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前超声联合胎盘病理在三倍体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胡柳琴 黄燕飞 +3 位作者 陈敏 彭娟 黎青 李志华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目的对比探讨葡萄胎三倍体与非葡萄胎三倍体的产前超声及胎盘病理特点,为该类疾病的诊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组织学及染色体核型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 目的对比探讨葡萄胎三倍体与非葡萄胎三倍体的产前超声及胎盘病理特点,为该类疾病的诊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组织学及染色体核型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证实的27例三倍体综合征病例,包括葡萄胎三倍体(11例)及非葡萄胎三倍体(16例),对其临床特征、血清学指标、超声特征、遗传学检测结果等进行对比综合分析。结果①临床特征及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诊断孕周、终止妊娠孕周、阴道出血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较葡萄胎三倍体,非葡萄胎三倍体的血清hCG峰值中位值较低[225000mIU/ml比23039mIU/ml(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影像学表现:相比于葡萄胎三倍体,非葡萄胎三倍体胎儿超声经常表现为非对称性生长受限,胎盘多正常偏小,而前者胎盘多伴囊性病变,胎儿生长受限多为对称性的,但二者均会出现结构畸形及软指标异常(如单脐动脉、心室单发强光斑、NT增厚等),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③三倍体结构异常:非葡萄胎三倍体以头颅异常、颜面部及四肢结构异常较常见,包括全前脑、并指(趾)、足内翻、小下颌、唇腭裂、脊柱裂等。葡萄胎三倍体多以头颅异常及腹壁异常为主。结论三倍体综合征常伴多发胎儿结构畸形,而不同三倍体超声表现及胎盘病理不具有显著特异性。葡萄胎三倍体较非葡萄胎三倍体的血清hCG峰值明显升高,且具有相对严重的产前并发症,产前超声评估、遗传检测、联合母体血清学检测结果有助于鉴别三倍体的不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三倍体 非葡萄胎三倍体 产前诊断 胎盘病理
下载PDF
脂溢性角化病108例临床、病理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晓辉 翁智胜 +5 位作者 彭洁雯 易江华 廖梦怡 辛甜甜 熊中堂 谈桂其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8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经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脂溢性角化病1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8例,曾误诊43例,误诊率为39.81%。根据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46例,脂...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经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脂溢性角化病1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8例,曾误诊43例,误诊率为39.81%。根据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46例,脂溢性角化病待排除19例,误诊43例。误诊为痣(黑色素细胞痣和皮内痣各8例)16例(37.21%),疣(寻常疣12例、病毒疣3例)15例(34.88%),皮肤肿物4例(9.30%),皮脂腺囊肿和基底细胞癌各2例(各占4.65%),皮脂腺痣、化脓性肉芽肿、纤维瘤和皮肤溃疡各1例(各占2.33%)。108例均经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脂溢性角化病,皆予以手术切除,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对误诊情况分析发现,<50岁和≥50岁者、皮损分布于暴露部位与非暴露部位者误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理分型乳头瘤型、棘层增厚型和激惹型3型误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易误诊。临床医师有必要提高对该病认识,临床接诊类似本文患者时要仔细辨别皮损,及时采取相关检查手段,必要时行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病 脂溢性 病理学 误诊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熊中堂 江庆萍 +2 位作者 刘少颜 彭娟 熊汉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406-1409,共4页
目的:探讨14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4例乳腺E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诊断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者中,年龄39~87岁,平均年... 目的:探讨14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4例乳腺E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诊断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者中,年龄39~87岁,平均年龄65岁,女性13例,男性1例。肿瘤大体呈囊实性,肿瘤最大直径为2.0~7.5cm。镜检显示肿瘤由纤维囊壁包裹,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囊内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囊内乳头状成分肌上皮完全缺失,11例肿瘤周围肌上皮完全缺失,3例肿瘤周围肌上皮呈不连续表达,ER和PR弥漫强阳性,Her-2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20%。13例经肿瘤完全切除确诊,1例经粗针穿刺(core needle biopsy,CNB)确诊,所有病例术后无复发。结论:乳腺EPC是一种预后良好的惰性浸润性癌,主要发生于老年妇女,病理诊断依赖于肿瘤大体切除标本,处理方式与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包裹性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下载PDF
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生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熊中堂 彭娟 +3 位作者 熊汉真 陈娟 陈辉 江庆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5-797,共3页
目的探讨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生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遗传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生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点,并复习相... 目的探讨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生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遗传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生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生去分化脂肪肉瘤界限清楚,由硬化性脂肪肉瘤、脑膜上皮样漩涡状、骨化生和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等成分构成,脑膜上皮样漩涡状成分由上皮样细胞或梭形细胞呈漩涡状排列构成,与其它成分界限清楚。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MDM2、CDK4、p16、CD10和CD56均呈弥漫强阳性;CK、EMA、CD34、Caldesmon、PGP9.5和PR均呈阴性;S-100、Ki-67和p53在不同成分中表达不一致。遗传学检测显示MDM2扩增。