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时代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数字化监控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端英 李捷 +3 位作者 杨群 姬红慎 张志勇 孙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在竞技训练实践中,对竞技目标表现能力变化过程的量化分析与评估,是教练员了解训练效果、修正训练计划、科学控制训练进程的主要途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在高水平运动队运用数字化设备技术开展体能训练与监控,帮助运动员竞技目标表... 在竞技训练实践中,对竞技目标表现能力变化过程的量化分析与评估,是教练员了解训练效果、修正训练计划、科学控制训练进程的主要途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在高水平运动队运用数字化设备技术开展体能训练与监控,帮助运动员竞技目标表现能力在确定时间点上的稳定实现,是提高竞技训练科学性和精准性的重要问题。目前在高水平运动队体能训练中,数字化监控方法与手段主要集中在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体能状态监控以及体能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高水平运动员 体能 训练监控
下载PDF
广东省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2020 年冬训阶段体能训练评测与监控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观茹 秦子晴 +1 位作者 李端英 孙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第12期130-132,240,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验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跆拳道队9名优秀男子运动员冬训阶段体能训练效果进行评测、监控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冬训前比较,1-8周基础体能提升阶段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下降2.56%、卧推最大力量增长4.5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验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跆拳道队9名优秀男子运动员冬训阶段体能训练效果进行评测、监控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冬训前比较,1-8周基础体能提升阶段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下降2.56%、卧推最大力量增长4.50%、深蹲最大力量增长10.58%、卧推相对力量增长4.62%、深蹲相对力量增长10.73%、腹肌耐力增长44.61%、背肌耐力增长46.61%、3000米跑增快2.33%、坐位体前屈增长7.02%、垂直纵跳增长5.25%和30米冲刺增快0.23%;8-12周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混合训练阶段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下降3.03%、卧推最大力量增长4.05%、深蹲最大力量增长11.64%、卧推相对力量增长4.19%、深蹲相对力量增长11.62%、腹肌耐力增长66.70%、背肌耐力增长49.86%、3000米跑增快2.95%、坐位体前屈增长9.52%、垂直纵跳增长6.61%和30米冲刺增快1.67%。建议:针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跟踪、评测、监控是科学化训练的体现;通过冬训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评测与监控,有效的把握运动员个体身体能力的精准变化,有利于阶段目标、训练方案的制定、调整、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训阶段 跆拳道运动员 基础体能 评测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与常规或技术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表现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志勇 杨群 +1 位作者 李端英 孙健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第5期419-426,共8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探究高强度间歇训练与常规或技术训练对青少年体能表现的影响,作为执教青少年运动员的教练员应用HIIT时的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MEDLINE、sportdicus、Embase外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数... 目的运用Meta分析探究高强度间歇训练与常规或技术训练对青少年体能表现的影响,作为执教青少年运动员的教练员应用HIIT时的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MEDLINE、sportdicus、Embase外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键词,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至2021年4月17日,利用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使用软件stata12.0和Revman 5.3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样本量为283人,其中包括39名女性。Meta分析表明与常规或技术训练相比,HIIT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爆发力(95%CI=0.27~1.10,p=0.001)、速度(95%CI=-0.58~-0.02,p=0.035)和重复冲刺能力(95%CI=-0.94~0.02,p=0.06)以及耐力(95%CI=0.35~1.63,p=0.002)有显著的改善效果,采用Egger法的结果显示未存在显著性的发表偏倚。结论与常规或技术训练相比,HIIT能够有效改善青少年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和重复冲刺能力以及有氧耐力,主要体现在CMJ、SJ、5m~40m的冲刺跑、VO_(2max)、RSA_(mean)、RSA_(best)等指标上,当高强度间歇训练的训练方案为冲刺间歇跑或者重复折返跑时,能有效地改善青少年运动员的爆发力和有氧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 体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神经肌肉性疲劳对不同人群下肢着陆表现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何家欣 刘承勋 《体育师友》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综述神经肌肉性疲劳对不同人群下肢着陆的影响,为预防下肢损伤提供循证依据。