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和优势 被引量:9
1
作者 陈锐深 曹洋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中医药疗法 医案
下载PDF
中医药改善肝动脉栓塞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
2
作者 万子璇 李娜 +1 位作者 卢冬彦 叶小卫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3期57-64,共8页
目的 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挖掘中药复方改善肝动脉栓塞综合征的用药规律,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其初步作用机制并运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方法 以“中医”“中药”“TACE术后”“肝动脉栓塞术后”“化疗栓塞综合征”为主题词,检索相关临床... 目的 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挖掘中药复方改善肝动脉栓塞综合征的用药规律,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其初步作用机制并运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方法 以“中医”“中药”“TACE术后”“肝动脉栓塞术后”“化疗栓塞综合征”为主题词,检索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其中的中药复方,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版本对复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药物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并对通过聚类分析挖掘出的中药组合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运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 共检索筛选出目标文献105篇,药物功效以补虚类、清热类为主,中药四气分布主要在寒、温、平性,五味以苦、甘居多;归经以脾、肺、肝为主。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并筛选出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为山奈酚、槲皮素、β-谷甾醇、黄芩素,主要通过AKT1、IL6、TNF、IL1B靶点作用于IL-17、肿瘤坏死因子、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关键活性成分靶点结合活性良好。结论 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综合征的复方药物以扶正补脾为主要功效,用药及配伍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痰、活血化瘀、补气养阴,并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改善肝动脉栓塞综合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栓塞综合征 中医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科研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2
3
作者 熊绍权 周岱翰 龙奇达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200,共4页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内容,其研究思路和方法更有利于阐明中医药理论的基本特点。目前中医药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医证候和中药药理分析等方面,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研究结果大多为表象描述。今后应...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内容,其研究思路和方法更有利于阐明中医药理论的基本特点。目前中医药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医证候和中药药理分析等方面,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研究结果大多为表象描述。今后应重视持续深入研究,整合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以深刻阐明中医药理论,推动中医药研究之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中医 中药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锐深 张伦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2期355-355,共1页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陈锐深,张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广州510407)用中国医药学理论指导辩证论治原发性肺癌578例,通过与普查的正常人群840例进行对照分析,发现肺癌患者的舌象具有一定的特点。诸如...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陈锐深,张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广州510407)用中国医药学理论指导辩证论治原发性肺癌578例,通过与普查的正常人群840例进行对照分析,发现肺癌患者的舌象具有一定的特点。诸如舌质暗红者441例(7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临床研究 中医药大学 陈锐深 辩证论治 原发性肺癌 肺癌患者 正常人 综合治疗 气阴两虚
下载PDF
中医药配合易瑞沙治疗肺癌2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曹洋 谭开基 +1 位作者 陈志坚 陈锐深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4-105,共2页
易瑞沙(Iressa)主要成分为吉非替尼(Gefitinib),是世界上第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疗未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但同时易瑞沙存在着一定的皮肤毒性,如... 易瑞沙(Iressa)主要成分为吉非替尼(Gefitinib),是世界上第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疗未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但同时易瑞沙存在着一定的皮肤毒性,如皮疹、痤疮等,其发生率超过20%,给患者带来一定影响。笔者以中医药配合易瑞沙治疗肺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常能明显减少其皮肤不良反应,举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药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易瑞沙 副作用
下载PDF
胰腺癌中医药研究的争鸣与共识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树堂 林丽珠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2期154-155,共2页
中医药是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胰腺癌的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辨证分型等方面文献表述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广泛的共识。各家对胰腺癌的病名、病因病机、证型分类、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的文... 中医药是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胰腺癌的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辨证分型等方面文献表述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广泛的共识。各家对胰腺癌的病名、病因病机、证型分类、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认识上基本趋于一致。中医药治疗胰腺癌在生存期、生存质量、临床受益率等临床主要终点指标方面临床报告具有一定优势,其辨证论治的观念充分体现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但目前对胰腺癌的中医药治疗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中医药临床对照研究少,缺乏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中医药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下载PDF
