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口腔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任文 杨岚 郭吕华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16期15-17,19,共4页
作为一类来源于骨髓,具有极强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向多种细胞方向分化。同时,因为其免疫原性低、伦理争议少及易于体外培养和扩增... 作为一类来源于骨髓,具有极强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向多种细胞方向分化。同时,因为其免疫原性低、伦理争议少及易于体外培养和扩增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近来,BMSCs被广泛应用颌骨骨量不足、牙周组织不足和颞下颌关节病等口腔医学研究之中。本文就BMSCs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颌骨缺损 牙周再生 颞下颌关节障碍
下载PDF
CanMEDS模型对口腔医学生能力培养的启示及应用实例分析
2
作者 陈良娇 葛林虎 《高教学刊》 2019年第11期62-64,共3页
CanMEDS模型是医学教育的引领者,对口腔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重要启示。针对口腔医学教育制定相应的框架细则,融入多元的素质培养以及合理的评价系统,对于口腔医学生未来执业能力的提高有... CanMEDS模型是医学教育的引领者,对口腔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重要启示。针对口腔医学教育制定相应的框架细则,融入多元的素质培养以及合理的评价系统,对于口腔医学生未来执业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文章对CanMEDS应用及其评价体系进行概述,分析该模型对口腔医学教育的启示意思,并通过实例分析该模型的重要性。以CanMEDS模型为指导,推动并提高口腔医学教育水平,是值得探索的教学改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MEDS模型 口腔医学教育 启示
下载PDF
三氧自血疗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麦熙 何丽萍 +2 位作者 曹威 黎星阳 王欢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2833-2836,共4页
目的观察三氧自血疗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观察组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氧自血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在疼痛缓解程度、溃疡愈合... 目的观察三氧自血疗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观察组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氧自血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在疼痛缓解程度、溃疡愈合缩短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分别在口腔溃疡治疗后1、3、6、12个月随访复发的例数,观察组的复发率有显著性下降,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讨论在中医辨证基础上联合三氧自血疗法能降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疼痛程度、缩短愈合时间,并且降低远期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三氧自血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骨性下颌偏斜对口腔颌面组织的不利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小凯 王思涵 +2 位作者 彭慧敏 韩先卓 刘畅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4期4073-4075,共3页
骨性下颌偏斜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错颌畸形,是指下颌骨在垂直、矢状及水平方向上存在不对称畸形的表现。下颌偏斜主要由遗传因素和功能性因素引起,严重的骨性下颌偏斜会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和咬合功能,并且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发生密切... 骨性下颌偏斜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错颌畸形,是指下颌骨在垂直、矢状及水平方向上存在不对称畸形的表现。下颌偏斜主要由遗传因素和功能性因素引起,严重的骨性下颌偏斜会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和咬合功能,并且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容貌外观、合及牙弓形态、下颌骨、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等方面入手,对骨性下颌偏斜对口腔颌面部组织的不利影响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下颌偏斜 错颌畸形 口腔颌面部组织
下载PDF
整合课程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君伟 朴正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第8期116-117,共2页
医学整合课程是以器官或疾病为中心,将相关学科课程内容融为整体,实现学科知识融通,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课程形态,以培养顺应社会需求的医务工作者。口腔医学作为技术性高要求的学科,更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 医学整合课程是以器官或疾病为中心,将相关学科课程内容融为整体,实现学科知识融通,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课程形态,以培养顺应社会需求的医务工作者。口腔医学作为技术性高要求的学科,更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文章就口腔颌面外科学为研究学科,探讨整合课程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课程 教学改革 口腔医学教育 口腔颌面外科
下载PDF
O-GlcNAc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影响上唇发育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朴正国 邹瑞 +3 位作者 闫璟 Seok-Kee Baik Hye-Jin Tak Sang-Hwy Lee 《口腔疾病防治》 2016年第5期273-279,共7页
