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育宾 王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3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5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阑尾切除153例,中转开腹3例。其中坏疽性阑尾2例,腹膜后阑尾1...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5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阑尾切除153例,中转开腹3例。其中坏疽性阑尾2例,腹膜后阑尾1例,术后无出血、无二次手术,无术后粘连、肠瘘、粪瘘及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住院3~7d,术后随访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被广大临床外科医师及患者接受。随着设备与技术的普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亦会成为阑尾炎标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急性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原文传递
ART1基因的表达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
2
作者 张风华 彭和平 王宝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23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ART1基因的表达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ART1-sh RNA转入到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该病毒的转染效率;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鉴定ART1基因沉默的效果;采用侵袭实验及黏... 目的探讨ART1基因的表达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ART1-sh RNA转入到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该病毒的转染效率;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鉴定ART1基因沉默的效果;采用侵袭实验及黏附实验观察CT26细胞受ART1基因沉默的影响,并采用明胶酶谱法测定对该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病毒感染4 d后ART1 m RNA的表达量在ART1-sh RNA组中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ART1-sh RNA组CT26细胞的ART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ART1-sh RNA组CT26细胞数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ART1-sh RNA组的侵袭抑制率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RT1-sh RNA组CT26细胞与纤维连接蛋白的黏附能力均明显降低(P<0.01)。RT1-sh RNA组CT26细胞中Rho A/Rho相关螺旋卷曲形成蛋白激酶(ROCK1)、Rho A、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ART1基因沉默能够导致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侵袭和黏附力降低,可能与ART1基因沉默后ROCK1、Rho A、MMP-2、MMP-9的表达水平下调有关。说明ART1基因在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ART1基因 RHO相关激酶类 CT26细胞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3
作者 张风华 李小燕 +1 位作者 王宝枝 张晓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7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院内普通外科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同源性及Ⅲ型分泌系统(TTSS)的毒力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09年12月~2014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通外科临床分离的102株铜绿假... 目的:探讨院内普通外科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同源性及Ⅲ型分泌系统(TTSS)的毒力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09年12月~2014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通外科临床分离的10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1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及毒力基因筛查,同时采用PCR调查毒力基因exo U、exo S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发生率。结果10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低于3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9.8%),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3.5%,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8.6%。24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PCR检测显示均携带TTSS,其中3株exo U+/exo S-,21株exo U-/exo S+;PFGE分型主要为A、B、C、D、E、F共6型,其中A型为主要流行株。回顾性分析表明,exo U+/exo S-型患者临床特征是多有气管插管史、ICU住院史、抗感染治疗多采用联合用药,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居多;exo U-/exo S+患者的临床特征是多存在肺部基础疾病,预后好于exo U+/exo S-型患者,以铜绿假单胞菌定植居多。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在普通外科存在流行趋势,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测,防止耐药菌的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碳青霉烯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肝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榆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2期1913-1915,共3页
目的探究肝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护理方法 ,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肝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肝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护理方法 ,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肝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应用全面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5±1.2)d]、平均住院费用[(2.36±0.38)万元]、不良反应发生率[14.58%(7/48)]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8.09±7.35)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3.36±6.17)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8.8±2.6)d、(3.98±188)万元、35.42%(17/48)、(45.07±9.16)分、(51.28±9.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全面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功能,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升身心健康状况,同时还能极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护理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及调节肠道菌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何文广 刘小梨 +1 位作者 刘其龙 谢意程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联合谷氨酰胺对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治疗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组)、化疗相关性腹泻模型组(CID组)、半夏泻心汤组(BXT组)、谷氨酰胺组(Gln组)、半夏泻心汤+谷氨酰胺...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联合谷氨酰胺对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治疗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组)、化疗相关性腹泻模型组(CID组)、半夏泻心汤组(BXT组)、谷氨酰胺组(Gln组)、半夏泻心汤+谷氨酰胺组(BXT+Gln组),每组6只SD大鼠。Ctrl组每天灌胃给药2 mL生理盐水;CID组、BXT组、Gln组、BXT+Gln组在第1~8天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半夏泻心汤2.5 g/kg,谷氨酰胺1 g/kg、半夏泻心汤2.5 g/kg+谷氨酰胺1 g/kg,在给药的第3~8天同时腹腔注射氟尿嘧啶40 mg/kg。给药过程中观察大鼠体征变化并进行腹泻评分,给药结束后取病变结肠部位做病理检查,收集血清进行生化及ELISA检测,收集每只老鼠粪便做肠道菌群测序。结果与CID组相比,半夏泻心汤联合谷氨酰胺干预后体重和进食等一般体征情况有明显改善,腹泻评分显著下降(P<0.01);病理染色显示结肠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水肿减轻,腺体排列相对有序;血清中丙二醛(MDA)显著下降(P<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上升(P<0.001),同时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和D-乳酸脱氢酶(D-LDH)显著下降(P<0.01)。半夏泻心汤和谷氨酰胺联合使用的效果也显著优于两者药物单独使用。肠道菌群结果也提示其能够提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丰度,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恢复原有肠道菌群结构。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谷氨酰胺能够减轻化疗时肠黏膜屏障损伤,减少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腹泻 半夏泻心汤 谷氨酰胺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基于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和RNA测序数据分析MACC1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共发 邱丽浈 +5 位作者 刘海盛 曾宇婷 黄绮亭 曾炼坤 徐润强 李海刚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66-173,共8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ACC1在77例CRC及其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及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HPA和G...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ACC1在77例CRC及其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及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HPA和GEPIA数据库分析MACC1在CRC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与预后的关系,GEPIA数据库分析MACC1表达与错配修复基因的相关性及与CRC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MACC1在CRC的阳性表达率为75.3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的11.69%。MACC1的表达与CRC的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犯深度和部位无关。公共数据库分析证实MACC1在CRC表达增加。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各组间MACC1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CC1基因的表达与错配修复基因MSH2、MSH6、MLH1和PMS2的表达均呈显著相关性。两个数据库分析均显示高表达MACC1的CRC患者生存预后差。结论MACC1 mRNA和蛋白在结直肠癌均高表达,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预后和错配修复基因密切相关,MACC1在结直肠癌恶性进展中起到致瘤作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公共数据库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表达分析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疾病的理论基础及概述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文广 刘小梨 谢意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7期2410-2413,共4页
