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源在线地理编码服务分类优化模型 被引量:7
1
作者 廖薇薇 柳林 +3 位作者 周素红 宋广文 李秋萍 刘凯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63,共9页
利用在线地理编码API解决海量中文地址快速编码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简单的规则对编码结果进行清洗、标记,最后通过基于系统聚类与随机森林的分类优化模型,将多平台编码结果分类处理、优化。利用广州市盗窃案件地址对模型进行训练与验证... 利用在线地理编码API解决海量中文地址快速编码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简单的规则对编码结果进行清洗、标记,最后通过基于系统聚类与随机森林的分类优化模型,将多平台编码结果分类处理、优化。利用广州市盗窃案件地址对模型进行训练与验证,结果表明:相比未处理的编码结果,经模型优化过的编码结果整体位置误差距离减小。高德的地理编码服务有着最好的编码质量,但训练样本的高德编码误差均值仍高达590.43 m,经模型优化后,样本的编码误差均值降至173.73 m,验证样本编码误差均值由554.88 m(高德)降至180.04 m,降低了67.49%,高德90.08%的异常编码结果被清洗优化。对于训练样本与验证样本,模型优化效果相似;对于地址类型不同的案件、位于市区与市郊的案件,模型优化效果相似,说明模型具有一定普适性。该模型能够方便快捷地将海量社会经济信息转化为空间数据,提高编码精度,为地理大数据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地理编码 数据清洗 系统聚类 随机森林
下载PDF
犯罪共生空间的类型识别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柳林 杜方叶 +3 位作者 宋广文 龙冬平 姜超 肖露子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99-1209,共11页
以ZG市公共空间盗窃、入室盗窃、寻衅滋事、接触诈骗、抢劫抢夺犯罪为研究对象,采用K均值聚类法识别不同类型的犯罪共生空间;并通过决策树模型分析了不同犯罪共生空间的特征。结果表明,ZG市犯罪共生空间可划分为4种类型:(1)无犯罪类... 以ZG市公共空间盗窃、入室盗窃、寻衅滋事、接触诈骗、抢劫抢夺犯罪为研究对象,采用K均值聚类法识别不同类型的犯罪共生空间;并通过决策树模型分析了不同犯罪共生空间的特征。结果表明,ZG市犯罪共生空间可划分为4种类型:(1)无犯罪类型共生区;(2)公共空间盗窃和接触诈骗犯罪共生区;(3)所有类型犯罪共生区;(4)入室盗窃、寻衅滋事和抢劫抢夺犯罪共生区。城市中各异的社会环境和建成环境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犯罪机会,而且各类社会环境和建成环境之间存在着条件交互性作用。研究结果为制定犯罪的联合防控策略和实现有限警力的合理布控并且提高执法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共生空间 犯罪类型识别 犯罪空间特征分析 K均值聚类 决策树
原文传递
不同犯罪类型受害者报警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柳林 宋广文 +3 位作者 肖露子 周素红 宋广钦 龙冬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98-2005,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数据,以理性选择理论为框架,对广州地区扒窃、诈骗、入室盗窃、暴力侵害四大犯罪类型受害者的报警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扒窃和诈骗的发生率较高,但报警率较低;入室盗窃和暴力侵害的发生率较低,但报警率较高。逻辑回归... 采用问卷调查数据,以理性选择理论为框架,对广州地区扒窃、诈骗、入室盗窃、暴力侵害四大犯罪类型受害者的报警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扒窃和诈骗的发生率较高,但报警率较低;入室盗窃和暴力侵害的发生率较低,但报警率较高。逻辑回归结果表明,损失的财产价值是影响扒窃、诈骗、入室盗窃、暴力侵害受害者报警行为的共同因素,损失越大,报警的可能性越大。此外,户口状态对扒窃报警行为有影响;入室盗窃和暴力侵害的报警行为还受个人客观属性和主观感知的影响。表明西方的理性选择理论框架适用于中国的报警率研究,但在选择具体的衡量指标时应更慎重;在对用公安部门的数据进行犯罪空间分析时,应注意报警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警行为 报警率 受害者 扒窃 诈骗 入室盗窃 暴力侵害
原文传递
“绿道——邻里”视角下建成环境对城市绿道使用的影响——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战强 黄存忠 +1 位作者 柳林 刘宣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7-253,共7页
基于"绿道—邻里"视角,采集了广州典型城市绿道上的市民使用人数与类型等属性,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绿道周边建成环境(人口密度和土地类型混合度)与绿道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道周边建成环境作为绿道使用的潜在... 基于"绿道—邻里"视角,采集了广州典型城市绿道上的市民使用人数与类型等属性,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绿道周边建成环境(人口密度和土地类型混合度)与绿道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道周边建成环境作为绿道使用的潜在来源地和目的地,影响着城市绿道使用效果,步行和骑行可达范围内的居住区人口密度和绿道周边土地利用混合度均可作为绿道使用强度的解释因子,两者的增加均会带来绿道使用强度的提高;除此之外,周边居民区收入水平、年龄和时间等变量对城市绿道使用也会造成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道建设提供直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使用 邻里 建成环境 可达性 广州
