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郑蕾 毛璞 +1 位作者 叶丹 黎毅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57-1759,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工作人员六步洗手法掌握情况及洗手效果。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中的洗手方法及洗手效果监测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对洗手步骤和洗手时间进行评分,同时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结果共调...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工作人员六步洗手法掌握情况及洗手效果。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中的洗手方法及洗手效果监测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对洗手步骤和洗手时间进行评分,同时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结果共调查1 726人,客观原因无法参加考核的有18人,考核参与率81.57%。涉及全院大部分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急诊、手术室、医技检验、门诊、供应室、工勤。掌心相对揉搓正确率最高,达100.00%;最易遗忘的步骤是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正确率只有92.18%。全院六步洗手法正确率为85.57%。前3个科室依次为儿科(96.00%),妇产科(95.31%),手术室(92.13%)。全院手卫生监测结果合格率为75.68%,前3个科室依次为儿科(92.00%),重症医学科(88.98%),外科(85.42%)。结论洗手知识的正确率与合格率的调查是医务人员手卫生的重要内容,对其正确率与合格率的调查是针对性加强手卫生教育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手消毒 调查研究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指南 被引量:13
2
作者 曾玫 夏君 +29 位作者 宗志勇 施毅 倪语星 胡付品 陈轶坚 卓超 胡必杰 吕晓菊 李家斌 刘正印 张菁 杨文杰 杨帆 杨启文 周华 李昕 王建华 黎毅敏 任建安 陈佰义 陈德昌 吴安华 管向东 瞿介明 吴德沛 黄晓军 邱海波 徐英春 俞云松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51,共17页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指南制定小组,根据现有科学证据制定了本临床实践指南,以解答有关CRGNB检测、抗菌治疗及感染预防控制的系列临床优先问题。本指南聚焦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从当前临床实践的角度提出16个临床问题,采用人群、干预、对照及预后(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ator,outcomes,PICO)格式转换为研究问题,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相关研究证据。采用推荐的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评估相应干预措施的证据体质量、效益及风险,从而制定推荐意见或建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系统评价获得的结果被优先用于治疗相关临床问题的推荐证据。在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情况下,观察性研究、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被考虑作为补充证据。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或弱推荐(有条件推荐)。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指南同时提出实施建议,便于指南推荐意见的临床实施。本指南对耐药菌感染诊疗相关的临床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 耐药菌感染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抗菌治疗 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分离株 观察性研究 临床微生物
下载PDF
广州市属医疗机构工勤人员院感知识技能调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莉 王艳芳 +4 位作者 陶曙 曾华志 资青兰 林秀娟 古利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6期935-940,共6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工勤人员院感知识/技能培训和落实情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4—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方便抽样调查广州市属医疗机构497名工勤人员的院感知识技能接受培训率、掌握率、落实率和配套工作设施便利充足... 目的调查和分析工勤人员院感知识/技能培训和落实情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4—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方便抽样调查广州市属医疗机构497名工勤人员的院感知识技能接受培训率、掌握率、落实率和配套工作设施便利充足率。结果工勤人员中女性、年龄>40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工作经验不足五年的比例分别为85.11%(423/497)、76.66%(381/497)、87.73%(436/497)、48.09%(239/497);接受过系统规范培训的人员比例为73.24%(364/497),37.02%(184/497)的人员认为护士培训效果较好;手卫生、清洁消毒、医疗废物分类、针刺伤处理相关知识技能未掌握比例分别为11.86%(59/497)、31.79%(158/497)、11.67%(58/497)、4.42%(22/497);手卫生、工具卫生、医疗废物处理、工服卫生累计落实不规范比例分别为6.24%(31/497)、11.47%(57/497)、10.26%(51/497)、51.11%(254/497);洗手设施不便利、快速手消毒液不足、手套不足比例分别为14.28%(71/497)、9.06%(45/497)、14.49%(72/497);95.5%(42/44)的建议与加强培训有关。结论工勤人员结构需要优化,需要向该群体提供系统规范化院感知识技能培训和便利足够的院感设施和防护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工勤人员 知识技能 医院感染防控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临床分离克雷伯菌属细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
4
作者 卓楚越 郭颖异 +87 位作者 卓超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徐英春 张小江 张峰波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付盼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沈继录 黄文辉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8-426,共9页
