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设想 被引量:8
1
作者 杜标炎 苏宁 +3 位作者 何彦丽 钟子健 谭宇蕙 吴映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自杀基因疗法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新措施。但如何有效地提高疗效是目前仍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免疫机制在自杀基因疗法旁杀伤效应中的重要作用,激活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自杀基因抗肿瘤作用的炎症免疫微环境,是提高... 自杀基因疗法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新措施。但如何有效地提高疗效是目前仍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免疫机制在自杀基因疗法旁杀伤效应中的重要作用,激活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自杀基因抗肿瘤作用的炎症免疫微环境,是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的主要策略。中医中药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方面具有肯定的作用,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将自杀基因疗法与中医中药联合应用,有可能起到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防止肿瘤复发的作用。提出了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新设想,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基因 中医药疗法 治疗 肿瘤 旁杀伤效应 六味地黄汤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对中医药抗肿瘤研究思路的启发 被引量:3
2
作者 谭宇蕙 陈蔚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284-287,共4页
肿瘤基因治疗是分子生物学应用于肿瘤治疗研究的新成果,是前景乐观的肿瘤治疗新模式。本文概述了肿瘤形成与癌基因、抑癌基因变异的关系,肿瘤基因治疗的途径和进展,在此基础上引出肿瘤中医药治疗研究与肿瘤分子生物学结合的研究思路... 肿瘤基因治疗是分子生物学应用于肿瘤治疗研究的新成果,是前景乐观的肿瘤治疗新模式。本文概述了肿瘤形成与癌基因、抑癌基因变异的关系,肿瘤基因治疗的途径和进展,在此基础上引出肿瘤中医药治疗研究与肿瘤分子生物学结合的研究思路,并以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理论及国内外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分析其可行性,简介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一些初步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致癌基因 抑癌基因 中医药疗法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中医院校提高七年制学生和研究生生化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
3
作者 伍趣京 谭宇蕙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七年制教育 生化实验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山奈酚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杜标炎 周瑶 +3 位作者 谭宇蕙 吴映雅 刘晶晶 刘喜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诱导细胞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彗星电泳技术和FCM检测不同浓度山奈酚对细胞中DNA的影响。结果:山... 目的: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诱导细胞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彗星电泳技术和FCM检测不同浓度山奈酚对细胞中DNA的影响。结果:山奈酚体外能明显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用不同浓度(6.25、12.5、25、50和100μmol/L)的山奈酚处理MGC-803细胞72h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32%、13.95%、21.58%、35.18%和58.13%,各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呈剂量效应关系。50和100μmol/L山奈酚分别作用细胞24、48、72和96h后,结果显示药物作用的时间越长,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越强,呈时间效应关系。DAPI染色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药物组的细胞均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30、60和120μmol/L山奈酚作用于细胞72h后,彗星电泳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后面均呈现拖尾现象,细胞头部平均光密度值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彗星尾距较阴性对照组增加,各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且与药物浓度呈相关性。FCM检测结果显示,浓度为30、60和120μmol/L的山奈酚作用于细胞72h后,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周期被阻滞于S期和G2/M期,各药物组凋亡率较阴性对照组均明显升高。结论:山奈酚能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山奈酚类 细胞凋亡 MGC-803细胞
下载PDF
