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涉及全椎骨之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夏虹 刘景发 +3 位作者 徐国洲 潘刚明 刘少喻 区锦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6-107,共2页
本文报告了4例涉及椎体及其后部结构的全椎骨肿瘤的外科治疗,介绍了全椎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注意事项。手术采用后路附件切除,上下椎体Steffee钢板内固定,前路椎体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初步效果满意。本手术难度大、出血多、危险... 本文报告了4例涉及椎体及其后部结构的全椎骨肿瘤的外科治疗,介绍了全椎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注意事项。手术采用后路附件切除,上下椎体Steffee钢板内固定,前路椎体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初步效果满意。本手术难度大、出血多、危险性高,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以减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全椎骨切除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脊柱良性肿瘤或类肿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景发 刘少喻 +2 位作者 徐国洲 刘坚 时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167-168,共2页
脊柱良性肿瘤或类肿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刘景发,刘少喻,徐国洲,刘坚,时伟我院自1975年以来收治了脊柱原发性骨肿瘤或类肿瘤共9例,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8~4... 脊柱良性肿瘤或类肿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刘景发,刘少喻,徐国洲,刘坚,时伟我院自1975年以来收治了脊柱原发性骨肿瘤或类肿瘤共9例,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8~48岁,平均27.1岁。病变部位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类肿瘤样病变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脊柱肿瘤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青 李晓群 +5 位作者 徐卓明 刘少喻 刘康 刘景发 夏虹 唐玉德 《临床骨科杂志》 2000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减少脊柱肿瘤手术切除时的出血及因出血而造成的手术难度。方法 术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 7例 ,未行动脉栓塞 9例作对照组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情况。结果 栓塞组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 ,平均出血量 (ml)栓塞组为 170 0± 1... 目的 减少脊柱肿瘤手术切除时的出血及因出血而造成的手术难度。方法 术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 7例 ,未行动脉栓塞 9例作对照组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情况。结果 栓塞组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 ,平均出血量 (ml)栓塞组为 170 0± 10 0 ,对照组为 5 5 40± 381,P <0 0 1。结论 脊柱肿瘤切除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 ,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有利于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动脉栓塞 治疗 脊椎肿瘤 应用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皓南 刘桂英 尹庆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3年第4期252-256,共5页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是指骨骼发育成熟之后,由1个或多个椎间盘和/或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性退变导致的脊柱结构性侧凸,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是引起老年患者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是指骨骼发育成熟之后,由1个或多个椎间盘和/或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性退变导致的脊柱结构性侧凸,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是引起老年患者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深入研究ADS的特征和诊治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主要综述ADS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评估与分类、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脊柱侧凸 成年人
下载PDF
上位颈椎骨折与脱位的外科治疗
5
作者 刘景发 徐国洲 +2 位作者 吴增晖 区锦华 刘少喻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91-292,共2页
关键词 颈椎骨骨折 脱位 上位颈椎骨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疗效 被引量:11
6
作者 石亮 夏虹 +6 位作者 尹庆水 艾福志 王建华 潘刚明 王新宇 马丽敏 陈育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4-1009,共6页
目的:探讨经口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11年7月共收治75例颅底凹陷症患者,其中35例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中32例获得随访,男9例,女23例,年龄23-74岁,病程6-372个月。1... 目的:探讨经口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11年7月共收治75例颅底凹陷症患者,其中35例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中32例获得随访,男9例,女23例,年龄23-74岁,病程6-372个月。12例伴Arnold-Chiari畸形,7例伴寰枢椎脱位,1例伴寰枕融合畸形,2例伴颈椎病,1例伴Klippel-Feil综合征。均有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术前JOA评分3-15分,ASIA分级B级4例,C级8例,D级20例。术前脑干脊髓角103.4°-137.5°,平均123.3°±6.4°,脊髓空洞体积0.10-15.10cm3。