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某医院职工SARS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1
作者 董惠卿 唐漾波 +4 位作者 李穗芬 谭奕洲 刘丽儿 唐小平 尹炽标 《广州医药》 2004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重点收治SARS患者的某医院职工SARS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其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5 0 5例职工的血清进行SARS病毒IgM、IgG抗体的检测。 结果 有 19例职工SARS病毒IgG阳性 ,10例弱阳性 ,高于...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重点收治SARS患者的某医院职工SARS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其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5 0 5例职工的血清进行SARS病毒IgM、IgG抗体的检测。 结果 有 19例职工SARS病毒IgG阳性 ,10例弱阳性 ,高于正常人群。在 19例职工SARS病毒IgG阳性者均出现不同的SARS临床表现。结论 广州某医院的SARS感染率远高于正常人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区 医院职工 SARS病毒 抗体 检测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下载PDF
双草退黄冲剂1号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连粤湘 龙晓英 +1 位作者 吴婉芬 尹炽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49-651,共3页
目的 :观察双草退黄冲剂 1号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对 3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患者 (治疗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双草退黄冲剂 1号治疗 4周 ,分析其黄疸消退情况及疗效等 ... 目的 :观察双草退黄冲剂 1号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对 3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深度黄疸患者 (治疗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双草退黄冲剂 1号治疗 4周 ,分析其黄疸消退情况及疗效等 ,与同期西医常规治疗 2 2例 (对照组 )作比较。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对小鼠D 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73 5 % (2 5 / 34例 )和 2 3 5 % (8/ 34例 ) ,对照组为 5 9 1% (13/ 2 2例 )和 4 0 9% (9/ 2 2例 ) ,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实验研究显示双草退黄冲剂 1号大、中剂量组肝损伤轻微 ,疗效明显优于模型组 ,且使肝脏SOD活性升高及血清ALT、AST降低 (P <0 0 5 ,P <0 0 1)。结论 :双草退黄冲剂 1号可加快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及减轻肝损伤 ,其机理可能与提高SOD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草退黄冲剂1号 急性黄疸型肝炎 D-半乳糖胺 实验性急性肝损伤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HIV感染者/AIDS患者精液质量及HIV RNA水平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朱郇荣 李凌华 +7 位作者 范立新 李宝金 兰芸 李锋 郑师凌 钟活麟 何瑞英 杨柳平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以显著延长HIV感染者的寿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男性HIV单阳的夫妻希望完成做父母的愿望,本研究通过检测HAART治疗后男性HIV/AIDS患者精液HIV-1 RNA水平与精液指标,评估潜在传播风险和精液质... 目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以显著延长HIV感染者的寿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男性HIV单阳的夫妻希望完成做父母的愿望,本研究通过检测HAART治疗后男性HIV/AIDS患者精液HIV-1 RNA水平与精液指标,评估潜在传播风险和精液质量,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20例有生育要求且接受HAART超过6个月的男性HIV携带者/AIDS患者,用精子动态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精子浓度、存活率、总活力、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用COBAS Amplicor检测精液HIV RNA载量及流式细胞仪技术计数血液CD4+T细胞。结果:20例患者年龄25~40(30.7±5.05)岁,接受HAART治疗6(14.24±12.26)个月以上,治疗前基线CD4+细胞226~965 cells/ul(422.38±200.86),检测时CD4+细胞341~1 058 cells/ul(535.76±212.02)。除1例外精液量均高于正常参考值(≥2 ml);14例患者精子总活力低于正常值(≥40%),18例患者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低于正常参考值(≥32%),2例精子浓度低于正常参考值(≥15×106/ml);有5例精子存活率低于正常参考值(58%);有6例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20例患者外周血HIV-1 RNA均<20拷贝/ml,18例精浆HIV-1RNA也<20拷贝/ml,但2例>20拷贝/ml,分别为4.70×101拷贝/ml和2.2×102拷贝/ml。4例与配偶无保护措施同房超过半年,女方定期查HIV抗体均阴性,其中1例自然怀孕生育,母子HIV-1 RNA均为阴性。结论:HAART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精液中HIV RNA水平高于血浆中HIV RNA水平,提示精液仍可能存在少量HIV,具有潜在传染风险,因此对男性HIV感染者/AIDS患者常规检查精液HIV-1 RNA可以降低女性感染风险。