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队医院聘用护士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戴晓婧 邓胜平 +2 位作者 孙淑华 王红 孙慧伶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转型期 聘用护士 培训模式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陈莉莉 蔡洁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24-125,共2页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在骨科提高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名在骨科实习的护士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基于课堂的学习教学法(LBL),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和带教满意度情况...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在骨科提高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名在骨科实习的护士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基于课堂的学习教学法(LBL),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和带教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带教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BL教学法能够提高骨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增加护士生对带教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临床护理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臭氧水对骨科创面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灭菌效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夏平光 赵继 +3 位作者 蔡贤华 余斌 姜楠 张建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观察臭氧水对骨科感染性创面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体外灭菌效果。方法制取2.5μg/ml、5μg/ml和10μg/ml臭氧水对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体外定量灭菌一定时间,经中和作用后再培养24 h,计算灭菌率;10μg/ml臭氧水对其体外灭菌作... 目的观察臭氧水对骨科感染性创面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体外灭菌效果。方法制取2.5μg/ml、5μg/ml和10μg/ml臭氧水对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体外定量灭菌一定时间,经中和作用后再培养24 h,计算灭菌率;10μg/ml臭氧水对其体外灭菌作用相应时间,经中和、离心、染色后,观察菌体超显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2.5μg/ml、5μg/ml和10μg/ml臭氧水0.5 min时对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平均灭菌率分别为17.7%、27.8%和43.7%;1 min时分别为42.9%、72.4%和80.3%;2 min时分别为53.3%、93.5%和96.5%;4 min时分别为59.7%、98.8%和99.8%;8 min分别为76.2%、100%和100%;16 min分别为97.4%、100%和100%。未经过臭氧水作用的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菌体椭圆、扁平、边缘整齐光滑、有鞭毛;作用2 min时菌体染色加深、鞭毛脱落断裂;作用4 min时细胞壁塌陷破坏;作用8 min、16 min时菌体皱缩近似圆形、染色出现不均、失去固有扁平的形态。结论臭氧水对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且这种作用与臭氧水浓度和灭菌时间呈相关性。10μg/ml臭氧水是一种高效快速杀菌剂,可用于骨科创面感染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局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 产超广谱β-ESBLS大肠埃希菌 透射电子显微镜 超显微结构
下载PDF
医护技三位一体联合查房模式在骨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坤凤 蔡洁 王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技三位一体联合查房模式在骨科临床实践中提高护理人员水平与患者满意度方面的作用。方法: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科一病区采用传统的医护分开查房模式查房,二病区采用医护联合查房模式查房,三病区采用医护技三位一体联合... 目的:探讨医护技三位一体联合查房模式在骨科临床实践中提高护理人员水平与患者满意度方面的作用。方法: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科一病区采用传统的医护分开查房模式查房,二病区采用医护联合查房模式查房,三病区采用医护技三位一体联合查房模式查房。应用自我评价表与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护理人员及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三种模式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提高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提高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均为医护技三位一体联合查房模式>医护联合查房模式>医护分开查房模式。结论:医护技三位一体联合查房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与患者满意度,值得在骨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查房 护理查房 满意度
下载PDF
骨科患儿全麻术后拔除尿管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芳 蔡洁 陈莉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期108-108,共1页
目的:探讨骨科患儿全麻术后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1年8月~2012年2月全麻术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在全麻清醒回病房后2~4 h拔除尿管,对照组40例在全麻清醒回病房后24 h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儿拔除尿管... 目的:探讨骨科患儿全麻术后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1年8月~2012年2月全麻术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在全麻清醒回病房后2~4 h拔除尿管,对照组40例在全麻清醒回病房后24 h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儿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程度。结果:试验组患儿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科全麻患儿回病房后2~4 h拔除尿管,可以明显减轻排尿疼痛等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患儿 全麻术后 尿管拔除 时机
下载PDF
骨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方法的探讨
6
作者 徐艳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1年第8期174-175,共2页
总结了骨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方法。包括在传统的"传帮带"临床教学中融入自学指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认为对骨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方法的改进,既提高了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培养... 总结了骨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方法。包括在传统的"传帮带"临床教学中融入自学指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认为对骨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方法的改进,既提高了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培养了护生护理文书的规范书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实习护生 临床带教
