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守治疗儿童肝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价值探讨
1
作者 刘涛 王杰钦 +3 位作者 张向向 吴慧莹 刘珍银 温哲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儿童肝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中心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儿童肝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资料。患儿女性,5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3个月。入院后完善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儿童肝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中心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儿童肝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资料。患儿女性,5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3个月。入院后完善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及CT检查(瘤体大小约3.8 cm×2.9 cm×2.9 cm),诊断为肝外型门静脉瘤。联合超声科、影像科及介入科多学科讨论,制定了不予手术、暂予临床观察保守治疗的策略。门诊定期复查超声检查随访,随访截止2024年2月。结果随访3年1个月,期间患儿生长发育指标正常,就学、饮食、活动如常,除偶尔出现可以缓解的轻微腹痛外,无腹胀、呕吐、黄疸等其他不适。随访至2年11个月时复查超声结果提示瘤体大小约4.3 cm×3.0 cm×2.9 cm,未见瘤体血栓及继发性门静脉侧枝血管形成。结论本例为国内首例儿童门静脉瘤个案。对于无瘤体血栓、无明显腹痛等临床症状的门静脉瘤患儿,保守治疗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合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瘤 保守治疗 儿童
下载PDF
SARS-CoV-2相关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临床、影像特点及预后随访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淑仪 梁泳毅 +6 位作者 高文静 张笑春 吴雪仪 何林超 陈成燕 钟任佳 胡悦林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目的 通过分析10例SARS-CoV-2相关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ANE)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随访预后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目的 通过分析10例SARS-CoV-2相关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ANE)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随访预后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SARS-CoV-2相关ANE的10例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过程及颅脑CT或MRI影像学特征,对存活患儿进行半年随访,判断其预后。结果 10例患儿中2例存活,8例死亡。9例患儿首发症状为发热,1例患儿首发症状为呕吐,5例患儿随后出现抽搐症状。8例死亡患儿入院时出现昏迷,从出现症状到昏迷的中位时间为2d,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均为重度,ANE严重程度评分(ANE severity scale,ANE-SS)为高风险;2例存活的患儿未出现昏迷症状,入院GCS为轻度及中度,ANE-SS为低风险及中风险。死亡患儿中7例入院时谷丙转氨酶升高,8例谷草转氨酶升高,7例合并肺部感染;存活患儿中,1例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正常,另1例谷草转氨酶升高,谷丙转氨酶正常,2例均未见肺部感染。所有的病例均累及丘脑及脑干,同时可累及基底节、侧脑室旁白质、双侧额顶叶和小脑,与其他感染源引起的急性坏死性脑病影像学表现相仿,CT和MRI显示多灶性对称性改变,CT为低密度改变,部分有出血征象;MRI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强化,弥散加权序列弥散受限,预后差且诊断脑死亡的患儿MRI增强未见脑内血管造影剂显影,预后良好的患儿复查病灶逐渐减少消失。结论 儿童因感染SARS-CoV-2发生的ANE,应当及时识别并且积极治疗,CT及MRI检查均能显示对称性病变,而MRI检查对早期发病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坏死性脑病 儿童 影像 预后
下载PDF
儿童腹部伯基特淋巴瘤临床与CT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3
作者 朱敏 黄雯静 +2 位作者 鹿连伟 蔡培珊 吴慧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51-855,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腹部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的临床及CT特征并分析CT误诊原因,提高儿童腹部BL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71例儿童腹部BL的临床及42例治疗前CT资料。分析71例儿童腹部BL的临床特征、42例治疗... 目的:总结儿童腹部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的临床及CT特征并分析CT误诊原因,提高儿童腹部BL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71例儿童腹部BL的临床及42例治疗前CT资料。分析71例儿童腹部BL的临床特征、42例治疗前CT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71例BL中,男60例,女11例,平均年龄(6.8±0.1)岁,早期24例(Ⅰ+Ⅱ期,33.8%),晚期47例(Ⅲ+Ⅳ期,66.2%),总体缓解63例(88.7%),死亡8例(12.3%)。