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科PACS的构建与医院HIS的整合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林 林竹 +1 位作者 高昭升 黄毅 《广州医药》 2002年第5期3-5,共3页
关键词 放射科 PACS 构建 医院 HIS 整合 医院信息系统
下载PDF
磁共振DTI及DTT技术在成人视放射病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2
作者 吴永顺 黄穗乔 +1 位作者 刘盼丽 元建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0期27-29,共3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评估成人视放射病变的各向异性程度、视放射神经纤维束构象特征及临床价值及探讨视放射病变对外侧膝状体(LGN)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收集经磁共振检查、临床资料或手术病理...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评估成人视放射病变的各向异性程度、视放射神经纤维束构象特征及临床价值及探讨视放射病变对外侧膝状体(LGN)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收集经磁共振检查、临床资料或手术病理证实累及视放射的脑内病变12例及磁共振检查无异常的健康体检者12例,以上受检者均进行过磁共振DTI及DUALTSE序列扫描。根据是视放射是否受累及,将12对视放射分成病变组、对照组,通过后处理软件分别获得部分各项异性指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平均纤维束长度(ML)、单位像素纤维束数目(MF)、LGN的高度与体积及进行纤维束追踪与成像分析,且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病例中有16个视放射纤维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纤维束稀疏、移位或破坏,累及视放射的病变可导致LGN大小、形态甚至信号发生一定改变,且病例组与健康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其ADC值、ML值及MF值均较健康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组与对照组间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累及视放射的病变可导致LGN形态或信号发生一定改变,病例组LGN高度及体积的缩小与健康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DTI及DTT技术可作为评价颞、枕部病变所致视放射及LGN形态、功能改变的既安全又客观指标;术前运用DTT技术对保护具有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束及了解病变与该纤维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纤维束示踪 视放射 外侧膝状体
下载PDF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后感染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一项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茅平 陈国东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95-403,共9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后的感染风险。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TIVAP植入手术的7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抽样将研究对象按7∶3分为训练集(555... 目的:构建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后的感染风险。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TIVAP植入手术的7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抽样将研究对象按7∶3分为训练集(555例)和验证集(239例)。首先应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最佳预测因素,并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能力、准确性和临床有效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年龄、手术时间、血液系统肿瘤和BMI为TIVAP植入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48(95%CI:0.914~0.982)和0.935(95%CI:0.876~0.994),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和预测准确性。结论:本研究开发的TIVAP植入后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帮助临床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从而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感染风险预测 列线图 预测模型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序列缺失的MRI多序列特征填补与融合互助模型: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
4
作者 吴垂杏 钟伟雄 +5 位作者 谢金城 杨蕊梦 吴元魁 许乙凯 王琳婧 甄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1-1570,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序列缺失的MRI多序列特征填补与融合互助模型应用于高级别胶质瘤(HGG)与低级别胶质瘤(LGG)鉴别的性能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305例胶质瘤患者(189例HGG,116例LGG)的MRI图像,分别勾画出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 目的探讨基于序列缺失的MRI多序列特征填补与融合互助模型应用于高级别胶质瘤(HGG)与低级别胶质瘤(LGG)鉴别的性能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305例胶质瘤患者(189例HGG,116例LGG)的MRI图像,分别勾画出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翻转恢复衰减(T2_FLAIR)和T1WI增强图像(CE_T1WI)的感兴趣区(ROI),提取出4个ROI的影像组学特征。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序列缺失的MRI多序列特征填补与融合互助模型对含有缺失数据的特征矩阵进行填补与融合双向学习得到互助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和准确率(ACC)、平衡准确率(BAcc)、ROC曲线下的面积(AUC)、特异性和灵敏度评价该模型的鉴别能力。所提模型与其他非完整多模态分类模型在鉴别HGG与LGG上进行定量比较,对本文提出的特征填补与融合方法学习得到的潜在特征进行类可分性实验,观察样本在二维平面的分类效果,采用收敛性实验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结果模型序列缺失率为10%时,其在鉴别HGG与LGG的ACC、BAcc、AUC、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0.777、0.768、0.826、0.754和0.780,融合的潜在特征在类可分性实验中有优秀表现,该算法可迭代至收敛。缺失率为30%、50%时,分类性能也优于其他方法。结论基于序列缺失的MRI多序列特征填补与融合互助模型在HGG和LGG的分类任务中具有优异的性能表现。与其他非完整多模态分类模型相比,该模型在鉴别HGG和LGG的分类性能更优,适用于非完整模态的多模态数据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缺失 特征填补 表征学习 高级别胶质瘤 低级别胶质瘤