同时发现,HIV感染者/AIDS患者精子总活力与浓度低于正常参考值,生育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精液 精子总活力 精液HIV RNA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双草退黄冲剂1号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连粤湘 谭俊 +3 位作者 邓子德 尹枳标 吴婉芬 唐小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30-532,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双草退黄冲剂1号(SCG-1)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抗病毒作用。方法: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广州麻鸭为实验动物模型。1日龄广州麻鸭感染DHBV,13天后血清DHBV-DNA全部阳性,给予...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双草退黄冲剂1号(SCG-1)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抗病毒作用。方法: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广州麻鸭为实验动物模型。1日龄广州麻鸭感染DHBV,13天后血清DHBV-DNA全部阳性,给予SCG-1治疗14天,于感染后第13天(为用药前),用药7、14天及停药后3天分别采血,采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血清DHBV-DNA。结果:SCG-110g/(kg· d)组,用药7、14天鸭血清DHBV-DNA OD值均明显低于给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SCG-15g/(kg.d)组用药14天血清DHBV-DNA OD值亦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但两组停药后3天均有反跳现象。结论:SCG-1用药期间有一定的抑制DHBV-DNA复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草退黄冲剂1号 鸭乙型炎病毒 实验研究
下载PDF
IFN-γ抗鹦鹉热衣原体急性感染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国芳 陈丽丽 +3 位作者 刘良专 王川 卢兰芬 吴移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IFN-γ对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的抗感染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机体抗衣原体免疫机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FN-γ(5ng/mL、25ng/mL和50ng/mL)作用于感染Cps 6BC的HeLa细胞,48h后计数包涵体数量,并观... 目的探讨IFN-γ对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的抗感染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机体抗衣原体免疫机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FN-γ(5ng/mL、25ng/mL和50ng/mL)作用于感染Cps 6BC的HeLa细胞,48h后计数包涵体数量,并观察包涵体形态的改变。2×10~6 IFUs Cps 6BC滴鼻感染C57BL/6J小鼠,于感染前、后24h腹腔内注射10μg重组鼠IFN-γ,观察小鼠体重、活动状态、生存率等一般指标,分别于感染后5d和10d处死小鼠,取肝、肺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其病理变化;并取感染后5d的肺组织,匀浆,计数其中Cps包涵体数量。结果感染48h后,Cps 6BC在5ng/mL、25ng/mL、50ng/mL重组人IFN-γ处理的HeLa细胞中包涵体数量低于对照组(包涵体数分别为(23.8±5.1)×10~6,(10±3.58)×10~6,(8.0±2.22)×10~6,(43.3±11.05)×10~6,衣原体包涵体形状不规则,体积变小。小鼠实验显示,腹腔注射IFN-γ可明显提高Cps 6BC感染小鼠生存率,并减轻急性临床表现及脏器病变。结论 IFN-γ可发挥早期抗Cps感染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鹦鹉热衣原体 急性感染 免疫保护
下载PDF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治疗HIV/AIDS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玉枝 唐漾波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924-2928,共5页
现在针对HIV-1/AIDS人群的治疗得到很大的改善。目前常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降低艾滋病患者血清中病毒载量,升... 现在针对HIV-1/AIDS人群的治疗得到很大的改善。目前常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降低艾滋病患者血清中病毒载量,升高CD4+T水平,重建HIV/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然而,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常受到药物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ANTIRETROVIRAL 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特异性 抗病毒 细胞因子 病毒载量 药物毒性 细胞应答 Ⅰ型干扰素
下载PDF
广州地区HIV感染者的临床和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漾波 陈谐捷 +2 位作者 唐小平 陈伟烈 袁小珍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4期446-447,共2页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中HIV感染途径、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情况和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及类型。方法 :检测HIV感染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HBV、HCV感染标志 ,确定HIV/HBV、HIV/HCV合并感染情况 ,了解...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中HIV感染途径、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情况和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及类型。方法 :检测HIV感染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HBV、HCV感染标志 ,确定HIV/HBV、HIV/HCV合并感染情况 ,了解其HIV感染途径 ,对是否存在机会性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综合诊断。结果 :5 5例HIV感染者中静脉吸毒、性接触、输血或血制品及垂直传播分别占 4 0 %、36 .4 %、2 0 .0 %及 3.6 %。HIV/HBV、HIV/HC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 16 .4 %和 4 1.8%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 85 .5 % ,感染类型由高至低依次为 :肺炎、口腔毛状黏膜白斑 (OHL)、口腔真菌感染、各种感染性腹泻、各种结核病、败血症、疱疹病毒感染。结论 :广州地区HIV感染途径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静脉吸毒传播、性传播、输血或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 ,其中以静脉吸毒和性接触方式感染为主。广州地区存在HIV/HBV、HIV/HCV合并感染情况 ,尤其是HIV/HCV合并感染率情况较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HIV感染 临床特点 流行趋势 传播途径 高危人群
