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发试验在性发育异常儿童中的诊断作用评估
1
作者 梁翠丽 刘国昌 +6 位作者 程静 牛会林 伏雯 张丽瑜 贾炜 张文 刘丽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激发试验在诊断不同分型性发育异常(disorder of sexual development,DSD)患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DSD患儿,按染色体核型分为46,XX组(n=10)、46,XY组(n=87)、...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激发试验在诊断不同分型性发育异常(disorder of sexual development,DSD)患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DSD患儿,按染色体核型分为46,XX组(n=10)、46,XY组(n=87)、性染色体异常组(n=35),比较各组患儿hCG激发试验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分析形态学上是否存在睾丸组织对hCG激发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3组患儿激发试验后睾酮(testosterone,T)增加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XY组中,5α-还原酶2缺乏症患儿激发试验后的T与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比值高于其他46,XY DSD患儿(P<0.05)。形态学上,有睾丸组织的DSD患儿激发试验后T增加倍数高于无睾丸组织患儿(P<0.05)。结论hCG激发试验对于评估不同类型的DSD患儿的睾丸间质细胞存在和功能均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性腺性质不明确的DSD患儿,均建议行hCG激发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发育异常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发试验 睾丸间质细胞 睾酮 儿童
下载PDF
卡谷氨酸防治有机酸血症所致高氨血症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东晓 董慧 +13 位作者 商晓红 陈永兴 卫海燕 王彩君 刘大鹏 康文清 邱文娟 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 陈晓红 刘丽 张尧 陈昊 王茜 杨艳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 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和异戊酸血症是经典的有机酸血症,严重患者肝脏N-乙酰谷氨酸合成不足,尿素循环受阻,导致高氨血症等代谢危象,急性期快速降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是防治代谢性脑病的关键。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分析卡谷... 目的 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和异戊酸血症是经典的有机酸血症,严重患者肝脏N-乙酰谷氨酸合成不足,尿素循环受阻,导致高氨血症等代谢危象,急性期快速降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是防治代谢性脑病的关键。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分析卡谷氨酸在防治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和异戊酸血症所致高氨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自全国七家医院的22例合并高氨血症的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和异戊酸血症患者,分为急性.代谢危象组和稳定期使用组,口服卡谷氨酸,监测血氨.及病情变化,观察卡谷氨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22例患者中男14例,女8例,中位年龄为185个月,中位体重为9kg,既往平均每年代谢危象发作.31次,其中14例患MMUT基因缺陷所致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7例患丙酸血症,1例患异戊酸血症。14例为急性代谢危象组,平均每年代谢危象发作3l5次,8例为稳定期使用.组,平均每年代谢危象发作26次l。急性代谢危象组卡.谷氨酸平均治疗剂量为85稳定期使用组卡谷氨酸平均治疗剂量为14L,平均随访时间为55天。服用卡谷氨酸后,所有患者食欲均改善,体重增加,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卡谷氨酸对有机酸血症代谢危象合并高氨血症及稳定期长期治疗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血症 甲基丙二酸血症 丙酸血症 异戊酸血症 高氨血症 卡谷氨酸
下载PDF
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的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知子 李秀珍 +6 位作者 徐爱晶 梅慧芬 林云婷 曾春华 毛晓健 饶敏 刘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25-1730,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type 2,MODY2)的临床特征及GCK基因变异类型特点,分析GCK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分析2011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分泌科临床诊... 目的探讨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type 2,MODY2)的临床特征及GCK基因变异类型特点,分析GCK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分析2011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分泌科临床诊断为MODY2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GCK基因Sanger测序及家系调查,对未检出GCK基因变异的患儿父母亲进行全外显子检测,分析其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32例患儿(男19例,女13例),起病年龄1 d~18岁,中位数为8岁,空腹血糖均轻度升高,均值(6.7±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均值(5.90±0.96)%,均无高血糖症状。31例患儿随访4~75个月血糖维持稳定。32例患儿共发现GCK基因30个不同杂合变异,其中5例为新发变异,2例患儿为自发变异。结论MODY2患儿轻度高血糖生后即可出现,不同的GCK基因变异所导致的临床表型无明显差异,无家族史但临床高度提示MODY2的患儿也应行GCK基因分析,以免造成漏诊,并对家系相关成员进行筛查,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本组研究未发现GCK基因热点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表型 GCK基因 糖尿病
