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用药规律
1
作者 王炯博 廖柳 王慧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维普中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筛选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相关文献并建立...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维普中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筛选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相关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借助R语言与Excel软件进行频次统计、相关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以挖掘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共提取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方剂139首。使用频次较高的4味中药依次是钩藤、白芍、甘草、茯苓;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天麻、钩藤、白芍、茯苓、甘草为基础的核心组合;相关系数较高的前5组药对可归属为平肝息风药、理气化痰药两类。聚类分析得到两类组方,分别为钩藤饮(《幼科心法》)、二陈汤、小柴胡汤的合方加减及以豁痰息风、通络止动为主要治法的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以天麻、钩藤、白芍、茯苓、甘草为核心组方,以平肝健脾养血为主要治法,根据病证特点佐以活血药、化痰药、理气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中医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肿瘤免疫细胞因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刘鹏 黄远程 +2 位作者 江晓涛 文艺 庄昆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44-48,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前疾病,相较于普通慢性胃炎,其具有更高的癌变几率,为降低胃癌的发生率,有必要在癌前阶段及早治疗。但是目前西医缺乏有效逆转萎缩的药物,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前疾病,相较于普通慢性胃炎,其具有更高的癌变几率,为降低胃癌的发生率,有必要在癌前阶段及早治疗。但是目前西医缺乏有效逆转萎缩的药物,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中医药治疗CAG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延缓病程、改善症状、逆转萎缩等优点,肿瘤相关免疫细胞因子与CAG的"炎-癌转化"密切相关,可促进炎症、损害局部组织细胞、诱导细胞异常增殖及恶变,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影响肿瘤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达到调节免疫、控制炎症、逆转"炎-癌转化"的作用。该文拟从中医药调控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等4个角度,系统总结近年来中医药防治CAG"炎-癌转化"的机制研究进展,为阐明中医药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进而促进中医药治疗CAG的推广与应用,提升CAG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 细胞因子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医院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碧梅 《财会学习》 2021年第18期105-106,共2页
在医疗体制纵深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管理模式,一方面需要契合新医改中强调的“回归公益性”,大幅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切实满足公众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继而彰显公立医院的社会价... 在医疗体制纵深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管理模式,一方面需要契合新医改中强调的“回归公益性”,大幅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切实满足公众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继而彰显公立医院的社会价值与使命担当;另一方面需要保证医院内部资金充裕,能够支撑医院的良性运营与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医疗体制改革对医院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殊时期为背景,阐释会计成本核算对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性,简要分析当前医院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重点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从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四个方面探究医院会计成本核算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会计 成本核算
下载PDF
政府会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对比研究
4
作者 陈碧梅 《当代会计》 2021年第12期54-55,共2页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建设质量的提升,政府会计制度正在全面推行。医院按照政府会计标准体系进行全新的会计制度建设,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文章将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现状和理论依据进行分析,讨论政...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建设质量的提升,政府会计制度正在全面推行。医院按照政府会计标准体系进行全新的会计制度建设,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文章将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现状和理论依据进行分析,讨论政府会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性,并提出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建议,希望能够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会计制度 医院会计制度 对比分析 落实建议
下载PDF
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Meta分析
5
作者 刘文静 姜瑾雯 +1 位作者 王海韵 王顺兰 《新中医》 202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4年10月7日以来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4年10月7日以来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参考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样本量为638例,试验组321例,对照组31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总有效率(RR=1.23,95%CI[1.07,1.41],P=0.003)、治愈率(RR=1.73,95%CI[1.28,2.34],P=0.0004)、眩晕总有效率(RR=1.25,95%CI[0.99,1.57],P=0.06)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听阈值低于对照组(MD=-6.29,95%CI[-9.01,-3.56],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可以提高突发性耳聋总有效率、治愈率、眩晕总有效率,改善平均听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电针 随机对照试验 听阈值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扶正通络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杨泽虹 麦紫涵 +7 位作者 陈彦彤 江晓涛 安金琪 阮舒琪 曾颖凤 文艺 刘凤斌 李培武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8,共11页