大量研究表明, 半夏泻心汤可有效治疗和改善消化系统疾病。本文就半夏泻心汤在该领域的临床进展和机制作一综述, 旨在为临床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导, 以及未来研究提供证据基础。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消化性疾病 理论基础 概述
下载PDF
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慧娟 刘玉玲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3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TB)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36例HIV感染者/AID...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TB)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3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TB感染将其分为合并TB组(50例)与无TB组(8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筛选出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TB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预防措施。结果合并TB组中世界卫生组织(WHO)高分期(Ⅲ期、Ⅳ期)、有吸烟史、入院时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mm^(3)、无卡介苗接种史、有TB家族史、有其他机会性感染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无TB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HO高分期(Ⅲ期、Ⅳ期)、有吸烟史、入院时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mm^(3)、有TB家族史、有其他机会性感染均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T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57、1.795、2.307、4.019、3.392),卡介苗接种史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TB感染的保护因素(OR=0.588)(均P<0.05)。结论WHO高分期(Ⅲ期、Ⅳ期)、有吸烟史、入院时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mm^(3)、有TB家族史、有其他机会性感染均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T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卡介苗接种史是AIDS合并TB感染的保护因素,临床上可根据上述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TB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结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姚艳萍 刘宇平 王慧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8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将接受快速康复护理的直肠癌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将接受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的直肠癌患者50例纳入... 目的研究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将接受快速康复护理的直肠癌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将接受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的直肠癌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首次造口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造口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评分均高于各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其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行动导向宣教 快速康复护理 自护能力
原文传递
甲钴胺缓解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所致的外周神经损伤
10
作者 何文广 陈倩雅 +1 位作者 温国华 刘小梨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所致外周神经病变的作用。方法:将62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周围神经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所致外周神经病变的作用。方法:将62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周围神经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2级及2级以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个周期后,观察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NGF水平低于对照组,QOL-C3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可减轻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结直肠癌 XELOX化疗 周围神经病变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甲钴胺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对微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11
作者 刘小梨 陈倩雅 +1 位作者 温国华 何文广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23期92-94,共3页
目的探究甲钴胺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对微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及护理干预后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诊断及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 目的探究甲钴胺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对微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及护理干预后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诊断及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甲钴胺联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微炎症介质水平(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及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及SDS评分与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及SDS、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减轻微炎症状态,改善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结直肠癌 周围神经病变 微炎症介质 护理干预
下载PDF
M.O.I.S.T理论在3、4期压力性损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刘连弟 周雪贞 +3 位作者 梁明娟 李文宏 何文广 王理想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M.O.I.S.T理论在3、4期压力性损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的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目的探讨M.O.I.S.T理论在3、4期压力性损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的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观察组采用VAC联合持续微氧疗法。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伤口缩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肉芽组织覆盖率、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伤口疼痛评分、伤口细菌培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伤口pH值、CD34^(+)T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AC联合微氧疗法可以加速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伤口面积缩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减轻伤口疼痛感,减少伤口细菌残留,改善伤口酸碱度及组织免疫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 持续微氧疗法 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Ⅰ期手术用于肝胆外科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风华 彭和平 +1 位作者 王宝枝 胡旭中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4期50-52,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Ⅰ期手术应用于肝胆外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肝胆外科创伤患者中随机选择89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 目的 对比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Ⅰ期手术应用于肝胆外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肝胆外科创伤患者中随机选择89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Ⅰ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术后随访1~6个月,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随访率为100%.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予以x2检验.P <0.05则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64.2±12.7) min和(27.3±6.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8.4±24.6) min和(42.6±11.2)d,(t=8.64,6.83,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 (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11,P<0.05).结论 较之常规Ⅰ期手术治疗,利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肝胆外科创伤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手术中并发症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