下载PDF
BSCL2基因突变致先天性全身脂肪营养不良3例病例报告
4
作者 苏雪莹 李秀珍 +7 位作者 李翠玲 郑锐丹 梅慧芬 盛慧英 江敏妍 邵咏贤 张文 刘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8-321,共4页
1 病例资料例1:男,1岁,G1P1,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2 kg、身长47 cm。1月龄时发现全身脂肪缺失,头发浓密。3月龄出现倒三角脸,颈部、腋窝色素沉着,四肢及背部体毛增多增粗(图1A和C),体格检查和超声结果均显示肝大,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 1 病例资料例1:男,1岁,G1P1,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2 kg、身长47 cm。1月龄时发现全身脂肪缺失,头发浓密。3月龄出现倒三角脸,颈部、腋窝色素沉着,四肢及背部体毛增多增粗(图1A和C),体格检查和超声结果均显示肝大,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AST 73 U·L^(-1),ALT 116U·L^(-1)),血清TG升高(22.2 mmol·L^(-1)),空腹胰岛素升高(115 mIU·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大 肝功能异常 病例报告 超声结果 色素沉着 病例资料 体格检查 出生体重
下载PDF
甲巯咪唑治疗37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儿童的单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毛晓健 马晓丹 +5 位作者 刘丽 黄永兰 周志红 李秀珍 程静 吴冬燕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methimazole,MMI)对中国南方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治疗效果、MMI相关不良反应,识别与缓解和复发有关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2004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中国南方汉族甲亢患... 目的观察甲巯咪唑(methimazole,MMI)对中国南方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治疗效果、MMI相关不良反应,识别与缓解和复发有关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2004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中国南方汉族甲亢患儿379例,平均诊断年龄为(9.3±2.3)岁(范围2.0~15.9岁),女孩260例,男孩119例。所有患儿均用MMI治疗。结果经过MMI治疗3和6个月,分别有96.3%(365/379)和98.9%(375/379)的甲亢患儿FT3、FT4和TSH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观察结束时256例(67.5%)患儿仍在持续用药,44例(11.6%)失访,79例(20.8%)缓解,其中35例(44.3%)缓解后复发。持续缓解组与缓解后复发组相比,初诊时FT3、FT4水平更低(P〈0.05或P〈0.01);经MMI治疗3个月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患儿更容易长期缓解(P〈0.05):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患儿缓解停药后更容易复发(P〈0.05)。而诊断年龄、性别、突眼、甲状腺肿大程度、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持续缓解组与缓解后复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I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7%,主要为谷丙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66.7%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的前3个月。结论MMI治疗儿童甲亢效果好,但缓解率低,复发率高。初诊时甲状腺功能水平低,治疗3个月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可以作为缓解的预测因子。MMI治疗儿童甲亢的不良反应在服药后的前3个月高发,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巯咪唑 儿童 甲亢 缓解 复发
原文传递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儿童促甲状腺素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毛晓健 马晓丹 +6 位作者 刘丽 黄永兰 周志红 程静 李秀珍 盛慧英 吴冬燕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广州地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儿促甲状腺素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TSHR)基因突变特点。方法2009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诊断为甲亢的患儿90例,男28例,女62例,诊断年龄(7.5±3.4)岁。提取患儿... 目的探讨中国广州地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儿促甲状腺素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TSHR)基因突变特点。方法2009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诊断为甲亢的患儿90例,男28例,女62例,诊断年龄(7.5±3.4)岁。提取患儿的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并直接测序,对患儿的TSHR基因第10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分析,5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探讨TSHR基因与儿童甲亢的相关性。结果在90例甲亢患儿中,检测到3种突变,1种同义突变(c.1842A>G,p.V614V),2个错义突变(c.2119C>T,p.R707W、c.2181G>C,p.D727E)。p.V614V没有改变氨基酸,不影响TSHR的结构和功能,无致病性。p.R707W是与人类癌症发病相关的SNP位点。甲亢组D727E中C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为86.7%,正常对照组为55%,两组间D727E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有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727E与儿童甲亢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OR=18.86,P<0.01)。