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回顾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谢君谋 梁浩坚 +4 位作者 林诗雅 高文博 杜荣松 郑优荣 王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55-860,共6页
目的回顾近年来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分析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各类因素,为制定更合理的招募策略,提高血液安全性,避免血液资源浪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2020年广州地区1548204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遍ELIS... 目的回顾近年来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分析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各类因素,为制定更合理的招募策略,提高血液安全性,避免血液资源浪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2020年广州地区1548204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遍ELISA 1遍NAT的检测策略对血液标本进行筛查,统计不同年份以及不同人群的不合格情况并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各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的风险。结果2016~202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检测总体不合格率为2.52%(39378/1548204),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HBsAg和ALT是主要的不合格项,不合格率分别为0.65%(10129/1548204)和1.22%(18824/1548204);男性献血者不合格率为3.10%(31091/1004079),高于女性(P<0.05),18~25岁献血者不合格率为1.84%(12781/694374),低于其他3个年龄段献血者(P<0.05),学生献血者不合格率1.33%(4024/302007)低于其他职业(P<0.05),本科学历献血者不合格率1.57%(5379/341662)低于其他学历(P<0.05),团体志愿献血者不合格率2.62%(21307/813664)高于个人志愿献血者(P<0.05),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4.57%(24469/535551)高于重复献血者(P<0.05),全血献血者不合格率2.84%(38111/1340678)高于单采成分血献血者(P<0.05);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是否重复献血以及献血成分均是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危险因素。结论2016~2020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呈总体上升趋势,HBsAg和ALT是主要不合格项,且在人口学以及献血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宜根据不同人群检测不合格率的分布特征以及风险,优化招募策略,加强低风险人群的宣传,增强献血前的咨询和筛查,减少血液报废,保证血液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不合格率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2015—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血液成分质控抽检结果的趋势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游冉冉 罗伟峰 +3 位作者 郑晓晓 李然 周豪杰 黄可君 《广州医药》 2019年第3期73-76,95,共5页
目的分析抽检血液成分关键指标结果并采用趋势分析方法进行评估。方法收集整理2015—2017年每月1次的8种血液成分质量控制的检测数据,选择关键指标并制作折线图,联合行动限和警戒限进行趋势分析。结果未能100%达到GB 18469—2012《全血... 目的分析抽检血液成分关键指标结果并采用趋势分析方法进行评估。方法收集整理2015—2017年每月1次的8种血液成分质量控制的检测数据,选择关键指标并制作折线图,联合行动限和警戒限进行趋势分析。结果未能100%达到GB 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项目包括悬浮红细胞容量及Hct、单采血小板及浓缩血小板血小板含量、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VIII因子含量。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的VIII因子含量项目分别出现10次和5次偏离数据;单采血小板及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项目分别出现3次和4次偏离数据。结论根据血液成分的关键指标结果进行趋势分析发现问题,主动寻找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是确保血液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 趋势分析 抽检
下载PDF
广州地区RhD阴性献血者Del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3
作者 黄伯泉 贾双双 +3 位作者 温机智 陈景旺 罗广平 姬艳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59-865,共7页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RhD阴性献血者D放散型(Del)分布、表型及基因型以了解本地区DEL血型分子生物学背景。方法对2021年1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期间广州地区献血者采用盐水法初筛为RhD阴性血液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血清学确认、采用R...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RhD阴性献血者D放散型(Del)分布、表型及基因型以了解本地区DEL血型分子生物学背景。