目的探讨氧联乙酰葡萄糖胺(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O-Glc NAc)影响上唇发育时上皮层的消失过程中,Wnt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在鸡胚唇部植入浸有O-GlcNAc促进剂氧联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O-GlcNAc transferase,OGT)、O... 目的探讨氧联乙酰葡萄糖胺(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O-Glc NAc)影响上唇发育时上皮层的消失过程中,Wnt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在鸡胚唇部植入浸有O-GlcNAc促进剂氧联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O-GlcNAc transferase,OGT)、O-GlcNAc的抑制酶氧联乙酰葡萄糖胺水解酶(O-Glc NAcase,OGA)以及OGA的抑制剂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cin,SZT)的琼脂糖微球,构建O-Glc NAc高表达与低表达以及反向高表达实验组,并继续孵育24 h,茜素红—阿利新蓝骨组织染色观察胚胎骨、软骨发生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Wnt信号系包括GSK-3β、β-catenin在内的一系列信号因子。结果 O-GlcNAc过表达组OGT和STZ中,上皮层的消失出现延迟,骨染色发现胚胎唇部出现骨缺损,TUNEL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未发现明显细胞凋亡,但GSK-3β在细胞质内表达增加,β-catenin细胞核内表达减少;正常侧及O-GlcNAc低表达组OGA中上唇发育未受影响。结论 O-GlcNAc过表达时引起上皮层的消失发生延迟,这并非由细胞凋亡减少引起,而是可能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导致GSK-3β、β-catenin在内的相关信号因子变化,这些变化将影响上唇发育并可能导致唇腭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氧联乙酰葡萄糖胺 细胞凋亡 鸡胚 上唇
下载PDF
柠檬精油对牙周致病菌抑制作用及其安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唐萍 边可胤 张向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柠檬精油对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柠檬精油对Pg、Fn、Aa、Pi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 目的:探讨柠檬精油对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柠檬精油对Pg、Fn、Aa、Pi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以较低浓度的MIC为标准稀释LEO作为实验组,采用MTT法测定柠檬精油对HUVECs的毒性作用,明确抑菌浓度下LEO的安全性。结果:柠檬精油对牙周主要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Pg、Fn、Aa、Pi的MIC分别是9.0g/L、4.5g/L、4.5g/L、9.0g/L,Aa、Fn的MBC是9.0g/L,Pg、Pi的MBC未测得。1/2MIC、1/20MIC浓度的LEO能够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而低于1/200MIC浓度的LEO则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没有影响,其中1/200MIC浓度的LEO作用明显优于0.02%的CHX。结论:体外环境中,柠檬精油对牙周致病菌Pg、Fn、Aa、Pi具有抗菌活性,低浓度应用对机体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精油 牙周致病菌 最小抑菌浓度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H19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邹瑞 林颖 +2 位作者 欧阳可雄 朴正国 廖贵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256-3258,共3页
H19在人体内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因,能够通过转录产生一种长链非编码RNAH19.且自身能与佑尼基因构成一对印记基因。正是由于其双重特性,因此在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骨肉瘤、Wilms... H19在人体内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因,能够通过转录产生一种长链非编码RNAH19.且自身能与佑尼基因构成一对印记基因。正是由于其双重特性,因此在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骨肉瘤、Wilms瘤等全身多种肿瘤中均有讨论与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H19主要通过其转录产物——长链非编码RNAH19调控miRNA前体、P53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9基因 肿瘤发生发展 食管鳞状细胞癌 WILMS瘤 转录产物 MIRNA P53基因 印记基因
下载PDF
保守序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颖 张清彬 +4 位作者 刘亚蕊 邓力 何霞 曹威 崔诗曼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8-691,共4页
目的:观察保守序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90例,年龄16-85岁。第1组200名,采用保守序列治疗方法,即关节上腔单针灌洗+透明质酸钠凝胶注... 目的:观察保守序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90例,年龄16-85岁。第1组200名,采用保守序列治疗方法,即关节上腔单针灌洗+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理疗+手法复位+口腔操,第2组100名,采用单纯透明质酸钠凝胶关节上腔注射法。利用MMO(最大张口度,mm)及VAS(视觉类比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张口度及颞下颌关节疼痛值的变化。结果:第1组总有效率95.5%(191/200),治疗前MMO为(22.90±3.18)、VAS为(5.81±0.32);治疗后3个月MMO为(37.05±4.43)、VAS为(1.29±0.19);治疗后6个月MMO为(36.29±4.08)、VAS为(1.37±0.22);治疗后12个月MMO为(35.76±3.87)、VAS为(1.52±0.28)。第2组总有效率78%(78/100),治疗前MMO为(23.12±4.02)、VAS为(6.11±0.67);治疗后3个月MMO为(36.11±4.02)、VAS为(1.89±0.21);治疗后6个月MMO为(35.49±3.78)、VAS为(2.21±0.32);治疗后12个月MMO为(31.53±4.87)、VAS为(3.88±0.51)。2组逐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序列治疗方法对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无论近期还是远期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 前移位
下载PDF
