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Ⅳ评分模型在老年重症医学科中的验证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家辉 莫泽珣 +3 位作者 孙照琨 孙杰 曾安 郭振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Ⅳ评分模型的精确度以及是否适用于老年重症患者。方法前瞻性观察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老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21例重症老年患者,计算入住ICU 24 h内的APACHEⅣ评分,通过受试...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Ⅳ评分模型的精确度以及是否适用于老年重症患者。方法前瞻性观察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老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21例重症老年患者,计算入住ICU 24 h内的APACHEⅣ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ROC AUC)和Hosmer-Lemeshow(HL)检验分别检验模型的辨别力和校准,标准化死亡比值(SMR)检验模型预测群体死亡率的准确性,并计算模型的Brier评分(BS)。结果 421例老年重症患者,住院死亡率为33.3%(140/421)。APACHEⅣ模型辨别力为良好到优秀(AUC=0.82,95%CI:0.78~0.86),模型的HL检验显示校准不适(χ~2=20.49,P=0.009)。BS显示模型良好的精确度(BS=0.18),但APACHEⅣ模型可能低估老年重症患者住院死亡率(SMR=1.50,95%CI:1.30~1.70)。结论在老年重症患者中,APACHEⅣ模型显示优秀的辨别力,但模型校准不良同时低估住院死亡率。老年专科患者使用危险预测模型前应验证模型并使用定制化模型拟合预测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老年 住院病死率 预后评估 验证
下载PDF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对老年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莫泽珣 陈蕊 +9 位作者 肖飞 熊日成 董家辉 王玲玲 孙照琨 严启滔 袁进 孙杰 俞宙 郭振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857-3860,共4页
目的:监测老年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评估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后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情况。方法:对48例老年重症患者用药48 h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进行检测,回顾并统计患者基本临床信息以及CRRT治疗情况。结果:CRRT组平均... 目的:监测老年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评估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后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情况。方法:对48例老年重症患者用药48 h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进行检测,回顾并统计患者基本临床信息以及CRRT治疗情况。结果:CRRT组平均血药浓度为(21.34±10.74)mg/L,非CRRT组平均血药浓度为(29.01±9.16)mg/L(t=2.66,P=0.01),CRRT组与非CRRT组达到推荐血药浓度范围的患者均为16.67%,CRRT组与非CRRT组中分别有37.50%和4.17%的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小于15 mg/L,谷浓度超过20 mg/L的患者分别占45.83%和79.17%(χ2=9.56,P=0.03)。CRRT组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白蛋白水平无相关关系,但是非CRRT组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普遍偏高,低蛋白血症可延长老年重症患者万古霉素半衰期。CRRT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万古霉素,对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老年重症患者行血药浓度检测有助于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患者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检测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半衰期
下载PDF
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董家辉 孙杰 +1 位作者 曾安 郭振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7期540-544,共5页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和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等传统模型虽然预测危重症患者的死亡较可靠,但预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却可能会出现预测偏移或群体校准不良,而针对老年人研发出的专用预测模型不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和可...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和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等传统模型虽然预测危重症患者的死亡较可靠,但预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却可能会出现预测偏移或群体校准不良,而针对老年人研发出的专用预测模型不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衰弱综合征成为了目前老年综合评估的核心,研究表明衰弱指数(FI)、衰弱分级(CFS)可作为衡量衰弱综合征的客观模型,已成为老年危重症预后评估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这些评估模型的发展进程及研究进展,以期临床医师能够更好地应用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综合征 衰弱指数 衰弱分级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专科救治技术在老年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的运用与实践
4
作者 杨健 郭振辉 +7 位作者 董家辉 孙杰 陈蕊 肖飞 熊日成 刘坚 杨明常 俞宙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763-76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患者诊疗过程中专业化救治技术的运用与实践。方法以高龄老年重症患者为研究群体,收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老年重症医学科自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病情危重症患者病例;动态观察重症患者收容量、病情严重程...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患者诊疗过程中专业化救治技术的运用与实践。方法以高龄老年重症患者为研究群体,收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老年重症医学科自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病情危重症患者病例;动态观察重症患者收容量、病情严重程度、技术应用情况、抢救成功率、年度总死亡人数、平均住院天数与医疗费用等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进行专业化诊治的老年重症患者由295例增到347例(P<0.001);年龄由(80.3±6.9)岁增至(87.4±7.6)岁(P<0.001);APACHEⅡ评分由(13.6±3.9)分增至(20.6±3.9)分(P<0.001)。其中,APACHEⅡ评分≥15分的患者所占百分比由25.2%增至40.6%(P<0.0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机械通气和血液滤过等专科技术的年平均使用率均大幅降低。抢救成功率由52.2%提高到了72.3%;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由42.5d缩短至16.3d;医疗费用降低>25%(均P<0.05)。结论在患者年龄、收容量与病情严重程度逐年增大的情况下,通过专业救治,我院的老年重症患者器官功能支持技术总体使用率显著降低,抢救成功率显著增加,同时患者入住ICU的时间和医疗费用大幅减少。表明老年重症医学科的专科技术应用对老年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具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重症患者 专科救治技术
