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海峡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振湖 王英民 王海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75,共7页
分析了台湾海峡盆地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将其纳入东海和南海盆地形成的框架内考虑,研究其区域演化阶段和盆地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以台湾海峡盆地为中心的包括南海北部陆缘和东海在内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古新世—始新世期间处于统一的... 分析了台湾海峡盆地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将其纳入东海和南海盆地形成的框架内考虑,研究其区域演化阶段和盆地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以台湾海峡盆地为中心的包括南海北部陆缘和东海在内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古新世—始新世期间处于统一的边缘海盆构造背景之下,而自晚始新世起,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与其北部的台湾海峡地区、东海逐渐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前者向非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演变,而后者则继续其自古新世—始新世以来的演化进程,形成了自古新世至晚中新世间的4个有序分布的裂陷盆地群和相应的盆间弧体系。台湾海峡盆地有两次独特的前陆盆地经历,分别发生于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末至今,并且以第二次前陆最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前陆作用 叠合盆地 台湾海峡盆地
下载PDF
神狐钻探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永兴 曾溅辉 +1 位作者 郭依群 匡增桂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5-434,共10页
以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理论为指导,对神狐钻探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神狐钻探区具有优越的烃类生成体系和流体运移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气源以生物气-热成因气混合气为主,气源岩生烃潜力大;断层、气... 以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理论为指导,对神狐钻探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神狐钻探区具有优越的烃类生成体系和流体运移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气源以生物气-热成因气混合气为主,气源岩生烃潜力大;断层、气烟囱以及断层滑脱面可以为含烃流体在纵向和横向上的运移提供优势运移通道。地温特征和成藏就位体系-沉积物岩性及其岩性组合特征是控制该区水合物层在空间尺度上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地温和地温梯度越低,沉积物粒度越粗,且具备"上细下粗"的沉积物岩性组合更有利于水合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系统 成藏就位体系 神狐钻探区
下载PDF
南沙海域曾母盆地西部地质构造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362,共9页
利用在曾母盆地西部所采集的大量地震、重磁及有关的钻井、地质资料 ,对该区的地震反射特征、沉积特征、区域地质和构造发展史进行了论述 ,对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合分析。文章认为 ,曾母盆地是发育在块体会聚带上的周缘前陆... 利用在曾母盆地西部所采集的大量地震、重磁及有关的钻井、地质资料 ,对该区的地震反射特征、沉积特征、区域地质和构造发展史进行了论述 ,对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合分析。文章认为 ,曾母盆地是发育在块体会聚带上的周缘前陆盆地 ;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前陆拗陷、走滑改造和区域沉降三个阶段 ;在地震剖面上存在 T2 ,T3,T31 ,T4 ,T5(Tg) 5个区域不整合界面 ;盆地内断裂和局部构造均十分发育 ,局部构造主要有泥底辟、断块、花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域 曾母盆地 地质构造特征 地震资料 反射特征 前陆盆地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木壮 梁金强 郭依群 《海洋地质动态》 2001年第7期14-19,共6页
目前 ,国际上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已呈现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发展趋势。理论研究方法方面 ,侧重于固态水合物相的热力学测量和水合物计算表征研究。调查技术方法 ,除了首选的地球物理方法外 ,地球化学方法、自生沉积矿物学法和钻孔... 目前 ,国际上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已呈现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发展趋势。理论研究方法方面 ,侧重于固态水合物相的热力学测量和水合物计算表征研究。调查技术方法 ,除了首选的地球物理方法外 ,地球化学方法、自生沉积矿物学法和钻孔取样技术都已得到较大的发展。而水合物资源量评估仍属世界难题 ,目前主要从勘查方法、气体来源、赋存状态等方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调查研究 水合物资源量 勘查方法 气体来源 赋存状态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不整合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9
