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剂枢复宁^(TM)防治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呕吐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谭获 刘敏涓 +5 位作者 曹波航 赵德义 冯莹 庞缨 刘泽霖 林秀梅 《血栓与止血学》 1994年第4期185-185,共1页
我院自1992年11月至1994年4月,应用Glaxo公司产品枢复宁<sup>TM</sup>(Ondansetron)防治血液系统肿瘤病人化疗后呕吐,取得良好效果。 1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8岁至70岁,平均46岁,均为我院血液科住院病人。... 我院自1992年11月至1994年4月,应用Glaxo公司产品枢复宁<sup>TM</sup>(Ondansetron)防治血液系统肿瘤病人化疗后呕吐,取得良好效果。 1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8岁至70岁,平均46岁,均为我院血液科住院病人。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6例(M<sub>1</sub>5例,M<sub>2</sub>8例,M<sub>3</sub>1例,M<sub>4</sub>2例),恶性淋巴瘤13例(何杰金病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1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例,多发性骨髓瘤及胃癌骨髓转移病人各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肿瘤 枢复宁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转移 何杰金病 病人化疗 临床观察 恶性淋巴瘤 非何杰金淋巴瘤 呕吐反射
下载PDF
安乐霉素治疗血液病肿瘤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刘泽霖 赵德义 +1 位作者 谭获 刘敏渭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0年第1期13-15,共3页
使用安乐霉素治疗血液病肿瘤10例,其中急非淋白血病6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例,慢粒急变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方法为安乐霉素静注每日10~20mg,总量达100~340mg.CR20%,PR60%,NR20%。其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与心脏毒性反应.
关键词 安乐霉素 白血病 淋巴瘤
下载PDF
低剂量安乐霉素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等血液肿瘤
3
作者 刘泽霖 刘敏涓 +2 位作者 谭获 彭中宜 李国梁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51-53,共3页
本文报告了用低剂量安乐霉素加长春新碱或阿糖胞苷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各类血液肿瘤25例的临床疗效,ALL5例,AML14例,CML4例,MM1例,MH1例。安乐霉素总量100mg为一疗程。结果:CR44%(11/25),CR中4例(ALL2例,CML2例)为复治病例,表明安乐... 本文报告了用低剂量安乐霉素加长春新碱或阿糖胞苷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各类血液肿瘤25例的临床疗效,ALL5例,AML14例,CML4例,MM1例,MH1例。安乐霉素总量100mg为一疗程。结果:CR44%(11/25),CR中4例(ALL2例,CML2例)为复治病例,表明安乐霉素与柔红霉素无交叉耐药性,PR40%(10/25),NR16%(4/25)。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及心肌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安乐霉素 血液肿瘤
下载PDF
蛇毒毒素抗血栓作用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被引量:3
4
作者 管锦霞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4年第4期179-181,共3页
蛇毒是毒蛇的毒腺分泌物,无毒蛇没有毒腺,亦无毒液分泌。毒腺分泌的毒液,经过毒腺导管沿毒牙沟道流出,故当毒蛇咬伤人体时,毒液可流至受伤组织,毒害人体。蛇毒是一复杂的混合物,含有蛋白质、肽类、核苷、金属离子等。包括多种活性组分,... 蛇毒是毒蛇的毒腺分泌物,无毒蛇没有毒腺,亦无毒液分泌。毒腺分泌的毒液,经过毒腺导管沿毒牙沟道流出,故当毒蛇咬伤人体时,毒液可流至受伤组织,毒害人体。蛇毒是一复杂的混合物,含有蛋白质、肽类、核苷、金属离子等。包括多种活性组分,胎甲蛋白酶、磷酸二酯酶、磷脂酶A、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血液血管毒素与肌肉毒素等。本文仅就蛇毒毒素的抗血栓作用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作用 磷酸二酯酶 磷脂酶 溶栓作用 抗凝血活酶 广州蛇毒研究所 纤溶酶 血栓干重 血栓湿重 体外血栓