下载PDF
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玲玲 陈蕊 +8 位作者 莫泽珣 董家辉 孙照琨 肖飞 胡少婷 熊日成 孙杰 俞宙 郭振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在老年脓毒症患者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3~2015—12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MICU连续收治的住院时间〉2d的老年脓毒症患者。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人科当天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在老年脓毒症患者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3~2015—12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MICU连续收治的住院时间〉2d的老年脓毒症患者。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人科当天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价(SOFA)评分、AGI分级(AGIinitial)、1周内最高AGI分级(AGImax)、机械通气与连续性血液滤过的比例、ICU住院时间。记录28d病死率与90d病死率。比较不同AGI分级间各项目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患者91例。AGIinitialⅠ级、Ⅱ级、Ⅲ级SOFA评分分别为(9.7±3.1)分、(11.3±3.7)分、(13.6±3.7)分,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ImaxⅠ级、Ⅱ级、Ⅲ+Ⅳ级SOFA评分分别为(8.9±3.4)分、(10.6±3.5)分和(12.1±3.6)分,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IinitialI级、Ⅱ级、Ⅲ级28d病死率分别为13.2%、46.2%及78.6%,90d病死率分别为23.7%、71.8%及85.7%。AGImaxI级、Ⅱ级、Ⅲ+Ⅳ级28d病死率分别为0、22.5%和65.8%,90d病死率分别为15.4%、45.0%和76.3%。AGI分级越高,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AGI分级系统可以反映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区分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损伤(AGI) 老年 脓毒症
下载PDF
2012-2015年MICU老年脓毒症患者病原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珍 莫泽珣 +3 位作者 林海焕 苏和毅 严启滔 郭振辉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37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中,94例患者为单一病原菌感染,28例死亡,病死率29.79%;43例患...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37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中,94例患者为单一病原菌感染,28例死亡,病死率29.79%;43例患者为多重病原菌感染,26例死亡,病死率60.47%。共分离病原菌2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2株(59.19%),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84株(37.6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9株(13.00%),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耐药率,且呈多重耐药性。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细菌耐药率情况十分严重,病原菌多为耐药菌,患者预后差,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老年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血脂水平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珍 郑一玮 +2 位作者 苏和毅 严启滔 郭振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71-237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脂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MICU科的8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结局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脓毒症死亡组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脂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MICU科的89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结局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脓毒症死亡组患者的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两个独立因素;且HDL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结局方面优于APACHEⅡ评分。结论 :脓毒症患者死亡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HDL有望成为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一项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老年 血脂 预后
下载PDF
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熊日成 俞宙 +1 位作者 郭振辉 孙杰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连续性静静脉血液过滤(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期间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肾功能不全行PCI的老年患者,按治疗肾功能... 目的观察和分析连续性静静脉血液过滤(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期间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肾功能不全行PCI的老年患者,按治疗肾功能不全的方法分为CVVH组(30例)与常规水化组(30例)。CVVH组术前4 h及术后18 h给予CVVH,常规水化组术前12 h及术后12 h给予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24 h、72 h和1周的血肌酐,比较两组术后CIN的发生率。并随防6个月,观察和分析进入持续血透、非死亡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无显著差异,PCI手术情况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即刻、24 h、72 h和1周血肌酐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CVVH组CIN发生率7%,常规水化组3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随访(5.6±1.2)个月,CVVH组需维持血透1例、常规水化组7例,CVVH组新发心血管事件1例,常规水化组6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分别死亡1例和2例,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老年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PCI前后行CVVH可以显著减少CIN、维持血透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肾功能不全 慢性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过滤 对比剂肾病
原文传递