均采用经口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TARP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脑干脊髓角改变情况,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脊髓空洞改变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脊髓损伤及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诉颈部不适感,2例患者诉咽喉部不适感,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拆除内固定行后路寰枕融合术,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12-25个月,平均15个月,脑干脊髓角恢复至145.6°-165.3°,平均161.3°±5.1°;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到10-16分,平均13.8±1.8分,平均改善率为58.1%;15例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1-2级。术后1年MRI复查显示30例脊髓空洞体积缩小或消失,1例脊髓空洞无改变,1例脊髓空洞变大。随访期间内固定无移位,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经口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洞症不仅能使齿状突获得解剖复位,解除脊髓压迫,还可使脊髓空洞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脊髓空洞症 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 内固定术 疗效
原文传递
腰椎滑脱症不同术式治疗的疗效分析(附84例报告) 被引量:39
7
作者 杨双石 刘景发 +1 位作者 吴增晖 陈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04-405,共2页
目的 :探讨 5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84例腰椎滑脱不同程度的患者 ,分别采用A式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 8例 ,B式后路椎弓根加压螺丝钉固定、峡部及横突椎板植骨融合术 4例 ,C式后路椎管减压 ,R -F、stef... 目的 :探讨 5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84例腰椎滑脱不同程度的患者 ,分别采用A式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 8例 ,B式后路椎弓根加压螺丝钉固定、峡部及横突椎板植骨融合术 4例 ,C式后路椎管减压 ,R -F、steffee、C -D等系统复位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 31例 ,D式是在术式C的基础上加椎间植骨融合术 35例 ,E式是在术式D的基础上加椎管成形术 6例。结果 :经 6个月~ 1 4年平均 4年 3个月的复诊随访、根据疗效标准评定术式A、B、C、D、E的优良率分别为 1 0 0 %、1 0 0 %、77.4%、94.2 %、1 0 0 % ;术后断钉发生 5例、其中C式 3例、D式 2例。结论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 ,并做为围手术期的处理 ;椎管尤其是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是保证最大限度复位的重要前提 ;植骨融合时 ,需强调椎间植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腰椎滑脱症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两种支撑体在脊髓型颈椎病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8
8
作者 蒲志超 马向阳 +5 位作者 杨进城 夏虹 吴增晖 尹庆水 艾福志 王建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比较钛网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颈椎支撑体植骨在颈椎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前路钛板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恢复维持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及融合率、沉降率的差异。方法 75例确诊为两个相邻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行颈... 目的比较钛网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颈椎支撑体植骨在颈椎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前路钛板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恢复维持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及融合率、沉降率的差异。方法 75例确诊为两个相邻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40例行钛网支撑体植骨,35例行n-HA/PA66颈椎支撑体植骨,均行椎前钉板系统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颈椎曲度变化、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分别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9个月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C2~7Cobb角、D值评价颈椎的曲度,同时测量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后缘高度(HPB)评价支撑体融合沉降情况,对各参数不同时期间差值分别行组间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6.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前D值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6、9个月融合节段前后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9个月沉降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组明显存在早期沉陷,影响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结论 n-HA/PA66颈椎支撑体相对于钛网支撑植骨具有提高融合率、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支撑体植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钛网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颈椎支撑体 前路植骨融合 测量
原文传递
