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8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许少英 杨穗群 +2 位作者 徐国胜 刘凯媚 李仲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0期167-169,173,共4页
目的对广州市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避免浪费血液资源。方法通过血站计算机系统收集血液采集、制备、检验、储存、发放等信息,对于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不合格血液和报废血液信息进行归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8年无偿献血采... 目的对广州市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避免浪费血液资源。方法通过血站计算机系统收集血液采集、制备、检验、储存、发放等信息,对于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不合格血液和报废血液信息进行归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8年无偿献血采集血液总量为5742519U,因不合格报废总量为334872U,报废率为5.83%;所有报废血液中,感染性不合格血液导致的报废占总报废量的48.79%,物理原因导致的报废占50.40%。各类感染性不合格血液报废所占的比例为ALT(36.30%)>HBV(28.50%)>梅毒(12.88%)>HCV(9.71%)>NAT(8.38%)>HIV(4.22%);各类物理原因不合格血液报废所占的比例为脂肪血(86.26%)>血袋破裂和渗漏(5.80%)>其他(4.43%)>纤维蛋白析出(1.23%)>采血量不足(1.01%)>溶血(0.64%)>血凝块(0.44%)。结论2013~2018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总体情况较为平稳,总报废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并逐年递减。减少不合格血液的产生,可以通过加强采集、制备、储存、发放和运输各个环节的管理来实现。减少不合格血液的产生,不仅能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还能促进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不合格血液 血液报废 血液安全
下载PDF
广州地区献血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流行情况调查
2
作者 李玉笑 戎霞 +3 位作者 何博 杜荣松 单振刚 廖峭 《中国输血杂志》 2025年第2期222-226,243,共6页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献血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流行情况,为本地区采供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地区2016年3月—2021年12月2 116 951名献血者采用ELISA法进行抗-HTLV初筛检测,初筛检测呈反应性者再用蛋白印迹法(WB)做确证检测。...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献血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流行情况,为本地区采供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地区2016年3月—2021年12月2 116 951名献血者采用ELISA法进行抗-HTLV初筛检测,初筛检测呈反应性者再用蛋白印迹法(WB)做确证检测。定性资料用SPSS19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Joinpoint软件对2016—2021年HTLV确证试验总阳性率进行趋势分析,根据ACP(ananual percent change)来判断趋势变化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2016年3月—2021年12月广州地区献血者抗-HTLV ELISA初筛总不合格率为0.019 7%(416/2 116 951),WB确诊阳性率为0.001 1%(23/2 116 951);主城6区个人献血者HTLV确证总阳性率(0.002 12%,19/895 301)比团体献血者(0.000 32%,3/951 947)高(P<0.05);主城6区HTLV确证总阳性率(0.001 19%)与非主城3区(0.000 37%)无差异(P>0.05),主城6区及广州地区(包括主城6区和非主城3区)HTLV感染的流行趋势无显著性上升或下降。结论 广州地区献血人群HTLV保持低水平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 献血者 ELISA 蛋白印迹法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2012—2022年广州地区抗-HIV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田也 李仲平 +4 位作者 廖芬芳 谢君谋 杨穗群 戎霞 王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0-184,208,共6页
目的调查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群信息,分析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探讨新形势下保障用血安全的措施。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和1种核酸检测(NAT)试... 目的调查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群信息,分析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探讨新形势下保障用血安全的措施。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和1种核酸检测(NAT)试剂对2012—2022年广州地区的无偿献血标本进行HIV抗原抗体检测和HIV RNA筛查,检出反应性的血液标本送至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抗-HIV确证实验(蛋白免疫印迹法),并对确证抗-HIV阳性的献血者进行人群特征分析。结果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共3351596份献血者标本。