下载PDF
出行距离与住房租金关系的空间分异:探索多中心城市中的竞租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卢俊文 周素红 +1 位作者 袁奇峰 柳林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多中心建设是现代大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多元、异质的现代多中心城市需要系统地认识其空间异质性。借助住房竞租模型视角,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广州为例探讨出行距离与住房租金关系的空间分异。结果发现:①在现代城市,区位... 多中心建设是现代大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多元、异质的现代多中心城市需要系统地认识其空间异质性。借助住房竞租模型视角,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广州为例探讨出行距离与住房租金关系的空间分异。结果发现:①在现代城市,区位与出行距离都能对住房租金产生影响,但影响并不是线性的,而有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性。②基于道路网络的邻近度分析能更有效地控制城市区位的空间异质性,在此前提下,通勤距离对住房租金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甚至出现作用截然相反的社区;可能由于受到出行制约,非通勤出行距离的局部影响并不显著。③现代多中心城市的住房竞租模型是在多种情景下发挥作用的,不同的情景组合导致出行距离与住房租金关系的空间分异。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思路,研究中发现的具有特定出行模式的社区值得注意,并应引起多中心城市建设决策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竞租模型 出行距离 城市空间异质性 手机信令数据 空间句法
下载PDF
基于多类型无人机数据的红树林遥感分类对比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凯 龚辉 +1 位作者 曹晶晶 朱远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2-501,共10页
使用固定翼无人机、消费级旋翼无人机和专业级旋翼无人机获取广东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多类型无人机遥感影像,使用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的K-最近邻与随机森林分类器对研究区影像进行红树林树种精细分类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类型无人机... 使用固定翼无人机、消费级旋翼无人机和专业级旋翼无人机获取广东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多类型无人机遥感影像,使用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的K-最近邻与随机森林分类器对研究区影像进行红树林树种精细分类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类型无人机平台在红树林资源调查应用中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固定翼无人机、消费级旋翼无人机和专业级旋翼无人机数据使用K-最近邻法的分类精度分别为:73.8%、72.8%和79.7%;使用随机森林法的分类精度分别为:81.1%、84.8%和89.3%。3种平台类型的无人机数据均适用于红树林精细分类研究,对于无人机红树林遥感数据,随机森林的分类方法优于K-最近邻方法。2)以拍摄面积与用时之比估算采集效率,固定翼无人机、消费级旋翼无人机和专业级旋翼无人机分别为0.036、0.013和0.003 km2/mmo固定翼无人机的采集效率具有明显优势。3)固定翼无人机适合大范围红树林数据采集,要求较高;消费级旋翼无人机适于获取小范围精细数据,成本低且易学易用;专业级旋翼无人机适合搭载质量稍大的如成像光谱仪、LiDAR等专业传感器获取多源数据。最后给出了无人机在红树林遥感研究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 红树林 随机森林分类 K-最近邻法 面向对象分类
下载PDF
ZG市非接触型诈骗被害相对发生概率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春霞 柳林 周素红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8-1226,共9页
