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麻醉科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少群 赵高峰 +1 位作者 杨博 陈研生 《医学教育探索》 2010年第11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在中医院校麻醉科带教中的效果。方法轮训实习医生132名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出科考试进行评估。结果问卷调查显示,PBL教学法有利...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在中医院校麻醉科带教中的效果。方法轮训实习医生132名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出科考试进行评估。结果问卷调查显示,PBL教学法有利于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有助于提高中医专业学生在麻醉科的临床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 PBL教学法 麻醉 中医专业
下载PDF
不同外科疾病与手术麻醉对免疫细胞和阿片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钟进晓 招伟贤 洪庆雄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462-2464,共3页
目的观测不同外科疾病及手术麻醉对外周免疫细胞及血浆阿片肽的影响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年龄<65岁、ASA分级Ⅰ~Ⅱ级直肠癌患者与髋关节疾病患者各12例,分别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GA组)或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人工髋... 目的观测不同外科疾病及手术麻醉对外周免疫细胞及血浆阿片肽的影响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年龄<65岁、ASA分级Ⅰ~Ⅱ级直肠癌患者与髋关节疾病患者各12例,分别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GA组)或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CSEA组)。于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后1.5 h及手术结束时等时间点测定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及其分类计数,同时采用ELISA测定血浆中β-内啡肽(EP)、强啡肽(DYN)和脑啡肽(ENK)水平。结果麻醉开始前GA组WBC总数、淋巴细胞(Lym)和单核细胞(Mon)数量显著低于CSEA组(P<0.05)。术中两组的WBC总数降低,尤Lym和Mon显著(P<0.05,P<0.01)。手术结束时两组的WBC总数和中性粒细胞(NE)计数均明显增高,但Lym仍低于基础值水平(P<0.05,P<0.01)。3种阿片肽的血浆水平两组比较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SEA组EP的基础值显示高于GA组的趋势(P=0.052)。在术中CSEA组的EP显著降低,GA组则显著增高(P<0.01)。CSEA组术中和术毕的DYN和ENK的血浆水平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P<0.01),而GA组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髋关节疾病患者的外周免疫细胞及血浆EP基础水平高于直肠癌患者;无论全身麻醉还是腰硬联合麻醉均未能控制手术过程Lym的降低和术毕时的NE增加反应;术毕NE的增加并未使3种内源阿片的血浆水平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疾病 麻醉 免疫细胞 阿片肽
下载PDF
针对中医专业见习学生麻醉临床教学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邵兰 谢小澜 +2 位作者 钟敏 肖建斌 招伟贤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5期999-1001,共3页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的第一步,通过总结近年的带教经验和分析临床见习教学的特点,认为对中医专业见习学生麻醉临床带教应注重中西医基础理论的差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医学生临床见习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临床见习 麻醉学 中医专业 临床教学
下载PDF
经颏下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麻醉恢复期的护理
4
作者 张森森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经颏下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方法:分析2022年1月—12月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外五科收治的经颏下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0例,对其经颏下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麻醉恢复期的... 目的:分析并总结经颏下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方法:分析2022年1月—12月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外五科收治的经颏下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0例,对其经颏下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麻醉恢复期的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40.4min(90~230min),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途转开放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12.5mL(5~50mL)。患者麻醉恢复期无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表现,无术后出血,无口腔功能异常。10例患者中均无低体温、躁动、恶心呕吐等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麻醉恢复期患者存在各种风险及手术和麻醉相关并发症,期间麻醉护士做好病情观察给予有效的护理可保证患者平安度过整个手术过程的最后一步,最终安全离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颏下口腔前庭入路 腔镜甲状腺手术 麻醉恢复期
下载PDF
