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治疗文身的新进展
1
作者 卢秀仪(综述) 尚明薇(综述) +1 位作者 佘秋云(综述) 刘仲荣(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83-187,共5页
调Q激光是文身治疗的主流方法和金标准。但其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疗效不稳定等因素不容忽视。为进一步提高调Q激光去除文身的疗效并降低其并发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皮秒激光、激光联合药物(咪喹莫特)、激光重... 调Q激光是文身治疗的主流方法和金标准。但其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疗效不稳定等因素不容忽视。为进一步提高调Q激光去除文身的疗效并降低其并发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皮秒激光、激光联合药物(咪喹莫特)、激光重复治疗技术(R20、R0)等。其中,以调Q激光与点阵激光联合为代表的联合激光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在概述激光治疗文身进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联合激光在文身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身 激光治疗 调Q激光 点阵激光 并发症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导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间充质干细胞自噬减弱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振华 闵少雄 +6 位作者 卢秀仪 岑水忠 陈志鹏 王涛 李建君 曾炜波 邱素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2-277,共6页
目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间充质干细胞(ASMSCs)与健康人间充质干细胞(HDMSCs)自噬水平的差异及其机制。方法将ASMSCs和HDMSCs种于6孔板,细胞贴壁后,实验组加入25 ng/mL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培养液,对照组单纯加入培养液,诱导6 h... 目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间充质干细胞(ASMSCs)与健康人间充质干细胞(HDMSCs)自噬水平的差异及其机制。方法将ASMSCs和HDMSCs种于6孔板,细胞贴壁后,实验组加入25 ng/mL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培养液,对照组单纯加入培养液,诱导6 h后进行后续实验。用GFP-LC3B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自噬情况,并通过检测LC3 Ⅱ/LC3 Ⅰ及P62的蛋白表达进一步确认。通过q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使用TG100713特异性阻断PI3K的磷酸化以明确PI3K/AKT/mTOR通路与ASMSCs自噬减弱的关系。结果 ASMSCs的LC3 Ⅱ/LC3 Ⅰ表达水平和GFP-LC3B免疫荧光斑点明显弱于HDMSCs(P<0.05),而P6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DMSCs(P<0.05)。在自噬过程中,ASMSCs中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的表达明显高于HDMSCs(P<0.05)。阻断PI3K磷酸化后,p-AKT/AKT和p-mTOR/mTOR的表达及ASMSCs的自噬可恢复至HDMSCs的水平。结论 TNF-α诱导下,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是导致ASMSCs自噬减弱的关键,可能参与AS慢性炎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自噬
下载PDF
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青霉素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武 马俊红 +4 位作者 罗丽芳 黄清华 刘静 罗妙旋 陈小娜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青霉素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青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青黛胶囊口服,2组均给予凡士林软膏外用。治疗4周。观察2... 目的:观察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青霉素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青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青黛胶囊口服,2组均给予凡士林软膏外用。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根据银屑病皮疹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对2组评分,统计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2.2%,对照组5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治疗后2组PASI评分均比治疗前有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t值分别为3.272和2.812,P<0.01),且治疗组PASI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t=2.253,P<0.05)。结论:百癣夏塔热胶囊联合青霉素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百癣夏塔热胶囊 青霉素 凡士林软膏
原文传递
静脉注射半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武 李媛丽 +3 位作者 罗丽芳 熊石龙 黄清华 赵广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331-1333,共3页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半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的疗效。方法分析2007-2015年的33例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的临床资料,以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例为对照。结果两组中大部分...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半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的疗效。方法分析2007-2015年的33例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的临床资料,以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例为对照。结果两组中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LDH、AST、ALT下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血清CPK下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法相比,联合疗法能够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更快的下降,对皮肌炎有更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丙种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青年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丽芳 王霞 +5 位作者 夏文豪 杨阁 李凌 叶倩如 卢肖霞 熊春萍 《解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106-110,115,共6页
目的分析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压(BP)、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 目的分析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压(BP)、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超声前臂反应性充血试验(FMD)、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动脉顺应性/小动脉顺应性(C1/C2),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培养7 d后的内皮祖细胞迁移和粘附能力等,分析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关性的可能机制。结果雄激素性秃发患者BMI、BP、TC、LDL-C、TC/HDL-C、LDL-C及PWV较无秃发的健康体检者均明显增高,FMD、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以及体外的迁移、粘附能力明显降低。结论青年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明显相关性;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减低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可能是青年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男性 雄激素性秃发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祖细胞 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老年男性Sweet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罗丽芳 王霞 +1 位作者 张武 熊春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3期271-272,共2页
1病例介绍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发热、咳嗽30多天,全身皮疹伴疼痛5 d。患者于2011年11月底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最高体温达39℃(腋温),伴寒战、头痛、四肢乏力,皮肤黏膜未见明显皮损。在当地医院查血白细胞数... 1病例介绍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发热、咳嗽30多天,全身皮疹伴疼痛5 d。患者于2011年11月底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最高体温达39℃(腋温),伴寒战、头痛、四肢乏力,皮肤黏膜未见明显皮损。在当地医院查血白细胞数为27×10 9/L,中性粒细胞比率72.3%,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2周后,咳嗽、咳痰症状消失,但发热缓解不明显。2011年12月底患者双手背、颈、躯干、四肢逐渐出现数个小米大红色皮疹,有轻度压痛,后来皮疹增大并明显隆起,部分损害表面呈水疱样,双手背皮疹触痛明显。患者平素体健,既往无类似病史,无传染病及药物过敏史,家族成员中亦无同样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男性 文献复习 综合征 全身皮疹 四肢乏力 白细胞数 咳痰症状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家族史对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发病年龄和脱发类型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罗丽芳 王霞 +4 位作者 李凌 杨阁 叶倩如 卢肖霞 熊春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分析有无家族史雄激素性秃发(AGA)患者发病年龄、脱发类型及脱发程度的异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976例有家族史的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和690例无家族史该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有家族史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与无家族史该病患者比较,发病... 目的分析有无家族史雄激素性秃发(AGA)患者发病年龄、脱发类型及脱发程度的异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976例有家族史的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和690例无家族史该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有家族史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与无家族史该病患者比较,发病年龄早(P<0.01),男性患者前额型发病频率低(P=0.044),脱发程度严重(P=0.020)。结论雄激素性秃发发病年龄、脱发类型和严重程度与家族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性秃发 家族史 发病年龄 脱发类型 脱发程度