目的了解2015—2021年CHINET耐药监测网52所医院的克雷伯菌属细菌分布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按照CHINET技术方案对菌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照2021年CLSI M100折点标准。结果2015—2021年共分离到非重复克雷伯菌属细... 目的了解2015—2021年CHINET耐药监测网52所医院的克雷伯菌属细菌分布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按照CHINET技术方案对菌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照2021年CLSI M100折点标准。结果2015—2021年共分离到非重复克雷伯菌属细菌241549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88.0%、产气克雷伯菌5.8%、产酸克雷伯菌5.7%、其他克雷伯菌属0.6%。克雷伯菌属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48.49±5.32)%;分离率前三的科室分别是内科(22.79±3.28)%、外科(17.98±3.10)%和ICU(14.03±1.39)%。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同属其他菌种,但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B仍在克雷伯菌属中显示较低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其阴性菌株。ICU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ICU患者,成年患者的CRKP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儿童患者。结论2015—2021年临床分离克雷伯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较大幅度增长,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仍需加强克雷伯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菌属 细菌耐药监测 耐药性变迁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周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郭伏平 杨海红 +3 位作者 周炯 范韫明 李德明 吕玮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12期17-19,共3页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替比夫定治疗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治疗96周前后血清肌酐( 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较基线的变化情况及eGFR≥90ml/(min·1.73m2)患者的比...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替比夫定治疗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治疗96周前后血清肌酐( 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较基线的变化情况及eGFR≥90ml/(min·1.73m2)患者的比例。结果96周各随访点,患者 CR、eGFR 差异无显著性(P〉0.05)。96周时,患者CR、eGFR较基线变化平均值为-1.6μmol/L、4.4ml/(min·1.73m2)。基线肾功能轻度受损[eGFR60~90 ml/(min·1.73m2)]的患者中,38.1%(8/21)患者上升至〉90ml/(min·1.73m2),治疗96周时eGFR较基线差异有显著性(P=0.04)。 eGFR≥90ml/(min·1.73m2)患者比例由基线的50%升至96周的59.5%(P=0.381)。结论对于基线肾功能受损的患者[eGFR 60~90 ml/(min·1.73m2)],使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其肾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下载PDF
128例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黄秋婵 区映研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究128例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检测患者病毒核酸与分型及特异性抗体IgG与IgM。结果登革热好发于20~39岁,占49.22%,... 目的探究128例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检测患者病毒核酸与分型及特异性抗体IgG与IgM。结果登革热好发于20~39岁,占49.22%,发病高峰在9月;登革热在工人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P<0.01);登革热在有蚊虫叮咬史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蚊虫叮咬史人群(P<0.01);登革热在有发热患者接触史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发热患者接触史人群(P<0.01)。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症状,热度最高峰值为40.5℃,平均热度最高峰值为39.1℃,以不规则发热为主;87例(67.97%)患者出现皮疹,食欲减退者92例(71.88%),恶心呕吐者46例(35.94%),腹痛腹泻者27例(21.09%)。128例登革热患者急性期标本IgM、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IgM抗体阳性者112例,IgG抗体阳性者35例,且IgG抗体阳性者的IgM抗体均为阳性。128例登革热患者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12例阳性标本;其中DENV-1型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分型(P<0.01)。结论广州市登革热发病以DENV-1型病毒多见,且临床症状典型,早期诊断并予以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病学 病原学
下载PDF
品管圈管理在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小群 古利平 刘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究品管圈管理在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时的应用情况。方法调查2012年本院护士在实践中发生针刺伤的具体情况,填入"护士针刺伤环节统计调查表";再与2013、2014年通过自愿建立品管圈组、确定活动主题、具体计划、最终目... 目的探究品管圈管理在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时的应用情况。方法调查2012年本院护士在实践中发生针刺伤的具体情况,填入"护士针刺伤环节统计调查表";再与2013、2014年通过自愿建立品管圈组、确定活动主题、具体计划、最终目标,搜集整理相关数据,解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及分析效果等品管圈活动后,与未采用品管圈管理前的护士针刺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品管圈管理后,本院的护士针刺伤人数由2013年的32例降到2014年的25例,发生率由2.9%降低到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能有效降低临床护士的针刺伤现象,有利于提高护士自身职业防护能力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管理 护士 针刺伤
下载PDF
羧基端截短乙肝病毒x蛋白和加帽蛋白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倩倩 李卫华 +2 位作者 李慧 张志翔 卫建筠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羧基端截短的乙肝病毒x蛋白(Ct-HBx)和加帽蛋白B(CAPZ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及测序技术检测41例HBsAg(+)的肝癌及癌周组织中HBx基因整合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表达全长HBx和Ct-HBx的肝癌及癌... 目的:探讨羧基端截短的乙肝病毒x蛋白(Ct-HBx)和加帽蛋白B(CAPZ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及测序技术检测41例HBsAg(+)的肝癌及癌周组织中HBx基因整合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表达全长HBx和Ct-HBx的肝癌及癌周组织中CAPZB表达水平,分析CtHBx与CAPZB表达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全长HBx基因在肝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20.6%(7/34)和40%(12/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而3’末端缺失HBx基因在肝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79.4%(27/34)和53.3%(16/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羧基端截短≥14个氨基酸(即碱基缺失≥42 bp)的标本有13例。对比全长HBx阳性的肝癌组织,CAPZB在Ct-HBx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低;CAPZB在Ct-HBx阳性的肝癌及癌周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3/13)和84.6%(11/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APZ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癌转移呈负相关关系(P=0.017)。结论:CAPZ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与HBx蛋白羧基端缺失突变有关,且与肝内转移发生相关,提示CAPZB可能参与了Ct-HBx介导的肝癌进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端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加帽蛋白B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危重症临床风险评分系统的外部验证
