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院校重症医学科临床技能教学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馥 林新峰 陈伟焘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21期181-181,共1页
随着医学临床诊疗水平要求的提高、中西医的交融,如何完善中医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有中医特色、高层次重症医学科人才,是摆在中医重症医学科临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重症医学是医院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处所,是危重病医学的实践... 随着医学临床诊疗水平要求的提高、中西医的交融,如何完善中医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有中医特色、高层次重症医学科人才,是摆在中医重症医学科临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重症医学是医院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处所,是危重病医学的实践基地,在临床教学中,强调危重病医学基础、追踪理论构建、药物研究、监测抢救仪器应用等内容,因此仅靠单一的中医培养模式来培养研究生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因此,我们积极进行临床教学方面的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临床能力 中医教育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中医实习生带教模式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馥 林新峰 +5 位作者 罗苑苑 陈伟焘 赵峰利 吴思慧 郑述铭 徐运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4期83-84,共2页
临床实习是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临床实践为主,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临床专业学生在重症医学科轮转实习时间紧、内容多、难度大。本文探讨了在中医院校重症医学科实习带教中,采用... 临床实习是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临床实践为主,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临床专业学生在重症医学科轮转实习时间紧、内容多、难度大。本文探讨了在中医院校重症医学科实习带教中,采用目标管理、形成性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实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 重症医学 临床实习 带教模式 目标管理 形成性评价
下载PDF
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带教中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伟焘 江其龙 +3 位作者 赵馥 罗苑苑 徐运升 林新锋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157-158,共2页
目的评价分析重症医学科带教中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轮转实习的实习生 66 名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3 名),对照组行常规带教模式,研究组行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最终考核成绩,实习生对... 目的评价分析重症医学科带教中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轮转实习的实习生 66 名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3 名),对照组行常规带教模式,研究组行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最终考核成绩,实习生对带教老师及带教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实习生平均笔试成绩及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习生对带教模式及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重症医学科带教中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分组分层级管理 评价
下载PDF
提纲式、任务式教学法融合的重症医学临床教学模式 被引量:8
4
作者 陈伟焘 赵馥 叶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10期58-59,共2页
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的临床教学的知识面跨度较大,其需求的特殊性,促使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进行临床带教的老师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任务式教学法和提纲式教学法的融合,借用两种教学方法的内... 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的临床教学的知识面跨度较大,其需求的特殊性,促使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进行临床带教的老师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任务式教学法和提纲式教学法的融合,借用两种教学方法的内涵实质,设计出《重症医学科技能学习规划》并执行,通过初步的数据分析及反馈信息,不断细化、完善学习规划的细节;其教学效果、对医学生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的中长期影响、对专科建设的促进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纲式教学法 任务式教学法 危重病医学 ICU 临床教学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在危急重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涂玉凤 赵锋利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5期22-24,28,共4页
危急重症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临床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目前西医治疗多以脏器支持治疗为主,缺乏特异性。中医外治法种类繁多,方法多样,疗效显著。本文基于文献的检索和查阅,对重症医学科常见危重疾病的相关中医外治法进行总结,以期为... 危急重症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临床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目前西医治疗多以脏器支持治疗为主,缺乏特异性。中医外治法种类繁多,方法多样,疗效显著。本文基于文献的检索和查阅,对重症医学科常见危重疾病的相关中医外治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医外治法在危急重症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危急重症 综述
下载PDF
中药封包配合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6
6
作者 倪春燕 刘燕燕 田俊 《现代临床护理》 2015年第12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配合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60例肠功能障碍重症患者按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配合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60例肠功能障碍重症患者按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封包配合穴位注射足三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肠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肠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肠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封包配合穴位注射足三里可促进重症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整体情况,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中药封包 穴位注射 肠功能障碍
下载PDF
吴茱萸敷脐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评价 被引量:21
7
作者 倪春燕 吴宏伟 +1 位作者 吴玥 谢惠燕 《北京中医药》 2020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敷脐疗法配合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入住ICU并伴有胃肠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共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常规组20例、单纯吴茱萸敷脐疗法组20例、单纯维生素B12穴位注射... 目的探讨吴茱萸敷脐疗法配合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入住ICU并伴有胃肠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共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常规组20例、单纯吴茱萸敷脐疗法组20例、单纯维生素B12穴位注射组20例、吴茱萸敷脐疗法+穴位注射组20例。通过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 d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胃肠功能障碍改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该中医外治法对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4组患者组内对比,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3个治疗组与常规组比较,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皆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吴茱萸敷脐疗法+穴位注射组下降最显著(P<0.05)。同时吴茱萸敷脐+穴位注射组与常规组比较,治疗后肠功能障碍改善疗效显著(P<0.05)。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尿液、粪便三大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吴茱萸敷脐疗法配合穴位注射足三里可促进重症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中医外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脐疗 穴位注射 胃肠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形成性评价在重症医学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5