小檗碱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谭宇蕙 陈冠林 +2 位作者 郭淑杰 李燕红 陈蔚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胃癌细胞株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 ,及其作用浓度、时间与细胞数目、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 苔盼蓝细胞计数 ,MTT染色 ,甲基绿 派诺宁染色观察凋亡特征及计数 ,流式细胞仪技术 ,琼脂糖电泳技术分析药物对DNA作用。...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胃癌细胞株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 ,及其作用浓度、时间与细胞数目、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 苔盼蓝细胞计数 ,MTT染色 ,甲基绿 派诺宁染色观察凋亡特征及计数 ,流式细胞仪技术 ,琼脂糖电泳技术分析药物对DNA作用。结果 小檗碱能抑制胃癌细胞MGC 80 3的生长。 8mg·L-1、4mg·L-1、2mg·L-1、1mg·L-1小檗碱 72h的抑制率分别为 10 0 %、80 4%、5 1 5 %、8 5 %。小檗碱作用细胞后 ,细胞表现出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 :细胞核固缩 ,染色质凝集断裂 ,颗粒含量增加等 ;72h死亡的细胞中抗拒苔盼蓝染色者 ,仍高达 6 0 %~ 82 % ,胞膜完整 ;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出现典型亚二倍体峰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明 :小檗碱可使染色质断裂 ,且发生于细胞膜结构被破坏之前 ,DNA形成大片段 ,但不形成小片段。结论 小檗碱体外能抑制胃癌MGC 80 3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其细胞毒性 (致细胞坏死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胃肿瘤 生长抑制 细胞凋亡 MGC-803
下载PDF
小檗碱、吴茱萸碱和靛玉红对人胃癌细胞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谭宇蕙 陈蔚文 +2 位作者 吴映雅 陈冠林 李茹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左金丸三种组成中药的主要单体成分小檗碱、吴茱萸碱和靛玉红对人胃癌细胞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人胃癌细胞株为低分化黏液腺癌MGC803细胞; 小檗碱、吴茱萸碱和靛玉红购自中国药品与生物制品检定所.... 目的:探讨加味左金丸三种组成中药的主要单体成分小檗碱、吴茱萸碱和靛玉红对人胃癌细胞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人胃癌细胞株为低分化黏液腺癌MGC803细胞; 小檗碱、吴茱萸碱和靛玉红购自中国药品与生物制品检定所.苔盼蓝染色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周期、凋亡百分比分析,甲基绿-派诺宁联合染色法观测凋亡形态,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损伤情况. 结果:96 h内小檗碱、吴茱萸碱各组细胞存活率不断下降,其中48 h存活率对照组为100.0±7.9%,小檗碱4 mg/L和8 mg/L组分别为72.9±6.2%(t=4.67, P<0.01)和17.4±4.8%(t=15.48,P<0.001),吴茱萸碱1 mg/L和5 mg/L组分别为37.8±5.7%(t=11.06, P<0.001)和10.7±11.1%(t=11.35,P<0.001);各组均与对照组比较(n=3);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时间、药物浓度依赖性.甲基绿-派诺宁原位染色,细胞表现出凋亡特征.小檗碱与吴茱萸碱组脱落的悬浮死细胞中有较高比例胞膜完整、抗拒苔盼蓝和酚红染色的凋亡细胞, 其中48 h凋亡率对照组为0.3±0.0%,小檗碱8 mg/L 组为65.2±9.5%(t=11.83,P<0.001);吴茱萸碱1 mg/L组为58.9±11.4%(t=8.90,P<0.001),而阿霉素组脱落死细胞不能抗拒苔盼蓝和酚红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小檗碱与吴茱萸碱组均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周期分别阻滞于G0—G1、G2期;凋亡百分比与对照组11.8±2.5比较,小檗碱4 mg/L组48 h 为18.9±2.7(t=3.34,P<0.05),72 h为23.9±3.3(t=5.06,P<0.01),吴茱萸碱1 mg/L组72 h 为16.6±1.6(t=2.80,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小檗碱组DNA裂成大片段,吴茱萸碱组和阿霉素组DNA断裂呈涂抹状.靛玉红各组对细胞生长、凋亡无影响,DNA无损伤. 结论:小檗碱与吴茱萸碱均能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且作用较阿霉素温和;靛玉红对胃癌细胞的体外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小檗碱 凋亡 靛玉红 对照组 人胃癌细胞 阿霉素 酚红 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
下载PDF
抗菌肽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融合及其在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映雅 刘飞鹏 +2 位作者 周天鸿 朱嘉明 李月琴 《生物工程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5期11-15,共5页
从重组质粒rBS上切下柞蚕抗菌肽D基因片段,切去终止密码后连接到重组穿梭质粒pVT-GF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DNA的5′端,使密码框正确排列,构建成融合基因重组质粒pVT-CDGF,转化到酵母中进行表达。转化子... 从重组质粒rBS上切下柞蚕抗菌肽D基因片段,切去终止密码后连接到重组穿梭质粒pVT-GF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DNA的5′端,使密码框正确排列,构建成融合基因重组质粒pVT-CDGF,转化到酵母中进行表达。转化子酵母蛋白粗提物用E.coliK12D31作指示菌进行抑菌圈测试,初步检出具有抑菌活性,用ELISA检测证明其具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穿梭质粒 融合基因 FGF 表达 酵母
下载PDF
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24
8
作者 朱丽红 刘小东 +3 位作者 谭宇蕙 李杰芬 杜标炎 吴映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MIT法测存活率,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彗星电泳技术分析药物对DNA作用。结果吴茱萸碱能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用64、16...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MIT法测存活率,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彗星电泳技术分析药物对DNA作用。结果吴茱萸碱能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用64、16、4、1、0.25μmol.L-1浓度的吴茱萸碱处理HepG2细胞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74.0%、69.0%、60.5%、44.0%、16.4%。