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吸引技术在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吴文起 唐一鸣 +1 位作者 徐鹏 吴荣佩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是临床处理上尿路结石的主要微创内镜手术之一,但仍存在结石清除率低、术中肾盂内压高、术后感染风险高等临床痛点。自负压吸引技术运用于FURL以来,其可通过术中主动吸出结石粉末及灌注液,显著提高了术中... 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是临床处理上尿路结石的主要微创内镜手术之一,但仍存在结石清除率低、术中肾盂内压高、术后感染风险高等临床痛点。自负压吸引技术运用于FURL以来,其可通过术中主动吸出结石粉末及灌注液,显著提高了术中即刻结石清除率,有效降低肾盂内压、增加术野清晰度,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负压吸引技术已经由最开始的单纯负压吸引进展至“灌注-测压-负压”一体化的智能控压系统。现负压吸引技术虽已广泛应用于FURL手术中,但在设备设计及操作应用等方面仍有优化空间。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重点介绍负压吸引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技术进展及操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技术 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上尿路结石
下载PDF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5
2
作者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麦海星 +11 位作者 乔庐东 吴文起 胡卫国 刘凯隆 齐士勇 陈雪花 何朝辉 沈诞 张旭 叶章群 郑军华 齐琳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17-223,共7页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是由产脲酶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上尿路结石,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消除结石和病原微生物、保护肾功能和减少复发。为规范上尿路感染性结石的诊疗,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感染与炎症学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是由产脲酶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上尿路结石,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消除结石和病原微生物、保护肾功能和减少复发。为规范上尿路感染性结石的诊疗,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感染与炎症学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激光学组共同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南,结合国内外相关疾病诊治的临床经验,编写了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感染性结石 治疗 预防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外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邹燕红 徐晓艳 +2 位作者 吴雪莲 刘园园 彭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2期2088-209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外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实习的15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在外科实习的时间进行分组,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外科实习的71名护生...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外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实习的15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在外科实习的时间进行分组,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外科实习的71名护生设为对照组,男5人,女66人,年龄(21.65±1.24)岁,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外科实习的79名护生设为试验组,男5人,女74人,年龄(21.84±1.26)岁,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实习时间为8周。评价试验组护生的在线学习相关指标,并比较两组护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和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情况。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49名(62.03%)护生在线学习完成度≥50%,71名(89.87%)护生学习章节数≥10个,43名(54.43%)护生在线学习时长≥100 min。试验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87.73±6.14)分比(85.56±5.00)分、(88.96±2.89)分比(83.49±8.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2、5.403,均P<0.05)。试验组护生对教师素养、教学实施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操作水平、提高知识理解能力、诱导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8个维度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外科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且护生对该教学法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外科 实习护生
下载PDF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留置输尿管外支架对术后疼痛和感染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3
4
作者 伍信阳 张巧珍 +3 位作者 李艳芳 邓振农 陈潮江 李健新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对照研究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留置输尿管外支架预防术后疼痛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符合条件者80例作为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外支架组(n=40)和双J管组(n=40)。外支架组患者采取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 目的对照研究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留置输尿管外支架预防术后疼痛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符合条件者80例作为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外支架组(n=40)和双J管组(n=40)。外支架组患者采取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留置输尿管外支架,双J管组采取无管化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留置双J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血红蛋白下降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相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外支架组患者血蛋白下降量明显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感染率较低(P <0. 05)。两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外支架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明显较低,各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双J管组(P <0. 05)。结论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留置输尿管外支架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术后感染较少,术后疼痛较轻,患者生存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取石术 外支架 感染 研究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复制大鼠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潮江 周兴 +4 位作者 孔桃红 潘建刚 郑煜 刘杰 曾格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18-21,共4页