5
作者 袁书坤 王英民 +4 位作者 刘振湖 罗宏 祝彦贺 李羊羊 陈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3-667,共5页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具典型的断-坳叠合性质,中、新生界不整合现象较普遍,地层缺失严重。应用井-震结合方法重新识别和标定了T1、T2、T4、T5和Tg等5个不整合界面,并分析了T5不整合界面主要的不整合类型、平面分布特征、该界面上下主要的...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具典型的断-坳叠合性质,中、新生界不整合现象较普遍,地层缺失严重。应用井-震结合方法重新识别和标定了T1、T2、T4、T5和Tg等5个不整合界面,并分析了T5不整合界面主要的不整合类型、平面分布特征、该界面上下主要的岩性配置关系及与该界面相关的油气圈闭类型。研究表明,T5界面主要发育平行不整合、削截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界面上下岩性组合关系主要为砂-砂、砂-泥和泥-泥型;油气圈闭类型主要有4种:地层上超及下伏的不整合遮挡圈闭,被削截的单斜圈闭,地层超覆及古潜山伴生圈闭和断层与不整合面共同控制的削截、上超圈闭;与不整合相关的油气藏勘探应主要集中在坳陷内的洼陷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超覆 削截 北黄海盆地 构造意义 油气藏
下载PDF
南海礼乐盆地沉降史模拟及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高红芳 曾祥辉 +1 位作者 刘振湖 白志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5-390,共6页
通过对礼乐盆地构造沉降和总沉降变化的分析,结合盆地地质构造发育的特点,将盆地构造沉降幕式变化与盆地构造演化紧密关联起来,认为盆地的三幕构造沉降与盆地三个构造层的特点和形成演化的三个阶段相对应。同时,论述了区域构造运动与盆... 通过对礼乐盆地构造沉降和总沉降变化的分析,结合盆地地质构造发育的特点,将盆地构造沉降幕式变化与盆地构造演化紧密关联起来,认为盆地的三幕构造沉降与盆地三个构造层的特点和形成演化的三个阶段相对应。同时,论述了区域构造运动与盆地构造沉降、构造特征、形成演化、沉积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降 幕式演化 礼乐盆地 总沉降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中生代构造格局与盆地发育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易海 张莉 林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8-394,共7页
华南板块整个构造发展史是一个大陆地壳逐步增生、地壳结构不断复杂化的过程。南海北部陆缘中生代构造演化亦是这一构造演化过程的一部分,其构造格局主要受区域基底断裂分隔,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展布特征。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盆地... 华南板块整个构造发展史是一个大陆地壳逐步增生、地壳结构不断复杂化的过程。南海北部陆缘中生代构造演化亦是这一构造演化过程的一部分,其构造格局主要受区域基底断裂分隔,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展布特征。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盆地主要发育在粤中—粤东沉降带和东沙—高雄陆缘沉降带。东沙—高雄陆缘沉降带是南海北部海域最主要的中生代盆地发育区带,发育了潮汕、高雄和笔架3个中生代陆缘盆地,总体呈北东向展布,总面积约6.7×104km2;在这3个盆地中发育了巨厚的上三叠统—白垩系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基础地质条件,是未来南海北部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查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局 中生代 潮汕盆地 高雄盆地 东沙—高雄陆缘沉降带 南海北部陆缘
下载PDF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输导体系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梁永兴 曾溅辉 +2 位作者 杨智峰 郭依群 匡增桂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0-38,共9页
基于地震解释和二维盆地模拟,从输导体系的类型、断层的活动性、古压力演化历史等方面综合研究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输导体系的特征,并结合生烃条件和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条件,综合探讨输导体系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进而预测神狐海域天... 基于地震解释和二维盆地模拟,从输导体系的类型、断层的活动性、古压力演化历史等方面综合研究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输导体系的特征,并结合生烃条件和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条件,综合探讨输导体系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进而预测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有利聚集区。结果表明:神狐海域输导体系类型主要有"断层"型和"气烟囱"型2种,并以"断层"型为主;"断层"型输导体系主要分布在神狐海域北部和中东部,断层性质为正断层,组合样式包括鹿角状、反"y"字型和阶梯型,断层主要活动期为珠江期-韩江期;该区域经历了3期超压旋回,其中第3次超压旋回与深部烃类流体的生成-排放有关;该区域浅层形成了较厚的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深部具备充足的气源;该区域主要生排烃期与断层主要活动期、第3次超压旋回匹配良好,有利于深部烃类气体通过"断层"型输导体系向浅层运移;该区域北部和中东部是未来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体系 天然气水合物 断层 气烟囱 超压 神狐海域 南海