结论本研究对中国广州地区90例甲亢患儿TSHR基因的第10外显子分析,发现3个突变位点(c.1842A>G和p.V614V、c.2119C>T和p.R707W、c.2181G>C和p.D727E),p.V614V和p.R707W与甲亢无关,p.D727E与儿童甲亢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儿童 促甲状腺素受体 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393例肝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马晓丹 毛晓健 +6 位作者 刘丽 黄永兰 周志红 李秀珍 程静 黄新疆 盛慧英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儿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将393例甲亢患儿分为甲亢性肝损害组(174例)和甲亢肝功能正常组(219例),对2组患儿性别、年龄、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病程、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指标等进行...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儿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将393例甲亢患儿分为甲亢性肝损害组(174例)和甲亢肝功能正常组(219例),对2组患儿性别、年龄、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病程、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指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44.3%(174/393例),甲亢性肝损害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147例,占88.5%).甲亢性肝损害组与甲亢肝功能正常组的性别、年龄、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病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亢性肝损害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甲亢肝功能正常组(Z=-7.90,P=0.000;Z=-8.80,P=0.000),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低于甲亢肝功能正常组(Z=-4.60,P=0.000).甲巯咪唑治疗后,甲亢性肝损害组的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好转:ALT(Z=-14.90,P=0.000),天冬氨酸转氨酶(Z=-5.30,P=0.000)、γ转肽酶(Z=-5.50,P=0.000)、碱性磷酸酶(Z=-5.90,P=0.000)、总胆红素(Z=-5.50,P=0.000)、结合胆红素(Z=-4.60,P=0.000)、未结合胆红素(Z=-4.60,P=0.000).结论 儿童甲亢易导致肝损害,甲亢性肝损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肝损害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ALT升高;肝损害通常是短暂的、轻度的;肝功能恢复与甲状腺功能的恢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肝损害 甲状腺功能
原文传递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一例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 被引量:9
8
作者 吴莫龄 刘丽 +6 位作者 蔡燕娜 盛慧英 程静 李秀珍 尹曦 卢致琨 林瑞珠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3-866,共4页
目的 分析1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3年9-12月确诊的1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特点、生化检测结果、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运用... 目的 分析1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3年9-12月确诊的1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特点、生化检测结果、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运用PCR法扩增外周血PDHA1基因的11个外显子及与内含子拼接区,对扩增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突变.通过PDHA1基因分析,确诊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结果 患儿男,2岁4个月,反复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年余,间断出现抬头无力,独坐不稳,不能独站,持续性高乳酸血症.血乳酸5.37 mmol/L,丙酮酸0.44 mmol/L,乳酸/丙酮酸12.23,脑MRI提示双侧基底节苍白球条状异常信号,T2WI和T2WIFlair高信号.PDHA1基因分析显示,c.788G>A(p.R263Q)突变,确诊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给予生酮饮食、维生素B1、辅酶Q10和左旋肉碱治疗,病情稳定.结论 PDHA1突变所致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PDHA1基因出现c.788G>A(p.R263Q)突变.对不明原因的肢体无力、高乳酸血症,可通过基因分析诊断.合理治疗可以稳定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 LEIGH病 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先天性类脂质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临床特点及StAR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谢婷 郑纪鹏 +6 位作者 黄永兰 樊春 吴冬燕 谭敏沂 李秀珍 程静 刘丽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2-476,共5页