经口咽入路枕骨髁螺钉置钉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林宏衡 夏虹 +2 位作者 许俊杰 许国庆 何小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8-903,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经口咽入路枕骨髁置钉的可行性及置钉的技术参数。方法:用Mimics软件对40例被检查者共80个枕骨髁的CT数据(层厚1mm)进行三维重建。女17例,男23例,年龄19~63岁,平均38.7岁;均无上颈椎手术史;CT扫描证实上颈椎结构... 目的:探讨前路经口咽入路枕骨髁置钉的可行性及置钉的技术参数。方法:用Mimics软件对40例被检查者共80个枕骨髁的CT数据(层厚1mm)进行三维重建。女17例,男23例,年龄19~63岁,平均38.7岁;均无上颈椎手术史;CT扫描证实上颈椎结构完整,无上颈椎解剖畸形、感染、肿瘤、骨折。于枕骨髁的前方选定3个进钉点(中间点、内侧点、外侧点),中间进钉点位于寰椎侧块中线与枕骨大孔前缘水平线相交处,中间进钉点向两侧旁开5mm作为外侧进钉点及内侧进钉点。分别于各个进钉点模拟置入直径3.5mm枕骨髁螺钉。螺钉尾端位于枕骨髁与枕骨大孔连接处水平。比较各个进钉点间置钉成功率、螺钉长度及外倾角的安全范围。对于临床上具备可行性的进钉点,间隔1°调整进钉角度,比较不同角度置钉时置钉成功率的变化。结果:外侧进钉点置钉成功率为100%,螺钉长度为13.5~21.6mm,钉道外倾角度最小值为-19.5°~5.6°,最大值为-8.1°~24.9°;中间进钉点分别为88.6%,16.3~24.2mm,-4.1°~29.7°,12.6°~34.2°;内侧进钉点分别为72.5%,20.4~27.0mm,16.3°~40.3°,27.2°~44.8°;3个进钉点之间在置钉成功率、螺钉长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间及外侧进钉点具备临床可行性,但没有固定的外倾角度可以满足所有螺钉安全置入,其中中间进钉点螺钉外倾20°达到最大的置钉成功率68.75%,而外侧进钉点平行矢状面置钉时达到最大置钉成功率80%。结论:经口咽前路枕骨髁置钉具备可行性,中间及外侧进钉点明显优于内侧进钉点,进钉点及钉道方向必须根据患者术前三维CT数据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髁 螺钉固定 经口咽 CT
原文传递
应用Mimics测量脊髓容积 被引量:7
10
作者 邱锋 马向阳 杨进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43-1045,共3页
脊髓是含水分丰富的柔软组织.对外来机械压力及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差,脊髓一旦受到压迫或者牵拉,可引起截瘫等并发症,后果非常严重。如何准确评价脊髓的损伤程度,评估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把握术中撑开、加压情况成为脊柱外科医生的... 脊髓是含水分丰富的柔软组织.对外来机械压力及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差,脊髓一旦受到压迫或者牵拉,可引起截瘫等并发症,后果非常严重。如何准确评价脊髓的损伤程度,评估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把握术中撑开、加压情况成为脊柱外科医生的一个难点。测量脊髓容积可了解脊髓可存储空间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ICS 脊髓 容积 测量 耐受能力 缺血缺氧 机械压力 损伤程度
原文传递
经口咽入路治疗枕颈部病变(附43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双石 刘景发 +1 位作者 吴增晖 徐国洲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治疗枕颈部病变致瘫痪的疗效。方法 :自 1984年 1月~ 1998年 6月共收治 43例瘫痪病人 ,其中 42例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寰枢关节陈旧性难复性脱位 ,均采用经口咽行寰椎前弓、齿状突切除减压寰枢侧关节融合术 ,其中 5例...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治疗枕颈部病变致瘫痪的疗效。方法 :自 1984年 1月~ 1998年 6月共收治 43例瘫痪病人 ,其中 42例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寰枢关节陈旧性难复性脱位 ,均采用经口咽行寰椎前弓、齿状突切除减压寰枢侧关节融合术 ,其中 5例同期加行后路融合术。另 1例C2 .3 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口咽环锯法切除椎间盘治疗。结果 :经平均5年 1个月 (4个月~ 14年 )随访 ,33例恢复正常 ,无病理征 ;8例明显改善 ,生活自理 ;2例因融合固定不良 ,再发移位出现症状 ,再次予以经后路融合治疗。结论 :采用经口咽途径治疗 ,具有显露容易 ,直接解除致压物的特点 ,并可同时融合稳定枕颈部 ,为枕颈部病变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部 经口入路 外科治疗 瘫痪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护在脑干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天栋 白红民 +4 位作者 林健 王国良 李建亭 麦小红 王伟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14-217,共4页
目的研究脑干及相应颅神经功能损伤时较敏感的电生理指标,为脑干肿瘤手术提供精确、准确和安全的术中监测手段。方法对18例脑干肿瘤病人,用同一进口监护仪于手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连续实时监护,测定手术操... 目的研究脑干及相应颅神经功能损伤时较敏感的电生理指标,为脑干肿瘤手术提供精确、准确和安全的术中监测手段。方法对18例脑干肿瘤病人,用同一进口监护仪于手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连续实时监护,测定手术操作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脑干肿瘤手术操作均可以引起BAEP改变,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PL)及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IPL)明显延长(P<0.01),Ⅴ波波幅明显降低(P<0.01),其中BAEP的Ⅴ波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最为显著。结论BAEP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是术中敏感的电生理指标,对其进行监护可为手术中及手术后避免神经功能损伤提供客观指标,降低手术伤残率,减少或避免病人手术后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监护 脑干肿瘤 手术治疗 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与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对颈椎曲度的影响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育岳 隋文渊 +1 位作者 尹庆水 王建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比较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CF)与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对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共收治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成功随访110例。成功随访患者中接受ACCF 53例(ACCF组),接受... 目的比较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CF)与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对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共收治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成功随访110例。成功随访患者中接受ACCF 53例(ACCF组),接受ACDF 57例(ACDF组)。通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当天、术后6周以及随访结束时颈椎标准侧位片的融合节段Cobb角以及C2~7Cobb角,了解颈椎曲度的改变。临床疗效通过JOA评分系统判断。