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骨质疏松髋关节置换者骨组织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7
1
作者 郭承 唐宏宇 +5 位作者 霍少川 周驰 董路珏 陈建发 刘勇 王海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4921-4925,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然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表达以及与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未见报道。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家族的表达变化,以及与雌激素受体的相... 背景:研究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然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表达以及与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未见报道。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家族的表达变化,以及与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50-70岁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髋关节置换的绝经后患者30例,通过检测股骨颈骨密度,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组15例(实验组)和骨量正常组15例(对照组),术中收集股骨颈松质骨标本,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JMJD2B)和雌激素受体(ERα、ER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组JMJD2A、JMJD2B、ERα和ERβ表达水平均低于骨量正常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JMJD2A、JMJD2B的表达与ERα和ERβ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果表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中JMJD2A、JMJD2B基因和蛋白表达均降低,JMJD2A、JMJD2B的低表达与雌激素受体表达降低密切相关;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可能参与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 雌激素受体 聚合酶链式反应 蛋白质印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骨质疏松 绝经后 组蛋白脱甲基酶类 受体 雌激素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勇 霍少川 +6 位作者 周驰 唐宏宇 陈德龙 陈建发 郭海 邓章荣 王海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41-1646,共6页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异位骨化较常见,会对术后功能造成一定影响。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因强直性脊柱炎行初次全髋关节...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异位骨化较常见,会对术后功能造成一定影响。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因强直性脊柱炎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且随访达6个月以上的87例(132髋)患者,对患者的手术前后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影像学资料包括患者术前及术后的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末次随访X射线片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的范围,并按Brooker分型分为Ⅰ-Ⅳ型。将与异位骨化相关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不可变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及术前髋关节是否强直;可变因素包括术前C-反应蛋白、术前红细胞沉降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假体类型及麻醉方式,从中找出与异位骨化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1)有43髋在术后发生了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2.6%;(2)男性(P=0.029)、术前髋关节强直(P<0.001)、病程(P=0.029)是异位骨化发生的不可变因素,增加了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手术时间过长(P=0.031)和术中使用全麻(P=0.003)是异位骨化发生的可变因素,也会增加其发生率;患者的年龄、术前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术中出血量和假体类型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3)综上,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与手术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全麻等可变因素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尽量避免使用全麻来降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强直性脊柱炎 全髋关节置换 异位骨化 危险因素 术前强直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 麻醉方式 假体类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针刀松解联合关节镜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顽固性疼痛疗效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帅 严海霞 +3 位作者 宫大伟 唐宏宇 焦锋 王海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4990-4994,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联合关节镜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内侧顽固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早中期KOA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分别记录治...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联合关节镜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内侧顽固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早中期KOA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4、8和12 w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局部压痛值、膝关节活动度及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并做好随访时间记录。结果全部病例获得12 w随访,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和8 w后VAS、局部压痛等级、膝关节活动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4 w后治疗组VA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 w后局部压痛等级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联合关节镜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内侧顽固性疼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关节镜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松解 关节镜 膝骨关节炎 顽固性疼痛
下载PDF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宏宇 董路珏 +5 位作者 霍少川 郭承 周驰 陈建发 刘勇 王海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2,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雌激素相关受体α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加骨形成。然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表达以及与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的相关性未见报道。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 背景:研究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雌激素相关受体α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加骨形成。然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表达以及与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的相关性未见报道。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家族的变化及其对组蛋白甲基化(H3K9me3、H3K36me3)水平的影响,以及与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50-70岁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置换的绝经后患者,通过检测腰椎骨密度,收集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实验组)和10例非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照组),术中提取股骨头松质骨标本,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骨组织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JMJD2B)、组蛋白甲基化(H3K9me3、H3K36me3)以及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绝经后妇女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A、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B、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表达为弱阳性到阳性不等,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表达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组H3K9me3、H3K36me3表达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蛋白呈高甲基化状态,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A、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B低表达,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水平与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相一致;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可能为骨质疏松的一种拮抗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遗传学 组蛋白类 甲基化 受体 雌激素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印迹 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表达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唐宏宇 郭承 +5 位作者 董路珏 周驰 霍少川 陈建发 刘勇 王海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家族的变化及其对组蛋白甲基化(H3K9me3、H3K36me3)水平的影响,揭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家族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年龄50至70岁因... 