胸腺肽α1干预治疗对脓毒症后的PICS老年患者免疫、代谢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苏和毅 莫泽珣 +1 位作者 陈蕊 郭振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究胸腺肽α1干预治疗对脓毒症打击后出现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老年患者免疫、代谢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68例在老年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打击后发生P... 目的探究胸腺肽α1干预治疗对脓毒症打击后出现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老年患者免疫、代谢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68例在老年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打击后发生PICS的老年患者,将接受胸腺肽α1持续2周干预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接受胸腺肽α1干预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首先通过对比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和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变化差异,分析胸腺肽α1对患者免疫和代谢功能的影响;再通过生存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各阶段病死率,分析胸腺肽α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单核细胞、CD4/CD8和HLADR/CD14的差值存在明显差异[(0.11±0.31)×109/L vs.(-0.16±0.36)×109/L,(0.20±0.94)vs.(-0.22±0.74),(5.8±16.3)%vs.(-3.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胸腺肽α1干预使单核细胞、CD4/CD8和HLADR/CD14明显升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两组总体预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阶段病死率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两组28、90、120 d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对比[8(23.5%)vs.12(35.3%),18(52.9%)vs.25(73.5%),20(58.8%)vs.27(79.4%),24(70.6%)vs.28(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可改善脓毒症后的PICS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但对代谢功能和预后的作用均有待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Α1 脓毒症 老年 免疫 代谢
下载PDF
147例老年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10
作者 余海洋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第6期476-478,共3页
老年人由于本身各脏器功能减退,在创伤、疾病等因素影响下常发生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急剧减退或衰竭,血液净化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针对老年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和疾病的危重性,精心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14... 老年人由于本身各脏器功能减退,在创伤、疾病等因素影响下常发生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急剧减退或衰竭,血液净化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针对老年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和疾病的危重性,精心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147例老年血液净化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大大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血液净化 护理
下载PDF
衰弱综合征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董家辉 孙杰 +1 位作者 曾安 郭振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58-960,共3页
衰弱综合征是综合评估衰老的核心,它影响老年危重患者的预后,已成为当前老年医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外报道老年危重症患者衰弱综合征发生率为21%~59%.衰弱综合征伴随着老年重症患者的不良基础状态,而且是老年重症患者并发症、短期和... 衰弱综合征是综合评估衰老的核心,它影响老年危重患者的预后,已成为当前老年医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外报道老年危重症患者衰弱综合征发生率为21%~59%.衰弱综合征伴随着老年重症患者的不良基础状态,而且是老年重症患者并发症、短期和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衰弱综合征影响了此类患者的健康质量.在我国重症医学领域,关于衰弱综合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探讨衰弱综合征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对衰弱老年重症患者进行评估,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此类患者的预后判定和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综合征 衰弱指数 衰弱分级 危重症 老年
原文传递
老年重症患者主要非发酵菌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莫泽珣 陈蕊 +4 位作者 王玲玲 肖飞 董家辉 王露霞 郭振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了解医院老年重症科常见非发酵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以及耐药形势,为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老年重症科65岁以上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932例,查阅患者临床资... 目的了解医院老年重症科常见非发酵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以及耐药形势,为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老年重症科65岁以上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932例,查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病原菌分离阳性数、标本来源情况、药敏情况以及抗菌药物出库情况。结果 2013-2015年鲍氏不动杆菌均占全年所有病原菌检出率的15.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也占10.0%以上;80.0%以上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标本来源均为痰;多数患者为医院感染,且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患者总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对鲍氏不动杆菌敏感率最高的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替加环素,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80.0%;而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最高的是阿米卡星,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的现象;2013-2015年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呈逐年增加趋势,与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量呈正相关。结论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的感染率较普通ICU严重,且多药耐药非发酵菌的发生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之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菌 鲍氏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老年患者 重症监护室