目的复制稳定的大鼠糖尿病膀胱病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50、60和70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每隔1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空... 目的复制稳定的大鼠糖尿病膀胱病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50、60和70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每隔1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空腹尾静脉血糖变化、成模及存活情况,连续续观察8周,第8周检测各组的尿流动力学,尿流动力学检测后取膀胱组织做石蜡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结果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60 mg/kg组的成模率最高(80%),存活率高(86.7%),死亡率较低(13.3%),其逼尿肌收缩功能较对照组弱:最大膀胱容量(4.14±0.46)mL,而对照组为(2.15±0.42)mL(P<0.05);最大膀胱压(2.81±0.61)kPa,而对照组为(5.10±0.72)kPa(P<0.05);残余尿(2.14±0.46)mL,而对照组为(0.22±0.09)mL(P<0.05);膀胱顺应性(1.61±0.08)mL/kPa,而对照组为(0.73±0.06)mL/kPa(P<0.05)。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STZ60mg/kg是复制稳定大鼠糖尿病膀胱病模型的最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膀胱病 模型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宁 周兴 +5 位作者 曾格瓦 王东辉 邓振农 蒋宏毅 赵洪青 赵晓昆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对比使用气压弹道与气压弹道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5例,气压弹道组33例,气压弹道联合负压吸引组32例,比较两组结石上移率、首次净石率、二次净石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 目的对比使用气压弹道与气压弹道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5例,气压弹道组33例,气压弹道联合负压吸引组32例,比较两组结石上移率、首次净石率、二次净石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如严重血尿和高热(≥38.5℃)。结果气压弹道组和气压弹道联合负压吸引组结石上移率分别为8(24.2%)和2(6.3%),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36±1.1)和(3.78±0.8)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者首次净石率、二次净石率、手术时间及术后严重血尿和高热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输尿管穿孔。结论气压弹道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可显著降低结石上移率,具有安全、经济、方便及有效的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弹道碎石 负压吸引 输尿管上段结石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40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伍信阳 邓振农 +1 位作者 陈志光 陈潮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6期2601-260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辅助下精索内静脉显微结扎手术治疗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病例均行显微外科精索内静脉结扎术,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70±28)min。所有患者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术...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辅助下精索内静脉显微结扎手术治疗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病例均行显微外科精索内静脉结扎术,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70±28)min。所有患者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复查精液。结果患者精子数量、活力及浓度均优于术前。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现阴囊血肿、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复发及睾丸萎缩。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后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症,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精索静脉曲张症 复发性
下载PDF
电子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 分析电子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66例,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经皮肾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电子输尿管软镜进行治疗,... 目的 分析电子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66例,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经皮肾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电子输尿管软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等,同时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手术治疗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肾结石患者应用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疗效显著,和经皮肾镜手术相比结石清除率相差不大,但创伤更小、损伤更轻微,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小,术后恢复速度也更快,具有推广和实践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输尿管软镜 肾结石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合并COPD的BPH患者尿流动力学特征研究
9
作者 陈潮江 刘振飞 +1 位作者 曾翔宇 郑煜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BPH合并COPD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择78例BPH患者,分为合并COPD的BPH组(43例)和无合并COPD的BPH组(35例),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和尿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无合并COPD的BPH组患者相比,合并COPD的BPH组患者的最大尿... 目的探讨BPH合并COPD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择78例BPH患者,分为合并COPD的BPH组(43例)和无合并COPD的BPH组(35例),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和尿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无合并COPD的BPH组患者相比,合并COPD的BPH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降低、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下降、膀胱收缩指数减少(P均<0.05)。2组BPH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尿道阻力因子、梗阻指数压力和膀胱出口梗阻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并COPD的BPH患者具有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的尿流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尿流动力学 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
下载PDF
留置输尿管导管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肖成林 黎原 +2 位作者 吴文正 赵仕佳 连学雄 《现代临床医学》 2021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留置输尿管导管的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0例接受部分无管化PCNL和45例接受传统PCNL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两组术中... 目的:探讨留置输尿管导管的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0例接受部分无管化PCNL和45例接受传统PCNL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发热例数和肾周积液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无管化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1)。结论:留置输尿管导管的部分无管化PCNL和传统PCNL疗效相当,但部分无管化PCNL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无须再次膀胱镜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导管 无管化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下载PDF