下载PDF
耻骨罗道病1例
5
作者 罗素金 魏新华 马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病例男,3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双下肢肌肉酸痛不适10余天,影响夜间睡眠。查体:右髋压痛并部分活动受限,局部皮温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明确肿胀。CT检查:右侧耻骨上支骨质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范围广泛,累及右髋臼前缘、右耻... 病例男,3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双下肢肌肉酸痛不适10余天,影响夜间睡眠。查体:右髋压痛并部分活动受限,局部皮温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明确肿胀。CT检查:右侧耻骨上支骨质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范围广泛,累及右髋臼前缘、右耻骨下支及耻骨体,病灶内及边缘见散在小斑片状骨性密度影,并局部见软组织肿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研究: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6
作者 张振阳 谢金城 +3 位作者 钟伟雄 梁芳蓉 杨蕊梦 甄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目的探索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GG)与单发性脑转移(SBM)中的鉴别能力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121例患者(61例HGG和60例SBM)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图像,在T1W1、T2W1、T2加权液体... 目的探索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GG)与单发性脑转移(SBM)中的鉴别能力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121例患者(61例HGG和60例SBM)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图像,在T1W1、T2W1、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_FLAIR)和T1WI增强图像(CE_T1WI)4种常规轴位MRI图像上勾画目标感兴趣区域(ROI),并使用开源影像组学工具Pyradiomics从4个MRI序列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对4个MRI序列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融合并得到分类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和特异性(SPE)、灵敏度(SEN)、准确率(ACC)、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该分类模型的鉴别性能。将本研究所提模型与其他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对于HGG与SBM的鉴别能力进行定量比较,同时对本研究提出特征融合方法得到的融合特征进行样本散点可视化实验,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五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提出的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中的SPE、SEN、ACC、AUC分别为:0.871、0.817、0.843、0.930,且特征融合方法在可视化实验中具有优秀的表现。结论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中的应用具有优秀的鉴别能力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与其他特征融合分类模型相比,本研究提出的分类模型在HGG与SBM的鉴别分类任务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融合 共享表征学习 判别分析 高级别胶质瘤 单发性脑转移瘤
下载PDF
基于多期动态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模型预测肝细胞癌的微血管侵犯
7
作者 钟伟雄 梁芳蓉 +1 位作者 杨蕊梦 甄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目的探讨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发生微血管侵犯(MVI)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期动态增强CT(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4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11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的术前DCE... 目的探讨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发生微血管侵犯(MVI)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期动态增强CT(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4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11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的术前DCE-CT图像。分别在早期动脉期(EAP)、晚期动脉期(LAP)、门静脉期(PVP)和平衡期(EP)进行了感兴趣容积(VOI)的勾画,并从中提取出这4个期相的影像组学特征。利用经过筛选后的特征子集分别训练7种基于不同算法的分类器,得到不同期相下的多个基分类器。然后采用一种新型的基于多准则决策的权重分配算法,按照分层融合的策略依次对同一期相下多个基分类器以及提取了不同期相信息后的模型进行融合,最终得到基于多期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ACC)、灵敏度(SEN)和特异度(SPE)4种评价指标来定量评价所提出的预测模型的性能。提出的模型与使用单一期相或多个不同期相的融合模型、基于单期相单分类器的模型、不同基分类器多样性的模型以及八种基于其他集成方法的分类器模型进行定量比较。结果提出的模型预测HCCMVI的性能在融合4个期相及7种分类器后达到最优,AUC、ACC、SEN和SPE分别为:0.828、0.766、0.877、0.648。对比实验显示,所提出的模型性能优于基于单期相单分类器的模型以及其他集成模型。结论基于多期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HCC的MVI情况,相比于其他模型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分类器 多准则决策
下载PDF
