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信群辅助带教在肝胆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温雪连 吴冬玲 陈涵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分析在肝胆外科护理实习教学工作中应用微信群辅助带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生(护生)40名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形式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名。对照组行常规... 目的分析在肝胆外科护理实习教学工作中应用微信群辅助带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生(护生)40名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形式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带教,观察组行微信群辅助带教。对比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护生出科时综合能力、教学满意度及教学质量评分。结果考核成绩比较,2组基础理论知识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专科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及总评分分别为(35.46±2.84)分、(28.12±1.16)分、(91.23±3.75)分,高于对照组的(30.35±2.51)分、(25.13±2.36)分、(80.95±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出科时综合能力评分对比,观察组(学习积极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表达、工作表现、劳动纪律、职业道德、思想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为1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质量评分(教学方法、带教态度、硬件水平、医德医风、学术能力)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护理实习教学工作中应用微信群辅助带教可提升临床带教水平,保障教学效果,提升护生考核成绩与综合能力,教学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群 肝胆外科 护理实习教学 考核成绩 护生综合能力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PBL和CBL教学法在肝胆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朱灿华 郭志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4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在肝胆外科见习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与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法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2018年3月—2019年6月,于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100位在肝胆外科见习的临床专业本科学生,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50... 目的分析在肝胆外科见习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与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法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2018年3月—2019年6月,于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100位在肝胆外科见习的临床专业本科学生,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50,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和观察组(n=50,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临床专业本科学生测试成绩,并比较问卷调查结果。结果病例分析成绩、理论成绩以及总成绩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施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认可该教学方法、思维能力提升、知识理解能力提升、实习兴趣提升的临床专业本科学生占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说明PBL+CBL教学模式更受学生的欢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见习教学中联合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与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法的价值突出,提升了临床专业本科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理论成绩以及总成绩,同时提升了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认可度、思维能力、知识理解能力以及实习兴趣,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的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肝胆外科 见习教学 考核成绩 问卷调查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超尘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5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2017级39名学生为对照组1,2018级43名学生为对照组2,2019级39名学生为试验组。对照组1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对照组2采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试...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2017级39名学生为对照组1,2018级43名学生为对照组2,2019级39名学生为试验组。对照组1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对照组2采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分别对3组学生的理论成绩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教学效果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试验组笔试成绩(85.89±6.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77.69±9.65)分和对照组2 (79.95±8.86)分(P<0.05)。满意度调查显示,试验组评价最高,对照组1最低(P<0.05)。结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理论成绩 教学满意度评分
下载PDF
ESPCS模式联合思维导图干预在肝胆外科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温雪连 刘婉明 赖娜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10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模式联合思维导图干预在肝胆外科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皮肝胆道造瘘取石术后带管出院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模式联合思维导图干预在肝胆外科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皮肝胆道造瘘取石术后带管出院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入观察组(44例,采用ESPCS模式联合思维导图干预)和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应对方式、自我感受负担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出院时,2组的面对应对方式评分均较术后提高,回避、屈服应对方式评分均较术后降低(P均<0.05);出院3个月后,2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出院时(P均<0.05);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出院时,2组的情感、经济和身体负担评分均较术后降低;出院3个月后,2组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出院时(P均<0.05);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的情感、经济和身体负担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期间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SPCS模式联合思维导图干预有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经皮肝胆道造瘘取石术 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模式 思维导图 应对方式
下载PDF
