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曾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15期1426-1428,共3页
综述了流式细胞仪在中医疾病辨证分型中的作用及在中药研究领域中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药对细胞周期、细胞 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和监测中药的临床疗效及相应细胞表型的变化 。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中医药 应用
下载PDF
大黄控释片对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欧润妹 区勇全 +2 位作者 邓时贵 赵瑞芝 孙景波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49-350,353,共3页
大黄控释片对乙醇致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乙酸法慢性胃溃疡有促进愈合作用,而对胃分泌作用影响不明显。提示该药治疗胃溃疡的作用基础可能与保护胃粘膜细胞有关。
关键词 大黄控释片 药理学 胃溃疡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人参多糖与人参皂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危建安 程志安 +2 位作者 温建炫 戴韵峰 莫嘉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2-375,共4页
目的了解骨髓多能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主要造血因子mRNA表达水平,比较人参多糖和人参皂苷对BM-MSC造血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eal-timePCR技术,观察人参多糖(20μg/mL)或人参皂苷(20μg/mL)作用于大鼠BM-MSC12、24、36h时间... 目的了解骨髓多能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主要造血因子mRNA表达水平,比较人参多糖和人参皂苷对BM-MSC造血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eal-timePCR技术,观察人参多糖(20μg/mL)或人参皂苷(20μg/mL)作用于大鼠BM-MSC12、24、36h时间点造血因子IL4、Csf2、Kitlg、Csf1、IL6、Lif、Csf3、IL11、Epo和IL3等10个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大鼠BM-MSC未检测到IL4和Csf2mRNA表达,以内参基因GapdhmRNA作参比,Kitlg、Csf1、IL6、Lif、Csf3、IL11、Epo和IL3等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减弱。Epo和IL3mRNA表达在人参多糖与人参皂苷作用后各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影响(P>0.05)。人参多糖在12h和36h时间点对BM-MSC的Csf1、IL6、Lif、Csf3和IL11等5个造血因子mR-NA表达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在24h时间点对Csf1、IL6、Lif、Csf3和Kitlg等5个造血因子mRNA表达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人参皂苷在12、24和36h时间点对BM-MSC有促进表达的基因分别为1个(Csf3),3个(Csf3、IL6和Lif),5个(Csf3、IL6、Lif、IL11和Kitlg)。结论 在药物作用早期人参多糖对BM-MSC造血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强于人参皂苷;随着作用时间延长,人参皂苷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并超过人参多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多糖 人参皂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乙肝标志物模式与HBV-DNA定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孙静 陈曲波 +1 位作者 张林林 侯孟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750-751,共2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与 HBV-DNA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采用荧光定量探针 PCR法 (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CR,F Q-PCR)检测 HBV-DNA。结果 :310例血清标本中 ,H Bs Ag,HBe Ag,H ...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与 HBV-DNA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采用荧光定量探针 PCR法 (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CR,F Q-PCR)检测 HBV-DNA。结果 :310例血清标本中 ,H Bs Ag,HBe Ag,H Bc Ab( +)组的平均拷贝数为 10 7.32± 1 .2 8,阳性率为 10 0 % ;H Bs Ag,HBe Ab,HBc Ab( +)组的平均拷贝数为10 4 .6 9± 1 .4 0 ,阳性率为 47% ;H Bs Ag,H Bc( +)组的平均拷贝数为 10 5.0 4± 1 .4 3,阳性率为 5 0 % ;HBe Ab,HBc( +)组的平均拷贝数为 10 4 .94± 2 .72 ,阳性率为 11.8% ;HBs Ab ( +)组的平均拷贝数为 10 4 .71± 1 .56 ,阳性率为 14 .3% ;阴性组的平均拷贝数为10 4 .38± 1 .2 8,阳性率为 12 .5 %。HBs Ag,HBe Ag,HBc Ab( +)组的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其它各组。结论 :FQ-PCR可以更为清楚地反映乙肝患者的病程变化情况及更为真实地反映 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 ,对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标志物 荧光定量探针PCR 乙型肝炎 HBV-DNA定量
下载PDF
