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纤维神经病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冼凯莉
杜宝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851-855,共5页
小纤维神经病系指主要累及小直径有髓鞘Aδ类纤维和无髓鞘C类纤维的一组疾病,典型表现为异常疼痛、痛温觉缺失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可以检出大纤维(Aα类和Aβ类纤维)病变,而无法评价小纤维功能。本文拟对近年来小纤维...
小纤维神经病系指主要累及小直径有髓鞘Aδ类纤维和无髓鞘C类纤维的一组疾病,典型表现为异常疼痛、痛温觉缺失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可以检出大纤维(Aα类和Aβ类纤维)病变,而无法评价小纤维功能。本文拟对近年来小纤维神经病的神经病理学、神经电生理学和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等筛查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纤维神经病
诊断
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专业五年制中医优才培养计划教学改革及实施效果
2
作者
丁美祝
李想
+3 位作者
颜漫丽
黄磊
刘杨晨
李敏清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5年第2期219-223,共5页
本研究阐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教研室实施的“中医专业(骨伤方向)五年制中医优才培养计划”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改革(重组课程,强调岭南特色、医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增加了师承跟师学习,每2人安排1个导师,每5~6个小组设置...
本研究阐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教研室实施的“中医专业(骨伤方向)五年制中医优才培养计划”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改革(重组课程,强调岭南特色、医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增加了师承跟师学习,每2人安排1个导师,每5~6个小组设置1名教学组长)。针对2022级及2023级中医专业(骨伤方向)五年制班中医优才班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培养模式方面,86.25%(69/80)对“2个学生安排1个导师”的跟师模式表示满意,87.50%(70/80)认同“教学组长的设立有利于教学强度的把控”。在重组课程体系方面,90.00%(72/80)认为特色教学课程的建立有利于激发探索中医的热情,88.75%(71/80)对独特的教材整合表示认可,认为这有助于认识岭南骨伤科流派。在职业素养方面,90.00%(72/80)认同“系统教育+跟师学习”学习模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有显著帮助,88.75%(71/80)表示该模式能激起对专科知识领域的兴趣,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跟师见习方面,85.00%(68/80)反映在提问时通常能得到教师的回答。93.75%(75/80)认为及早跟师见习是必要的。部分学生对学习《中医功法学》存在不理解,并认为持续的功法锻炼过度占用个人时间,未能培养起较好的“医武结合”思维,认为实践机会仍偏少。数据表明,“系统教育+跟师学习”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满意度及培养临床能力和职业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
课程重组
临床技能培养
中医专业(骨伤方向)
优才培养
原文传递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及健骨二仙丸含药血清对BMSCs成脂、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
42
3
作者
程志安
韩凌
+2 位作者
危建安
孙静
段晓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研究补肾方药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前脂肪细胞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用经典化学方法诱导BMSCs为前脂肪细胞,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和健骨二仙丸含药血清(含量浓度均为10%,分别代表补...
目的研究补肾方药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前脂肪细胞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用经典化学方法诱导BMSCs为前脂肪细胞,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和健骨二仙丸含药血清(含量浓度均为10%,分别代表补肾阴、补肾阳和补肾填精方药),干预前脂肪细胞成骨分化过程;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real time qPCR),分别于第6、12和18天,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ALP、BGP、BMP2、BMP4、SPP1和IGF1 mRNA,及成脂分化相关基因LPL、FABP4和PPARγ mRNA表达水平。结果对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与对照组比较,第6天各组基因表达无显著变化(2.0>Ratio>0.5);第12天,金匮肾气丸组IGF1和RUNX2 mRNA表达升高较为显著,相对表达量(Ratio)分别为2.97和1.81;第18天,各组IGF1 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六味地黄丸组、金匮肾气丸组和健骨二仙丸组Ratio值分别为3.74、12.60和8.35;各组SPP1 mRNA表达也显著升高,Ratio值分别为2.94、3.18和2.62。对于成脂分化相关基因,第6天,六味地黄丸组和金匮肾气丸组FABP4mRNA表达显著下降(Ratio分别为0.47和0.40),其他基因表达均下调,但不显著;第12天和第18天,成脂分化基因表达变化均无显著变化(2.0>Ratio>0.5)。结论成骨分化相关基因在补肾方药作用较晚时间出现表达上调的变化,而成脂分化相关基因在补肾方药作用较早时间即出现表达下调的改变,并且提示补肾阳法促进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
健骨二仙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前脂肪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阳虚阴盛论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月经失调
被引量:
9
4
作者
吴媛媛
熊莉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57-58,共2页
甲减是一种以全身低代谢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性疾病,女性甲减患者多引起性腺功能的减退,导致月经失调。本文从阳虚阴盛论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伴月经失调,提出阳虚阴盛是女性甲减患者月经失调的发病机制,并以扶阳抑阴法作为该病的治...