方法对2021年1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期间广州地区献血者采用盐水法初筛为RhD阴性血液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血清学确认、采用RhCE分型卡确定RhCE表型,对1146例确认RhD阴性所有C+(n=459)以及随机抽取部分C-标本(n=175)进行吸收放散(Del)筛查(共634例);提取Del阳性标本DNA进行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法(HRM)实时荧光PCR检测RHD基因c.1227位点基因情况;对HRM检测RHD^(*)1227位点无突变标本采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扩增后产物作PstⅠ酶切,进行电泳分析RHD基因合子型;sanger法进行RHD基因进行外显子测序(exon 1-10),采用SeqMan软件分析基因突变情况;采用第3代单分子测序技术对可疑Del阳性标本进行RHD全基因分析。结果634例确认RhD阴性标本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Del表型占36.1%(229/634),占总RhD确认阴性的20%(229/1146);229例DEL的RhCE分型分别为Ccee 181例,CCee 40例,CcEe 7例,ccEe 1例,HRM结合RHD盒子型分析结果显示170例RHD基因为RHD^(*)1227A/01N.01、32例为RHD^(*)1227A/1227G,26例为RHD^(*)1227A/1227A、6例为RHD^(*)1227G/1227G(其RHD基因测序结果显示1例为弱D12型、4例为D-和1例RHD^(*)01EL.02)。结论广州地区献血者DEL个体基因型以RHD^(*)1227A/01N.01为主且其RhCE表型均为C+的特征;HRM可作为常规筛查“亚洲型”DEL血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RHD阴性 “亚洲型”DEL RhCE表型 高分辨熔解曲线法(HRM)
原文传递
2021—2022年广州地区献血人群ABO血型筛查结果分析
4
作者 刘旭映 黄伯泉 +6 位作者 廖芬芳 李仲平 梁浩坚 杜荣松 谢君谋 黄爱琼 王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39-443,共5页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BO、RhD血型的分布情况,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和更好为献血者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进行常规ABO、RhD血型检测,统计分析ABO血型构成比,对ABO正反不一致血型、RhD初筛阴性...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ABO、RhD血型的分布情况,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和更好为献血者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进行常规ABO、RhD血型检测,统计分析ABO血型构成比,对ABO正反不一致血型、RhD初筛阴性的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确证,分析ABO亚型检出情况及漏检原因。结果 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共筛查献血者标本749 123份,剔除重复献血者后的标本513 291份,其中ABO血型分布为:O型208 126份(40.55%)、A型138 859份(27.05%)、B型130 987份(25.52%)、AB型35 319份(6.88%)。ABO血型初筛正反不一致506份,其中弱/无红细胞反应58份、额外的红细胞反应16份、弱/无血清反应215份、额外的血清反应217份;经血型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确认ABO亚型44份,其中A亚型13份、B亚型26份、AB亚型5份;B(A)3份;类孟买血型14份。重复献血者漏检率最高的血型是A_3/B_3类亚型(68.42%)。在513 291份标本中共检出意外抗体阳性128份;RhD血型初筛阴性共2 277份,其中RhD阴性确认2 188份[2 188/513 291(0.43%)],RhD变异型89份[89/513 291(0.02%)],合并检出意外抗体30份[30/2 188(1.37%)]。结论 广州地区献血人群ABO分布O>A>B>AB,RhD阴性人群占比为0.43%,略高于全国汉族人群0.3%~0.4%;ABO血型亚型以B亚型为主;A_3/B_3类亚型的检出率及在常规血型检验中漏检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RHD血型 正反不一致血型 无偿献血者
原文传递
广州献血新规对无偿献血行为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骆洁贞 谭咏恩 +4 位作者 何博 张婷 吴岚 何彦霖 黄小敏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7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索广州献血新规对无偿献血行为的影响,为献血招募和新规宣传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广州市区11个固定献血点选取330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协方差数据分析、S... 目的:探索广州献血新规对无偿献血行为的影响,为献血招募和新规宣传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广州市区11个固定献血点选取330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协方差数据分析、Spearman相关数据分析、调节效应层级回归数据分析。结果:年龄、收入、献血次数、献血荣誉感和社会联结感都与未来一年的献血计划相关(P<0.05);献血次数各组间的心理幸福感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62,P<0.05);献血次数、经济动机、实现型动机、幸福感指数四个变量两两间均存有正相关(P<0.05);献血新政中的实现型动机在献血次数和幸福感指数间起调节作用(△R^(2)=0.256,△F=15.462,P<0.05)。结论:广州采供血机构应针对新规中的实现型动机制定招募措施,高效地引导献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招募 献血动机
下载PDF