IL-1β、IL-6和IL-23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Th17细胞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邓日辉 陈颖 +5 位作者 黄羽 孙静 何敏 周丹 曾星 陈曲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研究IL-1β、IL-6和IL-23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Th17细胞形成的影响,以探讨PBC患者与正常人Th17细胞体外分化条件的异同。方法:从PBC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初始T细胞,在以anti-CD3、anti-CD2... 目的:研究IL-1β、IL-6和IL-23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Th17细胞形成的影响,以探讨PBC患者与正常人Th17细胞体外分化条件的异同。方法:从PBC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初始T细胞,在以anti-CD3、anti-CD28和anti-IL-4、anti-IFN-γ作为基础培养基条件下,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分组培养,诱导其分化为Th17细胞,分组情况:①不加任何细胞因子为空白对照组;②IL-1β组;③IL-1β+IL-6组;④IL-1β+IL-6+IL-23组。培养后行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评估各组Th17细胞分化效果。结果:与正常人比较,PBC患者IL-1β+IL-6+IL-23组诱导Th17细胞分化的频率最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PBC患者本身,IL-1β组;IL-1β+IL-6组;IL-1β+IL-6+IL-23组均能显著诱导Th17细胞分化(P<0.01);而IL-1β+IL-6+IL-23组Th17细胞分化频率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IL-1β、IL-6、IL-23单独或联用均能诱导PBC患者Th17细胞分化,且IL-1β、IL-6、IL-23联用时其效果明显高于正常人。联用IL-1β、IL-6、IL-23时可使PBC患者Th17细胞体外分化效率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TH17细胞 细胞因子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龙胆苦苷在健康受试者尿中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7
6
作者 冯怡 曾星 +2 位作者 陈延 刘奕明 邓远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龙胆苦苷(保肝、利胆中药活性成分)在健康受试者尿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筛选12名健康受试者按双拉丁方设计,分别静脉滴注龙胆苦苷80、240、400 mg,用LC/MS/MS法测定各时段的尿药浓度,用WinNonlin软件计算尿药代动力学参数... 目的研究中药龙胆苦苷(保肝、利胆中药活性成分)在健康受试者尿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筛选12名健康受试者按双拉丁方设计,分别静脉滴注龙胆苦苷80、240、400 mg,用LC/MS/MS法测定各时段的尿药浓度,用WinNonlin软件计算尿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3个剂量下原药的最大尿排速率分别为20.5、60.8、105.5 mg.h-1(tmax为0.75 h),尿排速率-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51.1、144.7、269.8 mg;25.5 h累积尿排量分别为61.3、172.7、319.1 mg,经统计均与剂量呈正比;t1/2分别为2.96、2.90、2.90 h,消除速率常数k分别为0.25、0.26、0.25 h-1;3个剂量的平均25.5 h累积尿排率为76.1%,其中0~7.5 h占总排泄量的96.2%。结论龙胆苦苷在人体内主要以原形经肾脏快速排泄,在80~400 mg内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苦苷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尿药动力学
下载PDF
rBCG-IL-2对小鼠肿瘤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曾星 梅玉屏 +3 位作者 黄羽 章国来 谭敏 张维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将rBCG IL 2应用于动物实验 ,观察其对肿瘤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rBCG IL 2 ,用黑色素瘤细胞株B16接种于小鼠小腿外侧皮下 ,再用rBCG IL 2局部治疗 ,2周后处死小鼠 ,用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 目的 :将rBCG IL 2应用于动物实验 ,观察其对肿瘤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rBCG IL 2 ,用黑色素瘤细胞株B16接种于小鼠小腿外侧皮下 ,再用rBCG IL 2局部治疗 ,2周后处死小鼠 ,用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 2 ,IFN γ和GM CSF的含量和肉眼及镜下观察肿瘤生长和局部免疫效应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rBCG IL 2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肿瘤细胞周围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肿瘤细胞减少。同时rBCG IL 2还能诱导机体产生IL 2和IFN γ。结论 :rBCG IL 2能通过诱导局部免疫效应细胞浸润和机体细胞因子的产生 ,抑制肿瘤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卡介苗 肿瘤 免疫治疗 rBCG-IL-2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染料木素及其葡萄糖醛酸代谢物 被引量:3
8