生存质量评价在中医药抗癌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卢冬彦 叶小卫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0-72,共3页
近年来,中医药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由于缺乏客观系统的疗效评价体系,其临床疗效及地位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可。生存质量评价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及生存质量的改善,符合中医药抗癌的作用特点,与中医学"整体观"、"辨证... 近年来,中医药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由于缺乏客观系统的疗效评价体系,其临床疗效及地位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可。生存质量评价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及生存质量的改善,符合中医药抗癌的作用特点,与中医学"整体观"、"辨证论治"、"带瘤生存"的理念相一致,将其引入中医药抗癌疗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中医药疗法 疗效评价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猛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1年第2期21-22,F0003,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晚期大肠癌近期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中药组、中药全程配合化疗组及单纯化疗组3组,21天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查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并评估患者体力状况、体重及临床症...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晚期大肠癌近期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中药组、中药全程配合化疗组及单纯化疗组3组,21天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查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并评估患者体力状况、体重及临床症状积分。结果:中药组及中西药结合组患者NK细胞、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化疗组患者NK细胞治疗前后变化不大,但CD4+/CD8+则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3组对比,NK细胞、CD4+/CD8+治疗前后中药组及中西药结合组与化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卡氏评分及体重均较治疗前增加,而化疗组则均呈下降趋势;临床症状积分提示3组均呈下降趋势,但应用中药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并且应用中药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及消化道反应明显轻于化疗组。结论:健脾消癥中药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健脾消癥法 大肠癌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医药治愈双侧甲状腺囊肿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锐深 黎壮伟 《北京中医》 2005年第5期307-307,共1页
关键词 五味消毒饮 甲状腺囊肿 中医治疗 甲状腺囊肿 中医药 双侧 治愈 B超检查 手术治疗 中药治疗 多家医院 疗效不佳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肺癌临床研究回眸与评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华宇 周岱翰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4期555-557,共3页
关键词 中医药 肺癌临床研究 评析
下载PDF
浅谈肺癌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洋 《光明中医》 2011年第5期1023-1024,共2页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医药治疗肺癌有其特色和优势,在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将肺癌的中医药治疗体会浅述如下。
关键词 肺癌 肺积 中医药疗法 医话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红星 林丽珠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3-857,共5页
免疫治疗带来肿瘤临床治疗新局面。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促进患者带瘤生存、防止肿瘤转移复发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扶正祛邪”高度概括中医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且调控免疫是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在肿瘤免疫治疗时代,充分发挥中医... 免疫治疗带来肿瘤临床治疗新局面。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促进患者带瘤生存、防止肿瘤转移复发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扶正祛邪”高度概括中医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且调控免疫是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在肿瘤免疫治疗时代,充分发挥中医药调控免疫抗肿瘤作用,对于充分继承挖掘中医药精华,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获益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对近年来中医药调控免疫治疗肺癌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肺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分子基因水平研究中医药防治肝癌的现状及展望
13
作者 朱华宇 周岱翰 林丽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91-192,U001,共3页
中医药治疗作为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特色,现就近年来有关中医药防治肝癌分予基因水平研究现状作一简要概述和展望.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肝癌 抑癌基因 细胞凋亡 扶正健泰Ⅱ号 癌基因
下载PDF
北京、广州中医名家论治肺癌的专家共识及南北用药特色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淑美 林丽珠 聂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77-980,共4页
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8位中医肿瘤专家门诊治疗肺癌患者处方800张,从抗肿瘤中药的用药频次、配伍规律及用药归类等角度探析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专家共识和南北用药特点。结果显示,南北... 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8位中医肿瘤专家门诊治疗肺癌患者处方800张,从抗肿瘤中药的用药频次、配伍规律及用药归类等角度探析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专家共识和南北用药特点。结果显示,南北方专家在肺癌治疗中共识度最大的3味中药为薏苡仁、茯苓、半夏,表明健脾化痰法得到一致公认,为肺癌的基本治法。其次,养阴润肺方面也有一定共识,如白芍、太子参、麦冬等药频次较高。第三,清热解毒抗癌方面体现了一致性,南北共同用药有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南北相异及各具特色之处体现为,南方专家更重视热毒和瘀血,而北方用药更注重气阴双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用药频次 专家共识 用药特色
