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科规培医师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春桥 阮岩 +1 位作者 王顺兰 邱宝珊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9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科规培医师带教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在临床教学中,采用内镜结合PBL的教学模式,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基础提出相关问题,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规培医师的临床思维及技能。结果... 目的探讨内镜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科规培医师带教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在临床教学中,采用内镜结合PBL的教学模式,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基础提出相关问题,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规培医师的临床思维及技能。结果内镜结合PBL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耳鼻咽喉科规培医师的临床思维及技能。结论内镜结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耳鼻咽喉科规培医师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内镜 临床教学 耳鼻咽喉科学
下载PDF
纯中医规范化综合治疗短病程突发性聋516例疗效观察
2
作者 林文智 刘蓬 +2 位作者 何伟平 徐慧贤 郭恩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779-1785,共7页
【目的】探讨纯中医规范化综合治疗短病程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16例采用纯中医规范化综合治疗的短病程突聋住院患者(中医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中国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纯中医规范化综合治疗短病程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16例采用纯中医规范化综合治疗的短病程突聋住院患者(中医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中国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的1024例患者(西医组)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患者性别、耳别、年龄、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伴随症状(耳鸣、眩晕、耳闷)及中医证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与西医组相比,中医组低频下降型占比较低,全聋型占比较高,治疗难度相对较大,而疗程缩短近2/3(12.60 d vs 30.00 d)。(2)疗效分析:中医组516例患者中,痊愈175例,显效121例,有效90例,无效130例,总有效率为74.80%,与西医组1024例相比,无论总体疗效还是按听力曲线分类统计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疗效影响因素分析:听力曲线类型与突聋疗效关系密切(P<0.001),低频下降型疗效最好,全聋型疗效最差;耳聋程度越轻,痊愈可能性越大(P<0.001);无眩晕者疗效优于伴眩晕者(P<0.001);青少年患者疗效较中老年好(P<0.05);中医证型与疗效无关(P>0.05)。【结论】纯中医规范化综合治疗短病程突聋疗效较好,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听力曲线类型、耳聋程度、是否伴随眩晕及年龄是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短病程 纯中医规范化综合治疗 影响因素 听力曲线类型 耳聋程度 眩晕 年龄
原文传递
中医综合治疗难治性突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肖琪 张丹慧 +6 位作者 刘蓬 洪伟哲 何伟平 郭华民 徐慧贤 刘景 郭恩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486-1492,共7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难治性突聋(即病程超过2周的突发性聋)的疗效,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22年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住院部接受治疗的405例难治性突聋患者,经个体化辨...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难治性突聋(即病程超过2周的突发性聋)的疗效,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22年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住院部接受治疗的405例难治性突聋患者,经个体化辨证后进行中药内服、针灸治疗、耳穴贴压等中医综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病程、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既往治疗史、伴随症状及不同证型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405例难治性突聋患者中,痊愈率为5.7%,总有效率为28.1%;其中,轻度聋、低频下降型、既往未经治疗者疗效最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不同病程、有无伴随症状及不同证型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对难治性突聋具有一定疗效,经西医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仍可从中医综合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难治性突聋 中医综合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自评式中文版耳鸣残疾量表的临床实用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洁恒 刘锦光 +3 位作者 刘蓬 林文智 张海欣 陈艳芳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以自评方式填写中文版耳鸣残疾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C)的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方法对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180例患者分别采用患者自评及医评两种方式收集初诊THIC资料,并以自评方式... 