抗-HIV确证阳性有708份,总阳性率为21.12/10万,抗-HIV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1)不同年龄段的抗-HIV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25~34岁组、35~44岁组、18~24岁组、≥45岁组(P<0.05);2)初次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9.23/10万)显著高于重复献血者(10.78/10万)(P<0.05);3)男性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0.45/10万)显著高于女性(3.46/10万)(P<0.05);4)个体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2.18/10万)高于团体献血者(9.10/10万)(P<0.05)。结论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IV确证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无偿献血及艾滋病预防系列政策落实呈显著正相关性。青年人群仍然是HIV高危人群集中区,应多渠道加强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初次献血者的抗-HIV阳性率远高于重复献血者,建议进一步优化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体检过程,多措施筛查高危行为人群的献血行为。加强固定献血者的艾滋病预防等宣传教育,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加强献血后保密性弃血途径告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HIV 宣传
原文传递
广州市单项核酸检测阳性无偿献血者追踪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仲平 林诗雅 +6 位作者 郑优荣 梁浩坚 王淏 黄志健 谢君谋 陈锦艳 李丰沛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597-601,共5页
目的研究单项核酸扩增检测(NAT)阳性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为采供血机构完善献血者屏蔽与归队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2 633份单项NAT阳性献血者样本为研究对象,使用HBV、HCV、HIV NAT鉴别试验作进一步鉴定,对献血者进行召回复查全部血... 目的研究单项核酸扩增检测(NAT)阳性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为采供血机构完善献血者屏蔽与归队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2 633份单项NAT阳性献血者样本为研究对象,使用HBV、HCV、HIV NAT鉴别试验作进一步鉴定,对献血者进行召回复查全部血清学筛查项目及核酸检测,统计分析献血者复查结果,并对归队献血者后续献血筛查结果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2 633份样本中单项NAT阳性率为0.23%,NAT鉴别试验阳性率为32.78%。召回665例单项NAT阳性献血者复查,150例献血者复检出现不合格项而屏蔽献血资格,其中21例HBsAg阳性、3例抗-HIV初筛阳性(送CDC确证为阳性)、110例仍为单项NAT阳性;515例献血者复查全部筛查项目均合格,当中177例(占21.01%)献血者没有再次献血;35例复检单项NAT阴性献血者的回顾性核酸鉴别试验阳性,当中12例献血者1次或1次以上的合格献血记录,11例献血者在解锁后献血,血液筛查中再次出现单项NAT阳性的结果。结论 NAT能进一步缩短血液筛查"窗口期",提高血液安全性,同时也造成一部分血液由于NAT假阳性结果而浪费;部分解锁屏蔽的献血者的NAT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其血液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确认,采供血机构应尽快完善献血者屏蔽和归队策略,在确保血液安全同时减少献血者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核酸检测 献血者屏蔽与归队 血液安全
下载PDF
2018~2020年广州市采血不足量发生原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梁明月 骆宏 +4 位作者 黄伯泉 谭爱玲 范斌 何博 黄晓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血不足量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采血环节中不足量全血报废和防止献血者流失。方法在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中统计2018~2020年每年全血献血人次和采血环节中全血不足量发生人次,通过S...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血不足量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采血环节中不足量全血报废和防止献血者流失。方法在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中统计2018~2020年每年全血献血人次和采血环节中全血不足量发生人次,通过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线性趋势检验。结果 2018~2020年采血不足量发生率为0.066 4%(531/799 439),血流不畅、晕针和其他原因导致的采血不足量发生率分别为0.048 7%(389/799 439),0.010 6%(85/799 439)和0.007 1%(57/799 439)。各年间采血不足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流不畅导致的采血不足量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0.036 3%<0.038 2%<0.072 7%,P<0.05)。结论采血环节中血流不畅引起的不足量全血有上升的趋势,需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新冠疫情常态化下,采血护士除了进行疫情防控专业知识学习及培训,还需不断加强静脉穿刺技能、心理护理和处理献血不良反应的能力,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 采血不足量 血流不畅 晕针
原文传递