作者 冯怡 曾星 +4 位作者 邓远辉 唐波 孙丽 刘奕明 杨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染料木素(雌激素类药物)及其葡萄糖醛酸代谢物(GGS)并研究其在健康人体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0例健康受试者空腹口服染料木素50mg,血浆加入内标物地塞米松后,经液-液萃取,色谱柱为Ca...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染料木素(雌激素类药物)及其葡萄糖醛酸代谢物(GGS)并研究其在健康人体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0例健康受试者空腹口服染料木素50mg,血浆加入内标物地塞米松后,经液-液萃取,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8(2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5mmol·L^-1乙酸铵-乙腈(70:20:10),以ESI源正离子MRM模式测定染料木素的血药浓度,GGS先酶解为原形后间接测定,用DAS2.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线性范围为0.3~500.0μg·L^-1(1=0.9983),回收率在92.9%~104.9%,绝对回收率在74.2%~89.2%,13内、13间变异(RSD)均〈15%。染料木素和GGS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5.0±I.3),(6.0±2.4)h,Cmax分别为(10.1±6.3),(218.7±68.6)μg·L^-1,AUC0-1分别为(31.2±10.3),(3344.0±1635.0)μg·h·L^-1,AUC0-∞分别为(33.9±11.4),(3703.0±2031.0)μg·h·L^-1。结论测定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特异性强,适用于染料木素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染料木素 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物 血药浓度 药代 动力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狗体内大黄游离蒽醌的含量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瑞芝 欧润妹 李爱群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 :建立狗体内大黄游离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BDSC18 色谱柱 (4 6mm×250mm) ,甲醇 -0 5 %冰醋酸 (80∶20)为流动相 ,流速为1 0ml/min ,检测波长为430nm。样品以甲醇沉淀蛋白并提取 ,常温下氮气吹干 ,复溶进样... 目的 :建立狗体内大黄游离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BDSC18 色谱柱 (4 6mm×250mm) ,甲醇 -0 5 %冰醋酸 (80∶20)为流动相 ,流速为1 0ml/min ,检测波长为430nm。样品以甲醇沉淀蛋白并提取 ,常温下氮气吹干 ,复溶进样分析。结果 :芦荟大黄素在0 15~6 0μg/ml(r=0 9996)、大黄酸在0 14~5 6μg/ml(r=0 9982)、大黄素在0 13~5 2μg/ml(r=0 9990)、大黄酚在0 2~8 0μg/ml(r=0 9991)、大黄素甲醚在0 1~4 0μg/ml(r=0 999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该方法为大黄制剂中游离蒽醌成分的体内分析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提供了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游离蒽醌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莪术油微球对犬呼吸、血压、心电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时贵 区勇全 +4 位作者 莫莉莉 斯方元 常纲 孟凡吉吉 杨志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72-274,共3页
观察莪术油微球对犬呼吸、血压、心电的影响 ,探索该制剂介入用药安全性。麻醉犬经肝动脉介入莪术油微球 (0 .1 0 g/只和0 .0 3 g/只 ) ,并设明胶微球及莪术油作比较 ,有关指标的变化在六导生理记录仪上记录。结果显示 ,莪术油微球、明... 观察莪术油微球对犬呼吸、血压、心电的影响 ,探索该制剂介入用药安全性。麻醉犬经肝动脉介入莪术油微球 (0 .1 0 g/只和0 .0 3 g/只 ) ,并设明胶微球及莪术油作比较 ,有关指标的变化在六导生理记录仪上记录。结果显示 ,莪术油微球、明胶微球对犬上述指标影响不明显 (P >0 .0 5) ;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 ,莪术油(6.4 μL/kg)介入有减慢动物呼吸频率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说明肝动脉介入莪术油微球对犬呼吸、血压、心电无明显影响 ,提示莪术油微球肝动脉介入主要在局部起作用 ,对全身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微球 毒性 药理学 中药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兔血浆中的盐酸伪麻黄碱及美敏伪麻溶液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怡 黄羽 +4 位作者 赖伟玲 巫志峰 欧润妹 邓远辉 曾星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建立兔灌胃美敏伪麻溶液后血浆中的盐酸伪麻黄碱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该制剂的药动学。方法兔灌胃给药后采集各时点血样,经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应用HPLC-ESI-三级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盐酸伪麻黄碱的浓度,采用统计矩分析方法计... 目的建立兔灌胃美敏伪麻溶液后血浆中的盐酸伪麻黄碱的LC/MS/MS测定方法,并研究该制剂的药动学。方法兔灌胃给药后采集各时点血样,经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应用HPLC-ESI-三级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盐酸伪麻黄碱的浓度,采用统计矩分析方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盐酸伪麻黄碱的线性范围为1~300 ng.mL-1(r=0.995 5),回收率为97.5%~108.5%,RSD均小于10%;药动学参数:t1/2为(1.8±0.4)h,Cm ax为(26.6±9.6)μg.L-1,Tm ax为(0.6±0.3)h,AUC0-t为(82.8±24.6)μg.h.L-1。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特异性强,适用于盐酸伪麻黄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和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敏伪麻溶液 盐酸伪麻黄碱 LC/MS/MS 血药浓度 药动学
下载PDF
