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震下基础隔震结构软碰撞防护研究
1
作者 金建敏 刘彦辉 +1 位作者 陈鹏 周惠蒙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针对基础隔震结构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问题,采用已有弹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和所研发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建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设置... 针对基础隔震结构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问题,采用已有弹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和所研发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建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不同防护距离、不同力学性能参数的弹性及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对隔震层限位效果及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均可起到限制隔震层位移的作用;与仅能为隔震层附加刚度的弹性软碰撞装置相比较,能够为隔震层同时附加刚度和阻尼力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隔震层限位效果和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响应控制效果均较优。合理设置弹性及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在将隔震层位移限制在规范限值以内的同时,上部结构最大加速度可限制在地震波输入峰值50%以下,确保基础隔震结构发挥正常的隔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隔震层位移 软碰撞防护 限位效果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双阻尼模型调谐质量阻尼器在随机激励下的减震性能研究
2
作者 向越 谭平 +1 位作者 贺辉 陈倩敏 《工程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该文提出黏滞阻尼与滞变阻尼共同作用的双阻尼模型调谐质量阻尼器(Dual Damping Tuned Mass Damper,DD-TMD),并对白噪声作用下DD-TMD进行减震优化研究。讨论了DD-TMD的构成、优势和应用范围,并总结了DD-TMD的力学机理。提出适用于DD-TMD... 该文提出黏滞阻尼与滞变阻尼共同作用的双阻尼模型调谐质量阻尼器(Dual Damping Tuned Mass Damper,DD-TMD),并对白噪声作用下DD-TMD进行减震优化研究。讨论了DD-TMD的构成、优势和应用范围,并总结了DD-TMD的力学机理。提出适用于DD-TMD的H_(2)优化方法,并通过数值寻优得到了最优参数和基于稳定区域的DD-TMD参数优化方法。此外,通过DD-TMD的H_(2)优化方法进一步得到了DD-TMD的等效附加黏滞阻尼比,为工程设计奠定应用基础。以变摩擦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Variable Friction Pendulum Tuned Mass Damper,VFP-TMD)为DD-TMD的实际应用算例,通过20条地震波检验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对地震激励的减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H_(2)优化下的DD-TMD可以提供与常规黏滞阻尼TMD相当的控制效果。采用DD-TMD可以通过随机理论成功模拟与常摩擦阻尼等效的黏滞阻尼,并为带有初始摩擦的VFP-TMD提供有效可靠的优化设计方法。相较于前人所做的数值寻优方法,按照DD-TMD模型优化的VFP-TMD可以提供更加优异的减震控制效果且阻尼耗能能力提高了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减震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双阻尼模型 H2优化 等效附加黏滞阻尼比
下载PDF
悬吊结构体系优化设计及减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谭平 兰李 +2 位作者 贺辉 向越 郑晓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60,共10页
对悬吊摆隔震系统组成的悬吊结构体系进行研究,建立了该体系的两自由度分析模型。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系统的运动方程,并给出了地震作用下上下部子结构位移响应均方值理论表达式。通过引入性能指数,综合考虑上下部子结构位移响应,定... 对悬吊摆隔震系统组成的悬吊结构体系进行研究,建立了该体系的两自由度分析模型。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系统的运动方程,并给出了地震作用下上下部子结构位移响应均方值理论表达式。通过引入性能指数,综合考虑上下部子结构位移响应,定义了悬吊结构体系性能目标函数。以性能目标函数最小为优化目标,推导了悬吊结构体系最优设计参数理论解,并通过不同性能指数下体系参数分析验证了理论解的正确性。最后,以某两层剪切型框架结构作为工程算例,对结构体系的减震性能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参数均随性能指数的增大而增大,最优阻尼比与质量比呈正相关关系,最优频率比与质量比呈负相关关系;增大性能指数,上部子结构位移响应峰值减震率增大,而下部子结构位移响应峰值减震率减小;只要性能指数取值合理,悬吊隔震体系能同时有效控制上部子结构与下部子结构地震位移响应;性能指数为1时,结构体系上下部子结构位移响应峰值减震率分别可达67.45%和25.1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性能 最优设计参数 性能指数 悬吊结构体系 理论解
下载PDF