2014-2018年广州市全血献血者数据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健华 陈锦艳 +3 位作者 柯蓉蓉 谢桂芸 黄晓莹 黎世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8期78-81,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4-2018年全血献血者的年龄分布特点和献血量变化情况,探讨全血献血者宣传招募与保留的策略,为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州血液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中获得2014-2018年全血献血者的全数据,分...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4-2018年全血献血者的年龄分布特点和献血量变化情况,探讨全血献血者宣传招募与保留的策略,为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州血液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中获得2014-2018年全血献血者的全数据,分年度统计全血献血者人数、年龄分布、献血量和献血次数。结果:2014-2018年,18~25岁献血人数最高,占当年总献血人数45%~49%,其次分别为26~35岁、36~45岁、46~55岁;2014-2018年,18~25岁、46~55岁及56~60岁献血人数逐年递增,26~35岁及36~45岁献血人数逐年下降。2014-2018年,总献血人数先升后降,年度献血1次的献血者相对占比逐年下降,献血2次的献血者占比逐年增长,3次献血者占比变化不大;献血1次人数占比(87.49%)最高,其次分别为献血2次献血者(12.50%)及3次献血者(0.01%)。2014-2018年,2 U(400 mL)献血者占比最大,其次是1 U(200 mL)和1.5 U(300 mL);2 U献血者比例在2014-2017年由65.88%逐年增长到72.45%,2018年下降至69.89%;1 U献血者比例在2014-2017年由24.12%逐年减少到17.56%,2018年上升至19.83%;2014-2018年,1.5 U献血者占比在9.99%~11.99%波动,变化不大。结论:广州地区的全血献血者队伍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根据献血者的年龄分布应针对年轻人特别制订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招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献血者 全数据 宣传 招募 保留
下载PDF
2009—2022年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情况调查
7
作者 梁明月 骆宏 +5 位作者 黄伯泉 何博 陈小光 黄晓斌 戎霞 张伟东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对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保障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22年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献血人次、献血者人群特征、保密性弃血原因和献血后回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22年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回告率为... 目的对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保障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22年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献血人次、献血者人群特征、保密性弃血原因和献血后回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22年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回告率为0.0062%(260/4170984),各年间的保密性弃血回告率有差异(P<0.05);2009—2022年保密性弃血回告率在性别和职业方面无差异(P>0.05),在献血年龄、献血次数、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方面有差异(P<0.05),其中18~30岁献血者(0.0073%)和首次献血者(0.0108%)是保密性弃血的主要人群。高危性行为(28.46%,74/260)是保密性弃血的首要原因,保密性弃血回告时间高峰期在献血后72 h内,其中献血后24~72 h回告要求保密性弃血的人次(68.46%,178/260)占比最高。结论保密性弃血是保障血液安全非常重要的措施,在献血者招募过程应重点对18~30岁献血者和首次献血者进行详细的献血前健康征询,排除高危献血者,同时强化保密性弃血回告及方法途径指引宣传,做好保密性弃血原因登记和分类工作,从源头筛选出合格、低风险的无偿献血者,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密性弃血 人群特征 献血后回告
原文传递
广州市单采血小板输血相关传染病筛查不合格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仲平 杜荣松 +5 位作者 黄伯泉 梁浩坚 李晓帆 任俊 陈锦艳 蓝琴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8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来自无偿和互助献血单采血小板血液安全性,为完善单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3月共采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样本157 692份,使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盒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速率... 目的探讨来自无偿和互助献血单采血小板血液安全性,为完善单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3月共采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样本157 692份,使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盒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速率法),同时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检测(NAT),比较无偿和互助单采血小板筛查总体不合格率及各筛查项目的不合格情况,并对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进行追踪回访,比较不同来源献血者解锁率。结果 2014年1月~2018年3月共检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样本157 692份,共检出1495份不合格样本,总体不合格率为0.95%,广州市无偿和互助单采血小板血液筛查不合格率均呈下降趋势,互助单采血小板总体和各年不合格率均高于无偿献血(P <0.05),互助献血者单采血小板血液筛查项目:HBsAg、抗-HCV、抗-HIV(单试剂阳性)、抗-TP、ALT、单项NAT的阳性率均高于无偿献血者。