臭氧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邓力 张清彬 +1 位作者 张颖 何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观察颞下颌关节腔注射臭氧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炎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颞下颌关节腔注射臭氧治疗... 目的:观察颞下颌关节腔注射臭氧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炎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颞下颌关节腔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采取颞下颌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治疗之后进行疗效的对比。结果:进行治疗后,治疗组各时点VAS评分及最大张口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颞下颌关节腔注射臭氧疗效显著,与颞下颌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疗效无明显区别,而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关节腔 颞下颌关节炎
下载PDF
特殊需求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欧阳可雄 邹瑞 +3 位作者 何锦泉 黄珞 张君伟 朴正国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特殊需求患者全麻下拔牙的必要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室2014年、2015年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病例,分析并评价特殊需求患者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的原因、麻醉效果、手术安全性、患者术后评价等资料。结果共收... 目的探讨特殊需求患者全麻下拔牙的必要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室2014年、2015年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病例,分析并评价特殊需求患者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的原因、麻醉效果、手术安全性、患者术后评价等资料。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病例54例,其中严重张口受限11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10例、癫痫病史2例、严重的牙科恐惧症13例、年龄或智力局限不能配合治疗18例,经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后,按照出院评价标准均大于9分,安全出院,出院1 d、1周、1月回访均无拔牙及麻醉并发症。结论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患者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需求 拔牙 气管插管全麻 并发症 特殊疾病
下载PDF
两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颖 符策广 +1 位作者 卢锦芬 张清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应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比较使用不同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 目的:应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比较使用不同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稳定性咬合板和Twin-block咬合板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治疗结束后1年复查,记录患者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及张口度的变化,对比两种咬合板治疗的疗效。结果:稳定性咬合板对治疗关节疼痛、张口受限的效果优于Twin-block咬合板(P<0.05);Twin-block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的效果高于稳定性咬合板(P<0.05)。结论: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关节疼痛及张口受限效果较好,twin-block咬合板对治疗关节弹响效果好,两种咬合板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性咬合板 TWIN-BLOCK
下载PDF
硅酸二钙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促炎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赖世翔 陈良娇 +3 位作者 曹威 张清彬 崔诗曼 黎星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硅酸二钙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促炎反应机制。方法:选取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作为研究对象,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简称TCP)颗粒作为对比,硅酸二钙(Dicalcium silicate,简称C2S)、磷酸三钙颗粒均设置两种浓度:... 目的:探讨硅酸二钙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促炎反应机制。方法:选取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作为研究对象,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简称TCP)颗粒作为对比,硅酸二钙(Dicalcium silicate,简称C2S)、磷酸三钙颗粒均设置两种浓度:10mg/L和100 mg/L,观察RAW264.7对两种材料的吞噬作用,观察是否有细胞自噬现象发生,采用qRT-PCR的方法,检测硅酸二钙、磷酸三钙颗粒分别与RAW264.7共培养6h和24h后TLR2(Toll like receptor2)、TLR9基因的表达量,初步探讨硅酸二钙促炎反应的机制。结果:硅酸二钙与磷酸三钙颗粒与RAW264.7共培养后,细胞吞噬颗粒,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自噬现象。与磷酸三钙颗粒组相比,硅酸二钙颗粒组与RAW264.7共培养6h后,TLR2、TLR9基因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共培养24h后,硅酸二钙颗粒组的TLR2基因表达量明显增高(P<0.001),10 mg/L磷酸三钙颗粒组的TLR2基因表达可能增高(0.05<P<0.1)。结论:硅酸二钙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促炎反应与TLR2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二钙 磷酸三钙 巨噬细胞 促炎反应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牙周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天 郭吕华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12期10-11,13,共3页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神经肽。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在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周围,CGRP具有显著的表达水平。CGRP通过调节炎症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影响牙周炎的进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神经肽。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在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周围,CGRP具有显著的表达水平。CGRP通过调节炎症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影响牙周炎的进展。对CGRP在牙周炎中作用的研究,将给临床上治疗牙周炎带来新的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牙周炎 细胞因子