下载PDF
双草退黄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连粤湘 吴婉芬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12-13,15,共3页
目的:研究双草退黄汤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以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法为重点组成双草退黄汤,将全部48例慢重肝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服用双单退黄汤,每日1剂,连服4~8周,对照组27例不服用中药,... 目的:研究双草退黄汤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以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法为重点组成双草退黄汤,将全部48例慢重肝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服用双单退黄汤,每日1剂,连服4~8周,对照组27例不服用中药,全部病例均静脉滴注TAD、HGF。结果:观察组病死率66.67%(14/21)明显低于对照组81.48%(22/27),观察组57.14%的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且CD_4^+/CD_8^+比值增高而CD_8^+有所降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明显升高(P<0.01)。结论:双草退黄汤可能具有改善慢重肝患者消化系统功能及调节细胞免疫的作用;对慢重肝患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双草退黄汤 细胞免疫 中医药疗法 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广州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漾波 陈伟烈 +3 位作者 姚细安 李涤蓉 袁小珍 唐小平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5期847-849,共3页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各期的HIV感染者的CD4 + 、CD8+ 淋巴细胞数及CD4 + /CD8+ 比值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及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试剂对 5 5例未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RRT)的HIV感染者的抗凝血浆进行CD3+ 、CD4...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各期的HIV感染者的CD4 + 、CD8+ 淋巴细胞数及CD4 + /CD8+ 比值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及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试剂对 5 5例未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RRT)的HIV感染者的抗凝血浆进行CD3+ 、CD4 + 、CD8+ 淋巴细胞的绝对值计数 ,根据CD4 + 细胞计数进行分组 (≥ 5 0 0个 /mm3 为Ⅰ组 ,共 7例 4 99~ 2 0 1个 /mm3为Ⅱ组 ,共 15例 2 0 0~ 5 1个 /mm3 为Ⅲ组 ,共 9例≤ 5 0个 /mm3 为Ⅳ组 ,共 2 4例 )。另设肝炎对照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9例 )及健康对照组 (正常健康人 6 4例 )。结果 :(1)CD4细胞数比较 :Ⅱ、Ⅲ、Ⅳ组与两个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Ⅰ组与两个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2 )CD8+ 细胞数比较 :Ⅰ、Ⅱ组与健康对照组、Ⅳ组与两个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Ⅲ组与两个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3)CD4 + /CD8+ 比值比较 :Ⅱ、Ⅲ、Ⅳ组与两个对照组、Ⅰ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Ⅰ组与肝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4)肝炎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 ,CD4 + 、CD8+ 细胞数、CD4 + /CD8+ 比值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随着疾病进展 ,HIV感染者的CD4 + 细胞数及CD4 + /CD8+ 比值进行性减少 ,CD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CD4^+/CD8^+ CD8^+细胞 比值 HIV感染者 CD4^+细胞 CD8^+淋巴细胞 增加 广州地区 目的
下载PDF
复方双草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连粤湘 吴婉芬 +1 位作者 林路平 岑玉文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双草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给予西利宾胺、复合维生素B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36例加服复方双草合剂,每天1剂;γ-干扰素组加用γ-干扰素100万U/次,每天1次... 目的:观察复方双草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给予西利宾胺、复合维生素B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36例加服复方双草合剂,每天1剂;γ-干扰素组加用γ-干扰素100万U/次,每天1次,肌注;对照组不施加其他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各组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30/36)、γ-干扰素组为77.27%(17/22)、对照组为46.67%(14/3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双草合剂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纤维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复方双草合剂