目的探讨以自评方式填写中文版耳鸣残疾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C)的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方法对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180例患者分别采用患者自评及医评两种方式收集初诊THIC资料,并以自评方式收集复诊患者的THI-C资料,统计自评及医评THI-C完成率,比较两者得分差异,计算自评与医评的符合率及耗时差异。结果初诊THI-C医评完成率为98.33%,自评完成率为43.89%,自评与医评符合率为16.38%,自评分(48.71±26.75)显著高于医评分(41.11±21.69,P<0.01),自评耗时(3.93±2.44分钟)明显低于医评耗时(7.67±1.81分钟,P<0.01)。复诊中,2诊至5诊THI-C完成率分别为49.4%、51.2%、43.5%、46.7%,平均耗时分别为3.44±1.76、2.97±1.62、2.88±1.48、2.42±1.44分钟。结论以自评方式填写THI-C评估耳鸣严重程度可靠性较低,临床实用性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版耳鸣残疾量表 自评 医评 可靠性 临床实用性
下载PDF
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治疗声敏感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张海欣 刘蓬 +4 位作者 刘锦光 刘洁恒 陈艳芳 林文智 何伟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目的】观察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治疗声敏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收治的符合声敏感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的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治疗的患... 【目的】观察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治疗声敏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收治的符合声敏感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的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转归不明确的患者进行电话、网络等追踪随访,以治疗前后的声敏感严重程度评估指标(IAHS)得分变化情况作为疗效评估参考指标,以痊愈率和有效率作为疗效分析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以调理脾胃为中心的中医治养结合方式治疗声敏感的疗效,同时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声敏感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符合标准的声敏感患者298例,其中痊愈151例(50.67%),显效22例(7.38%),有效75例(25.17%),无效50例(16.78%),总有效率为83.22%(248/2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生活方式评分、生活方式调整幅度、声敏感严重程度、病程、是否伴耳鸣、是否伴听力下降、是否伴眩晕、年龄等8个因素对疗效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而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噪音接触史与疗效无关(P> 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生活方式评分、生活方式调整幅度、声敏感严重程度、是否伴眩晕、病程5个因素与声敏感痊愈率具有明显相关性(P <0.05或P <0.01),治疗后生活方式评分、声敏感严重程度、生活方式调整幅度、年龄4个因素与声敏感有效率具有明显相关性(P <0.05或P <0.01)。【结论】以调理脾胃为中心的中医治养结合方式对声敏感的疗效较好,其中生活方式、声敏感严重程度、病程、年龄、是否伴眩晕是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敏感 调理脾胃 中医治养结合 临床疗效 声敏感严重程度评估指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小青龙汤对变应性鼻炎小鼠胸腺基质促淋巴细胞生成素及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荣刚 阮岩 +1 位作者 潘增烽 周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758-1761,共4页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BALB/c小鼠鼻腔灌洗液和鼻黏膜组织中胸腺基质促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al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以及血清IL-4、IL-5、IL-13与s Ig E水平的影响。方法:SPF级BALB/c小...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BALB/c小鼠鼻腔灌洗液和鼻黏膜组织中胸腺基质促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al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以及血清IL-4、IL-5、IL-13与s Ig E水平的影响。方法:SPF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对照组及小青龙汤高、中、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及局部滴鼻激发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以相应剂量的小青龙汤灌胃小青龙汤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物组以醋酸泼尼松灌胃,而模型组及对照组则以磷酸盐缓冲液灌胃。采用ELISA法测量各组鼻黏膜和鼻腔灌洗液中的TSLP,以及血清中IL-4、IL-5、IL-13、s Ig E(OVA-specific Ig E,s Ig E)水平。