结果所有患者随访结束阶段颈椎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所有患者均佩戴颈围6周;经9~24个月随访,两组术后颈椎前凸丢失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融合节段Cobb角以及C2~7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总临床疗效改善优良率为82.7%,其中ACCF组的优良率为83.0%,ACDF组的优良率为82.5%。结论两种术式在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对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无明显差异,术后临床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次全切 椎间盘切除 Cobb角 颈椎生理曲度 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动物体内镁合金的降解和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隋文渊 尹庆水 +3 位作者 陈旭琼 刘雅普 张涛 陈育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观察动物股骨髁上植入镁合金圆销后,在镁合金降解过程中骨-金属界面的变化及肝肾组织毒性情况。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上横向植入镁合金圆销,术后抗炎处理,自由活动,12周后处死动物取材;X线及microCT观察镁合金圆销大概降解情况... 目的观察动物股骨髁上植入镁合金圆销后,在镁合金降解过程中骨-金属界面的变化及肝肾组织毒性情况。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上横向植入镁合金圆销,术后抗炎处理,自由活动,12周后处死动物取材;X线及microCT观察镁合金圆销大概降解情况以及骨-金属界面情况,组织切片观察肝肾组织结构以判断有无肝肾毒性,血生化检查血中镁离子变化。结果 X线以及CT显示手术结束时镁合金圆销植入位置良好,随着镁合金材料在体内的降解,8周时骨-金属界面首先出现一定空隙,12周时观察到空隙消失,圆销周围未出现骨质吸收溶解。动物体内镁离子各时段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肾组织切片组织形态与正常肝肾组织一致。结论镁合金降解过程中骨-金属界面的变化符合骨质的正常生长状态,且不产生肝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降解 毒性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3种金属置入物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詹翼 吴增晖 +2 位作者 章凯 马向阳 麦晓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35-4138,共4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解剖学、影像学、外科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深入,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相关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目的:观察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侧块固定、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 背景:近年来,随着解剖学、影像学、外科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深入,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相关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目的:观察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侧块固定、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10/2005-12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27例,男22例,女5例,均伤后7d内入院,并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损伤情况采用3种方式,前路减压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单开门+侧块固定,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疗效评价标准采用Frankel分级及JOA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8个月。影像学复查提示减压充分,内固定固定良好,未见松动滑脱、断裂等现象,融合节段1年后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27例患者出院时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除1例FrankelA级患者无明显恢复外,其余均恢复1~4级。置入后JOA评分较置入前有明显改善,其中前路减压重建脊柱稳定组改善率为50%,后路单开门+侧块固定组改善率为53%,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组改善率为51%。所有病例置入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中亦无并发症发生。提示根据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不同特点,采取合理方式,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无骨折脱位 外科治疗 硬组织植入物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宾宾 杨进城 +1 位作者 杨浩志 马向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5-1120,共6页
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上颈椎疾患,可导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临床上多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后路复位植骨内固定为主。后路内固定技术主要包括线缆技术、椎板夹技术、经C1-C2关节螺钉技术(Magerl... 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上颈椎疾患,可导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临床上多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后路复位植骨内固定为主。后路内固定技术主要包括线缆技术、椎板夹技术、经C1-C2关节螺钉技术(Magerl技术)、钉板系统以及钉棒系统,每一种技术都有其优势及不足。钉棒技术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文章就常见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演进、特点以及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后路内固定 螺钉固定 侧块螺钉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极外侧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詹翼 吴增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54-2055,共2页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不稳的经典手术方法之一。传统开放腰椎融合术需要进行广泛的肌肉剥离及长时间牵拉,易导致术后慢性腰痛等。脊柱椎间融合技术由于其具有脊柱生理弧度恢复好.
