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内科学(2版)·脾胃肝胆系病证》编写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铮铮 邝卫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3期3-5,共3页
在研读、讲授以及与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从病证的分类与前言、病证的定义、现代中医研究成果的导入、非内服药物疗法、新增模块等方面对"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2版)·脾胃肝胆系病证》的编写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在研读、讲授以及与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从病证的分类与前言、病证的定义、现代中医研究成果的导入、非内服药物疗法、新增模块等方面对"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2版)·脾胃肝胆系病证》的编写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如重视脏腑辨证在中医内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建议病证的定义采用"病机+主症"的形式,建议增加现代中医研究成果和非内服药物疗法的内容,建议参考各种病证的"诊疗指南"、"共识意见",建议病案内容格式规范化,不赞成插入《内科学》的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教材 编写
下载PDF
功能性胃肠病生存量表研究现状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肖嘉欣 侯政昆 +1 位作者 潘静琳 刘凤斌 《北京中医药》 2018年第7期614-617,共4页
目的分析国内外及中医药领域功能性胃肠病(FGID)生存量表研究现状。方法全面检索近10年国内外5个数据库的FGID生存量表研究,运用Excel表,重点统计分析中医药领域研究现状。结果共纳入392篇国内外文献,集中在9个具体病种和2个疾病整体研... 目的分析国内外及中医药领域功能性胃肠病(FGID)生存量表研究现状。方法全面检索近10年国内外5个数据库的FGID生存量表研究,运用Excel表,重点统计分析中医药领域研究现状。结果共纳入392篇国内外文献,集中在9个具体病种和2个疾病整体研究,采用11种生存量表;其中国内文献353篇,集中在6个病种和2个整体研究,采用11种生存量表;国内文献中中医药领域文献130篇,集中在5个病种和2个整体研究,采用7种生存量表。近10年间国内FGID生存量表研制及应用频数增加了1倍,中医药领域增加了2倍,中医药领域该量表研制及应用上升趋势与国内整体趋势基本一致,但整体比例较国内整体水平偏低。结论随着FGID发病率逐年增高,生存量表的临床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应用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应加强研究,完善中医特色FGID生存量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中医药 生存质量 量表
原文传递
中医专科医师培训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汪双双 李培武 杨晓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2期60-62,共3页
中医专科医师的培养关系到中医的未来和发展,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是中医专科医师培训的重点。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专科医师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对中医专科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可有效防范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 中医专科医师 培训方式 中医教育
下载PDF
多媒体式病例结合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黄疸病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庄昆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21期1-4,共4页
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再依赖于老师,而是主动掌控课堂,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的临床医疗活动打下基础。黄疸病篇在《中医内科学》中是较重要的章节,黄疸是临床常见病... 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再依赖于老师,而是主动掌控课堂,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的临床医疗活动打下基础。黄疸病篇在《中医内科学》中是较重要的章节,黄疸是临床常见病证,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采用多媒体病例结合PBL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黄疸病篇的相关知识,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应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多媒体式病例 黄疸 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脾胃病科临床护理带教体会
5
作者 杨云英 朱爱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22期114-115,共2页
在脾胃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通过选拔合适的带教老师,制订合理的带教计划,并按照带教计划,先让学生随师进行一对一的操作技能学习,后结合小组集体带教,让学生直接分管病人,这样不仅让学生全面掌握本科临床护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促进带教... 在脾胃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通过选拔合适的带教老师,制订合理的带教计划,并按照带教计划,先让学生随师进行一对一的操作技能学习,后结合小组集体带教,让学生直接分管病人,这样不仅让学生全面掌握本科临床护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促进带教老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提高了本科室临床带教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科 护理带教 实习生
下载PDF
基于中医特色的功能性胃肠病生存质量量表的临床应用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思梦 刘凤斌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5期478-481,共4页
