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诊断中TCT与活检病理检查的作用
1
作者 陈海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24-0027,共4页
分析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诊街中TCT与活检病理检查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疑似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患者均接受TCT与术前病理活检,将二者实际诊断结果与“金标准”检... 分析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诊街中TCT与活检病理检查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疑似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患者均接受TCT与术前病理活检,将二者实际诊断结果与“金标准”检查(术后病理活检)进行对照,对其诊断结果及阳性征象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86例疑似患者中,经过术后病理检查,共有14例被确诊为宫颈癌,35例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17例为宫颈内上皮病变低级,14例为宫颈内上皮病变高级,另有6例未确诊。相比之下,TCT检查的确诊情况为:宫颈癌3例,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59例,宫颈内上皮病变低级15例,宫颈内上皮病变高级7例,未确诊2例。而术前病理活检的结果是:宫颈癌14例,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34例,宫颈内上皮病变低级17例,宫颈内上皮病变高级14例,确诊7例。对比术前病理活检与“金标准”的符合率,发现其明显高于T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中,术前病理活检与“金标准”存在1例不符。TCT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86%、98.75%、50.00%。相比之下,术前病理活检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84%、98.75%、100.00%。这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病理活检在诊断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术前病理活检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病变
下载PDF
基因HLA-DR13、CW1及A24表达、BCP突变与HBV感染者性别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小蓉 秦建川 +2 位作者 冯致婷 黄演婷 王卫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78-1781,1786,共5页
目的探讨宿主基因HLA-DR13、CW1、A24表达、BCP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2例临床确诊已感染HBV的患者及133例感染HBV后自动清除者血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血液中白细胞HLA-DR13、CW1及A24基因水平,流... 目的探讨宿主基因HLA-DR13、CW1、A24表达、BCP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2例临床确诊已感染HBV的患者及133例感染HBV后自动清除者血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血液中白细胞HLA-DR13、CW1及A24基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测序法检测样本BCP变异,并分析相关因素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的差异表达。结果 4组结果:HLA-DR13定量结果以男性感染组最低,与其他3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A24和HLA-CW1定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以男性感染组与自动清除组(男、女)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P测序结果:男性感染组双突变比率与女性感染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DR13基因与A24及CD4^+/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 HLA-DR13含量与清除乙肝病毒的宿主性别相关,感染HBV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清除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13 CW1 A24 BCP突变 HBV感染 性别相关性
下载PDF
白介素18、炎症小体在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贺芝兰 谢文瑞 +3 位作者 何君连 晏杰 陈垦 冯致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44-3649,共6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nterlekin18,IL-18)和炎症小体(inflammasome)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例大肠息肉患者,根据其病理诊断分为非腺瘤息肉组、腺瘤性息肉组各1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志愿者10例,收集入选者...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nterlekin18,IL-18)和炎症小体(inflammasome)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例大肠息肉患者,根据其病理诊断分为非腺瘤息肉组、腺瘤性息肉组各1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志愿者10例,收集入选者的一般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L-18、IL-1β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IHC)观察各组患者肠息肉中IL-18、Ki-67的表达水平,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患者肠息肉组织中IL-1β、NLRP3、Caspase-1、GAPDH的表达量,比较分析各组患者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腺瘤性息肉组与非腺瘤息肉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表现无统计学差异。ELISA结果提示腺瘤性息肉患者血清中IL-18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非腺瘤息肉组明显上调(P=0.0008、0.0036),而非腺瘤息肉与对照组血清IL-18表达无差异;IL-1β在三组血清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腺瘤性息肉组的息肉组织中IL-18、Ki-67表达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强。WB结果提示腺瘤性息肉组的IL-1β、NLRP3、Activecaspase-1的表达较非腺瘤性息肉组、对照组明显上调。结论IL-18和炎症小体在腺瘤性息肉患者的血清和肠道息肉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说明NLRP3炎症通路、ASC-Caspase-1-IL-18/IL-1β通路在腺瘤性息肉形成过程中被激活,提示IL-18、炎症小体在肠道炎性增生性息肉转变腺瘤性息肉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白介素18 炎症小体