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相关英文和中文关键词为检索词,时间范围为2023年1月23日至2023年3月9日。筛选295篇文献,最终选取25篇进行... 综述神经肌肉性疲劳对不同人群下肢着陆的影响,为预防下肢损伤提供循证依据。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相关英文和中文关键词为检索词,时间范围为2023年1月23日至2023年3月9日。筛选295篇文献,最终选取25篇进行综述。研究结果:(1)关于运动员的10篇研究表明,疲劳对女性运动员的负面影响大于男性,主要体现在屈曲角度、加速度及垂直地面反作用力(GRF)的变化。(2)在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患者的6篇研究中,结果不一致,但总体显示疲劳对ACLR患者下肢着陆影响较大。(3)关于普通人群的9篇研究发现,膝关节伸展和屈曲肌群的疲劳对下肢着陆有不同影响,疲劳状态下肌肉会自主调整以维持运动表现。研究结论:神经肌肉性疲劳对不同人群下肢着陆影响显著,对运动员负面影响尤为明显。对ACLR患者的研究发现结论不一,但疲劳可能会增加着陆风险。普通人群在疲劳状态下会调整肌肉以维持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不同人群 下肢着陆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少年身体成分和心肺适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志勇 李端英 +2 位作者 孙健 姬红慎 卢俊兵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第1期119-123,171,共6页
目的:通过总结、梳理HIIT对健康肥胖和运动员青少年身体成分和心肺适能的影响研究,以及HIIT应用于青少年课堂的可行性研究,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00年至2021年2... 目的:通过总结、梳理HIIT对健康肥胖和运动员青少年身体成分和心肺适能的影响研究,以及HIIT应用于青少年课堂的可行性研究,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00年至2021年2月的相关文献,选取1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论:HIIT能够改善青少年的体脂率,肥胖青少年体重和脂肪则更容易被改善,HIIT还能够有效改善青少年的心肺适能;应用于青少年的HIIT干预方案的工息比通常是1:1,运动持续时间从10s-30s不等,内容通常是冲刺跑,负荷监控指标有HRmax和MAS等;青少年对HIIT感到满意,参与HIIT时出勤率也较高,同时,HIIT还能提高青少年的创造力、幸福感和社交能力,因此将其应用于青少年之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青少年 健康体适能 身体成分 心肺适能
下载PDF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与肌肉形态影响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林杰 杨群 +4 位作者 梁兴悦 张志勇 姬红慎 李端英 孙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对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下肢最大力量及肌肉形态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评价,为后续有关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研究及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多个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并获取相关文献,根据排除与纳入标准对所得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确定本研究纳... 目的:对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下肢最大力量及肌肉形态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评价,为后续有关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研究及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多个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并获取相关文献,根据排除与纳入标准对所得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确定本研究纳入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与数据提取,最后对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下肢最大力量与肌肉形态的训练效果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索得到1491篇文献,经筛查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其中涉及下肢最大力量研究的文献8篇,下肢肌肉形态研究的文献4篇,文献质量评价均为中等质量。研究对象共345人,年龄12-70岁,包括高水平运动员、普通健康人群与老年人。实验干预的周期为6-12周,干预频率主要为2-3次/周。结论:训练周期为6-8周,训练频率为2-3次/周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可一定程度提高下肢最大力量,且不受年龄及性别影响,但训练效果不及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可以使下肢肌肉围度得到积极影响,但提升效果不如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增强下肢最大力量及肌肉形态的深层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最大力量 肌肉形态 系统综述
下载PDF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适应调节抗阻训练研究态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子静 张明洋 +3 位作者 张志勇 杨群 李端英 孙健 《山东体育科技》 2022年第5期46-54,共9页
