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及全外显子测序在先心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廖灿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6-12,共7页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类出生缺陷疾病,先心病患者合并心外畸形和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通常会增加。因此,揭示胎儿先心病的遗传学病因,对于临床产前诊断以及遗传咨询非常重要。目前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已常规用于产前诊...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类出生缺陷疾病,先心病患者合并心外畸形和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通常会增加。因此,揭示胎儿先心病的遗传学病因,对于临床产前诊断以及遗传咨询非常重要。目前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已常规用于产前诊断胎儿先心病;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结构异常胎儿,包括先心病胎儿的产前诊断。本文系统归纳了近年来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及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先心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全外显子测序
下载PDF
4325例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许莉莉 甄理 +4 位作者 韩瑾 潘敏 杨昕 张丽娜 李东至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10期973-976,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一家三级妇幼保健院2011~2019年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产前诊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01~2019-12期间进行地贫产前诊断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胎儿为Hb Bart′s水肿综合征、非缺失型HbH病(HbH-CS、HbH-QS)或中间型/重型β-... 目的分析广州市一家三级妇幼保健院2011~2019年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产前诊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01~2019-12期间进行地贫产前诊断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胎儿为Hb Bart′s水肿综合征、非缺失型HbH病(HbH-CS、HbH-QS)或中间型/重型β-地贫高危的数量随年份变化的情况。把产前诊断的孕周划分为10~14周、15~19周、20~24周、≥25周,统计分析每年各孕周的地贫分布特征。结果共有4325例孕妇做了地贫基因的产前诊断,2330例为Hb Bart′s水肿胎高危,259例为非缺失型HbH病高危,1736例是中间型/重型β-地贫高危。非缺失型HbH病的产前诊断例数约占α-地贫的10.0%。每年α-地贫产前诊断的孕周分布以10~14周为主,占全年的比值波动于49.3%~73.6%之间,但孕10~14周β-地贫产前诊断病例数占该年所有孕周产前诊断例数的比值从35.1%逐渐增加至63.9%。结论地贫早孕期产前诊断特别是β-地贫,比例有大幅度提高。有效的早孕产前诊断有助于降低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率,是减少孕妇其他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产前诊断 非缺失型HbH病 孕周
下载PDF
对传统产前诊断阴性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胎儿家系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的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符芳 黎璐珊 +17 位作者 杜坤 李茹 喻秋霞 王丹 雷婷缨 邓琼 聂志强 张雯雯 杨昕 韩瑾 甄理 潘敏 张丽娜 黎福成 张永玲 景象一 李东至 廖灿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58-466,共9页
目的评估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ES)在产前临床应用于传统产前诊断阴性的异常胎儿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包括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结果为阴性的1... 目的评估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ES)在产前临床应用于传统产前诊断阴性的异常胎儿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包括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结果为阴性的1152例先天性发育异常(包括先天性结构畸形及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进行核心家系WES检测。根据WES检测的时间节点与妊娠终止的关系,分为回顾组(妊娠已终止)及前瞻组(妊娠未终止)。根据胎儿畸形的具体发生部位区分各器官畸形亚组,并根据家族史情况分亚组。随访所有入选胎儿的临床预后,并统计WES检测结果对妊娠决策及临床干预的影响。根据随访结果,对初次WES检测未获得阳性诊断但孕晚期或出生后有新增表型胎儿的数据进行重分析。结果接受WES检测的1152个家系中有5例检出非胎儿生物学父母而被剔除,其余1147例中共152例胎儿获得阳性诊断(13.3%,152/1147),包括回顾组74例(16.1%,74/460),前瞻组78例(11.4%,78/687)。对未获得阳性诊断但孕晚期或出生后出现新增表型的胎儿进行WES检测数据的重分析,阳性诊断率为4.9%(8/163)。共34例(21.3%,34/160)受检者的妊娠结局及临床干预直接受对应的WES阳性诊断影响。在诊断性变异为4级的68例活产儿中,29例(42.7%,29/68)通过快速回顾WES结果获得了适当的医学干预。结论WES对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阴性的异常胎儿可额外提高13.3%的检出率。产前WES可指导妊娠决策及早期临床干预。