利用ZG市老城区2015-2016年具有个人属性的诈骗警情数据,分析女性和男性遭受非接触型诈骗相对接触型诈骗的发生概率,建立多层次Logit回归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两性别非接触型诈骗被害的相对发生概率均受制于个体和社区... 利用ZG市老城区2015-2016年具有个人属性的诈骗警情数据,分析女性和男性遭受非接触型诈骗相对接触型诈骗的发生概率,建立多层次Logit回归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两性别非接触型诈骗被害的相对发生概率均受制于个体和社区两个层次因素的影响,且社区层次均发挥主要作用。其中,女性和男性在个体层次的影响因素类似,表现为本地户籍的高水平受教育者在白天更易遭受非接触型诈骗的侵害。但在社区层次的影响因素迥异,在外来人口少、银行网点少、离婚丧偶率低、有高校的本地年轻人为主的社区,女性非接触型诈骗被害相对发生概率高;而在租房比例高、农业人口少、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少、低教育水平人口比例少的外来中高收入白领为主的社区,男性非接触型诈骗被害相对发生概率则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型诈骗 被害发生概率 被害性别差异 分层线性模型
原文传递
代表性人口空间分布数据集的精度评价——以2010年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27
8
作者 林丹淳 谭敏 +2 位作者 刘凯 柳林 朱远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6-356,共11页
以人口密度差异显著的广东省为研究区,比较Worldpop、GPW v4和2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并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真值,按人口密度分为高、中、低3组,从误差的数值分布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定量评价4种数据集的精... 以人口密度差异显著的广东省为研究区,比较Worldpop、GPW v4和2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并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真值,按人口密度分为高、中、低3组,从误差的数值分布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定量评价4种数据集的精度,最后讨论估算误差的可能来源及数据适用性。结果表明,4种网格人口数据集中Worldpop整体精度最高,且在人口密集区的精度也是最高;GPW v4在低人口密度和中人口密度区域精度略高于Worldpop,但对镇街内人口分布细节刻画不够详细;2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精度较前两者低,主要受空间化方法和模型变量的选择所限制。Worldpop适合用于人口密度中等及人口密度高区域的精细化研究,GPW v4适合用于长时序、最小研究单元大于镇街的研究,第一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适合用于需要考虑镇街内人口分布和空间异质性的研究,第二种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适用于需要考虑人口分布细节和空间格局变化的长时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pop GPW V4 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 精度对比 广东省
下载PDF
广州市医疗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及服务能力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林丹淳 刘凯 +2 位作者 谭敏 周淑丽 柳林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索广州市医疗机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方法: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广州市医疗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服务能力。结果:广州市医疗机构集聚特征明显,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综合医院和三级医院30min覆盖率分别为48.24%和30.79%,远郊区... 目的:探索广州市医疗机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方法: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广州市医疗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服务能力。结果:广州市医疗机构集聚特征明显,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综合医院和三级医院30min覆盖率分别为48.24%和30.79%,远郊区就医服务不便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重复覆盖率高,不能有效补充医院的空缺;大约43.21%的医院承载力系数高于1,医疗资源分布与潜在服务人口之间存在供需失衡现象,急需补充医疗资源。结论:广州市医疗机构数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医疗机构的可及性与公平性有待提高,应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空间分布 空间特征 服务能力 就医便捷度 广州
下载PDF
ZG市工作日地铁站点扒窃案件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0
作者 肖露子 柳林 +3 位作者 周素红 宋广文 张春霞 陈建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27-1234,共8页
