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丁西泠 《管理观察》 2020年第15期93-94,97,共3页
为贯彻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高职百万扩招的有关要求,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2019年扩招千人,生源多样,加之近年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构建立体化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 为贯彻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高职百万扩招的有关要求,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2019年扩招千人,生源多样,加之近年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构建立体化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质量,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落实思政课与日常思政教育的队伍协同、渠道协同,实施“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使立德树人成为各类课程、教师的共同目标与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万扩招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模式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学生主流文化认同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丁西泠 江传月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0-76,共7页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大中小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程度总体较高,但各学段学生文化认同的兴趣点、影响因素、活动需求各有不同,存在着隐匿性渗透冲击主流文化的话语权,互动式交流影响主流文化的权威性,个性化表达消解主流文化的控制...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大中小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程度总体较高,但各学段学生文化认同的兴趣点、影响因素、活动需求各有不同,存在着隐匿性渗透冲击主流文化的话语权,互动式交流影响主流文化的权威性,个性化表达消解主流文化的控制力等现实困境。需树立提升主流文化认同的科学理念,以大中小学生网络舆论教育为抓手,净化主流文化的认同环境;以文质兼美旨趣高尚的实践活动为平台,重构主流文化校园表达体系;构建“二层三共四结合”的文化认同教育模式,壮大积极健康的主流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主流文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路径 被引量:14
3
作者 丁西泠 《征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0-55,共6页
增强政府和公民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关注个人信息侵权问题,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寻找有效的救济途径刻不容缓。借鉴国外成熟的法律制度与文化,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从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设立对内和对外的双重监督... 增强政府和公民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关注个人信息侵权问题,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寻找有效的救济途径刻不容缓。借鉴国外成熟的法律制度与文化,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从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设立对内和对外的双重监督机构、重视行业自律等视角,从立法、监管、自律多层面进行路径重构,建立新时代综合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下载PDF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丁西泠 《高教学刊》 2022年第34期66-69,共4页
国际国内舆论环境日趋复杂,高校是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网络渗透的重要目标,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元性、不确定性不断增强,高校教师意识形态教育观念陈旧,传统舆论教育引导面临许多困难,缺乏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建构。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 国际国内舆论环境日趋复杂,高校是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网络渗透的重要目标,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元性、不确定性不断增强,高校教师意识形态教育观念陈旧,传统舆论教育引导面临许多困难,缺乏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建构。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长效机制。学校层面,树立正确理念,科学建章立制,完善网络舆论引导组织机构,多元主体有机合作,构建高校综合舆论引导格局;教师层面,树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意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独特优势,广泛凝聚共识;学生层面,培养更多的“意见领袖”,提高朋辈之间的影响力,促进大学生勇担使命、主动作为,助力构建公平有序的全球传播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舆论 机制 引导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协同与转化: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的理想信念教育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丁西泠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44-48,共5页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理想信念教育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问题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学生理想信念选择多元,理想信念教育存在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理想信念教育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问题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学生理想信念选择多元,理想信念教育存在教育内容宏观抽象,教育目标单一,教师的课程责任意识不明确,理想信念教育浅层次、形式化、割裂化等问题。新时代下,各类课程教师应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责任意识;推进全面深入的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合力促成所有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性转化;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更新教育内容,使教育贴近学生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课程思政 理想信念教育 协同 转化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互动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丁西泠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37-38,共2页
结合当前思政课教学工作中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等不足,对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融合互动路径进行研究,促进思政课教师掌握互动的主动权,以实现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认同、文化自信,进而促进行为转化,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 结合当前思政课教学工作中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等不足,对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融合互动路径进行研究,促进思政课教师掌握互动的主动权,以实现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认同、文化自信,进而促进行为转化,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高校 思政教育
下载PDF
数字渗透、传播变革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路径重构——基于高校场景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麦金兰 《新经济》 2023年第9期160-166,共7页
随着数字技术渗透、传播变革发展,意识形态领域的传统话语生态被打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一度呈现弱化趋势,主要表征为话语表达主体多元化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话语传播媒介复杂化干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治理、话语输出形态短... 随着数字技术渗透、传播变革发展,意识形态领域的传统话语生态被打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一度呈现弱化趋势,主要表征为话语表达主体多元化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话语传播媒介复杂化干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治理、话语输出形态短微化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提升话语传播力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重构的重要思路。应从话语亲和力提升、话语内容丰富度增强、话语形式灵活性打造等三个方面优化创新教育话语体系;拓展创新教育话语场景,突破受时空局限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话语场景,开拓网络媒体话语场景、课岗融合话语场景、社会实践话语场景和日常生活话语场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变革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路径重构 高校场景