链尿佐菌素制备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元龙 周兴 +2 位作者 陈潮江 刘杰 郑煜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6期439-442,F0003,共5页
目的对使用单次腹腔注射大剂量链尿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糖尿病组(DM组)20只;给予糖尿病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 目的对使用单次腹腔注射大剂量链尿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糖尿病组(DM组)20只;给予糖尿病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60 mg/kg),同时给予对照组大鼠相同剂量的柠檬酸钠缓冲液,3 d后测空腹血糖,血糖≥16.7 mmol/L大鼠入选为糖尿病组模型。后观察大鼠一般指标(精神、皮毛光泽度、血糖、体重、饮食量、饮水量等),8周时取出膀胱测残尿量、膀胱湿重、行HE染色。结果 3 d后糖尿病组大鼠糖尿病成模率达到90%,8周后血糖值稳定,糖尿病组膀胱HE染色有明显病理改变。DM组中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成模率为100%。结论通过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60 mg/kg)可快速制备稳定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且在此基础上诱导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成功率高,在8周时其成模率可达100%。是目前一种简便、快速获取稳定糖尿病神经源性性膀胱大鼠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 链尿佐菌素 大鼠模型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术后患者拔除尿管不适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俞丹 张巧珍 苏美霞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术后患者拔除尿管不适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术后患者拔除尿管不适率"为活动主题,对本科室术后拔除尿管的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措施。...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术后患者拔除尿管不适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术后患者拔除尿管不适率"为活动主题,对本科室术后拔除尿管的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术后患者拔除尿管不适率由94%降至16%,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减轻了患者拔管时的疼痛,降低了拔管后出现的不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规范了拔除尿管的方法和流程,值得在临床科室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留置尿管 拔管方法 不适率
下载PDF
QCC在提高尿石症患者饮食宣教知晓率中的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苗 张巧珍 +1 位作者 苏美霞 俞丹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5期172-174,共3页
目的应用QCC模式探索分析,提高尿石症患者饮食宣教知晓率。方法科室成立QCC小组,选定"提高尿石症患者饮食宣教知晓率"为主题,对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比较QC... 目的应用QCC模式探索分析,提高尿石症患者饮食宣教知晓率。方法科室成立QCC小组,选定"提高尿石症患者饮食宣教知晓率"为主题,对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比较QCC活动前后的效果。结果通过QCC活动的开展,使住院尿石症患者饮食知晓率由原来的35.2%提高至71.4%,达到预期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不仅提高了尿石症患者饮食宣教知晓率,促进其机体康复,而且提高了科室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护士综合素质,有利于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C 尿石症 饮食宣教 知晓率
下载PDF
中药防治尿路结石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华仔 梅鑫 吴文起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51-555,共5页
分析中药防治尿路结石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中药防治尿路结石提供参考,并探索未来研究突破的方向。检索2011—2020年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对检索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中药的复合制剂、单体成分、... 分析中药防治尿路结石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中药防治尿路结石提供参考,并探索未来研究突破的方向。检索2011—2020年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对检索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中药的复合制剂、单体成分、临床应用与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279篇,以临床研究为主,占86.02%,基础研究仅占4.24%;检索到英文文献28篇,基础研究占53.57%,临床研究占28.57%;中药通过解痉、利尿、抗炎等作用达到促进结石排出、抑制结石晶体形成、减轻排尿不适症状、降低结石复发等效果。中药对泌尿系结石具有防治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尿路结石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15
作者 乔庐东 陈雪花 +6 位作者 吴文起 胡卫国 刘凯隆 齐士勇 何朝辉 沈诞 麦海星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是由产脲酶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上尿路结石,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清除结石和病原微生物、保护肾功能并减少复发。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感染与炎症学组、结石学组和激光学组共同撰写的《上尿路感染性结石诊断与治疗... 上尿路感染性结石是由产脲酶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上尿路结石,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清除结石和病原微生物、保护肾功能并减少复发。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感染与炎症学组、结石学组和激光学组共同撰写的《上尿路感染性结石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后均简称《共识》),旨在规范该疾病的诊治。本次共识解读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说明与剖析,进一步明确了感染性结石的概念,对其发病机制、不同结石成分产生的原因进行更深入讨论;通过文献数据描述了不同病原微生物的临床检出情况;再次强调了该疾病临床表现没有典型特征,确诊需要通过结石成分分析;外科手术彻底清除结石、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和密切的术后随访是治疗的核心要点,并对内科治疗的不同药物选择和副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共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感染性结石 诊断 治疗 共识 解读
原文传递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后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黄晓凡 张巧珍 陈欣思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穿刺活检术(TUGPB)患者术后感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因诊断疑似前列癌行TUGPB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6—8月品管圈开展前患...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穿刺活检术(TUGPB)患者术后感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因诊断疑似前列癌行TUGPB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6—8月品管圈开展前患者为对照组(n=63),2021年11月—2022年1月品管圈开展后患者为观察组(n=87),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肠道准备情况及术后肛门碘伏塞纱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术前肠道清洁度达到Ⅰ级率、术后碘伏纱块停留时间>6 h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TUGPB患者术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品管圈 超声引导 感染率
下载PDF
非感染性尿路结石患者尿液和结石细菌的菌谱及耐药性特征分析
17