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家族的变化及其对组蛋白甲基化(H3K9me3、H3K36me3)水平的影响,揭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家族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年龄50至70岁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置换的绝经后患者,通过检测腰椎骨密度,收集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实验组)和10例非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照组),术中提取股骨头松质骨标本,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骨组织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JMJD2B)和组蛋白甲基化(H3K9me3、H3K36me3)表达。结果绝经后妇女JMJD2A、JMJD2B表达为弱阳性到阳性不等,骨质疏松症患者组表达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组H3K9me3、H3K36me3表达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组蛋白高甲基化状态相关,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JMJD2B能够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A、JMJD2B可能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拮抗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肾虚血瘀证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文庭 黄枫 +1 位作者 崔邦胜 杨鸿川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9期175-177,共3页
目的研究肾虚血瘀证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关系,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则。方法 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分为风寒湿痹证组(22例)、风湿热痹证组(20例)、瘀血痹阻证组(28例)、肾虚证组(30例)。对比四组患者的膝关节疼... 目的研究肾虚血瘀证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关系,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则。方法 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分为风寒湿痹证组(22例)、风湿热痹证组(20例)、瘀血痹阻证组(28例)、肾虚证组(30例)。对比四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活动范围、稳定性、屈曲畸形、伸直迟滞、内外翻畸形、行走、阶梯和支撑情况等指标评分,并观察对比各组X光片的差异,分析肾虚血瘀证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内在联系。结果瘀血痹阻组、肾虚证组患者的膝关节总评分分别为(110.5±12.6)、(110.2±11.6)分,均低于风湿热痹组的(121.6±15.5)分、风寒湿痹组的(121.5±14.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痹阻组与肾虚证组之间、风湿热痹组与风寒湿痹组之间膝关节、活动范围、稳定性、屈曲畸形、伸直迟滞、内外翻畸形、行走、阶梯、支撑评分以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总评分由高到低为:风湿热痹组>风寒湿痹组>瘀血痹阻组>肾虚证组。结论中医的肾虚血瘀证与膝骨性关节炎相关,可为临床应用中医补肾活血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肾虚血瘀证 中医辨证分型
下载PDF
全镜下治疗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的疗效
7
作者 陈帅 宫大伟 +4 位作者 康攀 吴智明 焦锋 王海彬 黄华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399-2403,2408,共6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synovial lipomatosis,S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例膝关节S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塞来昔...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synovial lipomatosis,S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例膝关节S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关节镜下探查病灶滑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后膝关节肿胀、关节屈曲度、疼痛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治疗组有1例出现关节肿胀,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余9例患者恢复良好。对照组2例患者膝关节肿痛和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其余8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末次随访治疗组患者膝关节肿胀、关节屈曲度、VAS评分、Lysholm评分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MRI和病理学检查,全镜下治疗膝关节SL具有确诊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治疗 膝关节 滑膜脂肪瘤病 疗效
下载PDF
胫侧副韧带与内侧半月板的关系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帅 易陈鹏 +5 位作者 王杰 宫大伟 焦峰 黄华扬 郑小飞 王海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9-522,529,共5页
目的为胫侧副韧带(tibial collateral ligament,TCL)和内侧半月板(medial meniscus,MM)损伤的诊断及关节镜下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8个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TCL与MM的解剖形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TCL深层在后斜韧带和... 目的为胫侧副韧带(tibial collateral ligament,TCL)和内侧半月板(medial meniscus,MM)损伤的诊断及关节镜下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8个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TCL与MM的解剖形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TCL深层在后斜韧带和前内侧包膜之间与MM的体部和后角处形成宽而牢固的连接,两者接触长度(8.12±0.44)mm,接触面积(36.39±4.45)mm^(2),其可维系MM在膝关节屈伸运动时保持稳定。结论TCL与MM是膝关节内侧稳定的重要组成结构,深入了解其形态特点,为关节镜下TCL与MM损伤的诊治及解剖修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侧副韧带 内侧半月板 应用解剖 关节镜
原文传递
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3
9
作者 霍少川 董路珏 +6 位作者 唐宏宇 刘勇 郭海 陈建发 邓章荣 陈德龙 王海彬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进而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合并腰椎骨折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50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骨折患...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进而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合并腰椎骨折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50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骨折患者50例,记录并观察髋部、腰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和血清Ca2+。结果P1NP、β-CTX和25-(OH)Vit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P1NP呈正相关(P<0.05),25-(OH)VitD呈负相关(P<0.05),β-CTX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P1NP、25-(OH)VitD能够很好地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风险,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具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绝经后期 骨密度 骨和骨组织 骨代谢生化指标 腰椎骨折
下载PDF
六黄散外敷配合口服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焕青 陈帅 +3 位作者 张宏艺 刘栋华 王海彬 焦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六黄散外敷配合口服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六黄散外敷组、四妙散口服组、六黄散外敷联合四妙散口服组,每组各30例。六黄散外敷组选... 目的:观察六黄散外敷配合口服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六黄散外敷组、四妙散口服组、六黄散外敷联合四妙散口服组,每组各30例。六黄散外敷组选取疼痛局部外敷六黄散,隔日1次,共治疗3次;四妙散组给予四妙散口服,1剂/d,共6 d;六黄散外敷联合四妙散口服组给予六黄散外敷与四妙散口服联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ESR、CRP、UA水平及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黄散外敷与四妙散口服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SR、CRP、UA水平及VAS评分相比六黄散外敷组及四妙散口服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黄散外敷与四妙散口服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93.3%)优于六黄散外敷组(60.0%)和四妙散口服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黄散外敷联合四妙散口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疗效肯定,较两种疗法单独使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蕴结证 六黄散 四妙散 尿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