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TT体外药敏实验评价中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汪波 郭智涛 +2 位作者 石灵春 张维彬 肖楚梅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2期226-226,234,247,共3页
目的 :通过MTT法体外药敏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对中药及其提取物的敏感性 ,并与临床常用的化学合成化疗药作比较 ,评价中草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手术切除标本制得细胞悬液进行原代细胞培养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敏实验 ,MTT... 目的 :通过MTT法体外药敏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对中药及其提取物的敏感性 ,并与临床常用的化学合成化疗药作比较 ,评价中草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手术切除标本制得细胞悬液进行原代细胞培养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敏实验 ,MTT法检测其敏感性。结果 :乳腺癌细胞对中草药的高度敏感性低于临床常用化疗药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对两者的中度敏感性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中草药在肿瘤化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作为肿瘤的二线化疗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T体外药敏实验 中医药 乳腺癌 化疗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抑癌基因p16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2
2
作者 汪波 石灵春 +3 位作者 张维彬 肖楚梅 吴继锋 董聿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取胃粘膜由正常经癌前病变到癌不同阶段的手术切除标本,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其中p16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p16基因mRNA在各型胃粘膜中阳性率分别为:... 目的探讨p16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取胃粘膜由正常经癌前病变到癌不同阶段的手术切除标本,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其中p16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p16基因mRNA在各型胃粘膜中阳性率分别为:正常胃粘膜94.1%,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93.9%,80.0%,31.3%;小肠型肠化为69.5%,结肠型肠化为21.4%;胃癌为25.0%;其中正常胃粘膜,轻、中度异型增生,小肠型肠化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肠型肠化,重度异型增生、胃癌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间的差异则有显著性(P<0.01)。结论 P16基因的变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重度异型增生、结肠型肠化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对异型增生和肠化胃粘膜进行p16基因mRNA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P16基因 癌前状态 胃粘膜 原位杂交 胃癌
下载PDF
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在鼻咽癌发生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波 石灵春 +2 位作者 谭敏 肖楚梅 周丹 《解剖学研究》 CAS 2001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 研究 p16、Rb蛋白在各型鼻咽粘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选择鼻咽粘膜慢性炎、癌前病变及鼻咽癌组织各 30例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16、Rb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在鼻咽粘膜慢性炎、癌前病变及鼻咽癌组织中 p1... 目的 研究 p16、Rb蛋白在各型鼻咽粘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选择鼻咽粘膜慢性炎、癌前病变及鼻咽癌组织各 30例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16、Rb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在鼻咽粘膜慢性炎、癌前病变及鼻咽癌组织中 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 (0 / 30 )、6 0 % (18/ 30 )及 2 6 .7% (8/ 30 ) ;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76 .7%(2 3/ 30 )、5 6 .7% (17/ 30 )及 33 .3 % (10 / 30 )。经统计学分析 :p16、Rb蛋白在鼻咽粘膜慢性炎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前病变组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和P <0 .0 5 ) ;p16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前病变组织显著下调 (P <0 .0 1) ,而Rb蛋白在两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16、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炎症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呈负相关性 (P <0 .0 1) ,而在鼻咽癌组织中二者则无相关性。结论 p16基因的畸变在鼻咽癌的发生中具有直接的促成作用 ;而Rb基因的变异则是鼻咽粘膜癌变的早期事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免疫组织化学 P16蛋白 RB蛋白
下载PDF
多肿瘤抑制基因MTS_1 mRNA和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汪波 吴继峰 +4 位作者 董聿明 杨光霖 苏英豪 秦蓉 王道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7-210,236,共5页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 (MTS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 2 10例标本中MTS1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规律。结果 :正常胃粘膜、轻、中度异型增生及小肠型肠化间...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 (MTS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 2 10例标本中MTS1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规律。结果 :正常胃粘膜、轻、中度异型增生及小肠型肠化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与重度异型增生、结肠型肠化及胃癌组织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后三者相互间差异则无显著性 (P >0 .0 5 )。正常胃粘膜与轻、中度异型增生之间MTS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胃粘膜与重度异型增生之间MTS1蛋白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强阳性率间差异则有显著性 (P <0 .0 1)。正常胃粘膜与两型肠化及胃癌组织间的阳性率、强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重度异型增生、两型肠化与胃癌组织间的阳性及强阳性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MTS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五年生存率与阳性表达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两者与强阳性表达者的差异则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MTS1基因变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MTS1基因mR NA及其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肿瘤抑制基因 原位分子杂交 MTS 基因变异
下载PDF
中药组方抑制lewis肺癌细胞转移及机理研究
5
作者 汪波 谭敏 +2 位作者 张维彬 周丹 庞立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探讨以黄芪、补骨脂、云芝等组成的中药组方在稳定肺癌病灶、减少转移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的意义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检测中药组方、替加氟和生理盐水对各组肿瘤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并记数小鼠肺组织内肿... 目的 探讨以黄芪、补骨脂、云芝等组成的中药组方在稳定肺癌病灶、减少转移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的意义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检测中药组方、替加氟和生理盐水对各组肿瘤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并记数小鼠肺组织内肿瘤转移结节数量等数据,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PNCA阳性表达率在生理盐水组显著高于替加氟组和消积饮组(P<0.01),而后两者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组和替加氟组转移瘤结节数量少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药组结节数量多于替加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该中药组方能有效降低小鼠lewis肺癌细胞PCNA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肺内转移灶的形成,表现为临床抑癌、抗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组方 肺癌 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