42例治疗前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儿童腹部BL累及胃肠道31例(73.8%),合并周围器官浸润20例(47.6%)。治疗前CT诊断符合率为81%。根据CT误诊原因,把儿童腹部BL分为胃肠型、结型和混合型。其中胃肠型14例(33.3%),表现为肠(胃)壁弥漫性增厚。结型15例(35.7%),以软组织肿块为主,肠壁增厚不显著。混合型13例(31.0%),同时出现肠壁弥漫性增厚及淋巴结肿大,且泌尿系统浸润较胃肠型及结型更常见(P=0.024)。结论:儿童腹部BL常累及胃肠道,以肠(胃)壁弥漫性增厚及/或合并软组织肿块为特征,易合并周围组织浸润。胃肠型容易误诊为间质瘤,结型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混合型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绝大部分可以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腹部肿瘤 儿童 误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儿童门静脉MR血管成像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思茵 侯健宁 +1 位作者 陈元凯 李建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1-1614,共4页
MR血管成像(MRA)是无创评估门静脉系统结构与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影像学方法。随着MR新序列的出现与对比剂的迭代,门静脉MRA在儿童中的应用越来越便利。本文就儿童门静脉MRA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关键词 儿童 门静脉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儿童十二指肠壁内血肿的临床及影像特征
5
作者 鹿连伟 朱敏 +2 位作者 黄雯静 陈希文 吴慧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十二指肠壁内血肿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不必要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21年3月我院经手术或临床确诊且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11例儿童十二指肠壁内血肿病例。10例行X线检查,3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 目的:探讨儿童十二指肠壁内血肿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不必要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21年3月我院经手术或临床确诊且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11例儿童十二指肠壁内血肿病例。10例行X线检查,3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11例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10例X线均未见气腹。3例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11例上腹部CT平扫显示沿十二指肠走行囊性病灶,范围3.3~9.4 cm(中位值4.6 cm),囊壁增厚,厚度1.9~6.9 mm(中位值3.4 mm),囊内密度不均匀,中央为稍高密度-融冰征,增强扫描囊壁轻微强化2例。其他影像学改变包括腹腔积液10例,肝内外胆管稍扩张4例,胰腺损伤1例,肝挫伤1例,车祸伤致肺挫裂伤、创伤性左侧膈疝、骨盆、四肢长骨骨折1例。结论:影像检查是诊断儿童十二指肠壁内血肿的最重要手段。CT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十二指肠血肿的位置、范围及其他实质性器官损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血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儿童脓肿型与非脓肿型颈部感染性肿块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6
作者 范萌 尹训涛 +1 位作者 刘光明 胡悦林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6,F0002,共7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脓肿型与非脓肿型颈部感染性肿块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比脓肿型与非脓肿型患儿颈部感染性肿块的诊治及预后差异。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71例儿童颈部感染病例,根据...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脓肿型与非脓肿型颈部感染性肿块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比脓肿型与非脓肿型患儿颈部感染性肿块的诊治及预后差异。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71例儿童颈部感染病例,根据有无脓肿形成分为脓肿组(49例)和非脓肿组(2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与影像特征及治疗方法与预后效果差异。结果 脓肿组患儿中,31例有发热症状,42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49例均可触及颈部肿块,21例肿块质地软,41例活动度欠佳,18例皮温升高,36例边界模糊;36例累及3个及以上颈部间隙。非脓肿组患儿中,6例有发热症状,9例CRP升高;19例可触及颈部肿块,10例肿块质地韧,16例活动度欠佳,5例皮温升高,8例边界模糊;10例累及3个及以上颈部间隙。脓肿组与非脓肿组颈部感染患儿在是否触及肿块(P=0.008)、肿块质地(P=0.027)、活动度(P=0.031)、皮温是否升高(P=0.022)、CRP是否升高(P<0.001)和病灶边界是否清晰(P=0.003)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特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颈部感染原因以梨状窝瘘、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畸形多见。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脓肿组(4.1%)和非脓肿组(9.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脓肿型颈部感染患儿在发热症状、CRP水平、肿块质地、肿块活动度与皮温、肿块边界不清和颈部间隙受累数量等方面与非脓肿型患儿存在显著差异,CT或MRI增强可为儿童颈部感染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感染性肿块 脓肿 临床表现 影像特征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颗粒细胞牙龈瘤的临床影像特征分析