以东南沿海城市ZG市为例,分析工作日地铁扒窃案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一步结合日常活动理论,探讨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时空分布上,地铁扒窃案件存在早晚2个峰值,但滞后于地铁客流量高峰;白天,地铁扒窃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在早晚... 以东南沿海城市ZG市为例,分析工作日地铁扒窃案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进一步结合日常活动理论,探讨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时空分布上,地铁扒窃案件存在早晚2个峰值,但滞后于地铁客流量高峰;白天,地铁扒窃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在早晚时段,除中心城区外,地铁扒窃在城郊地区也有较多分布。(2)影响因素上,地铁扒窃主要受到客流量及建成环境的影响,不同时段影响的因素存在差异。客流量及换乘点在地铁运营的任意时段均对地铁扒窃有正向的影响,地铁站周边的休闲场所对地铁扒窃犯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9:00以后的时段。居住地及工作地虽然整体上对地铁扒窃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他们对地铁扒窃案件的作用方向在各时段模型中的作用力度均相反。(3)影响强度上,客流量在不同时段对地铁扒窃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而换乘点及休闲场所在显著的时间段对地铁扒窃的影响力度并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扒窃 犯罪地理 日常活动理论 地铁
原文传递
深圳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丹淳 刘凯 +1 位作者 柳林 谭敏 《卫生软科学》 2020年第5期58-62,共5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深圳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结合引力模型与基尼系数、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的统计学描述方法综合评价深圳市2016年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结果]深圳市卫生资源分... [目的]评价和分析深圳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结合引力模型与基尼系数、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的统计学描述方法综合评价深圳市2016年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结果]深圳市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可达性差距较大,基本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逐渐递减的趋势;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62%0.75,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81和0.77,处于不公平状态,且两者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6和0.17,倾向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结论]深圳市卫生资源的可达性和公平性有待提升,要以需求为导向,结合人口、地域、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考虑卫生资源的配置,保障医疗服务覆盖薄弱区域居民的就医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资源 资源配置 公平性 基尼系数 集中指数 引力模型
下载PDF
旋转森林算法在GF-2卫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力恒 刘凯 +1 位作者 朱远辉 柳林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9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高分二号"(GF-2)卫星影像中精细的空间信息可用于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分类研究。为了获取基于GF-2卫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的最优特征空间,以及将旋转森林算法应用于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精度中,文章利用GF-2卫星影像数据,基于光谱特... "高分二号"(GF-2)卫星影像中精细的空间信息可用于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分类研究。