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骨科植入物手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分析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爱武 杨心怡 +3 位作者 向珮莹 王艳 潘泽英 张余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764-768,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骨科植入物手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HAI )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防控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骨科植入物手术的老年患者1338例。统计分析HAI的发病情况及危险...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骨科植入物手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HAI )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防控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骨科植入物手术的老年患者1338例。统计分析HAI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发生HAI 103例,感染率7.7%。最常见的HAI部位为下呼吸道,占总感染的36.97%,其次为泌尿系统和手术深部切口,分别占35.29%和10.08%。共检出细菌数116株,多重耐药菌占63.79%,其中排在前5位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住院时间和术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和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评分与骨科植入物手术HAI发生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为降低骨科老年患者植入物手术HAI的发生率,应注重老年患者骨科围手术期的各个环节:术前应做好充分评估,有效控制基础疾病;术中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输液量;术后需加强对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的流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植入物手术 医院感染 防控对策
下载PDF
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宝丰 章莹 +5 位作者 邰国良 代元元 谢会斌 郭晓泽 朱昌荣 王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探讨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3D数字骨科技术进行辅助治疗的5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术前行薄层CT扫描获取骨盆二维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分... 目的探讨3D数字骨科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3D数字骨科技术进行辅助治疗的5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术前行薄层CT扫描获取骨盆二维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计算机辅助分析髋臼骨折情况并进行模拟复位,快速成型技术制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根据模型对髋臼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分型,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中所见骨折及移位情况与术前三维重建图像及快速成型模型非常相似,术前模拟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解剖复位41例,复位满意9例;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32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88%。结论 CT扫描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分析和模拟骨折复位,快速成型技术能直观、精确地显示髋臼骨折的立体形态和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数字骨科技术 计算机辅助 快速成型 髋臼骨折 疗效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在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4 位作者 吴增晖 马向阳 艾福志 章凯 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7例上颈椎疾患患儿。其中,先天性游离齿状突伴寰枢椎脱位4例,枢椎肿瘤伴寰枢椎脱位1例,顽固性寰枢椎旋转脱位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脱位1例...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7例上颈椎疾患患儿。其中,先天性游离齿状突伴寰枢椎脱位4例,枢椎肿瘤伴寰枢椎脱位1例,顽固性寰枢椎旋转脱位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脱位1例。术前均行薄层CT扫描,将数据输入Mimic,Simpleware软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用于手术模拟和术中辅助,并根据需要设计寰枢椎椎弓根导航模板。在数字骨科技术支持下共实施后路手术4例,前路手术2例,前后联合手术1例。术后CT钉道扫描观察寰枢椎螺钉的置入情况,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系统对脊髓功能进行术前、术后评分。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手术时间3~6h,平均3.5±0.6h;手术出血300~400ml。实施后路寰椎椎弓根钉棒固定5例,实施前路TARP手术2例。共置入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1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10枚,寰椎前路侧块螺钉2枚,枕骨髁前路螺钉2枚,枢椎逆行椎弓根螺钉2枚,枢椎椎体钉2枚。术后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未出现螺钉偏入椎管或椎动脉孔的现象。术后患者肢体麻木症状减轻或消失,四肢肌力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的8.6±1.5分,提高到15±1.8分(P<0.05)。结论:采用数字骨科技术辅助手术,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上颈椎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儿童 数字骨科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导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章凯 王智运 +7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吴增晖 潘刚明 权日 昌耘冰 麦小红 李修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3-444,共2页
目的 探讨C型臂X线透视电子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对腰椎滑脱4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型性改变等原因引起的腰椎失稳患者11例,共15例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 导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植... 目的 探讨C型臂X线透视电子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对腰椎滑脱4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型性改变等原因引起的腰椎失稳患者11例,共15例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 导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共植入椎弓根螺钉68枚,术后进行X线平片及CT薄层扫描掌握螺钉的方向和位置。结果  68枚椎弓根螺钉均未穿破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的方向、深度、位置均相当理想,全部病例无硬膜、神经根损伤。结论 骨 科手术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避免椎弓根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腰椎失稳 椎弓根螺钉 导航