卡介苗经TLR4介导对膀胱癌细胞株T739 NF-κB p65活性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危建安 曾星 +1 位作者 韩凌 黄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膀胱癌细胞株T739经Toll样受体介导的NF-κB p65活性影响。方法:采用SYBRGreen嵌合荧光定量Real Time-PCR,观察BCG(0.25g/L)刺激T739后不同时间点各个mRNA相对表达量(Ratio),设LPS和空白组作对照;采用转录因子结...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膀胱癌细胞株T739经Toll样受体介导的NF-κB p65活性影响。方法:采用SYBRGreen嵌合荧光定量Real Time-PCR,观察BCG(0.25g/L)刺激T739后不同时间点各个mRNA相对表达量(Ratio),设LPS和空白组作对照;采用转录因子结合DNA的ELISA方法检测NF-κB p65活性。结果:BCG刺激后T739细胞TLR2、CD14和MD-2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Max.Ratio分别为5.3(2h),2.6(4h),7.4(2h),TLR4mRNA增加不显著,Max.Ratio为1.6(6h);BCG作用T739细胞后NF-κB p65活性显著增加,阻断TLR4后,NF-κB p65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阻断TLR2后NF-κB p65活性却显著性增强(P<0.01)。结论:BCG作用T739后TLR2、CD14、MD-2和TLR4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加,BCG可经TLR4使T739细胞NF-κB p65活性增强,不是经TLR2使T739细胞NF-κB p65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膀胱癌 信号转导 核转录因子ΚB P65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兔血浆中葛根素的浓度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怡 薛素琴 孙丽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兔血浆中葛根素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血浆加入内标橙皮苷后经固相萃取处理,采用Aglient C18柱(150mm×2.1mm,3.5μm)分离,流动相为甲醇-10mmol·L^-1醋酸铵缓冲液-乙腈(体积比70:20:10),流... 目的建立测定兔血浆中葛根素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血浆加入内标橙皮苷后经固相萃取处理,采用Aglient C18柱(150mm×2.1mm,3.5μm)分离,流动相为甲醇-10mmol·L^-1醋酸铵缓冲液-乙腈(体积比70:20:10),流速为0.2mL·min^-1。样品在串联质谱中经ESI源离子化后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测定。结果葛根素在10~3000ng·mL^-1线性良好(r=0.9986),检测限为10ng-mL^-1,回收率为99.91%~103.92%,绝对回收率为91.33%~100.40%,日内、日间变异(RSD)均≤15%,色谱峰保留时间为1.67min。结论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特异性强,适用于中药葛根素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法 葛根素 血药浓度
下载PDF
猪苓多糖对膀胱癌T24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星 梅玉屏 +1 位作者 黄羽 黄建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猪苓多糖(PPS)对膀胱癌 T24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计数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观察 PPS 对 T24细胞形态、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PPS 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改变,较多细胞伸出伪足。PPS 组凋... 目的:探讨中药猪苓多糖(PPS)对膀胱癌 T24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计数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观察 PPS 对 T24细胞形态、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PPS 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改变,较多细胞伸出伪足。PPS 组凋亡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细胞周期分布中 S期细胞增加,G_2期细胞减少。结论:PPS 有抑制 T24细胞增殖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止 T24细胞由 S 期进入G_2期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多糖 膀胱癌 T24细胞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基于UPLC/MS技术的乳腺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黎莉 罗国安 +3 位作者 卢传坚 尹芝南 韩凌 李莎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2361-2365,共5页
目的:探索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代谢组学差异,为乳腺癌的鉴定与诊断寻找血清潜在生物标志物,推测乳腺癌的发生机理。方法: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技术建立了乳腺癌血清代谢指纹图谱。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 目的:探索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代谢组学差异,为乳腺癌的鉴定与诊断寻找血清潜在生物标志物,推测乳腺癌的发生机理。方法: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技术建立了乳腺癌血清代谢指纹图谱。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代谢差异。结果: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结合质谱同位素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筛选鉴定出了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核苷代谢、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及皮质甾体激素代谢。结论:乳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在血清代谢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差异代谢物的发现有助于为发现乳腺癌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提供依据,推测哪些代谢通路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为乳腺癌发病机理研究与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清代谢组学 UPLC/MS