下载PDF
双侧肌间隙入路Quadrant系统下行腰椎翻修术 被引量:25
7
作者 康辉 蔡贤华 +1 位作者 徐峰 黄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探讨后正中皮肤切口椎旁双侧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技术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后行腰椎翻修患者24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8例、腰... 目的:探讨后正中皮肤切口椎旁双侧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技术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后行腰椎翻修患者24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10例、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后6例。其中L4/5 13例、L5/S1 11例。均采用后正中皮肤切口椎旁双侧肌间隙入路,在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下行微创TLIF手术。采用JOA(29分法)功能评分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1年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结果: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均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术前JOA评分为13.91±1.44分,术后1年JOA评分为23.70±1.33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改善率评估临床效果,其中优17例、良5例、可2例。结论:后正中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在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下行微创TLIF是腰椎翻修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QUADRANT系统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翻修 腰椎
原文传递
不同髋臼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蔡贤华 陈庄洪 +7 位作者 徐永年 黄继锋 徐峰 刘曦明 王庆 时宏富 黄卫兵 刘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526-1528,共3页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3月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手术入路选择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术治疗107例,其中,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44例,扩大髂股入路5例,髂腹股沟或前...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3月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手术入路选择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术治疗107例,其中,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44例,扩大髂股入路5例,髂腹股沟或前侧扩大入路30例,前后联合入路28例。获解剖复位66例,满意复位36例,不满意复位5例。随访1~11a,采用美国矫形外科学会髋关节功能评估标准,总优良率89.72%。[结论]骨折类型及其移位方向是确定手术入路的关键因素,骨折合并伤、手术时间及不同手术入路相关副损伤或并发症是其重要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24
9
作者 康辉 蔡贤华 +1 位作者 徐峰 黄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0年3月采用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3~62岁,平均53.2岁;L4/5 18例,L5/S1...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0年3月采用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3~62岁,平均53.2岁;L4/5 18例,L5/S1 13例,L4/5和L5/S1双节段4例。复发时间为初次手术后8~70个月,平均38.2个月。均经椎旁肌间隙在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下行微创TLIF。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d和术后1年的疼痛情况;采用腰椎JOA功能评分(29分法)对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按改善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105~210min,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210~580ml,平均335ml;术后引流量90~230ml,平均140ml。术中均无脑脊液漏及神经根损伤。术前VAS评分为7.63±0.81分,术后3d为2.46±0.92分,术后1年为1.14±0.69分,术后3d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与术后3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为14.26±1.36分,术后1年为25.06±1.19分,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JOA评分改善率为41%~90%,平均78%,优21例,良10例,可4例。随访19~41个月,平均20个月,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5个月,随访期间无椎弓根螺钉断裂、融合器移位。结论: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性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QUADRANT通道 疗效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AO A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10
作者 夏平光 蔡贤华 +3 位作者 王庆 黄卫兵 丁然 李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76-2277,共2页
随着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日趋多样,对于AO A1型和A2型骨折,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多样,既可以是髓外固定系统,尤其是滑动髋螺钉固定,也可以是髓内固定系统,一般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1,2〕。而对于AO A3... 随着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日趋多样,对于AO A1型和A2型骨折,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多样,既可以是髓外固定系统,尤其是滑动髋螺钉固定,也可以是髓内固定系统,一般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1,2〕。而对于AO A3型骨折,由于骨折极不稳定,加之大粗隆外侧壁骨折并不适合选择滑动髋螺钉〔3〕,目前多选择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LPFP)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本研究拟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中情况和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板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多节段脊柱骨折的分类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51