7
作者 王芮 袁理 +2 位作者 曹亚先 周宁 张笑春 《医学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197-199,203,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颗粒细胞牙龈瘤(CGCE)的临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CGCE的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患儿肿瘤最大直径1.3~3.4 cm,4例为多发病...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颗粒细胞牙龈瘤(CGCE)的临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CGCE的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患儿肿瘤最大直径1.3~3.4 cm,4例为多发病灶,其中3例累及上下颌牙槽嵴,1例累及上颌牙槽嵴及舌下。2例为单发病灶,分别累及上颌牙槽嵴、下颌牙槽嵴,6例肿瘤内均无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灶。增强扫描由边缘向中央填充式强化2例,逐渐强化3例,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呈低信号,6例均无邻近骨质受累。【结论】CGCE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确诊需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肿瘤 婴儿 新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MRI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戴望春 张欣 +1 位作者 吴璠 刘鸿圣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2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cPACNS)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18例经临床证实的cPACNS的临床、影像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本组男8例、女10例;年龄10月~11岁,中位年龄6岁。18例均行MR平扫及增...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cPACNS)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18例经临床证实的cPACNS的临床、影像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本组男8例、女10例;年龄10月~11岁,中位年龄6岁。18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MRA及磁敏感成像(SWI)检查,4例加MRS扫描。结果:临床表现为头痛、抽搐和不同程度的局灶性神经缺损。MRI显示16例位于幕上,2例位于幕上及幕下;11例单侧发病,7例双侧发病;6例同时累及皮层及皮层下白质。16例为不规则形或□楔形。16例MRA表现为血管狭窄、串珠样改变或分支减少。13例患者的DWI显示为高信号。10例SWI显示病变内出现低信号。MRS显示4例胆碱(Cho)峰、N-乙酰天冬氨酸(NAA)峰下降,乳酸(Lac)峰不同程度升高。结论:cPACNS为排他性诊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联合MRA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MRI
下载PDF
腰椎MRI评估马尾神经前根横截面积在脊髓性肌萎缩Ⅱ型和Ⅲ型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陈希文 吴慧莹 +4 位作者 鹿连伟 陈臻 张明杰 曹亚先 隋艺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MRI评估马尾神经前根横截面积在脊髓性肌萎缩(SMA)Ⅱ型和Ⅲ型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发病年龄及能达到的最大运动里程碑,将26例基因确诊的SMA儿童分为SMAⅡ型组16例和SMAⅢ型组10例,以双下肢肌力评定标准,将其分为轻度组13... 目的:探讨腰椎MRI评估马尾神经前根横截面积在脊髓性肌萎缩(SMA)Ⅱ型和Ⅲ型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发病年龄及能达到的最大运动里程碑,将26例基因确诊的SMA儿童分为SMAⅡ型组16例和SMAⅢ型组10例,以双下肢肌力评定标准,将其分为轻度组13例和中重度组13例,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2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NC)。以腰椎MRI正中矢状面T_(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脊髓圆锥下方10 mm的横轴面图像作为测量平面,分别测量各组左、右马尾神经前根的最大横截面积(MCA),进行组内与组间比较。结合双下肢肌力组别,进行左、右马尾神经前根MCA比较分析,同时评价两者相关性。结果:SMAⅡ型组[左侧(0.942±0.141)mm^(2)vs.(1.313±0.217)mm^(2),t=-5.729,P<0.01;右侧(0.907±0.185)mm^(2)vs.(1.309±0.194)mm^(2),t=-5.984,P<0.01]和Ⅲ型组[左侧(1.047±0.150)mm^(2)vs.(1.588±0.255)mm^(2),t=-5.779,P<0.01;右侧(1.065±0.148)mm^(2)vs.(1.603±0.253)mm^(2),t=-5.799,P<0.01]儿童马尾神经前根的MCA均较其性别、年龄匹配的NC组纤细。不同肌力组别SMA儿童同侧马尾神经前根MCA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MA儿童左、右马尾神经前根MCA与双下肢肌力之间存在较强正相关(左侧r=0.763,右侧r=0.813)。结论:马尾神经前根纤细是SMA儿童特征性影像学标志。腰椎MRI可定量测量SMAⅡ型和Ⅲ型儿童马尾神经前根横截面积,MCA与双下肢肌力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脊髓性肌萎缩 马尾神经根 儿童
