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春梅 陈蕴光 +1 位作者 赖荷 郑佩燕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12-15,共4页
通过分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Ab)水平,探讨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IgG Ab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诊断与预防中的意义。采用ELISA检测86例荨麻疹、54例异位性皮炎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 Ab水... 通过分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Ab)水平,探讨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IgG Ab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诊断与预防中的意义。采用ELISA检测86例荨麻疹、54例异位性皮炎患者和30名健康人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 Ab水平。结果表明,荨麻疹和异位性皮炎患者中一种或一种以上食物特异性IgG Ab阳性患者112例,阳性率为80.0%,对照组阳性4例,阳性率1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荨麻疹和异位性皮炎患者IgG Ab阳性率排前两位是牛奶和鸡蛋;儿童组牛奶、鸡蛋阳性率和阳性级数均高于成人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存在食物特异IgG Ab,提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并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断以及预防食物过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荨麻疹 异位性皮炎 食物耐受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下载PDF
患儿鸡蛋、牛奶过敏原体外检测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春梅 陈蕴光 +3 位作者 赖荷 杨小平 李文 于陆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9年第3期153-155,共3页
为了解患儿鸡蛋、牛奶过敏原分布情况,采用荧光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中鸡蛋和牛奶过敏原SIgE抗体。结果表明:患儿中鸡蛋SIgE和牛奶SIg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1%和21.7%。0~1岁组,1~3岁组和3~6岁组鸡蛋SIgE的阳性率显著高于6~14岁组(P〈0... 为了解患儿鸡蛋、牛奶过敏原分布情况,采用荧光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中鸡蛋和牛奶过敏原SIgE抗体。结果表明:患儿中鸡蛋SIgE和牛奶SIg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1%和21.7%。0~1岁组,1~3岁组和3~6岁组鸡蛋SIgE的阳性率显著高于6~14岁组(P〈0.05);0~1岁组和1~3岁组牛奶SIgE的阳性率显著高于3~6岁组和6~14岁组(P〈0.05),鸡蛋SIgE和牛奶SIgE阳性率都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鸡蛋SIgE阳性同时牛奶SIgE阳性患儿的阳性率为40.9%,牛奶SIgE阳性同时鸡蛋SIgE阳性患儿的阳性率为44.3%。支气管肺炎患儿鸡蛋和牛奶SIgE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0.3%和29.5%。建议在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和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检测鸡蛋SIgE和牛奶SI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 牛奶 SIGE 食物过敏 肺炎 过敏反应 患儿 过敏原
下载PDF
梭子蟹过敏原致敏组分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绮华 赖荷 +2 位作者 陈丽金 王锡忠 邹泽红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7期980-981,共2页
目的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分析梭子蟹[Portunus pelogicus(Linnaeus)]的致敏组分,为蟹过敏原的纯化和标准化变应原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常规方法制备的梭子蟹浸出液,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目的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分析梭子蟹[Portunus pelogicus(Linnaeus)]的致敏组分,为蟹过敏原的纯化和标准化变应原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常规方法制备的梭子蟹浸出液,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其抗原蛋白的组分,同时用对蟹过敏的病人血清进行免疫印迹。结果SDS- PAGE显示梭子蟹可辨有19条蛋白带,分子量在13kD-90kD之间,其中主带有9条,分子量是20.9kD、24.2kD、27.1kD、29.2kD、33.7kD、38.9kD、48.7kD、74.7kD、89.1kD。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16例蟹过敏患者血清全部呈阳性反应,浸出液中共有5条致敏条带,其中分子量在74.4kD、48.7kD的是主要致敏组分,阳性反应率均为100%。结论梭子蟹74.4kD和48.7kD组分为主要过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致敏组分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免疫印迹分析
下载PDF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ECP水平对气道高反应与哮喘的预测
4
作者 赖荷 卢迪卿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0-351,共2页