原文传递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对老年危重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验证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家辉 莫泽珣 +3 位作者 孙照琨 孙杰 曾安 郭振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9期868-871,共4页
目的对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预测老年危重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效能进行验证。方法 421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分为生存组281例和死亡组(住院死亡)140例,收集入住ICU 24h... 目的对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预测老年危重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效能进行验证。方法 421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分为生存组281例和死亡组(住院死亡)140例,收集入住ICU 24h内相关指标,计算APACHEⅡ评分及其预测的住院病死率;应用ROC曲线评估APACHEⅡ评分预测住院病死率的辨别力,采用Hosmer-Lemeshow(HL)goodness-of-fit检验评估APACHEⅡ评分的校准力,采用标准化死亡比值(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检验APACHEⅡ评分预测住院病死率的准确性,采用Brier评分(Brier score,BS)评估APACHEⅡ评分预测住院病死率的综合能力。结果生存组APACHEⅡ评分[17.0(12.0,24.0)分]低于死亡组[26.5(22.0,31.0)分],APACHEⅡ评分预测住院病死率[7.7(0.5,47.4)%]低于死亡组[71.1(26.1,90.4)%],ICU住院时间[7(4,11)d]较死亡组[11(5,19)d]短,住院时间[27(14,51)d]较死亡组[15(6,34)d]长(P<0.05);生存组患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NYHA心功能Ⅲ~Ⅳ级)、痴呆、肿瘤比例(14.9%、14.2%、10.7%)低于死亡组(28.6%、23.6%、19.3%)(P<0.05);APACHEⅡ评分24分确定为最佳截断值,预测住院病死率的AUC为0.77(95%CI:0.72~0.81,P<0.05),HL检验显示校准不良(χ~2=16.690,P=0.034),预测老年重症患者群体住院病死率的准确性良好(SMR=0.90),模型综合能力一般(BS=0.20)。结论 APACHEⅡ评分在预测老年危重症患者住院病死率上有良好的辨别力和总体预测准确性,但校准不良,应专科化模型改善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老年 住院病死率 预后评估 验证
原文传递
预防气管切开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新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燕娴 张艺军 +1 位作者 郭振辉 李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199-3202,共4页
目的研究预防气管切开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4年11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超声引导行PICC置管的气管切开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研究预防气管切开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4年11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超声引导行PICC置管的气管切开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在PICC置管过程中,对照组采用指压法,观察组采用B超探头压迫法。观察两组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后X线检查PICC尖端位置正确率。结果置管过程中,观察组PICC异位入颈内静脉发生率为4.7%(2/43),低于对照组的34.9%(15/43)(χ2=12.904,P=0.005)。观察组置管时间为(14.7±3.1)s,短于对照组的(22.4±14.0)s(t=-3.512,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9.3%(4/43)(χ2=4.195,P=0.041)。置管后两组X线检查PICC尖端位置正确率均为100%。结论 B超探头压迫法较指压法能降低气管切开患者PICC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发生率,且具有置管时间短、安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 超声检查 指压法 异位 气管切开术
下载PDF
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1
15
作者 熊日成 俞宙 +1 位作者 孙杰 郭振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919-92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源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盐酸多巴胺5~20μg/( kg· min)和重... 目的:探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源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盐酸多巴胺5~20μg/( kg· min)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0.05~2.0μg/(kg· min),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治疗24 h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乳酸水平以及用药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相比去甲肾上腺素组,多巴胺组重症医学科( ICU)死亡率、治疗24 h后的HR水平和用药期间心房颤动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随访28 d、6个月、1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MAP和血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可有效降低ICU死亡率,减慢心率,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但不降低长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C5a反义肽对脓毒症小鼠心肌中性粒细胞浸润和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蕊 杨帅 +5 位作者 肖飞 姜巧 董家辉 熊日成 孙杰 郭振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8-692,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C5a反义肽对脓毒症小鼠心肌中性粒细胞(PMN)浸润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C5a反义肽治疗组四组。分别在2、4、8、12 h时间点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改... 目的:探讨C5a反义肽对脓毒症小鼠心肌中性粒细胞(PMN)浸润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C5a反义肽治疗组四组。分别在2、4、8、12 h时间点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P-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LP造模4 h后,脓毒症组心肌病理可见心肌纤维结构疏松,局灶性肌溶解,胞质淡染,间质水肿,伴充血,细胞核肿胀等改变,C5a反义肽治疗组病变程度均较造模组轻;脓毒症组和C5a反义肽治疗组心肌组织MPO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5a反义肽治疗组低于脓毒症组(P<0.05);P-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5),且随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C5a反义肽治疗组各时间点P-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 P<0.05)。结论 C5a反义肽可减少脓毒症小鼠心肌组织PMN浸润,C5a反义肽可能是通过减少P-选择素表达来减少PMN浸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a反义肽 脓毒症 心肌 中性粒细胞( PMN) P-选择素