下载PDF
以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母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10
作者 卢慧贞 叶志华 +8 位作者 曾纪晓 刘斐 徐晓钢 罗媛圆 张红 兰梦龙 陶波圆 梁子建 温俐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3-1095,共3页
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opsoclonus-myoclonus-ataxia syndrome,OMA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60%~80%的OMAS患儿存在潜在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本文回顾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1例以OMAS为首发症状的儿童N... 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opsoclonus-myoclonus-ataxia syndrome,OMA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60%~80%的OMAS患儿存在潜在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本文回顾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1例以OMAS为首发症状的儿童NB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阵挛 肌阵挛 共济失调 神经母细胞瘤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妊娠期母体感染与其后代罹患孤独症关联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田黎越 范萌 +2 位作者 陈文雄 韦建瑞 尹训涛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68-72,共5页
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在全球患病率高达1%,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谱系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这些行为在患者3岁前可以出现,并且会伴随一生。目前,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与遗传、... 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在全球患病率高达1%,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谱系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这些行为在患者3岁前可以出现,并且会伴随一生。目前,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与遗传、母体妊娠环境及围生期免疫状态相关。1970年Stella Chess提出母体感染风疹病毒与幼儿孤独症的患病相关,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证明母体妊娠期感染和幼儿患病有关联。母体妊娠期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胎儿神经发育,主要包括活动性感染及母体的免疫反应对胎儿产生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已报道的部分妊娠期间母体感染与其后代自闭症患病相关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弓形虫感染等对患儿患病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不同感染性疾病与患儿患病相关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妊娠期感染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儿童血友病性椎管内血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罗晓梅 刘淑仪 +2 位作者 尹训涛 徐文婵 张明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友病性椎管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7年1月—2023年11月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7例血友病性椎管内血肿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7例患... 目的探讨儿童血友病性椎管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7年1月—2023年11月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7例血友病性椎管内血肿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7例患儿均为男性, 年龄9个月~7岁, 中位年龄为13个月, 其中血友病A型6例、B型1例。总结该病的临床及CT和MRI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7例患儿中, 6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身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颈部疼痛、颈部歪斜、四肢乏力, 以及无法行走、坐立、双手抓握), 1例表现为倦怠、纳差;其中5例伴有发热。患儿CT和MRI检查均检出椎管内背侧硬膜外血肿, 累及9~20个椎体节段, 以颈、胸段较著, 其中1例同时合并脊柱颈段硬膜下血肿、颈髓血肿及胸腰骶部皮下血肿。CT影像上血肿呈稍高及高密度影;MRI上血肿信号多变, 且均见"蜂房状"分隔, MR增强扫描显示4例出现边缘及分隔强化、2例未见明显强化。结论儿童血友病性椎管内血肿好发于颈、胸段椎管内硬膜外腔, 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患儿出现不明原因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时, 应尽快完善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检查, 以排除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椎管内血肿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颈部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13