8
作者 赵馥 陈伟焘 叶金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年第8期756-757,共2页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估。在重症医学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适当采取形成性评价,可取得教学互长作用。文章介绍了形成性评价在重症医学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总结了其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及不足。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重症医学科 临床教学 研究生
原文传递
《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被引量:7
9
作者 倪春燕 何咏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1期95-97,共3页
目的评估护理本科生《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探讨教学方法。方法对106名护理本科生《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用统计软件SPSS18.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为53分~94分(75.69分±8.09分);... 目的评估护理本科生《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探讨教学方法。方法对106名护理本科生《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考试成绩用统计软件SPSS18.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为53分~94分(75.69分±8.09分);试卷总体难度为0.8,信度系数为0.738,学生总失分率为24.31。结论考试成绩可以信赖,试卷质量总体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但教学和命题仍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护理学 试卷分析 护理本科生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一次性动脉采血兼做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信梦雪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年第10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动脉采血兼做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动脉穿刺)和对照组(分别穿刺动、静脉),比较2组患者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所需时间以及血气标本、血常规和血生化标本的合格率... 目的探讨一次性动脉采血兼做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动脉穿刺)和对照组(分别穿刺动、静脉),比较2组患者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所需时间以及血气标本、血常规和血生化标本的合格率。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2种方法所得标本在血气分析、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结果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在平均穿刺次数及人工耗材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行动脉采血,同时兼做血气分析及血常规、血生化是一种方便快捷、减少患者痛苦的采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采血 血气分析 血常规 血生化检查
下载PDF
中医辨证护理对ICU综合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惠燕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7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观察中医辨证护理对ICU综合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观察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7月—2019年4月诊治的ICU综合征患者90例,自由组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45例,采取中医辨证护理,... 目的探讨观察中医辨证护理对ICU综合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观察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7月—2019年4月诊治的ICU综合征患者90例,自由组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45例,采取中医辨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ICU住院时间、AD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ICU住院时间(7.4±3.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4±4.5)d,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5,P<0.05);实验组ADL评分(15.9±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9±8.4)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16,P<0.05);实验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0,P<0.05);实验组护理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40,P<0.05);实验组护理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92,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0,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应用ICU综合征患者护理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长,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护理 ICU综合征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特殊级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建强 徐倩 +3 位作者 赵锋利 温敏勇 吴思慧 林新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SP)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某院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2019年4月1日开始实施ASP,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SP)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某院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2019年4月1日开始实施ASP,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UD)作为ASP评价标准。结果ASP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ICU住院日数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SP实施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DDDs从2101.25下降至186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类抗生素AUD从43.34 DDDs/100例·d下降至31.32 DDDs/100例·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从实施前的90.00%、20.41%下降至实施后的73.21%、1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ICU为中心实施ASP可降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DDDs和AUD,降低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但不增加患者的ICU住院日数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 碳青霉烯类 特殊级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使用强度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医虚实证与免疫变化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怡欣 吴思慧 +1 位作者 翁书和 植晓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235-1240,共6页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虚实证患者免疫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MODS虚实证型与免疫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39例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按中医八纲辨证分为实证组25例和虚证组14例,并随机选取25例非MODS患者作...