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LRP3炎症小体在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程永芳 林珍梅 +1 位作者 张玲 邢楠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48,F0003,F0004,共6页
代谢性疾病是指机体内物质代谢或能量代谢异常引发的一类疾病,代谢性因素介导的长时间免疫炎症反应会对相应组织的生理功能造成严重损伤。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多聚体胞质蛋白复合物,可以识别细胞内外多种病原体和危险损伤信号导致caspas... 代谢性疾病是指机体内物质代谢或能量代谢异常引发的一类疾病,代谢性因素介导的长时间免疫炎症反应会对相应组织的生理功能造成严重损伤。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多聚体胞质蛋白复合物,可以识别细胞内外多种病原体和危险损伤信号导致caspase-1的激活,从而促进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成熟和释放。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机制及其在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痛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性疾病 炎症 NLRP3炎症小体 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从瘀论治脂质代谢紊乱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瑜善 冯晓桃 邢楠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瘀血贯穿于脂质代谢紊乱发展全过程,是其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瘀血阻滞是脂质代谢紊乱重要病机。从瘀论治能有效治疗脂质代谢紊乱,其潜在药理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肠道脂质消化吸收、增加脂质排泄;限制肝脏和脂肪组织脂质合成,促进脂质氧化... 瘀血贯穿于脂质代谢紊乱发展全过程,是其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瘀血阻滞是脂质代谢紊乱重要病机。从瘀论治能有效治疗脂质代谢紊乱,其潜在药理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肠道脂质消化吸收、增加脂质排泄;限制肝脏和脂肪组织脂质合成,促进脂质氧化利用和白色脂肪棕色化,减轻脂质沉积;调控肝脏、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等脂质转运和血脂运输,减少细胞脂质含量。此外,从瘀论治还能通过以下途径改善包括肝脏、脂肪组织在内的脂质代谢: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肠道渗透性和恢复肠壁完整性;通过抑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等途径而抗氧化;调节免疫细胞、抑制炎症细胞趋化和极化、控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κB,NF-κB)信号通路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活化而改善炎症反应;通过改善自噬而影响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过程。探讨有关从瘀论治脂质代谢紊乱的药理作用机制,这将有助于为临床推广应用从瘀论治脂质代谢紊乱提供新策略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代谢 血瘀证 活血化瘀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壮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韦明婵 秦祖杰 +4 位作者 林江 黄汉儒 容小翔 马艳 唐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24期56-61,共6页
壮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对壮医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治、处方用药等具有指导性意义,对壮医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资料,从壮医基础理论溯源,"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天人自然观,"三道两路"... 壮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对壮医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治、处方用药等具有指导性意义,对壮医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资料,从壮医基础理论溯源,"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天人自然观,"三道两路"的生理病理观,"毒虚致百病"的病因病机论及壮医治疗原则、诊疗特色、治疗方法及预防养生等方面概述壮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 基础理论 壮医研究 进展
下载PDF
温病学派医家治疗瘟疫用药规律研究
4
作者 李婉茹 陈可可 杨力强 《国医论坛》 2023年第6期29-33,共5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温病学派代表医家治疗瘟疫用药规律进行探析,以期指导临床。方法:检索温病学派医家有关治疗瘟疫的文献资料,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次分析,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温病学派代表医家治疗瘟疫用药规律进行探析,以期指导临床。方法:检索温病学派医家有关治疗瘟疫的文献资料,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次分析,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处方药物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69首中药处方,涉及中药199味,分为21大类。高频药物为甘草、当归、生地黄、黄芩、连翘、人参、知母等,归肺、脾、胃经居多,药性以寒性、温性为主,药味多为甘、苦、辛,其中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组合36项,关联网络图显示知母、石膏、人参、当归、黄芩、大枣、甘草之间关系最密切。系统聚类共得到6组药物聚类组合。结论:通过对温病学派代表医家治疗瘟疫有关文献资料的数据挖掘,阐明了治疗瘟疫的用药基本规律,为瘟疫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派 瘟疫 数据挖掘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易水学派四家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5
作者 李婉茹 杨力强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6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易水学派四家治疗脾胃病方剂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查阅易水学派四家治疗脾胃病处方,运用Excel、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等软件对处方药物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探析易水学派治疗脾胃病方剂中的高频药物以及... 目的:探讨易水学派四家治疗脾胃病方剂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查阅易水学派四家治疗脾胃病处方,运用Excel、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等软件对处方药物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探析易水学派治疗脾胃病方剂中的高频药物以及性味归经,药物分类以补虚药、理气药、温里药为主;同时得到人参和炙甘草、白术和人参、炙甘草和当归等20个药物组合,五类聚类分析。结论:本文通过对所选处方药物用药研究,挖掘方剂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水学派 脾胃病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涠洲岛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02003的代谢产物研究