异丙酚静脉麻醉下瑞芬太尼临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肖彬 张兴安 +5 位作者 赵高峰 吴群林 徐波 陈宇珂 施冲 王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以HR、MAP为药效学指标研究异丙酚静脉麻醉下瑞芬太尼的量-效关系。方法:24例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麻醉平稳后分别以0.50μg/(kg·min)(Ⅰ组)、0.75μg/(kg·min)(Ⅱ组)、1.00μg/(kg·min)(... 目的:以HR、MAP为药效学指标研究异丙酚静脉麻醉下瑞芬太尼的量-效关系。方法:24例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麻醉平稳后分别以0.50μg/(kg·min)(Ⅰ组)、0.75μg/(kg·min)(Ⅱ组)、1.00μg/(kg·min)(Ⅲ组)(n=8)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瑞芬太尼输注期间以及停药后30min内,间断抽取桡动脉血,应用HPLC-UV测定血浆瑞芬太尼浓度。记录HR、MAP变化,用药代-药效结合(PK-PD)模型计算瑞芬太尼药效学参数。结果:应用Sigmoid-Emax模型,以HR为效应指标,推算出Ke0为(0.439±0.203)/min,γ值为1.975±1.067,EC50为(4.883±2.051)μg/L,Emax为(36.4±18.5)次。以MAP为药效指标,得出Ke0为(0.463±0.241)/min,γ值为2.632±1.889,EC50为(4.372±1.850)μg/L,Emax为(0.359±0.198)%。不同输注速度组间药效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HR、MAP拟合浓度效应的相关指数r2值分别为0.930、0.763(P<0.05)。结论:不同的输注速度不影响药效学参数,HR比MAP能更好地量化瑞芬太尼的药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瑞芬太尼 药效学 药代-药效结合模型 靶控输注
下载PDF
坐位神经外科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招伟贤 易礼清 +2 位作者 刘荣 梁启波 张志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 观测神经外科手术中坐位全身麻醉对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及全身氧代射的影响。方法  2 8例后颅窝及后颈髓手术病人 ,采用静脉复合诱导、吸入七氟醚或安氟醚及伍用芬太尼维持麻醉 ,以Swan Ganz导管、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监测及Fick方... 目的 观测神经外科手术中坐位全身麻醉对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及全身氧代射的影响。方法  2 8例后颅窝及后颈髓手术病人 ,采用静脉复合诱导、吸入七氟醚或安氟醚及伍用芬太尼维持麻醉 ,以Swan Ganz导管、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监测及Fick方法测定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参数 ,包括CI、RAP、PCWP、SVRI、pHa、PaCO2 、PvCO2 、PaO2 、SvO2 、Hct、T、DO2 、及VO2 等。分别在麻醉前、坐位前、坐位后、坐位 6 0分钟、坐位 12 0分钟及术毕平卧位等时间点进行测定。结果 麻醉诱导后及坐位手术期间CI一直呈降低并维持在正常值的低限 (P <0 0 0 1) ,RAP略增加 ,MAP略下降 ,而SVRI呈持续增高 (P <0 0 0 1)。此期间DO2 和VO2 显著减少 (P <0 0 5~ 0 0 0 1) ,但PaCO2 、PvCO2 、pHa、及HCO-3 等参数均未见明显改变。术毕平卧后虽然CI、SVRI、T、Hct、DO2 、VO2 及PaCO2 等恢复或维持至麻醉前水平 ,但pHa和BE B呈有意义的下降、PvCO2 呈有意义的增高 (P <0 0 5 )。结论 神经外科病人在坐位全麻手术期间只要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机体全身氧代谢可得到维持 ,但在麻醉苏醒期有易发生氧代谢异常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位 全身麻醉 神经外科手术 氧代谢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异丙酚静脉麻醉期间利多卡因临床药动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兴安 肖彬 +4 位作者 赵高峰 吴群林 徐波 王捷 施冲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下恒速输注不同速率利多卡因时机体吸收、分布、代谢情况。方法选择18例异丙酚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麻醉稳定后随机输注利多卡因0.15 mg·kg^(-1)·min^(-1)(组Ⅰ,n=9)或0.20 mg·kg^(-1)·... 目的研究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下恒速输注不同速率利多卡因时机体吸收、分布、代谢情况。方法选择18例异丙酚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麻醉稳定后随机输注利多卡因0.15 mg·kg^(-1)·min^(-1)(组Ⅰ,n=9)或0.20 mg·kg^(-1)·min^(-1)(组Ⅱ,n=9)。利多卡因注药后和停药后不同时间分别抽取桡动脉血,应用HPLC-UV法检测利多卡因血浆浓度,DAS软件包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利多卡因注射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2组患者利多卡因药动学参数除AUC_((0-65))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2α)为(2.701±2.346)min,t_(1/2β)为(53.508±25.111)min,V_1/F为(0.251±0.151)L·kg^(-1),EL为(6.704±5.098)mL·min^(-1)·kg^(-1),k_(10)为(0.019±0.005)·min^(-1),k_(12)为(0.038±0.023)·min^(-1),k_(21)为(0.195±0.158)·min^(-1)。t_(1/2α)、t_(1/2β)、V_1、CL、k_(10)、k_(12)、k_(21)的RSD分别为86.85%、46.93%、60.10%、76.04%、26.07%、60.55%和80.80%。结论临床应用利多卡因不同输注速率对药动学无明显影响。与异丙酚联合用于全麻患者时利多卡因参数个体差异较大,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时应注意个体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临床药动学 异丙酚 静脉内麻醉 靶控输注
下载PDF
吸入麻醉药促发育神经元凋亡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柳垂亮 李玉娟 曾维安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4期2093-2095,共3页
