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中医外治法干预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袁竺方 吴蒙 +3 位作者 刘莹 钟印芹 叶美霞 薛辉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01-910,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中医外治法干预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中医外治法干预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数据库,搜集公开发表的采用中医外治法干预PSNB的随机对照试验。经筛选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后,使用STATA 17.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5篇文献,共涉及9种中医外治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艾灸+常规治疗、针刺+常规治疗、穴位贴敷+常规治疗、刮痧+常规治疗、艾灸+针刺+常规治疗、艾灸+耳穴疗法+常规治疗、艾灸+穴位贴敷+常规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耳穴疗法+常规治疗、艾灸+常规治疗、针刺+常规治疗、艾灸+针刺+常规治疗、艾灸+耳穴疗法+常规治疗、艾灸+穴位贴敷+常规治疗在改善PSNB患者残余尿量上效果更好,耳穴疗法+常规治疗、艾灸+常规治疗、针刺+常规治疗、艾灸+针刺+常规治疗、艾灸+穴位贴敷+常规治疗在改善PSNB患者膀胱安全容量上效果更好(P<0.05)。其中,艾灸+穴位贴敷+常规治疗在提高总有效率、改善膀胱安全容量方面效果最佳,艾灸+耳穴疗法+常规治疗在改善残余尿量方面效果最佳。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采用不同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治疗干预PSNB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更有效地减少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安全容量,从而改善患者排尿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艾灸+穴位贴敷在提高有效率、增加膀胱安全容量方面效果最佳,艾灸+耳穴疗法在改善残余尿量指标方面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中医外治法 治疗效果 残余尿量 膀胱安全容量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脑卒中症状群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7
2
作者 吴蒙 袁竺方 +4 位作者 游旅 丁瑶 陈丽金 罗菁 叶美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编制脑卒中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为精准护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法、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后,选取35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筛选条目... 目的编制脑卒中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为精准护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法、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后,选取35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筛选条目、检验信效度。结果编制的脑卒中症状群评估量表包括躯体活动、认知言语、感知觉、吞咽、消化排泄、情绪心理6个症状群共35个条目,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095%。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05,折半信度为0.728。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86,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20~1.000。结论脑卒中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症状群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症状群 评估量表 信度 效度 症状护理
下载PDF
基于COM-B模型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长期症状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3
作者 吴蒙 丁瑶 +4 位作者 薛辉 牟艳丽 陈丽金 刘莹 罗丽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1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长期症状(简称“长新冠”)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5名长新冠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取主题。结果共获得3个...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长期症状(简称“长新冠”)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5名长新冠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取主题。结果共获得3个主题:健康行为能力(包括认知有限,自控力低下,身体能力,健康素养),健康行为动机(包括感知健康行为益处,消极情绪,社会和家庭角色动力),健康促进行为支持(包括工作生活压力,家庭支持,同伴交流互助,医疗专业支持)。结论长新冠患者对健康促进行为总体持积极态度,但影响因素较多。应提高长新冠患者对长新冠及健康促进行为的认知,需不断完善长新冠患者健康行为的指导,促进其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长期症状 后遗症 健康行为 健康促进行为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双 覃晓玲 +2 位作者 邱萍萍 张燕姝 张静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7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治疗组给予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VAS评分...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治疗组给予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能有效缓解腰部疼痛等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雷火灸 耳穴压豆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光辉 王曙辉 +2 位作者 崔韶阳 袁双双 刘露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成角侧扳法治疗,治疗前后对双下肢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比较患者健侧及治疗前后患侧温度,分析患者临床疗...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成角侧扳法治疗,治疗前后对双下肢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比较患者健侧及治疗前后患侧温度,分析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患侧各部位温差。结果 60例患者患侧治疗后的大腿后外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小腿后侧、足底部位的温度分别为(29.42±1.08)、(31.69±1.07)、(29.87±1.05)、(31.78±1.03)、(28.42±1.01)℃,均低于健侧的(30.97±1.06)、(33.45±1.09)、(30.68±1.07)、(33.31±1.04)、(29.18±1.02)℃,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7.15±1.06)、(29.23±1.01)、(27.09±1.03)、(28.91±1.04)、(26.65±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治疗后,优38例、良1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5%。疗效为优患者的大腿后外侧温差、大腿后侧温差、小腿后外侧温差、小腿后侧温差、足底温差均高于其他疗效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反映患侧异常热区的分布范围,评估治疗前后患侧温度变化,评定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技术 诊断及疗效
下载PDF
蜂蜡热敷疗法治疗慢性腰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吴蒙 刘莹 +3 位作者 陈丽金 邹爱娣 崔韶阳 叶美霞 《光明中医》 2023年第24期4827-4830,共4页
目的观察蜂蜡热敷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石蜡热敷疗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蜂蜡热敷疗法。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5次后、治疗... 目的观察蜂蜡热敷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石蜡热敷疗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蜂蜡热敷疗法。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5次后、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和ODI评分均降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蜡热敷疗法与石蜡热敷疗法均能有效改善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但蜂蜡热敷疗法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蜂蜡热敷 石蜡热敷
下载PDF
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3例 被引量:25
7
作者 袁双双 崔韶阳 +4 位作者 王曙辉 吴蒙 刘露阳 李万瑶 房连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1,共2页
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常见的并发症,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常发生在中风发病后1~3个月,发生率... 中风又称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常见的并发症,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常发生在中风发病后1~3个月,发生率为12.5%〜70.0%,以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严重影响中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1~,也是中风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不易纠正,反复发作,给康复医师、治疗师及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笔者采用蜂针联合Boh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肩手综合征 蜂针 BOBATH疗法
原文传递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丽霞 彭志华 +1 位作者 袁双双 崔韶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1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 目的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1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以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患者全血高切黏度(HWBV)、全血低切黏度(LWBV)、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ELISA法检测MDA、SOD、NO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对照组为75.0%(45/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P=0.006)。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2.38,P=0.019),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t=13.28,P<0.01)。治疗后,治疗组HWBV[(5.02±0.13)mPa∙s比(6.18±0.28)mPa∙s,t=29.11]、LWBV[(1.18±0.21)mPa∙s比(1.73±0.32)mPa∙s,t=11.13]、FIB[(2.26±0.28)g/L比(3.13±0.39)g/L,t=14.04]、PV[(8.87±1.44)mPa∙s比(10.34±1.31)mPa∙s,t=5.85]低于对照组(P<0.01);MDA[(4.14±1.23)mmol/L比(5.23±1.35)mmol/L,t=204.3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SOD[(113.34±0.28)mg/L比(96.59±0.57)mg/L,t=4.62]、NO[(26.01±3.26)μmol/L比(20.84±3.74)μmol/L,t=8.0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修复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指标,提高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中风(中医) 半夏白术天麻汤 补阳还五汤 血液流变学 氧化性应激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穴位埋线深度对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金炳旭 邱燕生 +4 位作者 谭媛 赵勇 崔韶阳 符文杰 李诺 《中医儿科杂志》 2021年第3期90-94,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穴位埋线深度对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层埋线组、中层埋线组和深...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穴位埋线深度对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层埋线组、中层埋线组和深层埋线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基础康复治疗(物理治疗、推拿、中药熏洗及蜡疗),选取解剪、后血海和承山穴,分别分3个深度进行埋线治疗,均连续治疗10次后,比较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并分析不同埋线深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前,3组MAS、CSS和G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MAS、CSS和GMFM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深层埋线组MAS、CSS和GMFM评分降低/升高最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穴位深层埋线对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CSS、GMFM和MA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儿童 下肢肌张力 穴位埋线 超声定位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