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陈鹭珊 黄桂锋 杨燕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3期4054-4058,共5页
目的分析2014—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中收集2014—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手足口病数据,结合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分... 目的分析2014—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中收集2014—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手足口病数据,结合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4—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4193例,年均发病率336.04/10万,无重症、死亡病例。2014年发病率最高(509/10万),2020年发病率最低(69.20/10万),发病总体呈隔年高发特点,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44.597,P<0.001);全年均有报告,发病高峰5—7月;不同镇、街道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536,P<0.001)。男女比例1.45∶1,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22.67/10万和283.38/10万(χ^(2)=3305.453,P<0.001)。<3岁发病率最高,达57.01%(47995/84193);年龄组前3位:1岁≤年龄<2岁组占27.62%(23257/84193)、2岁≤年龄<3岁组占19.01%(16005/84193)、3岁≤年龄<4岁组占17.92%(15088/84193)。职业前3位:散居儿童65.85%(55442/84193)、托幼儿童28.24%(23778/84193)、学生4.69%(3952/84193)。2014—2023年有4.61%(3880/84193)病例填报病原学检测结果,肠道病毒71型占21.80%(846/3880)、柯萨奇病毒A16型占17.24%(669/3880),其他肠道病毒占60.95%(2365/3880),3类病原不同年度检出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414,P<0.001)。共报告暴发疫情6宗,相关病例125例,占所调查地区丙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数(33宗)的18.18%,全部发生在幼儿园。结论2014—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手足口病发病总体呈隔年高发特点,有明显季节和人群分布特征,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和重点地区的病原学监测工作,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幼儿照顾者疾病防控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
下载PDF
2013—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健斌 杨燕君 +1 位作者 吴少敏 谢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3期3515-3519,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获取广州市番禺区2013—202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采用SPSS 25....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获取广州市番禺区2013—202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2013—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740起,其中传染病事件732起(98.92%),中毒事件8起(1.08%);未分级事件728起(98.38%),一般事件12起(1.62%);死亡5例,均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传染病事件报告数由多到少按传染病类别排序依次为乙类传染病、其他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依次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传染病事件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10—11月,其他传染病发病高峰在1—3月和12月。发病场所主要为学校/幼托机构,病种主要为水痘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中毒事件全部为食物中毒,主要为河豚鱼,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学校/托幼机构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场所,应在加强呼吸道、肠道传染知识宣教的同时进一步做好相关疾病监测、预警和上报工作。要加强对重症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治工作,加强河豚鱼中毒等食物中毒预防知识宣教,增强大众自我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食物中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 广州市番禺区
下载PDF
2013—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李晓玲 杨燕君 +1 位作者 吴少敏 谢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3期3520-3524,共5页
目的分析2013—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为制定水痘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13—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水痘疫情数据结合人口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2013—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为制定水痘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13—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水痘疫情数据结合人口统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χ^(2)检验。结果2013—2022年番禺区共报告水痘病例35080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193.05/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10644.262,P˂0.001),2017年发病率(371.14/10万)最高、2022年(67.54/10万)最低。全年各月份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各年度从发病到诊断耗时2(1,3)d。下辖16个镇/街道均有水痘病例报告,累计报告发病数前三位的是南村镇(4578例,占13.05%)、市桥街(4089例,占11.66%)和钟村街(3736例,占10.65%)。各镇/街道年均发病率介于59/10万~231/10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9.790,P˂0.001);其中年均发病率前三位的为钟村街(231.25/10万)、小谷围街(209.19/10万)和市桥街(177.38/10万)。男女病例比例1.18∶1,男、女年发病率分别为165.08/10万和157.8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57,P˂0.001)。病例年龄(13.06±10.22)岁,5~7岁发病最多,各年龄组病例数前三位的为6~岁(2290例,占6.53%)、5~岁(2282例,占6.51%)、7~岁(1970例,占5.62%)。病例职业主要集中在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三者占74.87%(26263/35080),其中学生最多,占43.80%(15366/35080)。