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融合后路非对称与对称固定螺钉应力的有限元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敖俊 万磊 +3 位作者 廖文波 薛忠林 于博 靳安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555-1562,共8页
背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非对称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发现固定效果与双侧椎弓根螺钉接近,可满足临床应用所需生物力学要求。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参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非对称固定的螺钉力学安全性又会怎样呢?目的:建立L4-5功能节... 背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非对称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发现固定效果与双侧椎弓根螺钉接近,可满足临床应用所需生物力学要求。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参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非对称固定的螺钉力学安全性又会怎样呢?目的:建立L4-5功能节段左侧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后,分别予以同侧椎弓根螺钉+对侧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同侧椎弓根螺钉+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同的载荷,分析不同运动状态下螺钉应力分布特点,比较3种螺钉应力状况。方法:对一成人正常L4-5椎节段标本、椎间融合器、椎弓根螺钉和皮质骨螺钉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通过Mimics11.1建立左侧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后3种内固定组合(同侧椎弓根螺钉+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同侧椎弓根螺钉+对侧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几何模型,利用Simpleware3.1软件分别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500N\6Nm载荷下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侧旋等6种运动状态,用Abaqus6.8软件进行螺钉应力变化和分布特点分析。结果与结论:由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入路切除了左侧关节突,造成内植物应力分布不对称,对弹性模量大的内固定器械—椎弓根螺钉应力影响最大,尤其是在左旋运动时。在不对称组合内固定中,由于关节突关节螺钉的使用,使对侧椎弓根螺钉应力相应增加,以左旋运动时尤为明显,但关节突关节螺钉断裂的危险性增高不明显。提示为降低螺钉断裂的风险,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后路3种组合内固定均应严格限制旋转运动,尤其是关节突切除侧的旋转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 脊柱融合 椎弓根螺钉 关节突固定 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固定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 有限元 应力峰值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齿状突Ⅱ型骨折后枕颈部生物力学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双石 刘景发 +6 位作者 朱青安 钟世镇 卢智勇 欧阳钧 翟文亮 卢海俊 李忠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8-41,46,共5页
目的:明确齿状突Ⅱ型骨折后枕颈部生物力学的变化规律对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11具新鲜尸体的枕颈部骨韧带标本,应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及分析系统,对标本施加1.53N,m的纯力偶矩,定量测定齿状突Ⅱ型骨... 目的:明确齿状突Ⅱ型骨折后枕颈部生物力学的变化规律对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11具新鲜尸体的枕颈部骨韧带标本,应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及分析系统,对标本施加1.53N,m的纯力偶矩,定量测定齿状突Ⅱ型骨折前后的枕颈部三维运动范围。结果:齿状突Ⅱ型骨折后,枕颈部三维运动范围有显著性增加的主要表现在寰枢关节;寰枢关节的旋转运动、前屈运动及屈伸,侧屈主运动时的耦合旋转运动范围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枕颈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齿突Ⅱ型骨折后枕颈部三维运动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双石 刘景发 +6 位作者 朱青安 钟世镇 卢智勇 欧阳钧 翟文亮 卢海俊 李忠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研究齿突Ⅱ型骨折后枕颈部三维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1具新鲜尸体的枕颈部骨韧带标本(C0~C3),应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及分析系统,对标本施加1.53Nm的纯力偶矩,就齿突... 目的:研究齿突Ⅱ型骨折后枕颈部三维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1具新鲜尸体的枕颈部骨韧带标本(C0~C3),应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及分析系统,对标本施加1.53Nm的纯力偶矩,就齿突Ⅱ型骨折后的枕颈部三维运动范围进行测量。结果:①寰枕关节的三维运动在齿突骨折后虽有增加,但无显著性意义;②寰枢关节三维运动范围有显著性增加的表现在旋转运动、前屈运动及屈伸、侧屈主运动时的藕合旋转运动。结论:齿突骨折后引起枕颈部不稳的主要原因系寰枢关节的轴向旋转不稳和前移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 骨折 枕颈中 三维运动
下载PDF
两种Steffee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新辉 刘景发 +2 位作者 朱青安 欧阳钧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9-151,共3页
采用9具新鲜尸体腰椎标本,复制腰椎滑脱术式模型,分别用两种Steffee术式固定标本。施加10.0N·m的最大纯力矩,用脊柱三维运动立体测量系统观察它们对标本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在脊柱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 采用9具新鲜尸体腰椎标本,复制腰椎滑脱术式模型,分别用两种Steffee术式固定标本。施加10.0N·m的最大纯力矩,用脊柱三维运动立体测量系统观察它们对标本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在脊柱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轴向旋转6个主运动状态下,滑脱状态的运动范围较完整状态的显著憎大,SteffecA、B两种状态较滑脱状态显著减小.SteffeeA方法运动范围均值小于SteffeeB方法,但两者间无显著住差异。结果提示:两种Steffee术式对腰椎滑脱均有良好的固定能力,相对而言,SteffeeA方法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生物力学 Steffee术式