该文回顾性分析2例先天性类脂质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LCAH)患儿的临床表现、类固醇激素谱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 AR)基因突变进行分析。2例患儿均为46,XX女性... 该文回顾性分析2例先天性类脂质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LCAH)患儿的临床表现、类固醇激素谱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 AR)基因突变进行分析。2例患儿均为46,XX女性,确诊年龄分别为4个月及2岁4个月。婴儿早期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生长迟缓、低钠血症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表现,血ACTH显著增高,皮质醇正常或降低,各类雄性激素均未见增高。肾上腺超声提示双侧肾上腺增大或正常,经氢化可的松及9α-氟氢可的松替代治疗后生长发育正常。St AR基因突变分析显示患儿1为p.Q258X纯合已知无义突变;患儿2为p.E123K/IVS4+2T>A复合杂合突变,且为新突变,其父母分别为新突变IVS4+2T>A及p.E123K的携带者。保守性分析及Poly Phen-2软件预测提示p.E123K为致病性突变。RFLP分析显示患儿2及其父亲的PCR扩增产物经酶切后同时出现670、423、247?bp?3条条带,而其母亲及50例正常对照仅出现423和247bp两条条带,提示IVS4+2T>A突变改变氨基酸酶切位点。对于婴儿早期发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女性表型患儿应警惕LCAH,类固醇激素谱、核型分析及肾上腺超声有助诊断,确诊依赖St AR基因突变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类脂质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StAR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肝豆状核变性患儿316例临床表型和ATP7B基因变异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致琨 程静 +12 位作者 黎丝敏 林云婷 张文 李秀珍 盛慧英 毛晓健 梅慧芬 郑锐丹 梁翠丽 江敏妍 黄永兰 刘丽 曾春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总结儿童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表型及ATP7B基因变异类型特征,探讨其对WD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16例WD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目的总结儿童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表型及ATP7B基因变异类型特征,探讨其对WD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16例WD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ATP7B基因变异特征等资料。根据诊断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316例WD患儿中男199例、女117例,确诊年龄为5.4(4.0,7.6)岁。无症状组261例(82.6%),年龄4.9(3.9,6.4)岁;有症状组55例(17.4%),年龄9.6(7.3,12.0)岁,主要症状为肝肾功能、神经和皮肤损伤。所有WD患儿中,95.9%(303/316)确诊时肝功能异常;98.1%(310/316)血清铜蓝蛋白低于200 mg/L;97.7%(302/309)24 h尿铜含量超过40μg;仅7.4%(23/310)角膜K-F环阳性和8.2%(23/281)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豆状核异常信号,且均有肝肾功能或神经损伤等症状。无症状组WD患儿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于有症状组,铜蓝蛋白和24 h尿铜含量均低于有症状组[(208±137)比(72±78)U/L,(55±47)比(69±48)mg/L,103(72,153)比492(230,1432)μg,t=9.98、-1.98、Z=-4.89,均P<0.001]。314例患儿完成ATP7B基因检测,共检测到107种变异类型,其中10种新发变异,检测到3例患儿携带第10~11号外显子杂合缺失。无症状组患儿携带错义变异的比例显著高于有症状组[81.5%(422/518)比69.1%(76/110),χ^(2)=8.47,P<0.05]。携带c.2333G>T纯合变异的WD患儿(106例)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不携带者(208例)[(23±5)比(61±48)mg/L,t=-2.34,P<0.001]。结论ALT升高是儿童WD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而血清铜蓝蛋白和24 h尿铜含量是儿童WD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需结合Sanger测序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等多种检测技术明确WD的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基因型 表型 变异
原文传递
溶酶体贮积病24种高危筛查及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小媛 黄永兰 +6 位作者 盛慧英 林云婷 李秀珍 苏雪莹 冯瑜妤 蔡燕娜 刘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537-1540,共4页
目的评估酶学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华南地区溶酶体贮积病(LSDs)疾病谱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3364例疑似LSDs高危患儿的酶学检测结果,采用人工底物荧光法或比色法检测外周血... 目的评估酶学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华南地区溶酶体贮积病(LSDs)疾病谱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3364例疑似LSDs高危患儿的酶学检测结果,采用人工底物荧光法或比色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或血浆中22种酶活性,筛查24种LSDs疾病,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或构成比表示。结果确诊LSDs患儿283例,共发现18种疾病,高危筛查阳性率为8.4%,其中黏多糖病(MPS)172例(60.8%)、神经鞘脂贮积病79例(27.9%)、Pompe病18例(6.4%)、黏脂病10例(3.5%)、糖蛋白贮积病3例(1.1%)、Wolman病1例(0.4%)。在MPS患儿中,常见类型依次为Ⅱ型(43.6%,75/172例),ⅣA型(26.2%,45/172例)、Vl型(14.0%,24/172例)、I型(11.6%,20/172例)。在神经鞘脂贮积病患儿中,戈谢病和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居多,分别为23例(29.1%)和21例(26.6%)。酶学筛查LSD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华南地区常见的6种LSDs依次为MPSⅡ型、MPS1VA型、MPSVI、戈谢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及Pompe病。白细胞酶学分析高危筛查LSDs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贮积病 黏多糖病 神经鞘脂贮积病
原文传递