下载PDF
CAD/CAM全瓷高嵌体微创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9
15
作者 于淼 田爱峰 +2 位作者 吴瑛 杨燕 江千舟 《口腔疾病防治》 2016年第8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CEREC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高嵌体微创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6例大面积缺损的后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EREC CAD/... 目的探讨CEREC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高嵌体微创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6例大面积缺损的后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EREC 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缺损牙冠,修复后即刻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术后即刻及1年后随访,均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部(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患者满意度在91%以上。根据改良USPHS标准,术后即刻及1年后复查时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达到A级分别为92.1%和91.3%(c2=0.052,P=0.820),外形达A级前后两次均为97.6%,表面质地达到A级分别为95.2%和93.7%(c2=0.303,P=0.582),颜色匹配达到A级分别为80.2%和81.7%(c2=0.103,P=0.748)。仅出现1例瓷破裂。结论 CEREC 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C CAD/CAM 高嵌体 后牙 牙体缺损
下载PDF
iRoot BP Plus直接盖髓后比格犬牙髓的反应性变化 被引量:17
16
作者 梅雪 谢俐萍 +4 位作者 金幼虹 叶芳 熊伟 岳黎 姜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34-1239,共6页
目的:iRoot BP Plus直接盖髓于比格犬牙颈部,观察术后损伤部位钙化桥的形成程度和牙髓炎症反映情况,探索iRoot BP Plus作为直接盖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只10月龄健康比格犬,选择72颗牙齿作为研究对象,8周和12周实验周期,随机分为iR... 目的:iRoot BP Plus直接盖髓于比格犬牙颈部,观察术后损伤部位钙化桥的形成程度和牙髓炎症反映情况,探索iRoot BP Plus作为直接盖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只10月龄健康比格犬,选择72颗牙齿作为研究对象,8周和12周实验周期,随机分为iRoot BP Plus组、MTA组和玻璃离子实验对照组,分别以iRoot BP Plus、MTA及玻璃离子盖髓。术后8周和12周分别拔出实验牙,获取标本,组织学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将标本牙髓内钙化桥形成程度和牙髓内炎症反应程度进行组织学评估并分级,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8周和12周后iRoot BP Plus组和MTA组大多数标本可形成完整钙化桥,牙髓无炎症,但MTA组使牙齿变色,而iRoot BP Plus组不使牙齿变色;玻璃离子组标本均无钙化桥形成,牙髓均有炎症反应及网状萎缩和成牙本质细胞空泡变性,但不使牙齿变色。结论:1)iRoot BP Plus、MTA都能诱导钙化桥形成。2)iRoot BP Plus、MTA都具有良好的炎症调节作用。3)iRoot BP Plus是一种优于MTA的盖髓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ot BP PLUS MTA 直接盖髓 修复性牙本质 牙髓炎症 牙齿变色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评估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何锦泉 欧阳可雄 +5 位作者 王朝俭 张君伟 黄珞 王伟奇 陈伦秋 朴正国 《口腔疾病防治》 2016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在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前预测植骨量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4例单侧牙槽突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CBCT扫描获取患者上颌骨影像数据并导入Mimics软件,用该软件测量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在术中通过5 m...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在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前预测植骨量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4例单侧牙槽突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CBCT扫描获取患者上颌骨影像数据并导入Mimics软件,用该软件测量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在术中通过5 mL注射器测量植入牙槽突裂隙中的松质骨骨量,获得牙槽突裂骨缺损的实际体积,并与术前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4例患者接受了牙槽突裂植骨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用CBCT和Mimics软件测量得到的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为(2.78±0.70)mL,术中实际测量得到的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为(2.88±0.7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BCT预测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准确率为(95.09±2.56)%。结论术前CBCT结合Mimics软件可精确计算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裂 骨移植 骨缺损 体积测量 锥形束CT
下载PDF