11
作者 唐三元 陈庄洪 +2 位作者 徐永年 余斌 赵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38-239,共2页
本文通过287例脊柱骨折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多节段脊柱骨折81例(占28.2%),并提出一种分类方法。结果表明:分类不同其发病率、诊断失误率、脊髓损伤严重度、致伤因素均不相同,对该病的早期正确诊断至关重要,必要时全脊柱... 本文通过287例脊柱骨折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多节段脊柱骨折81例(占28.2%),并提出一种分类方法。结果表明:分类不同其发病率、诊断失误率、脊髓损伤严重度、致伤因素均不相同,对该病的早期正确诊断至关重要,必要时全脊柱摄片亦不为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柱损伤 分类
下载PDF
胫后动脉皮支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7
12
作者 黄继锋 王增涛 +1 位作者 郭德亮 李主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 为小腿内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并经临床应用验证其实用价值。方法采用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 ,分别从股动脉和肌间隙皮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后 ,解剖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的数目、行程、管径... 目的 为小腿内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并经临床应用验证其实用价值。方法采用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 ,分别从股动脉和肌间隙皮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后 ,解剖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的数目、行程、管径、高度及分布范围。结果 胫后动脉在小腿上、中、下 1/ 3段均发出数量不等的肌间隙皮动脉 ,每个皮动脉有 1~ 2条静脉伴行。以皮动脉为蒂设计小腿内侧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可修复小腿和足部的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 12例 ,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该皮瓣操作简便 ,不切断胫后动脉 ,成活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筋膜皮瓣 肌间隙皮动脉 解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不同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蔡贤华 王威 +5 位作者 王志华 刘海波 徐峰 刘曦明 黄勇 赵继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7-265,共9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价三种C2~C3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1位3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16排螺旋CT对枕骨底(C0)~C3节段进行层厚0.5mm的...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价三种C2~C3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1位3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16排螺旋CT对枕骨底(C0)~C3节段进行层厚0.5mm的薄层扫描,利用Mimics 10.01、Hypermesh V 10.0及ABAQUS 6.11软件,建立正常颈椎C0~C3节段三维六面体网格有限元模型(FE/Intact)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已验证的C0~C3节段模型上通过弱化网格单元强度的方法模拟建立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模型(FE/Fracture)并进行验证;在FE/Fracture上分别建立三种C2~C3前路内固定模型:前路C2/3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FE/cage+ACFLP);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C2/3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短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FE/AOSF+cage+ACFSP);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C2/3椎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长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FE/AOSF+cage+ACFLP),对FE/Intact、FE/Fracture和三种内固定模型进行边界约束后分别施加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四种生理载荷,比较各模型在不同工况下三维活动的角位移(ROM)及骨折端节点位移变化。结果:建立的FE/Intact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经验证有效。在相同条件下FE/Fracture模型三维活动度较FE/Intact模型明显增大,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增加至FE/Fracture模型的244.7%、203.3%、188.9%、200%;FE/AOSF+cage+ACFLP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FE/Intact的60.5%、70%、66.7%、62.5%;FE/AOSF+cage+ACFSP在各方向的ROM分别为FE/Intact的118.4%、123.3%、148.1%、175%;FE/cage+ACFLP在各方向上的ROM分别为FE/Intact的123.7%、143.3%、122.2%、137.5%。FE/AOSF+cage+ACFLP稳定性最强,骨折端位移最小;FE/AOSF+cage+ACFSP稳定性较差,其在侧屈和旋转方向上ROM及骨折端位移最大;FE/cage+ACFLP在前屈及后伸方向上提供的稳定性最差,骨折端的位移最大。结论:FE/AOSF+cage+ACFLP固定可为枢椎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提供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达到固定融合C2~C3节段和骨折断端以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HANGMAN骨折 枢椎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董红让 徐永年 +3 位作者 黄继锋 万涛 李德中 程文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 :观察聚乳酸 /神经生长因子 (PDLLA/NGF)缓释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其性能、降解过程。方法 :SD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 4组 :自体神经移植组 (A组 ) ,单纯PDLLA导管组 (B组 ) ,单纯导管加导管内一次性给药组 (C组 ... 目的 :观察聚乳酸 /神经生长因子 (PDLLA/NGF)缓释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促进作用及其性能、降解过程。方法 :SD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 4组 :自体神经移植组 (A组 ) ,单纯PDLLA导管组 (B组 ) ,单纯导管加导管内一次性给药组 (C组 ) ,缓释导管组 (D组 ) ,每组 15只。制作坐骨神经 10mm缺损模型 ,分别用自体神经移植、单纯PDLLA导管、PDLLA/NGF缓释导管桥接修复。于第 1、2、3月后行大体观察、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测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和图象分析对比。结果 :同时间段组间比较 ,除三头肌恢复率低以外 ,D组再生神经取得了和A组相似的效果 ,明显比B组和C组恢复好。结论 :PDLLA/NGF缓释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再生 ,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聚乳酸 周围神经 神经缺损 再生