中医脾胃系疾病量表是我国第一份消化脾胃系统疾病共性的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包含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三个子模块,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被证明可用于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临床测评。本文对四个量表进行概述介绍,并全面检... 中医脾胃系疾病量表是我国第一份消化脾胃系统疾病共性的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包含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三个子模块,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被证明可用于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临床测评。本文对四个量表进行概述介绍,并全面检索中国知网,对量表在胃肠疾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量表已在胃脘痛、慢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反流性食管病、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中西医胃肠疾病病种中广泛使用,研究干预涉及中药方剂、中成药、火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社会支持等手段。量表可用做基于中医药特色的功能性胃肠病生存质量临床研究的测评工具。但是也存在使用不规范、四种量表混淆使用等问题,研究者可根据建议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脾胃系疾病 生存质量 量表应用
原文传递
体脂异常与胃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常少琼 郑宇奇 +4 位作者 刘炜丽 陈瑞芳 侯政昆 李培武 陈兴华 《西部医学》 2025年第2期267-272,277,共7页
目的探讨体脂异常与胃癌的相关性,指导健康管理。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进行健康体检人员1341例的体检结果,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性别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分组,通过t检验和线性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体脂异常与胃癌的相关性,指导健康管理。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进行健康体检人员1341例的体检结果,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性别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分组,通过t检验和线性相关分析,分析胃蛋白酶原(PG)、体脂率、体脂相关指标和体脂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者平均体脂率均高于正常标准,男性胃蛋白酶原I(PGI)和PGI/II比率(PG-Ratio)高于女性组(P<0.05)。41~70岁组,无论男女其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PGI和PGII高于16~40岁组(P<0.05)。绝经后女性体脂率、PGI和PGII、BMI、TC、TG、LDL-C、GLU较绝经前增高而PG-Ratio降低(P<0.05)。Hp阳性者的TC、LDL-C、PGI、PGII较Hp阴性者高,Hp阳性组PG-Ratio低于Hp阴性组(均P<0.05)。无论性别或是否Hp感染,PG I和PG II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男性和绝经后女性PG I与体脂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但女性绝经前无相关性(P>0.05);Hp阳性者PG-Ratio与体脂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1年后回访,209例出现胃肠不适,胃镜发现男性癌前病变发生率(13.73%)高于女性(6.54%)(P<0.05)。结论体脂异常可能容易感染Hp,触发炎-癌通路,增加胃癌风险。男性较于女性,在此关系中表现更明显。感染Hp、体脂率高的老年男性,可能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体脂异常 肥胖 胃蛋白酶原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生存质量量表的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侯政昆 刘凤斌 +3 位作者 梁颖瑜 庄昆海 林楚华 李丽娟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68-482,共15页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生存质量量表日益增多,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其建立的必要性并分析跨医学体系应用时是否需要调适。理论分析显示,中西医量表有共同的测评目标,中医量表能更好地反映国内人群的期待和习惯;在实践层面,从...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生存质量量表日益增多,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其建立的必要性并分析跨医学体系应用时是否需要调适。理论分析显示,中西医量表有共同的测评目标,中医量表能更好地反映国内人群的期待和习惯;在实践层面,从数据库中检索到47个中医量表,其中17个中医量表有18个对应的西医量表。比较中西医量表发现,在领域层次,除共同关注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外,中医量表更关注形神统一、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质等;在方面层次,中医量表更关注情绪、主动的社会交际、中医症状和证候特点、饮食口味、睡眠、大小便等。另外,对共同关注的领域其条目询问角度也有明显差别,其他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跨医学体系使用时若无明显的学科特色术语则无需调适,但需注意文化差异可能的影响。因此,理论分析认为中医量表可弥补西医量表在国内应用时的局限,实践分析显示中医量表有卓越的信息覆盖和挖掘能力,中西医量表需要也有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大中华文化体系。在相同文化背景下跨中西医学体系使用对方量表时原则上不需调适,但期待基于严谨设计下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报告结局 生存质量 量表 中医
下载PDF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脾胃疾病学术思想探讨 被引量:23
9
作者 谢地 曹月红 刘凤斌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5-7,共3页
国医大师邓铁涛善治各种脾胃消化疾病,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邓老重视脾胃学说,治疗慢性胃炎等疾病善从调理后天之本入手;提倡五脏相关,治疗慢性肝病不仅治肝,更强调肝脾同治;治疗重症肌无力提倡健脾益损,兼调五脏;且用药精准... 国医大师邓铁涛善治各种脾胃消化疾病,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邓老重视脾胃学说,治疗慢性胃炎等疾病善从调理后天之本入手;提倡五脏相关,治疗慢性肝病不仅治肝,更强调肝脾同治;治疗重症肌无力提倡健脾益损,兼调五脏;且用药精准,组方严谨,配伍得当,既善于化裁古方,喜用药对,又讲究三因制宜,多法齐用,独具特色。本文试从邓铁涛教授对慢性胃炎、慢性肝炎及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的治疗中探讨其论治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铁涛 脾胃疾病 脾胃学说 五脏相关
下载PDF