为了获取基于GF-2卫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的最优特征空间,以及将旋转森林算法应用于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精度中,文章利用GF-2卫星影像数据,基于光谱特征(4个多光谱波段和1个全色波段)、指数(植被指数、水体指数及简单比值指数)和变换成分(主成分、最小噪声分离成分与独立成分)构建特征空间,应用基于决策树的旋转森林算法构建面向对象的分类规则集,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与最近邻和决策树算法的分类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光谱特征、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采用旋转森林算法得到的分类总体精度为84.85%,Kappa系数为0.819;引入指数、变换成分后分类总体精度提高4.90%,Kappa系数提高0.058;相比于最近邻分类器和决策树分类器,结合旋转森林思想的决策树分类器总体精度分别提高11.97%和15.44%,Kappa系数分别提高0.142和0.184。研究结果可为中国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信息提取及基于旋转森林算法的土地利用分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森林算法 土地利用分类 决策树 "高分二号"卫星 遥感应用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星级酒店内被盗的影响——以ZG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春霞 周素红 +1 位作者 柳林 肖露子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9-840,共12页
盗窃是中西方酒店内财产犯罪中最为高发的一种,但鲜有研究关注建成环境对酒店被盗的影响。论文以2012-2014年ZG市中心城区发生过被盗的星级酒店作为研究样本,在综合分析酒店被盗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酒店周围500 m范围内的建成环境指标... 盗窃是中西方酒店内财产犯罪中最为高发的一种,但鲜有研究关注建成环境对酒店被盗的影响。论文以2012-2014年ZG市中心城区发生过被盗的星级酒店作为研究样本,在综合分析酒店被盗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酒店周围500 m范围内的建成环境指标,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分时段各类型的星级酒店被盗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建模分析。结果表明:被盗星级酒店的时空分布呈现典型的集聚分布特征。不同时段空间"主热点"分布相对稳定,"次热点"有所不同。整体来看,提高服务水平对降低星级酒店被盗的作用最为稳定,周围的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量会显著增加星级酒店被盗的机会,道路交叉口则对星级酒店被盗起显著监管作用。分模型结果显示,服务水平对三星级和五星级酒店被盗的抑制作用显著,道路交叉口则对以商务客人为主的四星级酒店被盗的抑制作用更强,而POI数量对等级较低的三星、四星酒店被盗作用更为明显;大型零售商业中心能显著增加旅游旺季及周末时段的酒店被盗的数量,道路交叉口数量则对旅游淡季、工作日2个时段的星级酒店被盗风险的监控作用显著。研究表明建成环境在影响ZG市星级酒店被盗的机会和成本方面作用显著。结果验证了日常活动理论在中国大城市星级酒店被盗方面研究的适用性,拓展了犯罪地理学在星级酒店被盗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酒店盗窃预防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级酒店 被盗 建成环境 负二项回归 ZG市中心城区
原文传递
基于犯罪空间分异和建成环境的公共场所侵财犯罪热点预测 被引量:17
14
作者 柳林 纪佳楷 +3 位作者 宋广文 廖薇薇 余洪杰 刘文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55-1668,共14页
机器学习是当前犯罪热点预测的主流方法,随机森林算法因需要的数据量较小、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预测精确度、且有较高的可理解度,更是被广泛应用,代表地理环境和建成环境的多源数据也被广泛用于模型改进的尝试实践中,但这些实践都只考虑... 机器学习是当前犯罪热点预测的主流方法,随机森林算法因需要的数据量较小、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预测精确度、且有较高的可理解度,更是被广泛应用,代表地理环境和建成环境的多源数据也被广泛用于模型改进的尝试实践中,但这些实践都只考虑研究区整体的预测精度变化情况,并未区分不同区域犯罪热点预测结果的差异及其原因。因此,本文以公共场所侵财犯罪为例,根据历史犯罪分布情况及过往犯罪热点分布规律,将研究区分为稳定高发热点网格、较高发热点网格、偶发热点网格及非热点网格这4类,并依据社会失序理论、日常活动理论和犯罪模式理论,选取城中村范围、路网密度及POI(餐饮、娱乐、商场3类设施)密度这3个具有代表性的协变量加入到随机森林预测模型中,探讨预测结果精度的变化情况。根据2017年26个双周的犯罪热点预测实验的预测结果,得到以下结论:加入协变量后,研究区整体、稳定高发热点网格及较高发热点网格的预测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区模型的精度显著高于整体模型的精度,说明考虑空间分异对提高模型精度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热点预测 公共场所侵财犯罪 随机森林 建成环境 空间分异 稳定高发热点网格 警务策略
原文传递
城市入室盗窃犯罪的多尺度时空格局分析——基于中国H市DP半岛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柳林 姜超 +3 位作者 周素红 刘凯 徐冲 曹晶晶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51-2464,共14页
