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在道路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尹应梅 汤良麒 +2 位作者 杨娥 区芷欣 孙晓龙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5-73,共9页
道路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之一,机器学习是提高道路工程领域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方法.为全面了解机器学习在道路工程领域的发展及应用,在阐述机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机器学习在道路工程材料、设计、施... 道路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之一,机器学习是提高道路工程领域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方法.为全面了解机器学习在道路工程领域的发展及应用,在阐述机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机器学习在道路工程材料、设计、施工、运维和预测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表明,道路工程领域已开展了不少机器学习研究,但道路工程各方面机器学习智能化发展存在不足,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发展需深入探索大数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智能技术在道路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融合,促进道路工程领域机器学习等智能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算法/模型 性能预测
下载PDF
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轨道工程教学改革探索
2
作者 谢铠泽 徐浩 +1 位作者 赵维刚 赵振航 《科教导刊》 2023年第15期115-117,共3页
文章针对轨道工程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内容更新滞后、课程内容脉络不清、理论与实践割裂及考核偏重理论知识等现状,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铁路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专业技术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从教学课程内容优化、多种教学模式并... 文章针对轨道工程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内容更新滞后、课程内容脉络不清、理论与实践割裂及考核偏重理论知识等现状,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铁路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专业技术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从教学课程内容优化、多种教学模式并用、课堂―铁路局交互扩展以及铁道工程竞赛引入等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探索。实践教学改革旨在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尤其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工程 工程实践 教学改革 内容优化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
3
作者 杨朋 刘艳红 +4 位作者 杨娥 张海波 韩玉梅 王雪莲 周双喜 《高教学刊》 2024年第5期120-123,共4页
建筑材料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点多且专等特点,建筑材料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要求学生既能够理解知识又能够应用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但目前的大多数建筑材料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普遍存在课程... 建筑材料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点多且专等特点,建筑材料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要求学生既能够理解知识又能够应用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但目前的大多数建筑材料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材部分知识内容陈旧等弊端。该文经过调查研究及教师任教体会深刻剖析高等学校建筑材料课程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改进之处。以互联网为工具,提出建立建筑材料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课外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改变现有课程考核方式及建立国际化平台等五个方面的建议和措施,最后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系统总结。该文对于应用型本科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建筑材料 工科课程 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
下载PDF