重视妊娠晚期及胎儿出生后的专科随访并进行WES数据重分析是提高检出率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外显子组测序 先天畸形 产前诊断 系谱 结果可重复性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廖灿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04-808,共5页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analysis,CMA)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高通量检测人类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的分子核型分析技术。CNV是指长度≥1kb的DNA片段[1],约15%的人类遗传病由基因组CNV引...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analysis,CMA)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高通量检测人类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的分子核型分析技术。CNV是指长度≥1kb的DNA片段[1],约15%的人类遗传病由基因组CNV引起[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 产前诊断 应用 DNA拷贝数 人类基因组 高通量检测 DNA片段
原文传递
产前诊断致病性拷贝数变异的56例家系分析
5
作者 杨昕 李茹 +4 位作者 黎福成 景象一 黄锐斌 李东至 廖灿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0-365,共6页
目的通过对产前诊断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的病例进行遗传背景及妊娠结局分析,探讨致病性CNV的产前处理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并采用染色体微阵列... 目的通过对产前诊断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的病例进行遗传背景及妊娠结局分析,探讨致病性CNV的产前处理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并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进行检测的病例,收集CMA结果提示为致病性CNV并经夫妇验证的病例,对其产前诊断指征、致病性片段的染色体分布、片段大小等进行分析,并对所有产妇进行电话随访及病历追踪。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56例产前诊断为致病性CNV且夫妇双方均进行验证的病例,其中13例(23.2%)致病性CNV遗传自夫妇之一,遗传自母亲8例、父亲5例;余43例均为新发突变。13例遗传性的致病性片段分别定位于22号(3/13)、17号(3/11)、16号(2/7)、1号(2/4)及X染色体(3/6),且所有片段大小均<3 Mb。遗传自父母的CNV片段小于新发突变病例[1.69 Mb(1.36~2.22 Mb)与7.54 Mb(2.11~12.30 Mb),t=3.47,P=0.001]。43例新发突变病例中,7例(16.3%)失访,1例孕37周提示16p11.2微重复,大小0.58 Mb,孕39周阴道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2900 g,至今已8月龄,电话随访未诉异常,余35例(97.2%)均放弃妊娠。13例遗传自父母的病例中,2例失访,6例放弃妊娠,5例继续妊娠分娩后,随访中位年龄为13个月(4~15个月),均未见异常。结论在产前诊断中,致病性CNV不能作为放弃妊娠的唯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DNA拷贝数变异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335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胚胎绒毛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思敏 徐霞 +3 位作者 廖灿 李茹 张永玲 梁铮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9期1190-1198,共9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结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QF-PCR)在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孕妇年龄及胚胎性别与各种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结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QF-PCR)在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孕妇年龄及胚胎性别与各种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335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应用CMA结合QF-PCR技术对其流产胚胎绒毛组织进行检测。根据CMA结果分为染色体数目异常组、致病性微缺失/微重复组(致病性CNVs组)、不明确微缺失/重复组(VOUS组)、未见异常组,比较各组孕妇年龄、胚胎性别差异。结果在335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流产胚胎绒毛组织中,取材合格302例,QF-PCR检出母体组织污染7例,实际CMA检测295例。CMA检测异常和/或存在不明确片段的有199例,占67.46%(199/295),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共165例,占总异常的82.91%,以非整倍体异常为主,尤以性染色体单体及16-三体多见。染色体数目异常组与未见异常组的孕妇年龄(Z=-2.638)、胚胎性别(χ^2=4.5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染色体数目异常组与VOUS组胚胎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P<0.05)。结论女性胚胎更容易发生染色体数目异常。孕妇年龄与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应用CMA结合QF-PCR技术对自然流产患者胚胎绒毛组织进行检测,能提高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对自然流产的病因分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
下载PDF
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冼业星 严金梅 +2 位作者 陈玉嫦 李东至 孙筱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23-1127,1131,共6页