下载PDF
台西南盆地新生代断裂特征与盆地演化 被引量:23
9
作者 易海 钟广见 马金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0-564,共5页
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和盆地结构分析,新生代台西南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晚古新世—早渐新世陆缘裂陷期,此间断裂多为半地堑和地堑的边界断裂;晚渐新世—中中新世陆缘盆地坳陷期,受南海扩张运动的影响,南部坳陷发生快速拗陷,为盆... 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和盆地结构分析,新生代台西南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晚古新世—早渐新世陆缘裂陷期,此间断裂多为半地堑和地堑的边界断裂;晚渐新世—中中新世陆缘盆地坳陷期,受南海扩张运动的影响,南部坳陷发生快速拗陷,为盆地的沉降和沉积中心,而北部坳陷则处于隆起状态;晚中新世—全新世陆缘张裂期,由于南海洋壳沿马尼拉海沟向吕宋岛弧之下俯冲,致使南部坳陷沿现今的陆坡区发生一期新的张裂活动,并使南部坳陷快速沉降为深海盆,而菲律宾板块往北西方向俯冲,致使北部坳陷东部发生近东西向挤压构造运动,此时期盆地的沉积中心转移至北部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断裂特征 盆地演化 台西南盆地
下载PDF
台湾西部前陆盆地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规律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海荣 王英民 +2 位作者 刘振湖 周爱华 黄奇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5-282,共8页
基于对台湾岛、台湾海峡和周边海域(南海、东海)的盆山系统、相应动力学机制、构造单元以及其他诸多造山带和毗邻前陆盆地的研究,提出了台湾西部前陆盆地演化的4阶段模式,即:①增生楔发育-单向物源阶段;②挠曲响应-双向物源阶段;③前陆... 基于对台湾岛、台湾海峡和周边海域(南海、东海)的盆山系统、相应动力学机制、构造单元以及其他诸多造山带和毗邻前陆盆地的研究,提出了台湾西部前陆盆地演化的4阶段模式,即:①增生楔发育-单向物源阶段;②挠曲响应-双向物源阶段;③前陆盆地系统形成阶段;④造山带坍塌-前陆衰退阶段。并对各阶段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和物源供给方式的差异给予了探讨,认为在增生楔发育-单向物源阶段,尽管增生楔业已推覆至陆缘层序之上,但盆地依然呈被动陆缘的外廓特征,以大陆方向为盆地的唯一物源;在挠曲响应-双向物源阶段,盆地开始明显出现挠曲响应,增生楔开始具备并逐步加大向盆地供应沉积物质的能力,但依然以大陆方向为主要物源方向;在前陆盆地系统形成阶段,前渊和前隆区逐步形成,在来自唯一物源、后陆方向造山带物质的快速充填下,前陆期层序快速向前隆方向超覆,形成典型的前陆楔形体;在造山带坍塌-前陆衰退阶段,伸展作用出现并快速扩展,前渊抬升,前陆层序遭受剥蚀,火山作用重新出现。并探讨了该模式是否具有周缘前陆盆地的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模式 阶段划分 增生楔 造山带 周缘前陆盆地 台湾西部前陆盆地
下载PDF
基于曲线重构的测井约束反演在中生界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金萍 王嘹亮 +4 位作者 李洋 毛传龙 杨瑞召 万晓明 简晓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05-110,2,共6页
陆相沉积为主的中深层目的层埋藏较深,储层纵横向变化快,砂泥岩速度接近,常规测井曲线不能有效反映砂岩储层特征,给储层预测带来难度。探索性地采用录井岩性重构声波时差曲线,在此基础上,利用波阻抗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对北黄海盆地东部... 陆相沉积为主的中深层目的层埋藏较深,储层纵横向变化快,砂泥岩速度接近,常规测井曲线不能有效反映砂岩储层特征,给储层预测带来难度。探索性地采用录井岩性重构声波时差曲线,在此基础上,利用波阻抗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某区块中生界储层进行预测,刻画了目的层中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实现了对储层的精细描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反演 测井曲线 曲线重构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北康盆地沉降作用与构造运动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振湖 郭丽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7,共7页
在地质构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北康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并探讨该盆地构造演化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北康盆地是一个拉张性盆地,经历了3次快速沉降作用。中始新世沉降作用占总构造沉降量的28%~34%,沉... 在地质构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北康盆地的构造沉降作用,并探讨该盆地构造演化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北康盆地是一个拉张性盆地,经历了3次快速沉降作用。中始新世沉降作用占总构造沉降量的28%~34%,沉降速率为234~325m/Ma,拉伸系数最大达1 72,它是43Ma时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上始新世—早渐新世构造沉降作用速率较慢,幅度也较小,为西卫运动影响下的越东—万安走滑断裂发生走滑拉张活动所致。上新世—第四纪的沉降速率极快,幅度很大,可达整个构造沉降的40%以上,可能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整个南海区域沉降在盆地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作用 构造运动 盆地动力学 古地温场 北康盆地