桥墩温度变化对桥上道岔动力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徐浩 林红松 +1 位作者 曹保 潘自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道岔是铁路线路的薄弱环节,是影响行车平稳性与安全性的关键设备。随着我国西南山区铁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出现大量高墩大跨桥梁,温度作用下相邻高墩差将引起轨道不平顺,从而影响桥上无砟道岔的动力特性。为研究温度作用下相邻桥墩高度差... 道岔是铁路线路的薄弱环节,是影响行车平稳性与安全性的关键设备。随着我国西南山区铁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出现大量高墩大跨桥梁,温度作用下相邻高墩差将引起轨道不平顺,从而影响桥上无砟道岔的动力特性。为研究温度作用下相邻桥墩高度差对连续梁上道岔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某(40+56+40)m变宽连续梁上18号道岔为研究对象,采用UM软件和ANSYS联合仿真,建立列车-道岔-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温度作用下桥墩变形引起的轨道变形对道岔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桥墩升降温对钢轨竖向变形影响较大,当相邻桥墩高度差为29.5 m,桥墩温度变化为30℃时,钢轨最大竖向变形为20.97 mm,出现在桥墩最高处;桥墩高差仅对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有影响,对轮轨力、车辆安全性、平稳性和道岔变形基本无影响;桥墩升温30℃时,高速列车以385 km/h速度直向通过道岔时车体振动加速度从0.05 m/s^(2)增大至0.13 m/s^(2),高速列车以90 km/h速度侧向通过道岔时加速度从0.04 m/s^(2)增大至0.10 m/s^(2);桥墩降温30℃时,高速列车以385 km/h速度直向通过道岔时车体振动加速度从0.05 m/s^(2)增大至0.12 m/s^(2),高速列车以90 km/h速度侧向通过道岔时加速度从0.04 m/s^(2)增大至0.10 m/s^(2);当相邻桥墩高度差为29.5 m时,桥上无砟道岔系统的动力特性指标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桥墩高差 道岔 连续梁 动力学模型 动力特性
下载PDF
粉煤灰-矿渣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尺寸效应研究
5
作者 杜婷 帅小根 +2 位作者 石雯 陈前 李晨宇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147,共6页
以粉煤灰和矿渣掺入方式和掺量为变量,设计24组C30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或矿渣单掺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矿物掺料的掺量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同等掺量下矿渣单掺优于粉煤... 以粉煤灰和矿渣掺入方式和掺量为变量,设计24组C30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或矿渣单掺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矿物掺料的掺量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同等掺量下矿渣单掺优于粉煤灰单掺;双掺时保持粉煤灰或矿渣掺量20%不变,再生混凝土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随另一种微细矿物掺量的增加同样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双掺较单掺方式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更佳,且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单掺粉煤灰或矿渣时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换算系数随其掺量增加而增大,双掺则稳定保持在0.85±0.02。此外,论文还建立了不同微细矿物掺料条件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系数的修正公式,验证结果表明公式预测误差较小。建议实际工程再生混凝土配制采用粉煤灰和矿渣双掺方式,且掺量控制在2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粉煤灰 矿渣 抗压强度 尺寸效应 强度换算系数
下载PDF
疏浚吹填泥沙静态间歇沉降行为及其稳态宏观评价标准
6
作者 鲍树峰 董志良 +2 位作者 莫海鸿 周睿博 张劲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9-557,共9页
关于疏浚吹填泥沙的静态间歇沉降行为与机理及其稳态宏观评价标准,目前暂未深入研究。这是当今疏浚吹填泥沙地基采用真空过滤排水固结技术进行处理时无法科学判断最佳启动时间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此,先对疏浚吹填泥沙的静态间歇沉降行... 关于疏浚吹填泥沙的静态间歇沉降行为与机理及其稳态宏观评价标准,目前暂未深入研究。这是当今疏浚吹填泥沙地基采用真空过滤排水固结技术进行处理时无法科学判断最佳启动时间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此,先对疏浚吹填泥沙的静态间歇沉降行为进行理论研究,建立了颗粒悬浮液的沉降速度与平均孔隙比的理论关系式。然后,获取典型工程现场的疏浚吹填泥沙,配制典型浓度试样,开展静态间歇沉降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黏粒(d<0.005mm)含量是影响疏浚吹填泥沙静态间歇沉降行为与机理的关键因素之一;(2)颗粒通量最大值Gmax往往出现在试验难以测出的非常低的浓度条件下,且黏粒含量越高,越难通过试验方式测得;(3)对于黏粒含量为40%~60%的疏浚吹填泥沙,建议将“平均孔隙比累计变化率为60%~75%”作为静态间歇沉降稳定状态的宏观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吹填泥沙 静态间歇沉降行为 稳态评价标准
原文传递
BP神经网络的隧道沉降预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7
作者 丁杨 韩震 +3 位作者 张小龙 张鸿乾 周双喜 饶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1,138,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土木工程课程迫切需要转型,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提高高校智能建造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借助Matlab仿真软件,搭建多层逆向传播(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开展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预测,分析不同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土木工程课程迫切需要转型,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提高高校智能建造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借助Matlab仿真软件,搭建多层逆向传播(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开展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预测,分析不同输入量及隐含层数量等因素对预测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对单隐含层神经网络而言,建议输入量为1,隐含层数量在1~6之间;对于双隐含层神经网络,建议输入量为5,第1、2层隐含层数量在1~3之间;所建单/多层BP神经网络能很好地预测沉降变化趋势,为智能建造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虚拟仿真 教学改革 地铁盾构 地表沉降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简单测绘数据的建筑物BIM建模