以中国H市DP半岛为例,分析城市入室盗窃犯罪的多尺度时空格局特征与成因,以探索推进区域内犯罪者画像研究。基于标准化犯罪强度指数和核密度估计的分析表明,DP半岛在中部和西部具有两个相对稳定的犯罪热点;但在年内月尺度上,年末犯罪高... 以中国H市DP半岛为例,分析城市入室盗窃犯罪的多尺度时空格局特征与成因,以探索推进区域内犯罪者画像研究。基于标准化犯罪强度指数和核密度估计的分析表明,DP半岛在中部和西部具有两个相对稳定的犯罪热点;但在年内月尺度上,年末犯罪高发并向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商品房社区集聚;月内日尺度上,犯罪热点呈现出"振荡式"空间转移;日内时尺度上,犯罪热点沿道路进行空间转移,夜间覆盖范围最广。基于时空格局成因理论和实地调研资料的分析表明,DP半岛内以"理智型"入室盗窃者为主,主体与环境因素在不同时空区位上的耦合差异导致了犯罪空间格局的演变。总体来看,基于案件数据的多尺度犯罪时空格局研究,能够揭示特定区域内犯罪者的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室盗窃 时空格局 多尺度 犯罪热点 犯罪地理学
原文传递
城市内涝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与方法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麟 黄华兵 +3 位作者 王先伟 柳林 黄容 郭明月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9-134,共6页
频发的内涝灾害给城市运行和管理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道路交通。针对道路上的典型内涝点建立城市内涝模型,以积水过程为目标函数计算暴雨情景下各参数的灵敏度,并比较局部灵敏度分析与全局灵敏度分析两类方法对参数灵敏度计算结果和... 频发的内涝灾害给城市运行和管理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道路交通。针对道路上的典型内涝点建立城市内涝模型,以积水过程为目标函数计算暴雨情景下各参数的灵敏度,并比较局部灵敏度分析与全局灵敏度分析两类方法对参数灵敏度计算结果和排序的影响。结果表明,管道曼宁系数是最灵敏参数,其灵敏度远大于其他参数;在局部灵敏度分析中,步长越小则参数灵敏度的可区分性越大,且灵敏度随参数初始值变化而剧烈波动;全局灵敏度分析得到的参数灵敏度取值较稳定,且参数灵敏度排序也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模型 积水过程 局部灵敏度分析 全局灵敏度分析
原文传递
日常活动地建成环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53
17
作者 周素红 彭伊侬 +2 位作者 柳林 林荣平 张春霞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25-1639,共15页
建成环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老龄化地理学的热点话题,仅从居住地视角探讨建成环境影响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偏差。为更精确揭示老年人日常活动所处场所建成环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利用问卷调查等数据,基于老年人日常活动的时空模... 建成环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老龄化地理学的热点话题,仅从居住地视角探讨建成环境影响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偏差。为更精确揭示老年人日常活动所处场所建成环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利用问卷调查等数据,基于老年人日常活动的时空模式及活动地建成环境特征,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对比不同日常活动地建成环境要素对广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受到不同活动地建成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居住地与日常活动空间建成环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模型伪R2最大,而维护性活动地与休闲性活动地能反映出仅考虑居住地视角下忽略的部分建成环境变量。由于老年人在不同活动地的停驻时长、频率和目的不同,日常活动地建成环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也存在差异,主要通过影响不同活动地相应的活动机会和出行环境产生作用。结论从老年人群日常活动的角度补充了时空间行为研究,有助于为老年主动健康服务供给与老龄宜居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的地理背景问题 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建成环境 日常活动
原文传递
基于潜在受害者动态时空分布的街面接触型犯罪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柳林 梁斯毅 宋广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7-897,共11页