下载PDF
几种后路内固定器械治疗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新辉 刘景发 +2 位作者 朱青安 欧阳均 钟世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37-40,共4页
代表P<0.01。表110Nm载荷下各处理组的运动范围(度)表2前屈、后伸运动范围均数两两比较注:Steffee、CD(无DTT)、CD(有DTT)、Luque组与栏头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3侧弯运动(左、右侧弯两两... 代表P<0.01。表110Nm载荷下各处理组的运动范围(度)表2前屈、后伸运动范围均数两两比较注:Steffee、CD(无DTT)、CD(有DTT)、Luque组与栏头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3侧弯运动(左、右侧弯两两比较结果相同)表4旋转运动(左、右轴向旋转两两比较结果相同)3讨论3.1脊柱的运动是复杂的联合运动。每一个主运动均有三个参数:(1)中性区,(2)弹性区,(3)运动范围。通过比较脊柱各主运动的运动范围,可以了解脊柱的稳定性。3.2本实验失稳模型模拟临床治疗腰椎滑脱术式:①切除崩裂峡部处增生的纤椎组织,将滑脱椎与下位椎体的小关节囊分离,完整取下滑脱椎后弓,可使神经组织充分减压,缓解腰痛症状。②摘除滑脱椎椎间盘髓核,切除上下软骨板,可加大椎间隙,有利于滑脱椎的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椎体后部结构对脊柱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在后部结构中,小关节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压缩状态下,小关节是主要的抗扭转结构[1];在腰段脊柱中,是主要的抗剪应力的结构。单纯椎板切除加单侧小关节或双侧内1/3小关节切除,并不影响节段稳定性,而小关节单侧全切或双侧大于50%切除,均会导致腰椎不稳[1]。本实验L4后部结构切除及L4、L5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生物力学分析 后路内固定 器械治疗 运动范围 椎弓根螺钉系统 固定能力 主运动 抗扭转能力 显著性差异
原文传递
齿状突骨折直接螺丝钉固定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双石 刘景发 +6 位作者 翟文亮 朱青安 卢海俊 卢智勇 欧阳钧 李忠华 钟世镇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6年第4期227-230,共4页
采用45具成人干燥骨枢椎标本测量齿状突外径;采用10具新鲜尸体的寰枢椎骨韧带标本,对直径3.5mm的单枚及双枚加压螺丝钉和自制的齿状突加压螺丝钉就齿状突骨折直接螺丝钉固定的方法进行前、后水平方向剪切刚度、扭转刚度测量.结果:齿状... 采用45具成人干燥骨枢椎标本测量齿状突外径;采用10具新鲜尸体的寰枢椎骨韧带标本,对直径3.5mm的单枚及双枚加压螺丝钉和自制的齿状突加压螺丝钉就齿状突骨折直接螺丝钉固定的方法进行前、后水平方向剪切刚度、扭转刚度测量.结果:齿状突颈部外径最小冠状径及矢状径分别是8.93mm、10.47mm.三种螺丝钉固定方法都能提供骨折固定后相似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齿状突骨折后行内固定治疗宜根据CT检查的结果,选用直径4.0~4.5mm的单枚松质骨加压螺丝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齿状突骨折 固定
下载PDF
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未复位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范志丹 李青 +1 位作者 梁道臣 王智运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2174-2175,共2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未复位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中山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一期前路手术治疗,应用手法牵引复位及术中撬拨复位,...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未复位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中山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一期前路手术治疗,应用手法牵引复位及术中撬拨复位,记录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随访1年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神经功能标准评分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10.5±45.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8.6±134.8)m L;术后1年可见全部植骨融合,无钢板螺钉无滑脱、松动、下沉或断裂等并发症,JOA评分平均为(13.4±4.1)分,明显高于术前的(7.6±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未复位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可以及时解除脊髓压迫、有助于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手术 下颈椎骨折 脱位 复位 疗效
下载PDF
120例颈椎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8
作者 唐燕 《护理学报》 1996年第4期13-14,共2页
颈椎手术成败与护理关系极为密切。笔者从颈椎手术后病人的心理、病情观察、体位的放置与护理、颈围的护理、肢体的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颈椎手术后 护理
下载PDF
改良双开门颈椎管再造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增晖 刘景发 +2 位作者 郭新辉 朱青安 钟世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1-62,共2页
对6具新鲜人体颈段脊柱标本定量地分析正常颈椎和改良双开门椎管再造术后中下段颈椎(C_3~C_7)各节段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运动。所施加的最大纯力矩为2.ON·M,用立体摄影、计算机采集各节段颈椎运动情况,得到运动范围(ROM)和中性... 对6具新鲜人体颈段脊柱标本定量地分析正常颈椎和改良双开门椎管再造术后中下段颈椎(C_3~C_7)各节段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运动。所施加的最大纯力矩为2.ON·M,用立体摄影、计算机采集各节段颈椎运动情况,得到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将正常颈椎作为自身对照。然后摹拟临床手术对C_5、C_6行改良双开门术。结果表明,改良双开门颈椎管再造术对脊柱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稳定性 生物力学 颈椎管再造术 椎管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