关键词 椎间融合术 极外侧 腰椎融合术 椎间融合技术 手术方法 腰椎退变 慢性腰痛 生理弧度
下载PDF
经口单开门小钛板复位固定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向阳 杨进城 +2 位作者 邹小宝 王宾宾 杨浩志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单开门小钛板经口复位固定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应用经口单开门小钛板复位固定术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患者13例,其中寰椎前弓1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折6例,寰椎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 目的探讨利用单开门小钛板经口复位固定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应用经口单开门小钛板复位固定术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患者13例,其中寰椎前弓1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折6例,寰椎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折3例,寰椎前弓1处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和寰椎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各2例。记录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CT以评价寰椎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和内固定情况以及寰枢椎的稳定性。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术前ASIA分级D级2例,E级11例,术后均为E级;VAS评分由术前的(6.2±1.8)分降低至术后的(2.0±0.8)分。随访3~24个月,X线片、CT复查示小钛板固定良好、无松动,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寰枢椎失稳、脱位发生。结论经口单开门小钛板复位固定是治疗寰椎前后弓骨折的有效方法,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儿童上颈椎疾患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夏虹 艾福志 +5 位作者 王建华 马向阳 章凯 王智运 吴增晖 尹庆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0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报道5例9岁以下儿童由于不同原因所致寰枢椎不稳行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病例,介绍手术方法、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方法患儿5例,男1例,女4例,年龄2岁~9岁8个月,平均77.6个月。其中枢椎齿突肿瘤破坏致寰枢椎不稳1例,寰枢椎... 目的报道5例9岁以下儿童由于不同原因所致寰枢椎不稳行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病例,介绍手术方法、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方法患儿5例,男1例,女4例,年龄2岁~9岁8个月,平均77.6个月。其中枢椎齿突肿瘤破坏致寰枢椎不稳1例,寰枢椎外伤性不稳定1例,寰枢椎发育性不稳定3例。所有患儿均有颈痛、颈椎活动受限及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症状。术前常规行颈椎X线照片(包括动力位)、颈椎MRI及颈椎三维CT扫描,并利用三维CT数据,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rapidprototyping,CAD-RP)技术制作寰枢椎模型及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及固定融合。其中1例齿突肿瘤破坏致寰枢关节不稳的病儿,后路手术完成后行经口前路齿突肿瘤切除术。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平均出血100~300mL,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患儿恢复良好,CT扫描螺钉位置正确。经3~6个月随访,患儿暂无不良反应。结论儿童寰枢椎不稳可以应用3.5mm直径的螺钉行椎弓根固定,C型臂X线机、三维CAD模型以及螺钉置入导板的运用可以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关节不稳定性 脱位 治疗 计算机辅助 内固定 儿童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后路植骨材料的选择与融合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向阳 杨进城 +7 位作者 邱锋 尹庆水 夏虹 吴增晖 王建华 艾福志 章凯 麦小红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评价寰枢椎脱位后路钉棒固定手术不同植骨材料的植骨融合效果。方法2002年11月至2012年7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468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施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寰椎采用椎弓根螺钉、部分经椎弓根螺钉或... 目的:评价寰枢椎脱位后路钉棒固定手术不同植骨材料的植骨融合效果。方法2002年11月至2012年7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468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施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寰椎采用椎弓根螺钉、部分经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枢椎行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峡部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异体松质骨或异体松质骨混合自体骨髓植骨,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CT以了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清创换药后治愈,影像学检查示所有患者寰枢椎脱位复位满意。术后447例(自体骨405例、单纯异体骨27例、异体骨加自体骨髓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螺钉、固定棒断裂。5例患者植骨未获融合(自体骨植骨2例、异体骨植骨3例),且伴有螺钉松动,其中1例患者未出现寰枢椎失稳,佩戴颈围继续随访;余4例行后路翻修大量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最终获得融合。结论寰枢椎脱位首次手术和翻修手术应尽量采用自体骨植骨,不得已使用异体骨时最好加入自体骨髓以提高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骨移植 移植 同种 移植 自体 脊柱融合术 后路手术 钉棒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