作者 戴望春 尹训涛 +5 位作者 吴璠 李建明 梁田 张欣 陈秋怡 刘鸿圣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颈部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NB)的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6月—2023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病理证实的17例NB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1个月~7岁[1(0.3,3... 目的探讨颈部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NB)的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6月—2023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病理证实的17例NB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1个月~7岁[1(0.3,3.0)岁]。15例行颈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6例行颈部MR平扫及增强检查。观察患儿颈部NB的影像解剖学特征(包括肿瘤的大小、部位、外形)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颈部NB的肿瘤最大径为3.71~10.62(5.10±1.84)cm。16/17的肿瘤整体或主体位于椎前筋膜,1/17位于咽后间隙。10/17的肿瘤呈不规则形,5/17呈椭圆形,2/17呈类圆形;11/17肿瘤无包膜,6/17包膜不完整、大多边界不清晰;肿瘤合并坏死14例;17例肿瘤同侧颈动脉均受推压移位改变,其中肿瘤包绕同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或椎动脉8例;15例患儿气道不同程度受压移位、变窄。CT表现:15例平扫示肿瘤密度低于颈部肌肉密度,8例伴散在多发斑点状边缘模糊钙化;CT增强后均呈轻度至明显强化。MRI表现:3例肿瘤在T1WI上表现为中央及外周低信号、中间带为高信号。结论颈部原发性NB主要位于椎前筋膜,CT、MRI影像表现为肿瘤推压和/或包绕颈部血管,容易钙化、坏死、出血,MR T1WI序列出现"三环征"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颈部精确解剖划分有助于提高颈部NB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头颈部肿瘤 影像解剖学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儿童
原文传递
面向学龄儿童脑智发育研究的多模态MRI脑影像序列参数与扫描规范专家共识
14
作者 门卫伟 赵腾达 +27 位作者 黄瑞旺 朱礼涛 葛秋 龚高浪 何宏建 黄楚中 雷旭 李淑宇 刘河生 刘勇 卢青 彭芸 饶恒毅 沈定刚 隋婧 王若思 夏明睿 肖雅琼 严超赣 尹训涛 臧玉峰 赵立 张寒 张嘉颖 左西年 左真涛 高家红 贺永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50-260,共11页
当代多模态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精准刻画儿童青少年脑发育规律与个体差异、揭示脑发育异常疾病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影像研究工具,带来了儿童脑发育影像学这一脑科学前沿方向。然而,面向学龄儿童(6~18岁)的高质量多模态MRI脑影像序列... 当代多模态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精准刻画儿童青少年脑发育规律与个体差异、揭示脑发育异常疾病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影像研究工具,带来了儿童脑发育影像学这一脑科学前沿方向。然而,面向学龄儿童(6~18岁)的高质量多模态MRI脑影像序列参数设置与扫描采集极具挑战性,严重阻碍了国内脑发育相关影像研究的开展与推广。为此,国内相关领域的多家权威机构和专家团队,依托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学龄儿童脑智队列”计划,通过调研全国30余家机构MRI设备现况,以及国际大型儿童脑发育队列研究序列参数的优缺点,共同制订了《面向学龄儿童脑智发育研究的多模态MRI脑影像序列参数与扫描规范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国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队列相关脑发育影像研究中的序列参数设计与扫描操作,提升儿童脑影像扫描成功率与影像质量,以及结果可比性与稳定性,推动我国儿童脑智发育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整体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发育 磁共振成像 共识
原文传递
儿童肝间叶性错构瘤:CT、病理及临床对照研究
15
作者 李新华 张笑春 +3 位作者 陈希文 周宁 徐平 蔡培珊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6-1973,1999,共9页