下载PDF
沉积物间隙水中硫酸盐与甲烷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祖斌 梁劲 +2 位作者 程思海 王宏斌 杨木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4-25,F003,共3页
关键词 沉积物间隙水 天然气水合物 硫酸盐 甲烷能量
下载PDF
中建南盆地新生代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钟广见 高红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3-409,共7页
中建南盆地是在晚白垩世末南海中南部的一次张性构造运动──礼乐运动作用下开始形成的。盆地的发育经历了中、晚始新世之间的西卫运动造成区域抬升,使中建南盆地的下伏地层遭受变形、隆升和剥蚀;晚渐新世─中中新世的南海中央海盆扩张... 中建南盆地是在晚白垩世末南海中南部的一次张性构造运动──礼乐运动作用下开始形成的。盆地的发育经历了中、晚始新世之间的西卫运动造成区域抬升,使中建南盆地的下伏地层遭受变形、隆升和剥蚀;晚渐新世─中中新世的南海中央海盆扩张──南海运动;中中新世末期的万安运动和中新世末期南海整体沉降作用。共划分了6个层序组,8个层序,即A层序组(含A层序)、B层序组(含B层序)、C层序组(含C1层序和C2层序)、D层序组(含D层序)、E层序组(含E1层序和E2层序)和F层序组(含F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中建南盆地 新生代层序 地层特征
下载PDF
台湾西部前陆盆地和帝汶海前陆盆地的比较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海荣 王英民 +2 位作者 刘振湖 黄奇志 齐立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台湾西部前陆盆地和帝汶海前陆盆地均是新生代环太平洋巨型沟-弧-盆体系的一部分。Huang et al.(2000)认为,帝汶海前陆盆地目前相当于台湾南部陆海域所处的弧-陆碰撞的初始阶段。我们认为,该研究中存在着一种潜在的逻辑上的矛盾。在研... 台湾西部前陆盆地和帝汶海前陆盆地均是新生代环太平洋巨型沟-弧-盆体系的一部分。Huang et al.(2000)认为,帝汶海前陆盆地目前相当于台湾南部陆海域所处的弧-陆碰撞的初始阶段。我们认为,该研究中存在着一种潜在的逻辑上的矛盾。在研究单个前陆盆地时,造山过程和板块的挠曲特性均会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一旦进行盆地之间的对比研究,则往往会倾向于关注造山过程、机制以及构造现象的异同等,并由此得出相应结论,却忽视了在现象异同的背后所隐藏着的板块挠曲特性所起的控制性作用。事实上,帝汶海前陆盆地和台湾西部前陆盆地的根本差异并不在其造山作用和过程,而在于其板块挠曲特性的巨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决定了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演化特性,构造、层序上的异同只是这种差异的外在体现。忽视这种差异,仅根据构造上的异同以推断前陆的演化过程会导致认识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挠曲响应 弧-陆碰撞 台湾省 帝汶
下载PDF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南海东北部海域中生界分布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珍 张莉 +1 位作者 易海 韦振权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2-427,共6页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南海东北部海域中深部地震反射资料品质较差,信噪比较低,有效波能量弱,中深层反射波组特征不明显,为此,采取重磁震三方面资料相结合的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周边岩石物性特征分析、重磁资料精细处理...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南海东北部海域中深部地震反射资料品质较差,信噪比较低,有效波能量弱,中深层反射波组特征不明显,为此,采取重磁震三方面资料相结合的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周边岩石物性特征分析、重磁资料精细处理与分析,结合地震资料显示的地层结构分析,圈出该地区的中生界分布范围,为我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和勘探开发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海域 地球物理场特征 中生界
下载PDF
前陆背景下的两种正断裂现象及其相互作用模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海荣 王英民 +2 位作者 刘振湖 黄奇志 邓安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3-640,共8页
许多前陆盆地同时存在着下部的裂陷正断裂和上部的造山期的挠曲正断裂。作用在均质不分层和非均质分层板块中的挠曲正断裂具有不同的外观形态和形变的空间协调机制,前者断面陡直、贯穿深远;后者则呈坡坪式形态。裂陷正断裂和挠曲正断裂... 许多前陆盆地同时存在着下部的裂陷正断裂和上部的造山期的挠曲正断裂。作用在均质不分层和非均质分层板块中的挠曲正断裂具有不同的外观形态和形变的空间协调机制,前者断面陡直、贯穿深远;后者则呈坡坪式形态。裂陷正断裂和挠曲正断裂具有3种相互作用方式、差异甚殊的断裂总体形态和中性面分布位置不同的应力体制。Ⅰ类,挠曲正断裂局限在陆缘期或坳陷期层序中;Ⅱ类,裂陷期正断裂断至断陷期层序,且以裂陷正断裂为基础而存在,二者构成完整而独特的断裂组合;Ⅲ类,挠曲正断裂亦断穿至断陷期层序,但和裂陷正断裂并不存在直接关系。这三类关系对孔隙—裂缝网络体具有不同的影响,并和应力体制一道,对流体尤其是烃类的作用过程有差异很大的影响。地层在跨越同生正断裂和挠曲正断裂时所发生的厚度的变化,起因于二者在物源方向上的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曲正断裂 裂陷正断裂 挠曲响应 应力机制 流体过程 前陆