下载PDF
一次性紧急静脉穿刺包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飞 石英 +1 位作者 郭振辉 肖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12期53-54,78,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次性紧急静脉穿刺包在缩短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所需时间上的效果。方法 :将临床上用于静脉留置针穿刺所需的全部物品整合在一次性紧急静脉穿刺包内,设计穿刺包时将其分为治疗巾模块和塑料定型凹槽模块,治疗... 目的 :探讨一次性紧急静脉穿刺包在缩短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所需时间上的效果。方法 :将临床上用于静脉留置针穿刺所需的全部物品整合在一次性紧急静脉穿刺包内,设计穿刺包时将其分为治疗巾模块和塑料定型凹槽模块,治疗巾模块内含用于消毒、固定、标准预防所需的物品,并将物品按静脉穿刺操作流程依次放置,塑料定型凹槽模块内含定型凹槽用于固定留置针和注射器,便于操作者拿取用物。选取临床一线工作护士50名,将护士自行准备物品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所需的时间纳入对照组,将护士应用一次性紧急静脉穿刺包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所需的时间纳入实验组,对2组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所需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所需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紧急静脉穿刺包用物齐全、携带方便,能大幅度地减少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所需时间,特别适用于院前急救、灾难救援、野战救护的静脉输液治疗与抢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包 静脉留置针 静脉输液 急救 便携
下载PDF
抗生素致全身多系统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8
作者 肖飞 彭艳 孙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778-780,共3页
在引起药源性出血的药物种类中,占首位的是抗生素类,其中包括临床应用广泛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在1项对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前瞻性研究[2]中发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4.1%,其中血液系统损害占32.7%,包括... 在引起药源性出血的药物种类中,占首位的是抗生素类,其中包括临床应用广泛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在1项对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前瞻性研究[2]中发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4.1%,其中血液系统损害占32.7%,包括血小板减少和凝血时间异常。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出血部位各异,大量出血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重要脏器的出血(如颅内出血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老年重症医学科近期收治1例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全身多系统出血的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老年重症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莫泽珣 孙杰 +4 位作者 肖飞 陈蕊 严启滔 袁进 郭振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1-563,567,共4页
目的调查老年重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病原菌耐药率变化分析提供依据,并为以后的抗菌药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老年重症科、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与老年科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 目的调查老年重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病原菌耐药率变化分析提供依据,并为以后的抗菌药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老年重症科、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与老年科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结构,以评价老年重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特点;同时比较2013-2014年8个季度老年重症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4年全院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下降27.39%,使用强度下降18.48%,老年重症科、MICU和老年科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和使用强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013-2014年全院应用抗菌药物结构表现为限制/非限制使用头孢菌素、窄谱青霉素和喹诺酮4类药物所占比例均高达77.00%,其中老年重症科应用抗菌药物主要为广谱青霉素类、限制使用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占比例较高达70.00%;秋季使用强度占全年最高。结论老年重症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和使用强度较高,抗菌药物种类偏向高阶抗菌药物,但是使用强度低于普通重症患者,且老年重症患者使用强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老年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 限定日剂量 使用强度
原文传递
PD-1/PD-L1在脓毒症免疫抑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珍 林海焕 +2 位作者 苏和毅 严启滔 郭振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0-662,共3页
脓毒症最新定义为机体对感染的异常反应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近年来,人们对脓毒症免疫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脓毒症免疫表型经历由传统的全身炎症反应到抗炎反应综合征,再到混合表型假说。目前认为,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为... 脓毒症最新定义为机体对感染的异常反应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近年来,人们对脓毒症免疫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脓毒症免疫表型经历由传统的全身炎症反应到抗炎反应综合征,再到混合表型假说。目前认为,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为病原体进入机体到免疫系统恢复稳态的过程。脓毒症的炎症反应不再是单纯的炎症因子风暴,而是表现为复杂的炎症反应。其中,免疫抑制为脓毒症晚期主要表现,是导致脓毒症患者出现反复感染的主要原因,PD-1/PD—L1在脓毒症免疫抑制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本为就近年来有关PD-1/PD—L1在脓毒症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患者 PD-1 免疫抑制 全身炎症反应 器官功能障碍 免疫系统恢复 病理生理机制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