利用惯容黏滞阻尼器的高层连体结构消能减震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贺辉 刘乐 +2 位作者 郝霖霏 金骥 徐丽 《施工技术》 CAS 2020年第5期91-97,共7页
高层连体结构采用集中布置消能减震装置的消能减震方案存在耗能能力需求高、响应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利用惯容黏滞阻尼器(VID)放大耗能能力的优势,提出基于VID的消能减震方案,以及考虑结构整体减震效果的消能减震设计方法。结合质点系模... 高层连体结构采用集中布置消能减震装置的消能减震方案存在耗能能力需求高、响应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利用惯容黏滞阻尼器(VID)放大耗能能力的优势,提出基于VID的消能减震方案,以及考虑结构整体减震效果的消能减震设计方法。结合质点系模型和随机振动理论评价连体结构的地震响应,通过在连体结构连廊处集中布置VID控制结构响应,定义连体结构整体减震指标评价结构响应的控制效果。将设计方法应用于实际结构,分析表明,通过在连廊处集中布置VID,能合理有效地降低结构响应、改善响应分布;VID的控制效果受连廊位置的影响,本研究在几种连廊及VID的布置方案中比选出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连体结构 惯容黏滞阻尼器 消能减震 设计 随机振动
下载PDF
耐震时程法在大跨连续刚构桥纵向抗震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佳栋 谭平 +1 位作者 张云 周福霖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6-317,共12页
采用简化方法对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进行高效和准确的评估,在该类桥梁的设计和加固改造时是非常必要的。耐震时程法作为一种评估桥梁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只需要一次时程分析就可以实现桥梁从完好到倒塌的全过程分析。为研究耐震时... 采用简化方法对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进行高效和准确的评估,在该类桥梁的设计和加固改造时是非常必要的。耐震时程法作为一种评估桥梁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只需要一次时程分析就可以实现桥梁从完好到倒塌的全过程分析。为研究耐震时程法在评估大跨连续刚构桥纵向抗震性能的适用性与精确性,本文以一座大跨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反应谱,生成3条耐震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地震输入,同时选择16条天然地震动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对比研究了该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耐震时程分析结果处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包络线之内,耐震时程法中位值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均值曲线吻合较好,因此,耐震时程分析方法可以作为大跨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评估的一种高效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抗震性能 耐震时程法 IDA法
下载PDF
车致振动响应递归量化分析在桥梁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6
作者 杜昌骏 张静 +2 位作者 杨栋 陈诚 贺文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8-1106,共9页
基于移动车辆引起的桥梁结构动力响应,采用递归量化分析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用固定宽度的滑动窗将桥梁结构上任意两个位置的响应信号分成若干小段,并对每一小段信号进行递归量化分析,进而提取特征构造损伤指标。损伤向量随着滑... 基于移动车辆引起的桥梁结构动力响应,采用递归量化分析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用固定宽度的滑动窗将桥梁结构上任意两个位置的响应信号分成若干小段,并对每一小段信号进行递归量化分析,进而提取特征构造损伤指标。损伤向量随着滑动窗的移动得到每一个相对位置的损伤指标,最终实现结构的损伤识别。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上述方法,并讨论了单损伤工况和多损伤工况,分析了损伤位置、损伤程度、车辆速度、噪声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制作实验室模型对递归量化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递归量化分析的损伤识别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移动车辆作用下的桥梁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损伤识别 递归量化分析 车-桥-耦合 滑动窗
下载PDF
石墨烯基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周林丽 滕晓飞 李艳敏 《河南建材》 2024年第9期10-12,共3页