街面接触型犯罪是指犯罪者在街面通过采取与受害者身体接触的方式而实施的违反法律的行为,已有文献研究利用了不同类型的大数据代表的周遭人口表征街面接触型犯罪中“潜在受害者”因素,但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无法应用在微观的空间尺度上... 街面接触型犯罪是指犯罪者在街面通过采取与受害者身体接触的方式而实施的违反法律的行为,已有文献研究利用了不同类型的大数据代表的周遭人口表征街面接触型犯罪中“潜在受害者”因素,但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无法应用在微观的空间尺度上的街面接触型犯罪研究。微信热力图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和高人口覆盖度,能动态地反映人流量热度的程序。因此,本文以经济发达的ZG市的XT街道为例,结合日常活动理论,并基于微信热力图数据代表的周遭人口表征的“潜在受害者”因素,首先定性地描述和识别街面接触型犯罪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划分不同时段分析街道街面接触型犯罪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街面接触型犯罪案件存在时空的集聚性,街道街面接触型犯罪在晚上(18:00-23:59)是高发期,在白天(07:00-17:59)是低发期,在22:00-22:59数量达到最大值,主要聚集在城中村区域,且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②微信人口数量在所有时期均对街面接触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代表的周遭人口能很好地表征日常活动理论中的“潜在受害者”因素,且在凌晨—清晨(00:00-06:59)对街面接触型犯罪的影响最大;③不同场所对街面接触型犯罪的影响存在时间上的差异,餐饮点在晚上对街面接触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KTV、健身房和公交站点分别对应在凌晨—清晨、白天与晚上对街面接触型犯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休闲会所在凌晨、清晨、晚上均有显著的影响,与最近巡逻驻点的距离仅在晚上时期显著影响街面接触型犯罪。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警方采用微信热力图来分析街面接触型犯罪和经济发达地区警方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地理 街面接触型犯罪 微信热力图 日常活动理论 时空分布 周遭人口 潜在受害者 负二项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社区环境对入室盗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肖露子 柳林 +3 位作者 宋广文 周素红 龙冬平 冯嘉欣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79-2491,共13页
入室盗窃影响人们的居家安全,已逐渐受到国内学者关注,但能结合中国国情,细化探讨人口特征及住房特征对入室盗窃影响的研究尚未多见。以东南沿海大城市ZG市226个派出所为例,采用2014年入室盗窃警情数据、人口普查数据及路网数据,重点从... 入室盗窃影响人们的居家安全,已逐渐受到国内学者关注,但能结合中国国情,细化探讨人口特征及住房特征对入室盗窃影响的研究尚未多见。以东南沿海大城市ZG市226个派出所为例,采用2014年入室盗窃警情数据、人口普查数据及路网数据,重点从理性选择理论中的潜在收益和风险两大维度探讨人口特征及住房特征等社区环境对入室盗窃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特征方面,高学历知识分子因子对入室盗窃率起显著的负向作用,而青壮年外来务工人员因子对入室盗窃率呈现显著的正向作用;住房特征方面,普通商品房容易吸引犯罪者,成为作案目标,而原公有住房因子则能降低入室盗窃发生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住房类型所呈现的风险收益比影响入室盗窃的空间分布;入室盗窃犯罪分子对作案目标的理性选择倾向于遵循"安全第一、收益第二"的原则。研究结论可为犯罪防控和警务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地理 社区环境 入室盗窃 理性选择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随机森林和时空核密度方法的不同周期犯罪热点预测对比 被引量:31
20
作者 柳林 刘文娟 +5 位作者 廖薇薇 余洪杰 姜超 林荣平 纪佳楷 张政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1-771,共11页
犯罪预测对于制定警务策略、实施犯罪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机器学习和核密度是2类主流犯罪热点预测方法,然而目前还鲜有研究对这2类方法在不同时间周期下的犯罪预测效果进行系统比较,本文试图对此进行补充。本文以2013-2016年5月的公共盗... 犯罪预测对于制定警务策略、实施犯罪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机器学习和核密度是2类主流犯罪热点预测方法,然而目前还鲜有研究对这2类方法在不同时间周期下的犯罪预测效果进行系统比较,本文试图对此进行补充。本文以2013-2016年5月的公共盗窃犯罪历史数据作为输入,分别对比了在接下来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不同时间周期随机森林方法与基于时空邻近性的核密度方法的犯罪热点预测效果,结果发现:在各时间周期上,随机森林分类热点预测方法的面积和案件量命中率均比时空核密度方法准确性高;并且2种方法均能有效地识别犯罪热点中的高发区域,其中在较小范围较短时间内随机森林识别热点中的高发区效率更高,而在较大范围较长时间周期上时空核密度方法识别高发区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核密度 随机森林算法 犯罪热点预测 犯罪高发区识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