下载PDF
HBV特异性T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11
作者 黄梅芳 张春兰 袁小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0-231,229,共3页
为寻求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方法,应用HBV 特异性T 细胞输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 例。结果显示,在疗程结束后,患者的HBsAg、HBeAg、HBVDNA 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HBeAg 下降较明显,P< 0-01 。2... 为寻求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方法,应用HBV 特异性T 细胞输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 例。结果显示,在疗程结束后,患者的HBsAg、HBeAg、HBVDNA 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HBeAg 下降较明显,P< 0-01 。2 例HBcAg 阳性患者,HBcAg 阴转。CD3+ 、CD4+ 、CD4 + /CD8 + 、NK活性上升,CD8+ 、sIL- 2R 较治疗前有所回复。表明特异性T 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远期疗效在观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乙型肝炎 HBV特异性 T细胞 SIL-2R 治疗
下载PDF
广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肖桂娥 魏绍静 +4 位作者 张复春 陈伟烈 兰芸 饶嫚 钟剑波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89-594,598,共7页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7例HCV RAN阳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对其HCV Core区(C区)和NS5B区基因序列进行RT-nPCR扩增,两区扩增成功的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分别与相应的参照株序列比对,构...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7例HCV RAN阳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对其HCV Core区(C区)和NS5B区基因序列进行RT-nPCR扩增,两区扩增成功的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分别与相应的参照株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两区基因分型结果一致者确定HCV基因亚型。结果 185例HCV C区和NS5B区都扩增成功,其中179例两区基因分型结果一致。共检出1、2、3、6型4种基因型和8种基因亚型,其中1b型占40.78%(73/179),6a型占27.37%(49/179),3b型占11.73%(21/179),3a型占8.94%(16/179),2a型占6.15%(11/179),1a型占3.91%(7/179),2b型占0.56%(1/179),6n型占0.56%(1/179)。1b株可分为A、B、C三大簇,A簇与中国广泛流行1b株接近、B簇与中国中部及南部地区流行1b株接近,6a株分为Ⅰ、Ⅱ两大簇,与献血人群及静脉吸毒人群中6a型株接近。结论广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以1b、6a、3型为主,存在多种亚型;1b型株包含中国大部分地区的1b型株,6a、3型已取代2a型分别成为第二、三主要流行基因型;未发现6型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C区 NS5B区 进化树
原文传递
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抗原致大鼠肝纤维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凤玉 胡旭初 +2 位作者 马长玲 徐劲 余新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以大鼠为对象,初步探讨华支睾吸虫成虫分泌/排泄抗原(CsESAs)在华支睾吸虫致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无菌培养华支睾吸虫成虫,收集CsESAs;腹腔注射CsESAs,Masson染色观察CsESAs对大鼠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的影响,HE染色和... 目的以大鼠为对象,初步探讨华支睾吸虫成虫分泌/排泄抗原(CsESAs)在华支睾吸虫致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无菌培养华支睾吸虫成虫,收集CsESAs;腹腔注射CsESAs,Masson染色观察CsESAs对大鼠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的影响,HE染色和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α-smooth muscle actin)的表达以观察CsESA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生和活化的影响;ELISA法检测实验动物血清中抗CsESAs抗体滴度以探讨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致病作用。结果腹腔注射CsESAs,大鼠肝脏表现出明显的纤维化、肝星状细胞增生和活化,但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与注射的CsESAs量有关而与大鼠血清中抗CsESAs抗体存在量无关。