广州市区固定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人口社会学及献血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悦 钟慧斌 +1 位作者 冯凡凡 曾庆威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8期3125-3129,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和献血行为特征,为制定精准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保留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该中心献血的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人口社会学特征与献血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和献血行为特征,为制定精准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保留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该中心献血的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人口社会学特征与献血情况,分析其性别、职业、学历、献血频次、献血年限、献血间隔与初次献血量等特征差异。结果初次献血者与固定献血者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92,P<0.01);固定献血者初次献血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岁(61.17%),而初次献血者人群18~25岁是主力军(67.03%);初次献血者中200 mL和400 mL献血者比例相近,为39.87%和40.17%,固定献血者中400 mL献血者比例最高(60.28%);固定献血者中64.16%献血年限处于10年之内,82.96%累计献血频次在10次以下。结论对女性献血者群体和大学生团体应加强关注和回召;改善团体预约献血活动的服务环境与服务态度,促进初次献血者向固定献血者的转化;针对既往献血10次及以上、献血年限10年以上的固定献血者,应进一步探寻更有效的激励方法和途径提高有效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献血者 固定献血者 有效保留率 人口社会学特征
下载PDF
广州市区固定献血点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谭咏恩 陈锦艳 +4 位作者 吴岚 张婷 何彦霖 黎世杰 梁华钦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608-611,共4页
目的明确献血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合理有效地预防献血反应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区13个固定献血点1 30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献血者基本信息、献血前生理心理状态、献血认... 目的明确献血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合理有效地预防献血反应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区13个固定献血点1 30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献血者基本信息、献血前生理心理状态、献血认知、献血服务、献血反应。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体质指数<18.5 kg/m^(2)、女性、精神紧张、献血前喝水量、血液采集过程不顺畅都与献血反应的发生呈相关性(P<0.05)。结论识别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提供全程精细化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反应 影响因素 无偿献血
下载PDF
2016—2018年度广州市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及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帆 刘杏 《广州医药》 2019年第3期69-72,108,共5页
目的分析2016—2018年度广州市单采血小板报废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如何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方法统计2016—2018年度广州市单采血小板的采集量、报废数量和报废率等相关数据,分析报废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结果 2016—2018年广州血液... 目的分析2016—2018年度广州市单采血小板报废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如何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方法统计2016—2018年度广州市单采血小板的采集量、报废数量和报废率等相关数据,分析报废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结果 2016—2018年广州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总报废率为1.13%,三年的报废率逐年下降。报废的最主要原因为血液感染因子筛查不合格或ALT异常,占总报废率64.44%;其次分别为血量不足(占比14.4%)、采血耗材/血袋/热合口漏(占比11.01%)等。结论我中心单采血小板报废率虽逐年下降,但仍需加强献血前宣传,动员更多的健康适龄公民参加无偿献血,同时重视采前血液感染因子的筛查工作、采血前及采血过程的护理干预、设备维护保养和产品处理能力的培训,进一步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报废 无偿献血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的广州地区献血人群抑郁快速筛查模型的构建研究
9
作者 谢桂芸 冯凡凡 +7 位作者 邓学成 洪晓春 欧阳剑 陈翀 曾四海 戎霞 陈锦艳 黎世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05-709,共5页
目的对全血献血者人群中抑郁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快速有效的献血者人群抑郁筛查模型。方法2020年5~8月,在本中心各街头献血点捐献全血的献血者共计13015名,指导其完成包含社会人口学信息及抑郁筛查量表... 目的对全血献血者人群中抑郁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快速有效的献血者人群抑郁筛查模型。方法2020年5~8月,在本中心各街头献血点捐献全血的献血者共计13015名,指导其完成包含社会人口学信息及抑郁筛查量表(PHQ-9)的匿名电子问卷调查,PHQ-9量表评分10分及以上判定为筛查抑郁。用SPSS 26.0做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相关因素并建立2级决策树,父节点/子节点中的最小样本数为30/10,进行10折交叉验证,剪枝PHQ-9的题项,形成献血者抑郁的快速筛查模型。结果13015名街头全血献血者中,364(2.80%)人的PHQ-9得分≥10分。年龄18~29岁(P<0.05)、未婚(P<0.05)、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献血者(P<0.05)更易出现抑郁。决策树分析发现,81.96%PHQ-9得分“<10分”及3.85%“≥10分”的献血者被包含在PHQ-9的第6、2和4题项形成的两个终端节点中。由此3个题项构建出一个快速筛查模型,经10倍交叉法验证,该模型的误判率仅为1.70%。结论广州地区全血献血者人群中基于PHQ-9筛查的抑郁率为2.80%(95%CI:2.52%~3.09%),献血次数与初筛抑郁不相关。基于PHQ-9的第6、2和4题项可建立1个快速准确的献血者抑郁快速筛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献血者 决策树 逻辑回归 快速筛查模型 广州