目的建立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诱导多能干细胞模型。方法通过收集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孕妇患者羊水标本,分离培养其中的羊水细胞;然后通过使用仙台病毒将h Oct3/4、h Sox2、h Klf4和h L-Myc四种因子转导羊水细胞进... 目的建立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诱导多能干细胞模型。方法通过收集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孕妇患者羊水标本,分离培养其中的羊水细胞;然后通过使用仙台病毒将h Oct3/4、h Sox2、h Klf4和h L-Myc四种因子转导羊水细胞进行重编程;最后通过形态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干细胞多能表面标志物免疫荧光、RT-PCR、EB自发三胚层分化和畸胎瘤体内分化潜能实验对获得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获得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呈现出明显的干细胞样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多能性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及逆转录PCR等检测结果均符合干细胞特征,与人胚胎干细胞特性相似。体外EB自发分化和体内畸胎瘤分化实验也证实具有完全的三胚层分化发育潜力。结论成功建立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诱导多能干细胞系,为后续疾病特异性造血分化模型的建立、疾病治疗的研究及药物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综合征 羊水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仙台病毒 疾病模型
下载PDF
一例X连锁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家系报告及产前诊断
8
作者 吴晓丽 符芳 +3 位作者 李茹 张永玲 杨昕 廖灿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年第1期75-77,F0003,共4页
目的确定一个X连锁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家系BTK基因的突变类型,探讨对XLA的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以1例临床拟诊断为XLA的兄妹及家系成员共21人为研究对象(包括1名患儿已死亡,以及2名胎儿),对18名... 目的确定一个X连锁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家系BTK基因的突变类型,探讨对XLA的基因诊断及治疗。方法以1例临床拟诊断为XLA的兄妹及家系成员共21人为研究对象(包括1名患儿已死亡,以及2名胎儿),对18名家庭成员采集外周血样及2名胎儿分别于孕16+周进行产前诊断羊水穿刺,分别提取外周血DNA和羊水DNA。首先对先证者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BTK基因19个外显子与内含子连接区,PCR产物正反向测序并与BTK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确定有无BTK基因突变,及突变位点及类型。针对所找到的突变位点,对其父母及其他家系成员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在先证者的BTK基因第15外显子检测到c.1366A>G突变(p.K456E),该家系成员中6名女性表型正常,检出c.1366A>G杂合突变。其中1名死亡患儿的母亲为携带者;2名女性携带者孕期分别进行羊水核型分析,提示胎儿为男胎,进行羊水DNA检测,未检测到此位点突变,分娩出表型正常男婴。结论对于罕见的XLA病例,需要临床医生熟悉免疫缺陷相关的严重临床表现,考虑疾病诊断的基因检测,尽早使用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以便达到一个较好的临床结局。产前诊断或者在孕前选择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诊断,可以预防XLA患儿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BTK基因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进行遗传病因学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晓丽 符芳 +7 位作者 李茹 潘敏 韩瑾 甄理 杨昕 张永玲 李发涛 廖灿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3-898,共6页
目的 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对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为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胎儿进行遗传病因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并接受侵入性产... 目的 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对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为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胎儿进行遗传病因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并接受侵入性产前诊断的176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为CHD胎儿的临床资料,在其中158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CHD胎儿中,有88例(50.0%,88/176)胎儿进行了CMA检测.同时收集所有CHD胎儿的父母外周血标本,用于不明确临床意义的拷贝数变异(vOUS)的协助诊断.88例行CMA检测胎儿分为两组,68例单纯心脏结构异常的CHD胎儿为单纯心脏结构异常组;20例合并心外结构异常的CHD胎儿为合并心外结构异常组,对两组胎儿的CHD表型进行分类,对检出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性质按致病性CNV、VOUS及良性CNV进行分类.结果 (1)88例行CMA检测的胎儿中,单一类型CHD胎儿共58例(66%,58/88),复合类型CHD胎儿共30例(34%,30/88).其中,单纯心脏结构异常组单一类型CHD胎儿45例,其致病性CNV检出率为11%(5/45);复合类型CHD胎儿23例,其致病性CNV检出率为17% (4/23).合并心外结构异常组单一类型CHD胎儿13例,其致病性CNV检出率为5/13;复合类型CHD胎儿7例,其致病性CNV检出率为0.(2)88例行CMA检测的CHD胎儿致病性CNV的总检出率为16%(14/88),其中单纯心脏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检出率为13%(9/68),合并心外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检出率为25%(5/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单一类型CHD胎儿致病性CNV检出率为17%(10/58),复合类型CHD胎儿致病性CNV检出率为13% (4/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7).(3)176例CHD胎儿中,共有18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异常,发生率为10.2%(18/176),余158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4)88例胎儿进行了CMA检测,有8例胎儿CNV检测,结果为VOUS,对其父母的外周血进行CMA检测结果显示,其中5例胎儿CNV遗传自父母,为良性CNV;其余3例(3%,3/88)CNV的临床意义仍然无法明确.14例(16%)胎儿CNV结果为致病性CNV.结论 对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CHD胎儿进行CMA检测,能额外发现部分致病性CNV;推荐在产前诊断的CHD胎儿中应用全基因组CMA技术作为常规分子诊断方法,更有助于遗传咨询中正确评估胎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微阵列分析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检查 产前 DNA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缺失