目的分析儿童肝间叶性错构瘤(HMH)的CT、病理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HMH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儿童HMH的CT、病理和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肝右叶9例,肝尾状叶2例,跨叶2例;单发12例,多发1例;肿瘤呈多房... 目的分析儿童肝间叶性错构瘤(HMH)的CT、病理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HMH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儿童HMH的CT、病理和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肝右叶9例,肝尾状叶2例,跨叶2例;单发12例,多发1例;肿瘤呈多房囊性(5/13)、多房囊实性(5/13)、单囊性(1/13)、实性为主(2/13)4种形态;肿块体积为82.3~1117.4 ml,平均673.7 ml,肿瘤与肝脏体积比值为0.32~0.75;典型的CT表现为肝内巨大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平扫囊壁、间隔和/或实性部分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囊壁、间隔和/或实性部分呈渐进性或持续性强化,动脉期可见多条小血管穿行;肿瘤镜下由不同比例间叶成分、胆管、淋巴管、血管、肝细胞岛(肝细胞索)及大小不一的囊腔构成,间叶组织疏松水肿。结论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当腹部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CT表现为肝脏内边界清楚的囊性、囊实性或实性肿块,伴有血清AFP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时,应考虑HMH的可能性。明确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并将其与病理结果建立相关性,有助于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以确保及时诊断和有效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物 肝间叶性错构瘤 CT影像诊断
原文传递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16
作者 陈希文 刘鸿圣 +1 位作者 吴慧莹 鹿连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98,共4页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PMMTI)的影像及病理资料。3例病变位于下肢,2例位于腰骶部。瘤体呈分叶状4例,卵圆形1例,均呈囊实性,其中实性为主型2例、囊实均衡型2例、囊性为主型1例,侵犯周围邻近组织4例。病理上囊...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PMMTI)的影像及病理资料。3例病变位于下肢,2例位于腰骶部。瘤体呈分叶状4例,卵圆形1例,均呈囊实性,其中实性为主型2例、囊实均衡型2例、囊性为主型1例,侵犯周围邻近组织4例。病理上囊性部分为黏液样基质,伴黏液小囊状改变,MRI表现为T 1WI稍低、T 2WI高信号,CT表现为稍低密度;实性部分为分布于黏液样基质背景中的圆形或梭形或多形性肿瘤细胞和新生血管,MRI表现为T 1WI等、稍低信号,T 2WI高信号,CT表现为等、稍低密度。增强扫描病变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或无强化。强化形式与肿瘤细胞、新生血管与黏液样基质比例有关。本研究结果提示PMMTI具侵袭性,囊实性部分占比不同影像表现多样,实性部分MRI上T 2WI高信号与CT平扫稍低密度可为诊断本病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 病理
原文传递
HIBCH基因变异致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缺乏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敏沂 王芮 +1 位作者 吴爱文 黄永兰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3-hydroxyisobutyryl-CoA hydrolase,HIBCH)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研究1例HIBCH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特点。以“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以及“HIBCH”、“... 目的探讨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3-hydroxyisobutyryl-CoA hydrolase,HIBCH)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研究1例HIBCH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特点。以“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以及“HIBCH”、“3-hydroxyisobutyryl-CoA hydrolase deficiency”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0月的相关文献,结合该例总结HIBCH缺乏症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结果患儿,男,7月龄,因“精神运动发育迟缓4个月伴倒退1个月”就诊。患儿先后出现喂养困难、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及运动倒退等表现。血3-羟基丁酰肉碱升高、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HIBCH基因复c.365A>G(p.Y122C和外显子与缺失复合杂合变变异),明确诊断HIBCH缺乏症。予以鸡尾酒疗法及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肌张力障碍加重,手足徐动,复查血3-羟基丁酰肉碱仍轻度增高,头部磁共振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变。文献检索到的27篇文献(3篇中文,24篇英文)共报道了52例HIBCH缺乏症患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中位起病年龄为6月龄;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育迟缓、发育倒退、肌张力低下和肌张力障碍;头部磁共振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变。结论对于出现婴儿期喂养困难、发育迟缓或倒退、急性脑病和肌张力障碍症状,血3-羟基丁酰肉碱升高,头部磁共振表现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变的患者,应警惕HIBCH缺乏症,HIBCH基因分析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异丁酰辅酶A水解酶 HIBCH基因 遗传代谢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