下载PDF
颈脊髓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其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古正涛 邓小玲 +3 位作者 郑国栋 张亮达 戴建强 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了解颈脊髓损伤(CSCI)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8月我院骨科监护病区(OICU)共收治CSCI患者123例,其中完全性损伤32例,不完全性损伤91例,C1~C4损伤51例,C5~C7损... 目的:了解颈脊髓损伤(CSCI)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8月我院骨科监护病区(OICU)共收治CSCI患者123例,其中完全性损伤32例,不完全性损伤91例,C1~C4损伤51例,C5~C7损伤72例。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HAP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并采用χ2检验比较CSCI平面、程度与HAP发生、再次感染及耐药菌感染的关系。结果:共33例(26.8%)患者出现51例次HAP,其中C1~C4 CSCI者的HAP发生率、再次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39.2%(20/51)、13.7%(7/51)、58.8%(30/51,按例次计算),C5~C7损伤患者分别为18.1%(13/72)、6.9%(5/72)、20.8%(15/72),C1~C4损伤者与C5~C7损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CSCI患者的HAP发生率、再次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56.3%(18/32)、28.1%(9/32)、68.8%(22/32,按例次计算),不完全性CSCI者分别为16.5%(15/91)、3.3%(3/91)、20.9%(19/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51例次)HAP患者痰标本中共分离出9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63.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7.20%)、铜绿假单胞菌(15.05%)、大肠埃希菌(13.98%)、鲍曼不动杆菌(10.75%);革兰氏阳性(G+)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60%);真菌主要为热带假丝酵母菌(8.60%)。G-杆菌和G+球菌普遍呈现多药耐药性,G-杆菌以碳青霉烯类敏感率最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CSCI患者HAP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CSCI平面及程度明显相关;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常呈多药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原文传递
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白朝晖 章莹 +2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李凭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8期9046-9050,共5页
背景: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硬组织外科领域,但国内目前尚未有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报道。目的:通过对相关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中国骨科领域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 背景: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硬组织外科领域,但国内目前尚未有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报道。目的:通过对相关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中国骨科领域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BMdisc数据库(1978-01/2010-06),以主题词"骨科学"结合自由词"快速成型、快速成形、快速原型、快速原形"等作为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医药卫生类专辑(1994-01/2010-06),以"快速成型、快速成形、快速原型、快速原形"等为检索词,以篇名、关键词、摘要为主要检索字段;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共收集到241篇论文,通过浏览全文纳入20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重复发表2篇,对最终纳入的201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国内有关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文献首次发表于1998年,随着人们对快速成型技术的逐步认识和深入研究,关注这一主题的文献逐渐增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是该研究主题的重要期刊,相关文献主要发表在骨科专业杂志、高等院校学报以及与数字骨科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组织工程、机械工程以及材料学等专业期刊上。李祥、陆声、马兴、颜永年、陈玉兵是该主题研究的高产作者,但尚未形成一个专业的研究群体;所有论文的第一作者均出自三甲医院和高等院校,发表文献最多的是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西安和北京是该主题研究最为活跃的两个地区,但发展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现象。63.2%的论文获得了基金支持,主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博士后基金等为主,彰显了该主题文献起点高、科研力量雄厚、论文质量好的特点。此外,快速成型技术在国内骨科领域的应用已逐渐从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化,相关基础研究主要关注人工骨仿生制造、假体设计与制造、骨科器械研发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物模型等内容,而临床研究主要以四肢复杂骨折、四肢畸形矫形、骨肿瘤以及脊柱疾患的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 数字化骨科技术 文献计量学 高产作者 基金支持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在颅颈交界疾患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2 位作者 夏虹 张宇 万磊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69-174,共6页
