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睑皮脂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谭志鹏 黄勇杰 +2 位作者 黄启智 伍世钢 谢同林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10期1109-1111,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皮脂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眼睑皮脂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女性,51岁,发现左眼下睑肿物6个月。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分叶状或巢状排列,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 目的探讨皮脂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眼睑皮脂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女性,51岁,发现左眼下睑肿物6个月。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分叶状或巢状排列,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部分透亮呈泡状,核增大,呈圆形或卵圆形,可见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雄激素受体蛋白(AR)(核+),P63(核+);细胞角蛋白(CK)7(胞质少许+),上皮膜抗原(EMA)(少数+),P53(<1%+),Ki-67增殖指数70%~80%。结论皮脂腺癌是眼睑恶性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且恶性程度大,术后复发率高,病理医师应加深对其临床病理特点的理解,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前列腺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腺泡性腺癌一例
2
作者 黄启智 李炳权 罗丽花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2期221-224,I0006,共5页
为提高对前列腺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腺泡性腺癌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分析2021年4月收治的1例前列腺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腺泡性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为前列腺混合性肿瘤,术后给予比卡鲁胺片50 mg... 为提高对前列腺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腺泡性腺癌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分析2021年4月收治的1例前列腺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腺泡性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为前列腺混合性肿瘤,术后给予比卡鲁胺片50 mg,每日1次治疗后,术后出现腹痛、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前列腺混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腺泡性腺癌预后差,易转移,早期根治性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方法,晚期患者提倡化学治疗为主,加放射治疗、激素及手术的联合治疗,现今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被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腺泡细胞 神经内分泌 小细胞
下载PDF
小汗腺汗孔瘤八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3
作者 黄勇杰 曾思红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1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小汗腺汗孔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清远市人民医院2011年至2019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8例小汗腺汗孔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和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发生于足底4例,发生于头皮、肩部、小腿及眉弓... 目的探讨小汗腺汗孔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清远市人民医院2011年至2019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8例小汗腺汗孔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和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发生于足底4例,发生于头皮、肩部、小腿及眉弓各1例。皮损表现为红色、淡红色或褐色的丘疹或疣状赘生物,高出皮肤表面。镜下见肿瘤组织局部与表皮基底部相连,并替代表皮细胞向真皮层广泛增生,且与相邻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分界清晰,部分形成网状结构,瘤细胞形态单一、小立方状,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嗜碱,可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间见纤维血管间质。8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随访1.5个月~8年,均无复发迹象。结论小汗腺汗孔瘤易误诊为其他皮肤疾病,如化脓性肉芽肿、血管瘤、疣、胼胝等,确诊需依靠组织学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临床病理 预后
原文传递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勇杰 曾思红 罗丽花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123-124,F0003,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因便血、下腹部不适入...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因便血、下腹部不适入院治疗,肠镜检查见肛管直肠息肉样肿物;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巢团状或弥漫片状分布,瘤细胞界限不清,胞浆中等、红染,部分呈泡沫状,细胞核呈卵圆形、多角形或梭形,部分细胞核仁明显,易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间可见色素沉着,局部坏死。免疫组化结果示Vimentin、HMB-45、Melan-A及S-100均(+),CK少量(+),增殖指数Ki-67约50%~70%(+)。明确诊断后,1例因远处转移未行手术、化疗及肿瘤免疫治疗,9个月后死亡;1例在外院行腹会阴联合直肠肿物切除术,术后予PD-1单抗辅助治疗,现术后7个月,无进展生存状态。结论ARMM少见,组织学形态多样,临床上误诊率高,预后差;外科手术、化疗、免疫和靶向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肛管 直肠 免疫组化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