结论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生去分化脂肪肉瘤属于罕见的去分化脂肪肉瘤,脑膜上皮样漩涡状成分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点与其它脂肪肉瘤成分大致相同,提示漩涡状结构为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去分化成分,结合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点,可与其它具有漩涡状结构的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孕激素治疗增生子宫内膜和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后的临床病理形态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少颜 杨艳丽 +3 位作者 熊汉真 李秋莲 陈锐超 江庆萍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目的:显微镜下观察孕激素治疗对不同增生子宫内膜和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影响,为临床更好地管理孕激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86例增生不伴有非典型增生(包括简单型增生、复杂型增生)和非典型增生及高... 目的:显微镜下观察孕激素治疗对不同增生子宫内膜和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影响,为临床更好地管理孕激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86例增生不伴有非典型增生(包括简单型增生、复杂型增生)和非典型增生及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在我院经孕激素正规治疗刮宫至少两次以上病例,其中刮宫次数最多者达11次,时间2个月到5年。两个高年资病理医师双盲法显微镜下观察激素治疗前后病理改变。结果:简单型增生50名,基本转归为正常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18名,治疗约半年后转为正常子宫内膜;但其中2例有复发或恶化。非典型增生不伴/伴癌变18例,孕激素治疗后刮宫,10例镜下显示好转或完全缓解。好转病例显示组织结构依然复杂,但腺体间质比例降低,间质蜕膜样变或者玻璃样变;高倍镜下腺上皮细胞核变温和,核膜光滑,核仁不明显,核浆比例降低,胞浆丰富,伴嗜酸性变、鳞状细胞化生或粘液化生。该类病例继续治疗后,转化为正常周期宫内膜。但有4例(22.2%)在1-2年后复查,又出现非典型增生,甚至癌变。另有2个病例,治疗3个月后刮宫,镜下依然为非典型增生改变,证明孕激素治疗无效。结论:1)简单型增生过孕激素治疗效果好,3-6个月后刮宫,基本恢复正常周期。2)对非典型增生及癌变患者,因容易复发和恶化,按2014NCCN诊疗规范治疗坚持用药并定期复查非常有必要。3)非典型增生伴/不伴癌变病例,细胞学好转先于组织学。4)对治疗无效者,需要根据患者生育要求及时手术治疗。5)根据孕激素治疗效果评价,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患者,区分简单型和复杂型增生依然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激素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病理形态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Pax1、LMX1A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皓 杨雯 +2 位作者 谭学贤 孙斌 熊汉真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配对盒基因1(Pax1)、LIM同源框转录因子1A(LMX1A)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3例均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宫颈癌根治术中切除的宫颈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免...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配对盒基因1(Pax1)、LIM同源框转录因子1A(LMX1A)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3例均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宫颈癌根治术中切除的宫颈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ax1、LMX1A蛋白表达。分析Pax1、LMX1A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ax1、LMX1A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P均<0.05)。Pax1和LMX1A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ax1和LMX1A表达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下降(P均<0.05)。TNM分期Ⅲ期、Pax1表达阳性和LMX1A表达阳性及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均<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Pax1和LMX1A表达下降,且Pax1和LMX1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配对盒基因1 LIM同源框转录因子1A 生存 预后 TNM分期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血清PSA浓度及病理分级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价值研究
7
作者 夏宝莹 郭佳翔 +5 位作者 冯灵怡 陈秋三 岑沛斌 彭焕越 邓楠 江庆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A01期16-18,共3页
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与血清PSA水平及其病理分级关系,探讨骨转移发生的规律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前列腺癌患者,在进行全身骨现象扫描前测定其血清PSA水平及标本进行病理分期。 结果 71位患者,骨转移37例(52.11%),骨未转... 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与血清PSA水平及其病理分级关系,探讨骨转移发生的规律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前列腺癌患者,在进行全身骨现象扫描前测定其血清PSA水平及标本进行病理分期。 结果 71位患者,骨转移37例(52.11%),骨未转移34例(47.89%),其中中分化癌与低分化癌组发生骨转移之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骨转移组PSA水平明显高于骨未转移组,且随着PSA水平升高,骨转移率也随之增高。 结论 前列腺癌骨转移与血清PSA水平及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低分化癌,PSA≥40 μg/mL时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骨转移 PSA 病理分级
下载PDF
Clusterin、CXCL13、Podoplanin(D2-40)、CD21与CD35对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剑 尹为华 +3 位作者 余光银 左敏 王新根 江庆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Clusterin、CXCL13、Podoplanin(D2-40)、CD21、CD35对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10例FDCS及12种需与之鉴别的非FDCS肿瘤(包括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目的探讨Clusterin、CXCL13、Podoplanin(D2-40)、CD21、CD35对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10例FDCS及12种需与之鉴别的非FDCS肿瘤(包括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滑肌肉瘤、胃肠间质瘤等,累计83例)中上述5种标志物的表达状况,比较各标志物对FDCS的诊断效能。结果(1)FDCS组中Clusterin、CXCL13、D2-40、CD21与CD35的阳性率依次为100%、70%、60%、90%与80%。相应对照组中的阳性率依次为30%、4%、11%、2%与0。(2)5种标志物对FDCS的诊断效能,可评归为3组:A组,包括CD21与CD35,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度(90%,80%)、特异性(100%,98%)及准确率(98%,96%);B组,包括CXCL13与D2-40,其诊断敏感度(70%,60%)、特异性(96%,89%)与准确率(94%,86%)不及A组;C组为Clusterin,其诊断敏感度最高(100%),但特异性(70%)与准确率(73%)低于A、B两组。(3)CD21+CD35平行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100%、98%、98%、83%、100%。结论 (1)CD21与CD35对FDCS的诊断效能最为理想,且二者平行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可作为FDCS首选的诊断标志物。(2)Clusterin对FDCS诊断敏感度最高,但其在非FDCS肿瘤中广谱表达,制约了其应用价值。(3)CXCL13与D2-40可用于FDCS的辅助诊断,因诊断效能低于A组,不建议作为一线抗体。(4)非FDCS肿瘤中,Clusterin与D2-40的表达较常见,且偶见CD21或CXCL13的异常表达,诊断实践中关注上述特征,有助于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CXCL13 D2-40 CD21 CD35