目的评价数字骨科技术在治疗颅颈交界疾患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2月,43例颅脊交界疾患病例应用临床数字骨科技术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and rapid prototype,CAD-RP)技... 目的评价数字骨科技术在治疗颅颈交界疾患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2月,43例颅脊交界疾患病例应用临床数字骨科技术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and rapid prototype,CAD-RP)技术制作颅脊交界区的1∶1三维模型实物;部分复杂病例通过术前在模型实物上模拟手术进钉,获得准确进钉角度、方向,为在体手术提供参考;部分复杂后路手术在软件中设计并制作椎弓根螺钉导向钻套模板,术中采用该模板指导实时进钉。采用的手术方法为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手术30例,后路寰枢椎弓根螺钉固定7例及枕颈固定6例。结果 43例患者颈部疼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为E级(运动评分100分)的患者无变化,但颈痛缓解;33例D级患者中9例改善至E级,其余24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至86~100分(96.2±4.1);5例C级患者均改善至D级。38例术前为C级和D级的患者术后评分增加5~35分(15.2±9.1)。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3个月,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和钉板松脱等手术并发症发生,小部分病例术后有短暂头晕,术后2周~1个月自愈。结论通过数字骨科技术制作的实物模型进行预手术操作以及通过制作的螺钉导向模板指导在体手术,可以使复杂的颅脊交界疾患手术简单化,而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脊柱疾病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娟 谢红珍 邓小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38-40,73,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举办的全军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班临床实践期的教学质量进行持续改进,通过教学质量评分、满意度调查及专业考核通过率等指标对持续改进的效果进行评... 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举办的全军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班临床实践期的教学质量进行持续改进,通过教学质量评分、满意度调查及专业考核通过率等指标对持续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第1期及经持续质量改进的第2、3、4期培训班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2、3、4期培训班教学质量总分较1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个子项进行比较,4期培训班在环境中的实践单元工作和教学环境得分、大纲落实中的出科考试制度和教学查房制度落实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期培训班在教学安排满意度、临床带教小教员总体满意度、毕业考核通过率呈上升趋势,2、3、4期与1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4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实施,骨科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在学员考核通过率、教学安排质量、带教老师授课质量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专科护士 持续质量改进
下载PDF
PBL-Workshop在骨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申丽莉 谢红珍 +2 位作者 杨彩霞 李梦 穆希同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第12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以骨科护士临床病情观察能力培训为切入点,将问题为导向学习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运用在实际培训中,提高骨科护士临床工作中对常见危重症病情观察及处置的能力。方法由5~6人组成工作坊教学小组,由一名护士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护士长负责... 目的以骨科护士临床病情观察能力培训为切入点,将问题为导向学习联合工作坊教学模式运用在实际培训中,提高骨科护士临床工作中对常见危重症病情观察及处置的能力。方法由5~6人组成工作坊教学小组,由一名护士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护士长负责主题选定、教案编写、理论授课、情景演示。小组成员全程参与教学准备、实践和反馈的全过程,3个阶段均以PBL-Workshop模式进行。结果与结论 PBL-Workshop模式进行临床病情观察的培训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临床护理思维,实现知识构建、能力发展;增加培训形式的新颖性、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过程的趣味性,解决临床病情观察中对理论联系实际关键问题的忽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护士 工作坊 病情观察 培训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高龄下肢骨折患者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娟 孔燕燕 +1 位作者 刘冬娇 李秋劲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1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防治高龄下肢骨折患者医院获得性压疮的疗效。方法: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高龄下肢骨折患者进行Braden医院获得性压疮评分,筛选出109例高危患者,采取针对性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结果:109例患者医院获...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防治高龄下肢骨折患者医院获得性压疮的疗效。方法: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高龄下肢骨折患者进行Braden医院获得性压疮评分,筛选出109例高危患者,采取针对性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结果:109例患者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2.7%,与2012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高龄下肢骨折患者医院获得性压疮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护理 高龄 下肢骨折 医院获得性压疮
下载PDF
中国导航模板数字骨科技术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朝晖 章莹 +3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王建华 许俊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023-3030,共8页
背景:随着数字骨科学的蓬勃发展,导航模板技术目前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尚未有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国内导航模板数字骨科技术研究现状的文献报道。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导航模板技术在国内骨科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其... 背景:随着数字骨科学的蓬勃发展,导航模板技术目前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尚未有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国内导航模板数字骨科技术研究现状的文献报道。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导航模板技术在国内骨科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为国内数字骨科学的发展提供文献计量学依据。方法:以"导航模板相关关键词AND骨科学主题词"为检索策略,机检CBMdisc、CNKI、CSPD、CMCI等数据库,同时手检2016年骨科专业主要核心期刊(检索截止日期为2016-12-01),全文浏览并筛选命中文献,对最终纳入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国内最早报道导航模板数字骨科技术的文章发表于2008年,9年间共发表相关论文199篇,2009至2014年每年均产出十余篇文献,2015,2016年则进入快速增长期;(2)文献主要发表在骨科专业杂志以及与数字骨科学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数字医学等专业期刊上;国内核心科技期刊为该主题贡献了86.9%的论文;《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等杂志是发表该主题的重要期刊;(3)论文合著率为99.5%,合著度为6.15,张元智、丁焕文、陆声、陈玉兵、胡勇、黄轩、郑朋飞等为该主题的高产作者,核心作者发表文献占论文总数的53.8%,表明其核心作者群正在形成中;所有论文的第一作者均来自医院和大学院校,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华南理工大学是发文最多的机构;而两个机构以上合作产出的文献占54.8%,提示在大学科研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强有力支持下,该主题研究科研力量雄厚,发展势头强劲。