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8篇文章
< 1 2 2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文化遗产片区保护与活化的全要素治理路径研究——以广州市传统中轴线地区连片保护规划为例
1
作者 朱晖 李哲林 +1 位作者 李璐颖 刘垚 《中国名城》 2025年第2期34-41,共8页
立足新时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全域全要素统筹要求,在规划范式转型背景下,梳理总结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在体系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实施层面存在的局限性,从全要素治理角度提出兼具技术方法、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维度的历史... 立足新时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全域全要素统筹要求,在规划范式转型背景下,梳理总结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在体系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实施层面存在的局限性,从全要素治理角度提出兼具技术方法、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维度的历史片区保护规划编制框架。以广州市传统中轴线地区连片保护规划为例,探索要素与格局新统筹、保护与活化政策新补充、工作机制与数字技术新尝试,建立关联统筹有形与无形遗产、自然与人文景观、管控与协调的全域全要素保护规划体系,通过制定面向活化利用难点的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实现社会治理功能,基于政策创新与数字化管理支持实现从规划目标到设计落地实施的全过程公共服务,以期为城市遗产区域的历史文化特色风貌保护、管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片区 遗产保护与活化 全域全要素 广州市传统中轴线地区
下载PDF
新时期超大城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编制探索——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许靖涛 蔡巧贤 尹晨冬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8,共9页
建筑与建造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新时期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手段。系统梳理国内绿色建筑规划编制历程与存在问题,明确新时期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编制重点,并以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项目为例,探讨... 建筑与建造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新时期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手段。系统梳理国内绿色建筑规划编制历程与存在问题,明确新时期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编制重点,并以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项目为例,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超大城市绿色建筑指标分解落实、空间支撑管控与规划传导衔接经验。提出:一、战略引领,构建衔接双碳的绿色建筑发展指标体系;二、精细管控,细化绿色建筑分区管控指引;三、协同传导,完善面向实施的规划传导衔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绿色建筑 专项规划 超大城市 广州实践
下载PDF
服务至上 求实为本——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简介
3
作者 陈建华 《规划师》 2004年第12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 勘测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设计 ISO9001 简介 服务 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与开发 多学科综合 2000版 工程总承包 施工总承包 城市测绘 开发应用 岩土工程 工程测量 城市测量 工程勘察 认证证书 质量体系
下载PDF
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4
作者 刘为 卢俊余 胡阳芷 《城市交通》 2024年第2期16-27,共12页
城市道路设计主要强调机动交通的工程性指标,缺乏对人本需求下的街道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与梳理,无法满足出行者对高品质街道空间的需求。在对国内外街道设计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技术要点,通过构建人群行为与街道... 城市道路设计主要强调机动交通的工程性指标,缺乏对人本需求下的街道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与梳理,无法满足出行者对高品质街道空间的需求。在对国内外街道设计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技术要点,通过构建人群行为与街道品质的交互规律及其与街道要素间的深层映射关系,实现对城市街道空间的精细化设计与优化。《广州市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手册》探索建立了一套人本需求下道路分类—功能模块—全要素匹配的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体系,形成7大类23小类道路-街道功能分类体系,并总结9个功能模块的推荐形式、适用范围以及设计要点,梳理街道6大系统90项要素的设计指引。以广州市街道改造实践项目为例,阐述了以人为本理念下街道品质评价、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优先设计以及协同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设计 全要素设计 完整街道 街道功能分类 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 广州市
下载PDF
面向城市规划建设体系的交通详细设计实施探索——以广州市广钢新城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海林 周茂松 《城市交通》 2019年第2期42-48,89,共8页
由于规划与实施之间衔接不足,往往造成道路建设无法体现交通规划的意图和理念。以广州市广钢新城交通详细设计为例,探索交通详细设计的落地实施。从城市规划建设体系的角度进行三个层面的实践:1)详细设计层面,以道路功能为核心梳理完善... 由于规划与实施之间衔接不足,往往造成道路建设无法体现交通规划的意图和理念。以广州市广钢新城交通详细设计为例,探索交通详细设计的落地实施。从城市规划建设体系的角度进行三个层面的实践:1)详细设计层面,以道路功能为核心梳理完善交通设计要素,形成禁止类、控制类和引导类三类设计指引,细化控制要求;2)规划管理层面,以详细设计为基础优化道路规划设计条件,完善控制内容和深度,强化交通详细设计对道路建设的指导作用;3)道路建设层面,将交通详细设计成果纳入规划报建,进行方案审查,批复后直接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实施结果表明,三个层面的实践有效保障了广钢新城交通规划理念的延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设计 交通详细设计 城市规划建设体系 道路规划设计条件 规划报建 广州市
下载PDF