石墨烯因具有更好的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而广泛应用于增强各种复合材料的性能。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节能环保政策的实施,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文章基于石墨烯碳单质分子结构的基本特点,对石墨烯不同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功能梯度... 石墨烯因具有更好的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而广泛应用于增强各种复合材料的性能。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节能环保政策的实施,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文章基于石墨烯碳单质分子结构的基本特点,对石墨烯不同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功能梯度材料的有限元模拟方法进行介绍,最后结合土木工程行业的现状对其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和前景展望,以期实现土木工程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绿色环保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考虑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退化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作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彦辉 蒋婷婷 +2 位作者 钟伟健 周福霖 谭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6-54,共9页
针对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长周期长持时地震作用下由于铅芯温度上升发生力学性能退化的问题,通过压剪设备对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进行了快速水平往复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其在快速往复加载下水平剪切力学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铅芯橡胶隔震... 针对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长周期长持时地震作用下由于铅芯温度上升发生力学性能退化的问题,通过压剪设备对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进行了快速水平往复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其在快速往复加载下水平剪切力学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快速往复荷载作用下,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多,其特征强度显著下降,且前期下降的幅度比后期大,屈服后刚度在加载过程中变化较为平缓。然后基于试验结果,采用改良的广义Bouc-Wen模型,提出了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快速水平荷载下力学性能退化的力学模型,然后基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性能退化的力学模型,对一实际隔震结构进行仿真,研究该结构在长周期长持时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考虑支座退化效应得到的隔震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不仅比不考虑支座退化效应得到的大,且最大值已超出设计允许范围,因此在基础隔震设计时建议要考虑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长周期长持时地震作用下力学性能退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长持时地震动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 特征强度 恢复力模型 地震响应
原文传递
P波入射下考虑基槽回填材料的沉管隧道抗震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亚东 周金雯 +2 位作者 单毅 崔杰 魏立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0-1199,共10页
沉管隧道基槽回填是沉管隧道施工中的重要工序,而其对沉管隧道的抗震减震性能影响规律在现有研究中鲜有提及。为探究沉管隧道柔性接头在不同回填材料刚度下的位移量,基于多质点-弹簧-梁模型,结合纵向反应位移法,运用考虑纵向限位装置的... 沉管隧道基槽回填是沉管隧道施工中的重要工序,而其对沉管隧道的抗震减震性能影响规律在现有研究中鲜有提及。为探究沉管隧道柔性接头在不同回填材料刚度下的位移量,基于多质点-弹簧-梁模型,结合纵向反应位移法,运用考虑纵向限位装置的柔性接头轴向受力分析模型,以广州市如意坊沉管隧道为背景,开展P波入射下的纵向动力响应分析数值试验。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型与计算方法能够得到合理的场地与结构响应;采用纵向反应位移法进行计算分析时应提取自由场中隧道截面对应位置处的多点位移时程作为结构的激励;未经处理的淤泥质软黏土不能作为基槽回填材料,将砂土或砾石作为基槽回填材料时,若增大其密实度,其抗震能力可获得进一步提高。该研究结果可为沉管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提供更为可靠完善的计算模型与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动力分析 简化模型 柔性接头 回填材料
原文传递
动水压下减震连续梁桥随机优化及减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安财 谭平 +1 位作者 王社良 周福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3-169,共7页
地震作用下,跨海桥梁桥墩和周围水体的动力相互作用将对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产生较大影响。建立了考虑动水压力的2自由度连续梁桥简化分析模型,推导了其组合刚度和附加质量;提出了以墩顶位移方差最小为目标的黏滞阻尼器参数随机优化的Lya... 地震作用下,跨海桥梁桥墩和周围水体的动力相互作用将对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产生较大影响。建立了考虑动水压力的2自由度连续梁桥简化分析模型,推导了其组合刚度和附加质量;提出了以墩顶位移方差最小为目标的黏滞阻尼器参数随机优化的Lyapunov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设置黏滞阻尼器的某跨海连续梁桥简化模型进行了阻尼器参数优化,研究了动水压力和地震耦合作用下连续梁桥的减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动水压力增大了桥梁的地震反应,对桥梁的动力响应特性有较大影响。采用黏滞阻尼器可有效减小跨海连续梁桥的地震反应,改善桥梁结构抗震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动水压力 黏滞阻尼器 随机振动 参数优化 减震性能