以异氟烷为代表的多种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是否损害脑认知功能尚未定论。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对不同年龄段的啮齿动物脑神经功能产生广泛而多样的作用。吸入麻醉药促进发育神经元凋亡与麻醉药的种类和... 以异氟烷为代表的多种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是否损害脑认知功能尚未定论。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对不同年龄段的啮齿动物脑神经功能产生广泛而多样的作用。吸入麻醉药促进发育神经元凋亡与麻醉药的种类和剂量、细胞的类型相关,通过诱导内质网钙离子释放导致细胞内钙失调是其作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发育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针药复合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司俊丽 肖建斌 招伟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74-1175,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针药复合麻醉 针刺麻醉 临床实践 麻醉技术 镇痛方法 传统针刺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高峰 潘飞鹏 +1 位作者 秦凯 招伟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3146-3148,共3页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能和患者术后疼痛及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24例成年患者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12)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n=12),PR组瑞芬太尼诱导...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能和患者术后疼痛及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24例成年患者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12)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n=12),PR组瑞芬太尼诱导时靶浓度4ng/mL,术中维持靶浓度调节范围为2~6ng/mL,预期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吗啡0.075mg/kg。PS组舒芬太尼诱导时靶浓度0.5ng/mL,术中调节范围为0.2~1ng/mL,手术结束前30min为0.2ng/mL。异丙酚初始靶浓度2μg/mL,逐渐增加靶浓度值直至意识消失,手术结束后停药。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麻醉恢复及术后2h患者疼痛及镇静评分。结果: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较麻醉前降低(P<0.05),PS组睁眼时患者自主呼吸的ET-CO2值明显高于PR组(P<0.01),停药至患者自主呼吸ET-CO2降至45mmHg以下的时间也明显长于PR组(P<0.01),术毕60、90、120min视觉模拟(VAS)评分PS组优于PR组(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术毕靶浓度0.2ng/mL时的术后止痛效果优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术毕前30min静注吗啡0.075mg/kg,但该靶浓度的舒芬太尼仍可引起CO2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二异丙酚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下载PDF
氯胺酮麻醉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及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国才 李铁军 招伟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834-1836,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氯胺酮麻醉后,学习记忆能力及痛阈的改变。方法14只老年大鼠(20月龄)随机分为2组,每组7只:对照组:生理盐水(NS)4mL/kg腹腔注射;氯胺酮组,氯胺酮(50mg/mL)4mL/kg腹腔注射。采用Morris水迷宫仪进行行为学检测,热水浴甩尾...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氯胺酮麻醉后,学习记忆能力及痛阈的改变。方法14只老年大鼠(20月龄)随机分为2组,每组7只:对照组:生理盐水(NS)4mL/kg腹腔注射;氯胺酮组,氯胺酮(50mg/mL)4mL/kg腹腔注射。采用Morris水迷宫仪进行行为学检测,热水浴甩尾试验测定痛阈。结果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两组逃避潜伏期呈逐渐缩短趋势;氯胺酮组:除第3d外,其余各d逃避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P<0.05);撤除水下平台后游过原平台所在区域次数:氯胺酮组游过原平台区次数(2.7±2.1)次明显低于对照组(4.7±1.8)次(P<0.05);痛阈测定:从第2d开始,氯胺酮组各天甩尾潜伏期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大鼠氯胺酮腹腔注射麻醉后,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同时伴随痛阈的明显升高,持续至麻醉后5d仍未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记忆 MORRIS水迷宫 痛阈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12
作者 柳垂亮 李向宇 +3 位作者 李玉娟 季刚 钟敏 廖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009-4010,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施行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全麻下成功施行室壁瘤切除左心室重建术,同期行冠脉搭桥术(2~4条),其中4例同时行瓣膜成形术。平均麻...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施行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全麻下成功施行室壁瘤切除左心室重建术,同期行冠脉搭桥术(2~4条),其中4例同时行瓣膜成形术。平均麻醉时间(8.0±1.2)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2±0.9)h,4例需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辅助循环。手术期间水电解质、酸碱基本维持正常范围,无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麻醉医师应充分认识该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充分术前准备,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在有效监测下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IABP,及时调控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室壁瘤 麻醉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异丙酚的复合麻醉对自主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国才 谢健 +1 位作者 柳垂亮 招伟贤 《广州医药》 2000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或芬太尼麻醉对自主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4 6例早孕行人工流产术病人 ,随机分为PK (n =2 1)和PF (n =2 5 )两组。