超大城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路径探索——以广州市为例
6
作者 赵颖 刘中毅 《低碳世界》 2024年第12期79-81,共3页
超大城市由于其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国土空间面积,生态要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生态保护修复的矛盾较中小城市更为突出。以广州市为例,评估其国土空间生态特征和生态问题,借助多元生态功能评估方法,有效识别重点修复区域,提出“一四三七”... 超大城市由于其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国土空间面积,生态要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生态保护修复的矛盾较中小城市更为突出。以广州市为例,评估其国土空间生态特征和生态问题,借助多元生态功能评估方法,有效识别重点修复区域,提出“一四三七”系统化生态修复策略,创新全尺度覆盖、多视角评估、多手段解析的修复方法,为超大城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探索可行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系统化 多视角
下载PDF
试析高新技术企业图书馆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以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云云 《晋图学刊》 2019年第1期17-21,共5页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力。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图书馆,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图书馆结合工作实际,打破服务边界,全过程参与和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在构建新型知识服务平台,提供精准化信息服务和智库服务方面...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力。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图书馆,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图书馆结合工作实际,打破服务边界,全过程参与和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在构建新型知识服务平台,提供精准化信息服务和智库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并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个性化的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成果转化 信息服务 智库服务
下载PDF
广州城市规划测量精细化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8
作者 丁晶 秦亮军 刘洋 《测绘工程》 CSCD 2013年第5期58-61,共4页
结合广州城市规划测量的工作流程,定制城市测绘标准化工作流,以此为基础构建"广州城市规划测量精细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测绘工程"全生命周期"各节点时间、人员与质量的精细化控制。文中从工作流定制、平台总体架构... 结合广州城市规划测量的工作流程,定制城市测绘标准化工作流,以此为基础构建"广州城市规划测量精细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测绘工程"全生命周期"各节点时间、人员与质量的精细化控制。文中从工作流定制、平台总体架构、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平台实现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城市勘测部门"依靠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测量 工作流 精细化管理
下载PDF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新探索 被引量:3
9
作者 蔡云楠 廖远涛 王娅琳 《规划师》 2004年第12期37-40,共4页
广州市已初步形成“战略规划→片区发展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并正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区域协调规划→战略规划→片区发展规划→分区规划控制导则→修建设计”体系在内的“四阶段、五层次”的新的城市规划编... 广州市已初步形成“战略规划→片区发展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并正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区域协调规划→战略规划→片区发展规划→分区规划控制导则→修建设计”体系在内的“四阶段、五层次”的新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 广州市 发展规划 战略规划 详细规划 分区规划 规划控制 协调规划 基础
下载PDF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数字档案馆建设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蔡飞铃 《城建档案》 2021年第11期44-45,共2页
国际档案理事会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赋能知识社会",旨在促进各国档案机构在数字转型时代,尤其是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与时代携手前行,赋能档案更大的价值。按照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全市档... 国际档案理事会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赋能知识社会",旨在促进各国档案机构在数字转型时代,尤其是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与时代携手前行,赋能档案更大的价值。按照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全市档案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 "档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三个走向"为根本遵循,持续推进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本文将以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数字档案馆建设为例,分析当前档案行业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探讨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创新发展及未来方向,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档案 档案资源建设
下载PDF
走向三维的城市规划管理——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志勇 吕萌丽 《规划师》 2007年第7期68-71,共4页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在城市形态控制方面存在不足。为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形态的控制并与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相衔接,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尝试以推行建筑三维审批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三维审批平台,逐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三维化。
