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血清胆固醇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洪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17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血清胆固醇水平在非危重病与危重病儿童中的变化,探讨其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儿童31例,非危重病组儿童40例,危重病组儿童52例,分别在入院48小时内空腹抽血查血清胆固醇(T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观察血清胆固醇水平在非危重病与危重病儿童中的变化,探讨其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儿童31例,非危重病组儿童40例,危重病组儿童52例,分别在入院48小时内空腹抽血查血清胆固醇(T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危重和危重病组儿童的血清TC明显低于对照组,危重病组儿童的血清TC明显低于非危重病组。结论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一项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血脂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洪婕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08-309,共2页
目的:观察血脂水平在非危重病和危重病儿童中的变化,探讨血脂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儿童31例,非危重病组儿童40例,危重病组儿童52例,分别在入院48h内空腹抽血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 目的:观察血脂水平在非危重病和危重病儿童中的变化,探讨血脂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儿童31例,非危重病组儿童40例,危重病组儿童52例,分别在入院48h内空腹抽血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危重病和危重病组儿童的血清TC、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危重病组儿童的血清TC、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危重病组。结论:血清TC和HDL-C水平可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一项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儿童 危重病
下载PDF
四逆汤对SIRS大鼠的早期干预 被引量:15
3
作者 曾萍 杨镒宇 +8 位作者 吴伟康 刘晓蔼 唐娟 梁宇峰 武志远 朱南方 李蔷华 缪湘伊 曾其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2-1224,共3页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模型,研究四逆汤对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二次打击SIRS模型,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30只,四逆汤模型治疗组30只,正常对照组10只。治疗组大鼠在一次打击后给予四逆汤灌胃,模...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模型,研究四逆汤对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二次打击SIRS模型,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30只,四逆汤模型治疗组30只,正常对照组10只。治疗组大鼠在一次打击后给予四逆汤灌胃,模型对照组按相同溶液体重剂量、时点灌蒸馏水。在模型建立后的1、3、5 d分别活杀大鼠。剖开胸腔,暴露心脏,快速抽取主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和有关酶学指标的检测,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的含量。结果:治疗1 d组TNF-α为(35.0±14.9)ng/L,IL-6为(96.3±29.0)ng/L;5d组TNF-α为(20.9±13.7)ng/L,IL-6为(48.7±40.0)ng/L;四逆汤中药方剂能够下调实验大鼠血浆TNF-α和IL-6水平(P<0.05)。结论:四逆汤中药方剂起到抑制炎症、有效改善SIRS、MODS大鼠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防治MODS的目的,为四逆汤防治MODS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细胞因子类 大鼠
下载PDF
四逆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筱蔼 曾萍 +4 位作者 吴伟康 胡景鑫 曾其毅 杨镒宇 刘奕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观察四逆汤(SND)对MODS大鼠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SND对MODS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可逆性失血性休克以及静脉注射脂多糖两次打击以建立大鼠MODS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 目的建立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观察四逆汤(SND)对MODS大鼠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SND对MODS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可逆性失血性休克以及静脉注射脂多糖两次打击以建立大鼠MODS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ODS模型组和SND治疗组。采用常规病理检查,快速抽取主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和心、肝、肾功能有关酶学指标的检测,测定血清SOD、NO含量,以及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病理检查显示模型组大鼠造模1 d后各重要脏器都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3 d后更明显,而SND治疗组病变明显减轻;心、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在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而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水平显著下降而NO水平显著升高,而治疗组除灌胃1 d后血清NO水平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外,血清SOD和NO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大鼠治疗3 d后血清TNF-α含量显著低于相应时间的模型组(P<0.05),治疗组大鼠治疗1 d后血清IL-6含量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四逆汤能有效防治MODS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过度的炎症反应、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四逆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下载PDF
布洛芬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对血清降钙素原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轶群 陆国平 +2 位作者 曾其毅 匡凤梧 张灵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8-681,共4页