肝胆管结石患者肝胆管结石继发病理改变的术前诊断方法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平 孙北望 +4 位作者 黄滨源 朱灿华 叶琛 周子萱 刘衍民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201-3205,共5页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继发的病理改变及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肝胆管结石继发病理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37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继发的病理改变。分析B超、ERCP、CT、MR及B超+ERCP、B超+CT、B超+MR对肝胆管结石继发胆管扩张...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继发的病理改变及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肝胆管结石继发病理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37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继发的病理改变。分析B超、ERCP、CT、MR及B超+ERCP、B超+CT、B超+MR对肝胆管结石继发胆管扩张和狭窄、肝脏病变的敏感性差异。结果 B超、ERCP、CT、MR对胆管扩张的敏感性,B超、CT、MR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和MR均高于ERCP(P<0.05);对胆管狭窄的敏感性,ERCP、MR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B超和CT(P<0.05),CT又高于B超(P<0.05);对肝脏病变的敏感性,CT、MR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B超和ERCP(P<0.05),B超又高于ERCP(P<0.05)。B超+ERCP、B超+CT、B超+MR对胆管扩张的敏感性,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胆管狭窄的敏感性,B超+ERCP和B超+MR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B超+CT(P<0.05);对肝脏病变的敏感性,B超+CT和B超+MR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B超+ERCP(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病术前不仅要明确结石及定位,还需要明确由结石继发的病理改变。MR对肝胆管结石病继发病理改变敏感性较高,高于或接近于B超、ERCP、CT。B超+MR是目前肝胆管结石病术前明确病理改变较好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病理改变 影像学 诊断
下载PDF
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手术路径选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平 方兆山 +3 位作者 孙北望 谢嘉奋 刘衍民 叶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245-3248,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肝胆道镜碎石(PTCSL)两种不同路径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经皮肝胆道镜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2年7月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1例肝胆结石... 目的:比较经皮肝胆道镜碎石(PTCSL)两种不同路径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经皮肝胆道镜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2年7月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1例肝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9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一步造瘘取石法,对照组则采取二步造瘘取石法,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采取一步造瘘取石法的观察组在出血量方面明显低于采用二步造瘘取石法的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TCSL是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一种较为有效方法,两种手术路径方式在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控制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但一步造瘘取石法出血量较少,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手术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胆道镜碎石 肝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皮胆道硬镜在治疗肝胆管结石近期、远期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平 陈小伍 +2 位作者 叶琛 周子萱 刘衍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579-3582,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胆道硬镜在治疗肝胆管结石近期、远期疗效。方法:采集2004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们行手术治疗的17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术(A组)83例,腹腔镜探查取石术(B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目的:研究经皮胆道硬镜在治疗肝胆管结石近期、远期疗效。方法:采集2004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们行手术治疗的17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术(A组)83例,腹腔镜探查取石术(B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7.5±68.7)min,0 m L,(22.6±23.8)min,(201.7±195.7)m L和(223.2±51.4)min,(278.1±144.6)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即刻结石残留率为2.4%、最终结石残留率4.8%、复发胆管炎4.8%;B组分别为18.4%、23.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结石复发率为12.0%与B组的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肝胆道硬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微创、有效,其短期疗效、远期疗效均优于腹腔镜探查取石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经皮肝穿刺联合硬镜 腹腔镜探查取石术
下载PDF
硬质胆道镜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平 方兆山 +2 位作者 谢嘉奋 孙北望 刘衍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硬质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方法:选择肝胆管结石患者78例,随机分为硬质胆道镜组(A组)40例和纤维胆道镜组(B组)38例。A组患者行辅助硬质胆道镜碎石,对B组患者行辅助纤维胆道镜碎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 目的:探讨硬质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方法:选择肝胆管结石患者78例,随机分为硬质胆道镜组(A组)40例和纤维胆道镜组(B组)38例。A组患者行辅助硬质胆道镜碎石,对B组患者行辅助纤维胆道镜碎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即刻结石残留率、最终结石残留率和胆管炎复发率。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7.8±78.7min,术中输血量为108.8±86.2ml,术中出血量为20.6±25.9ml,明显低于B组(手术时间213.2±50.9min,术中输血量195.7±205.7ml,术中出血量256.1±155.8ml),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即刻结石残留率为2.6%,最终结石残留率为5.3%,胆管炎复发率为5.1%;B组患者即刻结石残留率为18.6%,最终结石残留率为23.8%,胆管炎复发率为23.8%。两组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12.8%,B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为23.8%,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质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微创、有效,短期疗效优于辅助纤维胆道镜碎石组,远期疗效与纤维胆道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外科学 胆总管结石/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对比研究 @硬质胆道镜镜 @纤维胆道镜
下载PDF
内置保护性鞘管和硬质胆道镜辅助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平 方兆山 +2 位作者 孙北望 谢嘉奋 刘衍民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探讨硬质胆道镜在内置保护性鞘管的辅助下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治疗肝胆管结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2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100例、采用最新硬质胆道镜联合内... 目的:探讨硬质胆道镜在内置保护性鞘管的辅助下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治疗肝胆管结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2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100例、采用最新硬质胆道镜联合内置保护性鞘管治疗措施的观察组100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及疗效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08±38)min、对照组为(158±38)min,观察组住院时间(18.5±2.5)d、对照组为(24±3.5)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1±11)mL、对照组为(89±22)mL、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胆漏、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对照组为27%,观察组为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残留对照组为12%、观察组为8%,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质胆道镜在内置保护性鞘管的辅助下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比传统手术疗法更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更低,术中时间、出血量等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胆道镜 内置保护性鞘管 肝胆管结石
下载PDF
一期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兵 陈智年 +3 位作者 闫东红 刘松杰 张观朝 王平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12期1617-1618,共2页