目的 探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PharmaciaCAPSystemECPFEIA荧光酶标法测定正常人 (第 1组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组胺激发试验阴性患者 (第 2组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组胺激发试... 目的 探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PharmaciaCAPSystemECPFEIA荧光酶标法测定正常人 (第 1组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组胺激发试验阴性患者 (第 2组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组胺激发试验阳性患者 (第 3组 )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患者 (第 4组 )的血清ECP水平。结果 血清ECP值 :第 1组 (7. 84± 3 .2 1) μg/L ,第 2组 (7 .96± 35 ) μg/L ,第 3组为 (2 0 . 5 5± 2. 2 1) μg/L第 4组为 (2 8 .5 5± 6 . 38) μg/L ,第 1组和第 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第 3组、第 4组和第 1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血清ECP水平可作为判断是否有气道高反应和哮喘的发病客观依据 ;它可以作为一个动态观察和监测变应性鼻炎是否发展为气道高反应和哮喘的简单而又客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血清ECP 患者 哮喘 气道高反应 激发试验 组胺 水平 结论 差异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5
作者 邢金燕 陶爱林 张建国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51-455,共5页
变应性鼻炎是鼻部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是多因素、多环节的共同作用。目前人们在卫生假说、Th1与Th2平衡I、gE及其受体、肥大细胞、嗜碱细胞、神经调节以及相关基因等... 变应性鼻炎是鼻部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是多因素、多环节的共同作用。目前人们在卫生假说、Th1与Th2平衡I、gE及其受体、肥大细胞、嗜碱细胞、神经调节以及相关基因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我们就近年来的研究做一归纳和分析,为寻找更多的临床治疗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发病机制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抗原处理相关蛋白基因多态性及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赖荷 卢建鹏 +2 位作者 黎毓刚 李敏雄 陈盛强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374-376,共3页
目的:为变应性鼻炎患者行抗原处理相关蛋白基因(TAP)分型,探讨这些基因与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用PCR扩增阻碍突变系统(PCR-ARMS)为69例无亲缘关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9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行TAP分型。结果:TAPl-333... 目的:为变应性鼻炎患者行抗原处理相关蛋白基因(TAP)分型,探讨这些基因与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用PCR扩增阻碍突变系统(PCR-ARMS)为69例无亲缘关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9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行TAP分型。结果:TAPl-333、637位等位基因基因型在广东汉族变应性鼻炎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均以I和D为主,TAP2-379、565、665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别为V-A-T。TAP1和TAP2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变应性鼻炎组和正常人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与TAP基因可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抗原处理相关蛋白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采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分析蚕蛹致敏原成份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绮华 李文 +2 位作者 陈丽金 王锡忠 刘永平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应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蚕蛹(silkworm chrysalis)浸出液中致敏原的成份,为蚕蛹致敏原的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取蚕蛹浸出液,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再转印到PVDF膜上,封闭后将血清与膜条共同孵育,后与... 目的 应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蚕蛹(silkworm chrysalis)浸出液中致敏原的成份,为蚕蛹致敏原的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取蚕蛹浸出液,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再转印到PVDF膜上,封闭后将血清与膜条共同孵育,后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E抗体反应,显色底物用对氨基联苯胺。结果SDS-PAGE显示蚕蛹可辨条带有12条,分子量在14~94kD之间,其中主带有8条,分子量依次为80kD、68kD、62kD、50kD、29kD、23KD、18kD、16kD。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22例蚕蛹过敏患者血清全部呈阳性反应,浸出液中共有6条致敏条带,其中分子量68kD和29kD是主要致敏组份,阳性反应率均为100%。结论蚕蛹分子量68KD和29kD的组份为主要致敏组份,结果可为开发适舍我国特色的蚕蛹变应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致敏组份 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免疫印迹分析 致敏原
下载PDF