关键词 三维城市规划管理 建筑三维审批 城市形态控制
下载PDF
数字增强下的城市步行空间设计与优化方法——以广州火车站片区详细规划为例
12
作者 陈虹 叶晟之 慕容卓一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34,共7页
在梳理步行空间复合立体化发展趋势以及人流分析方法演进的基础上,迎合人本需求与数字手段结合的契机,基于“以流定形”设计范式,提出以数据分析人流进而指导步行空间设计的“数流定形”方法,通过提炼人流在不同观测尺度下的流动特征及... 在梳理步行空间复合立体化发展趋势以及人流分析方法演进的基础上,迎合人本需求与数字手段结合的契机,基于“以流定形”设计范式,提出以数据分析人流进而指导步行空间设计的“数流定形”方法,通过提炼人流在不同观测尺度下的流动特征及其与步行空间从结构网络到空间形态的互动关系,利用动态定位分析、sDNA空间句法分析、MassMotion仿真等数字技术,建立数字协同的步行空间设计优化方法,并以广州火车站片区详细规划为例开展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流定形 数字支持 步行空间 设计方法
下载PDF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规划项目通过终期评审
13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4-124,共1页
7月30日,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三所负责的贵州项目《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大龙转型发展基地循环经济工业集聚区规划》顺利通过终期评审。与会专家认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工业化与城镇... 7月30日,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三所负责的贵州项目《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大龙转型发展基地循环经济工业集聚区规划》顺利通过终期评审。与会专家认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工业化与城镇化紧密结合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 广州市 勘测 评审 贵州 资源枯竭型城市 循环经济
下载PDF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大城市养老设施规划研究——以广州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规划为例
14
作者 黎均文 陈诺思 +1 位作者 袁媛 陈玉洁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1,共7页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是建设老年友好城市的关键。以广州市为例,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处于加速阶段,呈现“老城区集聚、远郊区分散”格局;另一方面存在养老设施供需困境。基于广州市城乡老年人口的问卷调研和...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是建设老年友好城市的关键。以广州市为例,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处于加速阶段,呈现“老城区集聚、远郊区分散”格局;另一方面存在养老设施供需困境。基于广州市城乡老年人口的问卷调研和访谈,老年人对居家和社区养老的需求远高于机构养老。广州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以社区为载体,整合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养老的服务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福利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存量和闲置的社会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基于用地保障、配套建设和行动主体探讨长效机制。以期为大城市社区养老设施规划提供研究基础和规划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嵌入式养老 养老服务机构 积极老龄化 广州市
下载PDF
面向城市规划的广州市工程地质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伟 张秀英 《广州建筑》 2012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介绍了广州市工程地质数据库系统的二次开发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数据库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工程地质符号库的制作、专题图件编制及入库,介绍了系统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工程地质数据库在广州市城市规划用地工程地质勘察与地质环... 本文介绍了广州市工程地质数据库系统的二次开发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数据库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工程地质符号库的制作、专题图件编制及入库,介绍了系统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工程地质数据库在广州市城市规划用地工程地质勘察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数据库 GIS 城市规划 应用
下载PDF
文脉传承视角下的城市建筑风貌管控初探——以《广州市岭南特色建筑设计指引》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倩雯 涂文 《中国名城》 2024年第7期69-75,共7页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正面临千城一面、文脉割裂等城市风貌管理问题,在国家强调城市文脉延续性的政策背景下,通过挖掘并转译地域特色建筑基因,引导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建筑,是解决城市风貌雷同、延续地方文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立足文...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正面临千城一面、文脉割裂等城市风貌管理问题,在国家强调城市文脉延续性的政策背景下,通过挖掘并转译地域特色建筑基因,引导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建筑,是解决城市风貌雷同、延续地方文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立足文脉传承视角下的城市建筑风貌管控探索,以《广州市岭南特色建筑设计指引》为例,构建“识别转译基因—锚定管控要素—凸显管控层级性—链接全周期”的城市建筑风貌管控策略:首先需要系统识别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特色建筑基因,将基因特征转译为风貌设计语言及建筑风貌管控要素;在管控层面衔接城市相关规划,采用分区分类的层级性管控方式,将风貌管控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修缮管理等环节衔接,保障风貌基因的无损传导;成果形式上,从行政审查管控和风貌设计指引两方面介入,制定图文结合、刚弹并重的设计导则,保障设计意图贯彻设计、审批和建设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脉传承 风貌管控 建筑基因 设计指引 岭南特色建筑