下载PDF
试谈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实体瘤)的疗效标准 被引量:32
15
作者 林丽珠 蓝韶清 周岱翰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6,共2页
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尚未完善。现代医学沿用的WHO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此来评价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无法反映中医药的治疗特点。评价中医药的疗效应包括软标准和硬标准、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以及建立单个病... 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尚未完善。现代医学沿用的WHO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此来评价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无法反映中医药的治疗特点。评价中医药的疗效应包括软标准和硬标准、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以及建立单个病种的疗效评定标准。并应有生存质量的评价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医药疗法 治疗 疗效 标准
下载PDF
中医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薛暖珠 林丽珠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实体瘤的中医肿瘤疗效评定(草案)》(简称《草案》)在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评价应用中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收集Ⅲ~Ⅳ期NSCLC病例共104例,其中中医组53例,西医... [目的]探讨《实体瘤的中医肿瘤疗效评定(草案)》(简称《草案》)在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评价应用中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收集Ⅲ~Ⅳ期NSCLC病例共104例,其中中医组53例,西医组51例,同时采用《草案》和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对2组进行疗效评定,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标准评定的结果。[结果](1)按照《草案》标准,中医组瘤体缓解有效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瘤体稳定率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纽乏力症状明显改善,疗效优于西医组(P〈0.01);中医组卡氏评分疗效显著优于西医组(P〈0.01);总疗效方面,中医组总有效率、总稳定率略高于西医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生存情况方面,中医组中位生存期为(8.0±1.2)个月,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0.38%、24.53%、3.77%,西医组中位生存期为(5.9±0.4)个月,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1.18%、15.69%、1.96%。(3)两种标准评定结果,按照RECIST标准总有效率为9.62%,总稳定率为72.12%;按照《草案》标准总有效率为34.62%,总稳定率为84.62%,两种标准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种标准评定结果的一致性分析表明其评价结果存在一致性,但一致程度不够理想。[结论]以《草案》标准评价中医药治疗晚期NSCLC疗效,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中医疗效特点和优势,较之RECIST标准更为客观和全面,建议逐步完善后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中药疗法 非小细胞肺癌/中药疗法 评价研究
下载PDF
陈实功《外科正宗》对中医肿瘤学的贡献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玉生 邱仕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69-172,共4页
对明代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在中医肿瘤学方面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着重讨论了陈氏在肿瘤的病名及分类、肿瘤的病因病机方面的详细论述以及治疗上重视脾胃和调理气血 ,强调内外治相结合 ,善用以毒攻毒法的学术特点。... 对明代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在中医肿瘤学方面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着重讨论了陈氏在肿瘤的病名及分类、肿瘤的病因病机方面的详细论述以及治疗上重视脾胃和调理气血 ,强调内外治相结合 ,善用以毒攻毒法的学术特点。认为陈氏的学术成就具体反映了明代中医肿瘤学的发展水平 ,其理论和实践对今天的肿瘤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正宗》 陈实功 医学史 明朝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红洁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258-258,共1页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指出了中医治病的精髓是将疾病遏制在未发之时...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指出了中医治病的精髓是将疾病遏制在未发之时,只有不发病才是最高境界。历代医家对此理论不断进行发挥,提出了“治未病”包括三个方面,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思想 中医治病 综合治疗 不治已病治未病 应用 肿瘤 《黄帝内经》 《素问》
下载PDF
中医肿瘤学名师传承教育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展华 左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5期80-82,共3页
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名老中医一生或者是前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代表了一个时期中医临床发展的最高学术水平。中医肿瘤作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同于内科学,中医肿瘤学名师传承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才有可能培养"... 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名老中医一生或者是前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代表了一个时期中医临床发展的最高学术水平。中医肿瘤作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同于内科学,中医肿瘤学名师传承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才有可能培养"既熟悉中医,又懂得肿瘤专业知识的具备高素质中医肿瘤学临床思维"的专科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肿瘤学 名师传承 教育模式
下载PDF
中医本科肿瘤方向班的临床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汉锐 林丽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20期44-45,共2页
主要探讨"三位一体"临床教学模式,即加强医院临床教学管理,确保临床带教质量;丰富临床带教形式,着力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临床带教水平;加强实习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注重中医肿... 主要探讨"三位一体"临床教学模式,即加强医院临床教学管理,确保临床带教质量;丰富临床带教形式,着力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临床带教水平;加强实习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注重中医肿瘤特色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肿瘤 临床带教 实习生 三位一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