下载PDF
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肝细胞生长因子和C-met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4
作者 骆婕 郭妹 +1 位作者 吴瑾柔 陶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ACC1)及其参与调控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met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ACC1、HGF和C-met蛋白在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在位内...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ACC1)及其参与调控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met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ACC1、HGF和C-met蛋白在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20例对照组内膜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MACC1、HGF和C-met蛋白在异位内膜分别为0.65±0.14、0.86±0.09、0.71±0.14;在位内膜的表达分别为0.34±0.12、0.43±0.08、0.42±0.05,两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P <0.05);而其中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又高于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P <0.05);且MACC1、HGF和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按ASRM进行分期,分析MACC1、HGF和C-met蛋白在不同分期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ACC1、HGF和C-met蛋白的表达在Ⅰ期与Ⅱ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Ⅲ期中表达较Ⅰ/Ⅱ期明显升高,Ⅳ期中的表达较Ⅲ期更高(P <0.05)。结论 MACC1、HGF和C-met可能协同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发展,且与疾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 在位内膜 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CD3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珍 宋玉兰 +1 位作者 傅桥妹 曾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0-4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组织中CD36表达情况,探讨CD36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宫颈癌细胞株中CD36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2例宫颈癌组织及4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36的表达,分析CD36表达与宫颈癌患...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组织中CD36表达情况,探讨CD36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宫颈癌细胞株中CD36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2例宫颈癌组织及4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36的表达,分析CD36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3株宫颈癌细胞(C33a、HCE1、Hela)CD36/GAPDH灰度比值分别为(4.6±1.3)、(43.3±2.6)、(45.8±3.4)%,CD36在Hela、HCE1细胞中呈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颈癌中CD36阳性率高达72.5%,而癌旁正常组织中CD36阳性表达率为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颈癌中CD36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等无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结论 CD36可能在宫颈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宫颈癌防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抗原 CD36 免疫法
下载PDF
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清华 莫陵江 +2 位作者 杨宁 张苗 刘卫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4例均为单发肿块,边界清楚光整,22例呈圆形或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直径23~57 mm,平均45 mm;20例...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4例均为单发肿块,边界清楚光整,22例呈圆形或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直径23~57 mm,平均45 mm;20例密度或信号均匀,4例见散在囊变,2例见小斑片状钙化;24例均表现为CT低密度,20例行MRI检查,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22例肿瘤内见多发血管影,其中16例肿块内血管呈"烟花样"分布;2例较小病灶瘤周水肿较轻,余22例肿瘤占位效应显著,瘤周水肿明显.病理上肿瘤组织中含大量扩张、充血的血管.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密度或信号、肿瘤内"烟花样"血管分布及瘤周水肿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99)Tc^(m)-3PRGD2 SPECT/CT胃显像中过氯酸钾的应用
7