促甲状腺素受体基因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晓丹 毛晓健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34-637,共4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基因是甲亢病因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对TSHR基因与甲亢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提示TSHR基因胚系突变会引起家族性非自身免疫性常染色体显性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促甲状腺素受体(TSHR)基因是甲亢病因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对TSHR基因与甲亢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提示TSHR基因胚系突变会引起家族性非自身免疫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甲亢和持续性、散发性、先天性非自身免疫性甲亢的发生,需要特别关注,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TSHR基因变异可能会破坏TSHR的稳定性,从而成为自身抗原引起TSHR抗体(TRAb)的产生,刺激甲状腺滤泡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从而引起Graves病。但TSHR基因与Graves病发病的关系仍需更加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素受体 基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原文传递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莫龄 刘丽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4年第6期610-613,共4页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是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的遗传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丙酮酸脱氢酶活性降低的一组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困难,酶检测和基因突变分析可协助诊断.该文介绍了近年来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缺乏症的国内外研究...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是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的遗传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丙酮酸脱氢酶活性降低的一组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困难,酶检测和基因突变分析可协助诊断.该文介绍了近年来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缺乏症的国内外研究,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促进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 LEIGH病
原文传递
艾杜糖-2-硫酸酯酶活性测定在黏多糖贮积病Ⅱ型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14
作者 赵小媛 张文 +8 位作者 黄永兰 苏雪莹 李秀珍 盛慧英 曾春华 尹曦 刘宗才 蔡燕娜 刘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879-1882,共4页
目的评估黏多糖贮积病Ⅱ型(MPSⅡ)高危孕妇胎儿绒毛和孕妇外周血血浆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活性以及基因分析在MPSⅡ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产前诊断的23例MPSⅡ高危孕妇... 目的评估黏多糖贮积病Ⅱ型(MPSⅡ)高危孕妇胎儿绒毛和孕妇外周血血浆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活性以及基因分析在MPSⅡ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产前诊断的23例MPSⅡ高危孕妇的酶学检测及基因分析结果,采用人工底物荧光法检测胎儿绒毛(30例)和血浆(28例)IDS酶活性,以非高危妊娠孕妇的28例绒毛和34例血浆检测值为对照,绒毛同时送检基因检测和胎儿性别鉴定。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非MPSⅡ高危孕妇胎儿绒毛和血浆IDS活性正常参考值为绒毛(71.2±23.4)nmol/(mg·4 h),血浆(611.1±114.5)nmol/(mL·4 h);30例高危胎儿绒毛中8例男性受累胎儿绒毛IDS酶活性为(1.7±0.3)nmol/(mg·4 h),显著低于11例男性非受累胎儿[(83.2±6.3)nmol/(mg·4 h)]和9例女性非携带者胎儿[(80.0±7.5)nmol/(mg·4 h)](t=10.8、8.8,均P<0.01)。28份MPSⅡ高危孕妇外周血血浆IDS酶活性中8例受累男性胎儿孕母外周血IDS酶活性(225.4±20.5)nmol/(mL·4 h),显著低于男性胎儿非受累孕母IDS酶活性[(451.0±15.1)nmol/(mL·4 h)]和女性非携带者胎儿孕母IDS酶活性[(467.7±45.3)nmol/(mL·4 h)]。30例MPSⅡ高危胎儿绒毛中找到已知致病性突变8例,突变位点分别为c.1048A>C、c.212G>A、c.514C>T、c.257C>T、c.425C>T、c.998C>T,其中6例IDS酶活性显著降低,均为男性受累胎儿,另2例IDS酶活性正常,为女性携带者胎儿。结论孕妇外周血血浆与绒毛IDS酶活性及基因结果有很好的相符性,对孕早期产前诊断MPSⅡ有重要参考价值;当先证者未找到基因突变或新突变的致病性尚不清楚时可单独检测绒毛酶活性进行产前诊断MPS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产前诊断 艾杜糖-2-硫酸酯酶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27例临床表现及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新疆 毛晓健 +4 位作者 刘丽 黄永兰 李秀珍 周志红 程静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3-578,共6页
目的 了解中国南方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临床表现及分子特征,为临床筛查和进一步行分子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和/或甲基化特异性... 目的 了解中国南方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临床表现及分子特征,为临床筛查和进一步行分子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和/或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方法确诊为PWS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分子分型资料。 结果 共诊断PWS患儿27例,其中Array-CGH确诊21例,MS-PCR确诊13例,确诊年龄16 d~16岁;男13例(48.1%),女14例(51.9%)。对包括7例经Array-CGH检查在内的13例患儿行MS-PCR均出现170 bp母源片段而缺失100 bp父源片段;21例经Array-CGH确诊患儿中,18例15q11.2-q13.1区域缺失,平均片段缺失长度为(5.48±0.51) Mb,单纯缺失型18例患儿根据DECIPHER数据库(基于Ensembl资源的人类基因组拷贝数异常数据库)分为缺失Ⅰ和缺失Ⅱ,其中缺失Ⅰ 6例,缺失Ⅱ 12例,2种缺失型患儿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例15q11.2-q13.1区重复,1例复合杂合性79.58 Mb缺失。