结果:模型组鼻腔灌洗液和鼻黏膜组织中TSLP及血清IL-4、IL-5、IL-13与s Ig 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青龙汤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中鼻腔灌洗液和鼻黏膜组织中TSLP与血清IL-4、IL-5、IL-13、s Ig E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青龙汤低剂量组鼻腔灌洗液和鼻黏膜组织中TSLP及血清IL-4、IL-5、IL-13与s Ig E水平虽有所下降,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青龙汤具有降低TSLP及TH2细胞因子的作用,其中尤其以高、中剂量组最为明显,其发挥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上皮细胞来源的TSLP表达,导致其激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触发原始CD4+T细胞分化成Th2的能力减弱,从而使Th2产生IL-4、IL-5、IL-13及引起s Ig E增加的能力受到抑制,最终使得变态反应炎症得以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基质促淋巴细胞生成素 小青龙汤 变应性鼻炎
原文传递
中药穴位热熨敷的不同推熨频率对促进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樊奕丹 王珍妮 +4 位作者 全小明 林雪梅 符梅华 李楠 周坚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22-627,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热熨敷的不同推熨频率对促进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外科住院的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热熨敷的不同推熨频率对促进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外科住院的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热熨敷干预,试验A组的推熨频率为90~95次/min,试验B组的推熨频率为115~120次/min,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2次,直至肛门排气和排便。观察3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试验B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B组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随时间推移均呈下降趋势,试验B组术后72 h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且试验A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熨敷能有效促进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以推熨频率为115~120次/min的整体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 中药热熨敷 结肠癌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千金要方》中有关“头眩”的证治用药探讨及其对前庭外周性眩晕辨治的启示
8
作者 刘锦光 刘蓬 何伟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3355-3360,共6页
《千金要方》有关“头眩”篇章中,对“头眩”的病机及用药记载较详细,其涉及的病症表现与前庭外周性眩晕类似。《千金要方》中有关“头眩”的病机特点可归纳为“风”(风邪)、“水”(水饮寒痰)及“虚”(气血虚弱),三者常互相兼夹而各有... 《千金要方》有关“头眩”篇章中,对“头眩”的病机及用药记载较详细,其涉及的病症表现与前庭外周性眩晕类似。《千金要方》中有关“头眩”的病机特点可归纳为“风”(风邪)、“水”(水饮寒痰)及“虚”(气血虚弱),三者常互相兼夹而各有所重。“风眩”篇治疗“头眩”的方剂共有13首。治疗因“风”致眩的药物以辛温透散为主,通过祛邪外出、清利头目,可改善头面诸窍血脉的运行。治疗因“水”致眩的药物以温化寒饮为主,视饮之停留部位而酌用降逆化饮、利尿渗湿、峻下逐水等药物;治疗因“虚”致眩的药物可选用健脾益气、滋养阴血、补益肝肾之品。总结《千金要方》中有关“头眩”的中医理法用药,可为前庭外周性眩晕的现代中医辨治提供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要方》 头眩 前庭外周性眩晕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嗅觉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9
作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 +40 位作者 余洪猛 顾瑜蓉 杭伟 黄新生 黄昱 姜彦 李吉平 李艳青 刘锋 刘环海 刘蓬 刘全 刘琢扶 赖玉婷 娄鸿飞 卢永田 吕威 邱前辉 瞿申红 史丽 时文杰 宋西成 孙希才 唐旭霞 王德生 王欢 王丽 汪银凤 王振霖 王宗贵 许昱 薛涛 杨婧艺 杨玉成 叶菁 余少卿 张立强 张华 张剑宁 赵长青 朱冬冬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1-100,共20页
嗅觉在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营养健康、日常安全、人际交往等。觉障碍是患者对气味感知异常。嗅觉通路出现器质性或/和功能性病变,导致对气味的觉察、传导和中枢整合信息异常。嗅觉与神经系统障碍之间存在广泛联系。... 嗅觉在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营养健康、日常安全、人际交往等。觉障碍是患者对气味感知异常。嗅觉通路出现器质性或/和功能性病变,导致对气味的觉察、传导和中枢整合信息异常。嗅觉与神经系统障碍之间存在广泛联系。焦虑、抑郁及其他负面情绪均与嗅觉降低相关。嗅觉障碍诊疗在各研究领域都有长足进展,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是我国耳鼻喉科治疗嗅觉障碍的特色及优势。但中西医结合诊疗觉障碍仍缺少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且如何规范化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尚无统一的规范,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全国在嗅觉障碍诊疗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和西医的专家,针对嗅觉障碍相关的各个方面制定了中西医结合嗅觉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诊疗嗅觉障碍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 中医 西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中药封包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应用于暴聋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10