对404位单试剂阳性单采献血者进行追踪回访,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解锁率为82.37%;互助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解锁率为70.65%(χ2=6.03,P <0.05)。结论单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血液安全风险较无偿献血高,不适宜作为今后单采血小板的招募发展方向,采供血机构应坚持从固定无偿献血者中招募,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做好单试剂阳性献血者复检和归队工作,扩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单采血小板 互助单采血小板 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 血液安全
下载PDF
2016-2019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酶联免疫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蓝岚茵 郑剑婷 芦曦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4期159-161,169,共4页
目的分析2016—2019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酶联免疫检测(ELISA)情况。方法对广州血液中心2016—2019年的无偿献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及梅毒螺旋体(TP)抗体的ELISA检测。结果2016... 目的分析2016—2019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酶联免疫检测(ELISA)情况。方法对广州血液中心2016—2019年的无偿献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及梅毒螺旋体(TP)抗体的ELISA检测。结果2016—2019年HBsAg阳性9560例(0.678%)、HCV抗体阳性2255例(0.160%)、HIV抗体阳性1479例(0.105%)、TP抗体阳性4002例(0.284%);2016—2019年HBsAg阳性者合并TP抗体阳性率最高,且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7.997,P=0.046)。HCV抗体阳性者合并TP抗体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7,P=0.044)。2016—2019年HCV抗体阳性者合并TP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合并HIV抗体阳性率,且2016、20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06,P<0.05;χ^(2)=4.340,P=0.037)。结论在对HBsAg、HCV抗体、HIV抗体及TP抗体的检测中,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最高;HBsAg阳性者合并TP抗体阳性率最高,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HCV抗体阳性者合并TP抗体阳性率高于HIV抗体阳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螺旋体
下载PDF
广州市用血直免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昌周 《信息系统工程》 2021年第2期125-126,共2页
血液是十分宝贵的医疗资源,现阶段主要依靠无偿献血者献血进行获取。献血者的捐血热情,决定着临床是否有足够的血液供应保障。用血直免平台的应用,实现了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医院就能进行血费直接减免,大大地提高了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热... 血液是十分宝贵的医疗资源,现阶段主要依靠无偿献血者献血进行获取。献血者的捐血热情,决定着临床是否有足够的血液供应保障。用血直免平台的应用,实现了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医院就能进行血费直接减免,大大地提高了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热情。论文先描述广州市用血直免平台的项目背景,再从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三方面讲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广州市用血直免平台主要实现用血直免规则管理、献血者信息核对、用血直免登记、报销金额自动核算、医院直免凭证打印、血站与医院结算、血站与血站结算、对账单查询、月统计分析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血直免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现
下载PDF
2016—2018年广州献血者HTLV流行概况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廖峭 单振刚 +7 位作者 王敏 许茹 黄杰庭 钟惠珊 邓诗桢 郑晓晓 戎霞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系统地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TL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2016年3月—2018年4月广州血液中心635 456名献血者中ELSIA初筛阳性的129例标本进行抗-HTLV筛检,对ELISA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均为阳性的标本经RT-PCR或W... 目的系统地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TL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2016年3月—2018年4月广州血液中心635 456名献血者中ELSIA初筛阳性的129例标本进行抗-HTLV筛检,对ELISA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均为阳性的标本经RT-PCR或WB法检测确证并通过巢式PCR扩增确定其HTLV分型。结果 ELISA及电化学发光法筛查-HTLV均为阳性标本33例;经RT-PCR或WB法检测确证为HTLV-1型标本9例,阳性率为1.4/100 000(9/635 456)。巢式PCR扩增出gp46及LTR序列的8例标本均属于HTLV-1A亚型,其中1例为日本人种亚群,其余均为世界人种亚群。结论广州属于HTLV低流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仅存在HTLV-1的感染其分型主要为HTLV-1A中世界人种亚群及日本人种亚群;献血者的HTLV常规筛查可有效杜绝HTLV的经血传播,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LV-1 无偿献血者 广州 基因分型 血液安全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336731名无偿献血者抗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Ⅱ抗体调查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淏 李仲平 +3 位作者 梁浩坚 杜荣松 林诗雅 郑优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959-2961,共3页