6
作者 邢楠楠 任润馨 +5 位作者 唐振洲 罗志宏 夏辰曦 刘永宏 彭亮 陈显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160,共7页
为了探讨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02003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该菌株代谢产物,基于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旋光等数据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8个化合物从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02003中... 为了探讨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02003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该菌株代谢产物,基于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旋光等数据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8个化合物从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02003中分离并被鉴定为(3S,11aS)-3-[(1H-indol-3-yl)methyl]-7,9-dihydroxy-8-methoxy-2,3,11,11a-tetrahydro-6H-pyrazino[1,2-b]isoquinoline-1,4-dione(1)、cyclo(L-Pro-L-Tyr)(2)、cyclo(L-4-Hyp-D-phe)(3)、cyclo(L-4-Hyp-L-Phe)(4)、cyclo(L-4-Hyp-L-leucine)(5)、cyclo(L-4-Hyp-D-leucine)(6)、desmethyldiaportinol(7)、2-(2ʹ-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8)。化合物1~8在测试浓度下未显示抑制癌细胞增殖、α-葡萄糖酶和抑菌活性。化合物1~8首次从涠洲岛海洋沉积物来源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ASPERGILLUS 次级代谢产物 洋沉积物 涠洲岛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郑冰忠 曾楚华 陈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0172-0174,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为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全世界都尚未发现有效能治愈AD的药物,仅有的部分药物只能缓解或改善症状。近几年,随着中医药对AD的研究认识,为AD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策略。文章检索中医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为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全世界都尚未发现有效能治愈AD的药物,仅有的部分药物只能缓解或改善症状。近几年,随着中医药对AD的研究认识,为AD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策略。文章检索中医药诊治AD的相关文献,从AD的病因病机、中医药内外治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中医药治疗AD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其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中医药 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益肺温阳化浊汤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保护AD大鼠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晋平 吴林 +5 位作者 古联 邢远 陈炜 曹传东 吴书晨 黄平平 《内科》 2019年第4期381-386,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肺温阳化浊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保护AD大鼠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每组大鼠2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肺温阳化浊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保护AD大鼠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每组大鼠20只。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Aβ均1-40)制备AD大鼠模型。采用Real-time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PI3K/Akt-mTOR通路及其下游自噬与凋亡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观察益肺温阳化浊汤灌胃对AD模型大鼠海马区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Aβ含量的影响;探讨益肺温阳化浊汤治疗AD的作用机制。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定位航行试验逃避潜伏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非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平台象限游泳时间、非平台象限游泳时间、跨越原平台次数均显著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大鼠的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及Aβ含量均低于其他5组,模型组高于其他用药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组大鼠海马组织的神经细胞凋亡率表现为模型组>低剂量组>对照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假手术组,海马组织Aβ含量表现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对照组>高剂量组>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PI3K、Akt、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均表现为模型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mTOR水平表现为模型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PI3K、Akt、Beclin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TOR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的PI3K、Akt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mTOR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的Akt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温阳化浊汤灌胃可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AD模型大鼠自噬系统,清除神经细胞Aβ,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发挥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大鼠模型 益肺温阳化浊方 Β淀粉样蛋白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自噬在胰岛β细胞存活中的作用及游离脂肪酸对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晓桃 段慧明 程永芳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4期92-95,共4页