下载PDF
Par3、Par6及aPKC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熊中堂 张声 +3 位作者 王行富 郑珂 陈虹 陈余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探讨Par3、Par6和a PK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ar3、Par6和a PKC三种蛋白在153例胃癌各个位点(即胃癌黏膜层、肿瘤中心、侵袭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并以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结果Par3、Par6和a ... 目的探讨Par3、Par6和a PK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Par3、Par6和a PKC三种蛋白在153例胃癌各个位点(即胃癌黏膜层、肿瘤中心、侵袭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并以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结果Par3、Par6和a PKC在胃癌组织各个位点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P<0.01);Par3、Par6、a PKC在胃癌中的表达下调率高于肠型和混合型胃癌(P<0.05,P<0.01,P<0.01),Par6和a PKC在侵袭至浆膜及浆膜外病例中的表达下调率显著高于侵及黏膜及肌层的病例(P均<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Par6的表达低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结论Par3、Par6和a PKC表达下调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AR3 Par6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TLR4/NLRP3炎症复合体介导对比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和损伤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燕 林佳琼 +3 位作者 谢楚莉 管小凤 谭学贤 黄泽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52-2258,共7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复合体是否介导了对比剂(CM)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和损伤。方法:本研究运用碘普罗胺作用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建立损伤模型。应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复合体是否介导了对比剂(CM)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和损伤。方法:本研究运用碘普罗胺作用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建立损伤模型。应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测定TLR4、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水平;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检测凋亡率;JC-1染色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用小干扰RNA沉默NLRP3表达。结果:CM可降低NRK-52E细胞的存活率并上调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P<0.05);此外,CM可上调细胞TLR4/NLRP3炎症复合体的表达并促进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分泌(P<0.05)。沉默NLRP3可以对抗CM诱导的炎症因子分泌;TLR4抑制剂TAK-242及沉默NLRP3能减轻CM引起的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功能损伤。结论:TLR4/NLRP3炎症复合体参与了CM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并介导了CM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肾损伤 炎症 TOLL样受体4 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复合体
下载PDF
地塞米松可增强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RECK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黎振兴 何晟 +5 位作者 魏立平 林琳 熊汉真 李俊红 陈培芬 赖文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4-608,共5页
目的研究Kazal基序逆向诱导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处理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分为哮喘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鸡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及雾化吸入的方法制作哮... 目的研究Kazal基序逆向诱导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处理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分为哮喘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鸡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及雾化吸入的方法制作哮喘模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及淋巴细胞(Lym)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及气道重塑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ECK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ECK蛋白的表达及定位。结果与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相比,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EOS明显增多;RECK mRNA在哮喘组表达较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明显降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ECK主要表达于气道上皮细胞、上皮下炎症细胞。哮喘组表达最低,对照组表达最高,地塞米松组表达较哮喘组有所增高。结论 RECK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而地塞米松可上调RECK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Kazal基序逆向诱导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 地塞米松
原文传递