目的观察布洛芬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08年3月—2009年3月,3家医院的儿科重症监护中心符合SIRS诊断的患儿(炎症组)154例,分为单独抗生素组(69例)、... 目的观察布洛芬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08年3月—2009年3月,3家医院的儿科重症监护中心符合SIRS诊断的患儿(炎症组)154例,分为单独抗生素组(69例)、抗生素+布洛芬组(85例),并取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入院时(基线)、药物干预48 h后血清PCT水平,观察布洛芬干预后PCT的变化,分析布洛芬对SIRS的治疗作用;并对危重评分在80~100分、<80分的患儿进行分层研究。结果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到PCT;炎症组基线时PCT为(2.35±3.91)ng/ml,其中单独抗生素组为(2.18±3.88)ng/ml,抗生素+布洛芬组为(2.49±3.95)n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独抗生素组治疗前后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布洛芬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布洛芬组治疗后PCT下降幅度与单独抗生素组治疗后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研究提示,危重评分80~100的患儿,抗生素+布洛芬治疗后PCT下降幅度与单独抗生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危重评分<80的患儿,抗生素+布洛芬治疗后PCT下降幅度与单独抗生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布洛芬干预48 h后,SIRS患儿外周血清PCT的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尤其在危重评分80~100的患儿中,提示布洛芬在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有助于控制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降钙素原 儿童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小儿难治性呼吸衰竭时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镒宇 曾其毅 +5 位作者 陶建平 洪婕 黄海 曾萍 张剑珲 郑亦男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94-695,共2页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治疗失败 呼吸衰竭 难治性 儿科
下载PDF
监护室中脓毒症患儿血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剑珲 曾其毅 +3 位作者 梁宇峰 吴艳兰 谢志伟 杨镒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746-1747,共2页
目的:评估脓毒症患儿早期血乳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监护室收治的56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评定56例患儿严重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儿入监护室时... 目的:评估脓毒症患儿早期血乳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监护室收治的56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评定56例患儿严重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儿入监护室时、治疗24h血乳酸的变化,血乳酸与PRISM评分、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56例患儿分存活组37例(66.1%)、死亡组19例(33.9%);入监护室时死亡组血乳酸及PRISM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乳酸值与PRISM评分显著正相关(r=0.314,P<0.05)。治疗24h时存活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下降,分别为(2.3±0.6)mmol/L、13.4±3.2,死亡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升高,分别为(7.3±4.4)mmol/L、29.6±4.5,两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动态监测乳酸是判断脓毒症患儿的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方法之一,且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儿童 乳酸 PRISM评分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炎症反应性疾病 被引量:2
8
作者 郑亦男 曾其毅 +3 位作者 曾华松 杨镒宇 陶建平 常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8-360,共3页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炎症反应性疾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 病理学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脑线粒体功能损伤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曾其毅 王阳 钱新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97-1000,共4页
目的:探索脓毒症脑组织线粒体功能及可能损伤机制.方法:选取4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0~220g),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3h脓毒症组(3LPS组),6h脓毒症组(6LPS组)和24h脓毒症组(24LPS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革兰阴性菌脂多糖(LPS... 目的:探索脓毒症脑组织线粒体功能及可能损伤机制.方法:选取4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0~220g),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3h脓毒症组(3LPS组),6h脓毒症组(6LPS组)和24h脓毒症组(24LPS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革兰阴性菌脂多糖(LPS)溶液建立脓毒症大鼠动物模型,各脓毒症组大鼠在相应时点处死后分离获得线粒体.测定各组大鼠脑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丙二醛(mtMDA)含量、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mtNOS)活性以及线粒体一氧化氮(mtNO)浓度.结果:3LPS组大鼠脑线粒体膜电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0.5±0.5)vs(1.2±0.6),P<0.05];6LPS组和24LPS组大鼠脑线粒体膜电位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4±0.7)vs(1.2±0.6),(1.6±0.7)vs(1.2±0.6)].3LPS组和6LPS组大鼠脑mt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12.0±2.1)μmol/Lvs(5.7±0.8)μmol/L,(8.7±0.8)μmol/Lvs(5.7±0.8)μmol/L,P<0.01];24LPS组大鼠脑mt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6.5±1.6)μmol/Lvs(5.7±0.8)μmol/L].3LPS组和6LPS组大鼠脑mtNOS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74±24)μkat/gvs(16±13)μkat/g,P<0.01;(32±10)μkat/gvs(16±13)μkat/g,P<0.05];24LPS组大鼠脑mtNOS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28±12)μkat/gvs(16±13)μkat/g].3LPS组、6LPS组和24LPS组大鼠脑mtNO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15.4±4.8)μmol/gvs(1.2±2.6)μmol/g,(6.5±3.8)μmol/gvs(1.2±2.6)μmol/g,(3.6±2.1)μmol/gvs(1.2±2.6)μmol/g,P<0.01].脓毒症大鼠脑mtMDA含量、mtNOS活性和mtNO浓度与脑线粒体膜电位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677,P<0.01;r=-0.738,P<0.01;r=-0.715,P<0.01).结论:大鼠脓毒症病程中存在可逆性脑线粒体功能损伤;脓毒血症时脑线粒体损伤发生高峰在3~6h;氧化应激是导致脓毒症大鼠脑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其中mtNOS和mtNO在这一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线粒体 氧化应激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通便护理方法对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通便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瑞琼 罗丽红 叶丽彦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3-1014,共2页