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的计量心理学特性考核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凤斌 王维琼 陈新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对脾胃系疾病PRO量表进行计量心理学考核,以考评量表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有效性。【方法】采集现场调查的201例脾胃系疾病患者和99例健康志愿者的数据,考核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的分半信度、克朗巴赫系数、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区... 【目的】对脾胃系疾病PRO量表进行计量心理学考核,以考评量表测量结果的可信性、有效性。【方法】采集现场调查的201例脾胃系疾病患者和99例健康志愿者的数据,考核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的分半信度、克朗巴赫系数、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区分效度和可行性。【结果】整个量表的分半系数为0.881,生理、独立性、心理和环境各领域的分半系数分别为0.846、0.855、0.646、0.722。整个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3,4个领域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17、0.853、0.739、0.795。各领域积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大于0.7。生理领域除早饱、腹中重坠感这2个条目外,各条目与其所属方面、领域的相关系数大于0.5;其余3个领域各条目与所属方面、领域的相关系数大于0.7。整个量表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为0.950,4个领域的拟合优度指数分别为0.791、0.996、0.911、0.953。健康志愿者与脾胃系疾病患者总分及各领域得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脾胃系疾病PRO量表是一个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疾病专用量表,可操作性强,可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系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系疾病 PRO量表 信度 效度 区分度
原文传递
青蒿素研发之路对中医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海滨 刘友章 +2 位作者 郭亚蕾 陈虹 方焕松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5-266,共2页
近现代中医的发展历经坎坷,而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奖让人们再次从中医药中看到了希望。如何在新世纪实现中医的突破,实现中医的科学化是其必经之路。实现中医的科学化需做到:第一,创新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创新中医辨证论治体系... 近现代中医的发展历经坎坷,而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奖让人们再次从中医药中看到了希望。如何在新世纪实现中医的突破,实现中医的科学化是其必经之路。实现中医的科学化需做到:第一,创新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创新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第三,规范和创新中药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中医发展 创新
原文传递
基于UHPLC-QE-MS、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肠安菌泰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张佳河 祝旺 +3 位作者 杨希玲 侯秋科 张文杰 刘凤斌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4-575,共12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E-MS)、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实验验证探讨肠安菌泰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UHPLC-QE-MS法分析肠安菌泰的化学成分;利用TCMSP数据...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E-MS)、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实验验证探讨肠安菌泰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UHPLC-QE-MS法分析肠安菌泰的化学成分;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肠安菌泰9味中药的全部化学成分,并与UHPLC-QEMS鉴定出的化学成分相比对,取交集成分。筛选出肠安菌泰的活性成分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进行作用靶点预测。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中检索IBS-D疾病相关基因。对肠安菌泰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IBS-D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出肠安菌泰治疗IBS-D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关键通路;选取前3位关键活性成分与前5位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采用“母婴分离+番泻叶灌胃+醋酸灌肠+束缚应激”多因素造模方法复制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15.8 mg·kg^(-1))、肠安菌泰组(1.7 g·kg^(-1)),每组6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14 d。采用粪便含水率、腹壁撤退反射、糖水偏嗜率等指标对IBS-D动物模型进行评价;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RT-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I3K、AKT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共筛选出肠安菌泰活性成分11个,获得211个潜在作用靶点和51个核心靶点,核心靶点主要与PI3K/AKT、EGFR等信号通路相关,筛选出美迪紫檀素、小檗碱、黄藤素等关键活性成分以及PIK3CB、PIK3CD、RAF1、PIK3R1、PIK3CA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粪便含水率显著升高(P<0.001),腹壁撤退反射及糖水偏嗜率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PI3K、AKT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01)。与模型组比较,肠安菌泰组和匹维溴铵组大鼠的粪便含水率显著降低(P<0.001),腹壁撤退反射及糖水偏嗜率显著升高(P<0.01,P<0.001);结肠组织PI3K、AK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01)。结论肠安菌泰可能通过美迪紫檀素、小檗碱、黄藤素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PIK3CB、PIK3CD、RAF1、PIK3R1、PIK3CA等关键靶点,调控PI3K/AKT等关键信号通路,发挥治疗IBS-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安菌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型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I3K/AKT信号通路 实验验证 大鼠