胰岛β细胞进行性衰竭是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发展的关键,保护和促进胰岛β细胞存活是防治T2DM的重要策略,自噬在维持胰岛β细胞存活与发挥其生物功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2DM往往伴有脂质代谢紊乱,游离脂肪酸(FFA)可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 胰岛β细胞进行性衰竭是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发展的关键,保护和促进胰岛β细胞存活是防治T2DM的重要策略,自噬在维持胰岛β细胞存活与发挥其生物功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2DM往往伴有脂质代谢紊乱,游离脂肪酸(FFA)可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依赖的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以及非m TOR依赖性信号通路(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途径、PKR/JNK信号通路和Ⅲ型PI3K信号通路)诱导胰岛β细胞自噬。阐明FFA调控胰岛β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将为开发保护和促进胰岛β细胞存活的药物提供潜在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游离脂肪酸 自噬 内质网应激 氧化应激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清检测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庞婷婷 陈梓焜 +2 位作者 李婧 胡跃强 黎军宏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伴吞咽障碍(swallowing disorders,SD)患者的血清检测值对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预测价值,为减少卒中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快康复进程...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伴吞咽障碍(swallowing disorders,SD)患者的血清检测值对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预测价值,为减少卒中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快康复进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363例AIS合并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AP组47例,非SAP组31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患者的入院血清检测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最佳预测值,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并验证其预测性能。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SAP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单核细胞、血小板压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指标显著高于非SAP组(P<0.05);血糖、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显著低于非SAP组(P<0.05),发生意识障碍的人数和饮酒、吸烟人数多于非SA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意识障碍、血糖是AIS合并SD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26、6.71、0.936,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意识障碍、血糖异常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三因素综合分析有利于预测SAP的发生风险,可为临床工作者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提前采取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性 急性 吞咽障碍 肺炎 血清 预测价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基于古医籍疫病“瘥后”临床用药经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平 吕文亮 +1 位作者 陈炜 潘广涛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系统整理和挖掘古医籍中疫病的"瘥后"临床表现、治疗思路及用药规律,让疫病理论在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现代疫情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以历代古医籍疫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录入与校对,采用文本挖掘... 目的:系统整理和挖掘古医籍中疫病的"瘥后"临床表现、治疗思路及用药规律,让疫病理论在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现代疫情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以历代古医籍疫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录入与校对,采用文本挖掘与关联网络方法,分析总结疫病"瘥后"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涉及古医籍12部,常用中药207味,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益气养阴类中药,如甘草、人参、麦冬,其次为当归、芍药、茯苓。疫病"瘥后"方药使用主要以滋阴润肺、健脾益气养血、养心安神、理气驱邪为治则,使用频数最高的主要是鼠矢汤、麦冬汤、竹叶汤、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关联网络图中,甘草配伍人参节点度最多,为20,广泛应用于"瘥后"出现的头重烦闷、身痛、劳复、虚弱、虚汗、复热、四肢浮肿等症状;其次是节点度为15的麦冬配伍人参,可用于"瘥后"出现的心悸怔忡、气短语微、大便燥结、头重胸闷、身痛、劳复、虚弱、口干渴、虚汗、不思饮食等症状。结论:疫病"瘥后"理论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迅速辨证提供指导,为选方用药的加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瘥后 古医籍 用药经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扶阳药肉桂防治糖尿病的科学内涵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晓桃 程永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72-1477,共6页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机体阳气易被痰瘀所阻,并可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故消渴的治疗要重视扶阳,保护机体阳气。