结论2013—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水痘病例主要为小学生,特别是5~7岁的幼小衔接年龄儿童,近年报告病例明显下降,水痘暴发疫情以学校为主,要进一步缩短病例发病后诊断时间,提高适龄儿童免疫水平,加强学校水痘疫情监测和防控知识宣教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病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广州市番禺区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广州大学城大学新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吴秀毅 杨燕君 谢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5期2321-2326,共6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大学新生生存质量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整群抽取2所大学所有全日制本科2020级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大学新生生存质量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整群抽取2所大学所有全日制本科2020级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人口学信息,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356名大学新生,其中男性占49.48%(671/1356)、女性占50.52%(685/1356);年龄(18.21±0.85)岁;生存质量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得分分别为(14.68±2.51)、(13.25±2.47)、(14.50±2.14)、(15.39±3.44)和(15.59±3.44)分。2020级大学新生生存质量总分低于2019级大学新生(t=-2.066,P<0.05),且在生理领域(t=-15.168,P<0.001)和心理领域(t=-3.385,P=0.001)得分均低于2019级大学新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一同生活家人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和目前的生活状态对总生存质量及所有生存质量领域均有影响(均P<0.05)。结论2020级大学新生生存质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应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大学生 生存质量 问卷调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广州番禺区医务人员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寅生 杨燕君 谢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3期1904-1909,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医务人员艾滋病歧视现状,为当地制订相关宣教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开展横断面调查,在广州市番禺区15所一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中,每所医院抽取不少于50名医务人员,采用Zelaya艾滋...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医务人员艾滋病歧视现状,为当地制订相关宣教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开展横断面调查,在广州市番禺区15所一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中,每所医院抽取不少于50名医务人员,采用Zelaya艾滋病歧视量表中文版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医务人员894名,年龄(32.30±7.83)岁;男性占30.31%(271/894),女性占69.69%(623/894);大学及以上文化占59.17%(529/894);已婚占68.12%(609/894);工作年限(9.51±7.98)年。Zelaya艾滋病歧视量表中文版“担心传染和感染疾病”“将艾滋病与耻辱、责怪和偏见联系在一起”“个人歧视行为”“社会歧视行为”维度评分及量表总分分别为(2.65±0.61)分、(2.41±0.46)分、(2.30±0.43)分、(2.59±0.59)分和(2.49±0.3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岗位进入总量表和“担心传染和感染疾病”维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文化程度进入总量表、“将艾滋病与耻辱、责怪和偏见联系在一起”维度、“个人歧视行为”维度和“社会歧视行为”维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职业暴露处置措施掌握情况进入总量表、“个人歧视行为”维度和“社会歧视行为”维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婚姻状况进入“担心传染和感染疾病”维度、“将艾滋病与耻辱、责怪和偏见联系在一起”维度和“个人歧视行为”维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性别进入“担心传染和感染疾病”维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工作年限进入“个人歧视行为”维度和“社会歧视行为”维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艾滋病患者接触史进入“社会歧视行为”维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论医务人员艾滋病歧视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通过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教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和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不熟悉职业暴露处置措施者对艾滋病的认知,降低歧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歧视 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广州市番禺区≥60岁老年人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海燕 劳卫民 杨燕君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5期901-905,共5页
目的了解≥60岁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T2DM)和糖尿病前期(PM)流行现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番禺区1905名老年人,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男562名(29.50... 目的了解≥60岁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T2DM)和糖尿病前期(PM)流行现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番禺区1905名老年人,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男562名(29.50%),女1343名(70.50%);T2DM和PM患者检出率分别为10.47%和18.32%,高于广州市2004年和2008年报道的DM患病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和PM患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平均每日静态行为时间<2h或>6h(OR=2.004,95%CI为1.659~2.421)、年龄60~<65岁(OR=1.828,95%CI为1.442~2.317)、饮酒频率为经常/每天(OR=1.537,95%CI为1.114~2.120)、有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变/血脂异常病史(OR=1.508,95%CI为1.232~1.846)、嗜糖(OR=1.623,95%CI为1.261~2.090)、有糖尿病家族史(OR=1.350,95%CI为1.036~1.759)、身体质量指数(BMI)偏胖/肥胖(OR=1.293,95%CI为1.085~1.542)和居住在乡村(OR=1.262,95%CI为1.032~1.544)。结论广州市番禺区T2DM和PM患病率呈持续上升态势,应根据高风险人群特征,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高糖尿病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老年人 患病率 广州市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返校大学生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元 杨燕君 吴少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20期3438-3442,3447,共6页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返校大学生COVID-19相关知识知晓与心理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5月14-17日采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PQEEPH)对广州某医科大学已批准返校的72...