运用CiteSpace5.8.R3、VOS viewer与Origin2021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2010—2021年适应调节抗阻训练国外研究文献,梳理与展望近10年该领域研究的发展现状、热点、趋向。结果显示:(1)近十年该领域研究趋势呈指数型上涨,核心贡献作者为Amado... 运用CiteSpace5.8.R3、VOS viewer与Origin2021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2010—2021年适应调节抗阻训练国外研究文献,梳理与展望近10年该领域研究的发展现状、热点、趋向。结果显示:(1)近十年该领域研究趋势呈指数型上涨,核心贡献作者为Amador GR、Alejandro PC,且研究者间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家以西班牙、智利为主,研究机构以格拉纳达大学、康塞普西翁天主教大学等高校为主,国家间、机构间共同研究成果尚不多见。(2)研究热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1)适应调节抗阻训练监控技术:研究证明动作速度监控可以替代传统监控方法;2)适应调节抗阻训练监控应用:研究证明预测1 RM的间接测量法中个性LVP法、两点法及1 RM_(MVT)具有相对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且目前缺乏APRE和RPE的研究;3)适应调节抗阻训练监测效果:大量研究支持VBT在降低运动员疲劳感和总训练量的同时能更好地提升其爆发力和最大力量。研究展望:随着交叉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成果应用的扩展,适应调节抗阻训练呈现出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机会。研究趋向表明,其在对青少年力量素质提升的应用与实践、APRE和RPE的研究、三种训练方法在不同训练目标下的应用以及与其他训练方法结合对运动训练的影响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调节 抗阻训练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激活后增强效应干预纵跳能力:应用策略与产生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兴悦 李端英 +1 位作者 姬红慎 张志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第2期82-87,共6页
激活后增强效应(PAP)已经被证明可以作为运动前的一种激活策略。本文重点关注PAP干预纵跳能力,对纵跳能力的PAP激活策略、PAP产生的机制进行系统综述,得出以下结论:PAP能在短期内提高纵跳能力,可以作为纵跳活动前的一种激活策略,建议采... 激活后增强效应(PAP)已经被证明可以作为运动前的一种激活策略。本文重点关注PAP干预纵跳能力,对纵跳能力的PAP激活策略、PAP产生的机制进行系统综述,得出以下结论:PAP能在短期内提高纵跳能力,可以作为纵跳活动前的一种激活策略,建议采用杠铃深蹲或半蹲跳作为激活手段,负荷强度可定在80%-90%1RM,负荷量为3-5次×1组,间歇时间应充分考虑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搭配以及个体恢复水平。个体的性别、训练水平以及力量水平不同,其PAP激活程度不同,教练员在采用PAP作为激活策略时,充分考虑个体因素,关注激活程度较高的个体,且注意激活后疲劳的消除。PAP产生的机制主要是肌球蛋白磷酸化、运动单位募集能力增强、肌纤维羽状角的改变。本文通过讨论不同的激活程序与个体因素对PAP干预纵跳能力的影响,旨在探寻最佳激活策略与原理,为PAP理论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后增强效应 纵跳能力 激活程序 个体差异
下载PDF
男子大学生柔道运动员无氧能力特征研究
9
作者 张志勇 秦子晴 +3 位作者 张明洋 陈梦琦 孙健 李端英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第9期129-131,共3页
背景: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在柔道比赛中占有较大比例,提升柔道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竞技水平。目的:本文通过比较不同运动年限男子大学生柔道运动员的无氧能力特征,为柔道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科学... 背景: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在柔道比赛中占有较大比例,提升柔道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竞技水平。目的:本文通过比较不同运动年限男子大学生柔道运动员的无氧能力特征,为柔道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州体育学院二级及其以上男子大学生柔道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用无氧功率自行车进行无氧能力测试,并在运动结束后3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采取受试者的指尖血进行血乳酸测试。结果:运动年限为7-9年的运动员平均功率为502.19±88.99 W,单位体重平均功率为7.08±0.33 W/Kg,功率递减率为64.62±21.30,优于运动年限为1-3年和4-6年的运动员。结论:运动年限较长的男子大学生柔道运动员速度耐力和做功维持能力较好,具有较好的无氧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道 运动员 大学生 无氧能力 血乳酸
下载PDF
广东省男子跆拳道队高水平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
10
作者 秦子晴 李观茹 +1 位作者 李端英 孙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针对广东省男子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在2020年冬训阶段技战术使用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动作使用率较高为前横踢、推踢和后横踢;随着对抗能力以及主动进攻意识增强,在队内模拟赛...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针对广东省男子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在2020年冬训阶段技战术使用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动作使用率较高为前横踢、推踢和后横踢;随着对抗能力以及主动进攻意识增强,在队内模拟赛当中,每场平均踢腿次数由87次上升到127.58次,队外交流赛的技术得分率部分高于队内模拟比赛,其中,里和技术的得分率最为明显,由8.49%上升到19.41%。研究目的:在于分析队内模拟比赛和对外交流赛的实战差异性,帮助运动员了解自身技战术的基本情况,寻找自身弱点,改进技术,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 技战术现状 男子高水平运动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