原文传递
妊娠早期超声软指标在产前筛查胎儿畸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潘敏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2-943,共2页
目前,随着产前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胎儿结构畸形可以在产前获得诊断.但是大多数胎儿结构异常的诊断要在中孕期或晚孕期的常规超声检查时才能被发现.这对于孕有严重畸形胎儿的孕妇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也令胎儿医学工作者面临... 目前,随着产前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胎儿结构畸形可以在产前获得诊断.但是大多数胎儿结构异常的诊断要在中孕期或晚孕期的常规超声检查时才能被发现.这对于孕有严重畸形胎儿的孕妇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也令胎儿医学工作者面临处理上的困难.如何能进一步提前对胎儿结构畸形的诊断时机,并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是目前产前超声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畸形 产前筛查 超声技术 妊娠早期 胎儿结构畸形 医学工作者 诊断时机 正确诊断率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核型正常的颈项透明层增厚胎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杨鑫 符芳 +7 位作者 李茹 张永玲 万均辉 杨昕 韩瑾 潘敏 甄理 廖灿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选取78位孕妇早孕期(11+0~13+6孕周)NT厚度≥3.0mm且标准G显带染色体... 目的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选取78位孕妇早孕期(11+0~13+6孕周)NT厚度≥3.0mm且标准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的胎儿样本,首先提取基因组DNA,严格按照美国Affymetrix CytoScanTM HD芯片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CMA检测,并应用CHAS软件和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结果进行分析.CMA检测所得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结果进一步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CMA在6例胎儿中检出致病性CNVs(7.69%),所检出致病性CNVs片段大小范围为0.41~15.87Mb,其中包含3种已知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分别为:Wolf-Hirschhom综合征、22q11微缺失综合征和ATR-16综合征.中孕期超声结构异常胎儿病例组和无结构异常胎儿病例组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分别为18.18%(2/11)和5.97%(4/67)(P=0.198,Fisher&#39;s检验);致病性CNVs胎儿病例组与非致病性CNVs胎儿病例组NT值的平均数分别是4.48mm和4.22 mm (P=0.735,Mann-Whitney检验).结论 在NT增厚胎儿中,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能检测传统核型分析无法识别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对临床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具有重要价值,可将疾病诊断率额外提高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项透明层增厚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微缺失 微重复
原文传递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胎儿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斐斐 雷婷缨 +8 位作者 符芳 李茹 张永玲 景象一 杨昕 韩瑾 甄理 潘敏 廖灿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2-757,共6页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胎儿(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 MCDK)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产前超声提示MCDK伴或不伴其他肾外异常的胎儿样本72例...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胎儿(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 MCDK)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产前超声提示MCDK伴或不伴其他肾外异常的胎儿样本72例进行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其中部分病例进行基因组DNA检测,应用ChAS软件和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例(4.2%)胎儿核型结果异常。在69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正常的胎儿中,对30例(43.5%)胎儿进行了CMA检测。CMA在5例(16.7%)胎儿中检出了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别为17q12微缺失综合征、Williams-Beuren综合征、4q35.2微缺失、22q13.33微重复和1p33微重复。