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赖荷 于陆 +4 位作者 伍秋容 刘永平 卢迪卿 陈蕴光 周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6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地氯雷他组和盐酸两替利嗪组,两组给药方法相同,连续服药21天,根据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地氯雷他定组46例,盐酸西替利嗪组4...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地氯雷他组和盐酸两替利嗪组,两组给药方法相同,连续服药21天,根据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地氯雷他定组46例,盐酸西替利嗪组44例,地氯雷他定组总有效率为70.5%;盐酸西替利嗪组总有效率为69.6%。两绀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地氯雷他定主要副作用为困倦和口干,盐酸西替利嗪主要副作用亦为困倦和口干。结论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好,疗效与盐酸西替利嗪相似,导致困倦的副作用较盐酸西替利嗪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氯雷他定 抗组胺药 鼻炎 变应性
下载PDF
利用ELISA技术评估尘螨变应原的稳定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 赖荷 +2 位作者 赵绮华 王锡忠 刘永平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634-635,共2页
目的检测尘螨变应原的稳定性。方法利用ELISA技术检测在37℃处理后尘螨变应原的稳定性。结果尘螨变应原溶液在37℃处理6d后,利用人抗血清可以检测到其活性下降,而使用兔抗血清时尘螨抗原生物活性的变化在37℃处理45d后仍未检测到。结论... 目的检测尘螨变应原的稳定性。方法利用ELISA技术检测在37℃处理后尘螨变应原的稳定性。结果尘螨变应原溶液在37℃处理6d后,利用人抗血清可以检测到其活性下降,而使用兔抗血清时尘螨抗原生物活性的变化在37℃处理45d后仍未检测到。结论尘螨变应原的稳定性应利用IgE抗体来检测,表明尘螨变应原的生物活性在37℃处理45d的过程中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螨 变应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兔抗血清 人抗血清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变应原体内、体外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瑜丹 赖荷 +2 位作者 王艳明 张春梅 陈蕴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13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探讨变应原体内、体外检测方法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IT)阳性的患者同时检测变应原的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21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粉尘螨血清SIgE(SIgED2)检测阳性率93.36%,强阳... 目的探讨变应原体内、体外检测方法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IT)阳性的患者同时检测变应原的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21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粉尘螨血清SIgE(SIgED2)检测阳性率93.36%,强阳性97.74%。结论变应原体内、体外检测结果相关性好,临床上可以利用变应原体内皮肤点刺试验先筛查,然后再作体外变应原的特异性IgE检测,了解患者的过敏程度,可以既经济又准确诊断过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变应原 皮肤点刺 特异性IGE
下载PDF
白介素13-1112C>T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特应性皮炎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立 徐霞 +3 位作者 伍秋容 刘永平 杨健 杨瑞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8-460,514,共4页
目的对广东汉族特应性皮炎的患者行白介素13-1112C>T基因分型,探讨白介素13-1112C>T基因与本地区特应性皮炎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法对75例广东汉族无亲缘关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和107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广东汉族人行... 目的对广东汉族特应性皮炎的患者行白介素13-1112C>T基因分型,探讨白介素13-1112C>T基因与本地区特应性皮炎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法对75例广东汉族无亲缘关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和107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广东汉族人行白介素13-1112C>T基因分型。结果特应性皮炎组与对照组相比,白介素13-1112C/T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介素13-1112位点的T/T基因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白介素13-1112C>T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特应性皮炎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白介素13—1112 C〉T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BCA法测定蜜蜂变应原中的蛋白含量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泽红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4年第5期52-53,共2页
建立了用二喹啉甲酸 (BCA)法测定蜜蜂变应原中蛋白含量的方法。经t检验证明 ,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微量凯氏定氮法无显著差异 ,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3.1%。该方法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可靠 ,可替代微量凯氏定氮法。
关键词 蛋白含量 蜜蜂 CA法 凯氏定氮法 相对标准偏差 测定结果 T检验 可替代 微量
下载PDF