下载PDF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冯莹 谭获 赖毅妍 《血栓与止血学》 1995年第3期125-126,123,共3页
本文应用乳胶凝集法(Latex法)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分别检测健康人及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共104例。其中健康正常人25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17例(进行系统溶栓治疗并作D—Dimer动态观察者10例)、肝硬化8例、糖尿病38例、慢性... 本文应用乳胶凝集法(Latex法)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分别检测健康人及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共104例。其中健康正常人25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17例(进行系统溶栓治疗并作D—Dimer动态观察者10例)、肝硬化8例、糖尿病38例、慢性肾炎、尿毒症16例。并就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Latex法 溶栓后 ELISA法 尿毒症 临床应用 LATEX 急性心肌梗塞 正常组 糖尿病
下载PDF
ATX—Ⅱ治疗脑梗塞的评价附204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泽霖 管锦霞 +6 位作者 刘敏涓 谭获 周涛 郑德灏 彭南生 丁宏泉 王春林 《微循环学杂志》 1991年第1期39-40,共2页
ATX—Ⅱ系南方眼镜蛇蛇毒的A、J组分,具有抗凝、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快红细胞电泳速度与抗体外血栓形成的功能。采用ATX—Ⅱ0.25~0.5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日一剂,7~10日为一疗程,二疗程后评价。共治疗脑梗塞204例(104例... ATX—Ⅱ系南方眼镜蛇蛇毒的A、J组分,具有抗凝、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快红细胞电泳速度与抗体外血栓形成的功能。采用ATX—Ⅱ0.25~0.5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日一剂,7~10日为一疗程,二疗程后评价。共治疗脑梗塞204例(104例经CT证实),男性136例,女性68例,年龄48~78岁,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均按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结果:基本痊愈102例(50%),显效65例(31.8%),好转27例(13.3%),无效10例(4.9%),总有效率95.1%。对照组109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复方丹参、维脑络通综合治疗)基本痊愈5例(13.8%),显效20例(18.3%),好转39例(35.8%),无效35例(32.1%),总有效率67.9%。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27%,腹泻22.7%,减缓滴速或加10~20mg654—2同时滴注,恶心呕吐率降为6.7%,腹泻1.7%。无过敏反应与明显出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低分子右旋糖苷 体外血栓形成 5%葡萄糖液 疗效评价标准 总有效率 恶心呕吐 眼镜蛇蛇毒 血小板聚集 消化道反应 电泳速度 学术会议 复方丹参 综合治疗 维脑络通 过敏反应 红细胞 二疗程 脑血管 对照组 副作用 血发生
下载PDF
中国蝰蛇毒试剂对血小板因子3活性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建邦 周涛 +1 位作者 刘泽霖 管锦霞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89年第2期78-79,共2页
血小板因子3活性(PF—3a)测定是临床上常用来估计先天性及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本室采用中国蝰蛇毒试剂(Chinese Russell’s Vuiper Venom Reagent,CRVV)以复钙时间(CRVV—RT)进行PF—3a测定,并与白陶土复钙时间(K—RT... 血小板因子3活性(PF—3a)测定是临床上常用来估计先天性及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本室采用中国蝰蛇毒试剂(Chinese Russell’s Vuiper Venom Reagent,CRVV)以复钙时间(CRVV—RT)进行PF—3a测定,并与白陶土复钙时间(K—RT)的方法进行对比,认为本法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试剂 1、CRVV系广州医学院蛇毒研究所从广东产园斑蝰蛇(Vipera russellis Smith)的蛇毒,净化冻干制品,每瓶含0.1mg,用前加生理盐水2ml溶解,置冰箱备用; 2、0.025M氯化钙溶液; 3、0.035M氯化钙溶液; 4、4%白陶土(USA产品)生理盐水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盐水溶液 白陶土 氯化钙溶液 临床应用 血小板功能 REAGENT 促凝作用 标本制备 钙离子浓度 皮下出血