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Twin-block治疗颞下颌关节弹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颖 邓力 +1 位作者 曹威 张清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佩戴Twin-block垫治疗颞下颌关节(TMJ)弹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颞下颌关节弹响的患者60名,分为3组,每组20名。第一组采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1次/2周,共3次)联合佩戴Twin-block垫治疗... 目的:探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佩戴Twin-block垫治疗颞下颌关节(TMJ)弹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颞下颌关节弹响的患者60名,分为3组,每组20名。第一组采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1次/2周,共3次)联合佩戴Twin-block垫治疗(12 h/d,共3个月);第二组采用单纯佩戴Twin-block垫治疗。第三组采用单纯透明质酸钠凝胶关节上腔注射法治疗;采用医师与患者共同参与法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区弹响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第一组总有效率95%,治疗后弹响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第二组总有效率85%,治疗后弹响症状改善。第三组总有效率65%,治疗后弹响症状有所改善。3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结论:采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佩戴Twin-block垫治疗TMJ弹响的疗效优于单纯佩戴Twin-block垫治疗或单纯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TMJ) 弹响 Twin—block 透明质酸(HA)
下载PDF
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自然头位下软组织侧貌的线性测量和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畅 李新青 +4 位作者 刘莹 郭小凯 王思涵 王硕 杨家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目的:通过拍摄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自然头位下软组织侧貌照片,测量面部各部位的线性值,建立一个关于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软组织侧貌线性值的基本数据库。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吉林大学在校学生88人,拍摄自然头位下的侧位照片,通过C... 目的:通过拍摄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自然头位下软组织侧貌照片,测量面部各部位的线性值,建立一个关于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软组织侧貌线性值的基本数据库。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吉林大学在校学生88人,拍摄自然头位下的侧位照片,通过Coreldraw测量软件对软组织侧貌进行定点测量分析,共测量面部高度项目10项,面部突度项目7项。采用Dahlberg’s公式检测测量方法的可靠性。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男性和女性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男性面高度(Tri-G、G-Sn、N-Sn、Prn-Sn、Sn-Me、Sn-Sto、Ls-Sto、Sto-Sm、Sto-Li和Sm-Me)及面深度(G-TVL、Trg-TVL、Prn-TVL、ULL-TVL、Sm-TVL和Pg-TVL)各个项目测量值均较女性偏大。上面高、下面高以及面深度的标准差比较大。中面高与下面高的比例约为1∶1,上面高偏小。除上面高和鼻尖高度外,男性和女性其他面部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矢状向面部突度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较小,男性和女性眉间点突度、面深度及上唇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获得了中国北方正常男女年轻成人自然头位下软组织侧貌各线性测量的方法误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及标准差,建立了中国北方正常年轻成人自然头位下的面部软组织侧貌线性值的基本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面部侧貌 线性测量 标准化照片 自然头位
下载PDF
广东地区正常男女颏部形态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良娇 陈燕玲 +3 位作者 施婉娓 胡昀 张颖婕 兰泽栋 《口腔疾病防治》 2016年第6期352-355,共4页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正常人群颏部形态特征,建立颏部形态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库,为临床正畸治疗和颏部整形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筛选广东地区正常样本44名(男性20名,女性24名),在自然头位、正中位及唇放松状态下拍摄头颅侧位片。应用Wincep...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正常人群颏部形态特征,建立颏部形态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库,为临床正畸治疗和颏部整形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筛选广东地区正常样本44名(男性20名,女性24名),在自然头位、正中位及唇放松状态下拍摄头颅侧位片。应用Winceph 7.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定点测量反映颏部形态的角度测量指标、反映颏部硬组织的线距测量项目指标以及反映颏部软组织的线距测量项目等,并对男、女性别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地区正常人群颏部形态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显示颏倾斜度、颏角均具有性别差异。男性的颏倾斜度和颏角均小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颏曲度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部硬组织的线距测量指标均没有性别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颏唇沟深度男女性别具有差异,男性的颏唇沟深度大于女性(P<0.05)。结论广东地区正常人群颏部形态特征的头影测量数据显示部分指标具有性别差异,在临床正畸治疗和面部整形治疗中应充分考虑颏部形态特征和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头影测量 颏部形态 正常 正畸治疗 自然头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