刺苋花粉特异性变应原成分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绮华 陈丽金 +1 位作者 王锡忠 刘永平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刺苋花粉的抗原成分以及刺苋花粉特异性变应原组分,为刺苋花粉变应原的纯化和标准化变应原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刺苋花粉浸出液,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以16例刺苋花粉过敏的病人血清为... 目的:分析刺苋花粉的抗原成分以及刺苋花粉特异性变应原组分,为刺苋花粉变应原的纯化和标准化变应原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刺苋花粉浸出液,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以16例刺苋花粉过敏的病人血清为探针,进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刺苋花粉浸出液的致敏组分.结果:SDS-PAGE显示可辨蛋白条带有11条,分子量在15~80 kD之间,其中主带有9条,分子量依次为18 kD、24 kD、29 kD、35 kD、39 kD、40 kD、42 kD、62 kD、78kD.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16份刺苋花粉过敏患者的血清全部呈阳性反应,浸出液中共有4条致敏条带,其中主要致敏蛋白的分子量是78 kD和40 kD.结论:刺苋花粉78 kD和40 kD的变应原为主要特异性变应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苋花粉 变应原 SDS-PAGE WESTERN BLOTTING
下载PDF
利用ELISA技术检测尘螨变应原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文 赵绮华 +3 位作者 王锡忠 赖荷 刘永平 陈丽金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6年第1期35-36,39,共3页
目的分析尘螨变应原溶液中抗原含量与ELISA结果的关系,探索利用ELISA技术分析变应原生物活性的方法。方法采用ELISA技术对变应原的生物活性进行动态分析,利用Excel软件分析抗原浓度与变应原活性的关系。结果当抗原含量在一定范围时,抗... 目的分析尘螨变应原溶液中抗原含量与ELISA结果的关系,探索利用ELISA技术分析变应原生物活性的方法。方法采用ELISA技术对变应原的生物活性进行动态分析,利用Excel软件分析抗原浓度与变应原活性的关系。结果当抗原含量在一定范围时,抗原含量与ELISA结果成正相关,利用双对数曲线分析抗原浓度与ELISA结果的关系,既能反映变应原的相对含量和活性,又能预测不同变应原溶液中变应原组成成分的差异。结论该方法可以用来比较尘螨变应原溶液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螨变应原 ELISA 双对数曲线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变应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伍秋容 赖荷 邹毅 《青海医药杂志》 2006年第7期2-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过程中效应细胞、抗体水平以及Th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变化,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随机选择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入特异性免疫治疗组,20例健康自愿者作正常对照组,评估和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和... 目的:通过观察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过程中效应细胞、抗体水平以及Th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变化,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随机选择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入特异性免疫治疗组,20例健康自愿者作正常对照组,评估和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以及正常对照组的症状体征评分、临床用药评分、外周血嗜酸球计数,血清ECP、TIgE、TIgG4、IL-4和IFN-γ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以及与正常对照组间各指标的差别及相关性。结果:①病例组比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的指标包括症状体征评分、临床用药评分、外周血EOS、血清ECP、血清TIgE和血清TIgG4等;②病例组免疫治疗后显著性下降的指标有症状体征评分、临床用药评分、外周血EOS和血清ECP;③免疫治疗后的病例组血清TIgE比治疗前虽有减少,TIgG4有上升的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④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TIgG4对数均呈负相关;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与外周血EOS和血清ECP均呈正相关。结论:①临床上可将外周血EOS计数和血清ECP结合起来,一起评价治疗或干预措施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影响;②血清TIgG4与症状体征显著负相关,治疗后的TIgG4比正常对照显著升高,推测IgG4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中起保护性抗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 总IGE 总IgC4 嗜酸性粒细胞(EOS) 嗜酸性粒细 胞阳离子蛋白(ECP) 白介素-4(IL-4) γ-干扰素(IFN-γ)
下载PDF
287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永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59-360,共2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患者常见变应原。方法:采用由瑞典化学诊断AB公司研发生产的中国筛查系列CH-1000对287例ACD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287例ACD患者中有139例阳性,阳性率48.4%,与健康对照组(阳性率6.7%)相比较,其差... 目的:了解本地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患者常见变应原。方法:采用由瑞典化学诊断AB公司研发生产的中国筛查系列CH-1000对287例ACD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287例ACD患者中有139例阳性,阳性率48.4%,与健康对照组(阳性率6.7%)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5种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芳香混合物、氯化钴、CL+Me异-噻唑(卡松CG)、卡巴混合物。结论:斑贴试验是明确ACD患者变应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贴试验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下载PDF
