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赖日权 郜红艺 +2 位作者 黄传胜 张江宇 彭文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n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AAM,并与2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作对照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所用抗体为vimentin、desmin、...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n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AAM,并与2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b)、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作对照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P法)所用抗体为vimentin、desmin、SMA、MSA、CD34、ER/PR、S-100蛋白、CK和CD68。结果 7例AAM患者均为女性,23~54岁,中位年龄43.5岁。病变部位位于外阴部3例,累及阴道1例,位于盆腔及髂窝部2例,会阴累及坐骨结节1例。肿瘤直径3.5~17cm,平均7.5cm。位于皮下或较深部,呈浸润性生长,切面均质灰白或灰黄褐色,黏液胶冻样或肉质样。镜下瘤细胞幼稚,呈星形、梭形,弥漫或结节样分布,基质黏液样变性并见胶原纤维及为数众多的大小厚薄不一的血管分布其中,厚壁血管常透明变性,其周围常有增生肌纤维束,切面呈“袖套状”,间质可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1例可见多核巨细胞,肿瘤边缘浸润等特点。组织化学奥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7例AAM vimentin均阳性,5例SMA和desmin阳性,4例MSA阳性,3例CD34阳性,4例中有3例ER/PR阳性,而S-100蛋白、CK、CD68均阴性,多核巨细胞CD68阳性。5例有随访,术后1—2年有3例复发,2例未见复发和转移,健在。结论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较为少见,好发于成年女性盆腔及会阴的软组织,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重要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desmin、SMA、MSA、CD34等联合检测对确定AAM病变有所帮助,但与AMFb、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在鉴别诊断上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血管黏液瘤 外阴肿瘤 免疫表型
下载PDF
大肠癌转移卵巢1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文明 黄锐明 +3 位作者 郑秀玲 方云光 周敏能 钟慕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3-333,共1页
大肠癌转移卵巢17例临床病理分析彭文明,黄锐明,郑秀玲,方云光,周敏能,钟慕贞本文收集大肠癌转移卵巢17例(占同期大肠癌病例受检例数的2.16%)的临床病理资料。发病年龄36~68岁(平均50岁)。卵巢肿瘤与大肠原发... 大肠癌转移卵巢17例临床病理分析彭文明,黄锐明,郑秀玲,方云光,周敏能,钟慕贞本文收集大肠癌转移卵巢17例(占同期大肠癌病例受检例数的2.16%)的临床病理资料。发病年龄36~68岁(平均50岁)。卵巢肿瘤与大肠原发瘤同时发现4例,异时发现13例,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卵巢肿瘤 病理学
下载PDF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Mllerian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彭文明 刘少颜 +3 位作者 郑秀玲 罗喜平 曹长安 郭昊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M櫣llerian混合瘤的发生、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椒ā《?16例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恶性M櫣llerian混合瘤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峁?16例患者中 ,恶性M櫣llerian混合瘤发生于子宫...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M櫣llerian混合瘤的发生、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椒ā《?16例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恶性M櫣llerian混合瘤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峁?16例患者中 ,恶性M櫣llerian混合瘤发生于子宫颈 2例 ,子宫体 11例 ,输卵管 1例 ,卵巢 2例。同源性 9例 (5 6 % ) ,异源性 7例 (44 % )。癌转移 7例 (44 % ) ,其中异源性转移 5例 (71% ) ,以肉瘤成分转移为主。免疫表型 :在 14例中所有癌成分CK和所有肉瘤成分Vim呈阳性表达 ,4 3%病例的肉瘤成分呈CK和Vim双相表达 ,Des 9例阳性 (6 4 % ) ,MG 4例阳性 (2 9% ) ,CD6 85例阳性 (36 % )。结论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M櫣llrian混合瘤可能来源于中胚层 ,多发生于子宫 ,其异源性肿瘤恶性度高 ,转移快。肿瘤的全面检查和免疫表型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生殖系统 恶性Müllerian混合瘤 临床分析 病理学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在精原细胞培养条件下生物学特征的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风华 杨冬梓 +5 位作者 王沂峰 梁晓萍 彭文明 曹长安 陈系古 郭忠敏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50-355,共6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观察MSCs在精原细胞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征,为体内诱导MSCs分化为精原细胞奠定基础。方法①分离5~6周龄的BALB/c小鼠胫骨、股骨,冲出骨髓,以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相...