作者 何枝灿 张世科 +9 位作者 唐一鸣 肖黎 杨宏灿 李臻 韩亮 宿燕男 陈滔华 徐鹏 曾国华 吴文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非感染性结石患者尿液和结石细菌培养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21年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且完成中段尿与结石培养的非感染性结石患者... 目的:探讨非感染性结石患者尿液和结石细菌培养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21年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且完成中段尿与结石培养的非感染性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尿液与结石中致病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792例患者,尿液细菌培养(urine cultures,UC)阳性率为16.3%(129/792),尿液中共检出21种细菌,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60.5%)、粪肠球菌(9.3%)及肺炎克雷伯菌(4.7%)。结石细菌培养(stone cultures,SC)阳性率为25.1%(199/792)。结石中共检出43种细菌,最常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51.8%)、表皮葡萄球菌(6.0%)及粪肠球菌(3.0%)。进一步分析显示尿液与结石中常见细菌均呈多重耐药。其中尿液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多数头孢菌素、氨苄西林耐药率>40%,但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耐药率均<10%);而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40%,但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敏感(耐药率均为0)。尿液与结石中同一种类的细菌的耐药性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非感染性结石患者尿液与结石中的细菌菌谱复杂,且常见细菌均呈多重耐药,建议临床工作中常规行尿液及结石细菌培养,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感染性结石 中段尿培养 结石培养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右侧肾上腺优势分泌侧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8
作者 廖华生 吴逸钊 +1 位作者 邓偲 张利朝 《中国医师杂志》 2025年第3期382-387,共6页
目的探讨预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患者右侧肾上腺优势分泌侧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并验证优势分泌侧的预测模型,为PHA患者的分型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82例行肾上... 目的探讨预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患者右侧肾上腺优势分泌侧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并验证优势分泌侧的预测模型,为PHA患者的分型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82例行肾上腺静脉采血(AVS)PH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58例)和验证集(24例),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右侧肾上腺优势分泌侧的危险因素,再联合危险因素构建优势分泌侧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DCA曲线)来验证优势分泌侧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适用性。结果(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下腔静脉醛固酮(ALD2)浓度及肾上腺CT影像学结果提示右侧肾上腺单侧结节(RJJ)是行AVS的PHA患者发生右侧肾上腺优势分泌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2)ALD2变量对应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95%CI:0.7357~0.986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和81.1%;RJJ变量对应AUC为0.750(95%CI:0.6831~0.976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和86.7%;两变量在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26、0.778。(3)校准曲线和DCA曲线均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临床适用性,能够产生较好的临床效益。结论ALD2及肾上腺CT结果提示RJJ是预测右侧肾上腺优势分泌侧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 优势分泌侧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AuroraA、CyclinD1、CyclinB1和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宁 周兴 +2 位作者 赵晓昆 蒋宏毅 赵洪青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600-1602,1605,共4页
目的探讨AuroraA、CyclinD1、CyclinB1和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瘤(BT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AuroraA、CyclinD1、CyclinB1和Bcl-2在56例BTCC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BT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 目的探讨AuroraA、CyclinD1、CyclinB1和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瘤(BT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AuroraA、CyclinD1、CyclinB1和Bcl-2在56例BTCC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BT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BTCC组织AuroraA阳性率为51.8%(29/56),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13.3%(2/15)(P<0.01);CyclinD1阳性率为46.4%(26/56),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6.7%(1/15)(P<0.01);CyclinB1阳性率为75.0%(42/56),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33.3%(5/15)(P<0.01);Bcl-2的表达为62.5%(35/56),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6.7%(1/15)(P<0.01)。AuroraA、CyclinB1和Bcl-2阳性率与BTCC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但是CyclinD1随病理分级增加阳性率下降。AuroraA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CyclinD1则呈负相关;CyclinB1和Bcl-2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无关。AuroraA阳性率与CyclinD1(r=0.508,P<0.01)、CyclinB1(r=0.594,P<0.01)和Bcl-2(r=-0.535,P<0.01)阳性率明显相关。结论 AuroraA可能影响CyclinD1、CyclinB1和Bcl-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细胞 膀胱肿瘤 AuroraA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蛋白B1 BCL-2
下载PDF
VX-680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及其对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宁 周兴 +1 位作者 曾格瓦 赵晓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探讨Aurora A激酶抑制剂VX-680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Bcl-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T24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的VX-680,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改... 目的:探讨Aurora A激酶抑制剂VX-680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Bcl-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T24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的VX-680,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Annexin V/PI显示,凋亡率分别随着浓度增高和时间增长而增加,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Hoechst染色发现细胞在处理72 h后,其凋亡增多程度及Bcl-2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水平均随浓度增高而增加,呈浓度依赖性。结论:Aurora激酶抑制剂VX-680可能通过下调Bcl-2表达显著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VX-680 人膀胱癌T24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