8
作者 周波阳 黄晓民 郑育文 《广东建材》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采用手持激光测距仪和钢卷尺等简单测绘工具采集了广州航海学院航务楼的建筑信息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和Revit软件进行了BIM建模,最后以此模型为基础导出了竣工图。相关经验可在乡村建筑的维护和修缮中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测绘数据 BIM建模 竣工图
下载PDF
营口月亮湾砂质海岸整治修复工程近岸水环境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明慧 索安宁 《海岸工程》 2022年第1期71-78,共8页
针对砂质海岸整治修复工程的近岸水环境效果评价问题,建立了基于海洋功能区划水质要求的砂质海岸整治修复工程近岸水环境效果评价方法,并以辽宁营口月亮湾砂质海岸整治修复工程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月亮湾海岸整治修复工程初... 针对砂质海岸整治修复工程的近岸水环境效果评价问题,建立了基于海洋功能区划水质要求的砂质海岸整治修复工程近岸水环境效果评价方法,并以辽宁营口月亮湾砂质海岸整治修复工程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月亮湾海岸整治修复工程初步改善了海湾水环境质量,海湾环境中主要污染物变化各具特点:无机氮质量浓度由工程实施前所有站位点都不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提升为16.67%站位点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重金属铜质量浓度由工程实施前85%站位点都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提升为100%站位点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质量浓度由工程实施前所有站位点都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降低为80%站位点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质量浓度在月亮湾海岸整治修复工程实施前、后都是海水环境质量的“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海岸 海岸整治修复工程 水环境 效果评价 月亮湾 辽东湾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大连金石滩海岸整治修复工程效果评价
10
作者 张明慧 张劲文 +1 位作者 刘贞文 丁德文 《海洋技术学报》 2022年第5期122-130,共9页
针对大连金石滩海岸整治修复工程效果定量评价的管理需求,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环境效果、景观生态效果、沙滩资源效果和社会经济效果4个方面研究建立了海岸整治修复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了海岸整治修复工... 针对大连金石滩海岸整治修复工程效果定量评价的管理需求,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环境效果、景观生态效果、沙滩资源效果和社会经济效果4个方面研究建立了海岸整治修复工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了海岸整治修复工程效果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大连金石滩海岸整治修复工程效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构建的海岸整治修复工程效果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涵盖内容全面,指标获取可行,评价结果明确,整体方法实用。大连金石滩海岸整治修复工程效果综合评价值为0.7755,综合效果为优秀,其中沙滩资源效果贡献率为30.73%,社会经济效果贡献率为30.59%,景观生态效果和自然环境效果贡献率分别为20.86%和17.82%。本文可为我国砂质海岸整治修复工程效果综合评价提供技术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整治修复工程 效果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大连金石滩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思政设计与思考
11
作者 周波阳 张子文 郑育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2年第1期0172-0175,共4页
选取广州航海学院土建类专业基础课《土木工程测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进行融合,形成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的高素... 选取广州航海学院土建类专业基础课《土木工程测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进行融合,形成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思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测量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隧道砌体检测装置的研发和应用
12
作者 杨朋 彭云锋 +3 位作者 林梓豪 肖柔美 刘演彬 王雪莲 《广东建材》 2023年第4期51-52,71,共3页
为解决隧道检测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车载自动化式隧道检测装置,属于隧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固定底座、调节组件和检测设备等部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关键词 隧道 衬砌结构 检测装置 研发
下载PDF
混凝土泵送管道压力试验与分析
13
作者 杜婷 王本武 +3 位作者 孙同盼 李智莹 张路敏 吴贤国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7-191,共5页