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观察MSCs在精原细胞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征,为体内诱导MSCs分化为精原细胞奠定基础。方法①分离5~6周龄的BALB/c小鼠胫骨、股骨,冲出骨髓,以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纯化MSCs;②通过动态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等鉴定MSCs;③用ELISA法检测MSC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干细胞因子(SCF)等细胞因子的相对含量,与相应对照组比较;④取第3代MSCs,分组进行诱导培养观察,对照组用基本培养液培养MSCs,实验组用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MSCs。通过显微镜下动态观察、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诱导结果。结果①获得纯化的MSCs;②动态观察培养细胞具有不断增殖的干细胞特性,HE染色细胞呈梭形,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较幼稚,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44、CD90呈阳性,从而鉴定了MSCs;③MSCs培养上清中IL6、IL8、G CSF、SCF等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CD29、CD117和Oct4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不变,CD29、CD117和Oct4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①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可获得纯化的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精原细胞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胃间质瘤bcl-2、p16、p53及c-myc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4 位作者 黄小让 张伟 胡勇仁 阮红民 彭文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 (gastricstromaltumor,GST)bcl 2、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71例GST组织bcl 2、p1 6、p53及c myc基因蛋白进行观测。结果 :bcl 2、p1 6、p53...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 (gastricstromaltumor,GST)bcl 2、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71例GST组织bcl 2、p1 6、p53及c myc基因蛋白进行观测。结果 :bcl 2、p1 6、p53、c myc基因蛋白表达与GST良恶性和患者预后有关 (P <0 0 5) ;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出血、坏死无关 (P >0 0 5)。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 ,bcl 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其强度增大增强 ,bcl 2基因蛋白表达与p53、c myc基因呈正相关 ,而与p1 6基因呈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bcl 2、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参与GST的发生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胃肿瘤 BCL-2蛋白 P16蛋白 P53蛋白 C-MYC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胃间质瘤相关基因蛋白及细胞增殖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卓才 赖日权 +3 位作者 黄小让 罗祝泉 彭文明 阮红民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 (GST)中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方法对 71例GST组织进行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和PCNA检测 ,并将PCNA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增殖指数 (PI)分级。结果 ...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 (GST)中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方法对 71例GST组织进行p1 6、p53、c myc基因蛋白和PCNA检测 ,并将PCNA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增殖指数 (PI)分级。结果  71例GST中p1 6、p53、c myc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恶性 34 .8%、95 .7%、1 0 0 % ;交界性 45 .5 %、77.3 %、90 .9% ;良性 65 .4%、73 .1 %、65 .4%。p1 6蛋白表达PI分级Ⅰ、Ⅱ级明显高于Ⅲ、Ⅳ级(P <0 .0 1 ) ,存活期 <3年的明显低于 >3年的 (P <0 .0 1 )。p1 6蛋白随肿瘤分化程度和生存率降低 ,阳性表达率也逐渐降低 ;而p53、c myc蛋白及PI分级则相反。p1 6与p53、c myc蛋白及PCNA的PI分级有明显负相关性(P <0 .0 5)。结论 p1 6、p53、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TS1/P16 P53蛋白 C-MYC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胃间质瘤
下载PDF
应用液氮改良冷冻切片的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伟 刘少颜 +1 位作者 田野 周永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67-367,共1页
关键词 冷冻切片 液氮 质量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精子”分化的动物实验鉴定 被引量:8
8