结论CsESAs可以导致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的发生,但抗原-抗体复合物不是CsESAs引起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分泌/排泄抗原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广州市医疗机构新确证老年HIV/AIDS病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丽雅 兰芸 +3 位作者 蔡晓莉 胡凤玉 蔡卫平 贾卫东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4-717,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50岁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流行病学特征、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以及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分布情况,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50岁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流行病学特征、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以及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分布情况,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确证的HIV-1抗体阳性成人病例,分别采用WB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人静脉血中的HIV-1抗体和CD4细胞计数。结果共纳入新确证的HIV-1抗体阳性成人病例1384例,其中≥50岁的老年HIV/AIDS病人345例(24.9%)。相比于18~49岁的中青年HIV/AIDS病人,老年HIV/AIDS病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例更高(79.1%vs.46.2%);异性性传播比例更高(63.8%vs.39.9%);住院的比例更高(60.0%vs.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老年HIV/AIDS病人首次CD4细胞计数的中位数更低(103个/μL vs.156个/μL,P=0.046);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比例更高(67.2%vs.56.1%,P<0.001)。进一步分析345例老年HIV/AIDS病人WB带型分布发现,相比CD4细胞>200个/μL的病人,CD4细胞≤200个/μL的病人p17(25.9%vs.54.0%,P<0.001)、p24(93.1%vs.99.1%,P=0.015)和p55(13.4%vs.33.6%,P<0.001)带型出现率均显著更低。结论广州市老年HIV/AIDS病人文化水平较低,异性性传播为主;首次确诊感染时免疫状态更差,病情更严重,应该加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宣传和筛查工作。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gag条带缺失能否作为疾病进入AIDS期的判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艾滋病 流行病学 CD4+T淋巴细胞 蛋白印迹试验
原文传递
应用错配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HBV YMDD变异株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漾波 黄梅芳 +3 位作者 孙剑 唐小平 骆抗先 魏绍静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69-470,共2页
目的 建立简便易行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多聚酶基因 (P基因 )上YMDD变异株的方法 ,评价运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此变异的影响。方法 采用套式 /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技术对 10 ... 目的 建立简便易行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多聚酶基因 (P基因 )上YMDD变异株的方法 ,评价运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此变异的影响。方法 采用套式 /错配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技术对 10 8例治疗前HBVDNA(PCR)阳性正在拉米夫定治疗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YMDD变异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运用上述技术能有效区分HBVYMDD野生株和变异株 ;上述 10 8例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 ,HBVDNA阴转者 63例 (5 8 3 % ) ,HBVYMDD野生株和变异株分别为 2 3例 (2 1 3 % )和 2 2例 (2 0 4% )。结论 建立的套式 /错配PCR -RFLP分析技术可用于HBVYMDD变异株的临床监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多聚酶基因 HBV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中山地区1020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唐国芳 卢兰芬 +4 位作者 罗锡华 严海忠 兰海丽 孙各琴 王娟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山地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1 020例泌尿生殖道标本,核酸扩增法扩增沙眼衣原体MOMP基因进行电泳并测序鉴定;阳性临床菌株通过PCR产物电泳并测序检测四环... 目的探讨中山地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1 020例泌尿生殖道标本,核酸扩增法扩增沙眼衣原体MOMP基因进行电泳并测序鉴定;阳性临床菌株通过PCR产物电泳并测序检测四环素耐药质粒tet M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相关23S rRNA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L4和L22以及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 A。结果 1 020例泌尿生殖道标本检出沙眼衣原体感染者137例(感染率13.43%),其中女性126例(感染率17.00%),男性11例(感染率3.94%),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001),感染人群主要集中于21~30岁的年轻女性,以宫颈分泌物和阴道分泌物标本检出率最高。137株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中检出tet M基因18株,喹诺酮类gyr A-QRDR基因有83丝氨酸(AGT)-异亮氨酸(ATT)点突变耐药株10株。