采用试验获取了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泵送管道控制截面的应变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了混凝土泵送时管道的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及管道内壁压力,分析了管道应变、应力和泵送压力损失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泵送管道的环向和轴向应力随泵... 采用试验获取了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泵送管道控制截面的应变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了混凝土泵送时管道的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及管道内壁压力,分析了管道应变、应力和泵送压力损失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泵送管道的环向和轴向应力随泵压的增大而增大,且随着管道的延伸,泵送压力会发生损失。混凝土正常泵送时管道以环向应力为主,同一截面处环向应变约为轴向应变的2~4倍;弯管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弯管段压力损失较直管大,1 m弯管段引起的压力损失值约为5.5 m直管段引起的压力损失值。研究成果为实时掌握混凝土的泵送状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泵送 泵送管道 应变监测 泵送压力 压力损失
下载PDF
ICP算法在多波束点云条带自动配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飞 张子文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共5页
针对当前多波束自动匹配过程仍需借助人工干预,并且处理过程中特征点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航带法的多波束连接方式,并且引入迭代最邻近算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进行点云条带匹配。利用ICP算法刚性不变原理,建立源点... 针对当前多波束自动匹配过程仍需借助人工干预,并且处理过程中特征点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航带法的多波束连接方式,并且引入迭代最邻近算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进行点云条带匹配。利用ICP算法刚性不变原理,建立源点云与目标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公共区域点云,采用奇异值分解,求解相邻条带之间的旋转参数和平移参数。将配准后的相邻条带利用航带法进行连接,完成测区内多波束点云的自动匹配和连接。对实验测区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距离阈值和迭代阈值验证本文算法。通过对比不同地形匹配效果,验证ICP自动匹配算法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绘 多波束测深系统 条带拼接 迭代最近点算法 阈值参数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算法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
15
作者 程豪 蒋占四 +2 位作者 陈晓鑫 郑洪鑫 蒋慧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1-144,149,共5页
针对当前带钢在表面缺陷检测过程中存在检测算法精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算法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模型。首先,在检测端构建新的检测层,提高网络对不同尺寸目标的检测;其次,在主干网络结构中引入注意力模块,进一步加... 针对当前带钢在表面缺陷检测过程中存在检测算法精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算法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模型。首先,在检测端构建新的检测层,提高网络对不同尺寸目标的检测;其次,在主干网络结构中引入注意力模块,进一步加强网络提取特征的能力;然后,通过BiFPN_Add来增强深浅层特征信息的融合;最后,构建新的CNeB模块来取代各检测层对应的C3模块,进而增强网络对特征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NEU-DET数据集上均值平均精度达到了80.9%,较原有的算法提升了4.5%,同时检测速度与原模型保持基本不变,性能优于目前其他主流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YOLOv5 注意力机制 特征融合
下载PDF
考虑活动支座摩阻力的山区铁路连续梁桥墩纵向水平刚度限值研究
16
作者 徐浩 谢铠泽 +1 位作者 周双喜 张浩东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146,共9页
针对山区客货共线铁路连续梁桥墩工程造价高的问题,对山区客货共线铁路连续梁的桥墩纵向水平刚度合理取值进行研究.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考虑活动支座摩阻力的钢轨-桥梁-墩台一体化计算模型,研究活动支座摩阻力及桥墩纵向水平刚度... 针对山区客货共线铁路连续梁桥墩工程造价高的问题,对山区客货共线铁路连续梁的桥墩纵向水平刚度合理取值进行研究.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考虑活动支座摩阻力的钢轨-桥梁-墩台一体化计算模型,研究活动支座摩阻力及桥墩纵向水平刚度对连续梁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提出考虑活动支座摩阻力的常用跨度连续梁桥墩纵向水平刚度限值.研究结果表明:活动支座摩阻力增强了连续梁与无缝线路的纵向约束,随着活动支座摩阻系数的增大,钢轨伸缩力、钢轨制动力、梁轨相对位移和钢轨断缝值均减小;随着桥墩纵向水平刚度增大,钢轨伸缩力增大,钢轨制动力、梁轨相对位移及钢轨断缝值降低;不考虑活动支座摩阻力时,(32+48+32)m、(40+64+40)m和(48+80+48)m连续梁的桥墩纵向水平刚度限值分别为620、1020和1440 kN/(cm·双线);活动支座摩阻力可降低桥墩纵向水平刚度限值,不考虑桥梁活动支座摩阻力的连续梁桥墩纵向水平刚度限值是考虑活动支座摩阻力的桥墩纵向水平刚度限值的1.1~1.7倍,建议客货共线铁路连续梁桥上无缝线路及桥墩设计中应考虑活动支座摩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线路 活动支座摩阻力 连续梁 钢轨纵向力 桥墩纵向水平刚度
下载PDF
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
17
作者 邹巧玲 《航海教育研究》 2023年第3期25-30,共6页