下载PDF
青年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丽芳 王霞 +4 位作者 杨阁 李凌 叶倩如 卢肖霞 熊春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探索雄激素性秃发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警信号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62例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与60例无秃发的健康体检者体重指数(BMI)、血压(BP)、总胆固醇... 目的分析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探索雄激素性秃发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警信号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62例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与60例无秃发的健康体检者体重指数(BMI)、血压(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E(ApoE)、空腹血糖(F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两组反应血管弹性的超声前臂反应性充血试验(FMD)、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大动脉顺应性/小动脉顺应性(C1/C2)等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指标。结果雄激素性秃发患者BMI、BP、TC、LDL-C、TC/HDL-C、LDL-C/HDL-C、ApoB、ApoB/ApoA1及BaPWV较无秃发的健康体检者均明显增高,而FMD明显降低。结论青年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雄激素性秃发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早期预警信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男性 雄激素性秃发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肌上皮癌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清华 张武 +5 位作者 彭辉 龚新华 罗妙旋 刘燕 陈小娜 梁玲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04-406,共3页
报告1例肌上皮癌。患者男,61岁。左耳前起肿物3年,溃疡1年,伴疼痛10余天。体检:左耳前1个直径约3.2 cm大小类圆形浅溃疡面。皮疹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结节状肿物位于真皮,边界大致清楚,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浆细胞样,排列成网... 报告1例肌上皮癌。患者男,61岁。左耳前起肿物3年,溃疡1年,伴疼痛10余天。体检:左耳前1个直径约3.2 cm大小类圆形浅溃疡面。皮疹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结节状肿物位于真皮,边界大致清楚,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浆细胞样,排列成网状、梁索状或旋涡状,无腺体或导管分化;细胞中等大,核椭圆或短梭形,核分裂易见,胞浆红染,部分透明;有少量纤维间质,纤维间隔较纤细,部分玻璃样变性,将肿瘤细胞团分割成网状、条索状。免疫组化:肿瘤肌上皮标记物SMA、P63和calponin呈弥漫阳性,且细胞增殖指数Ki67约50%肿瘤细胞阳性。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特点,诊断为肌上皮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上皮癌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治疗腋臭的疗效
10
作者 张武 黎华锋 +4 位作者 罗丽芳 吴再义 熊石龙 黄清华 罗妙旋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腋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5例,A组给予强脉冲光联合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治疗,B组给予小切口皮下剪除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腋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5例,A组给予强脉冲光联合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治疗,B组给予小切口皮下剪除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痊愈10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4.30%;B组痊愈12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2.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A组术后血肿1例;B组血肿1例,皮肤坏死2例,伤口感染或裂开1例,瘢痕4例;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2.86%比22.86%,χ2=4.59,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与小切口皮下剪除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相似,但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 腋臭 疗效
下载PDF
匹多莫德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秀仪 吴伟棋 杨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1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索匹多莫德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科就诊的80例尖锐湿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 目的:探索匹多莫德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科就诊的80例尖锐湿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试验组采取匹多莫德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变化状态、局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载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前,两组CD4^(+)、CD8^(+)、局部HPV载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D4^(+)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CD8^(+)水平、局部HPV载量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复发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匹多莫德与二氧化碳激光联合治疗尖锐湿疣,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能够有效降低局部HPV载量,且通过提升患者机体免疫水平使得随访复发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匹多莫德 二氧化碳激光 免疫功能
下载PDF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射频导入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秀仪 袁绍萍 温柳演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第6期44-47,共4页
目的 探究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导入治疗黄褐斑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定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黄褐斑患者6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Q开关1064nm激光治... 目的 探究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导入治疗黄褐斑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定2021年1月-2022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黄褐斑患者6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试验组给予射频导入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两组均治疗半年。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黄褐斑恢复情况[平均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整体评价(PGA)评分]、性激素[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指标[促黑素(MSH)、环氧化酶(COX-2)]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84.38%)高于对照组(62.50%,P<0.05);两组患者的MASI评分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的PG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4.38%,P<0.05)。结论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导入治疗黄褐斑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调节血清异常表达,安全性和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开关1064nm激光 黄褐斑 氨甲环酸 射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