目的探讨扶正通络解毒方(FTJF)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炎-癌”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检索TCMSP、HERB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FTJF方中各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TTD和DisD... 目的探讨扶正通络解毒方(FTJF)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炎-癌”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检索TCMSP、HERB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FTJF方中各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TTD和DisDeNet数据库检索、筛选获得CAG“炎-癌”转化相关疾病靶点;使用Venny 2.1在线平台对FTJF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CAG“炎-癌”转化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FTJF干预CAG“炎-癌”转化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核心活性成分;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潜在作用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2)采用N-甲基-N-亚硝基脲(MNU)化学诱导法复制CAG“炎-癌”转化小鼠模型。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FTJF低、中、高剂量组(生药量9.56、19.11、38.22 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每日1次,持续8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法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胃功能激素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L-1β)的水平;q-PCR法检测胃黏膜组织肿瘤蛋白p53(TP53)、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共筛选得到199种活性成分,795个作用靶点,2074个疾病相关靶点,FTJF干预CAG“炎-癌”转化的307个潜在作用靶点。分析得到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熊果酸等核心活性成分;TP53、AKT1、GAPDH、MYC、EGFR、VEGFA、TNF、JUN、CASP3、INS等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癌症通路、乙型肝炎、PI3K/Akt信号通路等。(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黏膜结构严重破坏,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明显空泡样变,腺腔形成大小不等的黏液湖,有分泌酸性黏液的肠化生腺体形成;部分黏膜呈锯齿样或U型管样,两个或多个腺腔单层上皮变为多层无规则排列、无管腔结构的细胞团,表现出组织异型性;血清PGⅠ水平显著降低(P<0.001),PGⅡ、G-17、IL-6、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胃黏膜组织TP53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01),MYC、EGFR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FTJF各剂量组小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形态异常情况均有所好转,炎性浸润区域减少,空泡样变、黏液湖及组织异型性减少;血清PGI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01),PGⅡ、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胃黏膜组织TP53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MYC、EGFR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FTJF中、高剂量组的血清G-17、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结论FTJF可能通过槲皮素、芹菜素等多种活性成分,调节胃功能激素分泌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下调癌症信号通路,发挥干预CAG“炎-癌”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通络解毒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癌”转化 胃功能激素 炎症反应 癌症通路 小鼠
原文传递
基于UHPLC-QE-MS、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肠安菌泰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张佳河 祝旺 +3 位作者 杨希玲 侯秋科 张文杰 刘凤斌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4-575,共12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E-MS)、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实验验证探讨肠安菌泰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UHPLC-QE-MS法分析肠安菌泰的化学成分;利用TCMSP数据...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E-MS)、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实验验证探讨肠安菌泰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UHPLC-QE-MS法分析肠安菌泰的化学成分;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肠安菌泰9味中药的全部化学成分,并与UHPLC-QEMS鉴定出的化学成分相比对,取交集成分。筛选出肠安菌泰的活性成分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进行作用靶点预测。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中检索IBS-D疾病相关基因。对肠安菌泰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IBS-D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出肠安菌泰治疗IBS-D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关键通路;选取前3位关键活性成分与前5位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采用“母婴分离+番泻叶灌胃+醋酸灌肠+束缚应激”多因素造模方法复制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15.8 mg·kg^(-1))、肠安菌泰组(1.7 g·kg^(-1)),每组6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14 d。