目的了解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HTLV)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流行状况,为制定血液安全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广州血液中心及其3个分站... 目的了解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HTLV)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流行状况,为制定血液安全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广州血液中心及其3个分站(花都、增城和从化)共336 731份无偿献血标本进行抗HTLV-Ⅰ/Ⅱ抗体筛查。结果 336 731份无偿献血标本中共筛查出60份抗HTLV-Ⅰ/Ⅱ抗体阳性标本,筛查阳性率为0.018%(60/336 731)。60份抗HTLV-Ⅰ/Ⅱ阳性标本中S/CO值在1~2之间的占48.3%(29/60);S/CO值在2~4之间的占35.0%(21/60);S/CO值在4~6之间的占13.3%(8/60);S/CO值在8~12之间的占3.3%(2/60)。抗HTLV-Ⅰ/Ⅱ抗体阳性者中男性占62%(37/60),女性占38%(22/60),与抗HTLV-Ⅰ/Ⅱ阴性献血者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HTLV-Ⅰ/Ⅱ抗体阳性者年龄范围19~54岁,平均年龄(29.35±11.35)岁。广州、花都、增城和从化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抗HTLV-Ⅰ/Ⅱ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抗HTLV-Ⅰ/Ⅱ阳性率为0.018%,广州、花都、增城和从化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抗HTLV-Ⅰ/Ⅱ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人群 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流行状况
下载PDF
影响广州地区Rh阴性红细胞采供情况的原因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晓晓 罗伟峰 +3 位作者 黎世杰 陈锦艳 关飞舜 梁华钦 《广州医药》 2021年第2期54-57,62,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广州地区Rh阴性血的采供情况,了解Rh阴性红细胞的供应特点,更好地实施Rh阴性血液库存管理,保障输血安全。方法统计2011-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Rh阴性血液采集量与供应量,血型及医院供血量的分布情况。结果2011-2017年广州...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广州地区Rh阴性血的采供情况,了解Rh阴性红细胞的供应特点,更好地实施Rh阴性血液库存管理,保障输血安全。方法统计2011-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Rh阴性血液采集量与供应量,血型及医院供血量的分布情况。结果2011-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Rh阴性全血采集量为11283 U,占总采血量的0.39%(11283/2902485),供应总量为11693 U,占红细胞类成分血总供应量的0.43%(11693/2762229),其中悬浮红细胞供应比例逐年增加,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供应比例逐年下降,并从2014年起Rh阴性悬浮红细胞供应增长率明显高于血液采集增长率;4种血型供应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217,P<0.05),A、B型Rh阴性悬浮红细胞供应增长最快,增长率分别为137.3%和134.1%,医院分布以三级以上及综合医院为主。结论应根据广州地区Rh阴性红细胞采供特点,来持续改进Rh阴性血源招募和采供策略。通过建立一支Rh阴性定期献血者队伍,加强Rh阴性血液统筹管理和临床科室-输血科-采供血机构的沟通,促进Rh阴性血液的供需平衡,保障Rh阴性患者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阴性血液 血型 血液供应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筛查与确证情况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韶英 黄爱琼 卢伟钳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2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筛查与确证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7月本中心进行无偿献血的1071489例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为实验材料,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血液样本进行抗-HIV检查,使用ELISA试剂盒对样本进行检验,... 目的探讨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筛查与确证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7月本中心进行无偿献血的1071489例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为实验材料,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血液样本进行抗-HIV检查,使用ELISA试剂盒对样本进行检验,如有试剂显示为阳性则将此样本记录为筛查结果为抗-HIV为阳性的样本,再使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法)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样本进行确证。