下载PDF
岭南老字号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8
作者 黄雪梅 《教师》 2021年第13期12-14,共3页
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思政教育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对人才质量的新要求,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课程作用,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持显性教育... 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思政教育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对人才质量的新要求,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课程作用,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求为指导,以岭南老字号文化为纽带,融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构建以岭南老字号文化为融合点、思政为引领、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思政群,融合岭南老字号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思政教育,发挥文化耦合效应、育人效应和力量集聚效应,提高高职思政育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老字号文化 高职思政教育 融合效应 课程思政群
下载PDF
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担当——一线城市家庭教育的问题研究
9
作者 丁西泠 《爱情婚姻家庭(下旬)》 2021年第12期0061-0062,共2页
家庭是每个人生命的摇篮,是国家兴旺、民族进步的灵魂,新时代城市家庭教育存在父母孩子教育与个人发展难以取舍、“以成绩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倾向和父母无视孩子的需求、事事替孩子做主等问题,应树立“育儿并育己——亲子双方在自我管... 家庭是每个人生命的摇篮,是国家兴旺、民族进步的灵魂,新时代城市家庭教育存在父母孩子教育与个人发展难以取舍、“以成绩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倾向和父母无视孩子的需求、事事替孩子做主等问题,应树立“育儿并育己——亲子双方在自我管理下共同成长”的家庭教育新理念,以品德教育为使命,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尊重,给他们自我管理的权利,以身作则、因材施教,亲子双方在自我管理下共同成长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合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新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自我管理 理念
下载PDF
大学生参与思政理论课现状及课程情感调查分析
10
作者 麦金兰 《科教文汇》 2021年第9期41-42,共2页
基于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亲和力的目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就学生参与思政理论课的现状及其对思政理论课的课程情感展开调查,并从参与数量、参与质量到参与现状、从表象原因到内在需求对课程情感进行立体化分析。调查分析主要表明,大学... 基于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亲和力的目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就学生参与思政理论课的现状及其对思政理论课的课程情感展开调查,并从参与数量、参与质量到参与现状、从表象原因到内在需求对课程情感进行立体化分析。调查分析主要表明,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有知识、方法、能力等不同层面的实用性需求,但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其专业学习或当地产业、文化的联系度较低,课程实用效能亟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理论课 学生参与现状 课程情感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民生问题与政策举措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苍劲 丁西泠 喻嘉 《广东青年研究》 2021年第1期23-30,共8页
关注青年、重视青年、促进青年的就业、住房、落户等民生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和保障,已经成为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把发展社会民生问题作为重要问题加以论述。党的十九... 关注青年、重视青年、促进青年的就业、住房、落户等民生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和保障,已经成为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把发展社会民生问题作为重要问题加以论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生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举措,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在刚进入社会工作的初期,必须正确看待就业、住房、落户等热点问题,增加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对新时代发展的信心,这对于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学生 民生 就业 住房 落户 政策举措
下载PDF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助力“美丽湾区”建设
12
作者 张利霞 《环境》 2023年第10期78-80,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反映了我们祖先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发展。建设“美丽湾区”,就要坚持以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反映了我们祖先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发展。建设“美丽湾区”,就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加强大湾区生态保护,建立宜居宜业宜游的大湾区,把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态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 战略支点 生态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湾区
下载PDF
以“榜样的力量”营造新时代大学优良校风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恒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第11期27-29,共3页
榜样具有示范、激励和引领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有利于营造新时代大学优良校风。本文通过分析榜样的积极作用及高校在榜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发挥“榜样的力量”的具体措施,包括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思政课与其他课程... 榜样具有示范、激励和引领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有利于营造新时代大学优良校风。本文通过分析榜样的积极作用及高校在榜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发挥“榜样的力量”的具体措施,包括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强化体验式教育、秉持知行合一;健全体制机制,保障榜样教育健康有序开展,以此营造新时代大学优良校风,推动高校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榜样 榜样精神 大学校风
下载PDF
“三个务必”的价值逻辑
14
作者 孙银苹 《新经济》 2023年第7期31-37,共7页
“三个务必”融入了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元素,是新征程上对党更高标准的政治要求,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斗争性和人民性。“三个务必”体现了百年大党的历史自觉和时代清醒,从认知、行为、意志三个维度高度凝练中国共产... “三个务必”融入了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元素,是新征程上对党更高标准的政治要求,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斗争性和人民性。“三个务必”体现了百年大党的历史自觉和时代清醒,从认知、行为、意志三个维度高度凝练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追求,形成融会贯通的严密价值逻辑。立足于新时代育人实际和要求,从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突出教师党员“主力军”作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思政育人“主阵地”作用、壮大网络舆论“主战场”作用五个方面提出“三个务必”的育人关键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精神 “三个务必” 价值逻辑 育人关键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三阶四环”模式的耦合发展
15
作者 余青云 《华章》 2024年第18期0102-0104,共3页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应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挑战,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高职院校为...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应对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挑战,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路径,重点分析了“三阶四环”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的耦合发展。首先,本文阐明了新质生产力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强调了教育变革的重要性。其次,详细探讨了“三阶四环”模式的理念与实践,分析了其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理论基础和全面覆盖、渐进拓展的实践路径。最后,通过对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反思,提出了优化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