下载PDF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3
8
作者 冯莹 刘泽霖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67-69,共3页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 PRCA)是一种以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和骨髓红细胞系造血不良而粒细胞、巨核细胞系生成并无异常为特征的血液病。自1922年 Kaznelson 首次报道后,本病报道日渐增多。其发病率约占再障总数的3%,分类亦日趋详...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 PRCA)是一种以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和骨髓红细胞系造血不良而粒细胞、巨核细胞系生成并无异常为特征的血液病。自1922年 Kaznelson 首次报道后,本病报道日渐增多。其发病率约占再障总数的3%,分类亦日趋详尽(见表)。本文重点讨论获得性纯红再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贫血 纯红细胞
下载PDF
用BCFA-BⅢ测定血凝-纤溶功能——广东健康成人32例的结果报告
9
作者 周立红 刘敏涓 +3 位作者 谭获 刘泽霖 蔡若冰 赖毅妍 《血栓与止血学》 1998年第4期186-187,共2页
血凝—纤溶功能动态自动分析仪(Blood Coagu-lation Fibrinolysis Automaticogram-B Ⅲ,BCFA-B Ⅲ)是广东省中山泰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该仪器利用红外光电比浊法,根据血浆凝固时由液相变成固相,纤溶时又由固相变成液相的规律,通过... 血凝—纤溶功能动态自动分析仪(Blood Coagu-lation Fibrinolysis Automaticogram-B Ⅲ,BCFA-B Ⅲ)是广东省中山泰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该仪器利用红外光电比浊法,根据血浆凝固时由液相变成固相,纤溶时又由固相变成液相的规律,通过光电转换检测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功能 血凝 健康成人 结果报告 纤溶动态图 血液学 研究室 正常参考值 受试者 广东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的肽类抑制剂
10
作者 庞缨 谭荻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5年第2期89-90,共2页
血栓形成是生理止血的病理性发展,大量证据表明血小板的聚集在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的聚集要依赖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GPⅡb和GPⅢa与纤维蛋白原、vWF等粘附蛋白的结合。在血栓动物模型上,特异性的GPⅡb/GPⅢa复合... 血栓形成是生理止血的病理性发展,大量证据表明血小板的聚集在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的聚集要依赖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GPⅡb和GPⅢa与纤维蛋白原、vWF等粘附蛋白的结合。在血栓动物模型上,特异性的GPⅡb/GPⅢa复合物的拮抗物,不论在灵长类与非灵长类。对血小板相关的血栓形成均产生影响。本文将简单复习GPⅡb/GPⅢa的结构组成,以及讨论在血栓动物模型上使用GPⅡ a-Ⅲa拮抗物的最新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肽类 粘附蛋白 抑制剂 血小板膜 血栓动物模型 亚单位 拮抗物 GPⅢa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狼疮抗凝物及凝血活酶抑制试验
11
作者 谭获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5年第4期173-174,共2页