罗氏沼虾变应原的热稳定性研究
17
作者 李文 赵琦华 +3 位作者 陈蕴光 周萍 张春梅 刘永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84-1785,共2页
目的分析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变应原和抗原的热稳定性。方法将罗氏沼虾变应原提取液在沸水中处理后,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处理前后提取液中抗原组分和变应原组分的变化。结果罗氏沼虾变应原... 目的分析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变应原和抗原的热稳定性。方法将罗氏沼虾变应原提取液在沸水中处理后,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处理前后提取液中抗原组分和变应原组分的变化。结果罗氏沼虾变应原提取液经SDS-PAGE电泳检测到11条可辨蛋白带,其分子量在35~105 kD之间。沸水处理以后,可辨蛋白带只有3条,其中44 kD的蛋白带为新出现的条带。罗氏沼虾变应原提取液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3条分子量均大于80 kD的致敏条带,而沸水处理后的提取液未检测到致敏带。结论罗氏沼虾变应原提取液经沸水处理以后,溶液中的变应原成分和其他蛋白成分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变应原 热稳定性 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WESTERN BLOTTING
下载PDF
Foxp3-6054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结膜炎的关系
18
作者 杨瑞明 赖荷 +3 位作者 沙翔垠 陈卫芳 陈盛强 樊飞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828-1830,共3页
目的探讨Foxp3-6054(deletion/ATT,rs5902434)基因与尘螨变应性结膜炎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P技术为63例无亲缘关系的尘螨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和10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行Foxp3-6054(deletion/ATT,rs5902434)基因分型。... 目的探讨Foxp3-6054(deletion/ATT,rs5902434)基因与尘螨变应性结膜炎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P技术为63例无亲缘关系的尘螨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和10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行Foxp3-6054(deletion/ATT,rs5902434)基因分型。结果变应性结膜炎组的Foxp3-6054(deletion/ATT,rs5902434)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xp3-6054(deletion/ATT,rs590243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结膜炎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螨 变应性结膜炎 Foxp3—6054(deletion/ATT rs5902434) 多态性
下载PDF
螨抗原蛋白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泽红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螨抗原原液蛋白含量的方法 .方法 通过建立螨抗原的蛋白含量与其吸光度的线性回归方程 ,寻求建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螨抗原原液蛋白含量的方法 .结果 该方法可快速测定螨抗原原液蛋白含量 ,其结果与微...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螨抗原原液蛋白含量的方法 .方法 通过建立螨抗原的蛋白含量与其吸光度的线性回归方程 ,寻求建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螨抗原原液蛋白含量的方法 .结果 该方法可快速测定螨抗原原液蛋白含量 ,其结果与微量凯氏定氮法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螨抗原蛋白浓度简便、实用、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螨抗原原液 蛋白浓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微量凯氏定氮法
下载PDF
绿脓杆菌外毒素A常用肽编码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绮明 冯木林 陶爱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对绿脓杆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A,PEA)的常用肽编码基因进行克隆,为后续的基因改良奠定物质基础。方法以绿脓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以PEA编码基因特异区段为引物,克隆绿脓杆菌外毒素A常用肽编码基因,经菌落PCR... 目的对绿脓杆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A,PEA)的常用肽编码基因进行克隆,为后续的基因改良奠定物质基础。方法以绿脓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以PEA编码基因特异区段为引物,克隆绿脓杆菌外毒素A常用肽编码基因,经菌落PCR筛选出阳性克隆后再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PCR产物克隆后,菌落PCR挑选得到了3个有意义的阳性克隆,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之间一致性达99%。结论成功获得3个阳性克隆;选择适当的退火温度,采用Touchdown PCR,能保证顺利扩增出目的基因及保证扩增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外毒素A 基因克隆 PEA编码 阳性克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