结果在1071489份样本中有266份样本被初次筛选为抗-HIV阳性,通过确认检查其中有250例确认为抗-HIV阳性,筛查为抗-HIV阳性的概率为0.025%(266/1071489),确证为抗-HIV阳性的概率为0.023%(250/1071489)。这250例HIV感染者对自己的感染情况未知,后续调查分析这250例感染者中有174例为异性传播,76例为同性传播。结论血站应该建立完善的抗-HIV筛查与确证机制,提高筛选的准确率,提高血液的质量,加强对公众的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力度,增加民众对艾滋病的检查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液抗-HIV筛查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下载PDF
核酸单反应性质量控制多规则的建立
15
作者 谢君谋 蓝岚茵 +4 位作者 杜荣松 黄爱琼 刘旭映 廖芬芳 王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08-913,共6页
目的探讨建立1个基于Poisson分布的监控核酸筛查实验室污染情况的质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2023年基立福Panther核酸检测系统的核酸单反应性率和鉴别试验反应性率相关数据,采用Poisson分布概率法计算每日核酸检测单反应性的概率,利用单... 目的探讨建立1个基于Poisson分布的监控核酸筛查实验室污染情况的质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2023年基立福Panther核酸检测系统的核酸单反应性率和鉴别试验反应性率相关数据,采用Poisson分布概率法计算每日核酸检测单反应性的概率,利用单反应性率和鉴别反应性率及ROC曲线分析法进一步验证该质控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提出相应的多规则化的质控策略。结果仅以P=0.05为失控限,Poisson分布概率质控模型判定P<0.05的失控点为40个,结合鉴别反应性率进行人工验证后发现失控点为20个,其判定失控的灵敏度为60.0%,特异性为95.6%,失控点较多,结合鉴别反应性率和运用多规则化质控方法进行质量监控后,2022—2023年核酸检测单反应性警告点为18个,失控点为2个。结论基于Poisson分布概率的多规则核酸单反应性监控机制,更适用于核酸实验室监测预警实验室污染,有利于提升核酸实验室管理能力和检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SSON分布 核酸检测 实验室污染
原文传递
一种可用于OBI检测的高灵敏度核酸提取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文博 何博 +4 位作者 杜荣松 廖芬芳 谢君谋 王敏 王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 建立和验证1种可用于隐匿性HBV感染(OBI)检测的大体积高灵敏度核酸提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低病毒载量OBI标本的定量检测。方法 参考罗氏核酸检测试剂盒核酸提取方法,建立1种大体积核酸提取方法。将HBV标准品分别配置成10 000 IU/mL... 目的 建立和验证1种可用于隐匿性HBV感染(OBI)检测的大体积高灵敏度核酸提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低病毒载量OBI标本的定量检测。方法 参考罗氏核酸检测试剂盒核酸提取方法,建立1种大体积核酸提取方法。将HBV标准品分别配置成10 000 IU/mL、1 000 IU/mL、100 IU/mL、10 IU/mL和1 IU/mL浓度,采用磁珠法从10 mL相应浓度的标准品中提取核酸,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浓度的CT值,每个浓度梯度进行平行双份检测,以病毒浓度的对数为X轴,2次检测CT值的平均值为Y轴,构建荧光定量标准曲线和回归方程。通过3次重复实验验证该方法的稳定性。应用本方法提取低病毒载量OBI标本核酸并进行荧光定量。结果 3次HBV病毒荧光定量标准曲线扩增效率(E)均在90%~105%,回归方程(R2)均>0.99。不同浓度标准品CT值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0.63%、0.78%、1.52%、1.36%和0.78%。本方法可以提取出病毒载量低至1 IU/mL的OBI标本核酸并进行定量。结论 本方法HBV核酸定量检测系统检测下限可达1 IU/mL,并且具有较强稳定性和灵敏度,可用于低病毒载量OBI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大体积核酸提取 荧光定量PCR 低病毒载量 隐匿性HBV感染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与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伟峰 游冉冉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09-312,共4页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是指输注血液制品6 h内发生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输血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尚未有完善的特异性治疗及预防方案。到目前为止,TRALI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与"二次打击学说"及"...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是指输注血液制品6 h内发生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输血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尚未有完善的特异性治疗及预防方案。到目前为止,TRALI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与"二次打击学说"及"阈值学说"有关。