出度,提高黄芩苷的生物利用度。FT-IR、DSC、PXRD和MD模拟结果表明,复合物中黄芩苷与透明质酸产生氢键相互作用使得黄芩苷能够以非结晶状态分散在透明质酸分子链中。结论 分子模拟结合增溶实验,为复合物载体多糖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更加精准的方法,加热搅拌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的Bai/HA Co能够较好地改善黄芩苷的水溶性、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黄芩苷 多糖 复合物 增溶机制 透明质酸 水溶性 溶出度 生物利用度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还原响应型甲氨蝶呤/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洪婷 费煊婷 +1 位作者 陈若乔 胡巧红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4-1703,共10页
目的 合成药物-聚合物偶联物透明质酸-二硫键-甲氨蝶呤-亚油酸(hyaluronicacid-disulfidebond-methotrexatelinoleicacid,HA-SS-MTX-LA),并以其为载体包载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制备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HA-SS-MTX... 目的 合成药物-聚合物偶联物透明质酸-二硫键-甲氨蝶呤-亚油酸(hyaluronicacid-disulfidebond-methotrexatelinoleicacid,HA-SS-MTX-LA),并以其为载体包载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制备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HA-SS-MTX-LA@HCPTNPs),考察该NPs的体外释药行为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催化下,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药物-聚合物偶联物HA-SS-MTX-LA,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确证其化学结构。采用超声法制备HA-SS-MTX-LA NPs,以临界聚集浓度和粒径为指标,筛选获得LA和HA-SS-MTX的最佳投料比。以HCPT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包载药物,考察HA-SSMTX-LA NPs的共载药性能。通过体外释放试验考察HA-SS-MTX-LA@HCPT NPs的还原响应性,采用MTT法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成功制得HA-SS-MTX-LANPs,LA和HA-SS-MTX的最佳摩尔投料比为1∶1,临界聚集浓度为60.50μg·mL^(–1),NPs粒径为(226.6±2.5)nm,PDI为0.180±0.036。HA-SS-MTX-LA@HCPT NPs的粒径为(257.59±1.41)nm,PDI为0.132±0.009,包封率为(72.46±0.73)%,载药量为(11.51±0.3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药物在高浓度谷胱甘肽条件下可快速释放,MTT试验结果表明HA-SS-MTX-LA@HCPT NPs对HepG2细胞和Bel-7402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制得的HA-SS-MTX-LA@HCPTNPs粒径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具有良好的共载药性能、还原响应性和抗肿瘤活性,同时可进一步提高HCPT和MTX的体外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甲氨蝶呤 药物-聚合物偶联物 纳米粒 羟基喜树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