原文传递
2016-2020年广州市区无偿献血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钟慧斌 冯凡凡 +1 位作者 黄敏欣 张悦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3期187-189,共3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区2016-2020年无偿献血的变化趋势及无偿献血人群特点,为进一步制定和改进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20年广州血液中心全血和机采血小板献血量、献血人次,并分别统计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一次... 目的:分析广州市区2016-2020年无偿献血的变化趋势及无偿献血人群特点,为进一步制定和改进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20年广州血液中心全血和机采血小板献血量、献血人次,并分别统计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一次献血量等数据,提出有效招募对策。结果:2016-2020年献血人数和采血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19年全血和血小板采集均达最高峰;每年男性献血者均显著多于女性献血者;18~25年龄段的献血者占46.5%,随着年龄段的增加,献血比例呈下降趋势;全血2 U献血率在45%~60%,机采血小板2个治疗量献血率在63%~80%。结论:广州市无偿献血发展良好,需要进一步根据献血人群特征制定针对性宣传、招募的措施,加大中青年献血者的招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者 招募
下载PDF
广州地区实施献血者归队效果评估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锦艳 谢桂芸 +8 位作者 梁华钦 黎世杰 蓝琴 欧阳剑 何博 戎霞 汪传喜 贝春花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对广州血液中心实施《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为完善指南提供参考。方法电话及短信通知201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中心献血后,检测结果符合《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中参加归队检... 目的对广州血液中心实施《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为完善指南提供参考。方法电话及短信通知201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中心献血后,检测结果符合《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中参加归队检测要求的献血者8 451名参加归队检测,对响应者进行包括HBsAg、抗-HCV、抗-HIVAgAb、抗-TP以及NAT的归队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参加归队检测及归队后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配对t检验比较部分献血者归队前后的平均献血间隔期差异。结果 8 451名献血者中有7 918名收到归队建议的通知,其中2 972名献血者参与归队检测,响应率37.54%。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的血液检测结果总合格率为69.01%。机采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的意愿是全血献血者的1.506倍(OR 95%CI:1.270—1.786,P<0.05),固定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的意愿是固定献血者的1.721倍(OR 95%CI:1.545—1.916,P<0.05),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的意愿是大学以下教育程度献血者的1.201倍(OR 95%CI:1.080—1.335,P<0.05)。2012—2014年归队献血者1 420名,机采献血者,固定献血者及高年龄组献血者归队后再次献血(截止到2016年12月统计)的意愿相对其相应对照组高,分别为:2.753倍(OR 95%CI:1.924—3.939,P<0.05);1.358倍(OR 95%CI:1.083—1.704,P<0.05);2.040倍(OR 95%CI:1.398—2.977,P<0.05)。755名献血者归队后献血间隔期比此前献血间隔期平均延迟83.68 d(t=-3.284,P<0.05)。结论献血检测结果假反应性的经历对献血者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指南》还应加入专业的心理干预方面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应同时开展确诊实验,以减少对献血者的困扰;应通过更细致的服务促进假反应性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及再次献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献血者 归队 献血延迟 指南
原文传递
近1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乙肝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君谋 李仲平 +4 位作者 梁浩坚 黄伯泉 黄志健 王淏 郑优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近1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对人群感染HBV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2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2624434名,其血液标本经过2遍乙肝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 目的通过研究近1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对人群感染HBV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2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2624434名,其血液标本经过2遍乙肝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和1遍核酸检测(NAT),2遍HBsAg结果阳性者或1遍HBsAg阳性复检阳性且NAT阳性者视为HBV感染者。