狼疮抗凝物(LA)是一类在体外具有抑制一种或多种磷脂依赖性凝血试验(如APTT、PT、蝰蛇毒稀释时间即DRVVT)的抗体。由于LA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自发性流产等疾病密切相关,放临床上颇为重要。LA最初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中鉴定... 狼疮抗凝物(LA)是一类在体外具有抑制一种或多种磷脂依赖性凝血试验(如APTT、PT、蝰蛇毒稀释时间即DRVVT)的抗体。由于LA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自发性流产等疾病密切相关,放临床上颇为重要。LA最初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中鉴定出来,然而并非所有SLE病人均有LA,而且,LA也并不仅限存于SLE患者体内。LA是所谓抗磷脂抗体(APA)这一大群相关免疫球蛋白中的组成部分。这些免疫球蛋白的类型为IgG、IgM及IgA。APA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药物诱发性疾病之中。患者体内并不是存在一种特异的抗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活酶 狼疮抗凝物 抑制试验 抗磷脂抗体 多种抗体 凝血试验 性病人 试剂 药物诱发性 稀释时间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2
作者 庞缨 《血栓与止血学》 1994年第3期138-139,共2页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0岁。三月前因左下肢红肿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经抗感染及抗凝血药物治疗症状消失。一周前因发热38℃,皮肤出现紫癜,尿呈浓茶样再入当地医院,查血象: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计数53×10~9...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0岁。三月前因左下肢红肿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经抗感染及抗凝血药物治疗症状消失。一周前因发热38℃,皮肤出现紫癜,尿呈浓茶样再入当地医院,查血象: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计数53×10~9/L,网织红细胞0.11,尿蛋白(++),并于次日出现舌活动不灵,伸舌偏左,左上肢握力减退,随后烦燥不安,失语,神志不清,左侧肢体瘫痪,经用先锋铋、大剂量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茶样 网织红细胞 深部静脉血栓 烦燥不安 尿蛋白 抗凝血药物 肢体瘫痪 溶血性贫血 下肢肌 神经精神症状
下载PDF
凝血因子抑制物
13
作者 刘敏涓 《血栓与止血学》 1995年第1期25-26,共2页
凝血因子抑制物是一种获得性抗体,以其能中和各种凝血因子的特殊促凝活性而著称。有时可伴有出血倾向,但亦可见于无症状者。因子抑制物可由患者遗传因子缺乏(同种抗体)或有/无自身免疫疾患(自身抗体)所引起。抑制物可分为抗磷脂抗体或... 凝血因子抑制物是一种获得性抗体,以其能中和各种凝血因子的特殊促凝活性而著称。有时可伴有出血倾向,但亦可见于无症状者。因子抑制物可由患者遗传因子缺乏(同种抗体)或有/无自身免疫疾患(自身抗体)所引起。抑制物可分为抗磷脂抗体或狼疮性抗凝物。因子Ⅶ抗体最为常见,在血友病甲患者中可高达15%,抗体能因输血或凝血因子替代疗法后而产生,但也可在以前未证实有凝血病的患者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物 凝血因子 血友病甲 同种抗体 血友病乙 狼疮性 APTT 外源性因子 患者血浆 余因子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导向治疗白血病与淋巴瘤
14
作者 刘泽霖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22-24,共3页
以抗体被动免疫治疗肿瘤的概念早已建立,1976年以来单克隆抗体(MoAbs)问世,才使其具有特异性。用免疫过氧化酶与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技术证验:以 MoAbs 投入白血病患者,可见其与白血病细胞结合,使肿瘤细胞数下降。MoAbs 治疗肿瘤的途径有:... 以抗体被动免疫治疗肿瘤的概念早已建立,1976年以来单克隆抗体(MoAbs)问世,才使其具有特异性。用免疫过氧化酶与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技术证验:以 MoAbs 投入白血病患者,可见其与白血病细胞结合,使肿瘤细胞数下降。MoAbs 治疗肿瘤的途径有:①作为免疫系统补体的活化,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瘤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LATEX法和ELISA法检测D二聚体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敬 谭获 赖毅妍 《血栓与止血学》 1995年第3期139-140,共2页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由于D二聚体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故它比FDP具有更强的抗原特异性。D二聚体的升高,提示体内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标记物之一。目前,...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由于D二聚体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故它比FDP具有更强的抗原特异性。D二聚体的升高,提示体内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标记物之一。目前,国内检测D-Dimer的常用方法有LATEX法(乳胶凝集法)和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LATEX ELISA法检测 乳胶凝集法 定性试验 血浆 凝集颗粒 x法 体内血栓 正常人