甲减是一种以全身低代谢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性疾病,女性甲减患者多引起性腺功能的减退,导致月经失调。本文从阳虚阴盛论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伴月经失调,提出阳虚阴盛是女性甲减患者月经失调的发病机制,并以扶阳抑阴法作为该病的治疗原则,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阴盛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月经失调
扶阳抑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池晓玲“延胡索-三棱-莪术”药对治疗胁痛
被引量:
7
5
作者
刘乐鑫
池晓玲
萧焕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8-10,共3页
池晓玲教授认为疏泄失常是胁痛主要病因,肝失疏泄,脉络失和为基本病机,调治肝脏疏泄的功能是治疗胁痛关键,临证擅用延胡索-三棱-莪术药对配合(常用量:延胡索15g,三棱5g,莪术10g),直达病所,行气活血止痛之力大彰,屡起沉珂,辨病辨证,强调...
池晓玲教授认为疏泄失常是胁痛主要病因,肝失疏泄,脉络失和为基本病机,调治肝脏疏泄的功能是治疗胁痛关键,临证擅用延胡索-三棱-莪术药对配合(常用量:延胡索15g,三棱5g,莪术10g),直达病所,行气活血止痛之力大彰,屡起沉珂,辨病辨证,强调掌握尺度,中病即止,调方务必仔细斟酌,细心观察,辨病辨证,方可直捣病所,小方起大苛,应用经方时方,既要识其精神,又不能囿于成见,做到"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附胁痛-肝郁气滞,瘀血阻络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痛
药对
延胡索
三棱
莪术
肝失疏泄
脉络失和
辨病辨证
中病即止
池晓玲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熊莉华教授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经验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丽丽
熊莉华
《四川中医》
2017年第3期5-6,共2页
熊莉华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在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方面,经验丰富、造诣颇深,熊老师认为中医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具有独特优势,临床善于采用温肾阳法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效果明显,不易复发,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疗效
熊莉华
原文传递
不同起病方式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吞咽功能特点的比较
被引量:
3
7
作者
冼凯莉
郑瑜
+5 位作者
杜宝新
李小霞
王安琦
杨碧莹
王婷
潘显梅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起病方式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吞咽功能的特点。方法根据起病方式将70例有吞咽障碍ALS患者分为肢体起病组(42例)及球部起病组(28例)。采用吞咽造影(VFSS)检查患者的吞咽功能,分析吞咽功能与一般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目的比较不同起病方式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吞咽功能的特点。方法根据起病方式将70例有吞咽障碍ALS患者分为肢体起病组(42例)及球部起病组(28例)。采用吞咽造影(VFSS)检查患者的吞咽功能,分析吞咽功能与一般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与肢体起病组比较,球部起病组的VFSS检查口中漏出和向咽部移送障碍比率显著升高(Z=-2.699,P=0.007;Z=-2.102,P=0.036)。两组患者VFSS评分结果均异常。与肢体起病组比较,球部起病组VFSS口腔期评分显著降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显著升高(t=2.027,P=0.048;t=-2.387,P=0.020)。肢体起病组球部受累持续时间与VFSS总分、误咽程度评分呈负相关(r=-0.354,P=0.022;r=-0.313,P=0.044)。VFSS总分和口腔期评分在不同病程分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1,P=0.032;F=2.796,P=0.040)。不同球部受累持续时间患者的VFSS总分和误咽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7,P=0.002;F=5.632,P=0.001)。球部起病组VFSS总分、咽期和误咽程度评分与发病年龄呈显著相关性(r=-0.490,P=0.008;r=-0.414,P=0.029;r=-0.532,P=0.004)。不同发病年龄患者的VFSS总分、咽期和误咽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09,P=0.008;F=3.502,P=0.046;F=8.982,P=0.001)。男性误咽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女性(t=2.644,P=0.018),误咽程度评分与性别呈负相关(r=-0.485,P=0.009)。结论球部起病、男性、发病年龄较大的ALS患者吞咽功能更严重;对肢体起病ALS,球部受累持续时间越长,误咽风险越大,洼田饮水试验可一定程度评估其误咽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视频透视吞咽检查
吞咽功能
起病方式
洼田饮水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纤维神经病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冼凯莉
杜宝新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省
中医
院
脑病科
出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851-855,共5页
基金
2014年度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41140)
2014年度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临床评价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YN2014PJ06)~~
文摘
小纤维神经病系指主要累及小直径有髓鞘Aδ类纤维和无髓鞘C类纤维的一组疾病,典型表现为异常疼痛、痛温觉缺失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可以检出大纤维(Aα类和Aβ类纤维)病变,而无法评价小纤维功能。本文拟对近年来小纤维神经病的神经病理学、神经电生理学和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等筛查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
小纤维神经病
诊断
综述
Keywords
Small fiber neuropathy
Diagnosis
Review
分类号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专业五年制中医优才培养计划教学改革及实施效果
2
作者
丁美祝
李想
颜漫丽
黄磊
刘杨晨
李敏清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
附属医
院
护理部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