目的探讨一期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术(PTCSL)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行一期PTCSL治疗,对照组行二期PTCSL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及术中... 目的探讨一期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术(PTCSL)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行一期PTCSL治疗,对照组行二期PTCSL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胆道出血发生率为18.18%,高于对照组的4.55%(P<0.05)。结论一期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但应避免用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术 肝胆管结石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深度关联机制的肝胆管超分辨率分割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煜 蔡念 +2 位作者 欧阳文生 谢依颖 王平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1-46,共6页
肝胆管结石是常见的肝脏疾病,已成为我国非肿瘤性胆道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实现对肝胆管层间插值分割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肝胆管等此类树状型组织器官在分割重建过程中出现断层、不连续等现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关联机制的肝胆管CT... 肝胆管结石是常见的肝脏疾病,已成为我国非肿瘤性胆道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实现对肝胆管层间插值分割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肝胆管等此类树状型组织器官在分割重建过程中出现断层、不连续等现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关联机制的肝胆管CT(Computed Tomography)层间超分辨率分割的端到端级联框架,将层间插值网络和分割网络级联起来进行端到端训练,引入ConvLSTM来加强切片间肝胆管的高维特征信息提取,提出一种新损失函数联合插值网络和分割网络进行整个框架的优化训练。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现有深度学习方法,本文方法取得了更好的肝胆管分割性能,更有利于肝胆管三维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 超分辨率分割 深度关联机制 ConvLSTM
下载PDF
基于切片关联信息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宇辰 蔡念 +2 位作者 欧阳文生 谢依颖 王平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全球呼吸系统疾病,需要耗费医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CT图像进行初步评估诊断。为了提高阅片效率,提出一种基于CT图像切片关联信息的深度网络,辅助诊断慢性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全球呼吸系统疾病,需要耗费医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CT图像进行初步评估诊断。为了提高阅片效率,提出一种基于CT图像切片关联信息的深度网络,辅助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出一种分组方式将网络分成若干个网络分支,每个网络分支能够提取局部CT图像切片内部关联信息,结合双向LSTM技术整合各网络分支信息以提取CT图像全局切片关联信息。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分支的局部特征提取能力,融入ConvNeXt提出增强的多头卷积注意力模块。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深度网络能够更好地对CT图像进行分类,辅助COPD诊断,其准确率达到92.15%,敏感度达到94.17%,特异性达到91.17%,AUC达到9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深度学习 多头卷积注意力
下载PDF
超声联合CT或MRI图像融合导航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鄢磊 孙北望 +1 位作者 叶永青 王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56-960,共5页
在肝胆疾病的外科治疗中,单一的医学影像存在精准性较差和诊疗信息不全面等问题。超声联合CT或MRI图像融合导航技术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肝胆外科的疾病治疗中,超声联合CT或MRI图像融合导航技术对于术中肝脏血管、胆管、肿瘤... 在肝胆疾病的外科治疗中,单一的医学影像存在精准性较差和诊疗信息不全面等问题。超声联合CT或MRI图像融合导航技术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肝胆外科的疾病治疗中,超声联合CT或MRI图像融合导航技术对于术中肝脏血管、胆管、肿瘤的定位相较于单一的超声、CT、MRI图像,兼具了几者的优点,提升了图像的实时性及准确性,为肝胆外科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性,更加符合精准外科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图像融合 成像引导 术中超声
原文传递
格林模式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疼痛、负性情绪和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温雪连 刘婉明 陈帝清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4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格林模式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负性情绪和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肝癌介... 目的探讨格林模式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负性情绪和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列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5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列为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格林模式的干预护理,按照模式内容,围绕饮食、心理、并发症预防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负性情绪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焦虑、抑郁得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林模式可缓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负性情绪,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格林模式 负性情绪 并发症 护理干预
下载PDF
钇⁃90微球放射栓塞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后成功肝移植: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陈焕权 何才华 +5 位作者 代天星 黄文薮 袁峰 王晓明 罗燕君 汪国营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经钇⁃90微球放射栓塞(Y90⁃RE)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后成功肝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一例晚期肝癌患者经Y90⁃RE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后成功行肝移植治疗,对相关治疗方法及术后病情变化特点...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经钇⁃90微球放射栓塞(Y90⁃RE)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后成功肝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一例晚期肝癌患者经Y90⁃RE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后成功行肝移植治疗,对相关治疗方法及术后病情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国内外最新文献进展。结果患者为41岁中年男性,经Y90⁃RE联合靶免治疗后行肝移植术,围手术期予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术后早期予他克莫司+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方案。患者术后2周内肝功能逐渐好转后,在术后第15天和第68天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肝穿刺病理提示轻度急性排斥反应,均通过予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后好转。现随访6月余,肝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Y90⁃RE联合靶免治疗可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一种治疗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移植 钇⁃90微球放射栓塞治疗 靶免治疗 排斥反应
下载PDF
硬质胆道镜技术的临床教学实践
16
作者 汪国营 陈焕权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2期99-101,共3页
硬质胆道镜技术是一种内镜技术,是用于检查和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显著的效果及优势。通过开展规范化的硬质胆道镜技术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规范硬质胆道镜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在接受硬质... 硬质胆道镜技术是一种内镜技术,是用于检查和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显著的效果及优势。通过开展规范化的硬质胆道镜技术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规范硬质胆道镜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在接受硬质胆道镜治疗时能获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因此,建立规范化的硬质胆道镜技术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对于促进该技术的广泛传播、提升医疗质量和增强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胆道镜 临床教学 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