9
作者 郭颖异 李晓鹤 +4 位作者 刘宁静 卓楚越 肖书念 卓超 刘映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评价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症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对医疗资源充足地区患者的适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11日—2月2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的病例,并进行严重程度分型。危重症COVID-19患者被定义为入住ICU、... 目的评价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症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对医疗资源充足地区患者的适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11日—2月2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的病例,并进行严重程度分型。危重症COVID-19患者被定义为入住ICU、有创机械通气或死亡的患者。使用COVID-19危重症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线上计算器对研究对象评分并进行危险分层。用SPSS 16.0软件进行Hosmer-Lemeshow检验,用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结果共112例患者被纳入回顾性验证研究。其中严重COVID-19患者26例(23.2%),3例死亡(2.7%)。COVID-19患者危重症风险预测评分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P>0.05,AUC为0.681(P=0.002,95%CI 0.547~0.814),特异度为0.977,灵敏度为0.385。结论该模型预测在医疗资源充足条件下的COVID-19患者危重症发生风险的效能较差。未来应该建立更适合用于医疗资源充足时的COVID-19危重症风险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临床风险评分 危重症患者 医疗资源
下载PDF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晓东 张尧 +33 位作者 金文婷 杜明梅 陈璋璋 陈佰义 丁昉 胡付品 黄文祥 李家斌 李军 李六亿 李晓宇 林丽开 刘丁 刘晓琳 刘运喜 刘正印 倪语星 王辉 吴安华 肖永红 徐英春 杨帆 杨文杰 杨小强 俞云松 张浩军 赵彩彦 赵烁 卓超 宗志勇 李太生 王贵强 王明贵 胡必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61-1766,共6页
目的 规范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以促进我国抗菌药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法 组织感染病学、感染防控、临床药学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的相关专家,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建设最新... 目的 规范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以促进我国抗菌药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法 组织感染病学、感染防控、临床药学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的相关专家,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建设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实际需求,共同制定本共识.结果 形成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的17条专家共识.结论 此专家共识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在研发和应用信息系统进行临床决策支持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HBx缺失突变体介导RhoGDIα表达下调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卫华 李辉 +3 位作者 顾霞 张志翔 张倩倩 李慧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577-583,共7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缺失突变体(HBxΔ31)抑制Rho蛋白二磷酸鸟苷解离抑制因子α(RhoGDIα)表达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肝细胞癌(HCC)转移的影响.方法 选取稳定表达野生型HBx及其缺失突变体HBxΔ31蛋白的HCC细胞株HepG2为...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缺失突变体(HBxΔ31)抑制Rho蛋白二磷酸鸟苷解离抑制因子α(RhoGDIα)表达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肝细胞癌(HCC)转移的影响.方法 选取稳定表达野生型HBx及其缺失突变体HBxΔ31蛋白的HCC细胞株HepG2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HBxΔ31对RhoGDIα表达的影响.构建RhoGDIα启动子区系列缺失报告基因载体,与真核表达载体HA-HBx及HA-HBxΔ31共转染HepG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确定HBxΔ31关键作用区域.免疫共沉淀(Co-IP)鉴定HBxΔ31与转录因子myc相关锌指蛋白(MAZ)间的相互作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分析HBxΔ31对MAZ与RhoGDIα启动子结合的影响.体外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RhoGDIα对HBxΔ31介导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HBxΔ31在转录水平抑制了RhoGDIα基因的表达,其作用核心区位于其启动子的-460--242bp区域,对该区域3个转录因子MAZ结合位点突变分析,证实MAZ参与HBxΔ31对RhoGDIα的表达调控.Co-IP提示HBxΔ31能与MAZ相互作用,EMSA分析显示MAZ通过与RhoGDIα启动子结合发挥作用,而HBxΔ31增强了这种效应.体外侵袭和迁移实验表明,对照组与RhoGDIα干扰组的HepG2细胞迁移数分别为(58±5)个和(98±7)个,侵袭细胞数分别为(55±6)个和(113±6)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1和t=20.12,均P〈0.01);而转染HBxΔ31的HepG2细胞迁移数[(115±6)个]和侵袭细胞数[(102±5)个]均多于共转染RhoGDIα与HBxΔ31的HepG2细胞迁移数[(40±4)个]和侵袭细胞数[(42±4)个](t=18.14和t=16.31,均P〈0.001).结论 HBxΔ31通过与MAZ相互作用增强其与RhoGDIα启动子的结合,导致RhoGDIα表达下调,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序列缺失 肝炎病毒 乙型 鸟嘌呤核苷酸游离阻滞剂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