320排CT灌注成像时间间隔增加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放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魏新华 江新青 +6 位作者 吴梅 杨蕊梦 陈亮 徐宏刚 郭永梅 黄云海 徐向东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研究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0排灌注CT(PCT)扫描时间间隔对放射剂量及灌注参数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PCT资料,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分别采用2种不同数据重建方法:①全部数据法:选用全部预设的20个容... 目的研究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0排灌注CT(PCT)扫描时间间隔对放射剂量及灌注参数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PCT资料,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分别采用2种不同数据重建方法:①全部数据法:选用全部预设的20个容积数据单元重建;②间隔数据法:间隔选取一个容积数据单元,共10个。分别测量梗死区及对侧镜像区灌注参数图(CBV、CBF、MTT)兴趣区绝对值及同层梗死面积范围,并计算二种数据重建方法产生的有效放射剂量值。比较二种重建方法测量的主要灌注参数值和梗死面积的差异、相关性及放射剂量。结果两种方法计算的CBV、CBF、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测量CBV、CBF、MTT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r=0.55)。全部数据法、间隔数据法产生有效放射剂量分别为12.04mSV和6.24mSV,后者相当于前者的52%。结论增加320排PCT成像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值及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影响,并且可以明显减少放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放射剂量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在胶质瘤术前分级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梁芳蓉 杨蕊梦 《广州医药》 2024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分级对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至关重要。尽管目前组织病理学仍是其最为可靠的分级手段,但需通过有创性手术以获取组织样本,存在一定的风险。相较之下,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影像诊...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分级对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至关重要。尽管目前组织病理学仍是其最为可靠的分级手段,但需通过有创性手术以获取组织样本,存在一定的风险。相较之下,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影像诊断工具,在胶质瘤分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传统MRI评估受限于医师个体主观性强和可重复性差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准确的分级结果。近年来,影像组学技术的崭露头角为解决上述难题开辟了新视角,通过高通量提取影像数据特征捕捉并量化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避免因主观因素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协助医师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本文对近五年来MRI影像组学在胶质瘤术前分级预测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以推动MRI影像组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术前分级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CT偶发肾上腺肿块的管理--美国放射学院(ACR)偶发病变委员会白皮书 被引量:5
10
作者 William W.Mayo-Smith Julie H.Song +10 位作者 Giles L.Boland Isaac R.Francis Gary M.Israel Peter J.Mazzaglia Lincoln L.Berland Pari V.Pandharipande 张惠茅 胡道予 江新青 刘爱连 伍兵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针对CT和MRI上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块,提出了新的管理建议。该建议是对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2010版肾上腺、肾脏、肝脏及胰腺偶发... 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针对CT和MRI上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块,提出了新的管理建议。该建议是对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2010版肾上腺、肾脏、肝脏及胰腺偶发病变管理白皮书中肾上腺部分的更新。由腹部放射科医师和1位内分泌外科医生组成的肾上腺亚组委员会制定了该方案。该方案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和专家意见,经过反复推敲最终达成共识。该方案依据患者的特征和图像的特点对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块进行分类。对于每种特定的组合,总结良性或惰性的特征(足以终止随访),并提出后续管理建议。该方案涵盖了很多、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病理及临床情况,旨在通过提供肾上腺偶发肿块的管理意见以提升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结节 偶发病变 偶发瘤
下载PDF
MSCT增强扫描期相及VOI的选择在基于影像组学方法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价值
11
作者 徐向东 张婉丽 +3 位作者 梁芳蓉 丁文双 刘虔铖 赖胜圣 《广州医药》 2023年第5期36-43,55,共9页
