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年龄及骨密度相关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邓伟民 刘坚 +6 位作者 叶竹 王应立 张金赫 韩炜 宋骤 杨健 韩丽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分析男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及N端骨钙素(N-MID)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 目的分析男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及N端骨钙素(N-MID)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结果 PINP、β-crosslaps及N-MI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0~-0.253,P<0.05),30~49年龄段处于较高且稳定的水平(PINP:46.98~46.79μg/L,β-crosslaps:0.46μg/L,N-MID23.65~23.08μg/L)。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INP在60~69年龄段达最低水平(32.28μg/L),β-crosslaps及N-MID在80岁以后下降加速(0.30μg/L、14.75μg/L)。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的偏相关分析显示,PINP和β-crosslaps与各部位BMD皆呈负相关(r=-0.155~-0.310,P<0.05);除L1-4外,N-MID与各部位BMD均呈负相关(r=-0.151~-0.189,P<0.05)。按BMD分组,方差分析显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组PINP、β-crosslaps及N-MID高于正常骨量组(P<0.05),骨质疏松组β-crosslaps及N-MID高于低骨量组(P<0.05)。结论 PINP、β-crosslaps及N-MID是敏感且特异反映男性骨转换的指标;特异性强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增加为骨代谢转换率增高的表现,提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处于高骨转换状态,骨量快速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 β-胶原降解产物 N端骨钙素 骨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围绝经期女性骨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叶竹 张金赫 +2 位作者 张亚松 邓爱民 邓伟民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73-476,486,共5页
目的分析40~60岁女性不同年龄段的血清中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Ⅰ N-terminal peptide,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N端骨钙素(N-MID)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变化规律,以及这几项骨转换指标与... 目的分析40~60岁女性不同年龄段的血清中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Ⅰ N-terminal peptide,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N端骨钙素(N-MID)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变化规律,以及这几项骨转换指标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①骨生化指标测定:上午8~9点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即时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PINP、β-Crosslaps、N-MID及PTH的含量。②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检测各部位BMD。结果①40~44岁年龄段妇女血清中PINP、β-Crosslaps及N-MID相对较低,45~49岁年龄段PINP、β-Crosslaps开始明显升高(P<0.05),而50~54岁年龄段又较45~49岁年龄段有明显的上升(P<0.05),N-MID只在50~54年龄段较前一年龄段明显上升(P<0.05),随后三个指标都在55~60岁年龄段出现小幅回落;四个年龄段间妇女血中PTH有随年龄而升高的趋势,但各组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②PINP与腰椎1~4(L1~L4)的BMD呈负相关(P<0.05);β-Crosslaps、N-MID与L1~L4、Ward’s以及Troch的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PTH与各部位的BMD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所测各区域,与正常骨量组比较,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妇女的PINP、β-Crosslaps均显著升高(P<0.05);低骨量组[除左侧股骨颈(femeralneck,FN)部位外]及骨质疏松组妇女的N-MID显著升高(P<0.05);低骨量组妇女L1-L4及FN区域的PTH显著升高(P<0.05),骨质疏松组妇女所测所有区域的PTH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高骨转换状态是围绝经期女性骨量丢失的重要原因。PINP、β-Crosslaps、N-MID及PTH在反映围绝经期女性随年龄变化的骨转换上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监测这几个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β-胶原降解产物 N端骨钙素 甲状旁腺素 骨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不同组织中17β-雌二醇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俊玲 黄思敏 +2 位作者 魏秋实 谭新 邓伟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5-90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17β-雌二醇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非性腺源性雌激素的分泌情况,为进一步研究BMSCs的生理功能以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Elisa法检测0、24、48 h时BMSCS培养上... 目的:通过检测17β-雌二醇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非性腺源性雌激素的分泌情况,为进一步研究BMSCs的生理功能以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Elisa法检测0、24、48 h时BMSCS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物中的17β-雌二醇水平。选取SD大鼠不同组织,称重后物理破碎,Elisa法检测不同组织中的17β-雌二醇含量。结果:48 h培养上清中17β-雌二醇浓度较24 h培养上清中明显升高(P<0.05)。卵巢及软骨组织中17β-雌二醇的浓度高于其他组织,但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BMSCs可自身合成及分泌17β-雌二醇,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时间成正比,但对其自身或周围组织是否具有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大鼠不同组织中17β-雌二醇浓度无明显差异,说明其旁分泌现象可能普遍存在且无性腺依赖性,但是否由该被测位点分泌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这种非性腺源性的雌激素可能会成为绝经后参与骨代谢并维持女性骨骼健康的主要雌激素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17Β-雌二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补肾壮骨冲剂对肠源性5-羟色胺及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康庐琛 谭新 +3 位作者 张金赫 刘泽 张亚松 邓伟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冲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Osteoporosis,OP)的肠源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和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析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服用补肾壮骨冲剂治疗前后肠源性5-H...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冲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Osteoporosis,OP)的肠源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和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析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服用补肾壮骨冲剂治疗前后肠源性5-HT浓度的差异。1)本研究所有样本为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2)肠源性5-HT测定:上午8~9点抽取禁食12 h后空腹肘静脉血3 mL,3000 r/min即时离心5 min后,将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的含量。3)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 DE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4)骨生化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肠源性5-HT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1NP、β-Crosslaps、PTH的含量。结果:治疗半年后血清中的5-HT浓度下降5.20%、PINP浓度下降12.72%、β-Crosslaps下降26.92%、PTH下降5.42%,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表2);腰椎、左侧股骨颈、Ward’ s三角、大转子和左侧股骨上端的BMD在治疗后分别增加了0.96%,1.67%,2.91%,1.44%和1.29%,与治疗前相比,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和左侧股骨上端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3)。结论:补肾壮骨冲剂可以通过调节脾肾功能,减低肠源性5-HT浓度,提高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骨密度 补肾壮骨冲剂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评价IVF周期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小燕 邓伟民 葛明晓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12期986-987,989,共3页
子宫内膜容受性(ER)是决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经阴道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可重复检查的手段,在辅助生育技术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经阴道超声从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内膜容... 子宫内膜容受性(ER)是决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经阴道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可重复检查的手段,在辅助生育技术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经阴道超声从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内膜容积以及内膜和内膜下血流等方面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 经阴道超声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率 种植窗期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