下载PDF
超高墩大跨铁路连续钢桁梁桥粘滞阻尼消能减震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安财 谭平 周福霖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105,共11页
针对某超高墩大跨铁路连续钢桁梁桥,建立了考虑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超高墩几何非线性P-Δ效应的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由于粘滞阻尼的非比例阻尼影响,并通过应变能理论将结构不同部位的振型阻尼引入到分析模型中。基于确定的粘滞阻... 针对某超高墩大跨铁路连续钢桁梁桥,建立了考虑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超高墩几何非线性P-Δ效应的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由于粘滞阻尼的非比例阻尼影响,并通过应变能理论将结构不同部位的振型阻尼引入到分析模型中。基于确定的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研究了阻尼指数和阻尼系数对结构减震的影响规律,采用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对阻尼器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了其减震性能。研究表明:对于文中分析的桥梁,采用速度指数为0.4的粘滞阻尼器可达到最优的减震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各墩水平地震作用,并使高度相近的1、4号墩,以及2、3号墩墩底弯矩和墩顶位移趋于均匀;由于固定墩墩底纵向剪力峰值和非减震模型接近,该类型桥的减震控制应以墩底弯矩和墩顶位移为控制目标;对比基于比例阻尼和非比例阻尼分析模型的地震反应,发现考虑非比例阻尼后超高墩大跨桥梁墩底弯矩和墩顶位移均有所增大,且固定墩墩底弯矩增大更显著,建议进行超高墩大跨粘滞阻尼减震桥梁抗震分析时应考虑非比例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墩大跨连续钢桁梁桥 非比例阻尼 消能减震 参数优化 减震性能
下载PDF
新型非对称惯容NES减震控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志彬 谭平 +1 位作者 王菁菁 陈洋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为提高控制装置的减震性能及减小附加阻尼器的质量,基于非对称非线性能量阱(nonlinear energy sink,NES)提出一种附加惯容器的新型控制装置——非对称惯容NES。根据非对称惯容NES系统的工作原理推导出运动方程;在脉冲型荷载作用下进行... 为提高控制装置的减震性能及减小附加阻尼器的质量,基于非对称非线性能量阱(nonlinear energy sink,NES)提出一种附加惯容器的新型控制装置——非对称惯容NES。根据非对称惯容NES系统的工作原理推导出运动方程;在脉冲型荷载作用下进行控制参数数值优化,分析非对称惯容NES的能量鲁棒性和频率鲁棒性。分析地震作用下结构与控制装置响应,研究主体结构刚度变化前后的控制性能。应用数值小波变换对体系的地震响应时程进行功率谱分析,从能量的角度研究控制装置的减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惯容NES具有极强的能量鲁棒性和频率鲁棒性,在地震作用过程中能有效减小顶层加速度峰值且所需行程更小,能在更广频域内与主体结构发生共振,因而其减震效率更高。非对称惯容NES减震控制性能与已有的非对称NES相当甚至更优,并能够减小40%阻尼器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非线性能量阱(NES) 惯容器 能量鲁棒性 频率鲁棒性 小波分析
下载PDF
某百米级高层隔震结构风致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佳俊 谭平 +1 位作者 吴玖荣 冯德民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4,共8页
现行规范采用静力设计的方法可能对高层隔震结构的风致效应考虑不足,为此深入研究了高层隔震结构抗风设计与风致效应,结合现行规范提出高层隔震结构风致效应分析框架,并针对中国某百米级实际工程隔震结构展开风致效应的分析与评估。结... 现行规范采用静力设计的方法可能对高层隔震结构的风致效应考虑不足,为此深入研究了高层隔震结构抗风设计与风致效应,结合现行规范提出高层隔震结构风致效应分析框架,并针对中国某百米级实际工程隔震结构展开风致效应的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现行规范采用等效静力的计算方式低估了高层隔震结构实际所受的脉动风作用,通过风荷载时程分析发现,隔震层X、Y向的水平剪力相比风荷载标准值作用分别增加了23.8%和27.7%,但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现行规范取1.4的分项系数能满足隔震层抗风稳定性的要求;在10年一遇风荷载作用下,高层隔震结构顶部存在舒适度的问题,最大风振加速度达到16.2 cm·m^(-2),超出规范限值8%;在1年一遇风荷载作用下,高层隔震结构顶部的最大风振加速度达到7.6 cm·m^(-2),其居住舒适性更难以满足,高层隔震结构的舒适度问题在今后的抗风设计中应予以重视;提出的分析框架能较系统和全面地反映高层隔震结构风致效应,可为现行规范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隔震结构 抗风设计 风致效应 抗风稳定性 风振舒适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隔震结构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奎 谭平 +1 位作者 陈华霆 李晓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05,共9页