DAPI染色后吴茱萸碱组癌细胞均表现出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1μmol.L-1吴茱萸碱作用24和36 h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凋亡率对照组为4%,1μmol.L-1吴茱萸碱作用12、24、36 h的凋亡率分别为4.4%、18.0%、30.3%。彗星电泳显示1μmol.L-1吴茱萸碱作用24和48 h后,细胞后面形成长的拖尾,平均光密度值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彗星尾距较阴性对照组增加,且二者的改变与作用时间相关。结论吴茱萸碱能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及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细胞凋亡 肝癌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杜标炎 张小贺 +3 位作者 谭宇蕙 吴映雅 易华 郭玉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52-156,200,共6页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Cx)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灌胃8 d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药物剂量为32 g.kg-1.d-1)和对照血清(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选择对B16细胞生长和形态影响不...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调控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Cx)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灌胃8 d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药物剂量为32 g.kg-1.d-1)和对照血清(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选择对B16细胞生长和形态影响不大的血清浓度(体积分数为10%)作为大鼠血清的工作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流式荧光法检测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Cx26/30/32)表达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空白组(无鼠血清)3种Cx几乎不表达,而对照血清和六味地黄丸各浓度含药血清均能提高Cx蛋白的表达,但含药血清的作用更为明显且有显著的量效关系;间接它被荧光法和流式荧光法检测显示类似的结果:对照血清组和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的Cx蛋白荧光强度均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1),但与对照血清组比较,只有高剂量含药血清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低剂量含药血清组Cx蛋白表达反而下降(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具有调控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中西医结合疗法 六味地黄丸/药理学 黑色素瘤 基因治疗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和高乌甲素对小鼠肝癌细胞H22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宁异真 谭宇蕙 +2 位作者 吴映雅 赵增强 杜标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75-377,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高乌甲素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对小鼠肝癌细胞株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苔盼蓝计数,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药物对细胞周期和凋亡指数的影响,琼脂糖电泳技术分析药物对DNA作用。结果氢溴酸高乌甲素... 目的研究比较高乌甲素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对小鼠肝癌细胞株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苔盼蓝计数,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药物对细胞周期和凋亡指数的影响,琼脂糖电泳技术分析药物对DNA作用。结果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对H22作用、细胞数量与形态无明显影响;参附注射液可明显抑制小鼠肝癌H22的生长,细胞表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在浓度为50 mL/L时,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出现DNA ladder。结论参附注射液体外能抑制小鼠肝癌H22细胞株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高乌甲素注射液体外对H22细胞的生长、凋亡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高乌甲素注射液 肝癌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HSV1-tk/GCV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杜标炎 谭宇蕙 +3 位作者 吴映雅 赵鹏 周联 赵亚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自杀基因抗肿瘤系统构建的方法.[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1 tk)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并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用PolyFect Transfection试剂介导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入包装细胞系PT... [目的]探讨自杀基因抗肿瘤系统构建的方法.[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1 tk)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并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用PolyFect Transfection试剂介导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入包装细胞系PT67,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产病毒的细胞株,将病毒感染人胃癌细胞,检测HSV1 tk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在体外的抗肿瘤效应.