作者 刘风华 杨冬梓 +5 位作者 王沂峰 梁晓萍 彭文明 曹长安 陈系古 郭忠敏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异体移植后是否分化为“类精子”。方法:①制作睾丸去势的动物模型:取4周龄雄性白色BALB/c小鼠40只,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法制作睾丸绝育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②制备种子细... 目的: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异体移植后是否分化为“类精子”。方法:①制作睾丸去势的动物模型:取4周龄雄性白色BALB/c小鼠40只,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法制作睾丸绝育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②制备种子细胞(MSCs):取5-6周龄雄性灰色129小鼠10只,以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纯化MSCs。待细胞生长至数量足够多时,用生理盐水制备成浓度为1×10^6/ml的细胞悬液;③异种系小鼠MSCs睾丸异体移植:实验组用盲打法给每只小鼠睾丸注射上述制备的129小鼠的MSCs悬液。对照组睾丸注射生理盐水;④移植后的观察:另取8~10周龄雌性白色BALB/c小鼠40只,分别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40只雄性小鼠按雌雄1:1合笼,观察雌鼠受孕情况。结果t实验组:有8只雌鼠分别于合笼后31—46(平均38.5)d怀孕,受孕率为40%,产下的小鼠皆为白色。对照组:1只雌鼠怀孕,受孕率为5%,产下的小鼠为白色。子代鼠皆为白色,提示129小鼠的MSCs未能分化为有功能的“类精子”,使BALB/c小鼠的子代携带129小鼠的基因而呈现预想中的黑白相间的“花色”。两组受孕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MSCs对睾丸损伤有促进愈合作用。结论:异品系的MSCs睾丸移植后未能分化为有功能的“类精子”,但对睾丸损伤有促进愈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类精子” 小鼠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异体睾丸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风华 杨冬梓 +7 位作者 王沂峰 梁晓萍 彭文明 曹长安 黎青 马芸 陈系古 郭忠敏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99-502,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异体睾丸.方法:①分离5~6周龄的BALB/c小鼠胫骨、股骨,冲出骨髓,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MSCs.②取第3代MSCs,用Hoe-chest33342标记并观察,制备细胞悬液.③用睾丸网...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异体睾丸.方法:①分离5~6周龄的BALB/c小鼠胫骨、股骨,冲出骨髓,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MSCs.②取第3代MSCs,用Hoe-chest33342标记并观察,制备细胞悬液.③用睾丸网注射法将标记的MSCs移植入异体小鼠睾丸内,于各时相点取睾丸组织,在3个位点连续制作快速冰冻切片,镜下观察.结果:①传至3代即可得到数量较多的纯化的MSCs.②在荧光显微镜下,标记的MSCs细胞核呈亮黄色.③用睾丸网注射法行小鼠MSCs移植异体睾丸成功,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移植后1、3 d,只在中间的切片上见到MSCs,细胞核呈亮黄色,两侧的切片未查到MSCs,移植后1 d细胞较集中,移植后3 d细胞散在分布;移植后6、9、12 d,3个位点的切片均见MSCs,部分MSCs排列呈管状;移植后15、18 d,MSCs的核荧光有所减弱;移植后21 d,荧光消失.结论:用睾丸网注射法将小鼠MSCs移植异体睾丸获得成功,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移植后的MSCs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睾丸 异体移植
下载PDF
90例大肠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化检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文明 郑秀玲 +3 位作者 周敏能 方云光 黄锐明 钟慕贞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35-337,共3页
应用ABC免疫组化法对90例大肠癌石蜡切片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结果发现ER、PR阳性率分别为65.6%和57.8%。高分化癌阳性率最高,高、中和低分化癌三者比较P<0.001,说明大肠癌分... 应用ABC免疫组化法对90例大肠癌石蜡切片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结果发现ER、PR阳性率分别为65.6%和57.8%。高分化癌阳性率最高,高、中和低分化癌三者比较P<0.001,说明大肠癌分化程度越高,ER、PR阳性率也高,反之则低,呈正相关系。在大肠癌Dukes分期中,以C期最低,A、B、C三期比较,其P<0.02和<0.01,提示ER、PR阳性低的癌,其侵袭性强,生长速度较快,复发可能性较大。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有明显差异(P<0.05)。>50岁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50岁患者,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2和<0.01)。本研究表明本组病例中约半数以上大肠癌具有激素依赖性,进行大肠癌ER、PR检测,对估价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雌激素 孕激素 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尖锐湿疣p53及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迪青 翁智胜 +1 位作者 陈志和 周敏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P53蛋白 BCL-2蛋白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erbB-2和p53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文明 麦卫阳 +5 位作者 郑秀玲 周敏能 方云光 黄锐明 钟慕贞 刘少颜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 erbB 2和 p5 3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 5 5例胃癌及移行区、正常区组织的常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c erbB 2和p5 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6 36 %和 45 45 % ,移行区为 10 ...