下载PDF
中等剂量康力龙治疗获得性纯红再障2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蓉 刘泽霖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89年第4期186-186,共1页
病例报告例1,男,54岁,住院号34198,因头晕乏力2年,1966年经广州中山医学院附院确诊为PRCA,曾用强的松、丙睾、氯化钴、叶酸等治疗年余,收效甚微.1968年在一次感冒愈后自行缓解.此后20年多次复查血象均正常.1年前因患感冒而再次发病,血... 病例报告例1,男,54岁,住院号34198,因头晕乏力2年,1966年经广州中山医学院附院确诊为PRCA,曾用强的松、丙睾、氯化钴、叶酸等治疗年余,收效甚微.1968年在一次感冒愈后自行缓解.此后20年多次复查血象均正常.1年前因患感冒而再次发病,血红蛋白(Hb)降至4.0克%以下,采用“中药+强的松+左旋咪唑”和每周输血1~2次,历2月余无效而转我院.体查:贫血貌,无出血征.肝肋下4.0cm,质中偏硬.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5.4克/L,网红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纯红再障 康力龙 中等剂量 复查血象 左旋咪唑 氯化钴 质中 丙睾 中山医学院 胸腺瘤
下载PDF
蛇毒试剂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17
作者 管锦霞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4年第4期181-184,共4页
蛇毒试剂是指从蛇毒中分离提取的,可用于临床诊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诊断蛇酶试剂。我国现有的蛇毒试剂包括中国蝰蛇毒试剂、中国蕲蛇酶试剂、诱导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和蛇毒因子溶血试剂,均已有科研产品提供临床诊断应用。 1 中国蝰蛇毒... 蛇毒试剂是指从蛇毒中分离提取的,可用于临床诊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诊断蛇酶试剂。我国现有的蛇毒试剂包括中国蝰蛇毒试剂、中国蕲蛇酶试剂、诱导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和蛇毒因子溶血试剂,均已有科研产品提供临床诊断应用。 1 中国蝰蛇毒试剂 国外利用蝰蛇毒(Russell’s viper venom)作为凝血因子缺乏所致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试剂由来已久,产品有如stypven,VVR等。因其性能可靠,临床乐于采用。我国《临床检验学》一书早已有“蝰蛇毒时间测定”的记载,但无这种试剂供应,临床上难以开展这项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诊断 临床检验学 时间测定 科研产品 VENOM 血清谷丙转氨酶 延长率 血栓与止血学 爬虫酶时间 出血性疾病
下载PDF
用蝰蛇毒与蕲蛇毒试剂检查肝功能
18
作者 刘泽霖 管锦霞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0年第1期27-28,共2页
肝脏疾病的凝血因子变化肝脏为凝血因子合成的主要场所,除因子Ⅲ、Ⅳ(Ca<sup>++</sup>)及一部分因子Ⅶ外,均与肝脏密切相关.因此肝脏疾病常有凝血因子缺陷。随着其病变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不同,凝血功能测试异常率在29.8~8... 肝脏疾病的凝血因子变化肝脏为凝血因子合成的主要场所,除因子Ⅲ、Ⅳ(Ca<sup>++</sup>)及一部分因子Ⅶ外,均与肝脏密切相关.因此肝脏疾病常有凝血因子缺陷。随着其病变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不同,凝血功能测试异常率在29.8~85%之间.临床上有出血症状者为15%。肝病凝血因子的缺陷首推Vit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其次为对凝血酶敏感的因子(Ⅰ、Ⅴ、Ⅶ、Ⅷ),少数情况下可以出现因子Ⅺ的减少。动物实验证实:肝坏死(鼠)后6~12小时,凝血因子下降至对照组的25~63%,除Vit K依赖因子均累及外,Ⅴ、Ⅶ、Ⅷ亦明显下降,其中以因子Ⅴ下降最快。上海瑞金医院证实:肝病者二个或二个以上凝血因子合并减少者占88%,因子Ⅶ、Ⅹ减少者40%,Ⅶ、Ⅸ、Ⅹ36%,Ⅸ、Ⅹ8%;Ⅰ、Ⅹ4%;而单独因子Ⅶ及因子Ⅹ减少者分别占4%及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肝脏疾病 上海瑞金医院 肝功能损害 肝坏死 动物实验 肝功能衰竭 子均 延长率 广州蛇毒研究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