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虚实证患者免疫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MODS虚实证型与免疫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39例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按中医八纲辨证分为实证组25例和虚证组14例,并随机选取25例非MOD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T淋巴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及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m HLA-DR)水平情况,并分析虚实证与各免疫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实证组和虚证组MODS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实证组与虚证组MODS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实证组和虚证组MODS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及m HLA-D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虚证组患者的mHLA-DR水平也明显低于实证组(P<0.05),mHLA-DR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实证组>虚证组;而实证组和虚证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3组患者的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虚证组MODS患者的mHLA-DR异常率明显高于实证组(P<0.05),其特点为虚证组以mHLA-DR降低为主;而虚证组和实证组MODS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CD4^(+)和CD8^(+)T细胞计数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DS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变化,虚实证患者中的免疫指标存在差异,虚证患者的mHLA-DR降低更明显,提示m HLA-DR水平降低可作为区分虚实证的客观参考指标,可为存在免疫失衡的MODS患者中医遣方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虚证 实证 免疫指标 T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mHLA-DR)
原文传递
中医外治法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艾丝 詹少锋 +3 位作者 黄慧婷 庄轰发 洪榆 刘小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支气管哮喘是我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本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长期使用西药治疗易产生耐药性或各种并发症,而中医外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潜在的优势,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我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本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长期使用西药治疗易产生耐药性或各种并发症,而中医外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潜在的优势,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外治法有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哮喘 综述 呼吸科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编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对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分析2017年7月—2019年7月重症监护室76例患者,各38例,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呼吸机相关性... 目的探讨对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分析2017年7月—2019年7月重症监护室76例患者,各38例,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常规护理 预防效果
下载PDF
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8
16
作者 项建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5期166-168,共3页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重症患者64例(2017年3月—2018年4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2例)与综合护理的观察组(32例),观察患者相关指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重症患者64例(2017年3月—2018年4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2例)与综合护理的观察组(32例),观察患者相关指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10.32±2.46)d,住院时间(16.49±2.67)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6.25%,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6.43±2.81)d,住院时间(26.74±15.98)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8.13%,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给予ICU重症患者综合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重症患者 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4期175-177,共3页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ICU危重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ICU危重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62%,对比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护理 肾脏替代治疗 肾脏 ICU 危重症
下载PDF
排痰仪辅助排痰联合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唐锦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8期3191-3193,共3页
目的:探讨排痰仪辅助排痰联合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接收的78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人工叩击排痰及仰卧位机械通气治疗)与治疗组(给予排痰仪辅助排痰联... 目的:探讨排痰仪辅助排痰联合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接收的78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人工叩击排痰及仰卧位机械通气治疗)与治疗组(给予排痰仪辅助排痰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各39例,观察两组的排痰效果、血气指标(PaO_(2)、PaCO_(2))及肺功能指标(FEV_(1)、FVC及FEV_(1)/FVC)变化。结果:治疗72h后,治疗组的排痰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2h后,治疗组的PaO_(2)及FEV_(1)、FVC、FEV_(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且PaCO_(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给予排痰仪辅助排痰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排痰效果,改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痰仪 俯卧位通气 重症肺炎 排痰效果 血气指标 肺功能指标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在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小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4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评价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科室收诊的66例ICU重症监护清醒的患者实施研究,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33)和干预组(n=33),对照组采用常规式护理,干预组应用针对性护... 目的探讨评价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科室收诊的66例ICU重症监护清醒的患者实施研究,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33)和干预组(n=33),对照组采用常规式护理,干预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对两组不良心理问题及满意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不良心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效果明显,P<0.05;干预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提升,P<0.05。结论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不良心态,提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重症监护 针对性护理 不良问题 满意度 清醒患者 效果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5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4重症监护室患者,分组方法以“电脑随机匹配”为主,分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52例,予以品管圈活动方式),对比两组护理...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4重症监护室患者,分组方法以“电脑随机匹配”为主,分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52例,予以品管圈活动方式),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品管圈活动这一管理模式应用到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也降低了投诉率,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应用效果也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重症监护室 应用效果 护理满意度 现代护理模式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