对比DECIPHER及OMIM数据库分析,其中22q11区的PEX26基因、7q11.23区的FKBP6基因、22q13.33区的ALG12和TUBGCP6基因以及1p33区的CYP4A11基因为新发现的MCDK候选基因。结论CMA可显著提高MCDK胎儿遗传学病因的检出率,不仅能够确定G显带核型分析所发现的异常片段来源、长度以及性质,还能够检测G显带核型分析所无法识别的微缺失/微重复,同时还能发现新的候选基因,为MCDK胎儿的产前诊断、咨询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微缺失 微重复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晨 邓琼 +4 位作者 张雯雯 符芳 李茹 崔彦芹 邓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577-1582,共6页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婴幼儿遗传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住院并接受CMA检查的130例先天性...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婴幼儿遗传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住院并接受CMA检查的130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Scan HD技术平台的标准操作流程行全基因组CMA检测,结果采用ChAS(chromosome ana-lysis suite染色体分析套件)软件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根据CHD患儿是否合并心外异常分为孤立型CHD组和综合征型CHD组;根据CHD患儿解剖学特点对2组患儿CHD表型进行分类,分为简单型CHD组和复杂型CHD组。结果:在130例行CMA的CHD婴幼儿中,共在53例患儿中检出60个有临床意义的拷贝数变异(CNVs),总体检出率为40.8%(53/130例),其中32例(24.6%)患儿的致病性CNVs<107 bp。检出染色体微缺失/重复综合征29例(54.7%),其中最常见的为22q11.2微缺失综合征、Williams-Beuren综合征及Wolf-Hirschhorn综合征。孤立型CH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42.8%(30/70例),综合征型CH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38.3%(23/6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简单型CHD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34.4%(20/58例),复杂型CHD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45.8%(33/7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通过基因型与表型分析,发现SUZ12、DGCR6、YWHAE、CRKL、LZTR1、DLG1、ADAP2、TBX6基因是与CHD相关的候选致病基因。结论:CMA在婴幼儿CHD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推荐CMA作为CHD婴幼儿临床一线遗传学检测技术,无论哪种类型CHD均应接受CM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微缺失/微重复 候选基因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斐斐 廖灿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先天性结构发育异常在足月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3%,是出生缺陷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kidney and urinary tract, CAKUT)发病率约为3‰~6‰,是产前诊断中常见的胎儿畸形,约占... 先天性结构发育异常在足月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3%,是出生缺陷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kidney and urinary tract, CAKUT)发病率约为3‰~6‰,是产前诊断中常见的胎儿畸形,约占产前诊断畸形病例的30%。另外,值得注意的是,CAKUT是引起儿童肾功能不全以及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 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 应用 出生缺陷疾病 产前诊断 足月新生儿 终末期肾病
原文传递
单脐动脉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胎儿预后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刘磊 李颖思 +3 位作者 周航 程肯 霍颖 雷婷缨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4期427-432,共6页
目的探讨单脐动脉(SUA)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胎儿的临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中、晚孕期孕妇胎儿超声检查提示为SUA的1160例胎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 目的探讨单脐动脉(SUA)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胎儿的临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中、晚孕期孕妇胎儿超声检查提示为SUA的1160例胎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将SUA胎儿分为观察组(n=175,SUA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和对照组(n=985,孤立性SUA)。回顾性分析孕妇和SUA胎儿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对2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妊娠结局,活产儿出生时情况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穗妇儿科伦通字〔2019〕第11600号)。所有孕妇对各项检查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观察组胎儿合并的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共计239个,按照受累系统及占比,前3位依次为心血管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及消化系统畸形,占比分别为43.5%(104/239)、17.5%(42/239)及15.1%(36/239)。②对1160例SUA胎儿的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其染色体异常率为2.2%(25/1160)。