基于扶阳学说对消渴的认识,扶阳药肉桂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肉桂能改善糖脂...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机体阳气易被痰瘀所阻,并可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故消渴的治疗要重视扶阳,保护机体阳气。基于扶阳学说对消渴的认识,扶阳药肉桂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肉桂能改善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和促进胰岛素分泌,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并能抑制AGEs形成及其诱导的病理生理效应,促进伤口愈合。本文探讨扶阳药肉桂防治糖尿病的科学内涵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扶阳学说理论,并为临床应用肉桂防治糖尿病提供新策略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扶阳学说 糖尿病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糖脂代谢紊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及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玉香 冯晓桃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22期4512-4518,共7页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自噬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糖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其中,高糖通过蛋白激酶B(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AMP活化的蛋白激酶/mTOR等信号通路调控VSMCs自噬,而脂质则通过经...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自噬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糖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其中,高糖通过蛋白激酶B(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AMP活化的蛋白激酶/mTOR等信号通路调控VSMCs自噬,而脂质则通过经典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Beclin-1、PI3K/Akt、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激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CTBP1-AS2/miR-195-5p/自噬相关蛋白14等信号通路调控VSMCs自噬。目前,靶向VSMCs自噬已成为研发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新药的热点,并出现一些潜在候选药物。未来,进一步研究和阐明糖脂代谢紊乱调控VSMCs自噬的机制将为研发防治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新药提供新的潜在作用靶点,并加快研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糖脂代谢紊乱 血管平滑肌细胞 自噬
下载PDF
壮医外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4
作者 莫媛 秦祖杰 +3 位作者 李美康 李婕 舒发明 戴铭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19期45-48,共4页
壮医药是壮族人民积累和总结的宝贵医疗经验,具有简、便、廉、验等优势。壮医外治疗法包括壮医普通针刺术、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熏洗疗法、壮医竹罐疗法等,普遍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上疗效明显... 壮医药是壮族人民积累和总结的宝贵医疗经验,具有简、便、廉、验等优势。壮医外治疗法包括壮医普通针刺术、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熏洗疗法、壮医竹罐疗法等,普遍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上疗效明显。文章对壮医外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外治疗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研究概况
下载PDF
壮医药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仁权 蔡文威 +2 位作者 秦祖杰 廖建明 戴铭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1期1779-1782,共4页
壮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方法较多,如壮医药线点灸法、火针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等。但在实验研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大部分实验研究主要围绕壮医药线点灸进行,其他外治法鲜有报道,缺乏普遍性。... 壮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方法较多,如壮医药线点灸法、火针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等。但在实验研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大部分实验研究主要围绕壮医药线点灸进行,其他外治法鲜有报道,缺乏普遍性。(2)实验样本量过少,缺乏大数据分析。(3)科研设计不够严谨,优质随机对照实验少,随机对照实验不够充分,样本量估计不到位,结果缺乏科学性。在临床应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壮医治疗PHN主要以外治法为主,关于内治法的报道相对较少;(2)大多研究疗效的评价倾向于患者主观临床症状的改善,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数据较少;(3)治疗时间较短,缺乏巩固治疗及长期随访。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拓展研究其他疗法治疗PHN的机理;扩大样本量,增加数据;科学严谨地制定实验方案;制定规范的疗效标准及观察指标;尝试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深入研究壮医药治疗疾病的机理;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观察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壮医药 外治法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壮药赪桐的生药学与质量分析及临床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艳 魏江存 +5 位作者 韦明婵 秦祖杰 蒙艳英 王成龙 周子荃 唐农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年第6期45-47,共3页
从壮药赪桐的资源分布、生药学特征、药材鉴定方法、化学成分研究、含量测定方法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赪桐分布很广,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资源极其丰富,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含有黄酮类、甾体、香豆素等成分。赪桐民间用药历... 从壮药赪桐的资源分布、生药学特征、药材鉴定方法、化学成分研究、含量测定方法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赪桐分布很广,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资源极其丰富,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含有黄酮类、甾体、香豆素等成分。赪桐民间用药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赪桐 生药学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胰岛β细胞自噬细胞模型的构建及中药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唐玉香 冯晓桃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64-67,共4页