目的探讨适用于新生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有效的通便方法。方法回顾24例长段型HD患儿的通便护理情况,把11例采用传统的通便护理方法为常规组,13例患儿采用持续停留灌肠导管,定时灌肠为新方法组,观察通便效果... 目的探讨适用于新生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有效的通便方法。方法回顾24例长段型HD患儿的通便护理情况,把11例采用传统的通便护理方法为常规组,13例患儿采用持续停留灌肠导管,定时灌肠为新方法组,观察通便效果。结果常规组未能有效通便而选择了肠造口术,新方法组13例均能有效通便,灌肠4~6个月后行根治术,术后康复顺利,随访6~12个月,未发现便秘复发和肠炎的病例。结论持续停留灌肠导管达狭窄痉挛段近端,定时回流灌肠,能有效解决长段型HD婴儿的通便护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段型 先天性巨结肠 通便护理
下载PDF
脓毒症早期大鼠肾上腺线粒体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宁 陈飞燕 曾其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69-1572,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肾上腺线粒体损伤情况及其损伤机制。方法 3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6h和24h组,实验组腹腔注射LPS10mg/kg。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并行Flameng评分;提取线粒体,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肾上腺线粒体损伤情况及其损伤机制。方法 3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6h和24h组,实验组腹腔注射LPS10mg/kg。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并行Flameng评分;提取线粒体,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比色法检测线粒体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随脓毒症时间的进展,实验组较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增高;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结构损伤,Flameng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但呈可逆趋势;线粒体内未检测到氧化应激因子的明显变化。结论脓毒症早期大鼠肾上腺功能无明显损伤,肾上腺线粒体可出现损伤性改变,但这种损伤呈可逆趋势,且线粒体未见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提示作为机体对抗损伤的应激和保护器官,肾上腺及其线粒体在脓毒症早期有较强的抗损伤和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肾上腺 线粒体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脓毒症大鼠海马组织HMGB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志远 曾建生 樊寻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76-779,共4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HC)对内毒素(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晚期炎症介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小剂量H... 目的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HC)对内毒素(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晚期炎症介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小剂量HC干预组(C组)。B组和C组设立2、8、16、24四个时段点,分别为B2、B8、B16、B24、C2、C8、C16、C24组。腹腔注射LPS(1mg/kg)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小剂量HC(6mg/kg)作为干预。72只大鼠每组8只采集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检测HMGB1水平。54只大鼠每组6只,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海马NF-κB、IκB的表达。结果HMGB1在A组可见微量表达,B8组表达量始增加,以B16、B24组为高(P<0.05),B组HMGB1表达有持续增加趋势。C组HMGB1表达较B组呈减少趋势,以C16、C24组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NF-κB表达较A组显著上调,以B8组最高(P<0.05),IκB表达先降低后逐步上升,较A组也明显增加,以B24组为高(P<0.05),C组NF-κB表达较B组显著下调,以C2、C8组为著(P<0.05);IκB表达较B组明显增加,以C8、C16、C24组为著(P<0.05)。结论小剂量HC对晚期炎症介质HMGB1有明显抑制作用,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蛋白B-1 氢化可的松 内毒素 脓毒症 核因子-ΚB 大鼠
下载PDF
血液净化技术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器官支持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镒宇 郑亦男 +6 位作者 曾萍 陶建平 洪婕 张剑晖 朱翠平 吴艳兰 曾其毅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技术(BP)对小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多器官支持治疗作用。方法:比较本院PICU16例危重患儿实施BP治疗后各器官的功能。结果: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全血白细胞计数、ESR和CRP各项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在BP治疗后...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技术(BP)对小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多器官支持治疗作用。方法:比较本院PICU16例危重患儿实施BP治疗后各器官的功能。结果: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全血白细胞计数、ESR和CRP各项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在BP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01);BP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BUN、尿量)、心肌酶谱(ALT、CK、CK-MB、LDH)、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O2/FiO2)均明显好转(P<0.05);BP治疗前后机械通气参数(PIP、PEEP)无明显改变(P>0.05),但Vt上升,P<0.05。结论:血液净化技术对小儿MODS不但有肾代替作用,而且有呼吸、循环、肝、酸碱和电解质内环境的平衡等多器官支持、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技术 小儿危重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器官支持
下载PDF
眼-脑-肾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2
14