作者 张悦娥 叶素琼 +1 位作者 石腾腾 李楠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通过收集、统计分析既往病例资料,对中药封包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应用于暴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2019年五年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暴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中药封包联合中频脉冲电... 目的通过收集、统计分析既往病例资料,对中药封包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应用于暴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2019年五年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暴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中药封包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组、中药封包治疗组、以及常规治疗组3个研究组别,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多个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验统计量H校正值为13.538,近似服从ν=k-1的χ^(2)分布,查χ^(2)界值表得出:χ_(0.005(2))^(2)=10.60,由于H>χ_(0.005(2))^(2),则P<0.005,按a=0.05水准,可认为三种疗法治疗暴聋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全相同,其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封包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相较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有更高的有效率,对患者病耳听力恢复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聋 护理 中药封包 中频脉冲电治疗
下载PDF
中医古籍中治疗嗅觉障碍的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锦祥 周敏 +5 位作者 王睿智 李丹 方彩珊 陈腾宇 林曼青 阮岩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86-95,共10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古籍中记载治疗嗅觉障碍的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提供一定的遣方用药参考来探讨治疗嗅觉障碍的方法。方法检索中医典海软件中治疗嗅觉障碍的中药(TCM)处方,导入Excel 2016软件中形成嗅觉障碍方剂数据库,将数...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古籍中记载治疗嗅觉障碍的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提供一定的遣方用药参考来探讨治疗嗅觉障碍的方法。方法检索中医典海软件中治疗嗅觉障碍的中药(TCM)处方,导入Excel 2016软件中形成嗅觉障碍方剂数据库,将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方剂频次、TCM频次、TCM属性、TCM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得到明确记载有方剂名称的方剂115首,其中辛夷散频次最高。TCM频次统计中,排前13味的中药包括细辛、防风、川芎、升麻、木通、瓜蒂、白芷、羌活、甘草、炙甘草、黄芪、麻黄、人参。中药四气统计中以温性、微温、寒性的中药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肺脾两经为归经统计中频次最高的经脉。祛风止痛、温肺化饮、祛风散寒、通窍等为功效统计中前几位的功效。对前10味TCM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到3组中药(Ⅰ:细辛、瓜蒂;Ⅱ:木通,川芎,炙甘草;Ⅲ:升麻、防风、羌活、白芷、甘草)。调整置信度和支持度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出13组关联性最强的TCM配伍,其中升麻-防风、川芎-细辛为最核心的配伍。复杂网络分析可以得到核心的9味TCM(川芎、细辛、升麻、防风、木通、白芷、羌活、瓜蒂、甘草),主要为具有发散外邪、宣通鼻窍的中药,其组成与辛夷散最相似。结论中医古籍治疗嗅觉障碍的TCM主要以归于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解表药为主,同时也需注意,如结合患者病因病机,为机体虚弱(气血阴阳不足、宗气虚损)引起的嗅觉障碍,亦可施以补虚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 古籍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古今医案云平台
原文传递
基于肝的生理功能探讨喉喑病治疗思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晓庆 闫亚杰 李迎春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74-79,共6页
目的 探讨从肝论治喉喑的思路。方法 从肝与喉的生理、病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2例典型病案归纳总结。结果 临床上,“喉喑从肝论治”主要从肝火上炎证、气滞血瘀证、肝火犯肺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肝肾阴虚证进行辨证论治,随... 目的 探讨从肝论治喉喑的思路。方法 从肝与喉的生理、病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2例典型病案归纳总结。结果 临床上,“喉喑从肝论治”主要从肝火上炎证、气滞血瘀证、肝火犯肺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肝肾阴虚证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喉喑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肾论治。而临床上,纵观喉喑发病及症状特点,其与肝关系亦十分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喑 从肝论治 声带白斑 喉咽反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