PALB2和P53在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娟 熊中堂 +7 位作者 陈辉 陈娟 熊汉真 谭学贤 杨嶽鑫 刘少颜 江庆萍 郭琳琅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探讨Ⅱ型子宫内膜癌(typeⅡEC)中PALB2和P5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typeⅡEC病例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病例的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Ki67和P53蛋白表达;qRT-PCR检测PALB2的mRNA表达... 目的探讨Ⅱ型子宫内膜癌(typeⅡEC)中PALB2和P5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typeⅡEC病例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病例的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Ki67和P53蛋白表达;qRT-PCR检测PALB2的mRNA表达。结果 PALB2的mRNA表达在typeⅡEC组织中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低(P<0.01),与肿瘤组织学分级、Ki67 index和P53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498、-0.519、-0.561,P<0.05);肿瘤分期是typeⅡEC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肿瘤大者、癌肉瘤患者、子宫肌壁浸润深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者和肿瘤分期高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但PALB2表达差异与预后未见显著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PALB2表达与typeⅡEC中P53蛋白过表达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子宫内膜癌 PALB2 P53
下载PDF
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江庆萍 谢思明 +2 位作者 王爽 储兵 姚开泰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8期889-892,共4页
目的检测鼻咽癌干细胞可能标志物,为鼻咽癌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鼻咽癌、鼻咽黏膜慢性炎中CD133和CK19表达及鼻咽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中CK19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133和CK19在鼻咽癌或永生化细胞株... 目的检测鼻咽癌干细胞可能标志物,为鼻咽癌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鼻咽癌、鼻咽黏膜慢性炎中CD133和CK19表达及鼻咽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中CK19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133和CK19在鼻咽癌或永生化细胞株NP69中的表达;PCR法检测鼻咽癌细胞株中CD133mRNA表达情况。结果CK19在大部分鼻咽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37/39,67.2%),黏膜慢性炎柱状上皮及化生鳞状上皮中均呈强阳性表达。CK19在5-8F、6-10B和CNE2裸鼠移植瘤中都有散在点巢状阳性,但在细胞株中呈阴性表达。39例鼻咽癌组织中8例仅有个别癌巢的边缘见散在CD133+细胞,2例黏膜上皮中主要是基底部细胞呈阳性。11例鼻咽黏膜组织中均未见CD133阳性细胞。PCR检测结果显示CD133基因在3种鼻咽癌细胞株中均有清晰的条带。结论 CK19在鼻咽癌组织和移植瘤中呈强表达及在细胞株中呈罕见表达的差异型,可能与微环境有关,而非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鼻咽癌肿瘤边缘组织中稀少表达,且在细胞株中检测出其RNA表达,可能为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干细胞 CD133 CK19
下载PDF
FISH技术在93例自然流产绒毛及胎儿组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少颜 杨嶽鑫 +1 位作者 谭学贤 罗秋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1-932,共2页
染色体异常包括胚胎染色异常和夫妇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最常见的原因,其中胚胎染色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发生的主要原因。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自然流产的绒毛及胎儿组织中的13、16、1... 染色体异常包括胚胎染色异常和夫妇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最常见的原因,其中胚胎染色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发生的主要原因。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自然流产的绒毛及胎儿组织中的13、16、18、21、22、XY染色体数目异常进行检测,FISH具有成功率高、准确、省时,对检测标本限制低等优点。而如何确保FISH的制片质量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介绍FISH技术操作在3种类型流产组织中的应用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固定 消化
下载PDF
miR-4770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学虎 黎淑玲 +4 位作者 吴小兵 伍尚标 江庆萍 陈戎 孙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994-2997,共4页
目的:从微小RNA(micro RNA,mi RNA)表达谱中筛选出具有结直肠癌诊断潜能的mi RNA。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阵列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 RNA表达水平,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 RNA。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mi R-4770诊断结直肠... 目的:从微小RNA(micro RNA,mi RNA)表达谱中筛选出具有结直肠癌诊断潜能的mi RNA。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阵列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 RNA表达水平,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 RNA。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mi R-4770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 :从结直肠癌样本中筛选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 RNA共102个,其中92个下调,10个上调。mi R-4770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特异性是71.43%,敏感性为95.24%,曲线下面积为0.952 4。结论:mi R-4770具有结直肠癌筛查和提示预后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MI R-4770 诊断标志物
下载PDF