作者 刘雄英 李健 +3 位作者 曾家欢 袁建伟 游昕超 杨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99)Tc^m-3PRGD2 SPECT/CT胃显像前是否需要口服过氯酸钾封闭胃黏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1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过氯酸钾低剂量(36 mg/kg)组、高剂量(72 mg/kg)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6只。按1 ... 目的探讨^(99)Tc^m-3PRGD2 SPECT/CT胃显像前是否需要口服过氯酸钾封闭胃黏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1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过氯酸钾低剂量(36 mg/kg)组、高剂量(72 mg/kg)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6只。按1 ml/100 g分别灌胃,1 h后经鼠尾静脉注射^(99)Tc^m-3PRGD2,2 h后行^(99)Tc^m-3PRGD2胃显像,图像由同一阅片者先进行视觉分析,再行胃部/同侧肺部放射性比值(T/N)分析。结果 ^(99)Tc^m-3PRGD2制备简单,成品放化纯度为(98.90±0.70)%;过氯酸钾高剂量组、过氯酸钾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体重分别为(479.7±21.5)g、(481.0±17.6)g、(478.5±16.5)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27,P>0.05);3组大鼠胃部区域T/N比值分别为1.2219±0.0165、1.2204±0.0167、1.2186±0.0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5,P>0.05)。结论 ^(99)Tc^m-3PRGD2制备简单,放化纯度高,行^(99)Tc^m-3PRGD2 SPECT/CT胃显像时有望无需口服过氯酸钾封闭胃黏膜(尤其成品放化纯度>98%时),便于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有机锝化合物 钾化合物 模型 动物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四肢软组织肿物的MRI囊变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苗 马立恒 +3 位作者 邱淦滨 王永豪 吴帧 杨宁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四肢软组织肿物的MRI囊变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四肢软组织囊性肿块患者的病理结果及MRI资料。比较良恶性病变的MRI囊变征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四肢软组织肿物良恶性相关的囊变征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 目的分析四肢软组织肿物的MRI囊变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四肢软组织囊性肿块患者的病理结果及MRI资料。比较良恶性病变的MRI囊变征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四肢软组织肿物良恶性相关的囊变征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相关征象鉴别四肢良恶性软组织肿物的价值。结果 30例四肢软组织囊性肿块包括良性17例,恶性13例。良恶性病灶囊变灶数目、囊变区分布、有无壁结节及壁结节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恶性病灶比较,良性病变囊液及囊壁信号大多均匀,且囊壁较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囊壁厚度增大是四肢软组织肿物为恶性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囊壁厚度征象鉴别良恶性四肢软组织肿物的最佳阈值为4.28 mm,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6%、88.2%,曲线下面积为0.887。结论良恶性四肢软组织肿物的MRI囊变征象各有特点,其中囊壁厚度征象对鉴别软组织肿物良恶性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物 四肢 囊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通过上调血管紧张素Ⅱ加剧其致心室重构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骆露媛 古思奇 +5 位作者 周万兴 陈立芝 游昕超 李瑞莹 张卫 宋玉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9-866,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否介导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致心室重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心室重构发病机制和寻找防治心室重构新靶点提供证据。方法 36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MMP-9组(n=12)、MMP-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否介导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致心室重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心室重构发病机制和寻找防治心室重构新靶点提供证据。方法 36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MMP-9组(n=12)、MMP-9+奥美沙坦组(n=12),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重组MMP-9生理盐水溶液(2.1ng/g)、重组MMP-9生理盐水溶液(2.1ng/g)各2mL腹腔注射,每周2次;同时,MMP-9+奥美沙坦组加奥美沙坦(3mg/kg)1mL,其余两组各加1mL生理盐水灌胃,1次/d。第28天,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作为4周阶段实验组,各组剩余大鼠作为8周阶段实验组。实验结束时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Van Gieson(VG)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和胶原分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血管紧张素Ⅰ(AngⅠ)、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MP-9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血和心肌组织MMP-9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心肌组织MMP-9蛋白表达。结果在实验第4周和第8周,与对照组比,MMP-9组心肌组织MMP-9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MMP-9[4周:(80.66±4.73)比(48.54±6.94);8周:(143.30±37.44)比(48.10±7.96)μg/L]、AngⅠ、AngⅡ[4周:(101.82±13.57)比(55.07±7.06);8周:(100.32±11.65)比(66.09±8.50)μg/L]、ACE、LVMI均增高,胶原容积分数(CVF)降低(P<0.05)。经奥美沙坦干预后,第4和第8周心肌MMP-9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MMP-9组降低,血清MMP-9[4周:(56.76±5.96)比(80.66±4.73),8周:(83.25±16.98)比(143.30±37.44)μg/L]、AngⅡ[(69.31±6.58)比(101.82±13.57),8周:(74.77±18.08)比(100.32±11.65)μg/L],LVMI均比MMP-9组降低;CVF回升(均P<0.05),心肌形态学明显改善,8周组比4周组更加明显;而AngⅠ、ACE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仅在8周的MMP-9组发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较对照组增高(P<0.05),经奥美沙坦干预后改善(P<0.05)。结论 MMP-9可能通过上调AngⅡ加剧其致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紧张素Ⅱ 大鼠 心室重构 奥美沙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