下载PDF
CBL教学法结合PBL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平 孙北望 +3 位作者 黄娴娴 李锟 朱灿华 刘衍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8期3578-3580,共3页
目的:研究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法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为临床教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我院肝胆外科实习生2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实习生分为I组、II组和... 目的:研究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法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为临床教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我院肝胆外科实习生2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实习生分为I组、II组和III组,每组90例,I组给予PBL联合CBL教学法,II组给予PBL教学法,III组给予传统学习(LBL)教学法,比较三组教学效果。结果:I组和II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氛围评分显著高于III组,I组知识理解评分显著高于II组和III组,II组显著高于II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基础知识分显著高于II组和III组,I组和II组临床技能评分显著高于II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和II组调查满意度显著高于III组,且I组显著高于I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法用于肝胆外科教学中能显著提高实习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PBL 肝胆外科 实习生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教学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平 孙北望 +3 位作者 黄娴娴 李锟 朱灿华 刘衍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0期3953-395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教学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见习的本科生90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8人)和对照组(42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技术辅助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带...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教学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见习的本科生90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8人)和对照组(42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技术辅助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带教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临床操作考核评分,并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临床见习效果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临床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观察组学生在对肝胆外科解剖了解是否提高、对疾病病理特征了解是否提高、对肝胆外科疾病诊断能力是否提高、对手术过程了解是否提高4个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在是否对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是否对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课堂交流是否增多、是否希望在今后教学中继续应用方面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教学用于肝胆外科临床教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临床见习的学习效果,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腹腔镜 临床教学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对肝切除患者肝功能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平 何宇 +1 位作者 谢嘉奋 刘衍民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对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肝切除术后患者96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4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8例,EIN组在肝切除术后24 h经鼻空肠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剂...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对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肝切除术后患者96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4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8例,EIN组在肝切除术后24 h经鼻空肠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剂加精氨酸、谷氨酰胺;PN组在肝切除术后24 h,经深静脉连续滴注肠外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第1、3、7天血WBC计数、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浆内毒素含量以及术后7 d内肠道排气时间和大便球菌与杆菌比异常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两组ALT、TBIL、内毒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第7天,EIN组ALT、TBIL、内毒素含量明显低于PN组(P均<0.05);EIN组患者术后肠道排气时间短于PN组(P<0.05),大便球菌与杆菌比异常率低于PN组(P<0.05)。结论肝切除术后患者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免疫微生态营养可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减少细菌移位,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并可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肠内营养 免疫微生态营养 肝功能 肠道功能
下载PDF
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前瞻性、随机、开放、全国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58
20
作者 秦叔逵 白玉贤 +14 位作者 欧阳学农 程颖 李君 徐建明 梁军 李青 吴威 刘巍 王阁 陈蕾 李永纲 张为民 傅敏 吴昌平 房澍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057-1065,共9页
目的观察、确定不同剂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和开展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两剂量组、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全国16家研究中心共纳入121例未接受系统治疗(包括分子... 目的观察、确定不同剂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和开展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两剂量组、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全国16家研究中心共纳入121例未接受系统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和系统化疗)的晚期HCC受试者。第1阶段入组104例,按1∶1随机分配,分别接受口服阿帕替尼750 mg qd(n=51)和850 mg qd(n=53)治疗;第2阶段,为了进一步探索高剂量(850 mg qd)的安全性,继续纳入850mg剂量组17例,即850 mg队列的总样本量扩大至7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疾病进展时间(TTP),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安全性指标,采用RECIST 1.1版和NCI CTC 4.03版分别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 750 mg剂量组和850 mg剂量组的中位TTP分别为3.32个月(95%CI:2.04~5.86个月)和4.21个月(95%CI:2.14~5.86个月),中位OS分别为9.82个月(95%CI:5.71~12.07个月)和9.71个月(95%CI:6.61~12.04个月),ORR分别为2.0%和10.0%,DCR分别为64.7%和58.6%;上述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0 mg剂量组和850 mg剂量组3级及以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58.8%和58.6%(P>0.05);没有发生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结论阿帕替尼可以用于治疗晚期HCC,750 mg qd和850 mg q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本一致,耐受性较好。因此,推荐口服阿帕替尼750 mg qd作为Ⅲ期临床研究的给药方法和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甲磺酸阿帕替尼 Ⅱ期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