大学生网络“圈层化”现象呈现出圈层内容“同质化”、圈层表达“个性化”、圈层交往“区隔化”、圈层传播“去中心化”的主要表征。针对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困境,提出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 大学生网络“圈层化”现象呈现出圈层内容“同质化”、圈层表达“个性化”、圈层交往“区隔化”、圈层传播“去中心化”的主要表征。针对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困境,提出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践进路:打破圈层认知“信息茧房”,筑牢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改善话语表达方式,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发挥圈层传播“把关人”作用,促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认同;突破圈层交往壁垒,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行为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圈层化” 主流意识形态 现实困境 认同建构
下载PDF
修复材料性能对框架板式无砟轨道板角离缝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徐浩 代玮武 +2 位作者 周双喜 张浩东 谢铠泽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0-56,共7页
分析了框架板式无砟轨道板角离缝原因,建立了含维修材料的框架板式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维修材料弹性模量对无砟轨道受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板角离缝维修材料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施工因素、服役环境和长期列车荷载作用是导致... 分析了框架板式无砟轨道板角离缝原因,建立了含维修材料的框架板式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维修材料弹性模量对无砟轨道受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板角离缝维修材料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施工因素、服役环境和长期列车荷载作用是导致单元框架板式无砟轨道发生板角离缝的主要原因;钢轨和轨道板的垂向位移、CA砂浆层压应力随板角离缝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轨道板的拉应力则先增大后减小;正温度梯度作用下轨道板的拉应力随维修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轨道结构位移则随维修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当维修材料弹性模量从50 MPa增加至1000 MPa时,列车荷载作用下维修材料的压应力增大了3.25倍;从维修材料受力角度考虑,建议框架板式无砟轨道板角离缝维修材料采用树脂材料,且弹性模量宜为100~3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板式轨道 板角离缝 维修材料 力学性能 材料性能指标
下载PDF
融合动态窗与改进RRT的全位置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海波 严小珊 +1 位作者 毕齐林 唐惠玲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35-43,共9页
针对传统RRT算法在无人车、无人船等自适应路径规划中的随机性导致树枝生长缺乏目标方向性问题,提出一种改进RRT算法与动态窗口相结合的混合算法,考虑其随机树生长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冗余点,使得路径曲折、不平滑,基于子目标点选取策略研... 针对传统RRT算法在无人车、无人船等自适应路径规划中的随机性导致树枝生长缺乏目标方向性问题,提出一种改进RRT算法与动态窗口相结合的混合算法,考虑其随机树生长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冗余点,使得路径曲折、不平滑,基于子目标点选取策略研究一种过滤多余节点的算法;为了满足无人车、无人船行驶的安全性,建立安全阈值距离模型,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RRT算法能够在复杂的动态环境下生成有效的可行路径,与传统RRT算法相比较,它使搜索效率提高了43%,规划路径平滑度明显提升,能够实现动态环境中无人车、无人船在线实时路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T算法 动态窗口 自适应路径规划 子目标点选取策略 安全阈值
下载PDF
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的抗冲击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方贤 李建新 +1 位作者 肖民 任蒙蒙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了对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的抗冲击性能进行定量表征和破坏形式进行定性描述,评价复合墙板抗冲击性能的优劣,利用质量为2040 g的钢球分别从1.0 m、1.5 m、2.0 m和2.5 m的高度自由落体冲击复合墙板,同时辅以全幅高达2000帧/s的... 为了对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的抗冲击性能进行定量表征和破坏形式进行定性描述,评价复合墙板抗冲击性能的优劣,利用质量为2040 g的钢球分别从1.0 m、1.5 m、2.0 m和2.5 m的高度自由落体冲击复合墙板,同时辅以全幅高达2000帧/s的超高速相机拍摄试验过程,研究了不同结构的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的抗冲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钢丝网、纤维、玻璃纤维网格布三种增强方式可以提升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的抗冲击性能,三种复合墙板分别在冲击高度为2.0 m、2.0 m和2.5 m时出现裂缝,吸能比例的最大值分别为97.80%、96.70%和96.57%,玻璃纤维网格布增强方式的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表面不同位置处抗冲击性能具有差异性,非龙骨区域的吸能比例和硅酸钙板吸收能量小于龙骨区域,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 复合墙板 抗冲击性能 冲击高度 硅酸钙板 吸能比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