观察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11.4%(20/175),显著高于对照组胎儿的0.5%(5/98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46,P<0.001)。观察组胎儿中,合并多发畸形SUA胎儿的染色体异常率为20.0%(10/50),显著高于合并单一畸形者(8.0%,10/12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24)。③随访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胎儿活产、晚期流产、胎死宫内、选择终止妊娠构成比分别为84.6%与98.5%、1.1%与0.1%、4.0%与1.2%及10.3%与0.2%,2组妊娠结局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87,P<0.001)。④观察组活产儿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分别为38周(36周,39周)与2820 g(2240 g,3245 g),均小于或低于对照组的39周(38周,40周)与3200 g(2560 g,3470 g);而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比例分别为14.9%、20.3%,均高于对照组的3.7%、9.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019、-4.610,χ2=32.476、14.575;均为P<0.001)。结论对SUA胎儿应常规进行宫内生长指标超声动态监测,并对超声检出胎儿SUA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孕妇,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以评估胎儿结局,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儿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单脐动脉 先天畸形 畸形 多发性 染色体畸变 妊娠结局 孕妇 胎儿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用于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胎儿致病基因拷贝数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娟 邓琼 +6 位作者 符芳 刘泽群 张永玲 李发涛 郭晓玲 刘正平 廖灿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8-343,共6页
目的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对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胎儿进行检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与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胎儿... 目的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对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胎儿进行检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与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胎儿共57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分成孤立性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组(孤立性组)44例及非孤立性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组(非孤立性组)13例,所有胎儿均行荧光定量PCR(QF-PCR)技术检测以排除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者,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其中结果均正常且DNA检测合格的45例胎儿样本进一步行CMA检测。通过检索染色体数据库确定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表型与CNV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可能包含的候选致病基因。结果所有胎儿行QF-PCR技术检测均未见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57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胎儿中45例DNA检测合格,行CMA检测存在1~11个CNV,共检出258个CNV片段,大小为100.00 bp^6.70 Mb。3例胎儿检出致病性CNV,检出率为7%(3/45)。其中,孤立性组和非孤立性组胎儿的致病性CNV的检出率分别为6%(2/32)及1/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染色体微缺失和(或)微重复综合征包括肾囊肿糖尿病综合征、遗传性压力易感神经病综合征、肌萎缩-牙齿1A综合征。此外,有23个CNV片段共同出现在2个及以上的胎儿中,其中3个共同的片段包含致病基因(DUSP22、PRSS1、SHOX基因)。结论对于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方法未能检测出的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胎儿的染色体异常,CMA能额外发现部分致病性CNV。推测共同片段中的DUSP22、PRSS1、SHOX基因可能是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非整倍体 囊性病变 基因拷贝数 微阵列分析 致病基因 先天性 胎儿 变异
原文传递
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先天性结构异常胎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黎璐珊 符芳 +16 位作者 李茹 喻秋霞 王丹 雷婷缨 邓琼 张雯雯 杜坤 杨昕 韩瑾 甄理 潘敏 张丽娜 黎福成 张永玲 景象一 李东至 廖灿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900-906,共7页