[结果]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证明HSV1 tk基因成功定向插入到pLXSN载体中;重组病毒DNA转染包装细胞,筛选出对G418具稳定抗性的克隆PT67/tk,扩大培养,获取病毒滴度为4×104cfu/mL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培养液;感染胃癌细胞SGC 7901后再筛选出G418抗性克隆株SGC 7901/tk.丙氧鸟苷(GCV)对SGC 7901/tk有明显杀伤作用,对SGC 7901无明显毒性,证明该病毒表达HSV1 tk基因,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结论]将HSV1 tk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方法可成功获取表达HSV1 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成功建立了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系统,这将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对自杀基因抗肿瘤的增效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基因 DNA 重组 基因 肿瘤抑制 基因疗法
下载PDF
抗菌肽A-蜂毒素杂合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初步分泌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燕红 刘飞鹏 +2 位作者 朱嘉明 周天鸿 李月琴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88-91,共4页
采用 Eco R Ⅰ和 Bam H Ⅰ接头将化学合成的大小为45 对碱基的 C A(1 - 7) M(5 - 12) 杂合肽基因克隆到 E.coli 分泌表达载体p I N- Ⅲ· Omp A2 上的 Eco RⅠ- Bam HⅠ位点... 采用 Eco R Ⅰ和 Bam H Ⅰ接头将化学合成的大小为45 对碱基的 C A(1 - 7) M(5 - 12) 杂合肽基因克隆到 E.coli 分泌表达载体p I N- Ⅲ· Omp A2 上的 Eco RⅠ- Bam HⅠ位点之间,并对其在 Lpp启动子和 Lac 启动子/ 操纵子调控下的分泌表达进行初步研究重组子的地高辛( Dig) 核酸探针杂交和酶切分析结果表明杂合肽基因克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A 蜂毒素 大肠杆菌 分泌表达载体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丹参注射液苦参碱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映雅 谭宇蕙 +1 位作者 钟富有 杜标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丹参注射液、苦参碱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比色法研究三七总皂苷、丹参注射液、苦参碱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影响的量效关系。结果:在药物作用72h条件下,20mL/...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丹参注射液、苦参碱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比色法研究三七总皂苷、丹参注射液、苦参碱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影响的量效关系。结果:在药物作用72h条件下,20mL/L的丹参注射液对CBRH7919细胞的体外抑瘤率均可达85%,IC50为12.5mL/L;而三七总皂苷低浓度对CBRH7919无抑制作用,在100mg/L以上浓度对CBRH7919细胞有抑制作用,140mg/L浓度的抑制达40.7%;苦参碱在10mg/L浓度下对CBRH7919无抑制作用,在50mg/L浓度以上对CBRH7919细胞有抑制作用,250mg/L的浓度下的抑制率为40.5%。结论:丹参注射液、三七总皂苷、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增殖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丹参注射液 苦参碱 肝癌细胞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大鼠肝癌细胞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的构建及其旁观者效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谭宇蕙 吴映雅 +3 位作者 杜标炎 胡岳山 赵鹏 李杰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069-2073,共5页
目的:构建针对大鼠肝癌细胞的HSV-tk/GCV(以下简称tk/GCV系统)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建立比较tk/GCV系统作用效果及其旁观者效应大小的细胞模型和检测方法.方法:用包装细胞PT67/tk分泌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的活性颗粒感染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 目的:构建针对大鼠肝癌细胞的HSV-tk/GCV(以下简称tk/GCV系统)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建立比较tk/GCV系统作用效果及其旁观者效应大小的细胞模型和检测方法.方法:用包装细胞PT67/tk分泌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的活性颗粒感染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用G418筛选3wk获得高耐药性的重组子CBRH7919/tk,扩大培养.提取CBRH7919(tk-),CBRH7919/tk(tk+)细胞的DNA,把HSV-tk基因片段用Dig标记为探针后,与2种DNA及阳性对照DNA进行点杂交,以检测tk+细胞的DNA是否整合有HSV-tk基因.用0.1、1、10、50、100mg/L的GCV体外作用于tk-、tk+细胞,MTT检测存活率.用GCV体外分别作用于含不同比例tk+细胞的tk+、tk-混合细胞,MTT检测存活率,比较分析各组旁观者效应大小,确定后续实验的合适tk+比例.结果:用G418筛选3wk后获到高耐药性的CBRH7919/tk(tk+)重组细胞.HSV-tk基因片段用Dig标记为探针后进行点杂交,检测到tk+细胞DNA上已整合有HSV-tk基因,而tk-细胞DNA不含HSV-tk基因.GCV对tk+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毒作用明显,而且有浓度、时间依赖性,而tk-细胞对GCV不敏感,说明HSV-tk基因已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GCV对含5%和10%tk+的混合细胞杀伤率分别为6.0%和25.2%,结果表明5-10%的tk+混合比例下自杀基因系统自身的旁观者效应较低,而且用MTT检测旁观者效应大小时灵敏度比较高,可作为后续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对旁观者效应增效作用的tk+、tk-混合比例.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大鼠肝癌的HSV1-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建立了体外快速筛选旁观者效应增效药物的稳定有效的细胞模型和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 肝癌 大鼠 旁观者 效应