在异丙酚 2 0 0mg中分别加入氯胺酮 5 0mg (PK组 ) ,或芬太尼 0 1mg (PF组 )。以异丙...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或芬太尼麻醉对自主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4 6例早孕行人工流产术病人 ,随机分为PK (n =2 1)和PF (n =2 5 )两组。在异丙酚 2 0 0mg中分别加入氯胺酮 5 0mg (PK组 ) ,或芬太尼 0 1mg (PF组 )。以异丙酚 2mg/kg快速输注诱导 ,4mg·kg-1·h-1持续输注维持麻醉。麻醉手术过程通过面罩和CAPNOMACULTIMA仪观测呼吸功能 ,参数包括SpO2 、呼吸频率 (RR)、潮气量 (VT)、PETCO2 、每分通气量 (MV)等 ,同时记录平均血压 (MBP)、脉搏 (P)及体动反应。结果 :诱导后 ,两组的PETCO2 、VT、MV及SpO2 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 2min后 ,PK组的RR开始增加 ,MV也相应增加 ,SpO2 也有所回升。清醒时 ,两组的VT 和SpO2 仍未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结论 :伍用小剂量芬太尼或氯胺酮可明显增强异丙酚的麻醉效果。伍用氯胺酮可增加呼吸频率 ,一定程度上代偿VT 下降造成的MV降低。短小手术应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或芬太尼麻醉时 ,应注意呼吸功能监测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复合麻醉 自主通气功能
下载PDF
老年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曾朝坤 张文璇 +4 位作者 张恩祥 邓金和 林明 钟敏 李杰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通过调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的中医体质,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术前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患者体质类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目的:通过调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的中医体质,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术前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患者体质类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对比Mo CA分值,若分值≥25分,则归入对照组(C组);否则归入MCI组(M组)。结果:共收集了166例患者,C组119例,M组47例。MCI总的检出率为28.3%,其中男性9.64%,女性18.7%。M组与C组比较,患者偏颇体质的比例较高(76.6%VS 59.7%P=0.048)。M组的平均年龄(71.44±5.87)大于C组(67.99±5.57,P<0.001)。M组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为MCI的患者多合并偏颇体质,尤其是瘀血质、痰湿质、阳虚质等体质,为中医药的治疗提供了依据。另外,本研究表明高龄,低教育程度是MC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类型 老年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广州市荔湾区疫情封控区域内高三学生不良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慧娟 姜素芳 +4 位作者 薛乐怡 蔡海云 郭军军 汪玲珍 邓丽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24期3888-3891,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封控区域内高三学生不良情绪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6月3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广州市荔湾区封控区域内...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封控区域内高三学生不良情绪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6月3日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广州市荔湾区封控区域内6所中学的1150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565人(49.1%),女生585人(50.9%),年龄(17.81±0.01)岁。结果不同特征的高三学生在不良情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理弹性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力量性(2.78±0.64)分、坚韧性(2.55±0.65)分、乐观性(2.52±0.67)分。结论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学校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弹性,减少学生在备考期间不良情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学生 不良情绪 影响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OSCE在中医专业学生麻醉科出科考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高峰 吴建魏 +1 位作者 徐少群 招伟贤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3年第8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在中医专业学生麻醉科实习出科考核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中医专业学生麻醉科出科考核OSCE方案,并应用此方案对62名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术前评估、气...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在中医专业学生麻醉科实习出科考核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中医专业学生麻醉科出科考核OSCE方案,并应用此方案对62名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术前评估、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置管术、腰椎穿刺术、病例分析、医疗文书书写掌握情况。通过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评估,定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问卷结果采用百分比,直接描述调查结果。结果考核成绩显示,医疗文书书写得分最高(18.25±1.53),病例分析得分最低(13.49t1.46),三大操作技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OSCE方案科学、客观、公正,考核效果优于传统考核方案。结论OSCE方案能科学检验中医专业学生在麻醉科的临床实习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临床教学工作的评估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麻醉学 出科考核 中医专业