目的基于影像组学方法,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四期增强扫描单一/不同期相及不同容积感兴趣区(VOI)的选择,在术前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8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并行术前MSCT四期增强扫描的患者... 目的基于影像组学方法,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四期增强扫描单一/不同期相及不同容积感兴趣区(VOI)的选择,在术前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8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并行术前MSCT四期增强扫描的患者,其中包括47例MVI阳性患者和41例MVI阴性患者。在MSCT增强扫描的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中手动逐层勾画肿瘤ROI,获得瘤体容积感兴趣区VOI(Vt),然后基于计算机自动膨胀算法将Vt外扩10 mm获得瘤体及瘤周VOI(Vt+Vp)。使用Pyradiomics软件分别从Vt和Vt+Vp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随后采用15种特征选择方法和10种分类器构建150个预测模型,并通过十折交叉检验以验证模型的效能。使用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效能,并比较性能最优的前三个预测模型。结果MSCT四期增强扫描图像中预测HCC MVI状态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门静脉期的表现优于其它期相及各期相的不同组合,其中最大的AUC值在Vt和Vt+Vp两种ROI中分别为0.768和0.782。此外,基于Vt+Vp的影像组学模型对MVI的预测效能优于基于Vt的影像组学模型,基于Vt+Vp性能最优的预测模型的AUC值、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0.782、0.728、0.745和0.705。结论采用影像组学方法术前无创性预测HCC MVI状态首选增强扫描的门静脉期,ROI首选瘤体联合瘤周10 mm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多参数MRI对T_(1)高信号间隔与非T1高信号间隔的原发性鼻腔鼻窦黑色素瘤的鉴别价值
12
作者 刘国顺 李雯曦 +2 位作者 刘晶 谢安明 黎蕾 《广州医药》 2023年第11期16-23,共8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T1高信号间隔与非T_(1)高信号间隔的原发性鼻腔鼻窦黑色素瘤(PSM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PSM 44例,术前均接受常规,DWI和DCE-MRI检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评估T_(1)高信号间隔与...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T1高信号间隔与非T_(1)高信号间隔的原发性鼻腔鼻窦黑色素瘤(PSM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PSM 44例,术前均接受常规,DWI和DCE-MRI检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评估T_(1)高信号间隔与非T_(1)高信号间隔PSM各MRI参数的差异。结果44例PSMs中,T_(1)高信号间隔PSMs 25例,非T_(1)高信号间隔PSMs 19例。两者在多参数MRI中,仅T2低信号间隔,ADC值、达峰时间(Tp)及最大相对增强率(MRER)在单变量分析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参数MRI对区分T_(1)高信号间隔与非T_(1)高信号间隔的PSM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但并不能作为区分两者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T_(1)高信号间隔 鼻窦鼻腔 黑色素瘤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退缩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晨 陈小波 +4 位作者 黄晓媚 陈明蕾 陈鑫 王瑛 刘再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5,共8页
目的基于治疗前乳腺MRI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并融合MRI定性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信息建立联合模型用于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退缩模式。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20年8月接受新辅助化疗并进行手术的420例乳... 目的基于治疗前乳腺MRI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并融合MRI定性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信息建立联合模型用于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退缩模式。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20年8月接受新辅助化疗并进行手术的42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手术标本的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肿瘤退缩模式分为向心性和非向心性退缩。根据MRI检查时间顺序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n=294)、验证组(n=126)。在动态增强MRI的第2期增强图像中对原发灶进行感兴趣区勾画,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筛选,然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筛选显著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建立临床预测模型,并联合定性影像学特征和影像组学标签构建联合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性能,并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8个与肿瘤退缩模式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影像组学标签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38(95%CI:0.705~0.754)和0.696(95%CI:0.585~0.712);临床预测模型AUC值分别为0.676(95%CI:0.636~0.741)和0.619(95%CI:0.601~0.716);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02(95%CI:0.753~0.824)和0.764(95%CI:0.685~0.820)。DCA显示联合模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融合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MRI的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和定性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信息所构建的联合模型有助于预测肿瘤退缩模式,有望协助临床早期识别可降期保乳的患者,以优化个体化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退缩模式 影像组学 新辅助治疗 保乳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形态学特征对T1-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夙芸 莫梓阳 +3 位作者 陈鑫 许伟雄 梁演婷 刘再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9-226,共8页