miR-7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娟 谭学贤 +6 位作者 熊中堂 熊汉真 刘少颜 杨嶽鑫 李汝琪 江庆萍 郭琳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中miR-7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分子特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2例IDC-NOS病例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病例的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Ki67和c-erb B-2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中miR-7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分子特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2例IDC-NOS病例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病例的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Ki67和c-erb B-2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2基因扩增;qRT-PCR检测miR-7表达。结果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肿瘤细胞增殖是IDC-NOS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者和Her2基因扩增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miR-7在IDC-NOS中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低(P<0.01),与淋巴结转移率呈负相关(r=-0.450);miR-7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预后呈显著负相关(r=-0.236、-0.215、-0.368),且miR-7高表达较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 miR-7表达与IDC-NOS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其潜在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 miR-7 预后
下载PDF
Syndecan-2及E-钙黏蛋白在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少颜 杨嶽鑫 +4 位作者 林琼燕 陈辉 陈娟 江庆萍 熊汉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3012-3015,共4页
目的:检测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syndecan-2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同步检测65例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syndecan-2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取同期65... 目的:检测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syndecan-2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同步检测65例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syndecan-2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取同期6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做对照。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结果:Syndecan-2及E-钙黏蛋白在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及66%,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100%)。同时,syndecan-2阳性表达与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但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相反,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与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结论: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syndecan-2和E-钙黏蛋白在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减少,syndecan-2高表达、E-钙黏蛋白低表达提示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分期晚、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 syndecan-2 E-钙黏蛋白 肿瘤转移 预后
下载PDF
血浆miR-129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学虎 李勇 +5 位作者 江庆萍 陈戎 李志发 刘海波 黎淑玲 伍尚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356-3360,共5页
目的:研究miR-1290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检测219例CRC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miR-1290的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miR-1290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检测219例CRC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miR-1290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健康体检者与CRC患者两组中,CRC组血浆中miR-1290表达量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分组(≥60岁,<60岁),高龄组人群中血浆miR-1290的表达水平较低龄组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性别(男、女)分组,血浆miR-1290的表达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290在CRC患者血浆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与CRC的分期相关,有望成为CRC诊断及治疗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miR-1290 结直肠癌 血浆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Ziehl-Neelsen抗酸染色的改良体会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秋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18-1419,共2页
随着病理学技术的小断完善和发展,许多疾病的诊断有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但结核病和麻风病的诊断金标准仍为抗酸染色法,特异显示病灶中抗酸染色阳性的抗酸杆菌。目前,实验室常用抗酸染色法为Ziehl—Neelsen法,
关键词 抗酸染色 抗酸杆菌 脱蜡透明剂
下载PDF
基于MDT理念的CBL教学法在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金山 温戈 +3 位作者 李园 王伟群 董天发 熊汉真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8年第3期185-187,共3页
探讨基于MDT理念的CBL教学法在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中的实施效果。组成MDT教学团队(分为核素治疗和显像A、B两组带教老师),在住培中的核医学专业培训期间,开展基于MDT理念的CBL教学活动,采用5个案例对21名住院医师进行多批次... 探讨基于MDT理念的CBL教学法在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中的实施效果。组成MDT教学团队(分为核素治疗和显像A、B两组带教老师),在住培中的核医学专业培训期间,开展基于MDT理念的CBL教学活动,采用5个案例对21名住院医师进行多批次的CBL授课,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教学效果。住院医师对CBL教学法的总满意率为85.7%,其中满意率最高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等,满意率分别为100.0%、95.2%、95.2%和90.5%,满意率最低的是"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和增加人文医学知识",满意率分别为74.1%和66.7%。住院医师对带教老师的总满意率为97.6%,A、B两组带教老师的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4,P=0.311)。基于MDT理念的CBL教学法住院医师的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MDT 教学法 核医学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