下载PDF
枸杞多糖联合自杀基因tk/GCV系统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谭宇蕙 王慧峰 +2 位作者 吴映雅 岳文玲 杜标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9-872,共4页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联合自杀基因tk/GCV系统对移植性小鼠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分为模型组、枸杞多糖组、单纯自杀基因系统治疗的tk/GCV组、自杀基因系统联合枸杞多糖治疗的联合组;把小鼠肝癌细胞H22的tk+和tk-细胞按1∶4比例混合,按2&...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联合自杀基因tk/GCV系统对移植性小鼠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分为模型组、枸杞多糖组、单纯自杀基因系统治疗的tk/GCV组、自杀基因系统联合枸杞多糖治疗的联合组;把小鼠肝癌细胞H22的tk+和tk-细胞按1∶4比例混合,按2×106个细胞/只接种昆明小鼠腋下皮下组织内,次日随机分组;第2天开始中药治疗15d,长出肿瘤后tk/GCV系统治疗11d,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从肿瘤体积看,联合组生长抑制程度最大,第10天起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随治疗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且有统计学意义,第14天抑瘤率达40.9%(P=0.018<0.05)。而tk/GCV组在第12天、枸杞多糖组第10 ̄12天也有明显抑瘤作用(P<0.05),但第14天起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枸杞多糖联合自杀基因系统能抑制小鼠肝癌移植瘤生长,减少瘤块体积。枸杞多糖能提高自杀基因系统对小鼠移植瘤的杀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自杀基因 肝肿瘤
下载PDF
丹参素钠对大鼠肝癌细胞及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映雅 谭宇蕙 +2 位作者 宁异真 杜标炎 李杰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素钠对大鼠肝癌细胞及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影响。方法:丹参素钠与丙氧鸟苷(GCV)分别或共同作用于大鼠肝癌CBRH7919的tk-细胞,以及含5%tk+细胞的tk+和tk-混合细胞,MTT检测各组存活率,两两比较各组存活率的差异,用q值分析药... 目的:探讨丹参素钠对大鼠肝癌细胞及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影响。方法:丹参素钠与丙氧鸟苷(GCV)分别或共同作用于大鼠肝癌CBRH7919的tk-细胞,以及含5%tk+细胞的tk+和tk-混合细胞,MTT检测各组存活率,两两比较各组存活率的差异,用q值分析药物与自杀基因系统联合的相互作用是否为协同性。结果:丹参素钠12.5、25、50、100 mg/L作用于CBRH 7919细胞72h存活率分别为87.8±12.4%、46.0±6.4%、20.2±4.6%、8.9±1.2%;IC50为24mg/L。10mg/L和50mg/L组的丹参素钠联合5%tk+/GCV组的细胞存活率比单纯丹参素钠或单纯自杀基因组明显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值均>1.15。结论:丹参素钠有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并能协同性增强tk/GCV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钠 自杀基因 旁观者效应 肝癌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和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肝癌细胞及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宇蕙 杜标炎 +3 位作者 吴映雅 李杰芬 刘晓东 钟富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540-254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和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肝癌细胞及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影响.方法:丹参注射液和三七总皂甙以不同浓度与GCV分别或共同作用于大鼠肝癌CBRH7919的tk-细胞,以及含5-10%tk+细胞的tk+和tk-混合细胞,MTT检测各组存活率(n=3,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和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肝癌细胞及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影响.方法:丹参注射液和三七总皂甙以不同浓度与GCV分别或共同作用于大鼠肝癌CBRH7919的tk-细胞,以及含5-10%tk+细胞的tk+和tk-混合细胞,MTT检测各组存活率(n=3,6),两两比较分析各组存活率的差异,并用q值分析中药与自杀基因系统联合的相互作用是否具有协同性.q值为联合用药时实测药效与理论药效的比值,q≤0.85为拮抗作用,0.85≤q<1.15为相加作用,q≥1.15为协同作用.结果:5,10,20,40mL/L的丹参注射液作用于CBRH7919细胞,72h存活率分别为81.0±17.3%,55.6±12.0%,14.6±4.4%,11.5±0.9%;IC50为11.4mL/L.丹参注射液联合tk/GCV系统对肝癌细胞的作用:5%tk+/GCV组存活率为78.9±27.9%,GCV组为84.3±18.2%,前者比后者仅多了5%tk+细胞,相对抑制率7.6%;5mL/L丹参联合5%tk+/GCV组存活率为47.8±14.5%(q=1.60),5mL/L丹参+GCV组的存活率为72.8±4.5%,前者比后者唯一差异条件也是多了5%tk+细胞,相对抑制率34.3%(P=0.049);10mL/L丹参联合5%tk+/GCV组的存活率为12.2±5.9%(q=1.46),10mL/L丹参+GCV组的存活率为36.5±2.7%,前者比后者仅多了5%tk+细胞,相对抑制率66.6%(P=0.003).10,50,100,140mg/L三七总皂甙作用72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4.1±3.7%,107.6±3.1%,69.7±8.5%,59.3±2.9%;IC50为220mg/L.三七总皂甙联合tk/GCV系统对肝癌细胞的作用:10%tk+/GCV组比GCV组存活率下降了17.2%(P<0.05),50mg/L和100mg/L三七总皂甙联合10%tk+/GCV组存活率(q=0.89,0.87)分别比相应的三七总皂甙+GCV组下降了17.7%和18.3%.结论:丹参注射液有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并能协同性增强tk/GCV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三七总皂甙能一定程度抑制癌细胞生长,但对tk/GCV系统杀伤癌细胞只有加和作用,未发现有协同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基因 旁观者效应 肝癌 丹参注射液 三七总皂甙