原文传递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兰绍阳 陶双友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类及其和胃黏膜病理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06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析,并分析各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病理检查和Hp感染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所...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类及其和胃黏膜病理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06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析,并分析各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病理检查和Hp感染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都接受胃组织黏膜病理学检查,轻度胃黏膜腺体萎缩68例,中重度萎缩38例。胃阴不足型与脾胃湿热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阴不足型分别与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患者胃黏膜萎缩以轻度为主,3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湿热型患者胃黏膜中重度萎缩比例高于肝胃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患者,但是脾胃湿热型分别与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共有25例患者出现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阴不足型伴肠上皮化生发生率最高,达到46.154%,分别与脾胃虚弱、胃络瘀血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阴不足型伴肠上皮化生发生率高于脾胃湿热型,但2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湿热型肠上皮化生情况较脾胃虚弱型和胃络瘀血型更常见,但脾胃湿热型分别与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型患者因为患者例数较少,没有出现肠上皮化生改变患者。Hp感染情况:阴性70例,阳性36例。脾胃湿热型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与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和胃黏膜萎缩程度、肠化生程度、Hp感染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老年人 中医证型 幽门螺杆菌(Hp)
原文传递
从邪正理论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思路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汉裕 林路平 +1 位作者 吴树铎 邝卫红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6期212-215,共4页
急性肝衰竭是临床上危急重症之一。笔者在梳理历代中医辨治思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深入探讨急性肝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指出"邪实"盛极、正气在极短时间内急遽受损而至"本虚",进而出现"邪实... 急性肝衰竭是临床上危急重症之一。笔者在梳理历代中医辨治思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深入探讨急性肝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指出"邪实"盛极、正气在极短时间内急遽受损而至"本虚",进而出现"邪实本虚"并存的病机演变特点;据此提出"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的基本治则,临床治疗需从祛邪(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与扶正(补益正气)两个方面切入,并应密切注意病情快速转归,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肝衰竭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病因病机 邪实 本虚 治疗思路
原文传递
中医辨证治疗与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云英 卜海玲 +2 位作者 肖顺凤 周丹圆 杨玉琴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5期180-183,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与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IBS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与护理干预。干预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中华脾胃系疾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之肠易激综合征量表(GEDPRO-IBS)评估...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与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IBS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与护理干预。干预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中华脾胃系疾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之肠易激综合征量表(GEDPRO-IBS)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积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独立性、心理、疼痛与不适、消化功能、大便情况、社会关系及医疗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力与形色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与护理对提高IBS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IBS) 中医辨证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从医案中浅析慢性便秘中医治疗的常与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晓玲 杨晓军 《光明中医》 2016年第5期711-714,共4页