59.3%的论文获得基金资助,国家级、省部级基金占基金总数(239项)的64.0%,57.6%的基金文章为两项以上基金资助,提示该主题文献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学术价值;(4)共被引763次,陆声、陈玉兵、张元智为高被引作者,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为高被引机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为高被引杂志;(5)主题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板设计制作及尸体标本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将导航模板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尤其是颈椎外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骨肿瘤科、小儿骨科等各个领域,在辅助螺钉置钉、引导截骨矫形、辅助肿瘤精确切除与功能重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未有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脊柱 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计算机辅助设计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导航模板 数字骨科学 快速成型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肿瘤 儿童
下载PDF
数字骨科——信息化世纪的新骨科 数字骨科入门(一) 被引量:26
12
作者 尹庆水 万磊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09年第1期77-78,共2页
1骨科学的信息化革命——从骨科诊断数字化到数字骨科 1.1数字骨科的起源 发轫于20世纪40年代的计算机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模式。从宏观到微观、从人文到自然,计算机技术己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它的迅猛发展同样引发... 1骨科学的信息化革命——从骨科诊断数字化到数字骨科 1.1数字骨科的起源 发轫于20世纪40年代的计算机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模式。从宏观到微观、从人文到自然,计算机技术己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它的迅猛发展同样引发了医学的“数字化”革命,骨科治疗手段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学 信息化 计算机技术 人类社会 骨科治疗 数字化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临床数字骨科(一) 被引量:15
13
作者 章莹 尹庆水 +1 位作者 万磊 王新宇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1年第2期113-119,共7页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骨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其与传统骨科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互相影响,逐渐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数字骨科。目前应用于骨科的数字技术主要包括医学影像处理与三维建模技术、三维虚拟仿...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骨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其与传统骨科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互相影响,逐渐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数字骨科。目前应用于骨科的数字技术主要包括医学影像处理与三维建模技术、三维虚拟仿真与可视化技术、临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ssisteddesign/computerassisted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有限元技术、手术导航与机器人辅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数字技术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临床数字骨科(二)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智运 尹庆水 +4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陆声 王建华 万磊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1年第3期230-236,共7页
计算机重建技术、数字化影像学处理技术、三维(three-dimensional,3D)仿真虚拟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技术、人体骨骼快速建模和快速成型(rapid... 计算机重建技术、数字化影像学处理技术、三维(three-dimensional,3D)仿真虚拟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技术、人体骨骼快速建模和快速成型(rapidprototyping,RP)技术、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学 脊柱外科
下载PDF
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及数字骨科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4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马向阳 王建华 章凯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5期261-26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及数字骨科技术的应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共收治13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15~62岁(平均37.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及四肢... 目的探讨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及数字骨科技术的应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共收治13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15~62岁(平均37.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及四肢麻木无力症状。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7例、D级4例、E级2例;ASIA运动评分为56~100分[平均(76±12)分]。13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中10例为局限融合型(即寰枢关节仅有小部分融合)、3例为广泛融合型(即包括寰枢外侧关节和寰齿关节在内的寰枢关节已大部分融合)。局限融合型切断骨性连接,彻底松解后行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广泛融合型则切除齿突,尽量行C_2椎体次全切除术,但保留C2椎体下终板。术前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AD-RP)技术制作患者颅脊交界区1∶1三维实物模型,通过对三维计算机模型和实物模型的精确分析和模拟手术确立切骨部位及范围,同时为局部融合型TARP手术提供准确的进钉参数;设计并制作TARP手术导向钻套模板,指导2例患者TARP术中的实时精确进钉。结果 13例患者颈部不适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ASIA E级(运动评分100分)患者术后分级无变化,但颈部不适缓解;4例D级患者中1例改善至E级,其余3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至86~95分[平均(91±3)分];7例C级患者均改善至D级。11例术前为C、D级的患者术后评分增加8~32分[平均(14±6)分]。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8个月),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可通过2种亚型的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通过CAD-RP计算机模型和实物模型精确分析和预手术操作,借助TARP手术导向模板指导在体手术,可以使复杂的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手术简单化,而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脱位 分型 内固定器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快速成型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 数字骨科入门(二) 被引量:6