隔震结构一般具有非比例大阻尼特性,使得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的研究越来越重要。该研究通过隔震结构运动方程考虑非比例阻尼矩阵的耦合影响,根据复模态和平稳随机过程理论提出了隔震结构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分别采用瑞利阻尼、振型... 隔震结构一般具有非比例大阻尼特性,使得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的研究越来越重要。该研究通过隔震结构运动方程考虑非比例阻尼矩阵的耦合影响,根据复模态和平稳随机过程理论提出了隔震结构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分别采用瑞利阻尼、振型叠加阻尼系数和阻尼比换算阻尼系数3种方法来组装形成4种不同的非比例阻尼矩阵,并以隔震结构特点分析了阻尼矩阵适用性;随后对比分析了在天然波反应谱作用下,不同阻尼矩阵组装方式下隔震层等效周期、等效阻尼比、对完全平方组合(CQC)和复振型完全平方组合(CCQC)方法计算精度的影响规律;最后基于设计反应谱CQC和设计反应谱CCQC反应谱方法,研究了隔震层不同等效周期和等效阻尼比对隔震结构的楼层位移、楼层剪力和楼层倾覆矩误差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阻尼系数方法更适合用于非经典阻尼矩阵的构造,CQC反应谱方法在近场地震下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响应,且其使用范围受限较多,而CCQC反应谱方法可以很好的反映隔震结果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复振型完全平方组合(CCQC) 非比例阻尼 反应谱
下载PDF
百米级高层隔震结构一体化设计及风振舒适度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谭佳俊 谭平 +1 位作者 吴玖荣 冯德民 《华南地震》 2022年第2期84-92,共9页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后简称《隔标》)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指导隔震设计的国家级标准。由于目前基于新规范完成隔震设计的实际工程较少,尤其是百米级高层隔震结构在我国还尚属少见,为此针对某百米级住宅公寓楼实际工程展开研究,根据《隔...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后简称《隔标》)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指导隔震设计的国家级标准。由于目前基于新规范完成隔震设计的实际工程较少,尤其是百米级高层隔震结构在我国还尚属少见,为此针对某百米级住宅公寓楼实际工程展开研究,根据《隔标》完成隔震设计,并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对比了一体化直接设计法与传统分部隔震设计法的配筋结果;最后结合现行规范对高层隔震结构的风振舒适度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直接设计方法在显著提升隔震结构安全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即使隔震结构设防目标由小震提升至中震,即地震作用提升约3倍的前提下,该高层隔震结构总用钢量的增加仍控制在15%以内;百米级高层隔震结构在1年、10年风荷载作用下均出现了舒适度问题,最大风振加速度响应分别达到了10.3 gal和18.0 gal,超出规范限值71.7%和20%,在未来的隔震结构抗风设计中,高层隔震结构的风振舒适度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隔震结构 隔震设计 经济性 数值模拟 风振舒适度
下载PDF
中信城市广场三期B地块办公楼超高层结构设计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静辉 谭平 +3 位作者 周福霖 陈华霆 汪洋 陈彪汉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57,共6页
中信城市广场三期B地块办公楼主塔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环带桁架混合结构体系,分析了楼板和外框柱剪力传递及斜柱引起水平力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环带桁架加强层的传力机理、抽柱转换节点和分叉柱节点受力。当楼板刚度分别取100%弹性刚度... 中信城市广场三期B地块办公楼主塔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环带桁架混合结构体系,分析了楼板和外框柱剪力传递及斜柱引起水平力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环带桁架加强层的传力机理、抽柱转换节点和分叉柱节点受力。当楼板刚度分别取100%弹性刚度、50%弹性刚度、25%弹性刚度和刚性楼板时,分别验证了结构小震弹性、中震不屈服、大震不屈服的扭转承载力,对于此外框柱螺旋布置形式,应增强结构的抗扭转承载力;分叉斜柱的倾斜角度控制在10°范围以内较合适且采用型钢混凝土节点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设计 密柱框架-核心筒 环带桁架 扭转结构 分叉斜柱 转换结构
下载PDF
中信城市广场三期B地块办公楼超高层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静辉 周福霖 +3 位作者 谭平 陈华霆 汪洋 李松森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1,共7页
中信城市广场三期B地块办公楼主塔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环带桁架混合结构体系,针对此密柱网混合结构体系的结构特点和性能目标要求进行了抗震性能化设计并分类归纳总结,提出一系列结构加强措施。通过增设适宜刚度的环带桁架加强层从而... 中信城市广场三期B地块办公楼主塔采用密柱框架-核心筒+环带桁架混合结构体系,针对此密柱网混合结构体系的结构特点和性能目标要求进行了抗震性能化设计并分类归纳总结,提出一系列结构加强措施。通过增设适宜刚度的环带桁架加强层从而增强外框架刚度;加强层楼板采用钢梁+钢水平撑+钢筋桁架楼承板以可靠传递加强层外框架与核心筒间的剪力;分叉斜柱角度控制在10°范围以内,采用型钢混凝土节点设计;通过设置钢框梁连接墙肢内嵌型钢暗柱形成整体墙内约束型钢边框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底部和加强层核心筒的延性与增强组合结构整体承载能力。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各项措施后结构满足设计要求,整体性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风洞试验 密柱框架-核心筒 环带桁架 抗震性能化设计