原文传递
中医院校临床麻醉学研究生的培养初探
17
作者 徐少群 林舜艳 +1 位作者 赵高峰 招伟贤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年第6期678-680,共3页
为适应中医院校麻醉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教研室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期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高素质麻醉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 研究生 培养方案 麻醉专业 中医院校
原文传递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参与机械牵张诱导肺泡上皮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调控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宁 肖慧 +2 位作者 高巨 许立新 佘守章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922,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在机械牵张诱导肺泡上皮细胞(A549)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中的作用。方法肺泡上皮细胞A549分为A、B、C3组,A组为对照组;B组A549细胞施加14%牵张应变,牵张时间为4h;C组细胞的牵张模式与B... 目的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在机械牵张诱导肺泡上皮细胞(A549)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中的作用。方法肺泡上皮细胞A549分为A、B、C3组,A组为对照组;B组A549细胞施加14%牵张应变,牵张时间为4h;C组细胞的牵张模式与B组相同,只是于施加牵张前用ERK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A549细胞2h。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细胞HMGB1蛋白和mRNA的表达,用Westernblotting检测ERK激酶的活性。结果A549细胞施加14%牵张应变后,HMGB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ERK激酶活性明显增高(P<0.05);该诱导激活作用可被PD98059阻断。结论机械牵张通过ERK信号通路,调节A549细胞的HMGB1基因和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牵张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 印迹法 肺泡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HMGB1启动子结合蛋白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宁 肖慧 +2 位作者 高巨 许立新 佘守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筛选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启动子结合蛋白。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HMGB1启动子DNA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展示环七肽库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生物筛选,从第4轮洗脱物中随机挑选20个单克隆噬菌体扩增后进行E... 目的:筛选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启动子结合蛋白。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HMGB1启动子DNA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展示环七肽库进行4轮"吸附-洗脱-扩增"生物筛选,从第4轮洗脱物中随机挑选20个单克隆噬菌体扩增后进行ELISA鉴定。对所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过4轮筛选后,对随机选取的20个噬菌体克隆进行鉴定,其中11个可与HMGB1启动子结合。DNA测序后经过同源性搜索,确定了与HMGB1启动子具有结合作用的蛋白,包括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等6种已知功能蛋白和2种未知功能蛋白。结论:筛选到HMGB1启动子的结合蛋白,为研究HMGB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启动子 噬菌体展示 肽库 基因表达调控
下载PDF
p38MAPK在周期性机械牵张诱导肺泡巨噬细胞表达HMGB1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宁 肖慧 +2 位作者 高巨 许立新 佘守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79-1982,共4页
目的:研究p38 MAPK在周期性机械牵张诱导肺泡巨噬细胞(AM)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中的作用。方法:大鼠AM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对照组;B组细胞施加20%牵张应变,牵张时间为4h;C组细胞的牵张模式与B组相同,在牵张前用p38 MAPK特... 目的:研究p38 MAPK在周期性机械牵张诱导肺泡巨噬细胞(AM)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中的作用。方法:大鼠AM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对照组;B组细胞施加20%牵张应变,牵张时间为4h;C组细胞的牵张模式与B组相同,在牵张前用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40μmol/L)预处理2h。利用RT-PCR法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MGB1蛋白表达和p38 MAPK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施加20%牵张应变可诱导HMGB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p38 MAPK活性明显增高(均P<0.05),SB203580可显著抑制牵张应变的这种诱导作用(均P<0.05)。结论:周期性机械牵张可能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调节肺泡巨噬细胞HMG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牵张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1 P38MAP激酶 肺泡巨噬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