27例患儿均有新生儿肌张力低下和婴儿期喂养困难(100.0%),22例不哭或哭声微弱(81.5%),25例性腺发育不良(92.6%),22例皮肤色素减退(81.5%)。14例1岁以上患儿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和认知行为异常(100.0%),13例存在不同程度语言发育落后和/或清晰度异常(92.9%),13例(92.9%)在1~6岁[(2.80±1.32)岁]开始食欲旺盛、体质量增长过快,12例(85.7%)存在肥胖症和睡眠障碍。 结论 中国南方单纯缺失型PWS患儿中缺失Ⅰ和缺失Ⅱ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国南方PWS患儿普遍存在典型的临床特征,可作为进一步行PWS分子诊断的初步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PRADER-WILLI综合征 分子特征 JL童
原文传递
Cockayne综合征两例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知子 刘丽 +7 位作者 吴莫龄 刘鸿圣 蔡燕娜 盛慧英 李秀珍 程静 李端 黄永兰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分析Cockayne综合征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方法分析归纳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一对同胞兄弟共患经典型Cockayn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取患儿及其血缘父母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ERCC6基因全... 目的分析Cockayne综合征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方法分析归纳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一对同胞兄弟共患经典型Cockayn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取患儿及其血缘父母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ERCC6基因全部外显子及与其相连的内含子区,扩增产物行双向测序,查找突变位点。结果患儿为同胞两兄弟,分别为4岁8月龄和7岁5月龄。均因“生长和智力落后数年”就诊,母孕产史均无异常。1岁前,患儿身高、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1岁半后均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运动发育落后,眼、皮肤光敏感,听力及视神经损害,小头、眼窝深邃。例1(先证者)就诊时身高90.8cm,体重9.1kg,头围41cm,胸围44cm;例2(先证者胞兄)就诊时身高92cm,体重11.2kg,头围41cm,胸围46cm。例1在4岁半,例2在7岁时头颅MRI检查提示全脑萎缩,脑室扩大,髓鞘形成不良。头颅磁共振波谱分析(氢谱)-MR成像提示左右两侧背侧丘脑、岛叶及左侧半卵圆中心神经元损伤。头颅CT提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钙化。ERCC6基因突变分析提示兄弟俩ERCC6基因均存在c.1357C〉T(P.Arg453Ter)与c.1607T〉G(P.Leu536Trp)复合杂合致病突变,突变分别遗传自患儿母亲和父亲。结论Cockayne综合征患儿具有出生时正常,生后逐渐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语言、智力落后,脑损伤、小头畸形,眼窝深邃,皮肤光敏感等临床特征,存在ERCC6基因突变,易误诊为脑瘫、先天性小头畸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kayne综合征 ERCC6 脑萎缩 光过敏疾患
原文传递
谷固醇血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婉祺(综述) 李秀珍(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谷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ABCG5或ABCG8基因突变导致的肠道吸收植物固醇增加和通过胆汁排泄减少引起的。其特征是血植物固醇含量增加、高胆固醇血症、黄色瘤、早发动脉粥样硬化,部分患者出现口型红细胞溶血、巨血... 谷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ABCG5或ABCG8基因突变导致的肠道吸收植物固醇增加和通过胆汁排泄减少引起的。其特征是血植物固醇含量增加、高胆固醇血症、黄色瘤、早发动脉粥样硬化,部分患者出现口型红细胞溶血、巨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系统损害。通过气相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植物固醇含量,或对ABCG5和ABCG8基因进行测序可以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包括限制饮食中胆固醇和植物固醇的摄入,以及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胆汁酸螯合剂。该文对国内外有关谷固醇血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固醇血症 植物固醇血症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肢端发育不全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婉祺(综述) 李秀珍(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775-779,共5页
肢端发育不全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是由PRKAR1A基因或PDE4D基因突变导致GPCR-Gsα-cAMP-PKA信号通路异常引起, 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障碍, 伴或不伴内分泌激素抵抗。诊断需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 肢端发育不全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是由PRKAR1A基因或PDE4D基因突变导致GPCR-Gsα-cAMP-PKA信号通路异常引起, 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障碍, 伴或不伴内分泌激素抵抗。诊断需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相关疾病鉴别, 主要是临床诊断, 而分子遗传学诊断为金标准。治疗上采取对症治疗。目前尚无报道肢端发育不全症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等数据, 该文对国内外有关肢端发育不全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发育不全症 PRKAR1A基因 PDE4D基因 短指症 激素抵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