目的:探讨MRI主观形态学特征预测T1-2期直肠癌治疗前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经病理证实为T1-2期直肠癌患者的术前临床信息及MRI资料,随机分成训练组84例和验证组35例。由两名医师独立测量和评估原发肿瘤和... 目的:探讨MRI主观形态学特征预测T1-2期直肠癌治疗前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经病理证实为T1-2期直肠癌患者的术前临床信息及MRI资料,随机分成训练组84例和验证组35例。由两名医师独立测量和评估原发肿瘤和淋巴结MRI主观形态特征。在训练组中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后退法),筛选T1-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的性能。结果:119例T1-2期直肠癌患者中,28例患者淋巴结转移(23.53%)。在训练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是否含黏液成分、肿瘤黏膜下强化带、淋巴结的短径、淋巴结形状、淋巴结分布、淋巴结边缘化学位移效应(CSE)、边缘轮廓、内部信号以及T2加权成像淋巴结信号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后退分析结果提示,CSE不规则(OR=5.58,95%CI:1.48~21.01,P=0.01)、CSE消失(OR=11.62,95%CI:3.63~37.22,P<0.001)、内部信号紊乱(OR=8.34,95%CI:3.10~22.47,P<0.001)是T1-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本预测模型的AUC、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2、0.89、0.85及0.91,本模型效能显著优于欧洲胃肠和腹部放射学会指南(ESGAR)预测水平(P=0.02)。在验证组,模型的AUC、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3、0.89、0.75及0.93。结论:与ESGAR指南预测水平相比,联合淋巴结边缘CSE和淋巴结内部信号的T1-2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评估治疗前淋巴结是否转移更为简便并有更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CT影像预测胃癌HER2状态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昊辰 邱炳江 +3 位作者 崔艳芬 陈鑫 姚丽莎 刘再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6,共9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一个深度学习模型,旨在全自动流程地对胃癌病灶进行检出并预测胃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状态。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及明确HER2状态的135例胃癌患者CT及临床数据(HER2阴性88例;HER2阳性47例),随... 目的:构建并验证一个深度学习模型,旨在全自动流程地对胃癌病灶进行检出并预测胃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状态。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及明确HER2状态的135例胃癌患者CT及临床数据(HER2阴性88例;HER2阳性47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95)和验证集(n=40)。基于级联nnUNet神经网络建立胃分割模型和胃癌自动检出模型,选择合适区域,以此建立基于ResNet网络的HER2状态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胃分割模型五折交叉验证的Dice系数为91.4%。胃癌检出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检出率分别为96.8%和97.5%。HER2预测模型敏感度训练集为78.1%,95%置信区间(CI)(61.2%,88.9%);验证集为71.4%,95%CI (45.4%,88.3%)。特异性训练集为67.9%,95%CI (54.8%,78.6%);验证集为69.2%,95%CI (50.0%,83.5%)。ROC曲线下面积(AUC)训练集为84.0%,95%CI (76.4%,90.7%);验证集为78.6%,95%CI (65.9%,9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胃癌HER2预测模型不仅可自动检出胃癌,还作为非侵入性工具在预测HER2状态方面具有良好性能,具有指导临床评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深度学习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
下载PDF
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相关腹主动脉破裂伴消化道大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西山 陈国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 报道1例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vEDS)相关腹主动脉破裂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提高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发病过程、诊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分析其病因。结... 目的 报道1例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vEDS)相关腹主动脉破裂伴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提高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发病过程、诊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分析其病因。结果 患者以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胃肠镜检查和胃肠道动脉造影均未发现明确的消化道出血征象。CTA提示腹主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形成,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消化道出血停止。主动脉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确诊为COL3A1基因突变相关vEDS。术后随访3年3个月,患者未再发生出血或主动脉事件。结论 vEDS可导致腹主动脉破裂和消化道大出血。该疾病罕见,易误诊和漏诊,基因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 腹主动脉破裂 消化道大出血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急诊脑梗死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意林 周少娟 陈丹丹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4期166-169,174,共5页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急诊脑梗死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50)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n=50)在传统护...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急诊脑梗死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50)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n=50)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评分及巴塞尔指数。