下载PDF
外侧半月板囊肿16例报告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曦明 唐三元 +2 位作者 谭宗奎 徐永年 蔡贤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7期538-538,共1页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较少见,其中以外侧半月板囊肿(Cystsofthelateralmeniscus)为多。对其治疗国内尚有争议。本文就我院1965~1998年间16例外侧半月板囊肿行半月板全切术治疗的结果进行随访,并结...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较少见,其中以外侧半月板囊肿(Cystsofthelateralmeniscus)为多。对其治疗国内尚有争议。本文就我院1965~1998年间16例外侧半月板囊肿行半月板全切术治疗的结果进行随访,并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半月板囊肿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治疗桡尺远侧关节慢性疾患手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继锋 江燕 +3 位作者 徐永年 赵卫东 樊继宏 钟世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对尺骨头切除术及Sauve′ Kapandji手术后尺骨传递载荷的变化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8侧青年新鲜尸体上肢标本 ,用MTS试验机控制加载 ,压敏感片方法测压力。计算出 2种手术后尺侧腕传递载荷的变化值。结果 :尺骨头切除... 目的 :对尺骨头切除术及Sauve′ Kapandji手术后尺骨传递载荷的变化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8侧青年新鲜尸体上肢标本 ,用MTS试验机控制加载 ,压敏感片方法测压力。计算出 2种手术后尺侧腕传递载荷的变化值。结果 :尺骨头切除术后传递至尺骨的载荷量显著减小 (P <0 .0 1) ;Sauve′ Kapandji手术后 ,尺骨传递轴向载荷的量接近正常标本水平。结论 :尺骨头切除后影响桡尺远侧关节的稳定性 ,使尺骨载荷量显著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桡尺远侧关节慢性疾患 手术 生物力学 损伤 测压法
下载PDF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三维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卫兵 陈庄洪 +2 位作者 蔡贤华 黄继锋 赵卫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评价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三维稳定性。方法:8具新鲜颈椎标本,对每一标本分别测定正常状态、齿状突Ⅱ型骨折、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4种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前路经... 目的:评价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三维稳定性。方法:8具新鲜颈椎标本,对每一标本分别测定正常状态、齿状突Ⅱ型骨折、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4种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均能明显减少寰枢关节各方向运动范围,经统计学检验两种固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三维稳定性与后路Magerl螺钉内固定术相当,为寰枢椎不稳定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前路 三维运动 稳定性 生物力学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有移位髋臼骨折开放复位策略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蔡贤华 陈庄洪 +4 位作者 徐永年 黄继锋 王庆 刘曦明 徐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543-15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1月-2006年3月对126例有移位髋臼骨折进行了开放复位内固定,其中,简单骨折61例,复杂骨折65例;陈旧性骨折14例,新鲜骨折112例。根据骨折复杂程度,首先处理关节腔内游离骨块,... [目的]探讨不同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1月-2006年3月对126例有移位髋臼骨折进行了开放复位内固定,其中,简单骨折61例,复杂骨折65例;陈旧性骨折14例,新鲜骨折112例。根据骨折复杂程度,首先处理关节腔内游离骨块,将负重区关节软骨下压缩骨折或翻转骨折复位,然后借助器械或手法矫正骨折端旋转或前后(内外)移位,最后解决分离移位,复位后果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解剖复位78例,满意复位42例,不满意复位6例。随访1-12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0.47%。[结论]不同的髋臼骨折须采取不同的开放复位策略,其选择决定于髋臼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及其相应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开放复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假性动脉瘤形成机理及破裂出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郑玉明 徐永年 +2 位作者 孙鸿涛 陈庄洪 马廉亭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7,共3页
应用创伤法,在54只兔股动脉上制作72个假性动脉瘤,取得了69个成功,其成功率为95.8%。其中有4个瘤体于7~51天发生破裂出血导致动物死亡,本实验瘤体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为5.79%。此组主要用于研究假性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制作成功率及... 应用创伤法,在54只兔股动脉上制作72个假性动脉瘤,取得了69个成功,其成功率为95.8%。其中有4个瘤体于7~51天发生破裂出血导致动物死亡,本实验瘤体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为5.79%。此组主要用于研究假性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制作成功率及发生破裂出血的比例。应用10只兔,在10条股动脉上制作10个假性动脉瘤,用于研究形成机理,并提出假性动脉瘤成因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机理 破裂出血 动脉肿瘤 假性动脉肿瘤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钉道与椎动脉的解剖学关系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蔡贤华 江斌 +5 位作者 陈庄洪 黄继峰 徐峰 黄卫兵 刘曦明 王华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钉道的安全性。[方法](1)在30套国人干燥寰枢椎标本上测量相关的解剖参数;(2)在6具国人尸体标本上行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术后行X线及CT检查,观察椎动脉与钉道的解剖学关系。[结果]干... [目的]探讨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钉道的安全性。[方法](1)在30套国人干燥寰枢椎标本上测量相关的解剖参数;(2)在6具国人尸体标本上行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术后行X线及CT检查,观察椎动脉与钉道的解剖学关系。[结果]干燥标本上枢椎上关节面下椎动脉沟深(5.86±1.45)mm;15侧椎动脉沟延伸到枢椎上关节面下内侧1/3,达中1/3和外1/3者分别为36、9侧,其理想钉道内倾角分别为(26.4±3.44)°、(16.1±2.44)°和(15.1±2.24)°。CT图像上测得钉道与椎动脉最小距离位于枢椎椎动脉沟顶点2.75~5.78mm。[结论]枢椎椎动脉沟的位置决定钉道的角度,在枢椎上关节面下钉道与椎动脉关系最为密切,但两者之间仍有一定的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后路 经关节螺钉内固定 椎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