目的探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先天性结构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排除了染色体病及基因组不平衡的1147个先天性结构异常胎儿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根据随访结果,对初次测序分析并未明确诊断但孕晚期或出生后有新... 目的探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先天性结构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排除了染色体病及基因组不平衡的1147个先天性结构异常胎儿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根据随访结果,对初次测序分析并未明确诊断但孕晚期或出生后有新增表型胎儿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根据累及器官的数目及部位分组。采用STRING数据库以及Cytoscape软件绘制所有的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变异的基因调控网络图。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致病基因诊断率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共有160例胎儿获得了阳性诊断,其中包含数据重分析检出的8例(4.9%,8/163),共涉及125个致病基因的178个变异位点,总体阳性诊断率为13.9%。诊断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骨骼畸形组(31.5%,39/124)以及胸部畸形组(0,0/32)。胎儿水肿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致病基因簇均独立分布,且与主要结构畸形的致病基因无关。每对父母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变异的概率为0.03(39/1146),有阳性家族史者为0.08(4/53)。结论对传统遗传学检测为阴性的先天性结构异常胎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可额外检出13.9%与表型相关的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基因变异,其对于产前诊断的价值因受累器官不同而存在差异。通过随访,对孕晚期或出生后出现新增表型的病例进行测序数据重分析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可针对特定病种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相关的遗传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外显子组测序 结构异常 产前诊断 数据重分析 单基因遗传病
原文传递
颈部透明层增厚胎儿134例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颖 廖灿 +3 位作者 杨昕 李东至 潘敏 韩瑾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 分析妊娠早期颈部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NT≥3.0 mm)胎儿的妊娠结局. 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门诊超声筛查发现NT增厚的胎儿妊娠结局进行随访.对高风险及胎儿NT≥3... 目的 分析妊娠早期颈部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NT≥3.0 mm)胎儿的妊娠结局. 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门诊超声筛查发现NT增厚的胎儿妊娠结局进行随访.对高风险及胎儿NT≥3.0 mm的病例,均建议行产前诊断排除染色体异常;对染色体结果未见异常的胎儿,建议孕妇于妊娠20~24周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筛查.新生儿随访时间为出生后1~15个月.跟踪随访所有产前检查情况及新生儿情况.采用x2检验及生存曲线方法(包括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NT厚度与胎儿围产期结局的关系. 结果 134例NT增厚的病例中,127例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35.4%(45/127);其余82例染色体正常的胎儿中,24.4%(20/82)产前发现超声异常,4例失访;产前超声未见异常的58例中,94.8%(55/58)健康存活.随着NT增厚,胎儿活产率明显降低,当排除了胎儿染色体异常且产前超声未见异常时,不同NT值各组间的胎儿健康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T分别为3.0~、4.0~和5.0~ mm时,胎儿活产率分别为57.8%(40/69)、54.5%(12/22)和16.3%(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66,P<0.001).排除胎儿染色体异常及产前超声异常后,当NT分别为3.0~、4.0~和5.0~ mm时,胎儿的健康存活率为38/41、11/12和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8,P=0.727). 结论 NT增厚与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当排除胎儿染色体异常且产前超声筛查未提示胎儿任何结构及心脏异常时,不论NT增厚的程度如何,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透明带检查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对于胎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雯雯 杜坤 +8 位作者 符芳 李茹 张永玲 景象一 杨昕 潘敏 甄理 韩瑾 廖灿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于胎儿十二指肠梗阻(duodenal obstruction,DO)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51例超声提示存在DO的胎儿,将其分为单纯组和合并其他异常组。对其进行CMA检测,并随访所有病例的妊...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于胎儿十二指肠梗阻(duodenal obstruction,DO)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51例超声提示存在DO的胎儿,将其分为单纯组和合并其他异常组。对其进行CMA检测,并随访所有病例的妊娠结局。结果在51例胎儿中共发现8例异常,检出率为15.7%,包括3例染色体数目异常,5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别为17q12微重复综合征、13q21.33q31.1微缺失、13q21.32q22.3缺失、13q21.2q31.1缺失和1q43q44重复。13q的EDNRB及17q12的HNF1B为胎儿DO的候选基因。单纯DO组于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vs.11.1%,P>0.05)。39例活产,1例死胎,引产的11例中包括8例CMA结果异常者。结论DO与基因组拷贝数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须进行产前诊断。CMA不仅可以检测微缺失/微重复变异,同时具有发现可疑致病基因的能力,可为DO胎儿的产前诊断、咨询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梗阻 染色体微阵列 拷贝数变异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