下载PDF
大黄素、黄芩苷和木犀草素对大鼠肝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赖炫城 宁异真 +2 位作者 丘鹏翔 谭宇蕙 吴映雅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0期94-96,共3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黄芩苷和木犀草素对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MTT发检测大黄素、黄芩苷和木犀草素对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的体外抑制作用,甲基绿-派诺宁染色凋亡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三者对CBRH791... 目的研究大黄素、黄芩苷和木犀草素对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MTT发检测大黄素、黄芩苷和木犀草素对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的体外抑制作用,甲基绿-派诺宁染色凋亡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三者对CBRH7919细胞DNA损伤的作用。结果大黄素和木犀草素对CBRH7919有较强抑制作用,48h IC50分别为18μmol/L、26μmol/Lol/L,黄芩苷作用48h IC50为160μmol/L,抑制作用不强;甲基绿-派诺宁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提示,木犀草素作用48h后,细胞可能发生自噬,而不是凋亡,大黄素作用48h后,细胞显示典型的凋亡特征。结论大黄素和木犀草素对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有体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黄芩苷 木犀草素 CBRH7919抗肿瘤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小鼠胸腺萎缩后的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巧红 杜标炎 +4 位作者 谭宇蕙 刘晓东 李长福 朱丽蕻 连至诚 《陕西中医》 2009年第7期921-922,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小鼠急性胸腺萎缩后的T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48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L-2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分别采用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与医学图像分析系统结合的方法检测...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小鼠急性胸腺萎缩后的T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48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L-2组、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分别采用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与医学图像分析系统结合的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胸腺组织T淋巴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淋巴细胞凋亡数目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组小鼠胸腺组织淋巴细胞凋亡数目及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通过抑制胸腺T淋巴细胞凋亡来发挥保护胸腺萎缩的作用,其抗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药理学 淋巴细胞/免疫学 @黄芪注射液
下载PDF
吴茱萸碱对小鼠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宇蕙 吴映雅 +3 位作者 钟富有 胡岳山 宁异真 李杰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小鼠肝癌细胞H22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MTT法测存活率,甲基绿-派诺宁联合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损伤及细胞周期。结果:吴茱萸碱0.5、1、2、4mg/...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小鼠肝癌细胞H22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MTT法测存活率,甲基绿-派诺宁联合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损伤及细胞周期。结果:吴茱萸碱0.5、1、2、4mg/L浓度组对小鼠肝癌细胞H22作用72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0.3±6.6%、54.0±4.3%、40.7±4.8%、26.9±0.9%,作用24h、48h和72h的IC50依次为4.2、3.3和1.4mg/L。甲基绿-派诺宁染色后0.5、1mg/L吴茱萸碱组癌细胞均表现出凋亡特征;2mg/L吴茱萸碱组部分癌细胞开始出现坏死特征;4mg/L有较多癌细胞坏死。48h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1、2mg/L吴茱萸碱组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周期阻滞于G2期,4mg/L吴茱萸碱组亚二倍体凋亡峰不典型,出现坏死单峰。凋亡率对照组为1.2、1、2和4mg/L吴茱萸碱分别为6.4、9.1和11.2%。48h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4mg/L吴茱萸碱组细胞DNA裂成大片段,DNA损伤呈凋亡特征。结论:吴茱萸碱能诱导小鼠肝癌细胞H22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细胞凋亡 肝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