作者 洪婕 李秀珍 陶建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2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眼-脑-肾综合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年11月收治的1例眼-脑-肾综合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人符合眼-脑-肾综合症的诊断,由于未能早期诊断和治疗,骨骼等的畸形导致肺炎... 目的探讨儿童眼-脑-肾综合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年11月收治的1例眼-脑-肾综合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人符合眼-脑-肾综合症的诊断,由于未能早期诊断和治疗,骨骼等的畸形导致肺炎并发呼吸衰竭后撤离呼吸机困难。结论早期诊断、治疗眼-脑-肾综合症可减轻病人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脑-肾综合症 早期诊断和治疗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在危重患儿应用中的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婉花 《现代临床护理》 2002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危重患儿应用中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23例使用高频振荡通气的危重患儿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本组23例中13例患儿血氧饱和度上升,X线胸片提示肺通气功能明显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正常,转为常规机械通气,最后撤...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危重患儿应用中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23例使用高频振荡通气的危重患儿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本组23例中13例患儿血氧饱和度上升,X线胸片提示肺通气功能明显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正常,转为常规机械通气,最后撤机;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8例死亡。结论 加强患儿呼吸情况的观察,密切观察呼吸机各种参数变化情况,做好呼吸道护理是确保高频振荡通气效果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危重患儿 临床护理 呼吸道护理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小儿法洛四联症术后并发症的监护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婉花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34-335,共2页
目的 总结小儿法洛四联症术后并发症的监护体会 ,为今后护理工作提供宝贵经验。方法 对 2 8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并发症的严密监护。结果 该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 7例 ,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 8例法洛四联症除 1例发生低心... 目的 总结小儿法洛四联症术后并发症的监护体会 ,为今后护理工作提供宝贵经验。方法 对 2 8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并发症的严密监护。结果 该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 7例 ,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 8例法洛四联症除 1例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症患者家人不同意行腹膜透析 ,放弃积极抢救 ,抢救无效死亡外 ,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手术后严密监护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患儿病死率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法洛四联症 监护 手术后并发症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撤机困难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敬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撤机 体外循环术 护理对策 术后 呼吸机 小儿 狭窄 病人 全身 呼吸系统
下载PDF
小儿急性肺损伤的呼吸功能与炎症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镒宇 曾其毅 +5 位作者 洪婕 陶建平 张剑珲 曾萍 吴艳兰 谢志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81-82,8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科急性肺损伤(ALI)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方法:比较小儿ALI与呼吸功能正常儿的呼吸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1)ALI患儿血气分析显示氧合或通气功能不同程度的恶化。氧合功能(PaO2/FiO2)下降有47例;指标PaCO2上升有27例... 目的:探讨儿科急性肺损伤(ALI)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方法:比较小儿ALI与呼吸功能正常儿的呼吸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1)ALI患儿血气分析显示氧合或通气功能不同程度的恶化。氧合功能(PaO2/FiO2)下降有47例;指标PaCO2上升有27例。(2)机械通气所需气道峰压(PIP)和呼气末正压(PEEP)呈不同程度的上升,PIP上升26例,ALI患儿与呼吸功能正常儿为(28.62±6.38)cmH2O比(20.90±3.60)cmH2O,P<0.05;PEEP为(5.0±1.6)cmH2O比(2.0±0.6)cmH2O,P<0.01。(3)ALI患儿血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分别为(32.60±8.62)pg/mL和(8.54±3.04)pg/mL,P<0.001。结论:(1)ALI的肺病理生理变化特点除氧合功能下降或肺泡有效通气减少外,还有小气道阻力升高;(2)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小儿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急性肺损伤 呼吸功能 炎症
下载PDF
儿科高频通气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镒宇 曾其毅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0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高频通气 儿童 HFV
下载PDF
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的术后监护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婉花 《南方护理学报》 2003年第3期44-46,共3页
通过对我院PICU 1998年8月~2002年5月16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的术后监护进行总结,认为术后监护的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暖,防止硬肿症;固定好胃管防松脱;加强营养;注意补液的量和速度;注意及时发现和防止术... 通过对我院PICU 1998年8月~2002年5月16例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的术后监护进行总结,认为术后监护的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暖,防止硬肿症;固定好胃管防松脱;加强营养;注意补液的量和速度;注意及时发现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对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加强监护,有助于减少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 新生儿 术后监护 呼吸道管理 补液 术后并发症 气管食管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