下载PDF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62
18
作者 刘振湖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0-417,共8页
在较详细分析南沙海域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研究该海域主要沉积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不同区域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和总结各盆地中的油气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万安盆地、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北康盆地、... 在较详细分析南沙海域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研究该海域主要沉积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不同区域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和总结各盆地中的油气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万安盆地、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北康盆地、北巴拉望盆地油气资源远景次之,礼乐盆地和南薇西盆地油气资源远景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油气地质条件 油气分布 油气前景
下载PDF
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中新生代地层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改云 邓希光 +1 位作者 刘金萍 杜民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南设得兰群岛是晚中生代以来古太平洋板块向南极板块俯冲消减过程中形成的,目前对整个群岛的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无统一认识。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认为该群岛出露的地层具明显的时空规律。群岛主体的西南部出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南设得兰群岛是晚中生代以来古太平洋板块向南极板块俯冲消减过程中形成的,目前对整个群岛的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无统一认识。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认为该群岛出露的地层具明显的时空规律。群岛主体的西南部出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发育海底扇、深海、斜坡裙、扇三角洲等沉积相,相伴随的火山作用主要为钙碱性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的喷发,记录了弧前盆地-火山岛弧的演化过程;群岛主体的东北部主要出露上白垩统-下渐新统,其中上白垩统-始新统发育一套玄武质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建造,为温暖气候下的陆相沉积,火山活动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与钙碱性火山岩的过渡性质。渐新统-下中新统则记录了从间冰期正常海相到冰期冰海相沉积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特征 岩浆活动 中新生代 南设得兰群岛
下载PDF
北康盆地古地热场与油气远景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振湖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9-84,共6页
采用现今盆地地壳厚度作为约束条件,应用Mckenzie模式与构造沉降曲线拟合计算古地幔热流值,并考虑地壳和沉积层放射性衰变所释放的热流,研究盆地古地温场及其演化史,然后据此研究烃源岩的热成熟度史,结合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评价油气资源... 采用现今盆地地壳厚度作为约束条件,应用Mckenzie模式与构造沉降曲线拟合计算古地幔热流值,并考虑地壳和沉积层放射性衰变所释放的热流,研究盆地古地温场及其演化史,然后据此研究烃源岩的热成熟度史,结合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评价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中始新世末盆地基底热流为45~66mW/m2,随后盆地基底热流略有上升,至早渐新世末为51~66mW/m2,现今盆地基底热流为51~61mW/m2,并且坳陷的基底热流比隆起的基底热流高。所计算的现今表面热流与实测的表面热流一致。中始新统烃源岩在早中新世末处于成熟阶段,现今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上始新统-下渐新统烃源岩在晚中新世末处于成熟阶段,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上渐新统-下中新统烃源岩现今处于成熟阶段,局部达到生烃高峰。油气资源评价认为北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热场 油气远景 地质务件 资源评价 北康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