采用粪便含水率、腹壁撤退反射、糖水偏嗜率等指标对IBS-D动物模型进行评价;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RT-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I3K、AKT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共筛选出肠安菌泰活性成分11个,获得211个潜在作用靶点和51个核心靶点,核心靶点主要与PI3K/AKT、EGFR等信号通路相关,筛选出美迪紫檀素、小檗碱、黄藤素等关键活性成分以及PIK3CB、PIK3CD、RAF1、PIK3R1、PIK3CA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粪便含水率显著升高(P<0.001),腹壁撤退反射及糖水偏嗜率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PI3K、AKT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01)。与模型组比较,肠安菌泰组和匹维溴铵组大鼠的粪便含水率显著降低(P<0.001),腹壁撤退反射及糖水偏嗜率显著升高(P<0.01,P<0.001);结肠组织PI3K、AK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01)。结论肠安菌泰可能通过美迪紫檀素、小檗碱、黄藤素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PIK3CB、PIK3CD、RAF1、PIK3R1、PIK3CA等关键靶点,调控PI3K/AKT等关键信号通路,发挥治疗IBS-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安菌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型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I3K/AKT信号通路 实验验证 大鼠
原文传递
岭南地区肺结节患者症状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8
作者 李晏龙 綦向军 +7 位作者 姚衍竹 郑鑫泽 李雪维 安博 余玲 林洁涛 孙玲玲 林丽珠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531-538,共8页
【目的】探索岭南地区肺结节患者的症状分布和影响因素,为系统搭建肺结节患者的症状-证素-证候-体质辨治体系、推动中医药深入参与肺癌的二级预防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23年8月至2024年1月在广州... 【目的】探索岭南地区肺结节患者的症状分布和影响因素,为系统搭建肺结节患者的症状-证素-证候-体质辨治体系、推动中医药深入参与肺癌的二级预防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23年8月至2024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肺结节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和症状分布,并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对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3个回归模型,探索影响肺结节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74例患者,其中女性160例、男性114例,平均年龄(54.44±12.00)岁,平均症状积分(3.97±3.80)分,纳入的肺结节患者的分布呈现出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人比例较高,多发性肺结节更为常见。(2)纳入的274例患者中,发生率超过30%的症状有疲乏(116例,42.34%)、咳嗽(105例,38.32%)、白痰(89例,32.48%)、烦躁苦恼(87例,31.75%)。(3)全变量调整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男性较女性的总体症状程度更轻[β=-1.67,95%CI(-2.67,-0.68),P<0.001],症状积分与年龄[β=0.07,95%CI(0.03,0.10),P<0.001]、二手烟接触史[β=1.27,95%CI(0.26,2.27),P=0.015]、其他有害物质接触史[β=1.96,95%CI(0.39,3.53),P=0.015]、过敏史[β=2.38,95%CI(1.22,3.54),P<0.001]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岭南地区肺结节患者的总体症状较轻,高发症状为疲乏、咳嗽、白痰、烦躁苦恼等;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性别、年龄、二手烟接触史、其他有害物质接触史、过敏史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症状分布 影响因素 岭南地区
原文传递
刘凤斌治疗胆石症经验
9
作者 雍秋红 黄超原 +4 位作者 陈幽兰 郑逸远 彭冲 赵利娜 刘凤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19-224,共6页
中药排石为治疗胆石症的方法之一。刘凤斌教授认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为胆石症的主要病因,肝胆气滞、湿热内阻为胆石症的主要病机,其发病与脾胃虚弱及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胆石症的中药治疗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 中药排石为治疗胆石症的方法之一。刘凤斌教授认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为胆石症的主要病因,肝胆气滞、湿热内阻为胆石症的主要病机,其发病与脾胃虚弱及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胆石症的中药治疗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刘凤斌教授衷中参西,擅于运用岭南药材和能溶石排石的特色药材,治法以疏肝解郁、清热祛湿、利胆排石为主,健脾益气、理气化痰、行气活血为辅;常运用大柴胡汤合四金汤化裁为底方治疗胆石症,主要组成药物包括广金钱草、鸡内金、柴胡、郁金、黄芩、木香、麸炒枳实、赤芍、乌药、大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疏肝解郁 清热祛湿 利胆排石 大柴胡汤 四金汤 刘凤斌
原文传递
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功能性腹泻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10
作者 戚飞飞 陈妍 +1 位作者 罗斌 冷雷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5年第2期81-84,88,共5页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功能性腹泻对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3月本院就诊的8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依据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功能性腹泻对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3月本院就诊的8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依据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液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IgG、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功能性腹泻患者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体液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微生态制剂 功能性腹泻 体液免疫
下载PDF
中药砒霜上调E-钙黏蛋白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侵袭、迁移机制研究
11
作者 李思瑾 李海盈 +3 位作者 何泽阳 李安 张亚文 李道成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4期145-152,共8页