16
作者 尹庆水 万磊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09年第2期151-153,共3页
1 计算机辅助设计人体骨骼快速成型技术的起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功能强大、性能完备的计算机软件,人们可以获得拥有足够分辨率的三线曲线模型、表面模型以及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 1 计算机辅助设计人体骨骼快速成型技术的起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功能强大、性能完备的计算机软件,人们可以获得拥有足够分辨率的三线曲线模型、表面模型以及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应运而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技术 骨科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软件 人体骨骼 曲线模型 实体模型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骨肿瘤外科的应用临床数字骨科(三)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余 马立敏 +1 位作者 尹庆水 丁焕文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1期68-72,共5页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技术、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术中导航技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数字化手术室以及基于...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技术、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术中导航技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数字化手术室以及基于骨科生物力学的手术分析评定与研究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骨科疾病的临床诊治正在向标准化、精细化、个性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1-4].同样,数字技术与骨科学的交叉融合,为骨肿瘤外科领域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保障,在骨肿瘤侵犯范围的正确评估、骨肿瘤切除安全界限的设计、复杂骨肿瘤切除及缺损修复的手术设计、个性化假体制造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将目前在骨肿瘤外科领域运用的主要数字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学 骨肿瘤
下载PDF
钽金属的生物学性能及在骨科临床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子龙 张余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骨科临床中常用的植人材料多南钛、钢及其与镍、铬等金属的合金制成。传统植入材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物理学及生物学性能缺陷。相比而言,钽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弹性模量、较高的摩擦系数以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骨再生能力。随着材料... 骨科临床中常用的植人材料多南钛、钢及其与镍、铬等金属的合金制成。传统植入材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物理学及生物学性能缺陷。相比而言,钽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弹性模量、较高的摩擦系数以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骨再生能力。随着材料制作工艺以及临床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钽金属在骨科临床应用的中早期治疗效果令人鼓舞,可能会为未来骨科学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临床 生物学性能 金属材料 临床应用 植入材料 早期治疗效果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基于丝素蛋白的新型骨科内固定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蒲小兵 郑冠 +5 位作者 史成龙 冯星龙 张涛 夏虹 尹庆水 张余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58-165,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可降解丝素蛋白的新型骨科内固定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表征。方法采用三元溶液对脱胶后的天然蚕茧进行溶解,经过透析、冻干、再溶解等处理,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及横断面的微观结构,能谱分析仪... 目的探讨基于可降解丝素蛋白的新型骨科内固定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表征。方法采用三元溶液对脱胶后的天然蚕茧进行溶解,经过透析、冻干、再溶解等处理,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及横断面的微观结构,能谱分析仪检测材料表面的主要成分及元素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特征谱带;同时检测材料的热学性质、接触角、生物力学性能、吸水膨胀率和降解特性等。结果材料结构致密,主要成分是C、N、O,在1 622.44 cm-1和1 513.98 cm-1处有明显吸收峰。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试验证实材料具有明显的热耐受性;表面接触角为(106.8±0.9)°,呈明显疏水性;生物力学实验表明材料所能承受的平均最大载荷为(437±52)N,能够满足临床骨科内固定材料的要求。经过改性的材料仍有一定的吸水性及可降解性:浸泡2 h吸水速度开始增快,48 h后基本达到饱和,最大吸水率为(30.7±0.3)%;随着浸泡时间延长,材料直径不断增加,48 h时直径增大率达(17.9±1.5)%;材料的降解曲线拟合符合二阶函数规律。结论制备出的基于丝素蛋白的新型骨科内固定材料具有结构致密、热耐受性良好、力学性能稳定及可降解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骨折固定术 生物相容性材料 蛋白质结构 二级 生物力学 温度 物理学 溶解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在寰枢椎手术中的应用 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七) 被引量:2
20
作者 艾福志 李克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寰枢椎位于颅脊交界区,解剖结构上具有独特性.寰椎由前后弓、侧块、横突构成,侧块上接枕骨髁、下邻枢椎关节突上关节面,形成寰枢外侧关节,而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寰枢、寰枕之间由横韧带、翼状韧带和齿突尖韧带等多个韧带连... 寰枢椎位于颅脊交界区,解剖结构上具有独特性.寰椎由前后弓、侧块、横突构成,侧块上接枕骨髁、下邻枢椎关节突上关节面,形成寰枢外侧关节,而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寰枢、寰枕之间由横韧带、翼状韧带和齿突尖韧带等多个韧带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三维复合结构;寰枢椎还毗邻诸多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因此治疗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辅助设计 模型 解剖学 骨螺丝 导板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