下载PDF
隔震结构限位保护装置软碰撞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赖振锋 刘彦辉 张超洋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81,共9页
针对隔震结构在超防烈度地震下隔震支座因位移过大而失效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柔性限位保护装置。首先进行该限位保护装置的碰撞设计,建立足尺限位保护装置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其力学模型。然后加工制作了足尺限位保护装置试件,并... 针对隔震结构在超防烈度地震下隔震支座因位移过大而失效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柔性限位保护装置。首先进行该限位保护装置的碰撞设计,建立足尺限位保护装置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其力学模型。然后加工制作了足尺限位保护装置试件,并进行位移控制的压缩力学性能试验,以进一步研究其力学性能。最后以一栋4层基础隔震体系为仿真对象,对比分析抗震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设置该限位保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限位保护装置能达到设计的目的,初始刚度小,随着位移的增加,刚度逐渐增大;利用有限元分析得出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说明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该限位保护装置力学性能分析;在超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柔性限位保护装置能有效降低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并限制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确保结构的安全。虽然限位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比基础隔震结构的稍大,但比抗震结构动力响应小,限位隔震结构仍具有较好的隔震作用以及安全性,说明研发的柔性限位保护装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保护装置 有限元分析 动力响应
下载PDF
高阻尼橡胶隔震结构实时混合试验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晓磊 谭平 +3 位作者 姚洪灿 杨奎 郑晓君 周福霖 《广州建筑》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现行隔震支座试验方法多为慢速加载的拟静力试验,无法准确评估高阻尼橡胶隔震结构在真实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速度相关性特性。本文以某七层框架基底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物理加载系统的随机性和隔震支座的复杂非线性,建立了自适应时... 现行隔震支座试验方法多为慢速加载的拟静力试验,无法准确评估高阻尼橡胶隔震结构在真实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速度相关性特性。本文以某七层框架基底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物理加载系统的随机性和隔震支座的复杂非线性,建立了自适应时滞补偿实时混合试验仿真系统,对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和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噪声、不确定性及物理加载系统的动力特性等影响下,通过合理地设置时滞补偿器及控制器,支座指令位移与实测位移间的最大误差与顶层加速度最大误差分别为1.71%与4.03%,实时混合试验仿真系统能够较好地反映隔震支座力学特性及上部结构动力响应,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与鲁棒性,为采用实时混合试验研究真实地震作用下高阻尼橡胶支座速度相关性特性展开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高阻尼橡胶支座 支座力学特性 实时混合试验 时滞补偿
下载PDF
连体结构单侧层间耗能体系随机地震响应及优化研究
20
作者 郑育泽 谭平 +2 位作者 刘良坤 潘兆东 张鹏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0,共9页
为改善强连体结构的控制效果,提出单侧塔楼设置耗能层的新型连体结构控制体系。研究了耗能层控制参数及设置位置对各塔楼和结构总平均振动能的影响规律,并对耗能层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基于随机地震响应的量化指标,对比了不同优化准则及... 为改善强连体结构的控制效果,提出单侧塔楼设置耗能层的新型连体结构控制体系。研究了耗能层控制参数及设置位置对各塔楼和结构总平均振动能的影响规律,并对耗能层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基于随机地震响应的量化指标,对比了不同优化准则及不同控制方案下该控制体系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低位设置耗能层有助于地震能量的耗散,且能够显著降低结构地震响应;左、右塔楼的减震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不能同时达到各自的最优控制状态;当以总平均振动能最小为优化准则,耗能层设置于低楼层的控制方案,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体结构 耗能层 参数优化 平均振动能 减震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