目的:研究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As_(2)O_(3))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侵袭、迁移的机制,观察As_(2)O_(3)对宫颈癌Hela细胞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HDAC1)、E-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联合HDAC1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的协同作用。方... 目的:研究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As_(2)O_(3))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侵袭、迁移的机制,观察As_(2)O_(3)对宫颈癌Hela细胞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HDAC1)、E-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联合HDAC1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的协同作用。方法:以宫颈癌Hela细胞作为载体,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s_(2)O_(3)组、SAHA组、As_(2)O_(3)+SAHA组4组,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药物浓度对Hela细胞活性的抑制情况,并筛选后续实验药物浓度;采用Transwell法、划痕法检测各组药物对Hela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DAC1和E-钙黏蛋白的mRNA表达情况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各组药物浓度增加,Hela细胞的活性逐渐降低。As_(2)O_(3)组、SAHA组、As_(2)O_(3)+SAHA组的Hela细胞活性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As_(2)O_(3)组、SAHA组、As_(2)O_(3)+SAHA组穿越Transwell小室膜的细胞数量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As_(2)O_(3)+SAHA组的细胞数量少于As_(2)O_(3)组、SAHA组(P<0.05);As_(2)O_(3)组的细胞数量少于SAHA组(P<0.05)。As_(2)O_(3)组、SAHA组、As_(2)O_(3)+SAHA组的Hela细胞迁移百分比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As_(2)O_(3)+SAHA组的Hela细胞迁移百分比低于As_(2)O_(3)组、SAHA组(P<0.05);As_(2)O_(3)组的Hela细胞迁移百分比低于SAHA组(P<0.05)。As_(2)O_(3)组、SAHA组、As_(2)O_(3)+SAHA组的HDAC1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As_(2)O_(3)组的HDAC1 mRNA表达水平高于SAHA组(P<0.05);As_(2)O_(3)+SAHA组的HDAC1 mRNA表达水平低于As_(2)O_(3)组、SAHA组(P<0.05)。As_(2)O_(3)组、SAHA组、As_(2)O_(3)+SAHA组的E-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s_(2)O_(3)+SAHA组的E-钙黏蛋白mRNA表达水平高于As_(2)O_(3)组、SAHA组(P<0.05)。As_(2)O_(3)组、SAHA组、As_(2)O_(3)+SAHA组的HDAC1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As_(2)O_(3)+SAHA组的HDAC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As_(2)O_(3)组、SAHA组(P<0.05)。As_(2)O_(3)组、SAHA组、As_(2)O_(3)+SAHA组E-钙黏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s_(2)O_(3)+SAHA组E-钙黏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As_(2)O_(3)组、SAHA组(P<0.05)。结论:As_(2)O_(3)抑制Hela细胞的最佳浓度为8μmol/L,联合SAHA时,最佳抑制浓度为4μmol/L。As_(2)O_(3)可能通过抑制HDAC1的表达,同时促进升高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SAHA发挥协同作用抑制Hela细胞生长、侵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ELA细胞 砒霜 三氧化二砷 伏立诺他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 E-钙黏蛋白
原文传递
刘凤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病机探索与辨治思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晓涛 李培武 +4 位作者 杨泽虹 安金琪 黄远程 文艺 刘凤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880-1885,共6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的始动因素,贯穿疾病始终;气滞、血瘀、湿阻为CAG“炎-癌”转化的触发和加重因素;瘀毒的形成是CAG进展和转变的关键。辨治应遵循“证镜结合,分期论治”的原则,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和微观辨证相补充;健脾扶正需贯穿始终。CAG早期阶段(胃黏膜以轻中度萎缩伴或不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其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伴有气滞、湿阻、血瘀病理因素,治疗以健脾清热、理气活血为基本治法;CAG晚期阶段(胃黏膜重度萎缩伴或不伴中重度肠上皮和/或轻中度上皮内瘤变),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痰瘀互结、胃络瘀毒,治疗以扶正散结、通络解毒为基本治法,从而构筑中医药阻断胃“炎-癌”转化的整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癌”转化 中医病机 脾胃虚弱 气滞 血瘀 湿阻 辨治思路 刘凤斌
原文传递
轻比重罗哌卡因低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关节置换手术镇痛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芳 姜胜 芦永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9期66-68,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轻比重罗哌卡因低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对老年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行关节置换手术的7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轻比重罗哌卡因低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对老年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行关节置换手术的7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CSEA注入药物浓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0.75%罗哌卡因2 mL和灭菌注射用水4 mL配比(浓度0.25%)]和试验组[37例,0.75%罗哌卡因2 mL和灭菌注射用水1 