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量表为(72.41±6.74)分,对照组为(61.10±6.23)分,均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95、8.900、8.713,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为(8.42±1.02)分,对照组为(10.91±1.53)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2、13.935、9.575,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巴塞尔指数为(65.44±3.47)分,对照组为(53.78±3.50)分,均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51、28.394、16.729,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够实现个性化康复,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模式 急诊 脑梗死 运动能力
下载PDF
危机护理对行CT增强扫描患者医患关系的影响
18
作者 张淑斌 曹丽妃 +1 位作者 何惠君 王彩琼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10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危机护理对行CT增强扫描患者的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CT增强扫描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100例患者... 目的探讨危机护理对行CT增强扫描患者的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CT增强扫描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100例患者采用危机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医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对检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医患纠纷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的检查等待时间较短,重复扫描率和对比剂渗透率均较低(P均<0.05);观察组对检查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高(P均<0.05)。结论危机护理可降低行CT增强扫描患者的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改善护理质量,且可提升患者对检查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 危机护理 医患关系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小于4 cm胃神经鞘瘤CT误诊与漏诊分析
19
作者 吴辉行 张婉丽 +3 位作者 吴嘉良 陈婧 黄丹萍 杨蕊梦 《广州医药》 2023年第9期46-51,57,共7页
目的探讨小于4 cm的胃神经鞘瘤(GS)的CT误诊与漏诊原因,从而加深影像科医师对GS的认识,提高其CT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10月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10例小于4 cm的GS患者的临床、CT及病理资料。在CT图像上... 目的探讨小于4 cm的胃神经鞘瘤(GS)的CT误诊与漏诊原因,从而加深影像科医师对GS的认识,提高其CT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10月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10例小于4 cm的GS患者的临床、CT及病理资料。在CT图像上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点及周围淋巴结等情况。结果术前CT误诊7例,漏诊2例,仅1例正确诊断;10例病灶均起源于胃黏膜下;9例为圆形或类圆形;7例发生于胃体;平扫密度均低于肌肉组织,均呈渐进性强化。结论小于4 cm的GS术前误诊率很高,且可发生漏诊。当CT检查提示胃体部黏膜下圆形或类圆形占位病变,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呈渐进性强化时应考虑GS的可能,最终确诊需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误诊 漏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0 T动态增强磁共振对卵巢肿瘤的半定量及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郭永梅 黄云海 +4 位作者 魏新华 杨蕊梦 刘国顺 徐向东 李雪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方法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首诊经病理证实为卵巢恶性肿瘤组17例(包括原发卵巢腺癌9例、卵巢转移腺癌6例、卵巢淋巴瘤2例),良性肿瘤或正常对照组15例(包括卵巢囊腺瘤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方法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首诊经病理证实为卵巢恶性肿瘤组17例(包括原发卵巢腺癌9例、卵巢转移腺癌6例、卵巢淋巴瘤2例),良性肿瘤或正常对照组15例(包括卵巢囊腺瘤5例、正常卵巢8例、卵巢囊肿2例)。均行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并使用SIEMENS TISSUE 4D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测得感兴趣区的Ktrans、Kep、Ve值。对良、恶性组的TIC曲线及定量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良、恶性组TIC曲线形态存在明显不同(P<0.05);良性组均为I型曲线(100%),恶性组中II型曲线所占比例最高(71%)。以I型曲线作为诊断良性标准,II型曲线作为诊断恶性标准,ROC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定量灌注参数值:Ktrans值分别是恶性组(0.166±0.077)min-1、良性组(0.071±0.025)min-1;Kep值分别是(0.455±0.172)min-1、(0.363±0.242)min-1;Ve值分别是(0.438±0.137)、(0.426±0.154)。恶性组平均Ktrans值比良性病变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组与良性组的平均Kep及Ve值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218、P=0.821)。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方法对卵巢良、恶性肿瘤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良性肿瘤/组织多表现为I型曲线,恶性肿瘤多表现为II型曲线。定量参数Ktrans值对卵巢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磁共振成像 时间-信号曲线 药代动力学 模型 统计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