统计乙肝病毒感染献血者年龄、性别、民族、来自地区等信息,比较开展新生儿疫苗接种前后出生的献血者HBV感染率,分析近10年广州地区献血者HBV感染的变化趋势和危险因素。结果近10年本地区献血者HBV阳性率为0.75%(19714/2624434),呈总体下降趋势(P<0.05);1992年后出生献血者HBV阳性率为0.49%(4825/985362),低于1992年前出生献血者(P<0.05),男性献血者HBV阳性率为0.89%(15049/1695062),高于女性献血者(P<0.05);18-25岁献血者HBV阳性率为0.52%(6337/1219282),低于其他年龄段献血者(P<0.05),省内和省外献血者HBV阳性率无差异(P>0.05),二者高于港澳台国外献血者(P<0.05),汉族献血者HBV阳性率高于少数民族献血者(P<0.05);性别、年龄、民族和新生儿疫苗接种情况是献血者人群HBV易感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市2011-2020年无偿献血者HBV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且在性别、年龄、来自地区、民族和出生在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前后等方面存在差异,有益于根据献血者群体制定不同的招募策略,降低输血传播HB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乙肝疫苗 无偿献血者 流行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高校学生献血意愿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谭咏恩 陈锦艳 +5 位作者 林绮文 吴岚 张婷 何彦霖 黎世杰 梁华钦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高校学生献血现状、献血意愿、献血行为等影响因素,为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文献自行设计半结构化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广州地区8所高校选取1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高校学生献血现状、献血意愿、献血行为等影响因素,为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文献自行设计半结构化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广州地区8所高校选取1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曾参与献血的高校学生中,献血的动机首要是献血的光荣感、荣誉感,其次是社会责任(解释方差为33.17%、12.01%);未参与献血的高校学生中,影响献血的首要因素是媒体的负面新闻(解释方差为25.04%),其次是身边人的影响及献血安全性(13.57%、7.80%)。献血责任、献血认知与未来1年的献血计划呈正相关(OR=2.030、1.118,P<0.05);男性献血意愿较女性高(OR=5.814,P<0.05);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整体偏低(<60%)。结论保护献血内在动机,善用媒体力量,针对性地提高献血认知都有利于献血招募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招募 高校学生
下载PDF
基于角色理论的广州高校学生机采血小板淡季招募策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谭咏恩 林绮文 +4 位作者 吴岚 张婷 何彦霖 黎世杰 陈锦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索大学生献血角色身份对献血行为的影响,为淡季机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外关于角色身份认同量表构建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进行评价,2019年2-4月分层抽样广州市区8所高校在校学生,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 目的探索大学生献血角色身份对献血行为的影响,为淡季机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外关于角色身份认同量表构建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进行评价,2019年2-4月分层抽样广州市区8所高校在校学生,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ANOVA分析、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角色身份认同是曾献血高校学生献血的首要动机,占总体变异的33.7%;角色身份的显著性与机采血小板捐献意愿呈正相关(OR=1.936,P<0.05);假期留校学生中74.1%有明确的献血意愿。结论淡季高校学生机采血小板的招募工作可运用角色身份理论指导提高献血角色身份显著性,充分挖掘假期中高校学生的献血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理论 献血招募 机采血小板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大学生群体重复献血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洪晓春 谢桂芸 +4 位作者 柯蓉蓉 许颖莹 郑晓晓 黎世杰 陈锦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群体重复献血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因素,为维护和保留大学生献血群体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半结构访谈制作问卷,确定了重复献血影响因素相关的动机促进因素、阻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共3大...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群体重复献血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因素,为维护和保留大学生献血群体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半结构访谈制作问卷,确定了重复献血影响因素相关的动机促进因素、阻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共3大部分。于2020年11~12月分层抽取广州地区10所高校的1200名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问卷结果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s逐步归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献血有益健康、血液短缺、无偿献血优惠政策、担心家人需要用血等4个因素是重复献血大学生献血的动机促进因素;献血地点不方便和对献血纪念品不满意等2个因素是重复献血大学生的献血阻碍因素。另一方面,身边同学的鼓励而献血、好奇等2个因素是初次献血大学生献血的动机促进因素;担心献血影响身体健康是初次献血大学生献血阻碍因素。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强血液相关知识、献血优惠政策、采供血现状等献血宣传;积极利用同伴影响及高校的特殊环境,形成良好的献血氛围;重视献血服务及采供血机构的信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重复献血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广州献血人群中A_(2)亚型的分布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可君 魏玲 +1 位作者 罗广平 陈翀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37-839,共3页