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 erbB 2和 p5 3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 5 5例胃癌及移行区、正常区组织的常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c erbB 2和p5 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6 36 %和 45 45 % ,移行区为 10 91%和 3 6 4% ,正常粘膜区为 3 6 4%和 0 ,三区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1)。在肠型和弥漫型胃癌中 ,c erbB 2阳性率分别为 5 1 6 1%和 16 6 7% ,p5 3阳性率分别为 2 5 81%和70 83% ,其在两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 erbB 2和 p5 3基因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 (P <0 0 5或P <0 0 1) ;c erbB 2基因表达阳性与胃癌的淋巴结内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c erbB 2基因扩增和p5 3基因突变与胃癌的发生、类型、分化和转移有关 ,其测定可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 P53基因 C-ERBB2基因
下载PDF
左髂骨透明细胞肉瘤一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文明 刘少颜 郑秀玲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68-1168,共1页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肉瘤 骨肿瘤 左髂骨肿瘤 诊断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胃癌c-erbB-2基因扩增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文明 周敏能 +3 位作者 麦卫阳 郑秀玲 方云光 黄锐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cerbB2 基因扩增。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检测55 例胃癌。结果:胃癌肿瘤区cerbB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36-4% 。在胃癌移行区内阳性率为10-9% ,在正常粘膜区阳性率为3-... 目的:研究胃癌cerbB2 基因扩增。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检测55 例胃癌。结果:胃癌肿瘤区cerbB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36-4% 。在胃癌移行区内阳性率为10-9% ,在正常粘膜区阳性率为3-6 % ,相互比较,三个区域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01)。在肠型和弥漫型胃癌,cerbB2 基因扩增阳性率为51-6% 和16-7%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05)。cerbB2 基因扩增阳性与淋巴结内胃癌转移有明显相关性( P< 0-05)。结论:cerbB2 基因扩增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关联,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原位杂交 C-ERBB-2基因 基因扩增
下载PDF
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余升华 高梁斌 +8 位作者 李健 吕玉明 潘永谦 程立明 张亮 许惠莲 张志 郑秀玲 彭文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6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的效果。方法于2004年5月至2005年12月,30只新西兰种成年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只兔子左膝股骨髁间凹做一大小为4mm×5mm×2.5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A,B组缺损内分别填充骨形...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全层缺损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的效果。方法于2004年5月至2005年12月,30只新西兰种成年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只兔子左膝股骨髁间凹做一大小为4mm×5mm×2.5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A,B组缺损内分别填充骨形态发生蛋白/纤维蛋白胶(BMP/FG)及FG,C组为空白。术后28周对缺损修复情况行大体形态、组织学和电镜观察。结果BMP/FG组,缺损组织以透明软骨修复,接近正常组织,而FG组和空白组则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结论BMP/FG能较好的完成关节骨软骨全层缺损的修复,并随着时间的延长修复的软骨越接近正常软骨,但修复软骨缺损的组织与邻近正常软骨组织连接性仍不是十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纤维蛋白胶 关节软骨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国明 宋亭 +1 位作者 肖有成 郑秀玲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纵隔肿瘤 X线诊断 CT 诊断 病例报告 囊性淋巴管瘤
下载PDF
c-erbB-2和p53基因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麦卫阳 彭文明 +5 位作者 郑秀玲 周敏能 方云光 黄锐明 刘少颜 钟慕贞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1年第2期26-27,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 -erbB - 2和p5 3基因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 5 5例胃癌的常规石蜡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c -erbB - 2和 p5 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36 .6 %和 45 .45 %。其中在肠型和...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 -erbB - 2和p5 3基因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 5 5例胃癌的常规石蜡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c -erbB - 2和 p5 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36 .6 %和 45 .45 %。