附属医
院
骨科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
附属医
院
二沙岛医
院
麻醉科
出处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5年第2期219-223,共5页
基金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3年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骨伤专业五年制班中医优才培养计划)
广东省教育厅课题(2022WQNCX012)。
文摘
本研究阐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教研室实施的“中医专业(骨伤方向)五年制中医优才培养计划”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改革(重组课程,强调岭南特色、医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增加了师承跟师学习,每2人安排1个导师,每5~6个小组设置1名教学组长)。针对2022级及2023级中医专业(骨伤方向)五年制班中医优才班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培养模式方面,86.25%(69/80)对“2个学生安排1个导师”的跟师模式表示满意,87.50%(70/80)认同“教学组长的设立有利于教学强度的把控”。在重组课程体系方面,90.00%(72/80)认为特色教学课程的建立有利于激发探索中医的热情,88.75%(71/80)对独特的教材整合表示认可,认为这有助于认识岭南骨伤科流派。在职业素养方面,90.00%(72/80)认同“系统教育+跟师学习”学习模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有显著帮助,88.75%(71/80)表示该模式能激起对专科知识领域的兴趣,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跟师见习方面,85.00%(68/80)反映在提问时通常能得到教师的回答。93.75%(75/80)认为及早跟师见习是必要的。部分学生对学习《中医功法学》存在不理解,并认为持续的功法锻炼过度占用个人时间,未能培养起较好的“医武结合”思维,认为实践机会仍偏少。数据表明,“系统教育+跟师学习”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满意度及培养临床能力和职业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中医教育
课程重组
临床技能培养
中医专业(骨伤方向)
优才培养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Curriculum restructuring
Clinical skill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jor(orthopedics direction)
Talent cultivation
分类号
R-05 [医药卫生]
原文传递
题名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及健骨二仙丸含药血清对BMSCs成脂、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
42
3
作者
程志安
韩凌
危建安
孙静
段晓栋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
临床
医学院
骨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
临床
医学院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1-26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772817)
文摘
目的研究补肾方药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前脂肪细胞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用经典化学方法诱导BMSCs为前脂肪细胞,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和健骨二仙丸含药血清(含量浓度均为10%,分别代表补肾阴、补肾阳和补肾填精方药),干预前脂肪细胞成骨分化过程;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real time qPCR),分别于第6、12和18天,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ALP、BGP、BMP2、BMP4、SPP1和IGF1 mRNA,及成脂分化相关基因LPL、FABP4和PPARγ mRNA表达水平。结果对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与对照组比较,第6天各组基因表达无显著变化(2.0>Ratio>0.5);第12天,金匮肾气丸组IGF1和RUNX2 mRNA表达升高较为显著,相对表达量(Ratio)分别为2.97和1.81;第18天,各组IGF1 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六味地黄丸组、金匮肾气丸组和健骨二仙丸组Ratio值分别为3.74、12.60和8.35;各组SPP1 mRNA表达也显著升高,Ratio值分别为2.94、3.18和2.62。对于成脂分化相关基因,第6天,六味地黄丸组和金匮肾气丸组FABP4mRNA表达显著下降(Ratio分别为0.47和0.40),其他基因表达均下调,但不显著;第12天和第18天,成脂分化基因表达变化均无显著变化(2.0>Ratio>0.5)。结论成骨分化相关基因在补肾方药作用较晚时间出现表达上调的变化,而成脂分化相关基因在补肾方药作用较早时间即出现表达下调的改变,并且提示补肾阳法促进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
健骨二仙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前脂肪细胞
成骨分化
Keywords
Liuwei Dihuang Pill
Jingui Shenqi Pill
Jiangu Erxian Pill
mesenchymal stem cell
preadipocyte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阳虚阴盛论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月经失调
被引量:
9
4
作者
吴媛媛
熊莉华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省
中医
院
内分泌科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57-58,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944)
文摘
甲减是一种以全身低代谢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性疾病,女性甲减患者多引起性腺功能的减退,导致月经失调。本文从阳虚阴盛论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伴月经失调,提出阳虚阴盛是女性甲减患者月经失调的发病机制,并以扶阳抑阴法作为该病的治疗原则,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阳虚阴盛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月经失调
扶阳抑阴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池晓玲“延胡索-三棱-莪术”药对治疗胁痛
被引量:
7
5
作者
刘乐鑫
池晓玲
萧焕明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省
中医
院
肝病科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8-10,共3页
文摘