有4株同时存在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结论 20~30岁女性人群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中山地区沙眼衣原体耐药菌株以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为主,且出现多重耐药现象,未发现大环内酯类耐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 沙眼衣原体 耐药基因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惠媛 石裕明 李剑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7-348,共2页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 ,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对 16 0例重肝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 16 0例重肝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4 8例 (30 0 % ) ,肺部感染者死亡率为83 3%。 14例患者存在两种...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 ,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对 16 0例重肝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 16 0例重肝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4 8例 (30 0 % ) ,肺部感染者死亡率为83 3%。 14例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 ,其中以真菌混合其它细菌感染为最常见。重肝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重肝的病期、是否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是否有侵袭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有关。如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小珍 陈伟烈 +1 位作者 魏绍静 唐漾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技术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TaqMan技术,对HCV基因型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巢式RT-PCR扩增HCV的NS5B基因区域,测序后进行HCV基因亚型分析并与实...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技术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TaqMan技术,对HCV基因型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巢式RT-PCR扩增HCV的NS5B基因区域,测序后进行HCV基因亚型分析并与实时荧光PCR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时荧光PCR共分型119例,1型71例(59.7%),非1型48例(40.3%)其中110例成功进行测序分型;测序分型的110例中,1型73例(均为1b型),占66.4%,非1型37例(其中2a型7例、3a型6例、3b型3例、4a型1例、4k型1例、5a型1例、6a型17例、6n型1例),占33.6%。与110例测序分型的结果比较,实时荧光PCR分型总的符合率为71.8%(79/110),其中1型的符合率为80.9%(55/68),非1型的符合率为57.1%(24/42)。结论实时荧光PCR进行HCV基因型检测操作简便、快速,但分型结果特异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 基因测序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下载PDF
广东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B及血清型adw2流行株参照序列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伟烈 蔡晓莉 +2 位作者 魏绍静 杨湛 唐小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88-1790,共3页
目的建立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株全基因参照序列。方法测定16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HBV基因组全序列,应用同源性分析及对齐比较等方法确定基因型和血清型,并选相同基因型和血清型的HBV全基因建立参照序列。结果10例基因型B/血清型a... 目的建立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株全基因参照序列。方法测定16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HBV基因组全序列,应用同源性分析及对齐比较等方法确定基因型和血清型,并选相同基因型和血清型的HBV全基因建立参照序列。结果10例基因型B/血清型adw2、4例基因型C/血清型adrq+、2例基因型C/血清型adw2;相同基因型和血清型HBV各序列间X基因差异最大,不同亚型间C基因差异最小;建立的广东地区基因型B/血清型adw2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株参照序列与根据GenBank中我国不同地区相同亚型HBV全序列建立的标准参照序列相比仅有两个核苷酸的差异,引起X基因一个氨基酸不同。结论初步建立了广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B/血清型adw2流行株全基因参照序列,为研究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变异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全基因组 参照序列
下载PDF
25例狂犬病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惠媛 石裕明 蔡卫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了解狂犬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某院1991年1月~2 0 0 3年10月收治的2 5例狂犬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以农村居民为主,占80 % (2 0例)。犬伤害发病者占92 % (2 3例) ;头面部与多部位... 目的 了解狂犬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某院1991年1月~2 0 0 3年10月收治的2 5例狂犬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以农村居民为主,占80 % (2 0例)。犬伤害发病者占92 % (2 3例) ;头面部与多部位受伤者潜伏期明显短于四肢受伤者(P <0 .0 1)。18例(72 % )患者受伤后未采取预防措施。临床症状以恐水、怕风、发热较常见,多伴有多器官损害。2 5例患者全部病死。结论 狂犬病患者以农村居民及犬伤害为主;头面部与多部位受伤者潜伏期较短;病死率高达10 0 % ;人们对狂犬病的预防不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流行病学调查 狂犬病疫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