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返校大学生COVID-19相关知识知晓与心理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5月14-17日采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PQEEPH)对广州某医科大学已批准返校的7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728名大学生中男生占33.24%(242/728),女生占66.76%(486/728);在读本科生占60.30%(439/728),在读硕士研究生占39.70%(289/728)。知晓COVID-19个人预防措施的6个方面内容者占97.8%,知晓COVID-19患者的3个主要表现者仅占9.89%。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各维度评分由高至低依次为恐惧[(1.75±0.51)分]、神经衰弱[(1.34±0.44)分]、抑郁[(1.28±0.42)分]、疑病[(1.25±0.39)分]、强迫-焦虑[(1.13±0.30)分]。未返校且未确定返校时间者疑病状况较重;与一同居住的家人关系一般或较差者、不知道所居住小区是否发现过COVID-19病例者抑郁、神经衰弱、强迫-焦虑状况较重;表示控制自己情绪非常困难者和表示生活状态为紧张担心者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5个维度的状况均相对较重。结论返校大学生对COVID-19相关知识缺乏全面掌握,其心理状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制定针对性宣教与心理干预措施,在提高COVID-19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同时降低不良情绪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大学生 知识 心理状态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广州大学城2020年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抗药性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燕君 陈宗晶 +3 位作者 吴少敏 梁东 欧阳西中 吴江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大学城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在广州大学城一期和二期校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条件下繁殖一代,分别采用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药膜滤纸接... 目的了解广州大学城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在广州大学城一期和二期校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条件下繁殖一代,分别采用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药膜滤纸接触法对4类4种幼虫药物和4类9种成蚊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并运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白纹伊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LC_(50)为4.51×10^(-5)~5.519 mg/L,抗性倍数1.01~8.62,最高为大学城一期校区幼虫对双硫磷,最低为大学城二期校区幼虫对Bti。一期校区幼虫对双硫磷、残杀威和吡丙醚均为低抗,对Bti为敏感。二期校区幼虫对双硫磷、残杀威均低抗,对吡丙醚、Bti均为敏感。白纹伊蚊成蚊对4类10种杀虫剂中的3类8种存在抗性或可疑抗性,试虫死亡率2.2%~100.0%;一期校区成蚊对2.0%毒死蜱、0.2%噁虫威和0.5%马拉硫磷为敏感种群,对0.05%残杀威和0.2%杀螟硫磷为可疑抗性种群,对0.4%高效氯氰菊酯、0.08%高效氯氟氰菊酯、0.07%高效氯氟氰菊酯、0.03%溴氰菊酯和0.4%氯菊酯均为抗性种群。二期校区成蚊对0.2%毒死蜱、0.2%噁虫威和0.05%残杀威为敏感种群,对0.5%马拉硫磷、0.2%杀螟硫磷和0.4%高效氯氰菊酯为可疑抗性种群,对0.08%高效氯氟氰菊酯、0.07%高效氯氟氰菊酯、0.03%溴氰菊酯和0.4%氯菊酯均为抗性种群。结论广州大学城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对多种常用杀虫剂存在抗药性,应参照抗药性检测结果,使用敏感药物提高灭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幼虫 成蚊 抗药性 杀虫剂
原文传递
三种内镜方法对右半结肠平坦型息肉检出情况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晖 杨燕君 +2 位作者 李康 梁锐彬 凌明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6期794-798,共5页
目的记录白光内镜、色素内镜、窄带成像内镜对右半结肠平坦型息肉的检出情况,分析三种检查方法检出率的差异,为内镜检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记录白光内镜、色素内镜、窄带成像内镜对右半结肠平坦型息肉的检出情况,分析三种检查方法检出率的差异,为内镜检查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所有内镜操作由同一医生进行。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各组右半结肠平坦型息肉检出情况。结果白光内镜组、色素内镜组、NBI组共发现息肉1255个,其中平坦型息肉634个。三组的平坦息肉检出数占息肉总检出数的比例分别为32.16%、47.23%、3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色素内镜组对<5mm平坦息肉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色素内镜组的个体息肉检出率、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平坦型息肉管状腺瘤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息内检出率呈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三组平均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色素内镜组用时最长、费用最高。结论三种检查方法中,色素内镜对右半结肠平坦型息肉,特别是<5 mm平坦息肉和管状腺瘤的发现率最高,但操作费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内镜 色素内镜 窄带成像内镜 右半结肠 平坦型息肉 检出率
下载PDF
用药指导对老年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血糖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周炎仪 杨燕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6期2380-2383,共4页
目的分析用药指导对老年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血糖水平的影响,为糖尿病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6月于广州某三甲医院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方式分为3组,每组再分别设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 目的分析用药指导对老年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血糖水平的影响,为糖尿病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6月于广州某三甲医院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方式分为3组,每组再分别设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试验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给予规范用药随访指导,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水平情况。结果共调查316例,年龄(67.62±4.35)岁;用药指导前,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指导后,各组用药依从性均高于用药指导前,各试验组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用药指导前,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指导后,各试验组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用药指导前,各试验组间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指导后,各试验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口服治疗组(t=-4.224,P<0.001)、注射治疗组(t=-4.801,P<0.001)血糖控制效果均优于口服治疗胰岛素联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药指导可促进老年T2DM患者提升用药依从性,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用药指导 治疗依从性 血糖控制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