目的调查A_(2)亚型在广州献血者人群中的分布,并研究其分子基础。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地区A型自愿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793例,利用抗-A1凝集素在96孔板中筛查献血者中的A_(2)亚型,再用试管法对检出的A_(2)亚型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确证。然后... 目的调查A_(2)亚型在广州献血者人群中的分布,并研究其分子基础。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地区A型自愿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793例,利用抗-A1凝集素在96孔板中筛查献血者中的A_(2)亚型,再用试管法对检出的A_(2)亚型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确证。然后,提取A_(2)亚型献血者静脉血基因组DNA,并对ABO基因外显子6和7进行测序以明确A_(2)亚型的基因型。结果793例A型献血者中A_(2)亚型有13例,在A型献血者中的频率为1.64%(13/793)。ABO基因外显子6和7测序结果显示13例A_(2)亚型中10例携带有A_(2)等位基因,分别是ABO^(*)A_(2).05/ABO^(*)O.01.01(n=5),ABO^(*)A_(2).05/ABO^(*)O.01.02(n=2),ABO^(*)A_(2).01/ABO^(*)O.01.01(n=1)及ABO^(*)A_(2).01/ABO^(*)O.01.02(n=2),另外有3例只携带有ABO^(*)A1.02等位基因。结论广州地区A_(2)亚型献血者基因型以ABO^(*)A_(2).05为主,其次为ABO^(*)A_(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_(2)亚型 ABO基因 A_(2)等位基因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成分献血模式转型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晓文 刘宇健 +6 位作者 李晓帆 钟笔 任俊 李繁海 林绮文 付涌水 陈会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成分献血模式转型对成分血捐献、献血者保留和献血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比较预约献血模式转型前后捐献成分血的无偿献血者人次、献血量、初次献血率、重复献血率、固定献血者转化率和满意度等情况;对献血模式... 目的探讨成分献血模式转型对成分血捐献、献血者保留和献血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比较预约献血模式转型前后捐献成分血的无偿献血者人次、献血量、初次献血率、重复献血率、固定献血者转化率和满意度等情况;对献血模式转型前后成分血献血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统计献血者对预约献血的评价。结果采取预约献血模式后献血人数为30193人,较转型前增长41.93%(8920/21273);献血次数为119143人次,较转型前增长93.66%(57622/61521);献血量为212717个治疗单位,较转型前增长103.12%(107990/104727);重复献血率为53.56%(16172/30193),较转型前增长15.43%;初次献血人数为15,949人,较转型前增长57.93%(5850/10099);固定献血者转化率为37.86%(6039/15949),较转型前增长8.84%;献血者对预约献血模式满意度达到99.81%;献血环境、等候时间的满意度均较转型前有明显的提高。结论预约献血模式对成分献血量增长、固定献血者队伍的扩大和成分献血服务质量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献血 预约献血模式 无偿献血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56~60岁献全血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蕾 邓学成 +2 位作者 余洁莹 邓阳凡 黎世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广州地区56~60岁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为广州市安全实施高龄献血者的招募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的56~60岁献血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其献血次数、性别、献血频率、献... 目的研究分析广州地区56~60岁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为广州市安全实施高龄献血者的招募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的56~60岁献血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其献血次数、性别、献血频率、献血量选择、职业和文化程度等特征。结果观察期间广州地区56~60岁献血者共3 996名参加登记献血,其中男3 013名,女983名,共计登记献血次数为14 416人次,男性400 mL献血量人次占比为64.11%(6 999/10 918)明显高于女性57.77%(2 017/3 498);献血者人数逐年减少,男女比例稳定;献血者文化程度以高中、专科和本科为主,总计占比超60%,本科和研究生占比呈增加趋势;献血者职业中,职员、工人、医务人员和公务员占比较高,医务人员占比呈增加趋势。结论广州地区56~60岁人群男性献血者献血意愿较高,高等教育人群献血者和医务人员献血者占比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年龄 献血者性别 献血者文化程度 医务人员献血者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2020年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分析及措施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繁海 钟笔 陈晓文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1期55-58,共4页