自噬是一种借助于自噬溶酶体降解细胞内蛋白质、细胞器、病原体等的过程,当细胞感受到细胞内外自噬信号(如饥饿、细胞器损伤等),细胞浆内形成一种膜状结构,并逐渐形成新月状的脂质双膜结构自噬泡;自噬泡延伸并包裹胞内细胞器、蛋白质等... 自噬是一种借助于自噬溶酶体降解细胞内蛋白质、细胞器、病原体等的过程,当细胞感受到细胞内外自噬信号(如饥饿、细胞器损伤等),细胞浆内形成一种膜状结构,并逐渐形成新月状的脂质双膜结构自噬泡;自噬泡延伸并包裹胞内细胞器、蛋白质等,形成自噬体;然后在自噬受体蛋白等的作用下,成熟的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溶酶体将自噬体内包裹的物质消化降解成氨基酸、脂肪酸等,供细胞再利用[1]。在自噬过程中,自噬体、自噬泡是自噬的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 自噬 2型糖尿病 中医药
下载PDF
壮医病名规范化研究初探
18
作者 韦明婵 马艳 +4 位作者 曾翠琼 秦祖杰 容小翔 黄汉儒 唐农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年第7期68-70,共3页
本文通过总结壮医病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从遵循民族特色性和统一性、继承性、实用性、准确性及创新性等五个原则探讨壮医病名规范化研究。壮医病名规范研究是壮医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可以促进医疗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 本文通过总结壮医病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从遵循民族特色性和统一性、继承性、实用性、准确性及创新性等五个原则探讨壮医病名规范化研究。壮医病名规范研究是壮医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可以促进医疗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壮医对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交流.壮医病名 规范化 研究
下载PDF
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5-HT_(1A)蛋白表达及加味温胆汤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齐 杨瑞 +3 位作者 韦利军 韦海英 高月 武丽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基于不同脑区5-HT_(1A)蛋白表达,探讨模型大鼠抑郁发病机制以及加味温胆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抑郁中药组、抑郁西药组各8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 目的:基于不同脑区5-HT_(1A)蛋白表达,探讨模型大鼠抑郁发病机制以及加味温胆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抑郁中药组、抑郁西药组各8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制作大鼠抑郁模型,其中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抑郁中药组灌胃12 g/kg加味温胆汤,抑郁西药组灌胃1.8 mg/kg百忧解。35天后进行行为学检测及取材,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杏仁核、前额皮质、海马CA3区及下丘脑组织中5-HT_(1A)蛋白表达。结果:行为学数据显示,抑郁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以及总路程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抗抑郁西药百忧解只对总路程有影响(P<0.05),而加味温胆汤能改善模型大鼠抑郁行为表现(P<0.05),提高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次数,延长总路程。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5-HT_(1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加味温胆汤能降低海马CA3区5-HT_(1A)蛋白表达(P<0.05),百忧解能提高杏仁核5-HT_(1A)蛋白表达(P<0.05)。结论: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5-HT_(1A)蛋白表达不一致,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5-HT_(1A)蛋白表达升高,加味温胆汤可能通过降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5-HT_(1A)蛋白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而百忧解能提高杏仁核5-HT_(1A)蛋白表达,其抗抑郁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不同脑区 5-HT_(1A) 升降平调 加味温胆汤 大鼠
下载PDF
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海马组织RhoA/ROCK2通路的影响
20
作者 郑于林 陈嫒 +3 位作者 李熠毅 高琳 李晓红 杨力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9-932,共4页
目的 探究肝郁脾虚证的生物学基础及逍遥散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0.0018 g/kg),逍遥散高(16.7 g/kg)、中(8.35 g/kg)、低(4.175g/kg)剂量组... 目的 探究肝郁脾虚证的生物学基础及逍遥散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0.0018 g/kg),逍遥散高(16.7 g/kg)、中(8.35 g/kg)、低(4.175g/kg)剂量组,每组12只。造模结束后,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单丝氨酸蛋白激酶1(single serine protein kinase 1,LIMK1)的含量,荧光定量PCR、 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ous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Rho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2(Rho-related spiral coiled protein kinase 2,ROCK2)的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LIMK1含量,海马组织中RhoA、ROCK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各药物组大鼠血清LIMK1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逍遥散高、中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组织中RhoA、ROCK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 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海马组织RhoA/ROCK2通路被激活,逍遥散可抑制RhoA/ROCK2通路激活,并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证 慢性束缚应激 LIMK1 RhoA/ROCK2通路 逍遥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