研究者们证实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CRP)与TRALI的发病机制有关,本文旨在概括几种细胞因子及CRP在TRALI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为国内临床研究者们在TRALI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细胞因子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成分血制备环节全血暴露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明月 骆宏 +3 位作者 黄伯泉 张伟东 林旭 曾四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评估分析成分血制备环节全血暴露的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成分血制备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和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在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中统计2014—2017年成分血制备部每年需制备的全血袋数和全... 目的评估分析成分血制备环节全血暴露的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成分血制备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和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在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中统计2014—2017年成分血制备部每年需制备的全血袋数和全血暴露袋数,通过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和线性趋势检验。结果 2014—2017年成分血制备的全血暴露率为0.081%,热合口漏、血袋漏和离心破袋引起的全血暴露率分别为0.038%,0.027%和0.016%。各年间全血暴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热合口漏引起的全血暴露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0.023%<0.026%<0.044%<0.059%,P<0.05)。结论热合口漏引起的成分血制备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有上升的趋势,需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同时不断加强血站工作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严格遵守和执行中心制定的规章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血制备 职业暴露 全血
原文传递
中国HCV 2a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敏 许茹 +8 位作者 戎霞 廖峭 黄杰庭 宋丹丹 单振刚 范小苗 尤庆柱 黄珂 付涌水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789-1794,共6页
目的对我国HCV 2a亚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方法收集全国18个省、直辖市HCV感染患者标本776份,逆转录巢式PCR扩增E1基因,通过比对得出HCV基因分型。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HCV 2a序列作参考序列,与此次的HCV 2a序列进行分析。在Exponent... 目的对我国HCV 2a亚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方法收集全国18个省、直辖市HCV感染患者标本776份,逆转录巢式PCR扩增E1基因,通过比对得出HCV基因分型。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HCV 2a序列作参考序列,与此次的HCV 2a序列进行分析。在Exponential模型下进行进化树构建以及BSP曲线绘制。结果扩增E1基因664份,有8种亚型及HCV 6新亚型:1a、1b、1c、2a、3a、3b、6a、6n、6new的例数分别为10、392、3、127、28、48、44、6、6份。进化树分析显示HCV 2a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分成了两簇,clusterⅠ全是来自中国的序列,主要是来自西北的序列,clusterⅡ包括了来自全球的序列,clusterⅤ、Ⅵ和Ⅶ显示日本与中国形成各自的传播网络,而clusterⅧ和Ⅸ均可以看出是由日本传到中国。BSP曲线显示1992—1996年增长速率明显较快。结论全国范围内,HCV 1b为最主要亚型,2a次之,HCV 2a尤其在我国北方、东北、西北等省、直辖市分布比较高,还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进化分析显示HCV 2a一部分序列是由日本传到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基因分型 HCV 2a 进化分析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凯媚 许少英 蔡冬盈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反应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我血液中心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进行机采血小板捐献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机采血小板常规宣教...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反应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我血液中心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进行机采血小板捐献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机采血小板常规宣教和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捐献者皮下血肿、穿刺部位疼痛、低血糖反应、枸橼酸盐反应、焦虑反应等献血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皮下血肿、穿刺部位疼痛、低血糖反应、枸橼酸盐反应、焦虑反应等献血反应总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护理非常满意度(70.00%)、护理总满意度(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3.33%,93.33%)(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反应,捐献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机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