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机理论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运动方案构建及应用效果
1
作者 周子衡 胡磊 《医药前沿》 2025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运动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以时机理论为理论模型,采用文献研究及专家函询法构建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运动方案。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6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脊柱微创科就诊... 目的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运动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以时机理论为理论模型,采用文献研究及专家函询法构建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运动方案。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6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脊柱微创科就诊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康复运动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构建的康复运动方案。比较两组的康复运动依从性、下床活动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干预组的康复运动依从性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构建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运动方案科学、合理、可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依从性,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术后 时机理论 康复运动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与非手术治疗指南(2023年)计划书 被引量:5
2
作者 詹吉恒 廖少君 +6 位作者 侯宇 林方政 林涌鹏 陈树东 罗俊华 温泽淮 林定坤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常见优势病种之一,但现有的CSR指南/共识均未提供与CSR中西医结合诊疗相关的建议。为帮助不同医学体系下的从业者更好地进行CSR中西医结合诊疗决策,亟需制订...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常见优势病种之一,但现有的CSR指南/共识均未提供与CSR中西医结合诊疗相关的建议。为帮助不同医学体系下的从业者更好地进行CSR中西医结合诊疗决策,亟需制订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计划书介绍了项目组遵照循证指南制订的原则、方法制订《中西医结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与非手术治疗指南(2023年)》的各个关键环节,旨在为科学制订本指南提供指导性和纲要性的实施方案,促进本指南规范、高效、透明化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 诊断 非手术治疗 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计划书
下载PDF
中药复方促进脊髓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Meta分析
3
作者 林涌鹏 孙文熙 +4 位作者 高梓博 陈凯 谭傲威 李永津 陈博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655-1665,共11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中药复方对脊髓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自各数据库建立之日起至2023年12月,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与CBM。Meta分析过程根据P... 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中药复方对脊髓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自各数据库建立之日起至2023年12月,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与CBM。Meta分析过程根据PRISMA指南进行,并在PROSPERO数据库中登记(CRD42023462686)。使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Rev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0项RCT,共2166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手术+常规治疗相比,联用中药复方可有效提高Asia运动评分(MD 9.12;95%CI 7.71,10.53;P<0.01),Asia感觉评分(MD 8.10;95%CI 6.61,9.59;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D 7.87;95%CI 5.74,10.00;P<0.01),促进脊髓损伤恢复(RR 1.29;95%CI 1.21,1.37;P<0.01),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RR 0.36;95%CI 0.20,0.66;P<0.01)。结论:中药复方可通过改善脊髓损伤术后的运动与感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促进脊髓损伤术后的脊髓功能恢复。手术联合中药复方治疗脊髓损伤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脊髓损伤 疗效 META分析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节段不稳
4
作者 陈博来 林涌鹏 +4 位作者 李永津 苏国义 高梓博 林锐 胡伟雄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61-1068,共8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节段不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脊柱微创科行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节段不稳患者26例,男1...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节段不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脊柱微创科行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节段不稳患者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57.92±7.09)岁(范围44~75岁),体质指数为(24.05±2.64)kg/m^(2)(范围19.38~29.06 kg/m^(2))。共计31个节段包括单节段手术21例(L 3,42例、L 4,518例、L 5S 11例)、双节段手术5例(L 3~L 5)。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痛和下肢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脊椎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手术前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融合率及椎弓根螺钉准确度。结果26例随访时间为(42.88±10.09)个月(范围12~55个月)。手术时间为(156.54±33.50)min,术后引流量为(27.23±20.20)ml。术前腰痛和下肢痛VAS为(4.35±1.23)、(6.08±0.63)分,术后1个月降至(2.08±0.69)、(1.85±0.54)分,术后6个月为(1.85±0.54)、(0.77±0.59)分,术后1年为(0.96±0.53)、(0.62±0.57)分,末次随访为(0.88±0.52)、(0.58±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943,P=0.001;F=547.946,P=0.014)。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DI分别为55.38%±5.89%、28.38%±3.849%、17.77%±2.67%、12.58%±1.88%、12.1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3.289,P=0.010)。根据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26例中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机器人辅助植入经皮椎弓根螺钉114枚,A级109枚、B级4枚、C级1枚。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0.55±1.96)、(13.53±1.37)、(12.54±1.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90,P<0.001);腰椎前凸角分别为35.81°±10.80°、35.69°±11.07°、36.08°±1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获得骨性融合25例,融合率为96%(25/26)。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节段不稳能有效改善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腰椎不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