下载PDF
消症方含药血清对腺肌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及黏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冬青 黄晓彤 +3 位作者 孙静 黄健玲 黄绮华 王建兵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探讨消症方对腺肌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子宫腺肌病内膜间质细胞。分别用体积分数为5%、10%、20%的消症方及孕三烯酮大鼠含药血清和生理盐水大鼠血清处理细胞后,通过细胞趋化运... 目的探讨消症方对腺肌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子宫腺肌病内膜间质细胞。分别用体积分数为5%、10%、20%的消症方及孕三烯酮大鼠含药血清和生理盐水大鼠血清处理细胞后,通过细胞趋化运动、侵袭和黏附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与生理盐水血清相比,消症方和孕三烯酮含药血清对细胞的迁移、侵袭及黏附能力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体积分数孕三烯酮含药血清比,体积分数20%的消症方含药血清对腺肌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的抑制作用最强(P<0.01)。结论消症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腺肌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症方 子宫腺肌病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细胞黏附
下载PDF
重组卡介苗对小鼠巨噬细胞活性及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星 梅玉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79-381,共3页
目的 将rBCG-IL-2应用于动脉实验,观察其对肿瘤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rBCG-IL-2,用黑色素瘤细胞株B16接种于小鼠小腿外侧皮下,再用rBCG-IL-2局部治疗,2wk处死小鼠,... 目的 将rBCG-IL-2应用于动脉实验,观察其对肿瘤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rBCG-IL-2,用黑色素瘤细胞株B16接种于小鼠小腿外侧皮下,再用rBCG-IL-2局部治疗,2wk处死小鼠,用MTTI地检测腹腔巨噬细胞活必不学无术手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r和GM-CSF的含量。结果 rBCG-IL-2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卡介苗 肿瘤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金喉雾化剂治疗声带小结的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文勇 邓时贵 李云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3期1555-1556,共2页
关键词 雾化剂 大鼠 小鼠气管 金黄色葡萄球菌 琼脂 肠系膜 腹膜 声带小结 中药疗法 中药治疗
下载PDF
微波用于中药黄连的提取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邓远辉 杨柳 +2 位作者 周蓓 方彬彬 罗文汇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2年第1期88-89,共2页
为探讨微波用于中药黄连提取的可行性 ,采用微波和回流法提取中药黄连 ,以干固物和小檗碱含量测定结果为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干固物测定结果显示 ,在单位时间内微波处理较回流提取具有明显优势 ;小檗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 。
关键词 微波 提取 生物碱 黄连 提取 中药
下载PDF
人参皂苷对K562细胞增殖与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危建安 胡永珍 韩凌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影响K562细胞增殖、分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SYBR Green染料法检测人参皂苷(20μg/mL)作用于K562细胞36 h时间点Lif、Ccnd1、Mdm2、Erbb2、p53和myc等6个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人参皂苷...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影响K562细胞增殖、分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SYBR Green染料法检测人参皂苷(20μg/mL)作用于K562细胞36 h时间点Lif、Ccnd1、Mdm2、Erbb2、p53和myc等6个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人参皂苷能显著促进K562细胞Lif mRNA的表达(P<0.05),对myc mRNA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Mdm2、Erbb2和Ccnd1等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人参皂苷对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增殖抑制作用可能分别与Lif mRNA表达上调和mycmRNA表达下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K562细胞 增殖 分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