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水泥注射微创治疗椎体病理性骨折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伟民 林志雄 张健荣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8期740-743,共4页
目的:研究骨水泥注射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中的作用,分析两者疗效的优劣、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自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确诊为脊柱转移瘤致病理性骨折的患者43例(共12... 目的:研究骨水泥注射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中的作用,分析两者疗效的优劣、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自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确诊为脊柱转移瘤致病理性骨折的患者43例(共127个椎体),其中28例(共68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15例(共59个椎体)行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2-24个月),记录患者术前1 d、术后2 d、2周、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quality of life,QOL),术后椎体后凸矫正率及1年后椎体高度丢失率,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图。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分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2周PVP组平均下降6.5分(4-7分),PKP组平均下降7分(5-8)分;术后1年PVP组平均下降4.5分(3-6分),PKP组平均下降5分(4-6分)。两组术前及术后对比,疼痛缓解率有统计学差异( P﹤0.01),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后凸畸形矫正率PKP组和PVP组分别为(68.72±3.23)%和(66.72±4.73)%,术后1年椎体高度再丢失率为(19.23±1.47)%和(21.32±2.68)%,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PVP组术后发现骨水泥渗漏11例,渗漏率39.2%,PKP组术后发现骨水泥渗漏2例,渗漏率13.3%,均无临床症状。PVP、PKP组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2-24个月)和16个月(3-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相邻椎体肿瘤转移情况。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型术同为骨水泥微创注射技术,近远期疗效及生存预后无明显差异,PVP价格低廉且操作简单,但骨水泥渗漏率发生较高,PKP经改良后大大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对骨皮质不完整者建议行PKP治疗。椎体骨折较新鲜时(小于2个月),PKP恢复椎体高度可能性大,建议采用,而骨折时间较长者建议行PV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病理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小切口普通椎弓根钉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伟民 林志雄 张健荣 《现代临床医学》 2015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普通椎弓根钉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胸腰椎骨折、腰椎滑脱的患者60例,排除因有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而需要减压手术的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椎旁小切口组)及对照组(后正中入路组),每组3...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普通椎弓根钉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胸腰椎骨折、腰椎滑脱的患者60例,排除因有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而需要减压手术的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椎旁小切口组)及对照组(后正中入路组),每组30例。2组中胸腰椎骨折、腰椎滑脱各15例。实验组采用C臂机定位下,经后方椎旁4个小切口(1~1.5 cm),置入普通椎弓根钉棒系统;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后正中入路。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2周VAS评分、术后受伤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或复位成功率、ECOG功能分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2周VAS分数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2个月2组患者VAS分数、椎体骨折患者受损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椎体滑脱复位成功率、ECOG功能分级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普通椎弓根钉棒植入技术在治疗不需要减压的椎体不稳上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且不需要特殊的微创器械,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腰椎滑脱 椎弓根钉技术 小切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