下载PDF
治理能力现代化导向下的控规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基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探索与实践
17
作者 刘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2,共5页
从城市规划委员会的视角,以广州市为例探讨审批制度改革。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改革的主线一直围绕优化内设机构、审批事权下放、加强科学性论证等制度供给端开展,但在需求端仍然存在刚性和弹性矛盾、整体与局部利益矛盾、市区事权边界... 从城市规划委员会的视角,以广州市为例探讨审批制度改革。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改革的主线一直围绕优化内设机构、审批事权下放、加强科学性论证等制度供给端开展,但在需求端仍然存在刚性和弹性矛盾、整体与局部利益矛盾、市区事权边界不清晰和联动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基于实现规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提出构建"事权清晰、放管结合、科学高效"的改革思路,并提出4方面改革建议:一是优化控规编制技术,增加空间层级,明确控规调整和豁免程序的边界;二是依托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以片区为基本单元的开发容量平衡机制;三是针对未下放审批权限的区,合理划分市区事权,收放结合;四是针对已下放审批权限的区,加强市级层面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指导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规审批改革 城市规划委员会 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城市重点地区精准规划的创新方法探索——以广州市琶洲地区为例
18
作者 骆梁笑 涂铫 余伟梁 《低碳世界》 2024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党的二十大后,全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广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持续发力。针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能力的提升,广州市在多个行政管理过程中引入专业机构提供规划技术服务支撑,使高标准规划传导至高品质建设、高效... 党的二十大后,全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广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持续发力。针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能力的提升,广州市在多个行政管理过程中引入专业机构提供规划技术服务支撑,使高标准规划传导至高品质建设、高效率治理。结合长期对广州市重点地区(琶洲地区)提供的规划技术服务,从精准规划的角度,围绕谋划、管理、实施以及日常的技术服务工作内容,探索精准定位、精准配置、精准传导的创新工作方法,为其他城市重点地区的规划技术服务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助力实现城市建设治理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重点地区 精准规划 琶洲地区
下载PDF
特大城市分圈层的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特征、模式及规划响应——以广州市为例
19
作者 王军力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105-109,共5页
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西方地理学者已构建了地理学老龄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国内也兴起不同尺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以地理学视角的计量实证分析为主,缺乏规划和地理学双视角下更复合的研究。本研究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第六次... 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西方地理学者已构建了地理学老龄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国内也兴起不同尺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以地理学视角的计量实证分析为主,缺乏规划和地理学双视角下更复合的研究。本研究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旧城区—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的空间圈层下,以街道为基本单元,分析人口老龄化的静态特征和动态时空演变特征,提炼出分圈层的人口老龄化模式,并提出对应的规划响应策略。研究表明:广州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就地老化型、潜在老化型、输入化型和稀释化型等多种时空演变类型,其差异化的空间组织方式是分圈层的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模式的外在表征。广州市要综合考虑不同圈层的经济社会特征、空间设施和个体发展需求等因素,构建分圈层的养老政策分区和差异化的空间设施配置模式,并发展资源主导的多元养老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圈层 人口老龄化 时空演变 规划响应 广州市
下载PDF
基于新型智慧城市视角的地质灾害监测——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国超 彭卫平 刘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7,共6页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广州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新机遇、新思路。笔者结合近年来地灾监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从感知、调度、共治的角度浅谈对于广州地灾监测的一些思考。感知方面:广州市地貌结构复杂,北部丘陵台地作为地灾易发区,建议构...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广州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新机遇、新思路。笔者结合近年来地灾监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从感知、调度、共治的角度浅谈对于广州地灾监测的一些思考。感知方面:广州市地貌结构复杂,北部丘陵台地作为地灾易发区,建议构建重点区域天-空-地三查体系,及时识别潜在风险源。预警调度:广州市地灾的发生与降雨有很强的时间相关性和空间耦合性,建议在广州市雨窝、降雨集中区构建精细化气象预警网格,提高监测预警精准度;针对地灾监测预警存在的重监测、轻预警现象,建议构建基于数据-知识双驱动的预警模型,实现高精度可解释的地灾预测建模;针对疑难边坡,建立专家研判系统,实现精准“把脉”,精准“治疗”。共建共治:加强跨部门跨层级合作,加强新建工程项目地灾评估,消减地灾存量,控制地灾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智慧城市 地灾监测 气象预警 地貌结构 地灾易发区 专家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