mL的配比(浓度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h疼痛程度,麻醉效果,术前和术后3d血清学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h两组患者脸谱疼痛评分法(FPS-R)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试验组患者术后24、48h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患侧最大Bromage评分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缓激肽(BK)、S100β蛋白(S100β)、β-淀粉样蛋白_(1-42)(Aβ_(1-42))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血清BK低于对照组,血清S100β和Aβ_(1-42)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浓度0.5%的罗哌卡因轻比重配置,浓度0.25%的罗哌卡因轻比重配置低位CSEA在老年关节置换手术中的镇痛效果虽然欠佳,但其可以缩短患者运动神经恢复时间,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且具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手术 罗哌卡因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Bromage评分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重建的国际研究趋势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葛昊 刘贤旺 +3 位作者 黄艺伟 叶鹏程 樊粤光 曾建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947-2952,共6页
背景:现如今由运动损伤或车辆创伤引起的后交叉韧带损伤比人们想象的更常见,后交叉韧带重建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而目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方式和韧带选择尚存在大量争议。目的:全面分析全球后交叉韧带重建的应用趋势,并基于文献计... 背景:现如今由运动损伤或车辆创伤引起的后交叉韧带损伤比人们想象的更常见,后交叉韧带重建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而目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方式和韧带选择尚存在大量争议。目的:全面分析全球后交叉韧带重建的应用趋势,并基于文献计量学和视觉分析确定有前景的后交叉韧带重建研究热点。方法: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WOS)中检索了2000-2022年与后交叉韧带重建相关的出版物(文章和评论),提取并详细分析了国家、机构、出版年份、作者、期刊、每篇文章的平均引用率、H指数、标题、出版物的关键词以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25篇文章。利用VOSviewer/citespace/Pajek软件分析关键词的共现结果,预测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热点。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64篇文章。①在过去的22年里,后交叉韧带重建文章的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前3个国家(美国、中国和韩国)占所有发表文章的65.51%,美国的文章数量最多。University of Pittsburgh是最大的贡献者。《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和《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是最有影响力的杂志。Laprade,Robert F是在后交叉韧带重建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教授,Fanelli,GC是在后交叉韧带重建领域总链强度最高的教授。②研究方向可分为以下5个组别:“后交叉韧带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后交叉韧带重建的预后、结果和并发症”“后交叉韧带重建方式与肌腱选择”“手术技术”和“后交叉韧带撕裂联合多韧带损伤”。③提示:从往年的趋势来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与后交叉韧带重建有关的文献发表。在后交叉韧带重建领域,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和韩国则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后交叉韧带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后交叉韧带重建方式与肌腱选择、后交叉韧带撕裂联合多韧带损伤可能是未来后交叉韧带重建研究领域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研究趋势 热点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可视化图谱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椎旁肌退化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后再骨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策凯 蔡卓延 +5 位作者 陈明 刘昊 翁汭 崔健超 张顺聪 姚珍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4-1419,共6页
背景:目前关于绝经后女性椎旁肌退化程度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的影响研究较少,此次研究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椎旁肌退化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 背景:目前关于绝经后女性椎旁肌退化程度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的影响研究较少,此次研究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椎旁肌退化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住院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的绝经后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分为2组,再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39例,对照组42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椎体骨矿物密度、椎旁肌的横截面积及平均CT值(Hu)。结果与结论:①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及腰大肌平均CT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的体质量指数、椎体骨密度、椎旁肌横截面积及椎后肌群的平均CT值明显高于再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椎体骨矿物密度(OR=0.004,95%CI:0.000-0.555,P<0.05)、低椎后肌群平均CT值(OR=0.940,95%CI:0.894-0.988,P<0.05)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再发椎体压缩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提示椎旁肌退化会导致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后再骨折风险增高,其中椎后肌群平均CT值较低的绝经后女性,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后再发生椎体压缩骨折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再骨折 椎旁肌 骨矿物密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刘凤斌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晓莹 黄远程 +4 位作者 杨泽虹 文艺 庄昆海 刘凤斌 李培武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8期914-918,共5页