其中在肠型和弥漫型胃癌中 ,c -erbB - 2和 p5 3阳性率分别为 5 1.6 15和 16 .6 7% ,p5 3阳性率分别为 2 5 .81%和 70 .83% ,两种基因在两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erbB - 2和p5 3基因表达与胃的组织分级有关 (分别为P <0 .0 5及P <0 .0 1)c -erbB - 2和 p5 3基因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有相关性 (分别为P <0 .0 1及 <0 .0 5 )。c -erbB - 2基因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内转移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c -rebB - 2和 p5 3基因有助于确定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基因c-erbB-2 P53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念英 方云光 +1 位作者 伍尚标 骆曦图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STR)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SSTR和ER、PR在68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68例乳腺癌中,SSTR阳性表达44...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STR)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SSTR和ER、PR在68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68例乳腺癌中,SSTR阳性表达44例(64.70%),ER、PR阳性表达51例(75.70%),ER、PR和SSTR同时阳性表达阳性41例(60.29%)。ER、PR和SSTR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651 6,P<0.05)。SSTR阳性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低于SSTR阴性者(P<0.05);SSTR阳性且ER、PR阳性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SSTR阴性ER、PR阴性患者(P<0.01)。病理分化低的有47例,SSTR阳性表达36例(P>0.05)。结论SSTR表达与ER、PR表达有明显相关性,有可能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原发性乳腺癌 基因表达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胎儿颈部囊性淋巴瘤的产前诊断及临床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映桃 陈小兵 +4 位作者 彭文明 陈敦金 郑育红 崔其亮 简润爱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43-345,i003,共4页
目的 探讨胎儿颈部囊性淋巴瘤 (nuchalcystichygroma ,NCH)的产前诊断及妊娠期的处置。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 3月~ 2 0 0 3年 3月我院 10例胎儿NCH产前超声声像、介入性羊膜腔穿刺查胎儿染色体及TORCH感染情况、胎儿病理。 结... 目的 探讨胎儿颈部囊性淋巴瘤 (nuchalcystichygroma ,NCH)的产前诊断及妊娠期的处置。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 3月~ 2 0 0 3年 3月我院 10例胎儿NCH产前超声声像、介入性羊膜腔穿刺查胎儿染色体及TORCH感染情况、胎儿病理。 结果 超声图象 :颈周及背部见囊性液性暗区最小为 5 .3cm× 4 .8cm× 4 .0cm ,最大为 12 .6cm× 6 .6cm× 4 .0cm ,并发胸腔积液 4例、胸腹腔积液及皮下积液 4例。足月分娩 1例并存活 ,引产 9例 (包括死胎 4例 )。羊水TORCH感染各项检查 7例 ,除 1例TOX PCR阳性 ,均阴性 ;羊水染色体检查 2例 ,1例为 4 5XO ,1例为 4 5XO/ 4 6XX(6 0 :4 0 ) ,查胎儿血 (脐带或心脏 ) 3例 ,2例均为 4 5XO ,1例为 4 5XX ,- 2 1,- 2 2 ,+t(2 1;2 2 ) ,足月剖宫产儿外周血为 4 6XX。病理 :颈部囊状淋巴瘤。 结论 超声及介入性羊膜腔穿刺查胎儿染色体在早期诊断及处置胎儿NCH起决定性作用 ,胎儿NCH与Turner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囊性 淋巴瘤 颈部 产前诊断 羊膜腔穿刺 介入性 结论 最大 情况
原文传递
早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国宏 王颖 彭文明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73-674,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3年 1 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5 8例卵巢肿瘤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 2 5例 ,一般强化 4... 目的 探讨早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3年 1 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5 8例卵巢肿瘤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 2 5例 ,一般强化 4例 (1 6 0 %)。交界性肿瘤 8例 ,一般强化 7例 (87 5 %) ,1例无强化。其与良性肿瘤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 0 91 1 ,P <0 0 0 1 )。恶性肿瘤 2 5例 ,明显强化 2 2例 ,无强化者 3例 ,强化率为 88 0 %。其中早期 (动脉期、毛细血管期 )强化 2 0例 (80 0 %) ,与良性肿瘤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 3 1 5 7,P <0 0 0 1 )。术前经动态增强CT扫描对卵巢肿瘤进行良恶性定性诊断 ,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者 5 3例 ,诊断符合率为 91 4 %。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能为良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动态增强 CT扫描 良恶性卵巢肿瘤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