目的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逐渐上升。临证时,青年中医多茫然,主次不辨、常变难识,旨在为临床工作者理清辨证思路,先知常而后识变。方法从仲景"麻子仁丸"治脾约便秘出发,探讨便... 目的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逐渐上升。临证时,青年中医多茫然,主次不辨、常变难识,旨在为临床工作者理清辨证思路,先知常而后识变。方法从仲景"麻子仁丸"治脾约便秘出发,探讨便秘治疗之常,同时收集众多医家便秘之验案验方,并对各家治验进行整理研究。结果仲景治脾约便秘施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之法,对证治之以润,对症治之以通,兼泄热调气以佐之,对比各位医家可以发现,他们对于便秘的治疗基本与仲景治脾约便秘的法则大同小异,养阴润肠,行气通便是主导,只是各有侧重罢了,有侧重养阴者,有侧重调气者,调气又可分为调肝与调肺,故仲景治便秘之法可被视为"常法"。然有不循常法者,或从瘀血论治,或从痰浊论治,给临床的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此可视为常中之"变法"。结论慢性便秘的治疗,临床上当知常达变,灵活化裁,提高慢性便秘的疗效。除此之外,亦须从整体观念的角度出发,对病人耐心教导,将调整生活方式,倡导合理的膳食、多饮水、运动以及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作为慢性便秘患者的基础治疗措施。同时平衡七情,重视养神,促进身心和谐,从而达到中医"治未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便秘 中医治疗 医案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制订《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远程 文艺 +5 位作者 潘静琳 高淑靖 庄昆海 侯政昆 李培武 刘凤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832-838,共7页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相关内容进行专家调查,以期形成具有地域特色、规范实用的《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专...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相关内容进行专家调查,以期形成具有地域特色、规范实用的《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多名专家进行多轮专家咨询,回收专家意见后,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两方面对问卷条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进行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4.6%、1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5、0.94,所有条目符合纳入标准,专家对方案中多数条目评价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均较高。【结论】参与本次德尔菲法调查的专家的学科代表性、地域代表性均较好,同意性及重要程度均较高,协调程度较好,提示应用德尔菲法所制订的《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岭南地区 中医诊治规范 德尔菲法
原文传递
岭南地区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关系及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艺 梁美均 +1 位作者 佘世锋 曹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重症肌无力(MG)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关系并总结其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315例MG病例,建立数据库,分析岭南地区MG患者...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重症肌无力(MG)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关系并总结其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315例MG病例,建立数据库,分析岭南地区MG患者的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关系并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1)315例MG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23±14.04)岁,不同Osserman分型的MG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5);MG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84,不同Osserman分型的MG患者男女构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2)不同Osseman分型MG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脾胃虚损型OssermanⅠ型及Ⅱa型的MG患者比OssermansⅡb型、Ⅲ型及Ⅳ型多(P<0.05);脾肾亏虚型OseermanⅡb型、Ⅲ型及Ⅳ型的MG患者比OssermanⅠ型及Ⅱa型多(P<0.05);脾虚湿热型在各Osserman分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证型的MG患者均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结论】岭南地区MG患者的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Ⅰ型及Ⅱa型MG患者以脾胃虚损型为主,Ⅱb型、Ⅲ型及Ⅳ型MG患者以脾肾亏虚型为主,各Osserman分型MG患者均可出现脾虚湿热。不同中医证型均以健脾益气补虚为主要治法,用药上均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随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中医辨证 Osserman分型 用药规律 健脾益气 补中益气汤
原文传递
汤汤水水滋养脾胃
19
作者 刘凤斌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20年第3期16-16,共1页
每10人中就有1人存在脾胃问题,这些人面临着胃痛、胃胀、恶心反胃、便秘、腹泻等由脾胃损伤而带来的烦恼。很多人不知道,一些食物虽易消化有营养,但是会加重脾胃病。当患有脾胃病时,这些食物不建议食用--橙子、菠萝、番茄、番薯等易产... 每10人中就有1人存在脾胃问题,这些人面临着胃痛、胃胀、恶心反胃、便秘、腹泻等由脾胃损伤而带来的烦恼。很多人不知道,一些食物虽易消化有营养,但是会加重脾胃病。当患有脾胃病时,这些食物不建议食用--橙子、菠萝、番茄、番薯等易产酸食物;糯米、牛肉、花生等难消化食物;豆类、南瓜等产气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橙子 脾胃损伤 糯米 牛肉 豆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岭南名医治疗脾胃病湿热证的用药经验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洁明 何国新 +1 位作者 廖晓意 樊冬梅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岭南名医对于脾胃病湿热证的用药经验。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岭南名医治疗脾胃病湿热证的相关文献,阅读筛选文献后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用药经验分析。结果共收集99条处方,182味... 目的分析总结岭南名医对于脾胃病湿热证的用药经验。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岭南名医治疗脾胃病湿热证的相关文献,阅读筛选文献后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用药经验分析。结果共收集99条处方,182味中药,常用药物性味归经分别是寒、温、平,苦、辛、甘,归脾、胃、肺经。最常使用的五味药物是:甘草、厚朴、茯苓、黄芩、半夏,常用药对“黄芩,甘草”“半夏,茯苓”“半夏,厚朴”“甘草,茯苓”“白术,茯苓”。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由“甘草、厚朴、半夏、柴胡、黄芩、枳壳、郁金、白术、茯苓、茵陈”十味核心药物组成的关联网络,聚类分析获12首新方。结论岭南名医在治疗脾胃病湿热证时,善用苦寒、辛温、甘平,入脾胃经的药物,祛湿清热并重,以清利湿热,理气健脾,因地制宜为法,分消湿热,调理脾胃,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名医 脾胃病 湿热证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