刘凤斌教授善于运用中医药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独特的临床经验,他认为本病以脾虚为本,气滞、湿(热)阻、血瘀为标,患病日久、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终至脾气亏衰、瘀毒胶结则发生“炎-癌前”转化,即脾虚为本、瘀毒为变是异型增生的关键... 刘凤斌教授善于运用中医药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独特的临床经验,他认为本病以脾虚为本,气滞、湿(热)阻、血瘀为标,患病日久、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终至脾气亏衰、瘀毒胶结则发生“炎-癌前”转化,即脾虚为本、瘀毒为变是异型增生的关键病机。经多年临床实践和验证,形成确有疗效的扶正通络解毒方,作为治疗本病的核心方药,同时根据五脏相关理论灵活选用不同药对,注重和胃通降,使气行则瘀毒得散,灵活运用疏肝解郁以助胃气通降、宣肺调达以助脾升胃降。此外,强调安心神以使脾胃升降自和,提倡治后天不忘先天,补肾以健脾;善于使用活血解毒药对直捣病处,使病变得以迅速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异型增生 药对 学术经验 刘凤斌
下载PDF
基于五脏相关学说探讨以心脾相关理论治疗脾胃病的思路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远程 刘鹏 +4 位作者 黄超原 文艺 李培武 庄昆海 刘凤斌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6期33-37,共5页
从心脾相关理论源流、心脾关系辨析出发,探讨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认为心脾相关理论萌芽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兴盛于宋元,完善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在相互关系方面,心脾通过经络、五行、气血、精神情志相关,并在... 从心脾相关理论源流、心脾关系辨析出发,探讨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认为心脾相关理论萌芽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兴盛于宋元,完善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在相互关系方面,心脾通过经络、五行、气血、精神情志相关,并在现代研究中的脑-肠轴学说中得到验证。在病因病机方面,火衰土虚、心火乘脾、心脾两虚、心胃不和是心脾相关理论中的最常见的脾胃病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时,可针对各个病机分别以益火补土、泻心扶脾、补心健脾、调心安脾为核心治疗方法。在用药方面,以附子、干姜、桂枝、炙甘草温补心阳,以黄芪、黄连补脾泻火,以黄芪、人参、龙眼肉、当归补心健脾,以首乌藤、玫瑰花、合欢皮等调养心神以安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相关 心脾相关 脾胃病
下载PDF
破格救心汤治疗急性心力衰竭1则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浩辉 黎卉 +4 位作者 卢有亮 刘树生 倪世豪 杨忠奇 彭晓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急性心力衰竭是高致死率心血管急症,临床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严重呼吸困难伴粉红色泡沫痰、水肿、尿量明显减少,严重者可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本案患者心源性休克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医辨证为心阳虚衰证,以回阳救逆、益气固... 急性心力衰竭是高致死率心血管急症,临床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严重呼吸困难伴粉红色泡沫痰、水肿、尿量明显减少,严重者可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本案患者心源性休克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医辨证为心阳虚衰证,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为法,采用破格救心汤联合常规治疗,临床症状迅速改善,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破格救心汤 回阳救逆
下载PDF
肠安菌泰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张佳河 侯秋科 +4 位作者 张长荣 祝水恋 杨希玲 祝旺 刘凤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679-2686,共8页
【目的】观察肠安菌泰颗粒(由太子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白芍、防风、陈皮、黄连、木香等中药组成)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 【目的】观察肠安菌泰颗粒(由太子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白芍、防风、陈皮、黄连、木香等中药组成)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共纳入130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肠安菌泰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安菌泰安慰剂颗粒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Bristol粪便性状分型量表(BSFS)、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1)脱落情况方面,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6例,对照组脱落8例,最终共有116例患者完成临床研究,其中治疗组59例,对照组57例。(2)临床疗效方面,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14%(52/59),对照组为45.61%(26/57),组间比较(χ2检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IBS-SSS评分及治疗组的BSFS和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2组患者的医院焦虑量表(HADA)和医院抑郁量表(HADD)评分及对照组的BSFS和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IBS-SSS、BSFS和IBS-QOL评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安全性方面,在整个试验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也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肝肾功能异常、血液和心功能异常等情况。【结论】肠安菌泰颗粒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大便性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安菌泰颗粒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肝郁脾虚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评价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佳河 祝旺 +3 位作者 沈丹婷 杨希玲 刘凤斌 侯秋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7,共10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占比最多,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缺少临床特效药。动物模型的制备是进一步研究疾病机制、评价临床药效以及...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占比最多,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缺少临床特效药。动物模型的制备是进一步研究疾病机制、评价临床药效以及药物开发的重要基础,而模型制备和评价标准关乎研究的质量。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建模经验,基于IBS-D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出发,从腹泻情况观察,内脏敏感性测定,肠道动力测定等方面系统总结IBS-D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动物模型 评价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