池晓玲教授认为疏泄失常是胁痛主要病因,肝失疏泄,脉络失和为基本病机,调治肝脏疏泄的功能是治疗胁痛关键,临证擅用延胡索-三棱-莪术药对配合(常用量:延胡索15g,三棱5g,莪术10g),直达病所,行气活血止痛之力大彰,屡起沉珂,辨病辨证,强调掌握尺度,中病即止,调方务必仔细斟酌,细心观察,辨病辨证,方可直捣病所,小方起大苛,应用经方时方,既要识其精神,又不能囿于成见,做到"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附胁痛-肝郁气滞,瘀血阻络验案1则。
关键词
胁痛
药对
延胡索
三棱
莪术
肝失疏泄
脉络失和
辨病辨证
中病即止
池晓玲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Keywords
hypochodriac pain
couplet medicines
Yanhusuo
Sanleng
E'zhu
Liver Qi
ehoroid disharmony
disease
the disease lasts
clinical experience, CHT Xiaoling
clinical experi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熊莉华教授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经验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丽丽
熊莉华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省
中医
院
内分泌科
出处
《四川中医》
2017年第3期5-6,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302944)
文摘
熊莉华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在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方面,经验丰富、造诣颇深,熊老师认为中医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具有独特优势,临床善于采用温肾阳法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效果明显,不易复发,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疗效
熊莉华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581.2 [医药卫生—内分泌]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起病方式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吞咽功能特点的比较
被引量:
3
7
作者
冼凯莉
郑瑜
杜宝新
李小霞
王安琦
杨碧莹
王婷
潘显梅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省
中医
院
(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
附属医
院
)神经四科
广东省
中医
院
(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
附属医
院
)言语吞咽诊疗中心
出处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76-180,共5页
基金
2014年度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20141140)
2014年度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临床评价研究专项课题(YN2014PJ06)
文摘
目的比较不同起病方式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吞咽功能的特点。方法根据起病方式将70例有吞咽障碍ALS患者分为肢体起病组(42例)及球部起病组(28例)。采用吞咽造影(VFSS)检查患者的吞咽功能,分析吞咽功能与一般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与肢体起病组比较,球部起病组的VFSS检查口中漏出和向咽部移送障碍比率显著升高(Z=-2.699,P=0.007;Z=-2.102,P=0.036)。两组患者VFSS评分结果均异常。与肢体起病组比较,球部起病组VFSS口腔期评分显著降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显著升高(t=2.027,P=0.048;t=-2.387,P=0.020)。肢体起病组球部受累持续时间与VFSS总分、误咽程度评分呈负相关(r=-0.354,P=0.022;r=-0.313,P=0.044)。VFSS总分和口腔期评分在不同病程分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1,P=0.032;F=2.796,P=0.040)。不同球部受累持续时间患者的VFSS总分和误咽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7,P=0.002;F=5.632,P=0.001)。球部起病组VFSS总分、咽期和误咽程度评分与发病年龄呈显著相关性(r=-0.490,P=0.008;r=-0.414,P=0.029;r=-0.532,P=0.004)。不同发病年龄患者的VFSS总分、咽期和误咽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09,P=0.008;F=3.502,P=0.046;F=8.982,P=0.001)。男性误咽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女性(t=2.644,P=0.018),误咽程度评分与性别呈负相关(r=-0.485,P=0.009)。结论球部起病、男性、发病年龄较大的ALS患者吞咽功能更严重;对肢体起病ALS,球部受累持续时间越长,误咽风险越大,洼田饮水试验可一定程度评估其误咽风险。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视频透视吞咽检查
吞咽功能
起病方式
洼田饮水试验
Keywords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deglutition function
onset form
Kubota drinking test
分类号
R74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纤维神经病诊断研究进展
冼凯莉
杜宝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医专业五年制中医优才培养计划教学改革及实施效果
丁美祝
李想
颜漫丽
黄磊
刘杨晨
李敏清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5
0
原文传递
3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及健骨二仙丸含药血清对BMSCs成脂、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影响
程志安
韩凌
危建安
孙静
段晓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阳虚阴盛论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月经失调
吴媛媛
熊莉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池晓玲“延胡索-三棱-莪术”药对治疗胁痛
刘乐鑫
池晓玲
萧焕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
7
原文传递
6
熊莉华教授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经验
刘丽丽
熊莉华
《四川中医》
2017
1
原文传递
7
不同起病方式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吞咽功能特点的比较
冼凯莉
郑瑜
杜宝新
李小霞
王安琦
杨碧莹
王婷
潘显梅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