目的对2020年广州市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更好地指导单采工作中采取合理的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我们对2020年132名单采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分类,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献血次数和... 目的对2020年广州市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更好地指导单采工作中采取合理的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我们对2020年132名单采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分类,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献血次数和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详细统计和分析各类型献血反应与性别、初次/多次献血经历、单次献血量的关系。结果我市的38167人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132人次,发生率0.35%。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低龄、学生和工人、初次或较少献血经历献血者更容易出现献血反应。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率远高于多次献血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献血反应发生率与单次单采血小板献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刺部位出血是我市最常见的献血反应类型,占献血反应总数的75%,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次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应(25.51%)和枸橼酸盐反应(14.90%),初次献血者和女性更容易出现上述两种献血反应。引起血肿的最常见诱因依次为移动手臂、穿刺不顺、回血握球、按压不当,精神紧张和环境因素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主要诱因(57.11%)。结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是多因素单采工作中,应在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同时,要格外关注年轻、初次献血者,适时做好心理辅导,及时预防、干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和枸橼酸盐反应,以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献血后也要密切关注献血者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献血后出现的献血反应,保障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楝子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作用靶点与机制
20
作者 姜津 刘航 +2 位作者 曾昭明 蒋世宇 莫中成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7-12,20,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方法,分析川楝子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可能作用靶点与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Drugbank、Uniprot、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分别获取川楝子与AML的相关靶点,经韦恩分析获取川楝子作用于AM...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方法,分析川楝子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可能作用靶点与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Drugbank、Uniprot、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分别获取川楝子与AML的相关靶点,经韦恩分析获取川楝子作用于AML的潜在靶点,并结合KEGG和GO分析,探讨川楝子发挥抗AML的作用机制;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筛选其核心作用基因,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小分子药物与疾病核心靶点的作用方式,并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蛋白。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川楝子可能通过作用于185个蛋白发挥抗AML的作用;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川楝子通过影响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以及调控PI3K-Akt和MAPK等信号通路,影响AML的发生和发展;川楝子的有效成分与6个核心蛋白靶点均具有一定的结合活性,靶向作用于这些核心蛋白靶点可发挥抗AML的作用;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人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proto-oncogen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Src,SRC)基因的表达与AML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低表达SRC的患者预后较好,可能是川楝子抗AML的潜在作用靶点之一。结论川楝子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调控多靶点蛋白影响细胞凋亡,调控PI3K-Akt、MAPK信号分子等多种途径发挥抗AML的作用,SRC可能成为川楝子改善AML预后的潜在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网络药理学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